ZKIZ Archives


成功的人 都是這樣影印文件

2014-08-18  TCW
 
 

 

三十四歲就空降成為三麗鷗美國子公司的營運長;鳩山玲人用五年,讓低迷的業績由黑翻紅,年營收翻三倍。他認為,成功來自「在別人看不見的地方」的努力!

我決定辭去三菱商事,跳槽到三麗鷗美國子公司擔任營運長時,完全沒有人讚成這個選擇。

當時三麗鷗的業績不斷下滑,公司市值只剩下約六百億日圓(現在則有五千億日圓),可想而知,當然沒有人讚成。

而且美國子公司歷任董事長的任期都不長,連我向前任董事長請教意見時,對方都反過來勸退我:「這裡沒藥救了啦,還是別來的好。」

勇敢跨出第一步沒人做的,更易闖出成就

不少人問我:「難得三菱商事願意用在職進修的方式讓你去哈佛商學院留學,為什麼還堅持跳槽?」

就像前面所說的,當我在電話裡聽到辻副董事長的聲音時,就已經順從自己的直覺,答應了邀約,根本沒辦法反悔。

如果沒有當場答應呢?在大家都反對的情況下,我還會堅持要跳槽嗎?

當然會。我一直認為,沒有人願意做的工作中,必定潛藏著大好機會,更容易闖出一番成就。

大家都知道「機會稍縱即逝」吧!這句話表示「只要讓機會從眼前溜走,就再也無法抓住它。」

許多地方都隱藏著機會,問題在於有沒有人能發掘、把握它們。很多人不知道,掌握先機的必要條件就是:「鼓起勇氣,朝沒有人想做的事情跨出第一步。」

請各位回顧自己的過去,是不是也猶豫過「如果能那樣做就好了」或「早知道就這麼做」,卻因為「條件很差」、「環境不好」、「可能無法順利進行」等理由而放棄?事實上,這些地方,才正是絕佳機會的藏身之處。

善用你的不安焦慮時,就蒐集資料和訓練

我的童年是在卡通人物環繞中度過的。由於母親喜歡,所以我小時候拍照時,身邊一定伴隨形形色色的卡通玩偶;長大後,也受到童年環境的影響,對相關產業充滿濃厚興趣。

我在三麗鷗負責卡通人物相關業務時,有了這樣的想法:「能不能為三麗鷗家族增添加深具商業潛力,而且舉世聞名的新成員呢?」不久後,便著手規畫收購新角色的版權事宜。

「奇先生妙小姐」是我小時候最喜歡的卡通人物之一。當時的版權所有者為奇先生妙小姐公司,是英國投資基金3i集團旗下Chorion媒體企業的子公司之一。

我從來沒有主持併購案的經驗,卻還是在進入三麗鷗的第二年,也就是二○○九年,向3i集團和Chorion公司提議:「是否願意出售奇先生妙小姐?」

剛開始,對方完全沒有回應,不過我們並沒有就此打消念頭。我認為:就算看起來沒什麼希望,但只要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應該努力到最後一秒。就算對方一口回絕:「不賣!」不過我想,只要自己不放棄,對方總有一天會願意考慮出售的可能性吧。

到了二○一一年,終於看到一絲希望。所謂的「購併」,必須買賣雙方都同意,才有可能成交;如果只有一方「單相思」,就算想賣,也不一定有人願意買。但正是我們不斷嘗試,才讓3i集團和Chorion公司有了出售的意願。

二○一一年十二月,三麗鷗終於透過英國子公司順利購併奇先生妙小姐公司。從開始佈局到成交,花了兩年多時間,總算大功告成。

只要是想做的事,不管有沒有實現的可能,我都會先問自己:「萬一機會真的降臨,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才能牢牢抓緊它?」用這種方法自我提醒,不要疏忽,每天紮實鍛鍊基本功。

不管準備有多充分、進行過多少次情境模擬,仍會發生無法如預期般順利進行的情況。

但無論如何,如果從來不曾竭盡全力,就算機會降臨,也沒有能力抓住它。不管勝算多麼微乎其微,只要抱持「有朝一日必定成功!」的信念來準備,就算成功率只有百分之一,勝利大門依然會為你而開。

雖然生活充滿不確定,但總有辦法稍微減輕這種感覺。我的做法就是不斷思考「是什麼讓我感到不安」,努力穩定自己的心境。

消除焦慮最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就是「蒐集資料」和「訓練」。

人之所以不安,是因為「不瞭解」,也就是無法理解事物全貌。

以考試為例,如果不知道出題範圍,唸書時一定會很緊張:「到底該怎麼準備才好?」

一旦知道「考試內容是課本的第X頁到第Y頁」,心頭的重擔馬上就會覺得減輕不少。只要熟讀出題範圍、勤做練習題、弄懂所有疑問,就能冷靜從容的上考場迎戰。

這個道理也可應用在職場上。人們對於看不見或不瞭解的事物都會感到害怕,為了不陷入恐懼,我們應該期許自己,不管面對什麼樣的環境,都要能達到「充分理解」和「有十足經驗」的境界。

臉皮練厚一點不敢行動才是人生最大傷害

不管是國小、國中、高中,還是大學都有英文課,但無法開口說英語的卻大有人在。「看得懂英文,卻怎麼都開不了口」是許多人的罩門所在。這層心理障礙其實來自「為了說出完美的英文」:總是拚命思索正確的文法結構,卻因為害怕說錯,結果連簡單的對話都說不出口。

有一次,我趁著國外子公司同仁來日本出差的機會,召集好幾位對國外業務有興趣的年輕同仁,籌辦一場以英文進行的業務討論會,想藉這個難得的機會,促進國內外同仁的溝通交流,建立友好關係。

沒想到,參加討論會的同仁之中,竟有人從頭到尾連一句話都沒說。即使我不斷製造機會:「還有人想分享意見嗎?」鼓勵大家發言,但出席者只要發現自己英語說得結結巴巴的,心裡就會產生障礙,變得更難啟齒,整場討論會陷入「沉默↓更沉默」的惡性循環。

我很清楚他們平常認真工作的樣子,面對這種情況,也只能在心底為他們感到可惜。

事實上,我不認為不擅長英文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只要肯學,就算今天才開始,也一定能打破語言障礙。說不定,這次討論會已經激勵某些人:「我發誓,非把英文學好不可!」

在討論會上保持沉默,就像考試交白卷。我們應該竭盡所能、發揮實力,拚命寫出能多拿一分是一分的答案。如果少了這股幹勁,就只能原地踏步,更別談什麼成長不成長的。

以為「什麼都不做就不會失敗」是大錯特錯的想法,因為什麼都不做,才是最大的失敗!經歷挫折,反而能得到更多好處:不僅能得到寶貴的教訓,旁人對於拚命努力卻無法成功的人,也會給予正面評價。

不做,就學不會,也得不到任何評價。

請各位務必牢記:「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行動,就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

瑣事裡找學習影印時看一下將是勝出關鍵

職場上的「雜務」繁多,例如:影印文件、製作圖文並茂的簡報??等,真的又多又瑣碎。但如果小看了這些雜務,不懂得利用它們當成學習和進步的機會,你的職涯就很難有什麼進展。

無論多麼不起眼的瑣事,都是為了成就「最終目的」而必備的小螺絲。

當主管要求部屬繪製簡報圖表時,大部分的人都只會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完成任務。

如果能換個角度思考:為什麼需要這些圖表?該怎麼把它們運用在簡報裡?該怎麼呈現簡報的整體架構?簡報的目的又是什麼?如此一來,製作圖表時的心態就會截然不同。比起呆板聽從上級指示,不如主動探討「該怎麼呈現過去十年的數據變化」或「如何跟其他公司的產品做比較」。這種經過深思熟慮的簡報內容,也才更具說服力。

就算都有「拚命完成工作」的敬業精神,但是「盡快按照指示做好的人」和「瞭解最終目的,仔細思考圖表意義的人」相比之下,兩者的表現卻是天差地遠。

說到影印文件,乍看之下是再簡單不過的小事,背後的「目的」卻也很值得大家探究。

一定是某單位需要相同的文件,才有必要影印;叫菜鳥去影印文件,表示即使被別人看見文件內容也沒關係。影印文件時,如果能留意「這份文件的主旨是什麼」、「是誰寫的」,就能更瞭解公司發展走向。

每個人進入職場工作,都會懷著「希望成為幹練的上班族」「想挑戰國外業務」等各種目標或動力。表面上,影印文件和繪製圖表這類「小事」跟自己的目標似乎沒有直接關聯,所以很多人都覺得這是沒有價值的打雜。

事實上,無論多小的事,都是為了確保公司朝長遠目標邁進的重要環節之一。千萬不要輕視任何工作或職務,想要不斷進步,成為菁英上班族,就要養成隨時思考「這項任務的最終目的是什麼?」「為了達成目標,我能付出哪些貢獻?」的習慣。

別當辦公室阿宅越是無關的人,越要多交流

我在大學時期曾參加石倉洋子教授主持的研討會,受益匪淺。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越是和自己沒有關係的事,越要提高優先順序。」

當時的我並無法理解石倉教授這句話背後的含義。

出社會後,發現每天生活中所接觸的人,幾乎僅限於工作夥伴或興趣上的同好。上班族嘛,埋首工作之中,「這禮拜碰面的對象都是與工作有關的人」「往來的人全都是同事」也都是家常便飯,並沒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只是,如果放任這種狀況持續下去,人際關係和視野都會越來越狹隘,思緒也會逐漸停滯。

整天關在公司、把全部心力都放在公事上,不但很難見識到外面的世界,就連自己也彷彿逐漸從社會中銷聲匿跡般,存在感日漸稀薄。

為了避免陷入這種困境,必須故意製造「與工作無關的其他人」的聯誼機會,多花一些時間,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

我現在住在美國,為了維持健康,定期會找脊骨神經醫師看診。有一天,醫師偶然提起:「我兒子在日本,剛升上大學,能不能請你跟他碰個面、談一談?」

當時,我手上正好有一項很重要,而且漸入佳境的工作,大可用「工作優先」當成藉口,迴避這項請託。但我還是馬上就聯絡了醫師的兒子,約好一回到日本就碰面。

和那位年輕人聊過以後,果然激發了許多以往沒想到的新創意。我乘機瞭解現在大學生的想法,做為行銷產品的參考,在調整招募新鮮人的策略上,也獲得不少啟發。

各位可以試著列出過去一個星期內所見過的人。不要只跟與工作有關、有相同興趣,或自己關心的人往來;不妨提醒自己:多多抽空和「沒有交集的人」建立關係。持續三年、五年、十年後,一定可以建立超乎想像的「人際版圖」。(本文摘自第一、第二、第六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39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