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改組第四次會議,年終盤點與展望 作者:格隆匯 徐彪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647、8月份,照例是最忙的。公司要開年中總結會,偌大國家皆如此,中央也不能免俗,各種總結展望大會紛沓而至。經濟領域、改革領域兩手抓,上月開完年中經濟工作會議,這月就輪到改革會議。說起來,細心研讀新聞稿後,你還是能看出不少信息的:第一,奇怪的是,新聞稿居然沒有肯定上半年改革工作的成績,這是很罕見的。因為按照慣例,按照套路,都會首先肯定前半段工作,然後佈置下半段工作。習總只是說了這麼一段話:「今年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槍真刀推進改革,為今後幾年改革開好頭。各地區各部門要狠抓工作落實,實施方案要抓到位,實施行動要抓到位,督促檢查要抓到位,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導廣大干部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一起為改革發力」,只有要求,沒有肯定。這是啥情況?這是董事長急了的節奏啊,一季度光顧調結構,二季度光顧穩增長,三季度終於可以騰出手來促改革(穩增長的事情,交給總經理頭疼去吧。什麼新型城鎮化、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全是李總在抓),時不我待。 結論:未來幾個月,改革將提速!
問題:未來幾個月,哪些改革會提速呢? 這時候,有條件的投資者應該去看一個文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工作要點》。沒有條件的,就和筆者一起,去看人民網的一個新聞稿,題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4年將推進60項改革舉措》。這篇文章借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之口,講述了全年改革的重點和要點(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幹什麼的,我默認大家應該很清楚了哈。實在木有概念,可以翻看我們7月15日文章《鑽研故紙堆之習總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基本上,今年所有改革措施(包括最近一次深改組會議),都沿著這60項7大類改革展開: 轉變政府職能和完善市場體系 | |
進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
| |
建立權力清單
| |
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
| |
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
| |
完善政績考核
| |
強化對創新驅動的激勵
| |
| |
界定中央國有企業功能,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 |
一些自然壟斷行業放開一些競爭性業務和推出一批允許非國有資本參與的項目
| |
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比例
| |
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思路或方案
| |
| |
增強預算透明度,全口徑預算管理,規範地方舉債融資機制 | |
擴大營改增試點行業範圍
| |
啟動房地產稅和環境保護稅立法工作
| |
研究提出財稅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
| |
| |
繼續推進利率市場化,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 |
推進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 |
調整外資銀行准入和開辦業務條件
| |
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
| |
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
| |
| |
城鎮化方面,主要是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實行差別化的落戶政策 | |
土改試點,包括徵地制度、農村宅基地、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
| |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市場
| |
| |
深化上海自貿區改革試 | |
進一步擴大開放的工作(解讀:下一個上海自貿區)
| |
改革境外投資管理體制
| |
| |
提高排污費徵收標準、擴大徵收範圍、加大處罰力度,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 | |
強化節水準入
| |
推進節能量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 |
全面完成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做到多規合一,國家公園體制試點
| |
研究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總體思路
| |
不出意外的話,國企改革、土地改革、生態文明將成為下半年的熱點方向,政策頻出而且熱點不斷。尤其是如果某兩個方向疊加,比如土地改革和國企改革一旦交叉(國有企業收購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後上市或者資產重組),可能在資本市場掀起驚濤駭浪。第二,改革部署並非一成不變,如果完全按照年初規划來的話,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就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也不會出現在深改組第四次會議上。對於新出現的咚咚,有必要高度重視。打個可能不恰當的比方,一萬個人在排隊等公交車,眾目睽睽下有能力加塞插隊的,最好別惹他。 順便插播一段,為何要把媒體改革加塞兒進來呢?因為習總說了:「改革成果要抓到位,宣傳引導要抓到位,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董事長已經充分意識到輿論的重要性,這麼重要的事情,最後靠誰來落實呢?「建成幾家擁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媒體集團」。 招生制度改革的受益方向或為在線教育,值得關注; 新老媒體融合的受益方向以老媒體為主,必需關注; 第三,會議提出「對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聯想起不久前冒出來的國安集團國有資產流失案,是不是意味著國企改革將停滯甚至開倒車了呢? 我個人看法是:非但不是停滯的節奏,反而是踩油門的節奏啊。 中國是個幅員遼闊的大國,光國資委旗下的國有資產就分為三大塊,央企算一塊,省國資算一塊,市國資算一塊。偏偏這三大塊的互不統屬,央企改革要聽國務院國資委、組織部甚至國務院意見,省屬國企改革省委書記說了算,市屬國企改革市委書記說了算。曾經有個笑話,說恐龍的腳受傷,一天後才反應過來停下腳步。中國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也差不多。國企改革一旦開啟,或多或少會各種資產流失。老闆心裡最擔心的,也是一旦跑起來就會有慣性,如果沒有事先規範好的話,國資流失問題就成為老大難問題。所以呢,在正式啟動之前,各種劃紅線變得很有必要。 第一根紅線,激勵機制方面,不允許借國企改革大規模提高管理層待遇。但是,大家想過沒有,你把固定薪酬搞的高高的,那叫「不合理的偏高」。你把浮動薪酬,尤其是實現盈利增速目標後的薪酬定高一點,是不是就不算「不合理」呢?簡言之,高固薪有問題,低固薪高激勵就沒問題吧。 第二根紅線,混合所有制的實現途徑方面,儘量通過「公允」定價完成。啥叫公允定價?公開市場競價形成的價格,就算公允。其他方式,大家掂量著辦,殷鑑不遠。 下半年,國企改革,包括下一階段可能出現的各種試點(可能的類型:國企改革整體方案試點、壟斷行業混合所有制項目試點),是必需牢牢抓住的方向。不容有失!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