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牛”記:科技創業公司泡沫VS自然資源窪地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8904
“別人都買時我賣,別人都賣時我買”可不只是一句投資格言這麽簡單。如果你能控制你的恐懼,並且有著足夠的自律,那麽按著這句話的精髓去操作,你最終將會非常、非常地有錢。
然而,這個世界從來不缺至理名言,缺的是實踐與變革。過去6000年,人類創造了各式各樣的文明,但人類的天性與群體的行為習慣卻基本上一成未變。
所以,危機會在人類歷史上周而複始地上演。實際上,人作為動物的一種,其行為是可預測的。
從十七世紀的郁金香狂熱到十九世紀美國的大蕭條,到如今的比特幣狂潮, 造成這些在人類歷史上不斷上演的悲劇的原因總是那麽如出一轍。
金融博客Capitalist Expolits表示,在當下的科技創業公司“行業”上看到了與那些泡沫類似的身影。
我們並不需要泡沫的大事記年表來提醒我們,泡沫因何而生,又因何而滅。每個人都知道泡沫是如何形成又是為何形成的。甚至,我們也知道破裂是泡沫的宿命。
那些在互聯網泡沫巔峰時賣了好價錢的公司,如今多少仍安在?
而且,幾乎所有的泡沫都帶有“懶惰”的標簽。因為大部分人都想著偷懶,想走一條通往金山銀山的捷徑。
許多投資科技創業公司的創投也有著類似的想法。他們到處散播著種子資金,希望有朝一日它們可以成長為像Facebook那樣的搖錢樹,然後他們就可以過著花天酒地、紙醉金迷的日子。
由於總有成千上萬的項目等著天使投資人去做,幫助他們分析、挖掘和辨別下一個“Facebook”的新服務和工具也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每個大城市都有幾家“科技孵化器”、“創業中心”和“創新中心”。
每個月都有數以十億美元計的收購發生,每周都有數十起八位數金額的交易進行。然而實際上,其中的很多公司和創始人並不叫人印象深刻。
Capitalist Expolits表示,他這樣說並不意味著他認為創業公司的生態環境是糟糕的。相反,他認為,這樣的環境是很有價值的,而且將會為巨大的變革創造條件,並使得人類的生存環境有進步和提升。
但是,他認為該行業當前正處於泡沫是無疑的。與之相反,曾經的“大牛”——自然資源行業正處於低谷。
作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資產,自然資源卻遭到了冷遇。因為在過去幾年,它們令投資者損失了上百億美元。即便是複興資本(Renaissance Capital)這樣的公司也無法再為投資自然資源融資。
不過,供求最終會再平衡的。當下,市場對“科技創業公司”趨之若鶩,給出的價格都很有吸引力。然而,市場參與者的老練與世故程度卻在下降。
相反,Capitalist Expolits認為,自然資源市場的優勝劣汰已接近完成。隨著不合格者被淘汰,供應將減少。並且很多資源的價格已經低於其價值。隨著“不成熟”玩家的退出,專業人士是時候通過“大屠殺”來采摘果實了。
那麽,科技創業公司泡沫和自然資源窪地,你會怎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