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千三百一十元!六月二十三日,股王大立光股東會後五天,股價不斷再創台股新紀錄。 隨著蘋果iPhone 6即將推出,外資對大立光目標價的「喊價比賽」,亦不斷飆高,現在最高價已喊到二千八百元之譜。 只是當外界將大立光的評價,放在蘋果(Apple)光環上時,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早已經將眼光,放到了更遠的地方。 林恩平上任執行長四年來,公司股價上漲逾三倍,每次面對外界肯定,他大多微笑以對,或回聲「喔」,反應十分淡定,而這位股王接班人幫自己打的分數,更只有「六十分」。 的確,大立光基礎是由他的父親——創辦人林耀英所打下,大立光因為吃蘋果而讓股價漲得再高,也都是林耀英時代的功績。 不只六十分的野心老爸攻歐美日,他另闢戰場 近三年,大立光都會在股東會後,由林恩平召開記者會。今年,林耀英卻早一步到會場,從門口偷看會場內狀況,再趁兒子到場前離去,避免驚動等待的媒體。即使被發現行蹤,當記者問到,如何看待林恩平表現時,他也只是回答:「由各位評斷就好。」便匆匆離去。 年逾八十的林耀英,雖然不再擔任董事長,還是每天一早到公司上班,但林恩平上任後,若要讓大立光真正進入林恩平時代,實需要一個足以證明自己的戰功,其中最令人關注的,就是他選擇和中國廠商牽手。 今年三月,傳大立光為了搶攻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與中國第一大觸控面板廠、第二大手機鏡頭模組廠歐菲光結盟,以提供客戶一條龍服務。 當此消息傳回台灣光學業界,對台灣模組廠來說,林恩平這一招,等於在幫他們的對手練兵,「當下的確有些震驚。」一位與大立光有業務往來的手機鏡頭模組廠主管坦承。 對此,林恩平則表示,合作的模組廠不只歐菲光,「每一家都是我們很好的partner(夥伴)。」 長期觀察大立光的瑞銀證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也說,包括舜宇光學、信利光電,甚至不少台灣連聽都沒聽過的中國二線廠商,一直都和大立光互動密切。 過去,林耀英當家時,做光學鏡頭看的是歐美日市場風向,二○一○年以前,主要客戶都以蘋果、索尼(Sony)、諾基亞(Nokia)等一線品牌為主;但,現在林恩平關注的,卻是原先大立光無暇顧及的中國客戶。 不求別人慢的警醒他幫陸廠練兵,打通出海口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估,今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十一億九千萬支,其中三三%都來自中國,去年全球前十大手機品牌,中興、華為、聯想等中國品牌就佔了五強,讓林恩平不得不跟著趨勢走。 但想打入中國市場,靠的不是以往林耀英花七年、寫一百封信給柯達(Kodak),爭取訂單的「苦工」,而是靠「關係」爭取時間,這才是林恩平和中國廠商合作的關鍵。 一位台灣光學廠高層表示,通常台廠想搶中國訂單,得先透過貿易商與下游模組接洽,除了從中被賺走一%到五%的差價,速度也難跟上市場變化。尤其,當中國品牌用慣中國本土供應鏈,台廠即使有技術也沒用。 而中國手機產品更替速度快,對林恩平來說,「time to market」(產品從構思到推出的時間)的能力,就更重要,有歐菲光在中國打通人脈,大立光等於找到最直接的出海口。 為了拿下這塊過去父親吃不到的市場,林恩平甚至跨出鏡頭專業,自己下海做模組,不惜把苗頭指向既有客戶。 前年四月,大立光與台灣第一大手機鏡頭模組廠光寶科、日本音圈馬達大廠TDK合資成立宏翔光電,其中,大立光透過旗下孫公司大陽科技持股逾三成,佔有三席董事,可說是主導者。去年,林恩平也曾表示,希望藉此整合產業鏈,提升競爭力,搶攻中國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 但,才過兩年多,當時三強聯手,卻淪為大立光出脫持股,由光寶科全數買回的拆夥窘境。 一位鏡頭模組廠業務高層說,當時大立光董事長林恩舟還常到中國「跑客戶」,但由於鏡頭廠跳下來做模組,等於和客戶搶飯吃,又缺乏中國廠商奧援,最後,幾乎把宏翔光電的六億資本額全燒光,直到林耀英看不下去,才決定停止投資。 雖然跨出本業失敗,現在,林恩平改以合作方式打入中國市場,或許更顯成效。根據高盛證券估計,大立光於中國智慧型手機市佔率將由去年的二六%,成長到今年三二%,更可望囊括前十大中國手機品牌近八成訂單。 從一位執業十多年的小兒科醫生,到大立光任職八年來的表現,林恩平從醫生到企業家的角色轉換,可以說是高分過關,只是他仍不以此自滿。 「我一直認為,所有對手都非常強,只能期待自己跑快一點,不能要求別人跑慢一點。」林恩平的這個態度,讓他即使位居智慧手機鏡頭龍頭,臉上始終不見喜悅,反而更加低調。或許,這正是大立光能不斷創台股新天價背後的驅動力。 【延伸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