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股份
今天上午和Rick把麥趣爾剩下一部分信息討論完了,接下來就開始專注於桃李股份的研究啦。
前一篇博客提到「桃李股份」是一個典型的家族企業。家族企業在公司治理方面有優勢也有弊端,最近因為桃李欲赴上交所做「面包第一股」,不少媒體都對其「股權集於吳氏家族」「產品單一」有所詬病。作為一個新手,我就從它招股說明書中所提供的發展以及業績信息來介紹這個家族企業吧。
1.發展歷程簡介
1995年,吳志剛和吳學群共同出資50萬元,成立了丹東桃李。
自此,1996年至2013年,吳氏家族在瀋陽、山西、錦州、成都、哈爾濱、北京、大連、包頭、長春、石家莊、上海、西安、內蒙古、青島、濟南均設立了「桃李的子子孫孫」。
期間,1997年,桃李股份前身瀋陽桃李食品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2007年,瀋陽桃李有限收購長春桃李、八方塑料、丹東桃李、北京桃李、包頭桃李。
2007年瀋陽桃李有限整體變更為瀋陽桃李面包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2009年,桃李股份繼續收購散落各地的桃李們。
正如桃李股份的招股說明書所言,2006年-2009年是桃李股份實現面包有關業務整合的過程,使得實際控制人及近親屬所控制的與面包相關的業務、資產均納入瀋陽桃李體系。
2.營業收入與成本分析
根據2011年-2013年財務報表,桃李股份營業收入穩步上升,2013年度毛利率為35%。其中95%左右的營業收
入來自於面包,面包業務毛利率穩定,2013年度為34%,這部分業務可以看做是企業的「現金牛」。其次,
月餅和粽子這樣的節日食品提供了4%-5%的營業收入,毛利率則相對較高,在40%左右。
從營業收入的地區分佈來看,桃李股份的銷售市場主要集中在東北及華北地區。桃李股份2011年-2013年在成都市場的銷售收入均高於1億元人民幣,並且處於增長的趨勢。
3.供應商與銷售客戶
桃李股份的第一大供應商是中糧面業(秦皇島)鵬泰有限公司--公司固定的麵粉供應商,2013年度公司向中糧面業採購額佔總採購額為14%。。2011年-2013年,公司的供應商集中度有一定的下降,前五名供應商採購額佔採購總額的比例由43%下降至39%。
公司採用「中央工廠+批發銷售」的經營模式,這意味著其必須與各大超市批發商簡歷穩定良好的合作關係。桃李股份三年的前五大銷售客戶保持相對穩定。向前五大銷售客戶銷售額佔營業總收入比重為10%。
4.管理層與股權結構
公司董事會有9名成員,包括1名董事長,4名董事和4名獨立董事,其中董事長和董事均為家族內部成員。其中吳學群同時擔任公司董事長和總經理,並持有公司29%(發行前持股比例)的股權。吳學群、吳志剛、吳學亮和盛雅莉合計持股79.1%(發行前持股比例),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其中吳志剛、盛雅莉為夫婦關係,吳學群和吳學亮分別為其二人的次子和三子。主要股東相互之間的關係如下表所示:
姓名 | 家庭身份 | 出生年份 | 發行前持股比例 | 發行後持股比例 |
吳學群 | 次子 | 1967 | 29.0% | 21.8% |
吳志剛 | 父 | 1935 | 19.8% | 14.9% |
吳學亮 | 三子 | 1972 | 17.7% | 13.2% |
盛雅莉 | 母 | 1943 | 12.6% | 9.5% |
吳學東 | 長子 | 1964 | 7.4% | 5.6% |
盛利 | 盛雅莉之弟 | 1955 | 3.5% | 2.6% |
盛雅萍 | 盛雅莉之妹 | 1950 | 3.1% | 2.3% |
盛龍 | 盛雅莉之弟 | 1963 | 3.1% | 2.3% |
合計 | 96.2% | 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