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用投資思維做企業 xuyk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f2om.html 周圍好幾個企業家或商人朋友,有的規模還做得挺大,接二連三地倒下了;另有更多的老闆朋友正在頑強掙扎,日子難捱。這派慘象,令人嘆息!
統觀他們,凸顯兩個共同點:1、只顧追求企業利潤,而不顧企業價值。「賺取更多的錢是硬道理」幾乎是他們的唯一宗旨。2、拒絕或偏看資本市場,蔑視股市,對股票不屑一顧,缺乏最基本的金融學思想。有的還是上市公司老闆呢,但他們幾乎只注重融資(圈錢和貸款)而已。
他們這種「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及行為到底對不對呢?答案是否定的。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很容易導致短期行為,重視眼前利益,而輕視長遠利益。比如,市場佔有率較高的企業經常肆意漲價,埋下了隱患,競爭對手很快用低價蠶食你的市場份額,而客戶受到損害也會紛紛背離而去;能力不強的企業過度降低成本,影響質量,最終客戶逐漸流失。
那麼做企業究竟應該奉行什麼原則呢?答案看似很簡單:應該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也叫市值最大化或股東利益最大化。
我們先來看一個問題:假如有兩個同時建成的企業甲和乙,它們的投建用資一樣多,發售的股票數量也一樣多,預期當年獲取的利潤也一樣多,但甲贏取這些利潤預計比較輕鬆,風險也較低,以後幾年也是這樣,而乙就相對艱難得多,以後也不會輕鬆,那麼這樣的話,甲和乙的股票哪個價格會較高一點呢?顯然是甲的股價會更高。為什麼?股價是投資者對「預期收益與風險」均衡的評估結果,哪個預期收益較高,同時風險較低,哪個就更有價值,於是市場就給出一個更高的估值水平,其價格也就更高。
明白了這個原理,對於經營企業是非常有利的。追求企業價值,需要瞻前顧後,永續經營;提升企業市值,保護和增加了投資者(股東)利益,直接體現了社會責任。如果一味地追求利潤,過度擴大規模,盲目多元化經營,四處出擊,雖然短期能夠增加絕對利潤,但因透支了未來,企業價值往往會隨之降低,久而久之,投資者(股東)利益受損,就會逐漸離去,最終企業被市場拋棄。一般地,隨著企業越來越大,價值反而會越來越低。這波危機時期,不少倒下的都是大企業,而許許多多小微企業卻經受住了考驗。
多年以來,我曾向好幾個企業家和商家朋友提議過,不妨買幾手股票做做吧,這樣以利於搞懂一點經營企業的道理,也許還可增強一點風險意識,避免陷入跟風追熱的危險境地(現在看看,大多數都是這麼倒灶的),但直到現在,哪怕倒掉了的或舉步維艱了的,也沒有一個聽進去的。頑固不化,沒辦法!
巴菲特曾說:「因為我是商人,所以我是一個更好的投資者;因為我是投資者,所以我是一個更好的商人。」可見得,運用金融學(投資)思維來做企業或做生意是多麼的重要,多麼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