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Secret創始人:當Secret遇上「秘密」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732
「Secret起源於我們另一個創始人給女朋友寫匿名情書的想法。」Secret創始人及CEO David Byttow 這樣談起Secret這款流行App。Secret棲身於舊金山繁華地段的一幢灰色小樓裡,外面沒有任何標識。 他的說話聲音很輕很慢,似乎聽不出情緒波動,而在他周圍Secret的十幾名員工正在緊張加班中。Secret是一款目前在美國很流行的匿名社交應用,它是基於熟人關係鏈導入而成的匿名信息分享。這款應用是2013年10月份David和朋友Chrys Bader-Wechseler 共同創建。創立Secret之前,David是舊金山另外一家科技公司Square的重要員工,曾領銜開發了Square的主打產品Square Wallet ;而更早之前,他是谷歌的工程師,曾經參與開發過Wave和Google+等產品;另外一名創始人Chrys是David在谷歌的前同事。作為產品經理,Chrys和David在Google+等項目上曾經緊密合作。Secret於2013年10月份開始開發,當時只有David和Chrys兩個人,David負責技術架構,Chrys負責視覺和界面交互。兩個月後的1月30號,這款應用正式登陸IOS商店。匿名社交在美國
說到Secret,就不得不提PostSecret,在智能手機出現之前,PostSecret幾乎承載了秘密社交的全部功能。這家和Facebook幾乎同時誕生的網站從一開始就和Facebook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根據資料,它最初只是創始人Frank Warren臨時起意的一個社會實驗:他在他所居住的區域附近散發明信片,讓人們匿名寫上自己的秘密再寄回給他,經過他挑選之後放在PostSecret 的網站上。從誕生起,PostSecret就迅速在互聯網世界擴散開來,Warren家門口的木質郵箱成為了一個人們傾吐秘密的樹洞。到了2011 年,PostSecret的網站可以每週獲得400萬的點擊量。這家10年歷史的網站在現在人看來甚至有些奇特:每年,Warren都會精選一些特別有創意的明信片集結成冊出版。此外他還以心理諮詢師的形象四處演講,並組織了一個由志願者組成的團隊來回應那些有自殺傾向的匿名者。在美國,他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公眾人物。
2011年9月是 PostSecret的轉折點,當時Warren順應移動大潮在iOS應用商店上線了一款同名應用,立刻大火。但是由於缺乏審核機制,每個人都可以提交應用,問題接踵而來。儘管Warren找了很多志願者來審核內容,但是大量的誹謗、色情等信息還是讓PostSecret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施壓者中不但有用戶、蘋果公司,甚至還有FBI。僅僅三個月後,PostSecret從應用商店下線。而很快,PostSecret的網站也隨著移動互聯網的興起迅速衰落。「99%的秘密都是好的,但不幸的是剩下的1%的不良秘密最終壓垮了我們。」 Warren後來在自己的博客中這樣總結道。
一年後的2012年11月,一款名為Whisper的應用上線,這款完全基於手機端的應用是基於陌生人之間的匿名社交,人們可以匿名發佈秘密,而所有人都可以匿名評論。這個應用一經發佈也迅速走紅。比Whisper晚成立一年的Secret比Whipser更進一步,它是基於熟人關係鏈導入而成的匿名信息分享,類似真實生活中的秘密傳播方式。「Secret是將用戶的線下體驗,比如喝酒吃飯的時候將一個小秘密告訴朋友的情景,移植到線上。」David說。為了吸取PostSecret的前車之鑑,Whisper聘請了 92 個位於菲律賓的兼職人員,和 32 個全職員工專門審查網絡上的留言。而Secret則是完全摒棄了人工作業,他們制定的規則是只要有兩個人對一條秘密進行舉報,這條秘密就會被自動屏蔽,除了發佈者,沒人看得到它。David對此評價說:「在任何一個社區,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規則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創造一些簡單易懂的社區規則,並確保它能夠實施。」「 在這裡,你就像帶著一個面具參加一個舞會。」David說。當秘密遇上Secret宅男David對中國有些陌生,此前只去過一次上海。但是當他的朋友把中國一款叫做「秘密」的APP放到他眼前並告訴他這在中國大火的時候,David還是吃驚不小。「我們花了很多時間,非常努力的工作讓Secret上線,並流行起來。你可以想像,當我們看到在中國出現跟我們一模一樣產品的時候是什麼心情。」雖然David面部表情很平靜,但從聲音仍然能聽出一點情緒。但秘密的出現也堅定了David將Secret引進中國的想法。「但是這也讓我們知道Secret可以在中國很受歡迎。」
但是David明白進入中國並不簡單。之後一段時間,David和他的團隊積極瞭解中國市場,並不時找一些對於中國市場瞭解的朋友交流。當瞭解到「秘密」剛開始是通過微信朋友圈迅速擴散,他便和一些團隊成員下載了微信,很快成為了上面的活躍用戶,還和幾個在中國工作的谷歌前同事取得了聯繫。在對比了中國秘密和Secret的內容之後,David表示其實兩國用戶並沒有太大差異。「人性都是想通的。」 David總結道。與中國秘密相似,在Secret上也經常會有謠言出現。2月份一條Secret說硅谷著名云服務公司Evernote將被收購,引來軒然大波,Evernote CEO Phil Libin不得不親自在twitter上闢謠。
而對於秘密這一個在中國的主要對手,David首先想到的是通過法律手段解決問題。他們的律師建議他們先向對方發一封律師函,這在美國是通用的做法。David同意了,但是律師函發出後得到的反饋是秘密一方的律師否認抄襲。很快4月5日,就出現了「秘密」被蘋果下架的事情,並引起了媒體的諸多猜測。對此,David強調,是蘋果做出決定讓「秘密「下架的。「我們與蘋果的合作非常緊密,他們知道秘密做了什麼,但是我們並沒有辦法左右他們的決定。「
雖然David堅持「秘密」抄襲,但是他承認秘密的一些功能上的改進很不錯。」他們的產品做的很不錯。「David評價道。
在一開始,Secret團隊實際上有過和「秘密」團隊合作的想法。「我們只想保證世界上只有一款Secret。」 David表示,在之前Secret 登錄其它國家都只是做了簡單的語言優化,而中國非常特殊。 「我們知道中國和世界其它地方很不一樣,我明白一定要有團隊在那兒,我們並不介意和中國的「秘密「團隊展開合作。」 David還強調,發律師函在美國是通用做法,他現在回想起來可能當時的做法並不妥當。為此他還專門找人作為中間人向」秘密「創始人林承仁傳達善意。但很快,中間人告訴了他」秘密「團隊拒絕與Secret對話的消息。David對此似乎並不擔心,他表示已經在中國找好了潛在合作夥伴,這是一家中國大型遊戲公司,他們將負責Secret在中國的推廣和運營,和「秘密「直接競爭。
而在資金方面,Secret最近也不差錢,在三月份剛剛完成了1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投資方有Kleiner Perkins,Google Venture等。而最近還有傳言說Facebook想以1億美元收購Secret被拒絕,但David並沒有證實這個說法。
中國這邊,據悉在下架之後,「秘密「一方面抓緊時間改進版本爭取在蘋果重現上架,一方面也找好了律師團隊準備應戰。而在下架的幾天內,又有幾款和秘密幾乎一模一樣的產品迅速登錄iOS應用商店。雖然Secret還沒有正式登陸中國,但可以想像在不遠未來,外來者Secret和一群中國「秘密」將不可避免狹路相逢。5月20日,「秘密」改名為「無秘」,並在版式和界面上做出大幅調整後,重新在蘋果上架,我發微信將此事告訴David。他回來的信息像是在自言自語:
「無秘,噢,就是no secret的意思。」【對話David】「在這裡你可以做回自己」
Q: 你打算什麼時候在中國上線Secret?David:我們正在做一些準備工作,我們的團隊正非常努力地為中國用戶創造好的體驗,並且非常期待中國用戶接受並使用Secret.Q: 你如何看待「秘密「?David:我相信「秘密「證明我們創造的東西在中國很受歡迎——一這是一種全新分享思考和體驗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激發朋友間的誠實交流。Q: 你在中國的目標和規劃是怎麼樣的?David: 首先,我們認為Secret成為一個全球平台非常重要,到今天為止,Secret已經登陸除了中國之外的所有安卓和iOS商店。我們非常專注的在打造一個全世界人都可以擁抱的平台。當然中國會在其中,只是我們非常在意中國用戶的特殊體驗,還要等待一段時間。Q: PostSecret 曾經在2011年登陸iOS商店,但僅僅3個月後就因為虛假信息過多下線,你從中吸取了什麼教訓?David:在任何一個社區,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規則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在創造一些簡單易懂的社區規則,並確保它能夠實施。Secret是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並且會一直保持下去。
Q: 你和Chrys都有在大公司以及創業公司工作的經驗,你們從這段經歷裡面學到了什麼?David: 在各種公司工作,比如谷歌、Square和其它創業公司教會我們很多。我總結了一下有三點:1)設計:如何打造一款迷人、從直覺上帶來美感、所有人都喜歡的產品 2)安全性:谷歌和Square教會我們保護用戶的數據和隱私是多麼的重要 3)人性:瞭解人們的心理,和打造一款產品一樣重要。有些產品工程師思維過重,在普通用戶眼裡非常不自然。Secret是將用戶的線下體驗——比如喝酒吃飯的時候將一個小秘密告訴朋友,移植到線上。Q: 你們最初是怎麼想到Secret這個點子的?David: Secret 最初起源於我們另一個創始人想給他的女朋友寫一封匿名的情書。寄出和收到這種匿名信的體驗是非常神奇和令人興奮的。這讓他們聯想到其實很多想法都是悄悄的進行的。比如我們意識到雙方相愛;第一次找工作去面試,一起去旅行的夢想;某一天意識到一段感情的結束;為一次和朋友的爭吵感到糾結;儘管這些事情人們在社交網絡上分享的很多,但都沒有歸屬感。Secret給這些朋友間的秘密找到了一個可以寄居的地方。當把你的名字去掉之後,在這裡你可以做回自己。
作者: 周恆星 來源:極客公園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