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Prada挪開負債路障 五度拚上市

2010-10-18  TCW




九月底米蘭時裝週二○一一年春夏新品秀才剛結束,義大利時尚品牌普拉達(Prada)好評未息,有關它第五度叩關上市的傳言又起,最快明年上半年,至於地點,香港可能勝過米蘭。

根據美國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引述不具名知情人士的說法,Prada此次申請計畫於香港上市,心意甚決,目前已進入評估投資銀行資格,並陸續敲定各項細節。

為何選香港?國際化徹底,易進軍中國

這位消息人士並預估,Prada今年營收可達二十億歐元(約合新台幣八百六十億元)、獲利約五億歐元;他還樂觀指出,Prada的本益比可能高於全球最大 精品集團Louis Vuitton Moet Hennessy(LVMH,路易威登)的十一.六五倍。LVMH集團十月十一日股價收在一一○.四歐元。

國際高階消費品業者選在香港上市,Prada不是第一家,一九七六年在法國普羅旺斯市集賣出第一瓶精油洗髮乳的歐舒丹(L'occitane),五月便成功創下法國企業在港上市的範例。

香港的股票市場陸續把世界級的大咖招進來,原因不外有二。其一,香港是亞洲股市中規模第二大,而且國際化最徹底,在此交易的個別投資人活躍,可望募到較多資金;其二是更重要的原因,即同樣搶占多數競爭對手的首要目標市場——中國,這個潛力大戶。

根據世界奢侈品協會(World Luxury Association,WLA)統計,至二○○九年十二月止,中國奢侈品消費額達九十四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二千九百億元),占全球二七.五%,僅次於日 本。WLA更估計,二○一五年時,中國市場就可穩坐第一名寶座,屆時總額成長逾五成,達到一百四十六億美元。

細看中國奢侈品消費族群,約八○%平均年齡不到四十五歲,加上包括富二代或青創家的「八十後」,這支消費大軍等於就是個大磁鐵,把全世界的企業都吸進來。

除了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這個後天環境已漸成氣候,Prada自身的體質似乎也調理得比以往強健。

回顧過去十年,Prada四次上市計畫最後都胎死腹中(見第八十頁表),背後總隱藏著吃緊的財務借貸與資金需求,例如,至去年底負債仍近五億歐元,加上今年還有個一億歐元貸款到期、明年有個三億歐元貸款到期傳聞。

不過路透社(Reuters)近日指出,Prada對這次IPO(首次公開發行)顯得游刃有餘,主要是因為銀行借款金額已降至可控制的範圍,加上今年二月至七月的獲利,較去年同期激增一倍,超過兩億歐元;營收方面則是成長二九%,尤以亞洲地區的四七%貢獻最大。

有什麼考驗?討好投資人,風格難維持

Prada若如願上市,從「商業經濟」面來看,或許可算是相當成功;但從「美學經濟」的角度,似乎不是個完美的做法。

「美學經濟」是無形的品牌價值,而非價格。就以近年內因股票上市而讓品牌價值淪陷的企業星巴克(Starbucks)為例。它以獨特的品牌經驗起家,卻無 可避免陷入上市企業迷思,即「轉成大眾品牌(mass brand)」後,卻仍嘗試著用已經不再特別的經驗收取高價。

上市後的星巴克肩負維繫投資大眾信心的責任,以市場要求的「快速度」在全球展店、服務、推新產品,無暇珍視走進店裡點一杯咖啡,然後坐下來好好享用的忠實顧客心情;也不在乎真心與客人互動的點餐片刻。品牌裡的咖啡味淡了,銅臭味倒是日漸濃烈。

《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感嘆,星巴克過去引以為傲的獨特空間氛圍與人性空間,幾乎被投資人追著問的成長策略給摧毀,尤其是自二○○七年下半年起,一連串討好投資人 的策略,從大舉展店到推出罐裝咖啡,最終刺破星巴克的品牌神話,導致二○○八年全年淨利遽跌五成以上,甚至得以關閉全美六百家店面力挽頹勢。

對消費市場來說,Prada與星巴克幾乎是沒有交集的平行線,但品牌是永續經營的課題,在獨資經營與開放大眾問政之間,所面臨的掙扎與衝突如出一轍。 企業內部團隊私有化經營,能掌握品牌的個性、風格與態度,能決定品牌要對這個世界與世代族群說什麼話;而選擇讓大眾付錢來當品牌的主人,一方面的確可以藉 此打開知名度與行銷管道,差別是拿人手短的妥協,關鍵時刻不得不「迎合」大眾一致視獲利分紅為首要的期待。

哈佛大學教授奎爾奇(John Quelch)拿Prada與星巴克比較,他認為,Prada經營權私有,因而能持續維持產品風格與品牌價值,比公開上市經營形式,更易支撐頂級價格品牌成長。

套一句現代主義建築大師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名言:「Less is More(少即是多)」當品牌的生命週期取決於資本與人力、產品與店面的數量,而非難以攀越的競賽門檻、集創意與腦力的設計成果,尚游走在現實與理想邊緣 的Prada,的確是該想想美學上市的副作用是否值得。

延伸閱讀:Prada曾4次放棄上市

時間 取消原因2001年 911事件爆發,衝擊全球經濟發展2002年 美國企業假帳風波,企業破產連連2002年 中東情勢緊張,全球市況不佳2008年 爆發金融危機,全球經濟急凍資料來源:各網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32

范博宏:廣廈控股路障重重的企業傳承

http://www.p5w.net/newfortune/zhuanlan/201104/t3549501.htm

在率領廣廈控股實施多元化戰略並開建天都城項目後,樓忠福開始著 手企業傳承,將廣廈控股總裁一職交給長子樓明、浙江廣廈董事長一職交給次子樓江躍。然而此後,多元化受阻、天都城項目推遲等路障,導致廣廈資金鏈緊繃,債 務壓力大增,樓忠福被迫復出救火。創辦人在制定重大戰略後進行企業傳承的風險,值得其他民企重視。

  2008年初夏,杭州華僑飯店,廣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廣廈控股」)董事局主席樓忠福坐在這家自己控股的酒店裡,卻恐怕無暇欣賞西湖美景。因為酒店門前聚集了數十名民間放貸人,要求廣廈控股清償巨額借款。而這僅僅是這家集團面臨的眾多問題之一。
廣廈控股下屬浙江廣廈(600052)在2005、2006年產生虧損,2007年被「ST」;與此同時,號稱「中國第一衛星城」的天都城項目進展緩慢,資金周轉困難。所有問題都隨著民間借貸的曝光凸顯出來。
廣廈控股是浙江最大的民營企業之一,主營房地產及建築。早在2002年,其創始人樓忠福即萌生退意,開始企業傳承。其後數年,廣廈繼承人交替變更,傳承 一波三折。期間,公司業績不斷下滑,2006年,資金鏈更越繃越緊,本已準備退休享福的樓忠福被迫復出,直面債主及企業的問題。
和許多至死才退位的第一代企業家不同,樓忠福48歲已開始企業傳承,二子樓明、樓江躍也並非劉阿斗類型的富二代。究竟是什麼打斷了企業傳承?

  樓氏父子傳承一波三折
  樓忠福生於1954年,浙江東陽人。小學畢業後,他即遠離了學校。16歲時,他不顧阻力,開始追求條件優越的王益芳,經過三年「死纏爛打」,終於把心上人娶進門。樓忠福說:「我是一個很執著的人,認準的事想逃也逃不了。」這樣的個性也反映在他的事業上。
1978年,樓忠福來到浙江東陽城關建築公司做小工,不久被破格提升為材料科科長。1984年,公司經理位置空缺。排資論輩,遠輪不到樓忠福。樓向多位 公司領導遊說,並在他們的支持下成為新經理。任命時,台下一片哄亂。樓忠福拿刀將公章一劈為二,大聲宣佈:「從今天開始,蓋了這個章的事情我才認賬,其他 概不負責。」於是眾人再無異議。
在樓忠福的帶領下,東陽城關建築公司快速發展,1985年更名為東陽市第三建築工程公司,1992年,改組為 浙江第一家建築集團—浙江廣廈建築企業集團公司。之後,樓又率先進行股改,於1993年成立浙江廣廈建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過他的多方努力,浙江廣廈於 1997年4月成為全國建築行業首家上市公司。2001年,浙江廣廈進行資產重組,更名為浙江廣廈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由建築逐步轉型為房地產。
目 前浙江廣廈的第一大股東為廣廈控股,其所持股權為38.66%。樓忠福則持有廣廈控股83%的股權(圖1)。2009年,浙江廣廈總資產為85億元,約佔 廣廈控股總資產的37%。除通過浙江廣廈開發房地產之外,廣廈控股通過另一直屬集團—廣廈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廣廈建設)從事建築業務,並涉足能源、教 育、醫療、金融、傳媒、旅遊等領域(圖2)。其2009年總營收達509億元,在浙江百強企業中排名第五。


隨著廣廈的發展,樓忠福從建築工人一躍成為億萬富翁(圖3),並出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東 陽市人大副主任。和中國許多創業者一樣,樓忠福對西方管理學不以為然:「西方是規範的制度管理。每一個管理者都是書呆子,你跟他講不通的,所以廣廈的體制 是自己設計的。」「我肯定是偏專斷。民主就要暴露問題,暴露思想。該斷則斷,有了過程民主就差不多了。」「制度不規範,政府沒有規範,市場沒有規範,人沒 有規範,你規範什麼啊。」這一點,兒子和他有著顯著的不同。


樓忠福育有兩子。長子樓明生於1973年,1990年高中畢業後加入了浙江武警總隊。三年 後,樓明回歸廣廈控股,任下屬浙江萬福建材有限公司總經理,兼廣廈董事局主席助理。之後很快進入集團高層。樓明先後完成了復旦大學EMBA、長江商學院 CEO學習,並積極推行職業化管理。他愛好體育,是浙江廣廈籃球俱樂部主席。對於自己的身份,樓明認為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守二代」,而是「創二 代」。樓忠福曾希望兩個兒子中有一人從政,2007年,樓明追隨其父,成為東陽市人大常委。
樓忠福次子樓江躍生於1974年,曾就讀於浙江大 學經濟學院。他早年即顯示出商業才華,20歲時,靠為工地提供挖土設備淨掙100萬元。在一次毆鬥事件後,樓江躍開始跟隨父親左右。樓江躍首次獨立操盤的 杭州萬安城市西苑項目共贏利1億多元,但其父指出,其不足使公司少掙了1億多元。樓江躍是杭州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
樓忠福很早便開始安排兒子 接班。1994年,樓明出任廣廈控股副總經理,2002年升任總裁,統領整個集團,樓忠福則任董事局主席。同年12月,樓忠福將浙江廣廈董事長一職交給樓 江躍,自己只擔任總經理,並於2005年12月辭去該職。此時,樓忠福雖然在集團和上市公司都有任職,但顯然已退居二線。次子樓江躍執掌上市公司,可見樓 忠福對其有一定期望,但樓明無疑是當時的第一繼承人。
但到了2006年,樓明卻將廣廈控股總裁職位交還樓忠福,轉任廣廈建設董事長。據悉,處 於半退休狀態的樓忠福突然復出,是為了應對公司困境。樓明下調子公司,則是為了「在基層鍛鍊」。當時外界盛傳樓江躍將取代其兄成為繼承人。無論如何,父親 復出,二子各居一重要子公司,樓忠福或許在重新考量繼承人。
2010年7月,廣廈控股及浙江廣廈管理層又發生巨大變化。樓江躍突然辭去上市公 司董事長,轉任廣廈控股董事局副主席,接替他的是職業經理人彭濤。據悉,樓忠福正著力支持次子另立門戶。2010年10月,樓明上調廣廈控股,再次出任總 裁及董事局副主席。至此,廣廈控股之傳承暫告一段落,長子樓明基本將接管龐大的家族產業。
2002-2010年間,樓忠福始終未移交股權,可 見傳承尚未結束。無論如何,他至少在準備企業傳承。但其一波三折的過程,未免讓人揣測背後是否有玄機。值得注意的是,廣廈的傳承期恰巧與企業業績下滑的時 間吻合,公司的借貸問題也同時爆發。這背後究竟有怎樣的故事?我們先從浙江廣廈的投融資著眼。

  債務危機導致
創辦人復出救火
  浙江廣廈的融資渠道為資本市場及債務。1997年以來,其通過IPO、配股及定向增發在資本市場共融資約23.6億元,融資額逐年增加(表1)。那麼,浙江廣廈是否善用了股東們的投資呢?

  多元化學費
  1997年,浙江廣廈IPO融資 1.925億元,主要用於固定資產投資、還貸、收購(表2)。還貸後,公司負債率為33.81%,流動比率為 2.13,均為歷史最好水平(圖4)。其招股書承諾1.1279億元將用於建築材料購買,但據公司年報披露,由於建材行業不景氣,上市8個月後,浙江廣廈 決定更改投資項目,包括以3000萬元參股金華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金信」);以3326萬元參股景寧縣白鶴水電站;以4952萬元收購併注資東 陽兩家建築公司,以實現快速擴張。其多元化戰略可見一斑,之後數年的投資方向亦與此類似。1999年,浙江廣廈上市後第一次配股,募集資金2.04億元, 投資方向繼續集中於行內併購及政府項目(表3)。


不過,浙江廣廈控股或參股的一些企業業績並不理想,金融、水電、傳媒和教育等輔業一直沒有產 生豐厚收益(圖5)。2006年,當企業泥足深陷時,樓忠福曾為多元化辯護:「真金白銀就一定是賺錢嗎,對一個領域、一個行業的瞭解不也是真金白銀嗎?」 然而,廣廈為「瞭解」交的「真金白銀」似乎太多了。


以金信為例。在以3000萬元參股後,浙江廣廈的確從金信收到了可觀的回報,於1997、 1998、2000、2001年分別獲得42.5萬元、450萬元、750萬元、300萬元的收益。2001年,其增資金信至1億元,持有金信 9.832%股權。同時,金信持有浙江廣廈0.78%股權,為其第十大股東。浙江廣廈執行董事陳昌志曾任金信高管。交叉持股,也是浙江民營企業中的普遍現 象。然而,浙江廣廈2005年年報披露,由於金信2005 年12 月30 日起停業整頓,公司須對相關1億元投資進行減值準備,加之須對與金信存在關聯關係的通和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進行減值準備,兩項合計1.577億元,連同其他 減值準備共導致浙江廣廈當年虧損1.84億元,淨利潤為-1.77億元。隨著2006年金信信託被託管、通和控股資不抵債,浙江廣廈對通和全額計提減值準 備,計1.51億元。另外,由於大型樓盤銷售資金尚未回籠,導致2006年浙江廣廈淨利潤為-2.72億元。
當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在賠錢。 總投資3億元的景寧英川水電開發有限公司,浙江廣廈於1999、2000年先後投入配股資金累計1.11億元;2002年增持後,累計總投入1.194億 元,持有其85%股份。這一水電站於2002年4月完工,之後一直保持盈利,資產收益率在5%上下(表4)。然而,2007年,浙江廣廈作價2.477億 元,將所持股權全部轉讓給中華水電公司。將這一有穩定利潤的能源項目剝離上市公司的同時,浙江廣廈收購了廣廈控股旗下多家房地產公司,從而「擴大了房地產 規模,增加了項目資源」。可見,其上市初期的多元化戰略已有所收縮。

  房地產項目受阻帶來資金壓力
  歸根到底,真正促使浙江廣廈戰略收縮的是其主業出現問題,已無法再負擔多元化的額外學費。一些大型樓盤開發期過長,資金需求量極大,而前期利潤水平較低。其中,天都城最具代表性。
天都城位於杭州市餘杭區,佔地面積約7000畝,建築面積480餘萬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8-10萬。除住宅外,配套從幼兒園至高校、醫院、商業文體設 施等。其主體屋宇為法式建築,包括一座高108米、耗資2000萬元的山寨版埃菲爾鐵塔,總體開發週期約10年,目前部分項目仍在建設中。浙江廣廈年報披 露,這一項目預計總投資63.56億元,但浙江天都實業有限公司網站上顯示,項目總投資預計超過100億元。
早在2000年,樓忠福就喊出「廣廈 就是天都城,天都城就是廣廈」的口號。的確,廣廈隨著天都城的起伏而歷經榮辱。2000年11月,佔地1000畝的歡樂四季公園破土動工,並於2002年 10月免費對外試運營,兌現了天都城「先做旅遊,後做房產」的承諾。2001年9月,天都城一期的400多套房子開始接受預訂,由於價格低廉,12小時內 被搶購一空。2001年,浙江廣廈上市後第二次配股,共募集5.98億元。截至2004年,募集資金全部投入天都城香榭花園及愛麗山莊項目(表5)。


然而,其2002年年報披露:「香榭花園項目原計劃於2001年12月開始土建施 工,2004年12月底前全部竣工,但由於徵地拆遷工作緩慢,致使項目開工延遲至2002年12月。愛麗山莊項目原計劃於2001年12月開始土建施 工,2004年3月底前全部竣工。推遲開工主要基於銷售策略的考慮,準備待周邊環境成熟,房產氛圍形成後再推出。」經分期開發,愛麗山莊及香榭花園分別於 2009年8、9月才全部竣工。推遲開工的一大原因是杭州地鐵項目被國務院於2002年凍結,交通問題得不到解決,一些買家甚至要求退房。直到2010年 末,交通問題才有徹底解決的跡象。計劃中的杭州地鐵3號線將在天都城設立站點。為此,天都城地標「埃菲爾鐵塔」被拆遷至天都公園。
2002 年,國家叫停土地使用權協議出讓,實行招拍掛新規,天都城項目後續的土地成本大幅提高。其一期1500畝土地以協議出讓性質獲得,作價約2億多元,均價約 15萬元/畝。剩餘5000多畝土地極大地考驗著廣廈的資金鏈。2010年,天都城周邊地區的土地均價已達100萬元/畝。更大的隱患是,若有其他公司競 拍到天都城規劃中的地塊,廣廈前期投入的公園及環境建設等於為人做嫁。經過廣廈積極反映,有關部門表態稱,對此「遺留問題」,要「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解 決。截至2009年末,浙江廣廈對天都城房地產的開發成本已達13億元,但效益卻並不明顯(表6)。一個看似前景美好的項目,受多重因素影響步履維艱,企 業深陷泥潭。

  資金鏈緊繃下多方告貸
  由天都城項目足以看出,資本市場遠難以滿足浙江廣廈的投資需要,其唯有向 銀行貸款。這些借款主要來自樓忠福的家鄉東陽。以2001年為例,浙江廣廈分別從農、工、建、中四大銀行的東陽市分行取得貸款,東陽下屬吳寧、黃田畈鎮農 村信用社也為其提供了貸款,貸款擔保方多為控股公司及其他成員公司。2004年,《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指引》出台,在廣廈最需要後續資金時,國家開始 限制項目貸款。2006年,在公司最困難的時候,已經淡出上市公司的樓忠福為了一筆4100萬元的銀行貸款抵押了私人別墅。
此外,廣廈還採取了信託融資的方式,於2004年,將景寧英川水電開發有限公司85%的股權委託中泰信託發行信託計劃,融資8000萬元,期限2 年,利息420萬元。
一年三、五億元的銀行貸款與信託融資仍難以滿足浙江廣廈的資金需求。鑑於浙江省的地下錢莊是全國最發達的,為維持資金鏈,廣廈控股於2006年開始籌集民間借款。同時,樓明將廣廈控股總裁職位交還樓忠福。內憂外患之下,創辦人被迫復出救火,企業傳承被打斷。
初期,廣廈每筆借款被控制在1億元以下,期限多為幾天,日利率最高為0.3%。之後借款規模失控。截至2007年,貸款總額約達8億元,債權人數十名。 2008年,坊間開始流傳廣廈控股民間借貸問題。風聲最緊時,銀行、銀監會等機構也曾上門查賬。之後,債權人開始聚集公司追債,廣廈的債務危機徹底公開。

  中斷傳承的重重路障
  回首過往十年,廣廈傳承中的種種波折有內因、有外因,但歸根結底是傳承時未能看清前方潛在的路障,尤其是多元化和天都城項目所面臨的不確定性。
樓忠福在浙江廣廈上市前後開始貫徹多元化戰略,並取得一定成果。2001年,天都城項目正式開工。投資超大型項目,足見廣廈當時對內外部環境預期相當樂 觀。2002年以前,浙江廣廈的負債率也基本低於行業均值。2002年,認為前路一馬平川的樓忠福開始企業傳承,分別把二子推向控股及上市公司。豈料幾年 之內風雲突變,多元化戰略未能給公司帶來足夠利潤,甚至導致虧損。而天都城等項目受宏觀政策影響開發受阻,大額投資反而導致債台高築,浙江廣廈負債率持續 高於行業均值(圖6)。2002-2007年,其業績逐步下滑。多項財務指標顯示公司盈利、營運及償債能力全面低於行業均值(圖7-9),其差異在 2005、2006年尤其顯著,期間公司分別虧損1.77億及2.72億元。直到2007年,通過定向增發注入集團非上市優質資產,浙江廣廈才實現扭虧為 盈,之後,公司業績逐漸好轉。


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第一代創業者,樓忠福賦予了企業一些不可替代的特殊資產。企業早期的快 速發展與他敢打敢拚及出眾的經營能力密不可分:為了追老婆,可以「死纏爛打」;為了當經理,毛遂自薦;為了上市,四處奔走;為了「中國第一衛星城」,率先 試水;為了融資,「不擇手段」;而為了培養「創二代」,早早退居幕後。可以說,廣廈的成敗起伏,在很大程度上皆拜樓忠福所賜,沒有樓忠福,廣廈一定不是今 天的廣廈。而樓明和樓江躍是否繼承了其父的特殊資產呢?樓忠福於2006年取代長子執掌廣廈控股,應對危機,可見至少在應對企業困境時,樓明尚不足以取代 其父。在樓江躍任董事長期間,浙江廣廈一直表現低迷,累計月個股回報率持續低於行業均值(圖10)。雖然其中有種種原因,並非他一人之過,但作為眾目睽睽 之下的上市公司一把手,樓江躍已難以服眾,2010年,彭濤接替了他的位置。


除了公司戰略失誤、特殊資產難以傳承等內因,還有政策變化等外部路障導致廣廈的傳承受阻。房 地產業依賴土地及貸款,二者皆對國家政策極其敏感。而廣廈由2002年至今的企業傳承,恰巧趕上了宏觀政策對房地產業的調控。2002年的招拍掛新規直接 導致天都城土地成本增加。2003年,國家進一步遏制開發區圈地,2004年加息並出台《商業銀行房地產貸款風險指引》。2005、2006年更是接連發 出多項打壓政策。2007年,連續五次上調利率。原本被寄予厚望的天都城及其他房地產項目在政策的風雨中擱淺。
2011年,樓明從廣廈建設回 到控股公司任總裁,準備再次接班,廣廈的傳承故事還將繼續演繹。不過,從其傳承過程可見,創辦人在制定了重大戰略後立即進行企業傳承有相當的風險。今天我 們大可批評樓忠福企業傳承的時機不佳,然而回到2002年,誰又能料到前路如此凶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沒有充分認識到一些大膽超前的投資決定隱藏了諸多 不確定性,而同時進行企業傳承更增添了不穩定因素。樓忠福及其繼承人都為這些決定付出了代價。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在傳承前應充分考慮公司所面臨的種種潛 在路障,做最壞的打算。
對於本文內容您有任何評論或補充,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135

「索尼賈伯斯」要接班 路障在雲端

2011-5-23  TCW




真的非常抱歉!」五月一日,平井一夫首次以索尼(Sony)副總裁的身分出現在媒體面前,卻是向全球用戶九十度鞠躬道歉。這一天距離平井正式升任副總裁,才不過一個月的時間。

索 尼旗下的PlayStation遊戲網路(PSN)與音樂串流服務Qriocity,在四月中遭到駭客侵入,全球已有超過一億名用戶的帳號密碼、郵件信 箱,甚至是信用卡資訊被盜取,超過二○○三年美國線上(America Online)九千二百萬名會員個資遭竊數量,成了「史上單一企業受害人數最多的榜首」。

在這個非常時期,索尼現任總裁施金格(Howard Stringer)並未親自滅火,反而把新上任的副手推向最前線,可說是別有一番用意。這一戰對索尼來說,固然是能否贏回品牌信任的一役,也是測試接班人平井能否真正領導索尼的嚴峻考驗。

平井自一九九五年轉任索尼電腦娛樂(SCEI)以來,肩負著美國電玩市場的開發任務,是PlayStation系列的主要推手,在二○○七年取代素有「PS之父」之稱的久多良木健擔任執行長,四年不到,便使PlayStation 3(PS3)轉虧為盈。

擔任轉型舵手以網路服務,整合各產品

具 有行銷背景的平井善用既有的技術服務拓展新市場,他能夠成功推銷PS3,最關鍵的一環在於從網路服務出發,全面整合索尼家用3C產品。在平井規畫中,不僅 是PS3,任何索尼的設備,從掌上型遊樂器PSP、平板電視Bravia、智慧型手機,到數位相機,使用者只要一機在手,隨時隨地都能享受免費的網路服 務。

當時PS系列被微軟的Xbox 360壓著打,但在他的「技術為底、遊戲為輔」基調政策下,PS3回歸單純的遊戲機角色;另一方面,平井全面開放外部軟體開發者製造跨平台的網路遊戲,以藍光影片等凸顯PS3的特長,藉此拉大和其他遊戲平台的差距。

「對於索尼的轉型來說,策略的關鍵便是將產品透過網路相連接。」三菱日聯摩根士丹利證券資深分析師石野雅彥觀察,平井試圖推動的業務,幾乎每項都與網路有關,稍有差池,平井不只接班不成,想要一舉超越蘋果(Apple)或三星(Samsung)的野心,也可能就此瓦解。

輕忽雲端趨勢缺維安技術,遭駭客入侵

石野雅彥的評論一語中的。索尼日前爆發的個資外洩事件,至今無法確認駭客身分,各界對雲端用戶安全的疑慮四起。最新進度是消息人士對彭博資訊(Bloomberg)表示,駭客是利用網上零售巨頭亞馬遜(Amazon)的零售外租雲端服務系統,以假名設立帳號入侵。

這 條線索的意義驚人,正如雲端管理服務商艾比括(Abiquo)執行長麥爾坎(Pete Malcolm)所指,駭客的戰場已經從自家搬到雲端,任何人都可以隱匿真實身分發動攻擊。再進一步說就是,雲端環境提供使用者異於以往的便利性,卻同樣 提供駭客前所未有的「安全保護網」。

對於想藉由雲端網路技術重振索尼聲威的平井來說,缺乏技術背景因而輕忽這個趨勢,可說是一場隨堂考就壞了十年功,特別是因為平井四月才成為今年六十九歲的施金格所欽點的「四劍客」中,接班聲勢最高的副總裁。

大學畢業就進入索尼的平井,一待就是二十七年,除了衝刺出施金格耳提面命的業績表現,平井具備豐富的國際經驗、重視合作的柔軟身段,加上整合網路行銷的眼光,獲得同樣專注行銷的施金格重用。

面臨接班危機須施展長才,才有望登基

五十一歲的平井出生在東京,但小學起便隨著任職銀行的父親派駐海外,童年旅居日本、美國、加拿大之間,浸淫東、西兩種文化。英、日語雙聲道的平井,因為英文太過道地,許多不知情的記者聽到他開口說母語,才驚訝的發現他「原來也會說日語。」

長大後決定「以日本人走下去」的平井,最終選擇留在日本升學就業。平井一方面有著日本人低調的性格,從音樂行銷出身的他尊重專業,願意接納技術人員的意見;一方面又有美式的親和力,說話時忘情擺動雙手,一掃日本人慣有的拘謹形象。

相對於過去領導者面對外界的戒慎恐懼,平井流暢的簡報能力也讓他獨樹一格。他每每都會在新作發表會上親自示範遊戲,一邊在台上玩著賽車,一邊對觀眾高喊出遊戲的名字,韓國《中央日報》甚至將他稱為「索尼的賈伯斯(Steve Jobs,蘋果執行長)」。

無獨有偶,就在平井力挽資安危機之際,賈伯斯也為蘋果私載用戶隱私權滅火。IT網站MacWorld主編史耐爾(Jason Snell)評論,蘋果雖遲了一星期才回應,但緩慢而細緻的危機處理方式有效的解決問題。

反觀平井,外界美譽能否禁得起考驗,里昂證券分析師高耶爾(Atul Goyal)說:「平井一夫是頭號接班人,但仍須證明自己的能力,現在正是他施展長才的時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20

政策把脈》「如果有機會 誰不想回台灣?」卡住台商回鄉的四大路障現形

2014-05-26  TWM
 
 

 

越南動亂之後,許多台商喊出想回家、卻回不了家的心聲。是什麼因素讓他們回不了家?

政府宣稱推動台商回流,但僅創造三萬個就業機會,與兩年前的預期有落差。

企業主與學者不約而同指出,台商鮭魚返鄉有四個重大路障待解決。

撰文‧何欣潔、林麗娟

「我只能待在胡志明市,不敢走,卻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其實大家心裡都很害怕,若有機會,誰不想回台灣?但台灣經濟動能這麼差,回去了,我又能做什麼?」越南衝突將近一週,台商孔祥平在越洋電話中的聲音,驚惶、恐懼中難掩疲憊。

障礙一:地主不願出租 寧可養地、炒地皮事實上,早在越南衝突發生前三個月,孔祥平參與的「越南平陽省台商FB俱樂部」上,就出現一篇〈台商台幹要回家!〉的文章,呼籲政府引領台商回流,引發眾人共鳴,「能待在自己的土地上,當然最幸福!」數月後動亂爆發,台商想回家的心願,比任何時候都強烈。

二○一二年,國發會(經建會改制)提出願景,宣稱要透過六大推動策略,吸引台商回台,預計在兩年內增加投資兩千億元,並替本國勞工增加八萬個就業機會。

但是,兩年過去,根據經濟部工業局提供的資料,截至一四年第一季為止,台商回台投資家數四十三家,投資金額一九八二億元,投資金額數字雖差強人意、勉強達標,卻僅僅製造了三萬個就業機會,不到原本政策宣稱的四成。優秀的台商台幹,仍然只能流落他鄉。

遠離台灣的親人,在外國土地上披荊斬棘,面對全然陌生的語言、文化與政治情勢,若不幸遇上動亂事件,數十年心血轉瞬化為烏有。

越南台商彼此打氣加油,苦笑說自己是四處飄零、有土有水就能存活的「蕃薯命」,讓人聞之鼻酸。想回家的台商,為什麼回不了家?政府推動的台商返台投資方案,究竟能不能幫助台商回家?

「我們當然也很想加碼在台灣投資建廠,不想離鄉背井奔波,但是合理價格的土地取得不易,希望政府幫我們解決取地的問題。」被點名認為最有競爭力返台投資的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談起近年來試圖回台的波折,無奈地呼籲政府,應該要多幫幫忙。大立光原本要在台中精密園區建廠,卻因為環評兩度未過,目前仍在另行找地。

事實上,大立光遭遇的狀況並非特例,而是返鄉台商面臨的共同困境。早在今年四月初,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就質疑,經濟部公佈全台五十四處工業區土地租售使用情形,約有三百六十四公頃土地處於閒置狀態。政府無法有效遏止工業區土地炒作,以致土地擁有者坐等漲價,是阻礙台商回台投資的元兇。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分析,許多地主寧可養地、炒地皮,也不願意將土地租給回流台商設廠,或者是開出高額租金,導致業者利潤全都「卡死在地租上」,沒有餘裕進行產業轉型或調高工資。久而久之,年輕勞工也會覺得前途無望、對資方產生敵意與相對剝奪感,成為惡性循環。

「政府拿出魄力,立即開徵荒地稅,給養地地主必須盡快脫手的壓力,讓真正有產業需求的廠商進駐,才是解決之道。」劉孟俊語重心長地說。

障礙二:台灣工資節節高漲鮭魚返鄉之路,道路阻礙且漫長,除了土地難以取得,節節高漲的台灣工資,也橫越在廠商的回家之路上。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都不約而同地表示,中國的工資太高,是他們轉往東南亞投資的主因,要回到工資更高的台灣設廠,可能性就更低。

「台商早年到中國投資,現在轉到越南投資,主要還是看上便宜的工資。」長期居中協調在越台商投資問題的立委蔡錦隆分析,在前總統李登輝時期,正由共產轉往民主制度、又享有歐美關稅優惠的越南,就是台商往東南亞投資的首選。到目前為止,越南的工資仍是中國的一半,對精打細算的台資企業而言,依然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然而,逐低成本而居的台商,必須付出許多代價。五月十六日早上七點,在台中清泉崗機場,一批批越南台商逃難般地飛奔回台。鋒明興業董事長蔡文瑞卻提著行李,往人群的反方向走,搭上前往胡志明市的班機。他說,自己何嘗不想待在台灣,不必直奔亂邦?

「能回台灣經營,應該是大部分台商的願望。」越南動亂之後,蔡錦隆坦言,的確聽到一些台商想轉回本國經營的風聲,但並非所有廠商都有辦法回到台灣生存,「如果是像技術傲視全球、很有競爭力的大立光,我想,整條生產線撤回台灣應該也沒有問題,但若是付不起高工資的企業,大概就很難回台。但更矛盾的是,台灣國內氣氛是認為勞工工資只有二十二K太低,雙方的期待落差太大。」蔡錦隆認為,這個問題從根本上無解。

哪裡有便宜的勞工、土地,工廠就往哪裡移動,一向是「製造業鐵律」,乍看之下,台灣也難以擺脫這樣的無解宿命。但所謂的鐵律,是否真的牢不可破?劉孟俊指出,勞工要求高工資,未必不利於製造業發展,「高薪的美國與韓國,製造業優勢目前排名高居全球第二、第三,可見事在人為,低薪策略不是唯一選項。」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後,推動的一連串「美國再工業化政策」,就成功打破迷思,成功重整美國經濟。

障礙三:缺乏產業升級整體戰略劉孟俊分析,美國成功的關鍵,是由一連串縝密的產業政策所組成。「我們就以汽車業來看,美國的汽車業回流政策,絕非讓汽車業重回底特律、五大湖等舊工業區,而是到中南部美墨邊境,當中蘊含製造業重新佈局、政策回應產業板塊位移的思惟,而不只是吸引商人回流而已。」劉孟俊坦言,台灣只把眼光放在鮭魚返鄉,而非打造整體的新產業戰略,成果當然不如美國。

檢視美國「再工業化」系列政策,由二○○九年十二月公佈《重振美國製造業政策架構》拉開序幕,一○年的《美國競爭力再授權法案》緊追在後,接著才是《美國製造業促進法案》正式登場,其他配套的相關法案和計畫更涵蓋了「吸引製造業回流」、「提振出口競爭力」、「發展新興產業」、「強化小企業實力」、「吸引外資投資」與「發展先進製造技術」等多項策略,不但讓美商回家,也確保美國在先進製程中繼續握有主導地位,為美國再造全新工業形態。

反觀台灣,根據國發會一二年提出的《加強推動台商回台投資方案》,政府讓台商回流的具體策略,分別是協助解決人力問題、土地資訊取得、設備進口、輔導服務、加速ECFA︵兩岸經濟協議︶協商,以及提供專案貸款等六大項,「和美國比起來,實在有點遜!」劉孟俊說。

再進一步檢視,四十三家台商回台投資案件中,「高附加價值產品及關鍵零組件相關產業」有二十家,佔總體比率四成六,遠高於「自有品牌國際行銷」或「台資跨國公司在台設立研發中心或營運總部」的企業,與美國的縝密佈局相比,仍然偏向吸引代工廠商回台,產業升級策略幾乎付之闕如。桃園縣產業總工會研究員盧其宏就批評,若沒有產業轉型政策,只顧邀請台商回家,「回來的恐怕也不是鮭魚,只是低利潤、低工資、剝削勞工的鱷魚!」障礙四:區域整合、關稅問題無解除了高工資、土地難取得、經濟缺乏動能,台商選擇在海外打拚,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關稅。

在越南暴動中損失上千萬元的悅新製衣董事長張良彬,就因為台灣差人一等的關稅,無法回台。「台灣成衣進口韓國就要一七%的稅,沒有越南的免稅,叫我們怎麼活?」他說。

面對複雜的關稅、區域經貿整合問題,長期在中經院進行研究的劉孟俊,對政府即將登場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抱持著高度期待。

劉孟俊認為,自經區內零關稅、鬆綁財稅制度的框架,將可成功吸引部分廠商回流,「甚至讓香港的物流業者來投資,我覺得都有可能。」劉孟俊認為,自經區對台灣是一個調整體質的機會,若能成功,有助於台灣在兩岸經貿分工中站穩腳步,「但若維持現狀、不思改變,台商當然不會回家!」鮭魚返鄉方案就業率不如預期,越南爭議又讓台商興起「回不了家」的感嘆,寧可承受打砸搶燒的風險,也不敢回台創業。政府會拿出什麼解方?工業局副局長連錦漳回應,「台灣的政策思惟和美國想法相仿,都有思考到補強產業鏈、吸引高端人才回流、製造就業機會等種種問題,政府已經做了整體考量。」總體而言,經濟部認為台灣方案成效,與美國落差不算太大。

針對台商回流方案,受惠的就業人口不如預期,經濟部表示,目前公佈的數據指的是促成「三萬人直接就業」,兩年前公佈的數字,則是預期促成「八萬人直接、間接獲得就業機會」,沒有成效不彰的問題。連錦漳透露,越南事件爆發後已接獲指示,將研擬延長台商回台投資方案的執行期限。

「美國、韓國的經驗都顯示,高工資的先進國要讓製造業回流,不是不可能,是事在人為。今日台商落入回不了家的困境,政府責無旁貸!」長期研究美國的成功經驗,眼看其他國家成功邁向產業轉型,加入新一輪區域經濟競賽,台灣的廠商卻還在中國、東南亞「逐低薪而居」,劉孟俊有感而發,期待政府拿出歐巴馬同等的遠見與魄力,讓台灣終結迷惘、台商停止流浪。

政府怎麼做?

—— 台美製造業回流政策比較政策層面 美國政策 台灣政策吸引製造業回流 《美國製造業促進法案》 《加強推動台商回

台投資方案》

提振出口競爭力 《出口倍增計畫》、《金鑰匙計畫》 簽訂ECFA,但成果待商榷。

發展新興產業 《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先進製造合作夥伴計畫》 無強化小企業實力 《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案》、《問題資產救助計畫》 國發基金雖有專案貸款,並無針對中小企業。

吸引外資投資 中央地方政府聯手推動《選擇美國》計畫 無,僅由各地方政府自行招商。

發展先進製造技術 《先進製造合作夥伴計畫》、《全國製造創新網路》 無協助解決勞動力問題 擴大勞工培訓計畫 提高外勞核配比率、強化職業訓練。

資料來源:中經院、經濟部

整理:何欣潔

企業怎麼看?——台商難返鄉因素在外投資台商 為何無法返鄉?

台灣最大專業瓶蓋飲料生產廠宏全集團總裁曹世忠 台灣內銷市場已飽和

台灣第二大輪胎廠

建大工業董事長楊銀明 土地取得不易、環保成本太高全球最大的手機鏡頭製造商大立光創辦人林耀英、董事長林恩舟、總經理林恩平 土地價格過高、易受環評卡關台灣車載影音導航系統龍頭怡利電董事長陳錫蒼 台灣土地太貴

全球第七大電容器廠商

立隆電子 土地取得不易

國內唯一上市鉛酸蓄電池廠廣隆光電董事長李耀銘 越南工資便宜、台灣關稅太高

整理:林麗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1633

法規過時、荒謬 再「便宜」也沒人想來 8大「路障」卡死自己 錢和人統統進不來

2015-07-27  TWM


台灣要吸引外商投資,為何卻用重稅懲罰外國人?

同樣是外國人,為什麼有人能來台灣工作,有人卻不行?

法規說改就改,增加的成本和風險,讓財星五百大企業想退出台灣。

撰文•林宏達

台灣什麼都低,薪資低、水電費低,為什麼還是無法吸引外資大量投資台灣?

想像一下,如果你遠渡重洋到海外工作,你會選擇生活環境好,但賺不到錢的市場,還是發展潛力最高,商機無限的金銀島?大多數外商,都選擇後者。

台灣要成為外商眼中的「金銀島」,關鍵在制度,本刊採訪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金管會首任主委龔照勝,整理出台灣制度和國際不接軌的八大荒謬現象,拿掉這些「路障」,才能讓外商重新大舉投資台灣。

法規面》

荒謬1規定不合理

連賈伯斯都不能來台工作

如果台灣企業找到像賈伯斯這樣的天才,能不能請他到台灣,當台灣公司的員工?

答案是不行,根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外國人必須有大學學歷和二年工作經驗或專業證照,才能來台工作,賈伯斯大學沒畢業,來申請恐怕會被打回票。台 灣今年雖然開放創業家簽證,將資格放寬到高中畢業,但只有來台創業的人才能申請。外商抱怨,在台灣找不到人才,又無法找外國人來工作,工作限制過嚴,影響 在台投資意願。

像外商投資台灣觀光旅館,卻發現,想引進其他國家的名廚來台工作,即使只是三個月短期工作,都會觸法,因為拿不出學歷證件,無法來台。另外,觀光旅館業需 要大量的外語接待人才,有些要精通西班牙文、葡萄牙文等在台灣算是冷門語言的人才,卻連到台灣短暫工作都不行。外商想在台灣發展觀光旅館業,但受限人才問 題,難以快速擴展。

台北市美國商會執行長吳王小珍觀察,台灣雖然今年開放了創業家簽證,但「我們真正要求的,它到現在還未開放」,她表示,台灣政府另外開了許多的「門」,讓 部分的人不受規定限制,像如果從台灣的大學畢業的外籍學生,可以不受兩年工作經驗限制;僑務人員子女,也可以不受限制,或經由個案申請。但美國商會要的是 「整體的開放,只要看到這個條文,所有人都知道能不能來台灣工作。」吳王小珍說。

荒謬2 修法程序粗糙

可口可樂差點退出台灣

二○一三年,台灣發生毒澱粉事件、大統食用油添加銅葉綠素事件,去年初,衛福部公布︽食管法︾施行細則,要求食品必須公布所有添加物,這一步,卻引起可口可樂公司反彈,一度揚言退出台灣。

這是因為,可口可樂的祕方是商業機密,如果公開,會重創可口可樂的價值。最後的解決方法是,可口可樂願意標示香料成分,但是真正的祕方仍然不願公開。

美國商會觀察,台灣政府在法制推行上,仍有改進空間。吳王小珍舉例,台灣政府決定修改法規之後,只給廠商三十天時間準備,符合新法規的規範,「他決定了以 後,他說三十天,那我們說請給我們六個月,他說喔,我六個月以前就開始跟你討論,他把討論的那個時間也算在裡面!」美國︽行政程序法︾規定,要修改法規, 推出新的規定前,美國政府會先做經濟評估,公布時間就長達六十天,相關人也有權充分表達意見;而台灣卻常發生在決定修改法規之前,沒辦法充分溝通的狀況。 台北市美國商會表示,大型跨國公司為了符合法規,光調整供應鏈就要一到二年的時間,台灣頻繁修改法規,卻沒把對廠商造成的經濟影響考慮進去。

吳王小珍認為,台灣在制定法規過程裡,對相關人的保護不足。以食安為例,保護了消費者的食品安全,但是對廠商的權益保障卻不周全。她表示,有兩家名列財星 五百大的食品業外商總經理跟她說,總公司告訴他,如果台灣的投資環境不改善,「他絕對不會在台灣再繼續增加任何新的產品了。」如果再不改善,「就要慢慢退 出這個市場。」荒謬3 觀念停在舊時代

線上新金融服務卡關

外商也抱怨,台灣的法規也讓外商無法在台灣推出新商品。像《消費者保護法》、《人身保險業辦理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契約審閱期間自律規範》第二條規定,人壽保險產品審閱期不能低於三天,審閱期間,客戶也不能得到保障。

但台北市美國商會反映,現在人壽保險在國外早已經進入電子商務時代,客戶上網買了產品,就要馬上得到保障,現在的契約中也已經規定,消費者收到保單後十天 內可以撤銷契約,但台灣對消費者保護的概念,還停留在沒有網路的舊時代,這將妨礙台灣推行新型金融服務,主管機關應該研擬保護使用者的新機制。

稅制面︾

荒謬4 重稅懲罰外國人在台灣工作,不如去香港台灣要大力吸引企業來台設立企業總部,奇怪的是,卻用重稅懲罰來台工作的外國高階人才。

去年初,財政部宣布「財政健全方案」,所得超過一千萬元的人,稅率上調為四五%,這個作法等於是懲罰來台工作的高階外國人才。

這是因為,香港對高所得者的所得稅率,只有一七%,同樣賺兩千萬元,在香港只要繳三四○萬元的稅,在台灣卻要繳七六九萬元,如果台灣市場沒有遠大於香港的誘因,來台灣工作等於跟錢過不去。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觀察,實務上,關鍵問題會是,公司要不要付多出來的綜所稅稅負,台灣國稅局對外籍人員薪資認定,變得比過去更加嚴格。

她分析,外國工作者如果待在台灣的時間,一年超過一八三天,就會被認定是居住在台灣,他在海外所賺的錢,也要按照一年當中留在台灣的天數比例,按照台灣稅率繳稅,若超過三百天,一年中的所有海外收入都要課稅。

爭議在於如何認定天數,她分析,以前只要外籍工作者能舉證,在台灣停留的這幾天不是在工作賺錢,就不須列入計算繳稅所得的天數,但近幾年台灣稅務機關認定 變嚴,只看護照上的入出境日期,就算外籍人員只是來台進修,只要在台居留,一入境就得「按天計稅」,這些規定,都會影響來台意願。

荒謬5 購併爭議頻繁看似可抵稅,實際吃不到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范書華觀察,台灣的稅制,會降低外商來台投資購併企業的意願。

因為,台灣在稅制上允許將看不見的無形資產、商譽當成費用抵稅,在實務操作上,稅務機關對這種商譽費用審查卻非常嚴格,形成外商購併公司之後,按照規定看似可抵稅,最後卻成「看得到吃不到」的情況,「牽涉的金額可高到九位數(億)。」范書華說。

過去幾年,商譽攤銷相關的訴訟層出不窮,國稅局大筆一揮,上億元的無形資產就不能抵稅,即使打官司,外商十件也有九件敗訴,法令和實務有重大落差,也是外 商來台投資意願低落的重要原因。法規認定可以抵稅,在實務上卻做不到,行政救濟程序相對冗長,又沒有專門的稅務法庭處理稅務爭訟,讓外商十分困擾。相較之 下,在美國稅法允許商譽是可以攤銷的,規定明確,只要符合稅法要求的要件,並備妥相關文件,實務上爭議並不多。

制度面︾

荒謬6 與國際脫軌

把投資資金拒於門外

外資是台股主要投資者,但台北市美國商會指出,金管會的規定,卻讓外資想買台灣股票,也買不下去。

美國商會指出,二○一一年金管會推出規定,「每日盤中借券賣出委託,不得超過該有價證券最近三十個營業日平均成交量之二○%」,結果造成部分股票無法放空。

這會影響到外資的避險操作,譬如,外資買進三百億元台股部位,但發現為了避險,必須放空台灣五十成分股時,如果不能借券賣出,只能部分避險,外資就只能把台股的持有部位降為二百億元。

美國商會表示,由於外資操作模式都非常類似,光是這項規定,就對台股成交量有巨大影響。此外,外資對投資台灣興櫃股票有興趣,卻因為台灣制度和國際不接 軌,無法投資。台北市美國商會白皮書指出,像現在交付款項與交割證券,有一天的時間差,有隔夜交割的風險,制度讓外資投資人不放心,等於是把投資資金拒於 門外。

荒謬7 審查時間冗長美國醫材已下架,台灣才上市美國商會也表示,台灣行政審查程序冗長,新產品申請核准時間,竟長到美國同類產品都停產下架,台灣才核准的例子。

以醫材產品為例,在二代健保上路後,審查時間變得更長。

台灣雖然公布審查項目內容,但每個項目需要多少時間審查,審查專家為何駁回申請案,卻都是不公開的資訊,一項醫材產品從申請許可證到健保審核完畢,需要一 到二年的時間;但醫材產品生命週期較短,有些二到三年就會換下一代產品,就算新產品一上市就申請,也會出現台灣上架,美國產品卻將要下架的怪現象。

荒謬8 法人代表制矛盾

台灣公司治理的大漏洞

有些台灣習以為常的制度,其實是台灣和國際接軌的大障礙,法人代表董事制就是其中之一。

首任金管會主委、東方樞紐資本管理合夥人龔照勝觀察,法人代表董事制是當年國民黨接收台灣國營事業時,便宜行事發展出的制度。他認為,這是台灣在公司治理和國際接軌上,需要改善的重大問題。

他表示,在先進國家,董事會都是以個人身分選出,董事必須為董事會的決策負責,就算是公司大股東,也只能用投票選出董事,而非「指派」董事。在台灣,法人 代表雖然也有董事席位,卻是隨時可被替換,「你說,法人代表到底是向誰負責。」住友商事案,就和法人代表董事制有關。幾年前,台電強力要求民營電廠降價, 導致日商住友商事賣光民營電廠股份。

曾代表民營電廠打官司、眾達律師事務所主持律師黃日燦觀察,政府開放民營電廠商機,卻限制電只能賣給台電,台電又是民營電廠大股東,在民營電廠董事會擁有 法人代表董事,台電和民營電廠爆發糾紛時,這些民營電廠董事會裡的台電法人代表董事,究竟是代表民營電廠的利益,還是台電的利益?問題不解決,恐將影響外 資來台意願。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修改《公司法》相關規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637

爆粗強拆路障挑釁者未停過

1 : GS(14)@2014-10-05 12:35:43




■旺角到處火頭,不時有人向示威者挑機,態度囂張。法新社



【雨傘革命】【本報訊】警、黑清場失敗的旺角佔領區,昨變成即點即燃火藥庫,不少操普通話或帶鄉音人士,以及聲稱區內居民,一個接一個喝罵佔中示威者,粗口橫飛,又多次強行清理路障。不過,仍有家長帶同讀小學子女或初中生冒險走入佔領區,親身了解這個火藥庫,估計晚上高峯時有5,000人。記者:倪清江 林偉聰 彭美芳



昨早開始,旺角佔領區未曾安寧,糾察及義工趁早段仍平靜時,重新拉起前日被反佔中人士扯爛的遮雨帆布。昨雖未再有黑社會人士集體到來衝擊示威者,但到來挑釁的中年及長者也不少,無一刻安寧。起初主要是聲稱住在附近的居民,當中有情緒失控的中年婦女,也有維園阿伯,不滿被示威者噪音滋擾,或是因佔領而無法上班,不少人情緒激動,粗口橫飛,不堪入耳。在場糾察指示佔中示威者採取罵不還口策略,不要理會他們或是齊齊拍手,令其無癮自動離去。現場所見,部份人疑似內地人而非香港人。當中有一名男子歇斯底里地喝罵,但全用普通話,情緒激動得完全聽不到他在說甚麼;另外打扮很像內地人的婦女,在不同位置鼓動其他人辱罵示威者,有佔中支持者揶揄他們博上鏡以便「收錢」。但挑釁越來越激,先有一男子奮勇衝向亞皆老街與砵蘭街交界的路障,鼓動多人一同搬起水馬及垃圾桶,該男子見略有成績後,笑着打電話向人報告;一名戴了口罩和太陽眼鏡的婦人與另一名戴大帽的婦女,在路障另一端企圖清走路障,被佔中糾察制止,多人笑她們不敢以真面目示人。未幾又有一批人企圖清除彌敦道近銀行中心外的路障,糾察及示威者與他們展開保衞戰,有佔中支持者受傷,更有筋疲力歇糾察流下男兒淚。他們手拉手築成人鏈擋着反佔中人士,其後因發生港台記者麥嘉緯被襲,該處的反佔中人士才收斂。



■大批反佔中示威者欲拆去路障。劉永明攝

家長帶子女入佔領區了解

早上佔領區範圍內幾乎不見軍裝警察蹤影,爆衝突後才有警察來夾反佔中人士離開。至中午後麥嘉緯被襲,各路障位置才明顯有超過十名警察駐守。住青衣的陳太昨帶同讀小六的兒子,到旺角佔領區實地了解,「睇吓人哋點集會,乜叫做民主。我覺得暴亂之後冇咁危險先嚟,唔驚,人哋都嚟咗成個禮拜,所以嚟支持」。其子首次踏足佔中區域,「好震撼,好多人集會」。元朗中三生李同學上月26日到政總外罷課,國慶及重陽節假期則到金鐘集會,昨則首到旺角佔領區,「見到啲(反佔中)人無法無天,好難忍,警察無恥,唔可以好似食花生咁唔理」,因此即使父母不贊成,他仍到來支持。前日在佔領區大台內經歷被衝擊七小時的林小姐,昨午重返現場。當日堅持留守而面對反佔中人士威脅安全、警方又見死不救,場面仍歷歷在目,她指昨已有改善,但對於有戰友被非禮仍感到氣憤。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41005/1888996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5846

【Google買起】靠用家報料導航App 共享快相路障資訊

1 : GS(14)@2017-04-08 19:40:36

Google Maps的導航和即時路況,依然強大,亦相當可靠。



Google Maps的汽車導航,不少車主都會用,雖然市面上有很多代替品,但Google Maps的王者身份似乎屹立不倒。之不過,一個名為Waze的app,大家值得留意。因為超人李嘉誠的創投基金維港投資,都是投資者之一。其實Waze並不是近一、兩年才是在石頭爆出來的app,成立於2008年,吸引到不少歐美用家使用,原因是它與傳統的導航app不同之處是着重於社交互動,它的一切是由用家共同建立,地圖、路面資訊,例如時速限制、交通狀況、快相機、路障等等,甚至連路都是靠用家共同創造。



這個概念受歐美用家歡迎外,在科技圈亦製造不少話題,因為三大巨頭Apple、Google同facebook爭相收購,最終Google以11億美元收購。成為Google旗下後,地圖資料亦隨即豐富了,事關建立地圖需要大量的資源和數據,全靠用家亦未必能夠完美,例如香港地圖就由簡陋變得像現時般完善,但它的核心,即是由用家報料這方面就沒有變更,可是,由於香港普及率依然低,所以報料的用家較少,亦相對地,地圖的的即時市況資訊就會較Google Maps弱。



Waze也能選擇路線,有行程時間顯示,可惜沒有即時路況。

只要按Routes,就能夠進入選擇路線頁面。

靠用家報料,其他用家就會知道即時路況,越多人用和報料,就越強大。

至於導航,實試時兩者有否分別,目的地設在西貢南圍的一個公廁,兩個apps都能找到目的地以及到達,這個賽果是合理的,被收購的Waze在導航上不進步的話,就是一場笑話了。用家亦可以將地點發送給朋友,甚至乎立即設定成泊車點。可是與Google Maps相比,路線選擇就較為煩,要按入Routes才可選擇。而在廣東話導航上,Waze亦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情況。在Voice Direction上,它有三個選擇全部都寫上普通話。但是實試後發覺,其中一個「靜宜」其實是廣東話!連廣東話與普通話都分不清,令人感覺有點靠不住。記者用了差不多兩個星期,整體是滿意的,但它的導航語音較靜,不像Google Maps般經常發出聲音,用家需要不時留意螢幕。記者︰梁立勤攝影︰許先煜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7/1998229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5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