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記者紐交所求婚帶旺股巿

1 : GS(14)@2012-07-20 16:35:04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20720/16531808
魔戒行動令股市大升?新華社駐紐約記者紀振宇,前日在美國紐約交易所內,向同事、新華社北美總分社記者俞靚(上圖)求婚,交易員圍觀情緒高漲,聲稱標普500指數會低開走高,結果預言成真。
這段求婚經歷從微博、 twitter上傳出,有交易員稱,當收市鐘聲響起後,身穿紅色恤衫的紀振宇,突然出現在交易所內,走向在場的俞靚,拿着裝有戒指的小盒子,單膝跪下求婚,周圍的交易員見狀馬上上前圍觀。俞隨即向男友說「 Yes」(下圖),讓交易員情緒十分高漲,揚言股市一路會升。俞在微博上留言稱:「望着那些微笑、認識與不認識交易員,不禁熱淚盈眶!」紀則稱會與未婚妻好好走下去。有網民稱,希望在上海、深圳交易所都會有人求婚,讓浪漫氣氛救救低迷的股市。
新浪微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386

周顯:樓巿不死 股巿不死?

1 : GS(14)@2016-12-28 07:52:57

【明報專訊】且讓我們看看近期發生的歷史。

恒指從去年5月26日的28,524點開始下跌,跌了8個月,在今年1月21日跌至低位,即18,534點,然後慢慢反彈,在20,500至21,500點左右,徘徊了幾個月,年中開始往上爆,一直升至10月11日的24,013點,然後在這兩個月,又輾轉下跌,跌至聖誕前夕的21,574點。

換言之,這是在升了5479點之後,再跌去2439點,技術上也算是正常的調整。現時的價位,正是前述的大市最常處於的位置,即21,000點上下500點的波幅,這應該是港股的合理價格……當然,前提是美元兌港元不再繼續上升。

港股通效應只是虛火

有人說,港股將會再試18,534點的低位,對此我只能說,現時港股距離2015年的高位,已經有19個月了,如果要再試新低,則至少要1個月或以上的時間,根據歷史,港股只有試過一次下跌超過18個月,就是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至2003年的SARS。

在這段期間,金融市場發生另一宗比股市爆破更為慘烈的事件,就是樓市泡沬爆破。傳統智慧正是說:樓市不死,股市不死。因此,我的結論是,如果樓市不死,股市在現價位,只有幾百點的下跌空間……樓市當然遲早會死,世上沒有只升不跌的投資品,但只要在可見的將來不死,那就已經算成功了。

然而,所有的圖表走勢,脫離不了基本因素。香港股市的問題只有兩個,第一個是內地的經濟發展,第二個美元兌港元匯率,只要前者正面,後者負面,港股就會升,反之,如果是後者升,港股就會跌,至於什麼港股通效應反而是短暫的,就像補針,只有虛火。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67&issue=2016122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0253

陳德豪﹕資金離開債巿 股巿易升難跌

1 : GS(14)@2017-01-11 04:41:00

【明報專訊】港股1月份算是開了個好的頭,暫時指數上升得不算多,細心觀察不同板塊,慢慢發現有更多的Leading sectors(領先的板塊)出現。

微觀有時更反映市場方向

筆者會花不少的時間觀察不同的板塊及個股的趨勢。多年以前筆者分析大市趨勢,着重研究指數在量化(Quant)的角度以及技術(TA)層面分析。經過了那麼多年,有時候對着指數的圖表,也會沒有方向、找不着頭緒的時候。 微觀板塊的分析時常幫助我解決這個困難,板塊勢頭的變動,有時候更能反映出市場的方向。筆者一直以來較看好的鋼鐵板塊就是一個例子,經過近期的調整,又重拾升勢,反映指數會隨着愈來愈多走近的板塊帶動上升。

美元轉弱 信號正面

為什麼會說1月的走勢開得好?整個金融市場在1月起了一個很正面的變化,就是美元轉弱回調。在去年11月特朗普大選勝出後,美元一直走強,美股上升,金價大跌,資金流出新興市場,港股也在近月有較明顯的調整。然而,筆者一直深信全球的流動性仍然氾濫,除了歐日央行繼續QE外,以往數年,在資產配置的角度上,輕鬆地把資金配置在不同的國債差不多是一個no-brainer的trade,基於種種原因,歐美的國債價格不斷上升,債息下跌,跌至一個低無可低的水平。

歐美債息跌至低無可低

2015年新的加息周期啟動,加息預期改變;特朗普勝出更改變了通脹的預期,所以,美債息不可能無止境地維持在低位,巨量資金離開債市,能選擇的投資工具就變得更有限,所以可見一段時間或在泡沫形成之前,全球股票也會是易升難跌。港股在經過調整以後,會再度成為資金選擇的地方。

太平基業證券投資總監 facebook.com/ethanchanth

[陳德豪 對冲博弈]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897&issue=201701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088

胡孟青:息升股巿升 市場罔顧風險

1 : GS(14)@2017-03-22 00:17:53

【明報專訊】從資金流及各個市場指標數字看,仍然叫人不太舒服。按最新統計,資金已經連續10個星期淨流入股市,區內市場9個星期內已8次錄得淨流入,債息同時間上升,美其名是資金加碼投入股市,惟面對加息周期及加息步伐隨時較預期快下,市場估值及風險的不斷上升,往往到最後,愈是保守及不進取的投資取態,事後證明才是最聰明的資金。根據美林統計數字,投資者投資於美國信貸市場,以及中資股牽涉的對冲成本之低,某程度上反映了市場視風險系數為零。

美國就業數字比市場預期強勁,2月份新增職位及平均工資增幅均勝預期,加息已從毫無懸念到塵埃落定。事到如今,關鍵在於落實加息一次之後,局方對今年餘下加息次數預測是繼續3次、抑或要扣減一次,甚至進一步調高預期?

自2009年起,股市的持續向上,說經濟及盈利因素從來是騙人,由始至終,所受惠的就是中央銀行銀彈政策的大慈大悲。美國想加快加息、連歐洲央行亦罕有宣布對抗通縮獲得勝利,加上中國因素,三大水喉落閘,或者最能阻止加息及政策進一步正常化的,最強而有力的絕招,就是靠股市大跌吧!

內地因素成全球通脹催化劑

內地因素某程度上已成為全球通脹預期向上的主題催化劑,早於去年來自中國的財政刺激佔據全球約八成,而同樣約八成的全球信貸,就是靠內地製造出來的。供給側、去產能,成功將上游通脹由負變正;與此同時,下游通脹卻僅僅0.8%;上下游通脹差距達7個百分點,撇除什麼季節因素等等解釋,不健康、通脹傳導失效,根本已難有太多理由去否認吧!

低息環境下的高槓桿,與息口上升環境下的不斷加槓桿,後者明顯涉及最大風險,尤其牽涉的抵押品價值,在資產市場潛在震盪環境下,潛在骨牌效應更是不容忽視的。周小川承認內地有債務問題;的確,一個持續10年以上透過信貸堆砌的增長,雖未至於建基於浮沙之上,但量與質的分歧已愈行愈遠。再者,周小川及官方多個財金部委近期強調的理財產品控制,本質上是表外風險,實際上根本屬於一個抵押品層層疊疊的風險鏈問題警示。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1686&issue=2017032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004

林少陽﹕克服股巿畏高症

1 : GS(14)@2017-09-10 14:53:21

【明報專訊】港股連升8個月,並以全球最佳表現的姿態結束8月份的升市,平了2007年3至10月8連升的紀錄。有當年8連升之後大市便見牛市頂部的前車之鑑,投資者入市態度轉趨審慎,實乃人之常情。然而,人之常情的想法不一定正確,那只是代表我們的DNA內遺傳了我們遠祖在森林內求生的法則,而老祖宗的智慧並不一定適用於現今的社會環境。

要解決入市畏高症的問題,讀者可以嘗試用簡單的邏輯推論,去說服情感上未必理智的自己。

8鋪開大 下鋪開細機會未必大

不少讀過高中普通數學的讀者,應該知道賭枱上連開8鋪大,並不表示下一鋪開細的機會將上升,因為每鋪大細都是獨立事件,之前連開幾多鋪大,其實並不影響下一鋪賭局的結果。餘此類推,指數連升8個月,並不表示下一個月指數下跌的機會較大。

不懂概率論ABC,不要緊,讓我們來談談歷史。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港股曾經出現過連續11個月的升市,證明8連升,歷史上並非港股升市的上限所在。更何况,正如所有的運動項目一樣,即使是最難破的世界紀錄,都有被打破的一日。不知是哪位體育評述員的口頭禪,紀錄是要來打破的,誰敢一口咬定,港股不能就在2017年內,打破保留了14年的連升紀錄?

市好唱不淡 市淡唱不好

當然,即使港股9連升甚至是12連升,在邏輯上及金融史上都並非不可能。但2017年的港股,有沒有足夠的條件創造12連升的新紀錄?以港股連升8個月之後,仍然維持日均成交額在1000億元左右或以下的水平計,港股至今仍遠未過熱,以目前緩步向前的升市進度推測,我傾向相信這項保持了14年的歷史紀錄,應該是時候將其放入香港金融歷史博物館了。

事實上,筆者於友報專欄的讀者網上留言,常有淡友以語帶諷刺的態度,揶揄筆者賣花讚花香,引誘散戶接火棒。這批鍵盤戰士實在太過抬舉,我何德何能,哪來本事唱起港股?市底差,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唱好,唱不起個市。

讀者還記得,2000至2003年間,地產建設商會好幾名德高望重的資深大孖沙,車輪戰地每隔幾個月就在傳媒公開唱好樓市,並預言當年樓市將平穩向上,升大約一成。結果,準置業人士當然只是選擇信佢地一成咁大把。

市好唱不淡,市淡唱不好,這向來都是金錢遊戲的金科玉律。我其實要多謝那些唱反調的鍵盤戰士,因為他們的言論,證實現時市場仍然充斥不少淡友,加強我對後市的信心。

中國經濟見底 港股成寒暑表

正如本欄過往多次提及,李克強指數早於去年中發出中國經濟見底回升的信號,而港股近年已成為中國經濟的寒暑表,美股及美國經濟對港股的影響力正在退卻。港股這個升市,依靠的並不是一時的熱錢流入,而是經濟逐步走出陰霾之後,企業盈利持續改善的結果。

本欄當然沒有水晶球,一口咬定港股今年將出現12連升。

我只是想指出,投資者不應懶惰地認為,8連升之後的股市就一定是危機四伏。畏高症不是絕症,只是投資者常犯的小小心理障礙,只要應用一點理智與常識,有得醫的。前提是,患者一定要肯自己放低成見;諱疾忌醫,神仙都幫你唔到。

以立投資董事總經理 [email protected]

[林少陽 細味投資]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726&issue=201709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621

周顯﹕股巿生存靠盲毛

1 : GS(14)@2017-10-08 22:01:04

【明報專訊】那天同一名很聰明的莊家討論到創業板的問題,我問:「創業板和主板的購買力究竟有沒有分別呢?」

他答:「當然有,主板的購買力高很多,所以主板的殼價才會高創業板一倍。」

我想了一想,說:「好像只有內地股民,才會抗拒創業板,至於本地股民,要麼是長期投資者,要不是天天炒股票的炒鬼,根本不介意買創業板。」

莊家施施然地說:「這是因為香港股民比較成熟,知道主板和創業板都是騙人的,既然沒有分別,那就不妨買創業板了。」

若人人精明如David Webb 股市已死

我說:「有一個現象,就是痛罵老千股的人,多半非但從來沒有在老千股上輸過錢,甚至是從來很少炒股票的人。」

莊家說:「你不知道嗎?支撐香港股市的中堅分子,就是那些愚蠢的、天天在炒股票的炒鬼,那些精明的股民,如果個個都像David Webb,買股票長揸,十次買八次贏,仲邊度有股市?」

我說:「這是一個邏輯問題:優質公司最喜歡在哪一個市場上市?咪就係投資者最蠢、最多盲毛的股市囉!唔通一個股市全部都是精明的股民,我係老闆,就不會在這種地方上市嘞!香港股市之所以咁受歡迎,皆因香港股民雖然愈來愈精,但仍然有大量愚蠢的祖國股民,源源不絕地供港,又滬港通,又深港通,否則單靠香港股民,股市已經死咗好耐。」

莊家的結論是:「這就好比賭場,完全倚賴輸完又來賭過、有無窮再生能力的內地股民,如果個個都是職業賭徒,又數牌,又剩係玩德州撲克,互相PK,不去推家樂仔,賭場執笠都似。」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916&issue=2017100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744

張兆聰﹕債息預示 股巿離大頂尚遠

1 : GS(14)@2018-01-22 06:15:48

【明報專訊】本欄上周指股市眾多利好因素集於一身,包括全球經濟強勁、美元弱勢、債息升令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均為本已火熱的股市提供源源不絕的「燃料」,結果上周一高開回落跌73點、升勢斷纜一天後,港股就再無回頭,一周下來又升了842點,成交金額更上一層樓,日均達到1740億元。上周美國10年期國債息升破2.63厘,即「新債王」崗拉克(Jeff Gundlach)所指的紅線,一旦突破,不僅美國國債受壓,債息會加速抽升至3厘,就連處於無敵狀態的美股也可能遇到較大風險。不過,歷史數據卻非如此。

10年期債息主要是市場對於聯儲局加息極限的看法。根據以往數十年經驗,2年期債息要升至10年債息水平,加息周期才會完結。現時2年期和10年期債息分別處於2厘和2.6厘水平(見圖),這60點子的差距反映市場對今年加息3次的看法,而股市以至各類資產價格可說已消化了加息的預期。

長短息差尚闊 預期經濟續擴張

就當前來看,美國通脹2.1%,若以2年債息作為融資成本,實質利率仍接近零,則當前貨幣環境仍然寬鬆,遠遠談不上緊縮,歐元區、日本也是如此。

當前全球投資者憧憬的是2003至04年般的經濟復蘇,需求回升拉動生產,企業重新加大資本開支,推動就業和生產力,形成良性循環。因此,通脹預期上升推高10年期債息,本就是一件好事,同時會推動更多資金由債市轉投股市。

基本因素佳 推動資金持續入市

短線來看,股市是否升幅過大過快?有這個可能,但正如筆者此前指出,大市能創造出持續上升的紀錄,本身說明基本因素推動資金持續入市,同時大家持貨都不足,令指數無法出現調整。雖然筆者上周曾指中港股票基金的現金水平已低,但解讀上,樂觀就是基金經理都積極進取,資金流入就會全數投進市場。結果,北水上周四及周五均淨流入高達62億元。大家可以說北水非理性,但當非理性才能賺錢,也不用太理性。

從中長線角度看,債市也有一個預測股市見大頂的工具,就是美國2年期和10年期債息的息差。筆者相信普羅大眾都聽過孳息曲線倒掛,就預示經濟將陷入衰退。如上文所述,10年期債息主要是市場對於聯儲局加息極限的看法,當10年債息低於2年期,反映市場認為央行即將減息,什麼時候才會減息?自然是經濟衰退了。

待孳息曲線倒掛 才有衰退風險

孳息曲線預測經濟衰退確實準確,無論2000年科網泡沫爆破,還是2008年金融海嘯,之前均曾出現過倒掛,但有趣的是,兩次全球股市大牛市,最主要升浪是在息差縮窄至50點子後才開始。例如1997年初息差跌穿50點子,MSCI世界股票指數由800點最終升至1400點之上,而2005年息差再度跌穿,指數從大約1100點升至1600點之上才轉熊。另外,就算孳息曲線開始倒掛,股市見頂回落尚有6至12個月時間。背後邏輯,可能是債息差距收窄,反映經濟復蘇力已漸趨強勁,債市資金大舉流向股市所致。如果今次無什麼分別,以現時息差尚有多達57點子,說不定32000點跟最終高位仍有一段距離。

[張兆聰 還看今朝]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472&issue=2018012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256

王弼﹕中美無金融危機 股巿難大跌

1 : GS(14)@2018-02-12 07:11:02

【明報專訊】上周五道指大跌665點,其實早在1月底,港股早呈震盪格局,有高位調整迹象,配合美股大跌,今日港股看來又要裂口低開數百點。

目前,股民最關心應該是港股是否見頂。所謂見頂,其實很難說得清楚,王弼嘗試簡單分成三類:(一)像2007年近32000點見頂,然後跌到2008年11月的10676點;(二)2015年大時代的28000點水平,跌至2016年的約18000點;(三)1994年遇美國加息步伐加速,全年調整31%。上述三個個案,幅度分別約為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和三成。事先聲明,歷史不會重複,我不是說港股目前受的調整壓力,至少在三成或以上。三個個案的共通點,是恒指於早一年經歷超級牛市後,出現大調整;不同的是調整的原因。2008年調整幅度最厲害,復蘇的時間也最長,要超過9年恒指才重見32000點高位,調整的原因是由美國引起的環球金融風暴。至於2015年的大調整,源自中國金融風暴,因為風暴只是地域性,調整幅度較小,復蘇時間較短(3年)。至於1994年的調整是美國息口上升比市場預期快,是從美國輸入的震盪,調整幅度不遜於2015年的一次,但港股只用兩年便收復失地,更在翌年(1997年)升至16365點高位,比1994年的高位再升30%。

說出三個個案的目的,是我們要問問自己,港股的確處於歷史高位,但目前世界經濟,是否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如2008年)的風險呢?2007年美股屢創新高,但次按危機的聲音已不時聽見。當時匯控(0005)的股價在150元水平,我的朋友孫柏文早已高呼大家應該沽匯豐,並訂下110元的目標,當時遭不少財演界老行尊嘲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並非毫無徵兆。至於2015年的中國金融危機,當時王弼已開始撰寫本欄,也指出2015年初中國胡亂減息谷股市,肯定會出亂子,人行有可能被逼把人民幣貶值。事件除了引起中港股市大跌,亦以外儲損失1萬億美元告終。所以,2015年的大跌,也非無迹可尋。

中央資本管制成功 大走資風險減

如今處於歷史新高的港股,是否和上兩次大調整一樣,面對着全球或中國金融危機呢?我早已說過,自出QE以來,美國銀行資產負債表固若金湯,目前看不出美國有金融危機的風險(歐日銀行雖沒美國銀行強健,但有QE支撐,再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降低)。至於中國,我多次重申,中央資本管制非常成功,誇張地說,中國人要非法地大量走資,可能較蒼蠅飛出國境更難!走資,是中國唯一的金融風險,既然解決了,中國人聽聽話話不走資,其他問題(包括銀行壞帳、地方債務)都是中央可控範圍。

有分析員跟我說,中央現在致力打擊影子銀行,這兩季內地金融股面臨一定程度下跌壓力,我不會否定。但我認為,中央打擊之餘,亦會顧及力度過猛引發系統性風險問題,適時國家隊便會入市維穩,上周五A股早段大跌,後來跌幅大大收窄,不也是有傳國家隊維穩嗎?

所以,王弼認為,目前港股調整,並非面對美中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壓力所致,而是去年升幅凌厲,特別是進入1月,單月再升約一成,配合全球股票超買,全球股市調整不足為奇,幅度可能是5%,也可能是10%,但這樣的調整對「健康慢牛」的形成更為有利。至於會否像1994年調整三成,我認同,美國加息的確有加快步伐迹象,聯儲局官員便指出本年度加息可能多於3次。但我認為目前經濟環境,就算比預期再加多兩次息(即全年加1.25厘),也只是2.75厘,仍在3厘以下,對息口敏感的資產(特別是一手納米樓),當然有一定壓力,但不到拖垮經濟的程度。加上,香港受美國的影響,也非1994年可比,中國的維穩措施,也對港股有一定支持。而且,現今世代,無論中美歐日,若調控太速,令股市大瀉,永遠可以再推出QE救市。所以,像1994年調整三成的可能性頗低。

急升後調整 更利港股「健康慢牛」

不過,若港股調整一成,也達3000點,聽起來很可怕,而且早前升幅大估值高的公司,也可能出現巨大調整。上周股市雖波動,但王弼手上的悶股照常沉悶,可以說發揮了「無用之用」的效果,像和記電訊(0215),完全不受股市波動影響,靜悄悄創52周新高。在投訴悶股在升市不懂跟升之餘,於股市波動時,也許是時候欣賞它們作為資金避難所的角色和功用。

■最新一集「投資.王道」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會在每周主持的《明報》財經節目「投資.王道」,以專業投資者角度分析經濟和股市市况,欲收看最新一集內容,可登入:link.mingpao.com/50719.htm

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 fb.com/buytillsuspension

[王弼 投資王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9942&issue=20180205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085

力伍:基本面良好 股巿處變不驚

1 : GS(14)@2018-02-12 07:17:04

【明報專訊】本周美股市場的巨幅變化帶動了全球股市的變動,港股和A股都未能倖免,加上美元匯率的走低,有人以1987年的股災作為類比,擔心金融危機再現。

不過從全球經濟的基本面來看,已經逐步從2008年的危機中走出,雖然與金融資產的估值水平不能完全符合,但是經濟增長穩健、企業利潤上升。本次美股變動的主要因素也已經有不少分析,主要歸納為於貨幣政策不明朗、利率水平趨升和美元近期貶值,影響到對未來的預期。但美國就業市場等因素的穩定,表明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出現問題,相信目前市場的波動屬於短期現象。就中國市場而言,中國經濟在2018年仍然會保持穩步向上的走勢,經濟的韌性較強,不會出現硬着陸。

外資流入A股市場料加速

陸續出爐的業績顯示,2017年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顯著回升,預示供給側改革初步取得進展以及過剩產業的逐步出清。同時,社會保障體系的不斷完善,以及扶貧攻堅政策的推行,趨向於居民收入的增長推動消費將有所增長,使得中國經濟整體上保持穩定。

因此,周邊市場的下跌,以及A股市場的短期回調,並不意味經濟基本面有重大變化,2018年基本面仍將支援市場穩中向上。 A股和港股的調整也是在經歷了2017年末的一波向上走勢後的短期回落,預期春節前後會繼續震盪,待恢復慢牛的走勢,而消費及金融行業仍是被看好的領頭羊。

隨着2018年6月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將正式實施,外資對中國股市配置預料也逐步擴大,也是A股市場的遠期發展的有利因素。

新華財金社

[力伍 中港經濟通]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5482&issue=201802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187

周顯﹕股巿長期漲幅 影響大過波幅

1 : GS(14)@2018-02-21 06:06:48

【明報專訊】話說很多人都說過,在未來的股市暴跌,將會是最慘烈的一次,抱這種說法的人,甚至包括了著名的羅傑斯在內。

OK,在分析這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白一個基本原理,就是長期而言,股市總是向上,原因是: (一)經濟增長、(二)通貨膨脹。不過,由於這兩個因素合起來,每年平均漲幅只有不到5%,但是每年股市的波幅,卻可達到幾成,因此短期而言,波幅的影響力大於漲幅。

然而,長期而言,漲幅便會發揮威力,這種數學好比開賭場,賭徒有贏有輸,但長期而言,賭場永遠是贏家。同樣道理,股市也永遠不會回到1967年的50點,或1987年的4000點。

如果港股遇上大熊市,將會調整至幾多點?如果美國遇上大熊市,又將會回到幾多點?這當然是要視乎熊市的原因而定,如果只是加息和去槓桿,而不涉及大規模的銀行系統崩潰,應該跌極也有個譜吧?如果是戰爭,股市反會上升,因為通脹加劇、貨幣貶值。

升得愈高 潛在跌幅愈大

簡單點說,港股三萬三,美股二萬六,最多跌一半,跌夠六成好未?又怎可能是史上最慘烈的暴跌呢?以現價位計,金融海嘯肯定慘烈得多。如果真的要累積動力,跌到阿媽都唔認得,那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現價位再升五成至一倍,正所謂升得高,跌得深,股市愈升,潛在跌幅便更巨大,才是最危險的時候。

[周顯 投資二三事]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0495&issue=201802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6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