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超級稻”減產絕收背後:為省10萬 部分種企放棄評選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4-30/912831.html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安徽萬畝超級稻絕收事件的背後,折射出我國種子現行管理制度的種種弊端。《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所謂的超級稻只是一個名號而已,和常規稻相比,超級稻在選種育種的工作上並無區別,且超級稻在認定的過程中也存在諸多的不合理。業內人士表示,要通過超極稻認證,需要投入10萬元左右,且過程複雜,很多企業為了省去麻煩就放棄了評選。

民以食為天,“兩優0293”水稻在安徽遭遇大面積絕收一事曝光後,“超級稻”便引發了熱議。其後,農業部稱,“兩優0293”並未參加農業部組織的超級稻認定。

多位業內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兩優0293”是否屬於超級稻並不重要,因為它只是個名號,“簡單理解的話,(超級稻)就是一個商業化操作的名稱。”

記者從多方了解到,“超級稻”與“非超級稻”的區別僅在於是否通過農業部的超級稻品種認定,兩者在選種育種的工作上並無區分,“只是選育出來的更優秀品種,如果達到了超級稻評選標準,有可能被確認為超級稻而已。”一水稻選育者告訴記者。

科研過程差別不大

據《南方周末》此前的報道,去年10月,隆平高科(000998,SZ)的水稻品種“兩優0293”在安徽出現大面積絕收。隨後,《人民日報》稱,農業部表示,稻種“兩優0293”沒有參加過農業部組織的超級稻品種認定,不是“超級稻”品種。隆平高科方面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則堅稱“兩優0293”是超級稻,通過的是湖南省農業廳的認定。

但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超級稻只能由農業部認定,省級農業廳並沒有確定某個水稻品種為超級稻的資格。近日,記者致電湖南省農業廳科技教育處,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湖南省目前沒有認定超級稻的資格,“以前是不是有,我就不太清楚了。”

但無論是超級稻或是非超級稻,要實現商業化推廣,都要得到省級或者部級審定,一位水稻研究所所長告訴記者,一般來說,某個品種通過省級審定,意味著達到了標準,可以投入商業推廣給農民去應用,“通過審定的品種很多,但能否成為超級稻有兩個前提,一是育種者單位要不要去申報,二是申報後是否達到(農業部)超級稻標準。”

“在選育的時候,並沒有確定哪個是超級稻,哪個不是,選育的方式都一樣,所以超級稻和非超級稻的科研成本都一樣。”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告訴記者。

根據《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農辦科[2008]38號)要求,超級稻品種在產量、品質和抗性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指標要求,根據不同地區及品種,超級稻百畝方產量指標要求在≥550kg到≥850kg不等;抗性方面要求抗當地1~2種主要病蟲害;品質方面,北方粳稻達到部頒2級米以上(含)標準,南方晚秈達到部頒3級米以上(含)標準,南方早秈和一季稻達到部頒4級米以上(含)標準。

據前述水稻研究所所長介紹,“百畝方產量”是指育種者單位在申報超級稻品種確認外,需要在兩個不同生態區或者是同個生態區連續兩年,做兩個“百畝示範片區”,測定該品種在比較好的栽種環境下的產量潛力。“要通過農業部的超級稻確認,需要做百畝片區測產,大約要10萬元左右的投資。”陳女士手中掌握著多個超級稻品種科研成果,她告訴記者,10萬元的費用包括管理費、肥料費、人工費,還有驗收專家接待費用等。

只是商業化名號?

“首先,要明確一點,超級稻只是一個概念。”有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強調,不能過分神話超級稻的作用,因為除了冠名“超級稻”以外,超級稻的科研過程與非超級稻並無太大區別,“它也不是完美的”。

記者曾以投資者身份致電豐樂種業(000713,SZ)董秘辦公室,一工作人員透露,豐樂種業的豐兩優4號就是超級稻,是在豐兩優1號和豐兩優2號的基礎上改良得來,“超級稻只是一個概念,只是在產量上相對高一點。”

陳女士告訴記者,其手中仍握有達到超級稻指標要求的非超級稻品種,“幾個品種都是同一年代的,一下子也不能給那麽多個,所以也就優中選優了。”

即便是優中選優,但超級稻到了農民手中,依然很難種出百畝測產時的產量,因為良種要有良法配套,但農民往往沒有掌握最科學的種植辦法,再加上土壤、肥料等並不能達到最佳。“超級稻代表的是一種產量潛力,農民用心去種的話,可以獲得更高的產量。”

記者了解到,農民栽培超級稻,其實際平均畝產量與農業部的超級稻認定指標可以有200kg的差距。“產量高一點也是有條件的,要在光照、肥料等都要跟上的情況下產量才會高。”前述豐樂種業工作人員表示。

受此影響,有種子企業也就不再費勁心思去科研超級稻了。從事種子企業銷售總監多年的王先生表示,此前幾年,其所在的種企都會將培育的水稻品種報送農業部評選超級稻,但今年已經放棄了這項工作。評選超級稻需要進行“麻煩”的百畝測產,“後來覺得沒任何意義,就放棄了。”

陳女士也表示,科研單位或種子企業因為申請超級稻過程比較麻煩,又要投入一筆費用,便放棄申請,“反正是實實在在的品種,在農民那里能夠發揮作用就可以了。”

前述水稻研究所所長也透露,其所在的研究所也有不少通過審定適合推廣的品種沒有參加超級稻的申請認定。(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使用化名)

《《《

業內觀點

超級稻認定被指存瑕疵 看潛力不看“療效”?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2005年以來,農業部累計冠名了146個超級稻品種,後陸續有28個品種被取消資格,目前仍有118個超級稻品種在確認範圍內。但經過10年推廣,多數種子企業表示,近幾年,農戶也不再特意區別購買的稻種是不是超級稻,頗有“不看廣告看療效”的味道。

除了農民的種植技術有待提高外,也有不少業內人士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超級稻認定的過程存在瑕疵,目前的超級稻認定標準和程序,尚有值得改進的不合理地方。

超級稻面積約占三分之一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權威人士拿到的2010~2013年廣東省常規稻、雜交稻推廣面積數據顯示,2013年,廣東省常規稻推廣面積前10名的品種中,有4個品種是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分別為金農絲苗、合美占、玉香油占、桂農占,推廣面積合計約為239萬畝;雜交稻方面,推廣前10的品種中,五優308、深優9516、深兩優5814、五豐優615、天優998占據前五名,推廣面積合計約為373萬畝。

進入推廣面積前十的品種中,超級稻與普通水稻在品種數量上不分伯仲。在推廣面積上,超級稻要略勝一籌,同屬超級稻的常規稻及雜交稻,推廣面積合計約612萬畝,而普通水稻推廣面積僅為438萬畝。

但如果統計全省超級稻種植總面積,情況就不大一樣了。華南農業大學水稻研究室主任唐湘如告訴記者,目前,廣東省內的超級稻種植面積為800萬畝左右,約占廣東水稻種植總面積的三分之一。

廣東省範圍內的比例與全國的比例大致一樣,據人民網報道,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經農業部認定的超級稻品種的推廣面積已達到1.36億畝,約占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的30%。

認證過程被指有水分

不少種子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在超級稻剛開始推廣的時候,農戶會因為廣告宣傳而選擇超級稻,但後來發現超級稻並沒有那麽“超級”,選擇超級稻的熱情便不再那麽高了。據唐湘如介紹,農民種植普通的水稻,一畝地的成本大約為七八百元,種植超級稻的成本會高出大約20%。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超級稻並不能為農民帶來高產,“90%的農戶種超級稻和普通水稻產量差不多。真正的超級稻是特殊栽培出來,農民做不到這個條件,所以是沒什麽意義。”湛江一種企負責人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評上超級稻是比較難。後來,超級稻驗收是有水分的。”前述湛江一種企負責人認為,在超級稻認定申請的百畝方測產驗收中,本應該隨機選取田塊進行測產,但專家組往往會選擇最高產量的田塊進行。

超級稻能不能在農民的地里帶來高產,決定了其能否繼續“享有”超級稻的光圈。據統計,2005年至今,已有28個品種從超級稻名單中被剔除,其中不少是因為推廣面積在一定時間達不到標準。

根據《超級稻品種確認辦法》(農辦科[2008]38號)要求,被確認為超級稻後3年內年生產應用面積最高不到30萬畝的品種,將不再冠名“超級稻”。

一位水稻研究所所長表示,目前的超級稻認定標準和程序,尚有值得改進的地方,“比如,超高產潛力的測定是依靠超高產的百畝示範方產確定的,大面積生產和小面積的種植,產量肯定存在差異”。

《《《

相關調查

企業不願意推廣常規稻遇冷

◎每經記者 吳澤鵬 發自廣州

由於超級稻只是一個經由農業部確認的名號,因此在超級稻家族中,不僅有耳熟能詳的雜交稻,還有“深藏功與名”的常規稻。

國家水稻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由農業部冠名的超級稻示範推廣品種共118個,其中36個品種是常規稻。某水稻研究所科研人員陳女士取得的科研成果中,也有多個常規稻品種被農業部確認為超級稻,但她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超級稻中雖然常規稻也表現優異,但種子企業並不願意大力推廣常規稻,選育常規稻也多是“公益性行為”。

企業不願推常規稻

“‘超級稻’三個字,對於種企來說,最大的作用便是宣傳推廣。”從事種子企業銷售總監多年的王先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同是超級稻,企業往往選擇推廣雜交稻而非常規稻。農業部冠名的118個超級稻品種中常規稻為36個,占比不足三分之一。

常規稻遇冷有其歷史原因。自從袁隆平成功培育出首個雜交水稻品種後,人們往往把超級稻等同於雜交稻,選擇超級稻便意味著選擇雜交稻。“以前常規稻的產量、抗性都比較差,雜交稻出來以後,糧食才真正能夠滿足自給自足的水平。”廣東一種子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常規稻已達到了很高水平,產量、抗性都更優秀的(常規稻)品種也不斷被育種家育成,與雜交稻的差距不斷縮小。

據《南方農村報》報道,對比超級稻中的常規稻與雜交稻的省區市平均畝產,部分品種之間的產量差距並不大,相差不過幾十斤,而在上世紀70年代,常規稻與雜交稻產量每畝差200斤左右。

但常規稻依舊遇冷,多位種子企業相關人士透露,種企也會制常規稻種子,只是“數量不多,種子企業不會推廣”。“常規稻我們公司有,廣東的(種子)公司都有常規稻,但都沒怎麽賣。”廣東省內一家種子公司總經理告訴記者。陳女士則直接表示,廣東省內目前還沒有一家種子企業主營常規稻選育及推廣,對於從事水稻研究工作的她來說,這是“公益性行為”。

常規稻是一次性買賣

種子企業不願意對常規稻進行推廣,作為超級稻的常規稻,只能束之高閣,“以廣東常規稻為例,廣東省農科院的專家的確做得很好,但他們做出來,沒有幾家公司願意去賣。所以,那些常規稻是推不出來的。”王先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據王先生透露,種子企業之所以不願意推廣常規稻,最主要的原因是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如果把常規稻真正推廣出去了,“不敢說100%,但至少有90%的種子企業,在三年以後只能倒閉。”

為什麽常規稻交易是一次性買賣?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常規稻是可以留種且後代不分離的水稻品種,可以留種意味著農戶用第一年買的水稻種子進行栽培,收成後可以保留稻谷留作下一季或者來年種子用於播種,不需要再向種子經銷商繼續購買種子。

“現在種田的人已經少了,常規稻還可以留種,如果(種企)主推常規稻市場就更小了。把飯碗都砸了,企業還怎麽生存,畢竟企業還要維護它的市場。”廣東省內一種企負責人說。

同時,不少水稻種子經銷商表示,利潤低是經銷商選擇不賣常規稻的原因,“利潤實在是太低了,如賣常規稻一斤可能只能賺2塊錢,賣雜交稻可能可以賺20塊錢。”浙江省衢州柯城農科種業經營部一位人士表示。

廣東省江門市是廣東省內常規稻推廣面積不斷擴大的城市,江門種業有限公司也在相應調整了其主營產品,該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公司的常規稻與雜交稻銷售比例由以前的3:7左右,變為了如今的7:3,無奈的是常規稻利潤比較低,兩者價格大約相差3倍左右,“常規稻一斤可能只可以賣7、8元”。

“現在不少常規稻實際上是很不錯的品種,但即使品種好,推廣做得不好,還是會慢慢流失。”王先生說道。據《南方農村報》報道,有水稻研究員分析,接下來二者的較量仍將繼續,常規稻因可自留種,經營效益低,科研力量逐漸薄弱;而雜交稻卻逐年加大投入,直到戰勝常規稻,獨霸稻種市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16

中國前50強種企每年研發投入超15億,強度接近國外大公司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只有種業安全才能保證糧食安全。

5月16日,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稱,目前,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我國已經實現了品種全部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占比也由85%恢複增長到90%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在蔬菜生產上,自主選育品種的市場份額達到87%以上。

當前,中國已經建成海南、甘肅、四川等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一批區域性良繁基地鞏固發展,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我國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

余欣榮稱,在市場集中度方面,隨著種子企業兼並重組加快,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前50強的市場份額占到35%以上,這比五年前提高5個百分點。中國已經有了一批銷售額超過10億、20億、30億元的骨幹企業,上市企業有60多家,總市值超千億元。在企業研發投入方面,前50強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占銷售收入的7.5%左右,正在接近國外大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

我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求,加快促進種業創新發展。

余欣榮表示,今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南繁基地時指出,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隨後,中央印發《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建設南繁矽谷被列為國家重大戰略。

位於海南南部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國家戰略資源,每年到海南開展南繁工作的單位有近700家,科研人員有6000多人。但余欣榮也表示,隨著近年來海南旅遊島的開發、城鎮化建設等因素,與南繁基地建設爭地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造成了科研用地落實難、配套設施建設難等新的問題。

余欣榮稱,為了建設好國家南繁基地,徹底解決南繁工作“又難又煩”的問題,2012年,農業農村部與海南省政府共同謀劃推進南繁基地建設,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海南省政府聯合編制印發了《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規劃》。

在南繁科研用地方面,劃定南繁育種保護區26.9萬畝,核心區5.3萬畝,配套服務區745畝,全部上圖入庫,納入了基本農田範圍,實行用途管制、嚴格保護,實現了規劃目標,確保了南繁科研單位有地可用。為保障南繁科研新增用地的需求,規劃新建核心區2.5萬畝,分別坐落於三亞、樂東、陵水六個大的田洋。目前已經簽約土地近萬畝,完成流轉6800多畝。

在財政投入方面,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安排資金5.9億元,陸續啟動農田水利、執法監管等項目建設,相繼實施制種大縣獎勵,農民定金補貼等支持政策,及時支付土地租金,開展土地整治。今年3月,國家批複南繁生物育種專區項目,計劃總投資近3億元。

在構建南繁管理體系方面,充分發揮國家南繁工作領導小組和南繁規劃落實協調組的作用,逐步形成涵蓋部、省、市縣、鄉鎮、村五級較為完備的南繁管理體系,全面覆蓋南繁各項工作。

農業農村部也專門組建督導組,今年以來,四次督導南繁規劃落實,並將其納入到國家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範圍。海南省政府印發南繁工作要點,對省直單位和南繁三市縣開展督導檢查,對工作滯後的進行約談問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