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留得青山在 東尼

2009-01-08  NextMagazine


你打算怎樣運用自己的金錢?

在這經濟不景氣之時,肯定大家會減少消費。就算你要維持以往的生活質素,在年末假期時總會節制一點,例如找家便宜一點的餐館吃飯,甚至減少出外用餐。

現在亦非換車的好時機,即使你有意賣掉耗油量甚大的平治,繼而買入較為慳油及環保的豐田Prius,但誰願高價承接那部易駕卻食油的平治?惟有打消這念頭。

你未必像大部分人一樣,害怕失去工作,惟肯定心裡有數,知道年終花紅勢減,加薪更是奢想。因此你會每月儲起更多的金錢,以防有日發現原來你的飯碗不是想像般堅固。但同時亦產生另一個問題,究竟要如何投資?

○七年秋天,股市升至危險水平,你可能積存了一點現金,然後趁市況回落時,買入一些股票。隨後你跟大部分投資者一樣,被大市急瀉的衝擊力嚇怕,再沒有入市加碼的膽量,惟有靜待市場止跌回升。對滙豐有信心

如 果滙豐在你的持股組合中,佔主要地位,就像刻下我的情況一樣,你只有滿腹疑慮,因為它的股價一沉不起,反映這家銀行正面臨嚴峻的考驗。但我相信,當次按危 機引發的金融海嘯慢慢潮退後,你會看見滙豐仍然屹立不倒。即使其他國際大銀行逐一倒下,它仍可站穩住腳,股價定能回升。

滙豐的現價,反映市 場估計它的盈利和派息將會大幅下挫。根據○七年的業績,其股息率高達九釐半,實為天文數字,而且市盈率只有五點七倍,低得難以置信。這些數字,在無風無浪 的日子,是災難來臨的先兆,但以往我總是以相反理論自居,對這種所謂警告嗤之以鼻。對我來說,這是瘋狂買入的訊號,然而我已持有大量滙豐,不想過分冒險, 畢竟我的判斷未必百分百準確。大概要等股價回升,我才可放下心頭大石。

我已把不少本錢投入股票市場,一般而言,我會在跌市時加碼;不過,跟大部分投資者一樣,目前我也不敢入市,寧願維持原狀,不買不賣。但我的每月儲蓄和股息收入,該如何運用,實費煞思量。

現金為王

目前金融市場一片朦朧,求生是首要目標,因此我樂意持有足夠兩年生活的現金,就像戰時人們躲入地下城堡避難,直至危機過去。床下底保留一箱現金,日子肯定過得安穩得多。

我 知道長期持有現金,最終會帶來損失,皆因其購買力不斷下降,債券和定息存款亦然。但這似乎是短期內最好的選擇,直至我對市場走勢有較確切的把握。此外,去 年外匯市場波幅甚大,即使是以往被視為最穩陣的貨幣,亦無一倖免,因此投資者應對此保持戒心。商品和金屬的價格更加波動,投資者猶如在賭枱搏鬥,雖然贏面 一樣,入場費卻昂貴得多。

樓市和股市分別不大,只是使費更多。物業價格近期有所下跌,惟跌幅沒股市那麼大,而且租客不會永遠續租,因此要定時花心思打理。加上物業交易需時甚久,故若決定買樓,應以長線投資為目標。

是的,我跟你一樣感到迷惘。世間上根本沒有必然,除了生和死,而你永遠不知道它們何時來臨。

東尼Tony Measor

在證券界有三十五年經驗,八七年股災及八八年股市冒升時,他所管理的香港基金表現都是香港最出眾的。

他之前是財經網站Quamnet的總編。在此之前,他在嘉洛證券工作,管理客戶二億五千萬元資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105

新發展理念下的城市樣本:成都用留得住人的“天府綠道” 探尋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路徑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2-11/1192228.html

綠道絕不僅是一條綠化通道,也不只是實現開敞空間可達到性的通路,而是承載著塑造城市形態的重要作用。

綠道不是靜態的,綠化空間潛藏的是無可限量的創新接口,以及經濟與生態連接的巨大可能性。

城是人的,所有的落腳點都回到人身上。在多位受訪學者的眼中,成都正在用留得住人的“天府綠道”,探尋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路徑。

成都天府新區智谷綠道 張建 攝 

每經記者 楊棄非 每經編輯 姚祥雲

新發展理念下,中國城市正尋求著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的共生。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如何創新理念和機制,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同共進,考驗著城市治理者的智慧。

作為正在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成都一直走在探尋的路上。去年,成都發布了1.69萬公里的“天府綠道”規劃。截至今年1月底,成都已編制多層級規劃和方案50余項,開工建設綠道1178公里,建成785公里。

眼下,“天府綠道”雛形初現,成都的思路也浮出水面——以市域綠道系統塑造城市形態,提升城市品質,完善城市功能。同時,天府綠道也是成都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體現。

清華大學人居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毛其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城市生態系統的構建,關鍵是擴大居民的活動空間。

成都的樣本意義在於,讓目光重回人的身上。

尤其值得註意的是,當城市發展回歸人本邏輯,綠道為人而建,更要建成留得住人的綠道。打通城市綠色血脈,為城市發展創造新場景,在中國城市轉型發展這場巨大實驗里,顯得越來越重要。

綠道旁的智能運動樂園 CFP圖

“綠道是關乎系統的事”

2月的成都,春寒料峭。沿步道賞花,踏晨光鍛煉,展悠閑社交,是成都居民典型的生活狀態。而1.69萬公里長的市域綠道即將展開,在成都人看來,這條綠道即是對理想城市形態的承載。

今年,“天府綠道”將改造新建綠道1765公里,初步形成互聯互通、成網成片的三級綠道體系。

從城市發展的角度看,成都“天府綠道”項目的開展是在新發展理念的推動下,尋求生態與經濟共進的可行之策。中國城市發展與生態要素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綠色資源的可獲得性已成為城市宜居的重要指標。

美國規劃協會秘書長蘇解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綠道作為重要的開敞空間,將為未來城市發展預留空間,並實現更多城市功能疊加。

“綠道是一件關乎系統的事情。”蘇解放認為,“包含了自然系統、交通系統和開敞空間系統。它不僅有連接功能、生態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將城市的綠色基建相聯通,這也是打造海綿城市的基礎。”他舉了一個例子,2007年,紐約推出一項25年規劃,旨在將紐約建設成一個綠色環保都市。6年多時間里,該市增加229個社區公園,在完善原有綠道系統的同時,也形成了一套綠色基建體系,實現了城市蓄水功能,變成真正的海綿城市。

世界城市發展經驗表明,科學規劃建設的綠道是塑造城市形態,提升生活品質,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城市形態的改變也會帶來更長遠的效益。大規模城市綠地和開放空間,會吸引大量高素質人才到這里尋求有質量的生活,這也是紐約現如今獨特的競爭優勢,谷歌、臉書等500強企業總部設立於此,真正實現了經濟與生態的平衡。

綠道公園成為小朋友的新去處 圖據成都商報

讓目光重回人本身

對於城市經濟與生態的平衡,中國已展開探索。

據《中國城市建設統計年鑒》和《城鄉建設統計公報》數據顯示,中國城市綠地面積從2006年的132.12萬公頃增長至2015年的266.96萬公頃,增長102.06%;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也從2006年的35.11%提高到了2015年的40.12%,增長5個百分點。這表明中國城市綠化規模化效益已開始形成氣候。

同時,對綠道這類開敞空間的認識,也提到新的高度。截至2015年底,全國已有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開展綠道規劃和建設工作。城是人的,所有的落腳點都回到了人本身,正如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指出的,城市發展要遵循規律,堅持人民城市為人民。

像成都這樣的城市,便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綠化基礎和規模。去年,成都規劃了1.69萬公里的“天府綠道”,核心理念折射出成都規劃、建設、治理從“產、城、人”到“人、城、產”的觀念之變。“城市生態系統的構建,關鍵是擴大居民的活動空間,所以目光還是要回到人。”毛其智也表示。

綠道為人而建,其挑戰也在於如何建成一個留得住人的綠道。

根據騰訊位置服務聯合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團隊於2017年發布的《京滬公園使用大數據及規劃啟示報告》,大部分公園在不同時間均出現了較大的人流量差異。以上海23座公園2015年數據為例,15座公園利用率僅不到人民公園的10%。

如同城市規劃觀察者拋出的疑問,無論是公園還是綠道,如果無人青睞,沒有居民使用,它的價值究竟幾何?能夠吸引人流才是開敞空間價值實現的基礎。

成都在這一方面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有能力根據成都本地特色來打造綠道,在毛其智看來,“成都有那麽多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有成都人自有的生活方式,如何適當延續,在建設中表達出優雅的生活情趣,值得研究。”

記者也註意到,成都已打造出包含熊貓造型灌木等元素在內的熊貓綠道。在多位受訪學者的眼中,成都正在用留得住人的“天府綠道”,探尋建設高品質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路徑。

綠道上安放的“書櫃” 圖據成都商報

“綠道+”為“綠色經濟”賦能

城是人的,“人”應是城市發展最終的落腳點。實際上,2016年住建部組織編制的《綠道規劃設計導則》也特別提及,綠道在生態環保、社會與文化、旅遊與經濟等方面的綜合功能有待完善提升。

而在成都的規劃中,綠道絕不僅是一條綠化通道,也不只是實現開敞空間可達到性的通路,而是承載著塑造城市形態的重要作用。它包含了以“一軸兩山三環七道”為主體骨架搭建的綠網,構建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

在成都的理念中,綠道也不是靜態的。近1.7萬公里長的綠化空間,潛藏的是無可限量的創新接口,以及經濟與生態連接的巨大可能性。

此前,《南方日報》曾報道指出,總造價約3億美元的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換言之,對城市本身而言,綠道既是賞心悅目的風景,同時也是一種經濟資源,其本身還具備可待發掘的價值。

這也是為什麽成都提出,要把綠道打造成新的消費場景,將人流轉化成消費流,將消費流轉化成商業流。通過讓新的業態進入綠道,形成新的應用場景,並以此培育新的產業形態。

目前,成都對於綠道建設的部分探索已經落地。在“空港中央公園綠道”,智慧路燈將智慧城市的理念引入綠道系統。據介紹,路燈能夠實現安全監控、城市廣播、WIFI連接、井蓋監測、停車監測等功能。運用時新的語音識別技術,使得路燈能夠準確識別出“救命”等特定詞匯,並迅速向警方報告事發地點的坐標。

在成都建設理念中,通過思想再解放、社會再動員、功能再疊加,讓城市功能再提升,才是打造綠道的關鍵所在。

“事實上,綠道可以實現的效益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下來,久久為功。”毛其智說道。

相關內容:

成都用一張新名片,告白全世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107

以理服人:偏心才留得住中層菁英 倪以理

1 : GS(14)@2013-07-04 22:54:15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30620/18305444

                香港的失業率處於歷史低位,有好resume的人基本上唔憂做。傳統企業怎麼樣留住一班員工?麥肯錫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倪以理指出,企業面臨最大的問題,年資長的高層固然唔願走,但有潛力的中層員工就流失嚴重。管理層要留得住他們,無可避免要「偏心」。

                  問︰金融中心

                  答︰倪以理(Joe)

                  問:Joe,香港的企業流失人才問題嚴重嗎?
答:我最近在好幾家公司講這個議題時,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跟我說,他們公司的問題是兩個極端:一方面老的員工不肯離開,在等退休;但另一方面,年輕的員工又留不住,做兩三年就走。所以講整體的流失率是沒有意思的,15年以上的員工幾乎近零,但是五年以下的超過20%!
今天香港的失業率大概3.5%,是一個求過於供的市場,尤其是在一些專業的領域裡。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同時有很多年輕人失業或者待業。香港青年協會最近做了一份調研,發現年輕人的失業情況比整體社會高2至6倍。他們請我去研討會討論這個議題時,我們都發現在現今的香港,一方面企業大喊請不到人,另一邊廂,年輕人又話找不到工!供求出現一個失衡。
問: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情況?年輕人太揀擇了吧?現在茶餐廳找洗碗也要八九千蚊吧?
答:這是一種看法。我記得在青協的研討會裡,另外一名嘉賓陳婉嫻(嫻姐)講述,當年她十幾歲出去找工作的時候,跟現在的年輕人完全兩種心態。可能生活好了,經濟環境沒有那種危機感,大家覺得搵不到合適的工作就繼續搵,不要勉強。連他們的家長都有份參與,我最近收到很多家長幫他們的子女找暑期工。康宏理財(1019)主席Quincy(王利民),前幾天同我講,甚至有家長親身帶女兒去他們公司見工!

fb導致年輕人多轉工

                我覺得還有一個現代元素導致年輕人不斷轉工,就是facebook!以前俾老闆鬧,最多打電話畀阿媽,阿媽就話唔緊要,打工邊個未試過俾老闆鬧?但是今天,你寫上facebook,「我俾老闆鬧」,5秒內就會有朋友A回應:「炒咗份工啦!畀我就唔忍嘞!」然後朋友B再加一句:「我都剛剛quit咗!明天去玩喇,cheers!」在社交網絡的世界,走最極端的意見往往得到最多的Like。這就是現實中的年輕人社會。
問:這個問題有甚麼解決辦法?
答:沒有!一日我們的經濟環境還可以,家裡又沒有負擔,年輕人有選擇能力,他們的確是有這個空間去嘗試。反正做甚麼都買唔到樓!你只能話這個是他們的幸福(或悲哀)吧!日後他們結婚買樓,就要肩負經濟壓力的擔子,到時候facebook的朋友就沒有那麼大聲了。
其實我覺得企業反而要關注的是那些高潛力的員工,所謂hi-potentials(Hi-Po),在公司工作5至8年,這些通常是30歲左右的中層,是未來10至15年的接班人。我們對Hi-Po的定義是他們要有三方面的條件:強的專業能力、有高的遠景(動力)和有投入感(高舉公司文化)。每一家公司都應該花時間去發掘這些Hi-Po。
問:要達到這三個條件不容易。有沒有三缺一的?
答:確實不容易找到同時都滿足這三項要求的人才。我看過很多有遠景又投入的,但能力不足。這類稱為「engaged dreamers(投入的做夢者)」。這些人雖然非常有熱情,但是如果缺乏培育,他們幾乎不可能日後成為出色的領袖。
第二種是有能力、有動力,但對公司沒有真正的投入。這是「unengaged stars(不投入的明星)」。這些人對於公司沒有完全信心,因此經常沒有出盡力,投入感不足。第三種,是有能力,投入公司的,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not hungry enough,沒有足夠的慾望努力往上爬。
要成為Hi-Po,真的需要有高要求,而且要願意投入。例如在人才培育方面,最具典範的公司是通用電氣。
90年代擔任通用電氣行政總裁Jack Welch,親身考核公司頭600名精英員工,然後參與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他對於企業文化特別關注,曾經在1991年的一個高管高峰會講過:」Look around you, there are five less officers here than last year. One didn't make their numbers, the other four didn't live the values.」(今年的高峰會不見了五名高管。一位的業績不夠好,其他四位沒有活出公司的文化。)

培訓Hi-Po睇四範疇

                  問:Joe,在你們行業,精英中層流失率嚴重?
答:在我們這類專業行業,考核方面傾斜精英制,例如我們公司陞遷文化是up or out,不能夠讓員工長期留在同一位置,當員工不能夠升職的時候會離開,由新的僱員取而代之。不過,在諸如銀行、物流、地產公司,員工數目成千上萬,老年化比較嚴重,比較留不到年輕的一代。
問:如果找到這些Hi-Po,應怎樣培養他們?給他們怎麼樣的培訓課程?
答:我們前幾年做過一個大型的調查,發現課堂培訓對於這些員工的效果是最低的。我們發現越高潛力的員工,越需要把他們放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中,讓他們脫離本身的安全網(comfort zone)。例如把他們安排到海外的公司,轉到另一個事業群,處理危機事件等等,都是這些高潛力員工生涯規劃上的學習成長亮點。這些高難度的環境,再加上適當的mentoring(師傅師徒式培養),就是給Hi-Po最好的培訓!
問:但是給他們挑戰不一定留得住他們,是嗎?
答:當然,想這些Hi-Po留低,需要加倍努力。一般公司留人不外乎幾大方面:一、工作性質是否能令Hi-Po發揮他們的潛力?公司的晉陞制度是否鼓勵高潛力員工快速成長?二、報酬是否讓Hi-Po感覺到他們被「特別照顧」?三、公司文化是否讓Hi-Po得到認同?譬如,對於他們的家庭、個人需要等等。四、公司的領導層是否得到Hi-Po的尊重?
尤其最後一點是最重要的。我們對Hi-Po的調查有一個發現:Hi-Po對於平庸的領導層是特別介意的。我們發現:86%認為幫一個平庸的上司工作會讓他想離開公司;82%認為平庸的上司讓他不能發揮;有八成人也認為平庸的上司影響了他的晉陞機會。
要留住人才講就容易,做得好難度是很高的。我最近碰到的企業案例,都是在討論如何創造一個不一樣的環境給高潛力人才。但是對於很多過往在晉陞或考核方面偏向注重「公平」的企業而言,這種厚待高潛力、中層員工的方式是對「公平」文化的一大衝擊,怎樣跟其他的員工交代呢?尤其是對那些等了一輩子才等到收成的老員工。
開一條路給Hi-Po走是不容易的。關鍵的是我們究竟覺得流失Hi-Po這個問題有多嚴重?我們不面對的代價又是甚麼?

                                                                                                                                                             倪以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214

摸魚手札:留得輝山在,散戶已吃蕉

1 : GS(14)@2017-03-26 15:35:12

輝山(6863)大跌,邊個最高興?答案係:渾水,美國佬成立的那個沽空機構渾水。沽空機構渾水很高興,是因為渾水去年12月中曾發表沽空報告,指輝山乳業造假,公司價值只有「零」,包括誇大資本開支,以及輝山乳業主席楊凱可能挪用公司最少1.5億元人民幣資產等指控。事隔一段時間,渾水可能已經部份平倉,未必賺得到股價大跌做成的回報,但起碼吐氣揚眉,贏得掌聲,證明自己非燈神,眼光獨到。在香港做上市公司管理又寫專欄的渾水,也很高興。因為股民能夠在傷痛中學習,見到這些所謂中型價值增長股陰險的一面。常人以為好像那深滬港通名單,又入乜乜乜指數的公司是非常「低風險」、「做實業」的公司,但其實股民輸身家,基金輸大錢往往就是輸這類股份。這些公司入指數、入名單是靠分析員的研究報告。決定滬深港通名單的話事組織,內部會有自己的決策團隊;那些乜乜乜指數公司也會有自己的研究團隊,投行、大基金亦然。如果公司有心做假數,迷信賬目數字的分析員是看不出當中端倪。一般市場上的「分析員」質素參差,也不會專心睇一隻股票,而是幾十隻一次過去睇,這是分析員睇股票的局限。中型價值股另一個麻煩在於股東基礎複雜,尤其是入了指數、入了名單那些公司更是麻煩,因為太多指數基金、大媽、對沖基金持有股份。如果股份出事又或被斬倉的話,這班大戶沽貨一定比散戶快、狠、準,而且人踩人效應比殼股更大。散戶買中這些股,風險不比殼股低。而且買殼股的人相對會控制注碼,因為覺得有風險,只會以賭博心態去買,不會all in,而且殼股無按值,不易借孖展;但中型價值股有大戶、分析報告護航,個個迷信以為無事,不知多少中產all in。輸殼股最多會輸足本金,但輸中型價值股會輸身家,因為孖展按上按再去炒。所以一爆起上來,就是廣島原爆的級數。市傳輝山爆煲是因為楊凱資金鏈斷裂,暫時未知可否。但財務動作上可以見到手影,2015年,楊凱的持股只有約51%,到爆煲前已經增持到72%,差不多增持到逼近75%的極限水平。另一線索在於公司押過股,借過錢。股東增持股份是市場喜歡正面消息,每當楊凱增持,自然會引一堆資金去炒,同時自己買乾條街,股份流通量只會越買越細,股價自然越來越易升。假如股東一早押了股,而股份又一直上升,股東自己周轉的資金越來越多,也變相可以再押更多,套更多現金,有點像樓市二按、三按的原理。借押股套現,然後把套現出來的部份資金去買乾條街托市,這是很聰明的玩法。除非押出來的錢是投資在高回報、高流量性的資產,否則一爆煲就會爆到七彩。好像恒發洋參、德普科技(3823)、輝山乳業等公司不會是最後一間,未來要繼續睇這些中型價值股如何高台跳水。今日好像是特首選舉投票日,不過唔關我哋事,我哋無票,完。渾水
http://www.facebook.com/muddydirtywat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326/199698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846

廣告經綸:留得住Like又如何

1 : GS(14)@2017-10-30 00:48:16

Facebook前幾天上線了「動態搜索」功能,繼而又宣佈要測試將朋友貼文與其他粉絲團貼文分開。預期fb廣告未來的成本增加了,也牽連有些網站流量插水式下降,搞到滿城議論紛紛,風雨飄搖,把許多媒體及倚賴fb作為溝通管道的行業倒頭淋了一盆冷水。另一邊廂,參加不到十九大,也能參加騰訊(700)推出的全新遊戲,為習近平長達三個半小時的講話鼓掌。遊戲一出,就爆紅網絡,兩日內累積逾12億掌聲,借遊戲作出支持的表達。12億掌聲背後,熟真熟假,不作猜想,但這個遊戲的產生,在創意及輕鬆、搞笑、易玩幾個結合天時地利的條件下,確實有計。幾個月前,微信推出了一個實驗式廣告:「你能離開微信多久」。微信上線6年,從連接人與人的溝通社交平台,到電商購物、資訊、飲食、投資、教育、新聞、娛樂以至任何方面的生活平台,越來越多人提出「過度連接」的反思,有了微信,到底是拉近了人與人的距離還是剛好相反呢?微信找來4As廣告公司拍了6條真實的紀錄片,以實驗性質,在鏡頭下測試及記錄了包括年老退休夫妻、年輕熱戀男女、女強人媽媽與兒子等在登出微信12小時後的關係產生的反思及變化。例如發現了年輕熱戀男女之間「安全感很慢,而愛情太快」,這對情侶因彼此了解不足及信任問題而觸礁,就在他們那條視頻在網絡上獲得近一百萬播放量的同時,已經分手收場。退休夫妻平常都用微信打發時間,原來機不離手是離不開對親人的掛念及關心,終於發現「偶爾離開,才知道離不開的是甚麼」。這些社交平台,day1都是建構於方便人與人的連繫與溝通。後來才越來越火,擴展到商業、政治、經濟等用途,不能回頭了。好與壞,在乎你站在甚麼身分和立場看這些東西。初心,漸漸變得模糊,變質之後,就算留得住個Like,也留唔住個心。文廸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本欄逢周五刊出




來源: https://hk.finance.appledaily.co ... e/20171027/2019629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4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