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養老金入市卡在哪裡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2-23/100341865.html

 股市連跌,對養老金入市的期待迅速膨脹。

  履新不久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不同場合對養老金、住房公積金在內的長期資金入市發出熱切邀請,無異於為市場打了一針興奮劑。而類似「利好」一時紛至沓來。

  不過,作為社會保險基金的主管部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稱人社部)十分謹慎。「(養老金)投資運營對市場來說,應該說是一個積極的力量, 但我們從來不講救市,或者是托市,頂多是助市。」人社部基金監督司司長陳良在12月20日召開的「2011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國際論壇」說。

  他透露,對養老金投資運營,有關各方在投資品種、國家支持政策、基金運行、市場監管和法律責任等方面的意見和認識不斷趨於一致。

  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長紀寧亦稱,當前對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研究,有了「突破性進展」。

  然而,最終的投資運營政策何時才能落地,仍取決於諸多前提。即便證監會態度熱情,而長期資金確有穩定市場之功效,但鑑於中國股市只重籌資,不重投資人利益保護的特性,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作為老百姓「養命錢」的養老金、公積金,絕對不應進入這個過度強調圈錢的市場。

  一個被媒體廣泛援引的說法是,證監會正就鼓勵長期資金入市與各有關部門溝通,也得到了有關部門支持。對此,不少業界人士都認為長期資金入市的實質性前提,其實在於證監會能否拿出更切實有效的政策來保護投資人利益,同時又避免讓此類資金成為市場中的特權享有者。

  此外,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人社部以及地方基金管理部門三方對投資運營主體地位的爭奪,成為影響政策順利出台的一個關鍵因素。即便期待中的養老金得以入市,其額度也未必能夠達到市場預期。

可入市資金有限

  讓不少市場機構心馳神往的,是中國社會養老保險的龐大基金結餘。

  截至2010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下稱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存15365億元;僅試點一年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下稱新農 保),便有423億元的基金結存。基本養老保險中迫切需要投資增值的個人賬戶,儘管空洞猶存,但在已部分做實的13個省市中,也有2039億元資金;新農 保中的個人賬戶資金,已累積達到了387億元。

  事實上,廣義的「養老金」,早已有相當部分進入了資本市場。上述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所能入市的額度有限。

  已入市的第一塊資金,是被視為國民養老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截至2010年底,全國有3.71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年末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 存達到2809億元。這筆資金,通過信託模式,由市場機構專事運營。其投資限制在不斷放寬,2010年底對《企業年金基金監督管理辦法》的修改,取消了企 業年金投資股票的比例不高於基金淨資產的20%的限制,權益類投資比例仍保持30%不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學者齊傳鈞認為中國年金的市場表現 「比較正常」,據其統計,截至2010年底,各家年金的累計收益率基本上處於行業平均收益率上下50%之間。

  第二大資金,來源於全國社會保障基金。該基金成立於2000年,乃是國家戰略儲備基金,主要用於彌補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的社會保障需要。根據相 關規定,全國社會保障基金對證券投資基金、股票投資的比例不得高於40%。到2010年底,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管理的基金資產總額8566.9億元,自 成立以來的累計投資收益額2772.6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9.17%。

  第三部分資金,則來自基本養老保險中的個人賬戶。中國的基本養老保險採取「統賬結合」的部分積累制,即養老保險基金由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共同構 成,統籌賬戶「現收現支」,個人賬戶則通過個人繳費形成積累。對於長期積累的個人賬戶,制度設計即要求其資金要進行投資運營,以實現保值增值。

  不過,由於絕大部分地方的個人賬戶已被當地政府挪用於發放當期養老金,個人賬戶長期空賬,所謂投資運營無從談起。

  但自本世紀初,為償還歷史欠賬,應對未來老齡壓力,做實個人賬戶試點逐步推開。截至2010年底,已有吉林、黑龍江、天津、山西、上海等13個 省市開展了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賬戶累計金額達到2039億元。這些個人賬戶的資金,有三部分來源,分別是中央和地方的財政補貼,以及 個人繳費的積累。自2006年12月20日起,天津市、山西省、吉林省、黑龍江省等九個試點省份將個人賬戶裡中央財政補助資金交給社保基金理事會委託管 理,按照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有關投資規則進行運營。截至2010年底,該部分資金的權益餘額達到了566.4億元,2009年之前的年均收益率達到了 18.9%。

  在業內人士看來,已進行市場化運營的這部分養老金,整體表現良好,戰勝了通漲壓力,實現了保值增值。但這部分資金,相較於仍沉睡在各地財政專戶上的龐大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可謂微乎其微。

  當下可能入市的養老金,事實上出自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基本養老保險已做實的個人賬戶中,地方財政補助和個人繳費部分,以及正在試點的新農保及城 鎮社會居民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另一部分則是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由於大部分地區並未將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分賬管理,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的龐 大結餘便與個人賬戶的空洞並存。到2010年底,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的累計結存已達到了15365億元。

  然而,按照相關規定,這些資金僅能按規定購買國債和轉存定期存款。由中國政法大學法和經濟學研究中心副教授胡繼曄主持的《社保基金監管立法調研 報告》顯示,大部分省份都抱怨無處購買國債,結餘的基金只能存在財政專戶中,估算的存款平均收益僅在1%—2%之間。而2010年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高 企。胡繼曄測算,1.9萬億元的五項基本社會保險基金結餘的實際縮水將達100億—300億元。

  在此背景下,開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實現保值增值的呼聲強烈。人社部也並非沒有意識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重要性。據財新《新 世紀》記者瞭解,他們制定了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三步走戰略」:第一步先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投資運營;第二步對基本 養老保險統籌基金部分進行保值增值;最後對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進行投資。

  國務院對該問題的表態始終是「安全第一」,在完善法規、嚴格監管的前提下,「適當」拓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渠道,實現保值增值。不少學者看來,這意味對於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工具和比例的限制,將更為嚴格。

  中央財經大學學者褚福靈分析指出,統籌基金與個人賬戶功能不同,前者要滿足現收現支需求,穩妥地增加一些低風險投資渠道即可,股票等權益類產品 並不一定在其中;而胡繼曄則強調後者作為長期投資,股票必然是重要的投資工具之一。至於社會保險基金投入股市的比例,戴相龍表態認為應低於全國社會保障基 金,高於商業養老基金。

  不過,個人賬戶資金量十分有限,2009年以來,中央便未再擴大試點省份。人社部有關司局負責人曾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下一步的做實不再是「試點」,而是全國統一鋪開,從3%開始做實。如此一來,財政投入巨大,有關部門和學者對「實賬」的意義也頻頻質疑。

  在許多社保專家看來,記賬式個人賬戶養老金制度(NDC)是適合中國社保體系發展的方向。在該模式下,個人賬戶中僅有繳費記錄,而無真實資金。 但在繳費期間,賬戶中將被注入名義利息,最終由中央政府擔保支付,其兌付資金的來源則是未來不斷增長的國民財富。事實上,在一些並未做實個人賬戶但基金實 力較強的省份,已採取此種方式應對支付壓力。若採納此種模式,無所謂虛實的個人賬戶基金也不再有投資運營的必要。

  因而,當前可明確的,僅是現有個人賬戶的小部分資金進入股市,對資本市場的影響,恐不及市場預期。

投資權博弈

  有關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投資運營辦法,已在爭議中醞釀多年。屢次上報,卻始終未得到國務院的首肯。人社部就此對外表態,多年來始終只能是「仍在研究起草」中。

  不過,正如人社部、發改委官員所透露,經過長時間研討、博弈,各部門已就大部分問題達成共識。個人賬戶投資乃是必然,採用信託模式進行市場化運營也已確定。至今仍阻礙政策出台的關鍵性問題在於,投資主體究竟是誰。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人社部、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和地方基金經辦管理機構,各有一套方案。

  人社部的方案,乃是以人社部社會保險事業管理中心為委託人,同時在人社部主導下另行建立基本養老保險投資運營機構,作為受託人。該受託人再通過市場機構開展具體的投資運營工作。

  對這一思路,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12月20日的論壇上公開表態支持。他表示,將省市區管理的一部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集中起來,按 一定比例投資到各類金融資產,是「正確的措施」。不過,據知情人士透露,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的設想與人社部在操作上有顯著區別,其更希望在編制上將這個新 設的運營機構掛牌於社保基金理事會之下。也就是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作為受託人,開展投資運營。這其實是第二套方案。

  相較於由人社部為主導的方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更具專業優勢,不僅集合了財會、金融背景人才,且已有十年的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經驗。但人社部門畢竟是主管部門,更具話語權。二者之間的取捨,讓最高決策者再三為難。

  第三套方案,則立足於地方。基本思路是,由省級基金管理機構作為委託人,在省一級重新成立運營機構作為受託人。發改委就業和收入分配司副司長紀寧即表示,集中投資運營是一個難點。她認為個人賬戶應由省級來負責。

  有學者分析,地方主導的這套方案有其優勢,有利於打破壟斷,分散風險;但地方人才儲備不足,同時易受地方行政力量的干預。不少學者擔憂地方對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運營,最終都成為對地方項目的救急。

  除此之外,在中央層面運營,更符合當前要求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的政策趨勢。若仍由省級機構投資運營,無疑還將加劇已飽受詬病的碎片化。

  然而,中國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雖然名義上已經在2009年底實現,但事實上很多統籌基金還在市縣一級運營管理。要將資金上收,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正因此,即便最終選擇由中央層面運營,能否按規劃在「十二五」期間真正實現全國統籌,仍受到各界高度質疑。

  不過,無論最後誰是投資主體,市場機構都將加入運營。而股票市場也將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重要投資渠道。然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何時才能真正開放運營,當前仍然沒有時間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56

雙方認知差距大、《服貿協議》還沒過 卡在政治 兩岸金保會利多落空

2013-10-28  TWM
 
 

 

兩岸金保會首度登場,台灣壽險業者期待開放的利多,統統都落空。不論業界、學者都認為,金保會的討論事項,已經涉及政治議題,而非金融議題,不能不透過政治手段解決。

十月十七日,兩岸金保會登場,會場不對外開放,但正式開始前,開放媒體拍照。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比預定時間提早十分鐘,連袂抵達現場。

在攝影記者閃個不停的燈光下,項俊波踏入會場前,一反十五日媒體記者去機場接機時,對任何問題一律以「謝謝」帶過的酷樣,特意停頓了一會兒,微笑聆聽台灣記者的提問;但不論被問到與台灣保險業者相談情形,或是這趟旅程對台灣的印象,他的答案都是:「挺好的!都挺好的!」在項俊波口中,一切都「挺好」,但台灣的壽險業者可不這麼認為。因為除了建立日常聯繫平台、定期互訪、現場檢查三項共識,我方最盼望開放的項目,包括在中國設立合資保險公司持股上限可超過五○%、在中國合資對象不限一家、降低保險業登陸中國門檻「五三二條款」(資本額五十億美元以上、設立滿三十年、在中國設辦事處兩年以上)等,這次統統落空。

台灣市場對中國可有可無

金保會的利多落空,先前因為相關題材大漲的壽險股,隔天馬上出現獲利了結賣壓,富邦金、新光金、台壽保股價全數收黑,摜壓金融類股周線下跌,收在一○一四.三七點,終結連四周收紅的紀錄。

為何金保會落得「雷聲大、雨點小」,台灣人看得到利多卻吃不到的局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雙方的認知落差太大!」壽險公會理事長許舒博一針見血地指出,中國保監會的觀察是,台灣的壽險業者急欲赴中國攻城掠地,但中國壽險業者對台灣這個小市場的心態是,「可以要,也可以不要」。這也注定,金保會的局面就是,「對方優、我方劣」。

舉例來說,金保會結束當晚,金、保兩會官員邀集主要壽險業負責人餐會,許舒博也與會。當晚,許舒博當著所有人面前說,台灣保險業西進已行之有年,已有六家業者(國泰人壽、台灣人壽、新光人壽、中國人壽、國泰世紀產險、富邦產險)赴對岸參股,對台灣業者來說,中國早就不屬於「新入市場」;雙方應直搗台灣壽險業者最在意的「准入市場」核心問題,而不是停留在日常聯繫、共同監理的議題而已。

其中,對於台資與中資共同成立保險公司時,台資持股上限必須比照WTO(世界貿易組織)對外資的規定,不得超過五○%;許舒博當場抗議:「大陸要求台灣人,入境時要拿台胞證,而且只能走本國人通道,怎麼台資企業的持股上限就要比照WTO對外國人的規定辦理?」

提高會談層級切入政治面

但項俊波的反應始終淡定,多次皆回答:「這是我們第一次正式造訪台灣,這次啟動了會談,就是個挺好的開始了,慢慢來,急不得的。」項俊波還說,過去雙方的保險業沒有平台,這次建立保險監理平台機制,以後無論是爭取業務開放,或更深層的監理檢查,都可以透過這個平台運作,「但這次就先把平台建立起來再說吧!」保監會國際部主任姜波則是如此回答許舒博:「會繼續研究台灣業者的相關期待。」但不忘強調,根據規定,中國單一內資股東的持股比率為二○%;而台灣保險公司持股比率已超過內資,最高可達五○%。言下之意就是,中國已對台灣壽險業者相當優待了。

眼見情勢如此,許舒博提出另一項「退而求其次」的請求:「(金保會)能不能不要一年才一會?至少半年就一會?」但同樣沒有得到對方的正面回應。餐會結束後,他只能感嘆:「金保會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要如何突破困境?許舒博認為,必須提高會談的層級,不只是台灣的金管會和中國的保監會,可以的話,讓海基會、海協會來簽署協定;涉及專業層面的細節,則由金管會和保監會執行。「也就是說,把金保會拉到更大的政治層面,從政治的角度切入!」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展望中心主任劉孟俊也認為,這次金保會雙方都只能算是「開了一點點門縫」;如果可以的話,應比照WTO入會案的架構,當時是由國安會統籌協調行政院、經濟部、外交部共同執行;金保會也可由總統府國安會統籌行政院和金管會,由上而下,拍板定案。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關於這次金保會成果「掉漆」,外界普遍認為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服貿協議》還在立法院卡關。原本規畫要將金銀、金證兩會談判結果,納入第一波《服貿協議》後,再將金保會成果納入年底前第二波《服貿協議》談判;但如今連第一波都還卡在立院,遲遲沒有通過,更遑論第二波了。

而《服貿協議》的相關爭議,同樣是政治層面的議題,絕非金管會所能解決。

對業界來說,雖然這次金保會對兩岸保險業是個好的開始,但確實只是個「開始」,接下來要面對的,不只是金融議題,而是政治問題;這也表示,未來仍有很多難關要闖。

撰文‧張舒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57

全球最夯公益模式 台灣修法慢半拍 上百家社會企業 卡在兩大難題

2014-12-01  TWM
 

社會企業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又能有長久的獲利,是近年世界的潮流,台灣目前雖有上百家社會企業,但是礙於資金和法規的重重障礙,規模和影響力仍然有限,需要政府來協助開通大門。

撰文‧賴若函

透過國際志工,把技能和資源帶到貧困國家,移動式學校,讓失學孩童能夠在街頭上課……。前述強調創新、跨界、永續思惟的組織,正是時下全球最夯的社會企業,以商業經營模式,達成公益目的。今年是行政院長江宜樺宣示的社會企業元年,十一月更是勞動部規畫的社會企業月,但是,台灣發展社會企業的環境、條件成熟了嗎?

根據經濟部估計,國內約有上百家社會企業,只是目前缺乏法源、定位不明、發展也受限,相較於歐美在政府和民間長年的推動、合作下,所呈現的蓬勃風景,台灣的社會企業影響力,還有一大段差距。

法規不明 股東易產生糾紛「法規、資金,是台灣社企兩大困境。」活水社企開發總經理陳一強以其在商界長達十五年的投資顧問背景,投身社會企業。他認為,在法規上,普遍面臨的問題是缺乏制度的支持與保障,若有人想要創立社會企業,不是登記為營利公司就是非營利組織,分別屬於不同的政府部門管轄。

「無論登記哪一種,都有礙於社會企業的發展。」陳一強解釋,若登記為非營利組織,則每年的財務自主性相當有限,根據規定每年要消耗完大部分的預算,難以作資本的累積、擴大規模;然而若登記為營利公司,則違反《公司法》第一條「以營利為目的」之規定。

舉例來說,一個協助有機小農行銷的社會企業,會訂定低於行情的抽成比率,這樣的作法,就不是追求股東的最大利益,雖然社會企業會在章程中明訂以促進社會公益為目的,也會透過股東協議書,確保每位投資者都認同其精神,但由於《公司法》的效力優於章程和協議書,若到時有股東反悔,還是可能產生法律糾紛。

反觀他國,英國早在二○○五年通過《社區利益公司法》,有超過六千家社會企業;美國在○九年通過兩項相關法令,現有上千家社會企業;至於亞洲,則以韓國為領頭羊,○七年通過《社會企業促進法》,迄今有七百多家社會企業。

台灣的修法進程緩慢,一四年一月,立法院一讀通過民間提出的《公益公司法》草案,迄今未有進展。此外,修訂《公司法》也是可行的選項。

政大法律系教授方嘉麟在一四年上半年開設「財經法公益服務實習課程」,帶領學生探討社會企業法制化的可能。她認為,不一定要設立專法給予太多限制,可以在《公司法》設立專章,內容包括明定首要目標是促進公共利益而非股東最大利益,還有財報簽證並公布公益報告,最後保留至少三成盈餘,再投入公益目的。

增資不易 難以擴大規模社會企業的第二大困境,在於欠缺資金。許多社會企業即使小有成就,想要擴大卻增資不易,主因是政府完全沒有鼓勵機制。陳一強舉英國為例,目前有「投資抵減」,任何人只要投資社會企業,其投資金額的三成可以抵稅,可以有效增加社會企業的資金流量。

台灣針對社企的資金投入,目前有櫃買中心的創櫃版,只要向經濟部登錄,就可開放投資人以每人一年最多六萬元方式投資;但經濟部資料顯示,現僅四十七家登記,數量稀少。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副處長林美雪坦言,台灣對於社企的定義尚未清晰,政府在法規鬆綁如公司登記、社企融資、政府與民間資源整合、行銷通路與平台建立等都仍須努力。

當務之急是透過制定法規和相關政策獎勵,打造一個友善的生態系統,才能讓社會企業擁有公平的競爭環境,永續生存,解決更多的社會問題。

創新社企 2個員工創千萬年營收2014年4月,由陳一強等人成立的活水創投,致力於發掘有擴展潛力的「公司型社企」,與投資者連結,一起發展可持續擴展、值得被投資的商業模式。其實早在創立活水創投之前,陳一強已有成功前例。以勤業眾信前顧問譚景文創立的「鄰鄉良食」為例,主要透過為企業打造CSR(企業社會責任)規畫,連結企業與偏鄉有機小農,80%的利潤分享給農民,只保留二成作為公司營運,成立三年以來,資本額維持在100萬元,全職員工僅兩人,但成果斐然,除了第一年打平,第二、三年分別有500萬和1000萬元的營收。

評估後,陳一強認為「鄰鄉良食」既能自給自足、又持續擴展和具有社會性,便用特別股為其增資300萬元,讓「鄰鄉良食」從有限公司轉為股份有限公司,他透過人脈找來10席董事,每人出資30萬元、股息5%。如此一來,就不會稀釋社會企業的股權,又能讓投資人獲利。

各國社會企業法制

國外法規 美國(L3C)低利潤有限責任公司 美國(Benefit Corporation)公益公司 英國(CIC)公益公司 韓國(SE)

社會企業

立法方式 各州公司法專章 各州公司法專章 專法 專法家數 約900 約300 約6000 約700 盈餘分派 無特別規定 一般無特別規定,但也有少數州有所限制 股利不得超過可分配盈餘35%;股利不得逾帳面價值20% 至少提撥2/3之可分配盈餘再投資於公司或用於社會目的稅賦減免 X X ˇ ˇ

整理:賴若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404

半年內三起風波:微眾銀行卡在哪?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1/4712544.html

半年內三起風波:微眾銀行卡在哪?

一財網 安卓 2015-11-16 21:43:00

在銀行業集體步入轉型期的背景下,傳統銀行對於新來的競爭對手往往更加敏感,而這樣一家沒有網點、不依賴貸款和存款、不靠息差、仰仗同業的互聯網銀行如何“夾縫求生”?對於尚未滿周歲的微眾銀行而言,還是個問題。

11月14日早間,微眾銀行官方確認了分管同業業務的副行長鄭新林已提出辭職的消息,這已經是從微眾銀行走出的第二位高管。今年9月,微眾銀行對外確認行長曹彤因個人原因離職。

而就在曹彤確認離職的前兩天,招商銀行還關閉了對微眾銀行的“核身”接口,持有招商銀行借記卡的用戶無法在微眾銀行上開戶,盡管後續招行極力安撫,但外界更願意解讀為最強零售銀行給予微眾銀行的一個小警告。

微眾銀行是首批五家獲得牌照的民營銀行中最早開業的一家,也是首家互聯網銀行,所以,其難免獲得了市場更多的關註和更高的期許,然而,開業一年來,兩位明星級高管相繼出走、被招行關閉核身接口、產品被指推出速度過慢、效果差強人意……

在銀行業集體步入轉型期的背景下,傳統銀行對於新來的競爭對手往往更加敏感,而這樣一家沒有網點、不依賴貸款和存款、不靠息差、仰仗同業的互聯網銀行如何“夾縫求生”?對於尚未滿周歲的微眾銀行而言,還是個問題。

框架調整與人事變動

據了解,這一次與鄭新林一道提出辭職的,還有多位業務負責人。

“鄭新林日前提出了離職申請。據了解,他會有很好的發展機會。微眾銀行尊重他的選擇,感謝他做出的貢獻。”微眾銀行為《第一財經日報》發來的回應稱。

半年內,正副行長相繼離職,在銀行業還是很少見的,到目前時,微眾銀行剩余的高管團隊包括董事長顧敏、行長李南青、首席信息官馬智濤、監事長梁瑤蘭、副行長黃黎明、董秘及首席戰略官陳峭、首席審計官秦輝、首席風險官王士俊等。

在高管離職的背後,總有一些原因若隱若現,大到戰略,小到人事。而從出生伊始,就可以看到,微眾銀行事實上一直在摸索更加適合自己的生存模式。

據媒體報道,騰訊發起微眾銀行的最初業務定性為“大存小貸”,而後,微眾銀行正式亮相時又改為“個存小貸”,這與另外一家互聯網銀行——網商銀行定位的“小存小貸”幾乎不相上下。

定位改變以後,在具體業務框架模式上,微眾銀行也進行過兩輪調整。微眾銀行在籌備期間確立了五大事業部,包括消費金融事業部、小微事業部、信用卡事業部、同業及公司事業部、科技事業部。可以看到,這是一個集合對公、零售,包括消費金融、小微貸和信用卡為一體的“大平臺”模式。

今年4月份,微眾銀行進行了第一輪業務框架調整,將消費金融事業部和信用卡事業部進行整合,等於把信用卡事業部並入到了消費金融事業部。9月,行長曹彤離職,信用卡事業部原負責人梁瑤蘭調任到監事長一職。

事實上,信用卡業務的開展依托是銀行的賬戶體系,在遠程開戶尚未放開的背景下,互聯網銀行的信用卡業務恐難突破。

第二輪調整是在今年9月底,這次調整中,微眾銀行確定了三大前臺業務線:財富管理、平臺金融和消費金融,作為前臺業務的三大發展方向,三大前臺作為獲客的主要渠道。

在這輪調整中,可以看到,消費金融一直保留著;原科技事業部作為後臺技術支撐不可或缺;財富管理則是以APP作為主體,針對於C端的理財平臺;而原小微事業部和同業及公司事業部則變成了平臺金融。

“這等於說,同業業務從原來單獨的事業部轉為如今三大業務線的支撐,盡管功能還在,但在某種程度上說其實是被拆分、削弱了。”一位接近微眾銀行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鄭新林和遊健聰的離職或許也是有原因的。

市場期待高了,還是微眾銀行慢了?

框架調整後,微眾銀行的業務邏輯顯然更加清晰可見。

從消費金融來說,目前只上線一款商品,即5月份推出的微粒貸,這是一款針對零售客戶的貸款產品,微粒貸采用白名單制,直到目前,微粒貸用戶100萬,但依舊處在白名單制中,並未完全放開,貸款余額20億元,累計放貸40億元。

在財富管理方面,微眾銀行的APP是財富管理的載體,但相比於阿里的“螞蟻聚寶”,微眾銀行的APP走的並非理財超市的路子,而是嘗試在不同期限、不同收益率之間僅提供1~2款產品。

在平臺金融方面,目前也僅誕生兩款產品——“微車貸”和“微路貸”,前者合作方為二手車電商“優信二手車”,後者合作方為北京匯通天下物聯科技有限公司。從這兩款產品的邏輯來看,微眾銀行的平臺金融理念是:提供基礎產品,嵌入應用場景。

然而,從整體的推進速度來看,微眾銀行不慍不火,是市場期待高了還是微眾銀行慢了?此前,顧敏在接受媒體采訪的時候也承認如今確實面臨很多挑戰,而市場的期望同時也需要調整。

就在微眾銀行小心翼翼找準定位、調整業務框架、逐個推出產品之時,網商銀行似乎並未考慮太多,專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螞蟻小貸的貸款業務整體遷移至網商銀行,然後毫不猶豫的放貸:包括在“雙11”前後對淘寶天貓商戶放貸90億元,面對農村農戶提供無抵押、純信用的小額貸款“旺農貸”,與全球最大的中文網站流量統計機構CNZZ合作推出“流量貸”。

“在負債業務無法開展的背景下,互聯網銀行只能走資產業務先行,而之所以微眾銀行並未大刀闊斧的發力資產端,我認為,一是風控能力積累不足,在目前傳統銀行壞賬攀升的情況下,資產業務都要小心謹慎;二是缺乏資金依托;另外,資產端的整個體系都要重新建立。”一位接近微眾銀行的人士對本報記者分析。

據了解,微眾銀行目前采取與合作銀行聯合放貸的模式,微眾銀行負責前臺獲客,並收取服務費,目前聯合貸款的銀行包括上海銀行和包商銀行。

在顧敏的設想中,微眾銀行要成為沒有網點、不依賴貸款和存款、不靠息差生存的銀行,而現實和理想還有很遠。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459

外管局:未對銀行卡在境外保險類商戶使用的政策進行調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8572.html

外管局:未對銀行卡在境外保險類商戶使用的政策進行調整

一財網 徐燕燕 2016-02-05 15:47:00

針對近期有媒體報道中國銀聯將對境外保險類商戶實施單筆限額5000美元政策,國家外匯管理局新聞發言人周五作出回應稱:外匯局和中國銀聯未對銀行卡在境外保險類商戶使用的政策進行調整。外匯局一直並仍將繼續積極支持銀行卡跨境用於正常、合規的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

發言人表示,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下發境內銀行卡在境外使用的禁止類和限制類商戶類別碼的通知》(匯函〔2004〕19號)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規範銀行外幣卡管理的通知》(匯發〔2010〕53號,該文更新並廢止了匯函〔2004〕19號文),共有4個商戶類別碼(MCC)涉及境外保險類商戶。保險類商戶既有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也有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險。考慮到境內持卡人在境外旅遊或商務交往時,有購買小額保險的需求,為了落實銀行卡項下經常項目可兌換政策,外匯局將保險類商戶設為金額限制類,持卡人在此類商戶單筆交易金額不得超過等值5000美元,既滿足小額保險的合理需求,又實現對涉及資本項目的投資性保險的限制。

據發言人稱,近期,中國銀聯對境外收單機構進行了調查,發現部分保險類商戶未使用對應行業類別的限制類商戶類別碼,因此要求機構對商戶類別碼的標識和使用進行規範,確保監管政策和業務規則的執行效果。

“外匯局一直並仍將繼續積極支持銀行卡跨境用於正常、合規的旅遊消費支付,便利國際交往,境外消費、境內購匯還款政策不變。”發言人強調。

維薩(VISA)、萬事達(MASTER)等國際卡組織標識的境內銀行卡,與中國銀聯標識的境內銀行卡,均可在境外保險類商戶使用。日前,外匯局已要求維薩、萬事達等國際卡組織標識的境內銀行卡發卡行,按照合規性、真實性的要求,執行金額限制類商戶的規定。

發言人表示,境內持卡人可以通過銀行卡支付其在境外旅遊消費或商務交往中正常合理的保險需求。對於持卡人通過多次刷卡從事其他目的保險交易的情況,外匯局將充分利用銀行卡交易有記錄可查這一特點,會同銀行卡組織、發卡行,對於涉嫌多次刷卡交易的持卡人、商戶進行重點監測。

編輯:聶偉柱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9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