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泰世華搶聯名卡 中信銀挖角高層作戰 刷一百賺六毛 銀行打信用卡戰

2014-06-16 TCW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指出,國內三十九家銀行承作信用卡、現金卡業務中,僅兩家銀行獲利。中信銀雖被外界點名,但去年被國泰世華搶走好市多聯名卡生意後,今年簽帳金額首度被超越,這場信用卡戰怎麼打,還有得看。

撰文‧張舒婷

日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驚爆,國內三十九家銀行承作信用卡、現金卡業務中,只有一家國銀、一家外銀獲利,引發譁然;市場認為,曾銘宗口中的「賺錢銀行」,指的是中國信託銀行與花旗銀行。

某位民營銀行信用卡部門的主管透露其中「眉角」所在:以銀行在信用卡業務上的「收入結構」來看,主要是刷卡金額的手續費一.五五%及循環利率的五%到二○%;其中刷卡金額再扣除付給發卡組織的費用、其他營銷費用、呆帳後,利潤大概只剩○.六%。

至於被視為最大「油水」的循環利息,在雙卡風暴發生後,利潤也明顯下滑,「扣掉所有成本、呆帳提存率後,現在利潤大概只剩三%。」一旦金管會將循環利率下調至一六%,連三%都不保。

中信銀信用卡暨支付事業總處副總經理徐鋒志也證實,國內平均每卡每年刷卡金額為八萬元,「在這八萬元中,銀行大概只能賺到五、六百元。」信用卡業務利潤之微薄,可見一斑。

靠信用卡增加好感度

按此計算,卡友每刷一百元,銀行僅賺○.六元,換言之,目前市面上打著「現金回饋一%(刷一百元送一元)」的信用卡,基本上都是賠本生意。

至於循環餘額,以有效卡數與循環信用餘額皆排名第五的台新銀行為例,今年四月循環餘額約一○三億元,台新金控個金執行長尚瑞強指出,目前客戶適用一六%以上利率者,佔整體餘額一成五、約十五億元以上,也就是說,利率一旦調整,其循環餘額收入恐銳減上千萬元。

既然利潤微乎其微,為何三十多家銀行仍爭先恐後發行信用卡?近期甫接任中信銀執行副總、負責督導個人金融與信用卡業務的劉奕成回答:「銀行業務中,直接在第一線面對客戶、建立客戶深刻印象,就是信用卡。」這也是為什麼銀行若要重新樹立品牌形象,通常都由信用卡開始。

國泰世華銀行副總李素珠也說,最近國泰世華信用卡提供咖啡及下午茶買一送一優惠,消費金額雖不高,但就是看準信用卡不僅是支付工具,而是建立消費者「好感度」的橋樑。

簡言之,對銀行業者來說,信用卡絕非只是聊備一格的業務,更是重要的行銷工具。這也呼應曾銘宗日前所言:許多銀行考量到若沒有信用卡,不利銀行形象,為了維持產品線完整,寧可賠錢也要推出服務。

無論如何,這場信用卡大戰已煙硝四起,對業界而言,到底是賺錢的「裡子」重要?還是刷卡金額、流通卡數的「面子」重要?各有見解。

聯名卡有利開發新客戶

尤其,自去年國泰金從中信銀手中搶下COSTCO(好市多)聯名卡後,戰況更熱烈。根據最新統計,今年四月,國泰世華銀行信用卡簽帳金額高達二七二.七億元,超越中信銀的二五一.六億元,這是稱霸國內信用卡市場逾二十年的中信銀,首度將龍頭寶座拱手讓人。

不只如此,國泰世華銀行的有效卡數將突破三一六萬張,緊追在中信銀的三六六萬張之後。李素珠說,目前COSTCO聯名卡發卡數已超過九十五萬張,新卡動用率達九成。這對中信銀而言,不啻為一大威脅。

不過,金融圈人士直言,國泰世華搶下COSTCO聯名卡,看似吃下一塊大肥肉,但現階段極難獲利。因為COSTCO聯名卡正是目前市面上大張旗鼓推出「現金回饋一%」的信用卡之一,國泰世華銀行前主管透露:「COSTCO聯名卡現金回饋一%,扣掉這一%費用與其他行銷成本後,至少就二%,一來一往抵銷後,根本沒賺。且這張聯名卡已佔國泰世華整體信用卡業務量的三分之一,對他們來說是不小負擔。」記者求證國泰金控高層信用卡業務的獲利結構,對方不願證實,不過也有其他銀行負責信用卡業務的主管說:「不能單以利潤來衡量聯名卡的效益。」聯名卡的好處在於吸收到以往未觸及客戶,再者COSTCO會員平均消費能力高於一般人,日後勢必成為國泰世華在個人信貸、財富管理等業務潛在客戶,不能說是虧本生意。

至於中信銀,儘管長期為國內信用卡市場的領導品牌,但一路走來也戰戰兢兢,尤其從去年開始,內部嫺熟信用卡業務的重量級主管紛紛求去,包括被譽為「台灣信用卡教父」、帶領中信銀成為信用卡龍頭的辜家老臣羅聯福退休;長期負責信用卡業務的資深副總屠德言跳槽中國平安集團;緊接著全球個金執行長「老爺子」黃思國,今年也將屆齡退休。所以中信銀為加強個金高階主管陣容,去年才挖角曾擔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的劉奕成,就是要在信用卡一役中,扳回一城。

國泰世華、中信銀角逐信用卡寶座,誰會勝出?無人敢回答,但能確定的是:信用卡大戰將是耐力賽,業者間的競爭只會越來越激烈,懂得精挑細選的消費者,才是最大贏家。

信用卡龍頭之爭

——發卡前5大銀行

銀行 有效卡數(萬張) 循環信用餘額(億元) 簽帳金額(億元)中國信託 366.3 156.6 251.6 國泰世華 315.9 141.3272.7 玉山 246.2 107.3 156.8 花旗 241.4 169.6 188.5 台新 218.2 103.2 136.4 註:統計至2014年4月 資料來源:金管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139

加六毛減七角 台灣稅改像無頭蒼蠅 一紙修正案 為何讓國庫短少七百億元?

2015-11-09  TWM

為了籌措財源,財政部長張盛和倉卒推動財政健全方案,從高收入者身上下手,增加了六百億元。如今,一紙立法院修正案,就打算悄悄地將加的稅還回去。執政黨想讓富人稅及股利所得抵扣減半一筆勾銷,不如大方地像證所稅重新檢討。

一紙讓台灣每年損失七百億元稅收的《所得稅法修正草案》,就這樣悄悄在立法院一讀通過了。

十月二十八日,國民黨立委潘維剛提案,獲得費鴻泰、吳育昇等立委的支持,建議修訂《所得稅法》第十四條。在阻止近來台灣資金嚴重外流的前提下,修法的內容 很簡單:個人綜合所得稅率二○%以上的納稅人,其股利所得部分的稅率分離開來,和外國投資人一樣,以固定稅率二○%來繳稅;而綜所稅率未達二○%的人,則 維持併入所得總額計算。也就是說,若所得收入適用最高稅率四五%,其中六百萬元是股利所得,原本要繳二七○萬元的股利所得稅,若修正案通過三讀,就只要繳 一二○萬元。

逼投資大戶變身假外資

這項修正案,很明顯是衝著去年財政部大課股東股利所得的「財政健全方案」而來。「財政健全方案」中,股利所得的可扣抵稅額比率,從原本的一○○%降為五 ○%,讓全國所有股東每年多繳五百億元的所得稅;另一方面,健全方案也調升綜所稅的最高級距,從四○%調升為四五%;再加上二代健保徵收二%的補充保費, 以及證所稅風波,造成股市成交量一落千丈,早已了無生機,也加速資金外流。

的確,台灣的資本利得及股利所得課稅制度存在著大問題。東吳大學講座教授、財政部前部長顏慶章就指出:「現在國內的稅制,的確對投資很不利。」舉例來說, 國內投資人與國外投資人的稅率不同,在「財政健全方案」之後,最高稅負已到四七%,但外資的股利所得只要繳二○%的稅,稅率差距高達二七%,這也讓不少投 資大戶越來越多變身成「假外資」身分,透過國外公司買台灣股票,避開台灣的高稅率;「政府應該要消滅這個不平等的稅負對待。」顏慶章說。

但是,潘維剛所提的修正案真的能解決問題嗎?還是製造了更多的問題呢?

先從總體稅收來看,「財政健全方案」兩稅合一股利抵扣減半,增加了國庫約五百億元的稅收、而提高綜所稅邊際稅率則增加九十九億元,兩者共增加六百億元的稅 收。但是根據一四年《財政統計年報》中的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個人綜所稅稅率在二○%以上的申報人,其股利所得總收入的稅負,若依目前稅制計算約為一千六 百億元,若依潘維剛所提的修正案,將所有稅率降至二○%後,只能收到九百多億元。

「財政健全方案」應重新檢討一紙修正案,讓國庫短少七百億元,與財政部預估相符,不但把「財政健全方案」打回原點,還多減了一百億元的稅。也難怪財政部部長張盛和在被質詢到此案時,面露難色地說:「茲事體大」。

而且,張盛和當初在推動「財政健全方案」時,就是要求高收入者回饋社會,把年收入一千萬元以上的所得級距調高至四五%作為「回饋稅」。但是修正案減稅的受 惠最大族群,卻也是這些年收入一千萬元以上的高所得者。根據綜所稅收入級距分層統計,股利所得占最高稅率收入者的所得比率高達六六%,也就是說,高收入者 大部分的所得來源都是來自股利所得。

加高所得者的稅又減回來,卻未解決高薪資所得者因稅率偏高造成的人才流失問題,「個人綜合所得稅在股利分離課稅之餘,還是需要完整的配套。」顏慶章說。

若我們回到修正案的前提,再深入探討台灣資金外流與交易量低迷的原因,近日執政黨又準備喊廢的「證所稅」,才是最大元凶。

場景來到立法院,十一月二日,財經三巨頭||央行總裁彭淮南、財政部部長張盛和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站在質詢台上。謹慎的彭淮南,面對立委追問「是否贊成廢 除證所稅」,雖未表示贊同,但仍指出,股市交易稅負中,原本千分之三的證券交易稅,都已經隱含證所稅在裡面;曾銘宗更是表態贊同廢除。

「證所稅」是馬英九上任來最得意政績,如今宣判死亡;「財政健全方案」則是張盛和拿下亞洲最佳財長的成績單,但執政黨竟在推行後,再疊床架屋全盤打消,令 人匪夷所思。用無頭蒼蠅來形容執政黨的稅制改革鬧劇,再恰好不過。最佳方式就是像證所稅一樣,重新檢討《財政健全方案》中富人稅與兩稅合一的實施與配套, 抑或在證所稅近期調整方向議定後,再做更全面通盤考量,才不會為了扭轉過去已發生的錯,反而錯上加錯。

三大財經首長在立法院受質詢時,被立委逼著對證所稅廢存表態,台灣稅改仍來來回回,找不到方向。

撰文 / 楊卓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594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