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支持修改前瞻指引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857

20140905mester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昨天在上任後的首次公開講話中表示,美聯儲需要基於當前經濟形勢對利率前瞻指引進行修改。(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彭博,梅斯特指出,美聯儲的政策指引措施應基於經濟基本面的變化加以修正,之前美聯儲曾表示會在結束QE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保持現有利率,這一措辭在眼下或已不合時宜。她認為不應該在加息上設置一個時間點。

她說:“為加息設置一個時間點不是一個好的溝通策略。這樣有可能讓市場誤以為政策是事先設定好的。如果公眾不明白我們的政策是基於經濟前景的動態決定,那麽改變指引將會引發混亂。”

梅斯特認為,目前的勞動力市場正在持續改善,但“仍然沒有完全複蘇”。她估計明年年底美國失業率將降至5.5%,接近自然失業率水平。

梅斯特稱,美國總體通脹率自低位回升的狀況對於經濟前景而言是一大利好,而美聯儲目前所見到的狀況只是薪酬水平隨著物價走高而上漲,而並非是薪酬上升帶動了通脹走高。

梅斯特預計,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速為3%,隨著寬松措施的結束,明年的市場可能會更加動蕩,不過這未必是一件壞事。

現年55歲的梅斯特畢業於紐約巴納德學院,並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她在今年6月份接替其前任皮亞納托(Pianalto)出任克利夫蘭聯儲主席一職,擁有FOMC委員會的投票權

鑒於她在美聯儲理事會內部仍是新人,她的具體政策立場傾向狀況目前仍不明朗。

美聯儲將於本月9月16日至17日召開FOMC會議。梅斯特在6月和7月的會議上對FOMC聲明投了贊成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902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美聯儲或於上半年加息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688

20150103mester

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Mester)表示,她預期美聯儲將於今年上半年加息,因為美國經濟的改善“非常穩健”。

據路透,她在接受福克斯商業頻道采訪時表示:“我相信通脹將會逐漸回到我們的目標,我可以想象利率將於上半年走高。”

她預期美國經濟增長率將於今年達到3%,主要得益於油價下滑帶來的提振。

梅斯特認為,美國經濟目前非常穩健,經濟增長和就業數據搶眼,失業率下降的速度也比許多經濟學家預期的更快。

她指出,過去兩年多來皆未達到美聯儲2%目標的通脹率目前依然有些偏低,但她認為通脹低迷可能只是“暫時”現象。這一觀點跟聯儲主席耶倫的言論一致。

自2008年底以來,美聯儲一直將利率維持在零水平。投資者和經濟學家大多預期美聯儲將於2015年年中加息,很多人將目光投向了六月、七月和九月的FOMC會議。

梅斯特表示,貨幣政策收緊將會決定於經濟數據,以及通脹、失業率是否會接近聯儲目標。“如果資本的真實利率開始上升,我們希望確保我們的短期政策利率也隨之上調。沒有什麽是預先設定好的。”

梅斯特去年6月接掌克利夫蘭聯儲,今年沒有FOMC會議投票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814

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上海實施房貸壓力測試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612

20150127shanghai

據新浪財經,上海銀監局近日下發通知,要求對上海的商業銀行放貸實施全產業鏈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企集團轄區外融資債開展檢測。

通知稱,上海市商業銀行將開展“由房地產到上下遊、由信貸到非信貸、由表外到表內”的全口徑壓力測試;並對大型房地產企業集團和房地產異地貸款、異地信托、商業綜合體貸款持續開展監測,防範異地風險傳染。

通知表示,2015年將研究健全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差異化項目資本金比例、住房按揭貸款人還款能力貸前壓力測試等風險防範機制;在不良貸款防控方面,商業銀行要充分利用呆壞賬核銷條件放寬、市場參與者增多以及當前利潤、撥備‘雙高’有利時機,及時核銷、盤活、重組和轉化存量不良貸款。

22日,上海銀監局曾表示,轄區銀行業鋼貿風險集中暴露期基本結束,相關風險得到有效化解。而此前曾密集發生多起銀行追債鋼貿商的訴訟糾紛。

上海銀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開展不良貸款、房地產和理財業務等領域的壓力測試,指導轄內銀行及時掌握風險暴露信息和處置進度。並通過清收、核銷、重組、轉讓、現金清收等市場化、法制化、規範化手段積極處置不良資產,夯實全行業信貸資產質量,以增強經濟下行期抗風險能力。”

自去年以來,中國房地產行業持續降溫,房地產企業融資成本上升,資金鏈普遍吃緊。一些小型開發商已經出現違約或破產。今年年初,深圳房地產公司佳兆業因為資金鏈斷裂違約,再度掀起一波樓市風暴,也加深了市場對房地產企業財務狀況的擔憂。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9214

油價:2017年全球經濟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歲末年初,各大中外機構策略會此起彼伏,而令人詫異的是,出頻率最高、最令人難以判斷的2017年關鍵詞竟然是“油價”。

深究後便不難發現,油價將直接影響2017年的全球通脹預期,進而影響美聯儲的加息決策,這又將與債市和股市的走向息息相關,也將影響新興市場的命運。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俄羅斯的原油減產以及美國頁巖油的增產情況又蘊含著極大的不確定性,經濟和需求複蘇的可持續性更是難以確定。為此,市場正局促不安。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多方觀點後發現,各界認為2017年油價將在60美元/桶附近震蕩,多數對沖基金正在做多原油。“本周,沙特、科威特、伊拉克等OPEC成員國均表示已經或試圖落實OPEC減產計劃。然而,俄羅斯依舊未有行動,美國鉆井數更是連續10周增加。未來俄羅斯與美國的原油產量將是影響國際油價的最大不確定因素。”興業研究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瑞銀投資銀行環球經濟研究主管卡普坦(Arend Kapteyn)對記者稱,“過去兩年的低油價使得通脹保持低位,並讓央行有了很大的貨幣寬松空間,因此只要不是大宗商品出口國,都看到了大量的政策寬松。但現在油價又回來了,因此通脹方面有了很大的上漲動力,特別是發達市場,這也減少了央行寬松的空間。我認為這個系統里面的脆弱性就是央行可能會加速收緊,但油價仍然極具不確定性。”

截至北京時間1月10日18: 40,WTI報52.28美元/桶;布倫特報55.24美元/桶。

(來自申萬宏源研究)

減產前景仍難樂觀

雖然油價當前已經從2016年1月末的“20美元區間”爬出並強勢反彈,但如果對於OPEC減產前景抱有太大的希望,那麽失望可能會更大。

2016年3月開始,因為OPEC國家“凍產協議”預期的推動,油價開始不斷反彈,如今則在50美元區間震蕩。“油價的進一步走勢就要看OPEC能否落實自己的減產承諾。”東證期貨原油分析師金曉對記者表示。

一切希望始於2016年11月30日。當時,OPEC年度會議在歷經眾多艱難之後終於達成減產協議,即將OPEC原油產量上限定在3250萬桶/天。減產協議於2017年1月份開始生效,持續時間為6個月。2017年5月25日,在OPEC半年度會議上減產執行情況將被審查,並決定是否需要延長6個月。在OPEC當時的新聞稿中,OPEC稱與主要的非OPEC 產油國(主要是俄羅斯)達成一致,由後者減產60 萬桶/天。

“未來OPEC不能兌現減產承諾的可能性依舊比較高。此外,利比亞和尼日利亞仍在複產進程中,兩國向市場形成的供給可能在一定程度抵消其他成員國的減產努力。”金曉對記者表示。

截至目前來看,減產執行狀況喜憂參半。

沙特、阿聯酋和科威特等產油國已顯示出積極落實減產協議的跡象,各大產油國在執行減產協議方面似乎有了一個好的開端。例如,沙特已完全落實減產協議,本月以來這個世界上最大原油出口國的原油產量至少下降48.6萬桶/日至1005.8萬桶/日;科威特已經實施OPEC減產協議,1月原油日產出削減至 270.7萬桶的目標水平;伊拉克庫爾德地區產出超過配額,但伊拉克總理稱將力求遵守OPEC減產協議;此外,據阿聯酋阿布紮比國家石油公司消息人士,該公司計劃在3-4月對生產穆爾本和達斯輕質油的油田進行維護,由此來落實減產協議。

“但是,市場很可能要等到幾周以後才能從IEA(國際能源署)和EIA(美國能源信息署)那里得到比較好的產量估測數據。” 易信金融總部中國區副首席交易官朱文灝告訴記者。

金曉預計,OPEC的減產政策可能驅動短期油價進一步上行,WTI價格可能上漲至55-60 美元/桶。不過OPEC是否能夠履約兌現減產承諾仍然有待觀察。

他也對記者提及:“上行風險主要集中於供給端的收縮。尼日利亞局勢進一步惡化或委內瑞拉出現較大的政治風險均將利於油價上行。”

美國和俄羅斯成油價風險點

然而,現實總是不完美的——俄羅斯和美國又平添變數。

與OPEC積極減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最新數據顯示,俄羅斯2016年12月石油日產量為1121萬桶,維持在紀錄高位。俄羅斯能源部此前曾稱,由於天氣和技術條件,不能驟然減產,因此計劃中的減產將逐步進行。

美國方面,貝克休斯公布的美國活躍鉆機數增加4座至529座,為 2015年12月來最高,2016年同期為516座,比當前少13座。美國石油鉆井數也創出第十周鉆機數量連增,為2011年8月以來的最長增長周期。 這也表明,油價反彈已經令美國產油企業積極複產。

可見,未來俄羅斯與美國的原油產量將是影響國際油價的最大不確定因素。

也正是由於市場懷疑減產前景,以及對美國鉆井活動增加的擔憂,周一(1月9日)國際油價一度大跌2%。

荷蘭銀行(ABN Amro)資深能源經濟學家Hans van Cleef 表示,“我們看到圍繞著OPEC和非OPEC減產的樂觀情緒正在被美國增產的擔憂抵消。”

“當前油價更多是期貨定價,從2003年以後就不再是以供求關系來定價了,且隨著美國頁巖油的加入,供給因素日趨負複雜,還包括OPEC成員國內部的矛盾沖突以及減產的‘囚徒困境’。再說,即使OPEC減產了,俄羅斯是否能減產呢?油價企穩了,一旦突破50美元/桶,美國頁巖油也會因此不斷複產。” 諾亞財富首席研究官金海年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今年油價可能在60-75美元/桶震蕩,再度恢複到歷史上的100美元已經是不可能了,下行風險來自於俄羅斯,如果其不配合減產,那麽很可能OPEC也會撕毀減產的誓言,油價很可能再度跌回道43美元左右,甚至回到30美元。此外,需求側還取決於全球經濟動向,以及特朗普上臺後的基建投資政策和複興制造業政策能夠落實。”資深外匯、商品交易員冼敬棠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所幸,全球需求正在回升,這也可能使得2017年全年油價穩中有升。

“至少美國經濟複蘇比較穩定,中國也不是那麽差,例如印度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開始複蘇,只是除印度外的新興市場體量比較小,因此需求不大。”金海年表示。

然而,一個必須認清的事實則是, “以前油價由OPEC定價,其供給數量直接決定油價,但現在油價的頂部將由美國頁巖油價格決定,其已成為邊際生產者,技術進步使得成本不斷下降,約為40~50美元。OPEC當前只能設定底層價格,產量越多這個底就越低,產量越少底就越高,但頁巖油的產量又會隨著油價走高而再度回升,把價格再度打壓下去。”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朱民此前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解釋稱,全球經濟複蘇慢於預期、中國經濟再平衡等因素,造成了需求不足,原油供過於求的結構性問題也導致了油價長期萎靡不振。“究竟凍產能發揮多大功效,仍只能邊走邊看。”

關註油價季節性反彈機會

盡管各大機構對油價走勢眾說紛紜,但前能源行業買方分析師、資深美股交易員司徒捷則有不同的觀點,他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必須關註油價的季節性機遇。

“現在對沖基金都在做多原油,但油企都在做空來對未來的未知風險進行緩沖,歷史證明,對沖基金往往是對的,油企則可能被當年的‘20美元區間’嚇破了膽子。”

他分析稱,一般美國用油的高峰是兩個——一是每年 6-7月的夏季出行高峰;二則是每年冬季的取暖高峰。 “因此,在夏季和冬季(其他條件保持一致的時候),需求曲線會出現兩個高峰,但是,對於煉油廠來說,汽油是的原材料是原油,原油的儲備在高峰季節前就應該儲備完成。 換句話說,對於原油的需求一般是在消費者需求頂峰前的幾個月到達峰值。”

但是,每年12月卻又是煉油行業的一個比較微妙的月份。“一是冬季取暖大量消耗了采暖裝置用油(heating oil),但是煉油廠又不願意在 12月就開始大量購買原油,因為過高的原油存貨年底會產生超額庫存稅。”司徒捷告訴記者。

“結果就是,12月的時候煉油廠會盡量地用現有的庫存,開年後開始大肆囤積原油,這也是為了來年夏季的出行高峰囤積原油。一般原油的囤積在 2-3 月達到高峰。如果這其中還有地緣政治因素參與的話,油價可能會沖高到4月。”

當然,他也強調這個判斷的前提是沒有其他更強大的宏觀因素的幹擾,單是煉油產業和消費者供需造成季節性影響。“在過去幾年里,最典型的就是2011年春天的阿拉伯之春,再加上日本福島地震,當年油價在春天一路走高。大致在4-5月到達頂峰。2016年開年經過短期的崩盤後,油價還是在3-4月漲了起來,夏天後保持橫盤。”

值得註意的是,美元一直以來是油價的幹擾因素。國際油價以美元計價,美元指數漲則原油值的美元數減少,油價下跌,反之亦然。

“然而最近我們發現,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推動著美元上漲,反之亦然,可見很多產油國的經濟情況和油價已經跟美元脫節了。” 卡普坦稱。

那麽這種情況將會是可持續的嗎?德意誌銀行認為,答案從許多方面來看或許是這樣。2016年美聯儲的鷹派立場驅動著美元指數相對於其他貨幣以及大宗商品價格強勁上漲。而如今卻是,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驅動了美國通脹預期以及美國長期利率的走高,而這一切最終將會“迫使”美聯儲加快加息步伐,從而也為美元提供了支撐。

卡普坦稱:“假如說美聯儲加息高達100個基點、美元再漲5%的話,我覺得新興市場肯定會出現大幅資本外流、股票下跌,油價可能受到影響,但我們現在沒有看到這個情況出現。”

2017年全球央行寬松或受限

之所以油價令各大機構異常緊張,是因為其直接關乎全球央行的下一步行動。

以美聯儲和歐洲央行而言,其能否收緊貨幣政策的依據無非是兩個——充分就業(已經基本實現)和通脹複蘇(接近2%為終極目標,目前歐美通脹正在回升)。之所以前幾年歐美國家大肆“放水”而通脹數據仍然低靡,正是因為低油價帶來了“輸入性通縮風險”,這也似乎給了央行繼續“放水”的理由。

然而,通脹何時會擡頭從來都難以預料,一旦通脹擡升,其表現往往是突然走升。這時,央行繼續寬松的手腳就會大受束縛,一旦“流動性幻覺”戛然而止,歐、美、日的資產泡沫將何去何從,也令金融市場倍感緊張。

近期歐元區通脹水平如期走高,2016年12月CPI 同比初值 1.1%創 2013 年 9 月來新高;預期1%,11月終值 0.6%。核心 CPI 同比 0.9%,也高於預期 0.8%。

就美國而言,通脹預期也不斷上升。中歐特聘教授Aaron Low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受到特朗普一系列政策主張的影響,市場通脹預期擡升,其政策主張主要在於減緩銀行業監管、減稅,並將制造業帶回美國,這些都會增加零售消費和投資(包括基建投資),上述一切都意味著通脹可能上行。當然最終這將取決於特朗普的政策主張能否順利獲得國會批準。就美國而言,市場的通脹預期正在升溫,債市1年期盈虧平衡通脹率從0.4%上升至1.2%,5年期則從1.7%上升至1.8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32

龍頭房企駛上擴張快車道 高負債或成“達摩克利斯之劍”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11-23/1164485.html

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實習記者 吳抒穎 每經編輯 魏文藝

雖然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總體銷售在下降,但龍頭房企的擴張速度卻在加速。克而瑞數據顯示,今年1-10月,突破千億規模的房企已達12家,預計年底千億房企有望達到17家。與此同時,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房企負債率再創新高,板塊資產負債率高達79%以上。

在強調控、嚴監管的背景之下,與房地產行業有關的融資活動面臨著監管趨緊的局面。2016年底至今,一行三會、上交所、深交所頻頻發文,限制房企融資。在此情況下,多家在過去幾年舉債走在規模化路上的房企,主動提出降負債目標,包括恒大、綠地、碧桂園、陽光城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主動降負債並不代表房企不再追求規模。在規模化的同時,房企開始註重效益,多家房企已重申了規模與效益並行的要義,“利潤王”中海地產、沖擊千億目標的禹洲地產等,均以此作為擴張的前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融資渠道進一步收緊

歷經了舉債高速擴張階段後,目前房地產行業的債務水平再度達到歷史高位。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第三季度,A股136家上市房企負債合計超過6.04萬億元,同比增幅23.21%;A股平均每家上市房企負債達445億元。

與債務水平高企並行的是融資渠道的進一步收緊。“以往房企的融資方式主要有公司債、開發貸、中期票據和信托融資等,但目前監管和審批都很嚴格,公司債、開發貸等都不太好做了。即使是能夠發債,目前的成本也很高。”一名從事公司債融資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

一名銀行內部人士也表示,“我們現在已經基本不做房企融資了,有需求的都會介紹給信托做。我們預測明年也會有持續收緊的趨勢。”

央視消息稱,住建部近日會同國土部、央行在湖北省武漢市召開部分省市房地產工作座談會部署近期房地產工作時繼續強調,將加強金融管理,平衡好房地產業與其他行業的資金配置,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

Wind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房企信用債融資規模3275.05億元,其中,公司債749億元,中票1393.70億元;而2016年同期房地產企業信用債發行10345.50億,其中中票843.3億元。整體而言,今年前10月房企信用債銳減近70%。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的統計數字也顯示,上海房地產開發貸款呈減少趨勢。10月份,上海本外幣房地產開發貸款環比多減120.62億元。其中房產開發貸款減少36.04億元,為今年來首次減少。

值得註意的是,在公司債與開發貸受限之後,不少房企轉而倚重信托融資,但這一渠道也有被收緊的跡象。中國信托業協會數據顯示,10月份,房地產信托成立78只,募資108.48億元,僅高於今年2月份募集的98.58億元,只有今年5月鼎盛期448.9億元的四分之一。環比9月單月募資365.39億元,下調70.3%。

一名信托從業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我們對房企信托融資的態度是謹慎樂觀,且目前也主要是和大中型的房企合作,如恒大、萬科等。”

降負債的生存之道

強調控、嚴監管和難融資的三重夾擊下,不少前幾年大幅舉債高速擴張的房企開始提出降負債的目標,這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恒大和融創。

8月28日的中國恒大2017年年中業績會上,恒大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兼總裁夏海鈞向股東承諾:未來一年,公司凈負債率由240%降至140%,未來兩年降至100%,三年後則平穩保持在70%合理區間。

中報顯示,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國恒大公司總資產規模已達14930億元,總借貸6735億元,現金余額2699億元,凈負債率比上年底大幅下降近一半。

降負債也帶來了積極變化。近日評級機構穆迪將恒大企業信貸評級由“B2”升至“B1”,高級無抵押債務評級由“B3”升至“B2”,前景展望評級為“穩定”。

與恒大有著同樣選擇的是融創,在通過頻密並購收入巨量土儲後,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宏斌也公開表示:“近期我們會停緩發展,加速去化,降低負債率,確保健康安全。”

在年中業績發布會上,融創方面提出了降負債目標:未來公司準備在2018~2019年大幅降低負債率,在現有充足土地儲備的基礎上暫停買地,計劃在2018底將凈負債降低至90%。

雖然都不約而同放緩增加土地儲備,但並不意味著恒大、融創不重視規模。中國房地產經理人聯盟秘書長陳雲峰認為,目前正在積極主動“去降”的企業大多是已階段性達成規模化擴張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此前融創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汪孟德也曾指出,公司降負債不是因為公司不安全,而是因為公司已經到了現在這個規模。“我們降負債不是靠還債,而是靠回款之後資產的增加來實現。”

規模化之爭的後半程

經歷了高速增長的房企在降負債,一些過去幾年選擇平穩發展的房企卻在適度加杠桿,如萬科、中海等。

萬科近幾年的發展重心一直在多元化業務上,並不十分追求規模。也因此去年萬科“讓”出了把持多年的銷冠寶座。但今年以來,萬科的購地力度明顯加大。2017年三季度報顯示,三季度末萬科的凈負債率較中期時有所提升,為38.2%。

萬科方面稱是“適時加大了投資力度”,一名長期跟蹤萬科的券商分析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銷售規模太大,萬科的土地儲備有點吃緊,所以加大力度買地了。”據中國指數研究院的數據,今年前10月,萬科拿地金額1525億元。

又如中海地產,據Wind統計,今年以來購地金額已達600多億元,而去年全年中海拿地耗資僅370億元。中報顯示,截至6月末,中海地產的凈負債率升至16.1%,而2016年末,中海地產的凈負債率僅為4.77%。

不過在加杠桿的過程中,中海地產仍然註重規模與效益的平衡。在年中業績發布會上,中海董事局主席顏建國稱,“利潤總額是企業發展要點,優先於規模增長。規模必須服從效益的發展,沒有效益的生意公司不會做,這是對規模發展設置的前提條件。”

在規模化競爭的後半程,無論是降負債或是加杠桿,龍頭房企們都開始有意識地構築新的發展篇章。在最近的一次公開場合,萬科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郁亮稱,“萬科要成為美好生活的場景師,匹配城市配套服務戰略。”目前萬科已經將業務板塊延伸至物流地產、長租公寓、醫養和教育等多個領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9298

美國正對中國通信廠商“關閉大門”,達摩克利斯之劍瞄上5G

美國正在關閉中國通信設備廠商進入該市場的大門,盡管在過去的幾年,中國廠商為了尋求突破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4月18日消息,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正式通過了一項提案,美國移動運營商將被禁止使用FCC 85億美元的通用服務基金(USF)購買任何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的設備或服務。盡管FCC主席阿基特·帕伊的聲明只是間接地提到了華為和中興,但FCC高級官員已證實,該提案中已經明確涉及中興和華為這兩家公司。

在17日舉行的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當記者問到如何看待美國市場時, 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這樣說,“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意誌為轉移的,與其無法左右,不如不理會。放下了反而輕松。”他補充道,中美之間發生很多故事 ,一個小時都沒法討論。而處在“禁運”風波中的中興通訊更是無力回應。

此刻,中國通信領域的王者成為了美國市場的“Nobody”。

值得註意的是,華為上周解雇了5名美國雇員,其中包括美國政府首席聯絡官普盧默(William Plummer)。外界猜測這與美國最近的貿易紛爭有關,但華為方面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只是正常的業務調整。

而有評論分析,在華為未來的規劃中,美國市場將不再出現,華為美國裁員的舉措傳遞出的信號是,它將結束十年來對於美國市場毫無意義的努力,收回對美國市場的布局,放棄在美國政壇上打通的關系,以避免美國政府對其發出“與中國政府聯系密切”的指控。

FCC通過“停止補貼議案”

今年3月2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了總統備忘錄,依據“301調查”結果,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大規模征收關稅,並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並購。

隨後就有消息稱,FCC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正考慮出臺一項新規定,阻止移動運營商使用華為和中興等中國制造商的電子產品。如果運營商違反規定,就拿不到政府補貼。

3月27日,FCC主席阿基特·帕伊證實了該消息,稱為了阻止這些運營商在即將到來的5G網絡中使用便宜但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網絡設備,FCC將於4月17日就阻止美國移動運營商使用聯邦資金購買一些國家的通信設備產品或服務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

根據該提案,所有美國運營商將被禁止使用聯邦通信委員會85億美元的通用服務基金(USF),用於購買任何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安全威脅的公司的設備或服務。USF從個人電話客戶那里收取費用,以改善低收入、農村、教育和高成本地區客戶的電信服務。

投票的結果正如外界預期的那樣,FCC的5名成員對該提案進行了投票,並以5-0的投票結果贊成實施這項新規。據預計,這項新規有望於今年正式出臺。盡管FCC主席阿基特·帕伊的聲明只是間接地提到了華為和中興,但FCC高級官員已證實,該提案中已經明確涉及中興和華為這兩家公司。

在5G建設的關鍵時期,這項提案的通過無疑是在對中興和華為突破美國市場說“不”,雖然此前華為在美國無線網絡硬件設備市場的份額還不到1%。而中興在財報中沒有單列美國市場的份額,但從去年的財報數據來看,包括終端產品在歐美及大洋洲的營收占整體營收的25%。

“我們是一個商業公司,想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做生意賺錢。但是現在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我們無法去那里做生意、去賺錢,我們也很無奈。但在美國市場的困難會讓我們在全球其他地方更加努力,這樣使得我們在未來依然獲得比較好的增長。”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而華為另一名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昨日則在分析師大會上表示,“有些事情不是以我們意誌為轉移的,與其無法左右,不如不理會,放下了反而輕松。”

從數據可以對比華為在美國市場的信心正在降低。自2012年起,華為在美國的麻煩就一直在增加,當時的過會報告發出警告稱,華為的設備可能會被中國政府用來監控美國人或者破壞美國電信網絡的安全和穩定。這一年,華為斥資120萬美元對美國國會進行遊說,而去年,華為的這項支出僅為6萬美元。

對中壓制或遭更大反彈

中國一家做通信設備上遊的上市公司董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貿易的沖突從長遠來看對中國市場的5G發展有助推作用。

盡管在商業時間表上,現在距離5G真正爆發還有兩年時間,但5G產業鏈環節的角力場已經全面鋪開。

而作為擁有全球最大移動消費市場的中國來說,5G更像是一場主場之戰。市場調研機構IHS發布的5G經濟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並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其中,中國將獲得950萬個工作崗位,位列全球首位,遠超美國(340萬個)。

從市場層面看,根據GSMA預測,到2025年,全球將有12億個5G連接,中國占據其中約1/3 的份額,領先歐洲的19%和美國的16%。

5G產業鏈中頂級玩家早已意識到這點,包括世界級的芯片企業高通、英特爾、中國三大運營商以及全球設備廠商中興、華為、愛立信等都已經開始在中國緊鑼密鼓地進行5G測試。據記者了解,在去年的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二階段中,華為和中興通訊表現非常突出,OVUM去年的報告也顯示,華為和中興通訊是唯二能夠提供5G端到端解決方案的廠商。

從綜合實力來看,在5G時代,中國已經成功躋身第一梯隊。

安信通信認為,中國5G加速勢在必行,核心器件國產化替代迫在眉睫。中國通信產業鏈的整體崛起是歷史的必然,5G更是十年一遇的通信產業升級大機遇。中國發展5G等高科技信息產業的強大國家意誌,與美國的希望“Great America”、加強控制信息產業制高點的沖突不可避免。面對5G歷史機遇,中美兩國從運營商、設備商、再到器件商等各層面的角力碰撞,或將激發中國5G加速,並且核心器件的國產化替代將駛入快車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4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