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歷經金融危機卻仍然沒有被吸取的10大教訓


http://foreverchan.blogspot.com/2010/03/10.html


From: Baron Blog  文:Barron
最新一期GMO的White Paper列出了他們認為雖然經過了金融危機,投資者仍然沒有吸取的10大教訓。這10個教訓對投資者非常有借鑒意義。
1. 市場並不有效
2. 相對業績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3. 這次從來沒有什麼不同
4. 估值至關重要
5. 等待良機
6. 市場情緒很重要
7. 杠杆無法把一個壞的投資變好,卻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
8. 過度量化掩蓋了真正的風險
9. 宏觀很重要
10. 尋找便宜的保險來源

1. 市場並不有效

金融危機後,美國的一個法庭宣稱“所有的泡沫都會破滅,這個也不例外。泡沫越大,破裂越狠。破裂越狠,損失越大。”這似乎從法律上宣判了有效市場假說 (EMH)的非法。但是,很多人仍然不願承認有效市場理論的問題。正是基於有效市場理論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Black-Scholes期權 定價模型,當代風險管理技術等讓我們對巨大的泡沫視而不見,任憑泡沫發展卻認為市場能夠有效的反映各種資訊。

2. 相對業績是一場危險的遊戲

雖然很多人不相信有效市場假說(EMH),但卻對基於有效市場理論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情有獨鍾。CAPM的問題在於它是基於一系列有問題的假設,如投資者可以買入或賣空任何一支股票而不會影響股票的價格,所有投資者都是基於均值-方差優化的角度看股票。

正是由於有了CAPM模型,人們才會熱衷於區分Alfa和Beta。但這些概念只不過讓人們偏離投資的真正目的,也就是Sir John Templeton所說的“最大的稅後總回報。”“Maximum total real returns after tax.”

由於Alfa/Beta的概念,人們熱衷於和指數相比較,只關心與其他人相比如何。這正如凱恩斯所說的“按通常的方式名聲掃地也好過以不同尋常的方式取得 成功。”“That it is better for reputation to fail conventionally, than to succeed unconventionally.”

有效市場支持者喜歡指出主動管理的基金經理無法超過被動的指數。但是,這是由於基金經理無法擺脫事業風險(Career Risk)和業務風險(Business Risk),無法超越指數也就不足為奇。這並不是有效市場的證明。對基金經理來說,事業風險就是丟掉工作,業務風險就是失去所管理的錢。為了避免這兩種風 險,極力接近指數的業績,基金經理越來越趨向于過度分散,模仿大盤持股。但是,這無法創造好的回報。正如Sir John Templeton所說“除非你與眾不同,否則無法獲得出眾業績。”“It is impossible to produce a superior performance unless you do something different from the majority.”

3. 這次從來沒有什麼不同

格林斯潘在1999年6月17日著名的論斷“泡沫只有在事後才能被覺察。提前發現一個泡沫需要有驚人的判斷,那就是成百上千的有見識的投資者都是錯的。雖 然泡沫很少是良性的,但其後果對經濟不一定是災難性的。” “Bubbles generally are perceptible only after the fact.To spot a bubble in advance requires a judgment that hundreds of thousands of informed investors have it all wrong. While bubbles that burst are scarcely benign, the consequences need not be catastrophic for the economy.”

這個論斷體現了美聯儲的態度。他的繼任者伯南克仍然持相似的看法。伯南克還推崇“偉大的自我調節”,認為宏觀政策的改善,尤其是貨幣政策的完善,降低了經 濟的波動性。正是這種看法,讓美聯儲被流動性氾濫所創造出的表面的穩定所迷惑,無法看到危險而不穩定的債務風險,最終陷入次貸危機。

雖然泡沫的內容總在改變,但模式和動態變化卻驚人的相似。早在1867年,英國人John Stuart Mill就提出了泡沫形成與破裂的機制:


置換(Displacement):舊的領域失去機會,新的領域機會出現,吸引投資與投入,繁榮開始了。

創造流動性(Credit Creation):貨幣擴張,利率降低,流動性充裕,盈利上升,這一切養育了泡沫。

過度興奮(Euphoria):所有人都認為新的時期開始了,價格只升不降,傳統的估值標準被拋棄,新的衡量標準被用來證明高估值,市場充斥著過分樂觀, 過度自信。John Templeton所說的投資中最危險的四個字“此次不同”“This time is different”在市場中回蕩。

關鍵階段/財務困境(Critical stage/Financial distress):內部人獲利離場,隨後緊接著就是財務困境。繁榮時期建起的高杠杆成為問題。詐騙層出不窮。

厭惡(Revulsion):泡沫的最後階段。投資者受到極大傷害,以至於根本無法再參與市場。這時資產價格非常便宜。

4. 估值至關重要

價值投資最簡單的原則就是在資產價格便宜的時候買進,避免買進昂貴的資產。如果用格雷厄姆的10年平均盈利P/E來評價估值,就會有一種簡單的衡量方法。實踐證明,當在資產價格按格雷厄姆方法衡量較低時買入,10年後的實際回報率會較高。

5. 等待良機

巴菲特經常用棒球來比喻投資,要耐心等待,等到最好的時機,把握最大的時候才全力出擊,而不是隨隨便便就打。但是,一般的投資者往往缺乏耐心,急於行動。據統計紐約股票市場的平均持股時間僅為6個月。這就意味著有更多急於行動的擊球者在不斷擊球,不斷失誤。

6. 市場情緒很重要

市場被“貪婪”與“恐懼”所驅使。投資者的回報不僅與估值有關,還與市場情緒有關。Baker和Wurgler的研究表明,當市場情緒低時,買入年青的、 波動性大的、不盈利的垃圾股能產生最佳的回報。而當市場情緒高漲時,買入成熟的、波動小的、盈利的優質股是最好的策略。這實際上是利用了市場情緒的回歸均 值原理。


7. 杠杆無法把一個壞的投資變好,卻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

如果一個投資本身內在的回報不高,加大量的杠杆也無法把這個投資變為一個好的投資。相反,杠杆可以把一個好的投資變壞。杠杆會限制你持續的能力,可以把一 個短暫的損失(如市場波動)變為資本的永久損失。如果你要克服短期的市場波動就必須擁有更多的資源。如凱恩斯所說“一個計畫不理會市場短期波動的投資者需 要更多的資源來保證安全,而且一定不能大規模的運用借來的錢。”“An investor who proposes to ignore near-term market fluctuations needs greater resources for safety and must not operate on so large a scale, if at all, with borrowed money.”

實事證明,很多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創新”實際上只不過是簡單偽裝的杠杆,80/90年代的垃圾債券是如此,次級債券的煉金術也是如此。

8. 過度量化掩蓋了真正的風險

金融界把化簡為繁的藝術變為了一個行業。金融行業癡迷於複雜的量化工具。這種癡迷背後的原因一點也不複雜:貌似複雜的東西更容易向客戶高收費。

格雷厄姆對數學在投資中的作用認為“數學一般被認為是能產生精確和可信賴的結果。但是在股票市場,所用的數學越複雜深奧,其從中得出的結果也就越不確定, 越具有投機性。一旦引入了微積分或者高等代數,你可以把這看作是一個警告,這意味著使用數學者是在用理論代替經驗。通常這給了投機欺騙性的偽裝,變得好像 是投資一樣。” “Mathematics is ordinarily considered as producing precise and dependable results; but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more elaborate and abstruse the mathematics the more uncertain and speculative are the conclusions we draw there from ... Whenever calculus is brought in, or higher algebra, you could take it as a warning that the operator was trying to substitute theory for experience, and usually also to give to speculation the deceptive guise of investment.”

總的來講,批判性思考在投資的世界是一項不受賞識的資產。George Santayana說“懷疑是知識份子的貞潔。把貞潔匆匆放棄或者給了第一個來的人是一種恥辱。”懷疑也是許多最好的投資者所共同擁有的重要特質之一。投 資的想法不應被自動接受,我們應該把這些主意掰開了揉碎了質疑。實際上,投資者最好遵循英國皇家協會的格言“追求真理,勿輕信人言”“Nullius in Verba”。

懷疑的一個重要領域就是風險。伴隨著過度量化的一個惡果就是過於相信風險的狹隘定義。可測量的並不一定有用,市場波動並不等於風險。風險不是波動,而是本 金的永久損失。波動帶來機會,風險帶來損失。從投資的角度看,有三種方式可以導致本金的永久損失:估值風險(買高估的資產)、商業風險(基本面的問題)、 融資風險(杠杆)。只有理解了這三個方面,才能更好的理解風險的真正本質。

9. 宏觀很重要

即使是格雷厄姆也認為宏觀因素對證券分析很重要。次貸危機把價值投資者分裂成了兩個陣營:堅持自下而上的樂觀派和參考自上而下的悲觀派。金融危機的實踐證 明,完全忽視自上而下的代價高昂。理解自上而下的宏觀有助於自下而上的微觀分析並給微觀提供信息。反過來,自下而上的分析也能給自上而下的宏觀分析提供資 訊。當市場中的個股普遍高估,很難找到便宜的股票時,說明整個市場是高估的,應該考慮投資國債市場了。

10. 尋找便宜的保險來源

不要等災難過後保險變得昂貴才買保險。面對未來可能的通脹、寬鬆貨幣政策退出等,提前買便宜的保險能夠保護投資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19

價值投資仍然有效 CUP

http://nodeadcow.blogspot.com/2011/12/blog-post_24.html

我依稀記得,要特別發文講這個題目已是2009年初之時。當年三月,「價值投資者」至愛滙豐和宏利等股票每日像渦輪般波動,動輒一天可以跌10-20%, 傷盡股民的心。當年再較早的時候,大C實牙實齒,滙豐很難跌穿$70,到講句「好靚呀」然後 click mouse 嚇親隔離靚女主持人,這個《渣打供股之後仲掂》片段堪為經典,隔不多久就要重溫一下(我已將它 Save 在  Youtube account 的 favourite):

當然,結果大家都知,滙豐三年後都未重回$100,今天它仍然在$70以下。之後大C對滙豐看錯的剖白,當然是財演神棍例牌那幾招解拆:避談錯誤分析而轉談 money management、改談自己以前看對的分析而不講今次、談其他人看錯的事情。

點解要講這個題目,主要是聽到太多人大談價值投資失效之說,連 e-線都聽到嘉賓分析員說「為什麼價值投資今年沒有效」,因此我要來平反一下。不過我這篇文章應會得罪很多人。

老實說,由我這個賭徒來平反價值投資也有點R頭,前兩年侃侃而談價值投資的人跑到哪裏去?兩年前跟你講美國各大銀行股、思捷、超大很便宜的老兄去了哪裏?現在通街便宜股票,正是使用價值投資最佳的時候,價值投資者卻不見人。

e-線的分析員講了兩點,那就是價值投資者不看宏觀經濟,而股價可以在投資環境轉變下,平完可以再平,構成此投資法的致命弱點。我會說,那是假價投資法的弱點,而不是價值投資法的弱點。

看宏觀經濟的問題,無論是巴菲特或者是 Peter Lynch都講明,要當買股票是參予一檔生意,將它當成一盤生意去看待和評估。但事實上,日日巴菲特前巴菲特後的人最喜歡踐踏這一點,日日同你講財務表, 對着個業績前景在發夢,自己在幻想兼恨財務自由恨到發燒。假如你要參予一檔生意,而要去評估那一檔生意的價值時,怎能不看宏觀經濟?宏觀經濟的環境,正是主宰那盤生意的前途,考驗公司管理能力、生意模式以及產品能否經得起風浪的最重要因素。有 看 Peter Lynch 的書,也知道他教過評估周期股和轉機股的方法,不是讀死書,能舉一反三的話,也能知道不少所謂對經濟周期不太敏感的股票,也具備若干程度周期股的性質。而 長揸死牛漠視周期更不可和價值投資混為一談,Peter Lynch 在 "One Up On Wall Street" 都講過,即使他投資 Stalwarts(緩慢增長股),若能低買高賣,一年有20-30%回報他就會沽出,絕不死牛,他說:「持有那種股票一年賺20-30%,你還能希望在 它們身上再搾取多少利潤?」

至於平完可以再平,是因為很多股票跌了很多仍然是貴。事後回看,2010年至2011年上半年,其實很多股票估值屬偏高,反映了市場對未來樂觀的看法。我 自己評估過很多股票的歷史估值,2010年之中很多股票的 trading range 中代表的估值,其實可比2006-2007年大牛市。因此,在2010年或者2011年前半年宣稱股票便宜可能是價值估算錯誤,話自己價值投資而大手買股票就變得荒謬了(其實大家都只是炒趨勢鬥傻)。面對經濟硬著陸的恐慌,股價由天堂從返人間,暴跌成為理所當然。

以2011年10月4日的低位計,大量股票比高峰期跌掉60-70%,有的甚至更慘,股價比2008金融海嘯還要低,跌到很多人認為價值投資不可靠。可是,大家有否想過,股價跌到谷底,大手去承接那些股票的 smart money ,是否正是價值投資之輩?到了現在,不少股票又已在底位反彈了50-100%。

這些年來,我透過此 blog 已講過不少假值投資的禍害。我初入股海就是做基礎分析和假值投資的,因此,這類人常犯的錯誤我最了解,亦夠膽直斥其非指出。像中國動向、中國人壽、阿里巴 巴、瑞安房地產、甚至超大、思捷這些價值陷阱($30以上的中國人壽、$15以上的阿里巴巴這些貴夾唔飽的股票[又貴又沒有什麼股息]甚至和價值陷阱都牽 不上關係),講到大家耳熟能詳,深知其害。由於我們深知價值的重要,所以更加審慎看待價值的評估,沒有全面而細膩的宏觀以及微觀分析,實在難以稱為價值投資。

我們篇幅一直多講趨勢、技術分析和操作方法,並不代表我們漠視價值。正是我們深切認識價值的重要性,以及我們作為散戶對價值投資的種種局限,我們更尊重價值。在 難以奢談價值的時間,我們用動力、趨勢,止賺止蝕炒賣,可 long 可 short,尊重市場,並時刻審視和懷疑所謂的「價值」、「便宜」、公司盈利的可持續性和周期。因此,當大盤在2011年8月閃崩之下,我們都只是擦傷皮 膚的全身而退(及後很多二三四線股票跟着暴跌50-60%),有些更強的人甚至已一早離場。

技術分析和基礎分析能互補不足,像8月初的大瀉,當很多使用技術分折的市場人士仍爭辯是牛二還是熊市之時,我們已斷定是熊市。除了傳統的道氏理論告訴我們這個信號外(很多妄稱道氏理論分析的旁門左道、以及混淆波浪理論和道氏理道的言論,我已一早撰文駁斥),具備了解2010-2011年初不少股票估值很高的意識(至少是不低),那就知道股票下跌的空間仍很巨大,自然不會覺得熊市之論太難接受。

有位博士最近撰文回顧自己本年的預測,宣稱自己斷定在9月恒指跌穿19162點(9月12日),轉軚由牛二轉為熊市觀是神準。我除了能讚他臉皮夠厚外,也 多了個茶餘飯後和友人談論的笑料。九月穿19162(他視八月那個為假穿)才確認熊市清倉有個屁用?股票都跌了兩三成甚至被腰斬,有的都甚至就快要見底 了。

2011年熱炒股,中國建材(3323.hk) 六個月日線圖
9月12日博士宣稱轉view(牛2轉熊)沽清股票當日,
中國建材收 $9.05(最低見$8.93),而52週高位是 $17.58,今天收市是 $9.14


在目前幾乎大部份人都看淡或者不敢看好,各大基金現金水平為歷史高位、公用股皆為各基金最大持股,市場成交量創近兩三年新低,再沒有人講價值投資,或者坊間充斥價值投資失效的論者,相信那可能就是應該做最準分析員所講「估算合理價值,大大啖咬下去」的日子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8

「從大局來看,這件事仍然是好的」 梁公偉登門求售晨星的兩個苦衷

2012-7-2  TWM




聯發科,一個纏鬥多年的死對頭,如今將變成了晨星的頂頭上司。一樁千億的購併案,結束了雙強競爭,開啟了全球IC設計產業的新版圖。回首過去的風風雨雨,梁公偉究竟打著甚麼算盤?這一切,要從一首歌開始說??。

撰文‧楊卓翰

「心愛的你甘也會諒解,阮會來離開是不得已。」十多年前,晨星董事長梁公偉在台積電的尾牙上高唱這首陳昇的〈鼓聲若響〉。那是梁公偉在台積電最後一次尾 牙,他原本的公司世大積體電路被台積電買下後,員工形容自己像是「二等公民」。從副總經理降為協理的梁公偉也遞出辭呈,唱完歌,他在二○○二年與世大員工 一同創立晨星,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無奈,造化弄人,如今晨星的每一位員工,都將經歷梁公偉當時所面臨的不安與惶恐。就在晨星上市短短一年半後,梁公偉將公司賣給另一家大企業,也是最大的敵手||聯發科。

晨星那股以小抗大的傲氣,一筆一一五○億元的公開收購,成交。

在晨星內部的購併案說明會上,幾位高層主管甚至難過的掉下眼淚。「上頭一直叫我們衝衝衝,結果卻私下把公司賣掉,直到最後一刻才跟我們說。」一位晨星的員工透露;而且,這樁交易還是創辦人梁公偉「求售」許久的結果。

「(出售晨星)當然會感傷,」梁公偉在電話上告訴《今周刊》。「但以大局來看,這件事仍然是好的。」在財報上,晨星是相當不錯的晶片設計公司。主力產品液 晶螢幕控制晶片,在全球市占率高達六○%,過去兩季每股純益都超越了聯發科。摩根大通預估晨星今年毛利率將達四二.六%,也優於預期。

「鐵四角」解散 梁難挑大局看上去很美,但骨子裡晨星「鬧空城」的情況,已經讓梁公偉不得不面對「形勢比人強」這樣的事實。

晨星過去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它的「鐵四角」領導團隊:德儀出身的總經理楊偉毅掌舵、研發副總史德立(Sterling Smith)、研發協理容天行,及負責對外溝通的董事長梁公偉四人。

靠著這批團隊各司其職,晨星屢創戰功,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到一舉拿到電視龍頭大廠三星的訂單,打敗美商捷尼(Genesis)在電視晶片稱王;也因此曾登上未上市櫃公司股王,創下一股八一○元的輝煌紀錄。

然而曾經叱吒風雲的鐵四角,如今只剩梁公偉「獨撐大局」。楊偉毅、史德立與容天行三人都在上市前以私人理由辭去董事,當時即已引起市場關注;晨星靈魂人 物,出身廈門的楊偉毅因身體因素辭去總經理轉任特助;而史德立也辭去研發副總,回美國投身宗教與公益事業;容天行則以顧問之位退居幕後。

不過,梁公偉並不像楊偉毅專精於技術。他還曾開玩笑地說,自己是因為沒有設計過晶片的經驗,所以才被推選為董事長。在晨星過去的幾次尾牙上,梁公偉也自嘲「一年三六五天,只有尾牙這天我說了算!」晨星的員工回憶說道。

雙子座的梁公偉過去在世大擔任發言人,本身擅長業務,私底下活潑、愛唱歌,喜歡與人交流;原本料想研發與設計都可交給能手楊偉毅,沒想到最後自己卻得親上 火線。也難怪今年以來,業界就已傳出梁公偉有意向包括聯發科等大廠討論出售事宜。據媒體報導,早在○七年他就找過蔡明介,但當時聯發科因產品線重複過多而 作罷。

○七年,晨星股價接近八百元的天價,比聯發科還要高出二百元。一○年晨星上市時的承銷價是三一○元,但至上周購併案記者會當天,晨星每股一八二元,已經比聯發科低了一百元。

3G產品落後聯發科一年

晨星無法再複製傳奇,問題就出在手機晶片的研發。雖然在電視晶片SOC有著壓倒性的市占率,但晨星的手機晶片卻一直苦於無法突破;面對高階手機市占率急速擴張,晨星擅長的第二代行動通訊(2G)手機晶片,最大的市場只剩中國山寨手機。

而在中國山寨市場,除了大哥聯發科以及二哥展訊外,晨星還得面對後進對手RDA的大幅殺價競爭。「RDA毛利率三○%以下都還可以活,晨星在2G手機晶片這一塊幾乎無利可圖。」晨星下游供應商說著。

不只如此,晨星今年的3G手機晶片下半年才能量產,產品線落後聯發科及展訊,背後又有RDA急起直追,梁公偉「進退維谷」,形勢比人強,讓他不得不思考晨星的未來。

另外,在晨星的老本行,電視晶片也即將面臨蘋果(Apple)智慧電視及國際大廠的夾擊;與聯發科這樁婚事,在梁公偉心中似乎已經沒有太多的選擇。而合併 後,一方面聯發科可從殺價競爭中解套,同時也合了梁公偉求售的意願,的確是合理、聰明的雙贏作法,外資及投資人都給予熱情的肯定。

然而在市場歡聲鼓舞中,晨星的員工卻為未來默默擔憂。前年才爆出一百多人離職潮的晨星,如今又有多少人,會像梁公偉當時一樣遞出辭呈?沒有人知道。「我們都會在,研發團隊不會走。未來晨星會在聯發科裡取得重要的地位。」電話上,梁公偉如此打包票。

接下來晨星與聯發科的內部整合,不只是當事人關心,整個半導體界也都目不轉睛,因為「新聯發科」光是在電視晶片市占率就有七成。梁公偉今年在尾牙上會唱甚麼歌?這次,觀眾們都正在等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763

細看太陽能發電1:漁光互補加大經濟效益,但效益仍然不理想 stockbisque

http://stockbisque.wordpress.com/2013/02/25/%E5%A4%AA%E9%99%BD%E8%83%BD%E7%99%BC%E9%9B%BB1%EF%BC%9A%E6%BC%81%E5%85%89%E4%BA%92%E8%A3%9C%E5%8A%A0%E5%A4%A7%E6%95%88%E7%9B%8A%EF%BC%8C%E4%BD%86%E4%BB%8D%E7%84%B6%E4%B8%8D%E7%90%86%E6%83%B3/

過往由於太陽能發電技術不算太成熟,所以筆者一向不太留意。以前的太陽能發電項目多在偏遠山區、海邊或屋頂,不過最近看到不少”漁光互補” 太陽能發電項目的報道。所謂”漁光互補”就是水面上開發太陽能發電,而水面下養魚、蟹等漁業產品。

背景
以下介紹蘇州及中國第一個 “漁光互補”太陽能發電項目。該項目屬於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非香港上市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第一期20MW投資5億元(全部建成後有200MW,總投資40億元),已在2011年12月底並網發電。項目位於江蘇省建湖縣建陽鎮[google map]的盪灘區。以筆者理解 “盪灘”即蘆葦/雜草盪漾的灘塗、河川或沼澤等地區;現在那些濕地大部分已變成魚塘或水田。建陽鎮有7萬畝耕地及4萬畝蕩灘水面,過往以農業為主要經濟支柱,但隨著城鄉一體化加速推進引來一些新產業,新能源顯目就是其一。

fish&solar-1

“漁光互補”的營運模式
多晶硅太陽能板安裝在塘深 1.8 米高的支架上,太陽能板大約遮擋了魚塘二、三成面積的陽光。太陽能板在發電的同時會供電給漁戶的氧氣泵為水下的魚類增加氧氣。

水面下以混養模式養殖魚類,所謂混養模式就是同時養殖喜歡陽光的沙塘鱧與不喜歡陽光魚產(如:螃蟹、龍蝦、泥鰍、黃蟮)。建陽鎮太陽能發電場所在地也是沙塘鱧研發中心,據說,沙塘鱧肉質鮮美、優質食用魚類,所以是該鎮日後的重點發展項目。據介紹,過去該鎮養一般家魚,每畝收益不過五、六千元,現在有省級專家指導高效養殖,每畝綜合收益至少一萬二千元以上。太陽能發電項目總佔地 1,000 畝,其中魚塘/蟹塘佔700 畝,不計電企所附魚塘租金,單以魚產每年的增值也差不多4百多萬元(每畝$6,000 x 700畝)。此外,在養殖魚類的基礎上,漁戶打算日後發展休閒垂釣、採摘、水產美食等服務產業而帶動經濟。

說回太陽能項目,相對沿海地區,在內陸建太陽能項目的好處有
1. 同一緯度,內陸日照時間多於沿海地區
2. 沿海空氣品質差,鹽濕成分對發電構件侵蝕大;同時,沿海的生態資源約束因素日益增多。

項目經濟效益
綜合中電投及網上資料,平均每天可發電7萬度(KWh),單日最高可發電13萬度,年平均上網發電量約2,541萬度。基於以上資料筆者推測全年平均每日利用小時約為3.61小時(唔知算好定算差??)。

蘇州光伏每千瓦時上網電價為1.3元(至2015年,蘇州省補貼每年遞減0.05元)及假設沒有任何支出、魚塘租金、折舊、稅項(當然這些假設是沒有能發生的)及其它額外收入(如CDM),項目每年回報率大概6.61%。如果筆者沒有計錯數,回報真的不吸引。

rate_of_return_nil_expense_scenario

不過,如果計入漁戶收入的增加,條數又唔同了,不過項目回報率大約都是額外增加約1%。建陽鎮的太陽能發電項目投資會帶動當地的太陽能產業發展及對當地經濟產生multiplier effect(乘數效應) ,但這些較難量化計入項目效益內。表面來看,漁戶們或當地社區比電企業更受惠於漁光互補這個經營模式。

總結
漁光互補太陽能發電項目加大經濟效益,但效益仍然然不理想。不過作為減排、環保項目,太陽能發電有它的生產空間,問題是當局會否加大補貼及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空間又多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482

高盛:買德債拋美債仍然能夠獲利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0432

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認為現在仍然能從買入德國國債,拋出美國國債中獲利,儘管一些分析師警告這種曾經流行的相對價值交易前景正越來越慘淡。

高盛GSAM全球固定收益和流動性管理團隊主管Andrew Wilson說:

「這裡仍然有錢賺」via WSJ

Wilson認為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和貨幣政策差異,支撐了美國10年期國債對德國10年期國債的溢價。在週四下午的交易中兩者收益率差距達到1%,即100個基點。7月3日是兩者差距曾達到101.9個基點,創下自2006年8月以來最大。今年以來德美國債溢價穩步上漲,今年6月份時為60個基點,而在去年年底時為43個基點。

支持這種交易背後的思路是美國國債收益率將以更快速度增長,這反映了美國經濟較為強勁的展望,意味著美聯儲將在未來幾年中先於歐洲央行收緊貨幣政策。

歐美市場都經受了5-6月債市拋售的打擊,利率上漲打擊了幾乎全球債券市場價格。美國國債收益率一直呈快速上漲趨勢,這更加劇了一些投資者買德國拋美國的交易。

一些分析師認為應該警惕市場上過多的這類交易,但是Wilson並不同意:

「只要歐元區增長繼續疲軟,並且ECB保持大量流動性,利差可能將進一步擴大」

「如果你觀察美國和歐元區的經濟基本面,會發現這裡有相對價值的機會」。

截止3月31日GSAM管理的資產為8600億美元。它是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儘管Wilson青睞德國,但是他對其他歐元區主權債卻沒有多大興趣,尤其是深度衰退的歐元區邊緣國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7344

仍然旗幟鮮明地看好美股。中國應該旗幟鮮明地走市場經濟道路。

來源: http://xueqiu.com/6246827362/26825954

上周是2013年的最後一個完整周。全球主要股市上漲都在1%以上。美國道瓊斯指數和標普500繼續創歷史新高,甚至連持續熊市的中國股市在周五也恢複了一些元氣,以上漲作收。2013年開始時我曾經對今年的股市有所預測。現在看來,我當時的預測有對有錯。1.  2012年底預測美國股市在2013年將是發達國家中表現最好的,因為美國經濟仍然還是在周期上行部分的中前期。這個預測大體上沒錯。日本股市今年表現最好,但是除去日元貶值因素之後,和美股表現差不多。美國標普500指數今年上漲29.1%,創15年來的最大漲幅。這麽大的漲幅確實有些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其實今年美國股市經歷了“財政懸崖”、“美債上限”、“政府關門”、和“QE3”退出等諸多風波。每次風波都在媒體上造成極大的喧囂。但實際上都沒有對股市造成真正的損傷,反而給場邊的資金提供了進場的良機。美國已經經歷了很多次經濟周期和相應的股市周期。凡是有一些經驗的投資人都會對大市有一些判斷。現在美國經濟溫和反彈(2%-3%之間),失業率仍然較高、通脹極低,貨幣政策仍然極端寬松,正是投資股市的大好時機。等到經濟增長持續達到4%以上,反而有可能造成經濟過熱,說不定就是經濟見頂的標誌,是退出股市的信號。下圖為美國標普500指數過去60年代走勢圖(縱軸為對數)。我們可以看到,美國標普500指數在2000年9月達到當時的最高點1530點,2007年達到當時的最高點1576點,與2000年基本持平。直到今年的4月份標普500才再次沖破1576點。可以說,從2000年到2013年,美國股市經歷了一個長達13年的熊市。這樣長的熊市向上追溯還要到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越戰加石油危機才有類似的情況。今年4月時,我就認為美國沖破前期頂部的歷史意義非常重大。美國的經濟已經把過去10來年的歷史包袱徹底丟棄,投資人也把同樣的包袱徹底丟棄,美股毋庸置疑處在一個大牛市之中。這個牛市到底有多大?會不會像80-90年代一樣出現一個近20年漲幅達13倍的大牛市?我個人覺得不會有如此大的一個牛市。80-90年代的科技創新(個人計算機普及加互聯網出現)和中國的改革開放大幅提高了全球生產力。這樣的歷史機遇確實難以再次發生。但是,除非有非常重大的事件發生,這個牛市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夭折。美股在今後2-3年的走勢應該是最確定的。我還是旗幟鮮明地看好美股。另外,今年美股房地產板塊表現弱於大市也讓我沒有想到。主要原因是美聯儲宣布退出QE3對長期利率沖擊太大。美國國債10年利率飆升了近150bps,給複蘇中的美國房市澆了一盆涼水。但是,美國的房市仍然處於反彈的前期。現在的房地產開工率剛剛達到年化100萬套,這還是以前房地產周期底部的水平,離過去60年的歷史平均開工率150萬套和以前房地產周期的頂部200-250萬套還有非常遠的距離。美國房屋的長期需求建立在其人口每年增加接近300萬人的基礎上。除非美國人口增速突然下滑,美國的房市仍然會恢複正常。這里,我仍然預測美股房地產板塊將在2014年超越大市。2.  2012年底預測歐洲和日本的股市將表現平平,因為歐洲的經濟不會仍然會在底部徘徊,而日本經濟則在短期的貨幣貶值刺激之後恢複平靜。這個預測有點走眼。歐洲的股市今年平均上漲達18%,超過我的預期。現在看來,歐洲的經濟見底比我預計的較早。現在歐洲國家雖然就業仍然非常疲軟,但某些地區已經出現小幅經濟增長,即使原先深陷歐債泥潭的南歐國家也逐漸穩定下來。另外美國股市的強勁走勢也使得市場風險情緒向好,推高歐洲股市。我認為2014年歐洲的經濟應該反彈跡象更加明顯,歐洲股市應該有兩位數的表現。日本今年股市大漲55%,其中日元貶值17.5%的作用不可忽視。歷史經驗表明,日元的波動對日本股市的影響一般在日元波動幅度的兩倍以上(日元本身加出口影響)。這個規律對於日間或每年匯率變化都有效。今年日元和日股的情況也基本沒有改變。讓人感到驚訝的是全球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竟然能夠坐視日元貶值幅度如此之大。要在5年以前,美國的企業界和政府不會坐視日元如此狂貶。一方面,美國制造業的生產力在2008年之後大幅提升,而日本的電子產業在過去幾年迅速衰落,都使日本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大幅下降。美國企業受到來自日本的威脅日漸減少。這也是日元可以趁機狂貶而不成為眾矢之的的原因。但是,日元貶值終究是有限度的。日本產品的競爭力在不斷下降,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日本最大的內需萎縮的問題是無法通過日元貶值來解決的。日本一定要提高人口增長率,吸引移民,這是最終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對2014年日本並不看好,日本股市表現應該在美歐之後。3.  2012年底預測中國股市將在改革遲遲無法有實質推進的背景下無突出表現。當時我的預測的依據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的講話。這個講話非常重要,是本屆領導人今後10年的指導性講話。習近平說:“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有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這是兩個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決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我的這個預測比較準確(但是創業板的瘋狂確實是出乎意料)。如果說,改革開放以來的市場經濟不是對改革開放以前的計劃經濟的否定,我們就無法預期市場經濟會有更大更多的改革空間。今年以來,我們看到從國家層面發出的各項改革計劃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大雜燴式的改革計劃也基本是如此。在改革預期基本落空、經濟發展停滯、債務問題逐漸擴大、環境和法制等各項問題不斷暴露的情況下,股市要想向前進談何容易?其實,我們就是要搞清一個問題,鄧小平當年搞農業包產到戶,允許成立工商私營企業,打開國門,到後來允許國營企業破產兼並到底是為了什麽?是不是要走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就是由市場規律決定商品的生產、消費、定價、流通、雇傭、投資、破產,等等。如果在市場經濟中,偏要由政府橫七豎八、隨心所欲地幹涉商品的生產消費、定價、流通、雇傭、投資、破產,等等,市場經濟如何搞?現在最可怕的是政府要穩定經濟增長在一定水平,不能高,不能低,不能有經濟周期。這完全不是市場經濟,而是回到了徹頭徹尾的計劃經濟。我對2014年的中國經濟和股市仍然持不樂觀的態度。而且,我認為中國的經濟有可能在2014年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大的不確定因素。2013年就要過去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日子里,按照老路子是要給大家說些吉利話。但是看到海外市場一片欣欣向榮,而國內市場卻深陷泥潭,心里並不好受。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美國和歐洲經濟在過去幾年的重大變化。西諺有雲“No Pains, No Gains.”美歐在2008年以來的痛苦經歷使得大批企業和個人失業,但是也大大降低了債務負擔和冗余,提高了生產力。現在的美歐經濟複蘇和當時的受苦是分不開的。而中國在2000年以後近10年內高速發展和90年代後期大量國企破產有很大關系。現在中國的市場經濟需要一個真正的經濟周期,實現優勝劣汰,回歸市場經濟的本源。而政府要做的是做好社會保障,使失業者有所依靠,其它的盡量讓市場去完成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679

雖受頁岩繁榮重創 但美國煤炭業仍然活著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1310

雖然最近受到頁岩革命生產的廉價石油和天然氣的嚴重衝擊,但美國煤礦業並不會因此沒落。因為無論是美國國內,還是歐洲、新興市場,煤炭的需求都會進一步上升。而且,三分之二的需求增長將來自中國,僅中國就足以推動煤炭業增長。

去年對美國的煤炭業來說很不容易。在廉價天然氣的競爭下,James River Coal裁員四分之一,Consol Energy出售了阿巴拉契亞山的五座煤礦,這些礦的產量佔其總產量的一半。另外多家美國煤礦公司虧損。

但是煤礦業並不會沒落。煤炭依然是美國發電的主要能源,並且美國煤炭出口正在不斷增長。雖然阿巴拉契亞附近煤礦產量下滑,但懷俄明州的露天煤礦和伊利諾伊、印第安納平原的地下煤礦正在興起。懷俄明州兩個縣的煤炭產量佔美國全國產量的40%。前四大煤炭公司Peabody Energy,Arch Coal,Alpha Natural Resource和Cloud Peak Energy控制了全美52%的煤礦生產,二十年前該數字還不到30%。

據美國能源信息部,總的來說,美國煤礦產量將在未來30年中保持平穩

據WSJ,Consol公司總裁Nick Deluliis表示:「煤炭雖然不會創造太大增長,但一定會保持穩定。」

據分析師Wood Mackenzie最近的研究,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大量中產階級的崛起將帶來強大的需求,煤炭將超過石油成為統治性的能源。三分之二的煤炭需求增長將來自中國的電力需求,僅中國一國的需求就足以推動煤炭業增長

2002年時,美國煤炭最大的消費國是加拿大,佔美國煤炭出口總量的42%。如今,排名前三的是荷蘭、英國和中國。隨著天然氣供應的減少和削減核能的訴求,歐洲對煤炭的需求大幅增加。但2015年歐洲的環境監管法律生效,可能對煤炭需求造成打擊。

美國國內發電對煤炭的需求也很大。在去年前八個月,美國39%的電力來自火電,1990年時該比例為55%。同期天然氣發電的比例為27%,較十年前的17%上升了不少。能源信息部表示,隨著天然氣使用的增加,煤炭發電的比例在未來30年中可能會繼續下降幾個百分點。

除了需求,煤炭業不會很快沒落的原因是監管者不會讓企業過度依賴天然氣,因為價格突然上升可能會讓電價飛漲。而且,企業們為投資煤炭設備的而貸的數百億美元尚未還清,它們有理由繼續運營下去,直至債務還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141

$香港中旅(00308)$ 仍然沒有心跳的感覺? Extreme

http://xueqiu.com/6382272526/28780583
$香港中旅(00308)$ 業績啟示

去年底$錦江酒店(02006)$沖上2.1X時候寫了篇探討中旅的文章,
$香港中旅(00308)$  這次來真的了?http://xueqiu.com/6382272526/26119394
基本思路是中旅這個大爛臭是否時來運轉, 要煥然一新了?

四個月後,2013的業績也出了,2006 沖高到 2.6X然後又回落到今天(4/14/2014)的
2.13, 潮起潮落, 中旅也是波瀾不驚(沒有心跳?)游了一圈,從1.65回到1.65,
(中間高低點大概:1.75--1.45),波動(beta)比2006弱, 改革到底有沒有進展?

重點(其他碎料,電廠這裡不談):收入2013 vs (2012)
1。旅行社 收入 1518M (1772M)
2   旅遊景區 收入1462M (1479M)
3   酒店業務 收入 929M (968M)

業績:
1。旅行社  164M (143M)
2   旅遊景區 87M (49M)
3   酒店業務 227M (246M)

摘自年報:
1旅行社業務收入較上年減少17%,主要受全球經濟疲弱、華東地區禽流感及旅行社自身調整結構的影響,但由於加強內部控制令業績有所改善
2二零一三年,旅遊景區業務接待旅客958 萬人次,較上年減少12%;收入為14.48 億港元,較上年減少1%;應佔利潤為0.88 億港元,較上年增加77%,主要因滙兌收益增加、主題公園及非控股景區投資利潤貢獻較佳及咸陽海泉灣酒店上年因開業產生的一次性費用今年不再發生
3二零一三年,受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和內地厲行勤儉節約政策影響,酒店業務收入為9.23億港元,較上年減少4%;應佔利潤為2.28 億港元,較上年減少8 %


結論:

核心業務收入下降,盈利反增。
符合王總風格: 成本控制得宜,但是要成功提升人流,盈利,還差個盛智文的腦袋。

風險:

1。最大威脅:瘟疫(例如豬流感,禽流感)似乎在可見的這個夏天不會大規模流行。
2。供應商/原材料/員工成本: 目前似乎可控,溫和上升。
3。客戶叛逃成本:低,但是目前旅遊業似乎還沒到過剩的階段, 景點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清明節的人流已經可以證實。中旅目前的策略還是「霸佔有潛力景區」,先買了再慢慢搞。
4。同業競爭: 太多, 不過各有各做(除了旅行社),不用拼價格。(景區就是小小的
  區域性壟斷)
5  潛在進入競爭者: 上海迪士呢,各地新景區/景點。
6  新科技替代:在線旅遊/自助遊(對旅行社是重大威脅)

綜合來講,中旅的旅行社看不到好的轉變,而且面臨重大威脅,這也是308賣掉兩家虧損的旅行社的原因?新景區也在培育期,老景區似乎。。。。酒店平穩(地價好像見頂耶,升值遊戲結速?看看古董2006的炒作路線圖),似乎仍然沒有心跳?

好消息是: 煤價一沉不起,電廠有希望給新景區繼續輸血,虧損的芒果網賣了個好價錢,
王總又有錢可以買貨(深圳項目沒有拍到)。
壞消息是: 改革好像停留在成本控制,新景區購買/培育階段,目前基金似乎興趣不大。

結論:
3年圖似乎暗示繼續等待,在1.4--1.8之間來回做可能是個不錯的策略,直到新情況出現。
(底部有硬資產,公司回購, 管理層期權頂住,風險級別低度)
也就是只能賺股價低估--回到均值這段,業績大增長,投資者狂熱這倆段暫時沒看到。

參考:
1。剝離不良資產 香港中旅整合旗下旅遊業務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4-04/11/c_126380067.htm 
2。2014年清明旅遊數據點評:自然景區客流繼續恢復,休閒景區順趨勢表現佳
http://finance.qq.com/a/20140410/015670.htm?stockcode=sh601888&version=2 
3. 傳統旅行社聯手在線旅遊求生
http://tech.163.com/14/0415/03/9PRFI2HJ000915BF.html 

利益申報:
此文並非投資建議。本人持有中旅308, 並且隨時買入或者沽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06

買入10年後仍然健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梁劍

http://xueqiu.com/8186325164/28844903
互聯網公司的股價又遭遇血洗。

距離上一次中國互聯網高潮頂點,整好3年(2011年4月);距2012年7月的底谷,不到兩年。



雖然$i美股中概30指數(ICS30)$ 已經低於3年前同期。但即使在2011年4月頂點期間買入,不少中國互聯網公司,時至今日,仍然可獲得倍數的收益。再往前追溯10年,年化回報亦為可觀。

因此,在血雨腥風之中,最重要的不是割肉賣身,而是找到那些10年後,仍會健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查看原图
市場的頂點和底部是不可預測的,只要企業所在的市場仍有巨大成長空間,而企業又是該行業的領導者或者顛覆者,10年後仍然活的滋潤,作為這企業的股東,就不用太在意股價短期的起伏,哪怕買入的價格在短期看來是高點。

如果說整個中國互聯網經濟的市場規模,未來10年增長超過10倍,估計不會有太大爭議。中國經濟的整體增長、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比例相對較低的互聯網用戶、互聯網經濟自身的繁殖和革新、互聯網模式對傳統行業的顛覆等都是讓我們樂觀的因素。

在此背景下,市場哀嚎時,便是掃貨日。

具體啥時候才算是市場悲觀時呢?我們無法精確地判斷單個公司或者整個市場的低點,如果從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跨度來看,亦無如此精確的必要,除非買股票的錢是借來甚至是生活費,無法承受短期的回落。50塊買騰訊與100塊買騰訊,現在看來回報率上相差一倍,但天淵之別是,根本沒買或者50塊買進80塊賣出了。

精確做不到,模糊的指標倒是有的,比如出現中概公司IPO破發甚至IPO失敗的案例、私有化退市的比IPO或增發多、各投資社區對中概公司的關注和討論大幅減少、某些中概公司淨現金已和市值接近而且業務仍持續盈利、一級市場融資困難估值萎縮等。

最後,入哪些貨呢?

10年後仍健在(不是苟且偷生)的公司,應該具備下面一些特徵(同時或者大部分):

1,產品在互聯網細分市場有壟斷性的地位,而且用戶需求並不會消失,相反,仍持續擴大;

2,護城河難以被對手跨越;

3,商業模式上有顛覆性,包括對現有市場領導者的顛覆以及對傳統行業的顛覆;

4,管理團隊是大股東,能從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上去規劃佈局;

5,公司創新能力頑強、鬥志旺盛,即使互聯網產品出現更替,公司仍然能成功實現變革;

6,企業文化可讓人看到公司長久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418

美銀行業壞賬創8年新低 借貸標準仍然嚴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596

美國大型銀行今年第二季度錄得8年來最低壞賬率,顯示上次金融危機以來借貸標準依然嚴苛。 盡管早些時候市場對這些大銀行二季度財務表現並不看好,但事實證明美國的主要銀行財報大多超過了分析師們的預期,顯示借貸活動有所增強,信貸質量改善。 美國六家最大銀行:富國銀行(Wells Fargo);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摩根大通 (JPMorgan Chase);花旗(Citigroup);美國合眾銀行(US Bancorp);匹茲堡金融服務集團(PNC Financial Services),根據投行Keefe, Bruyette & Woods的數據,上述六家銀行合計報得0.6%的壞賬率,由金融危機時的3.3%大幅下降。 低於預期的壞賬加上不良貸款的出售使得銀行們可以釋放資金儲備,幫助提升利潤。 美國銀行首席財務官Bruce Thompson上周表示,“信貸質量再一次全面提升”。該行凈壞賬率下降至0.48%,創10年來低位。 據SNL Financial和瑞信的數據,按年度同比計算,美國最大六家銀行凈沖銷率全面改善,包括住房抵押貸款,住宅權益貸款,信用卡,商業地產等。 在商業地產方面,幾家銀行貸款損失率甚至錄得負值,意味著以前被拖欠的借款如今大幅好轉,超過了新的壞賬數。 企業借款方面情況也非常不錯,二季度凈沖銷率只有0.1%。 但是信貸質量的提高對美國經濟來說可能更像一把雙刃劍。因為監管者面臨在提高銀行業監管標準和不至於截流經濟發展之間做出平衡。 瑞信分析師Moshe Orenbuch表示,如果銀行收入增長情況特別好,那麽銀行也就不會去碰那些風險更高的貸款,這樣的環境反而是一種更大的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1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