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事件的日期 (日/月/年) | 上市法團名稱 | 買入/賣出或涉及的股份數目 | 作出披露的原因 | 每股的平均價 | 緊接在有關事件之後的股份數目(請參閱上述*註解) | 佔巳發行股本之百分比(%) | 相關法團股份權益 | 債權證權益 |
14/03/2008 |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 102(L) | 300,000,000(L) | 3.10(L) | ||||
21/02/2008 |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 104(L) | 2,500,000,000(L) | 37.56(L) | ||||
25/01/2008 |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 104(L) | 2,500,000,000(L) | 68.39(L) | ||||
17/01/2008 |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 100,000,000(L) | 104(L) | HKD 0.150 | 2,500,000,000(L) | 151.02(L) | ||
27/12/2007 | 東方銀座控股有限公司 | 2,600,000,000(L) | 101(L) | HKD 0.150 | 2,600,000,000(L) | 157.06(L) |
2014-12-04 TCW | ||
「滬港通」是長線的利多政策,還是短期強心針?長期鑽研中國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對未來一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相對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的趨之若鶩,態度顯得謹慎。 撰文‧鄧麗萍 十一月十七日「滬港通」正式啟動,全球投資人終於可以真正首次直接投資中國股市,成為今年市場最後一個亮點,然而,金融海嘯後盤整已久的中國股市,有機會重振雄風嗎? 早在一九九七年就長駐亞洲,曾在菲律賓、韓國等地工作,迄今定居香港長達八年的施羅德亞洲多元資產投資團隊主管高倫博士(Dr. Richard Coghlan),對中國在內的亞洲股債市有深入觀察。 高倫目前掌管的資產規模達二百三十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六千八百多億元),從○九年開始,每年固定針對全球市場提出年度的十大預測,並親自到台、港、新加坡等地發表,已成為許多法人機構做投資決策的依據。 有別於歐美投資大師對中國趨之若鶩,高倫從香港就近觀察中國多年,態度顯得謹慎許多。高倫接受《今周刊》專訪時,針對二○一五年的中國經濟和市場展望提出了三個憂慮。 疑慮一: 投資陸股長期不樂觀 首先,面對滬港通政策啟動,市場歡欣鼓舞之際,高倫看法卻相對保守:「投資陸股,長期可能會有好的報酬,但目前我很難樂觀。」高倫說,由於很多陸企在香港掛牌,兩邊股市的連動性很高,滬港通有機會同時帶動香港和上海股市的表現。其中,香港股市擁有很多品質很好的非中國上市公司,過去股價被打了折扣,隨著中國資金能夠流入香港股市,可望為這些被低估的公司帶來正面效益。 不過,高倫認為,中國政策和中國企業的獲利表現沒有直接關聯。短期內,投資陸股有機會獲利,但從基本面來看,高倫認為中國的國企改革仍在進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此外,中國金融業正面對隱藏的未爆彈,包括地方政府債、過度放貸給採礦業的壞帳等。「當一個國家的金融體系存在著許多問題,而且眾所周知時,即使政策利多讓股市反彈,但這通常不會持續很久。」高倫認為,除非金融體系的陰霾掃除,否則中國股市將會繼續掙扎、難有大表現。 疑慮二: 中國GDP成長減速 高倫對中國前景感到憂慮的第二個原因是,中國經濟成長率(GDP)在二○一五年將持續減速,導火線是中國的房地產市場,不論是價格或是新屋開工狀況,都顯得疲軟。 高倫說,他認識的不少美國企業家都告訴他,正打算把所有工廠移回美國。隨著機器人取代人力、油價走跌,加上中國工資上漲等因素,製造業紛紛回流美國,讓原本大量委外的工作減少,中國製造業正面臨巨大挑戰。 不過,高倫發現,中國正傾全力改善經濟結構和企業效率。從中國推動國企改革與轉型,兩大國企南車和北車於十一月初合併,以及亞太經合會︵APEC︶在北京舉行期間,暫停北京周遭鋼鐵等重工業生產,以減少碳排放量,都預示著中國在經濟轉型上的努力。 同時,中國大量投資新技術,包括新能源、食品運輸和食物防腐等。「中國政府意識到,投資必須放在技術提升上,以確保經濟成長得以保持動能。」高倫以食品運輸為例,中國十三億人口面臨食物保鮮問題,因為中國生產及進口的食物有三○%是浪費掉的。中國政府正設法改善食物保存技術,包括找專家改善食物配送過程,引進新技術讓食物保鮮,提供更準確的購買資訊給消費者等,減少食物的浪費。 「中國有很多資源和工具,可以用來改善經濟結構。」高倫指出,中國持續靠投資拉動經濟,但投資項目卻從房地產轉向汙染控制相關產業,包括水資源、太陽能、電動車、空氣汙染控制等,中國可望從製造業出口國轉型為技術出口國。 疑慮三: 人民幣匯率將由升轉貶 雖然人民幣下半年以來對美元升值,但高倫認為人民幣的升勢即將告終,理由是中國經濟成長放緩,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將受到壓抑。 過去,人民幣在美國政府施壓下,連續多年緩步升值,但高倫認為,現在情況已經反轉,中國必須保持出口競爭力,而美國也不會有異議,因為美國經常帳赤字已獲改善。 高倫預期,人民幣匯率在這一波由貶回升之後,目前已回到過去的高點,未來將反向貶值,但貶幅不會太大,因為仍有很多投資人持續買進人民幣,看中它的長期匯兌收益。 總體來看,高倫雖然對中國經濟成長和股市前景不甚樂觀,但從中國政府的積極作為中,也看見了一線曙光。以高倫去年對全球市場的預測,正確率高達八成以上,他對中國預測,值得投資人作為決定未來一年投資方向的參考。 高倫對2015年的10大預測1.美國持續復甦,美元相對強勢,美股表現優於公債。 2.原物料價格仍有壓力,油價在75至85美元區間波動。 3.中國GDP成長減速,人民幣匯價也受壓抑。 4. 澳洲出現20年來首度經濟衰退,澳幣繼續疲軟。 5.歐洲繼續低空飛過,歐元兌美元匯率低於1.25或更低。 6.新興市場走向分歧,看多印度、台灣,看空巴西、土耳其。 7.日本續推強力貨幣刺激政策,日圓匯率貶值至118以下,有利於日股表現。 8.美股以國內獲利為主的小型股,優於海外獲利為主的大型企業 。 9.美國汽車與零件類股受惠於能源價格下降。 10.金價將繼續探底。 |
近日,高盛CEO Lloyd Blankfein與眾多前合夥人齊聚一堂,回首百年高盛(始於1869年) 的光輝歲月,暢談未來。
高盛在Twitter上發布了現場的照片。 高盛前副主席、哈佛商學院教授Rob Kaplan為主持人(最右),當然還有許多投資者熟悉的面孔:
Jon Corzine: 於1994-1999年間任高盛CEO,並在2001-2006年間擔任新澤西州參議員。隨後,他成為新澤西州州長,直到2010年。
Robert Rubin: 於1990-1992年間任高盛主席兼CEO,並於1995-1999年間擔任克林頓政府的財長。
John Whitehead: 於1976-1985年間任高手聯席主席,並於1985-1989年間擔任里根政府的副國務卿。
Stephen Friedman: 於1992-1994年間任高盛主席兼CEO,並於2002-2005年間擔任美國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
Hank Paulson: 於1999-2006年間任高盛主席兼CEO,並於2006-2009年擔任財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法新社報道,歐盟委員會周二裁定,蘋果公司在愛爾蘭非法逃稅145億美元,蘋果須將這部分稅金返還給愛爾蘭政府。
“愛爾蘭向蘋果許諾了減稅政策,使得蘋果在很多年里比其他企業少繳納了相當一筆稅款,歐盟競爭委員會專員Margrethe Vestager在郵件聲明中表示。“這種選擇性稅收政策使蘋果有效企業稅從2003年的1%降低到2014年的0.005%.”
愛爾蘭官方表示將對此項針對蘋果的裁定提出上訴。
“我對歐盟的裁決深表反對。”愛爾蘭財政部長Michael Noonan說。愛爾蘭的稅收體系嚴格按照法律執行的,“沒有例外”,他表示。
此前,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蘋果將在周二接到歐洲最大的稅收罰單,據分析師預計,蘋果可能要向愛爾蘭補繳最高190億美元稅款,實際追稅金額要由愛爾蘭政府計算而定。此前歐盟裁定該公司得到了愛爾蘭的非法政府援助。
《金融時報》稱,蘋果將必須向都柏林補交數十億歐元稅款,這將是歐盟有權規管成員國對企業以來的最大追稅單。目前歐盟委員會正采取行動,對全球各大企業的激進避稅行為重新劃定紅線。
此前有人指控愛爾蘭政府發布的兩項預先稅務意見給了蘋果一個其他公司不具有的優勢,而這違反歐盟法律。之後,歐盟委員會展開了為期三年的調查後,最終出爐130頁的判決書。
蘋果避稅的主要手法是通過愛爾蘭子公司,而且根據愛爾蘭法律,一家愛爾蘭公司如果管理權和控制權都不在該國,可以不在愛爾蘭納稅。利用愛爾蘭這種獨特的稅法,蘋果先在愛爾蘭設立蘋果國際銷售公司,負責接收除了美國以外地區的所有銷售收入,享受較低的所得稅率。然後,通過蘋果國際銷售公司的母公司蘋果國際運營公司,將利潤都轉到後者的總部所在地英屬維爾京群島。由於蘋果國際運營公司管理權不在愛爾蘭,因此不用在愛爾蘭繳稅,而英屬維爾京群島幾乎免稅。
美國國會曾在2013年發布報告稱,蘋果公司利用美國稅法漏洞,2011至2012年間在美國避稅125億美元,為此美國國會召開聽證會,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首次就避稅問題到美國參議院接受質詢。美國國會的報告指出,蘋果通過眾多的海外聯營公司避稅,報告預計,蘋果2011年和2012年在美國分別避稅30億美元、90億美元。
然而日前,蘋果CEO庫克在接受《華盛頓郵報》采訪時回應了外界對於公司采取規避美國稅收的質疑,表示如果無法獲得“合理稅率",蘋果將不會將境外收益帶回本土。
就在iPhone7發布前夕,歐盟向蘋果公司潑了一大盆“冷水”。
歐盟委員會8月30日宣布,愛爾蘭政府需從美國蘋果公司補收稅款最高達1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968.2億元),具體金額由愛爾蘭決定。
這一裁定要追溯到2014年,當時蘋果將旗下控股公司iTunesSari遷至愛爾蘭,為當地創造了數千個就業崗位。作為“回報”,愛爾蘭被指給出了2%的優惠稅率,遠低於該國12.5%的企業所得稅率。歐盟委員會認為,愛爾蘭這麽做違反歐盟規定,造成多年稅收損失。
蘋果在考克郡的大樓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500強公司以避稅目的獲取的利潤累計超過2.1萬億美元,蘋果公司是這方面的“老大”,獲利18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92.59億元)。此外,蘋果公司2014年在美國以外的多數地區每獲得百萬美元收入只需繳納50美元的稅款,稅率僅0.005%。
對於歐盟的裁定,愛爾蘭政府表示“堅決不拿”,並否認曾給蘋果公司提供稅收優惠,且“從不和納稅方做交易”;蘋果公司表示將上訴,首席執行官庫克稱“蘋果從未要求,也沒有接受過任何特殊交易”。
蘋果在中國也有“前科”
歐盟的裁決一出,庫克就大喊“冤枉”。“多年來,如同在這里做生意的所有公司一樣,我們受到過來自愛爾蘭稅務當局的指導,教我們如何正確遵守愛爾蘭稅法。在愛爾蘭以及我們有經營的每一個國家,蘋果都遵循法律,支付所有稅款。歐盟委員會罔顧愛爾蘭的稅收法律,在國際稅收體系流程上顛倒黑白。”庫克表示。
蘋果公司方面聲稱,公司所有的研發工作幾乎都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完成,利潤的絕大多數是在美國征稅的。“歐洲公司在美國做生意也是根據相同的原則征稅。但是,歐盟委員會現在要求追溯過去、改變規則。”庫克說。
美國財政部發言人則表示,歐盟這一決定很可能打擊外國投資者的投資熱情,並損害美國與歐盟的經濟夥伴關系。美國白宮發言人歐內斯特也表示,歐盟這一做法已經威脅到國際稅收制度的公平。
事實上,蘋果公司通過特殊的稅制安排獲取高額利潤並非一兩天的事。早在去年底,蘋果就因涉嫌逃稅欺詐遭受調查,最終同意向意大利政府支付3.18億歐元。
中國財政部也曾在2015年的會計信息質量檢查公告中透露,2014年各地財政部門發現各類違規問題涉及金額690.81億元,其中就包含蘋果在中國的公司。上述檢查發現,截至2013年底,蘋果電腦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少計收入87.99億元,少繳稅款4.52億元。截至目前,尚無相關的後續信息。
庫克前不久還去了重慶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毫不客氣地表示,蘋果公司的這種避稅方式根本就是一種欺詐行為。
雖然此事鬧得沸沸揚揚,但蘋果公司最終補繳的稅款可能並不多。一方面,蘋果公司若全額補繳,將影響其他更多美國科技公司在歐洲的投資;另一方面,美國政府很有可能出面為蘋果公司求情。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亞太研究總監彭路平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美國和歐盟的自貿協定一旦簽訂,即使出現蘋果這樣的情況,歐盟也會選擇少收稅款,否則將不利於歐美經貿關系的長期發展。此外,因為上訴可能會是一個持續幾年的過程,蘋果有能力去打這場‘持久戰’。”
費盡心思的“合理避稅”
很多跨國公司在多個國家有業務,表面看上去完全遵守當地的稅收條例,卻通過複雜的“騰挪設計”,為自己“合理避稅”。
“轉移定價”是“合理避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即大企業集團,尤其是跨國公司,利用不同企業不同地區稅率及免稅條件的差異,將利潤轉移到稅率低或可以免稅的分公司,實現整個集團的稅收最小化。這種“合理避稅”的方法對於蘋果這樣的高科技跨國公司而言猶如“探囊取物”。
此前,庫克已經遊說美國國會,希望美國科技公司將國外利潤轉回國內時,能夠免稅或支付較低的稅率。思科CEO錢伯斯也表示,免稅將會鼓勵公司轉回大量的海外資產,有助於促進美國本土市場上的投資活動,並創造就業崗位。
蘋果在美國國內和海外資產表對比趨勢圖
事實上,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臉書等全球科技巨頭都曾因在海外國家的稅務問題接受調查。美國國稅局前不久表示,臉書在2008~2013年有數十億美元的資產被低估,並於2010年轉移了愛爾蘭的子公司;今年6月,微軟被指與英國稅務部門達成一項秘密協議,允許其通過位於愛爾蘭的公司來避稅;歐盟此前還對盧森堡與亞馬遜2003年達成的稅收協議展開調查,亞馬遜最終或將被勒令向盧森堡支付4億歐元稅款。
“高科技企業頻頻引發稅務部門調查,因為這一類企業發展迅猛,從初創公司到估值10億美元的獨角獸,再到上市公司,所需要的時間相比傳統企業要短很多,而且跨國交易也多,所以稅務監管部特別關註高科技企業。”普華永道中國中區公司稅業務主管合夥人李軍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2015年公布的《美國百大上市公司離岸避稅排行榜》顯示,截至2014年底,全球500強公司以避稅目的獲取的利潤累計超過2.1萬億美元,其中最有錢的30家500強公司擁有1.4萬億美元利潤,占到總利潤的65%。蘋果公司避稅獲取利潤最高,達到181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92.59億元)。
愛爾蘭為何不要這筆巨款
145億美元相當於愛爾蘭全國去年全部企業所得稅的兩倍還多,分攤到愛爾蘭公民頭上,相當於每人要繳納3000美元稅款。這筆錢等於愛爾蘭政府一年的健康預算,可以為10萬困難家庭建造房屋,還能夠還一大筆政府債務。
即便如此,愛爾蘭政府也不願意接受蘋果的賠款,毅然提起上訴,且始終表示,並未給蘋果公司提供相應的稅收優惠。
“愛爾蘭政府的立場沒有改變,相關裁決是對愛爾蘭的不實指控,也是對愛爾蘭稅收體制的嚴重歪解。”愛爾蘭投資發展局首席執行官馬丁·沙納漢表示。
“我們的稅務系統嚴格依照愛議會所制定的法律建立執行,從未有過任何例外。”愛爾蘭財政部長邁克爾·努南也強烈反對歐盟委員會的裁決,“我們必須捍衛愛爾蘭稅收系統的完整,為在愛企業提供穩定的稅收環境,並對歐盟國家補貼條款侵犯主權成員國稅收權限這一行為發出挑戰。”
愛爾蘭財政部長邁克爾·努南
努南甚至還為蘋果公司打起了廣告:“蘋果公司自1980年起就在愛爾蘭運營並在科克市雇用數千名員工。而近期內該公司在愛爾蘭的業務還將不斷增長。”
愛爾蘭政府心里很明白,一旦拿了這145億美元,必然失去更多的外來投資,甚至影響國內的就業。“一旦開了這個口,就好像吃了土豆的種子,會蔓延開來,這起官司的失敗將會打擊愛爾蘭未來好幾代的經濟發展。”努南說。
位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致同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威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事關愛爾蘭的聲譽。不單是錢的問題,而是暗示了愛爾蘭卷入一些尷尬的稅務問題,我們給了一些公司非法的優惠條件。”
ACCA(特許公認會計師公會)會員、上海四達會計師事務所稅務合夥人李兆嬰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蘋果的官司涉及的問題比較複雜,並不是一家企業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的稅收政策的征管問題。一來如果蘋果和愛爾蘭政府的上訴被駁回,其他類似企業會受到同樣的追究;二來愛爾蘭可能從此被認定為避稅地,這對整個國家的經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愛爾蘭稅收體制堪稱世界上最開放、最持久也是最有競爭力的制度之一。一直以來,透明直接的12.5%的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所得稅是愛爾蘭吸引外商的重要政策條件。”沙納漢表示。
愛爾蘭的稅收制度一直是其經濟發展的基石,12.5%的企業所得稅率為歐洲最低,吸引了包括蘋果、谷歌、臉書等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科技公司投資。(第一財經記者繆琦、潘寅茹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