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12萬人背井離鄉 也門深陷人道主義危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02668.html

12萬人背井離鄉 也門深陷人道主義危機

一財網 方向明 2015-04-08 20:06:00

據聯合國統計,自沙特主導的聯軍3月底開始對也門境內的胡塞叛軍展開空襲之後,已經有12萬人背井離鄉,淪為難民。

“空襲發生在淩晨2:30,爆炸聲把我從睡夢中震醒。我看到附近整個街區都被夷為平地,一些年輕婦女和孩子被壓在大石塊底下,”31歲的瓦薩比盤腿坐著,回憶起發生在上周末的空襲。

如今,瓦薩比攜妻兒四處避難。據聯合國統計,自沙特主導的聯軍3月底開始對也門境內的胡塞叛軍展開空襲之後,已經有12萬人背井離鄉,淪為難民。

一些分析人士和救援組織稱,大量也門人民面臨斷水缺糧,甚至四處逃亡的窘境,也門正在紛飛的戰火中陷入人道主義危機。

飲用水、食物短缺

幾年前,敘利亞內戰發生後,400萬難民逃離敘利亞,另有600多萬難民困在敘利亞境內。隨著局勢惡化,如今的也門正經歷著當年敘利亞的情形。

聯合國估計,過去兩周已有超過500人死於交火,同時,食物、飲用水和燃料缺口不斷加大,醫療條件迅速惡化。包括南部港口亞丁在內的一些重要城市中,約有100萬人口可能面臨飲用水短缺。

據世界銀行最新統計,也門目前只有55%的居民能夠喝上安全的飲用水,低於世界平均水平(88%)。而且也門目前面臨嚴重的醫療資源緊缺,1000個人只有0.7個醫院病床,同樣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000個人3張病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也門代表哈內斯(Julien Harneis)稱,由於燃料短缺,救護車將無法出勤,用於抽取地下水的水泵也無法工作,導致這個原本缺水的國家進一步逼近水荒。“我們擔心抽水系統很快就會停止工作,亞丁是一個又熱又幹的城市,沒有水的話人們會非常難熬,”哈內斯說。

救援物資難以抵達

與一些富裕的中東鄰國不同,這個擁有2500萬人口的阿拉伯半島國家一直在貧困線上掙紮,不少人口甚至還面臨營養不良的威脅。

紅十字會國際委員會發言人西塔拉·賈賓(Sitara Jabeen)稱,沙特聯軍已經允許該組織委派飛機向也門提供救援人員和48噸醫療援助。但是由於沒有租賃飛機願意飛往這個是非之地,紅十字會尚未成行。

但是,也門各地一些主要機場和港口在空襲中被摧毀,影響了食物和其他必要物資的供應。

沙特駐美國大使阿德爾·朱拜爾(Adel al-Jubeir)稱正在與國際救援組織合作向也門投放救援物資,但是空中路線已不可能,因為多家機場已被關閉,多數跑道已被摧毀。

此外,目前大約有200萬也門人在鄰國沙特工作,由於匯款通道被切斷,他們無法向也門的親友匯錢。即便試圖通過前往也門的人帶錢回去也行不通,因為沙特已經關閉了通往也門的邊境口岸。

但是,即便手握大把現金,也難以買到充足的食物。城區的超市里,90%以上的貨物都是進口的,但現在貨架上幾乎空空如也。

“我擔心連最基本的食物也要沒了,到那時價格會飆漲,”對需要撫養兩個兒子的阿拉維來說(Mohammed Alawi Mohammed),最難熬的是食物短缺。

沙特軍方發言人阿薩里(Ahmed Asseri)稱,沙特已經同意增設一個特別委員會來協調救援組織向也門運送急需物資。但分析人士指出,即便物資完好無損地運抵也門,境內的運輸過程也會由於空襲而異常艱難,偏遠地區的物價將會劇烈上漲。

另據報道,不少也門人已經開始通過亞丁灣逃亡索馬里,未來可能還有更多難民逃往沙特和阿曼尋求庇護。

傷亡人數難統計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7日發表聲明稱,3月26日以來已經有74名兒童在交火中喪生,另有44名受傷。聲明指出:“這些數字為保守估算,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認為在戰爭中死亡的兒童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哈內斯稱,各方應該做出更多努力保護戰爭中的兒童。“這些兒童應該立即由沖突各方依據國際人道主義法律進行重視並保護。”

胡塞武裝發言人布哈提向半島電視臺表示,目前尚不知曉確切的平民傷亡人數。“我們沒有確切統計平民死亡人數,但由於空襲和食物短缺,這個數字顯然正在增加,”他說。

國際救援組織樂施會也門負責人普理查德(Grant Pritchard)稱,如果戰爭持續的話,“一場人道主義災難將在未來幾周或幾個月內到來”。普理查德稱,即便是現在,戰爭已經導致大約1600萬也門人需要接受人道主義救助,1000萬人無法果腹,1300萬人無法喝上幹凈的飲用水,900萬人缺乏基本醫療救治。

此外,倫敦經濟學院中東政治教授耶格斯(Fawaz A. Gerges)認為,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和“伊斯蘭國”等極端組織正在利用也門的混亂局面牟利。“也門局勢很可能淪陷為全面戰爭,而一旦發生的話,以難民數量和饑荒人口為參照,我們可能會看到比敘利亞還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最後可能是基地組織成了動亂的大贏家,”耶格斯稱。

美方加速武器增援

另一方面,外媒稱美國正在加速向沙特聯軍提供情報和軍備。

美國國務院常務副國務卿托尼·布林肯(Tony Blinken)7日在利雅得表示,沙特正在“向胡塞武裝和他的盟友發送一個強烈的信息——他們無法用武力占領也門”。布林肯稱,美方正在加速武器運送,加強情報共享,並已經在位於沙特的行動中心建立了一個聯合協調作戰小組。

此外,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會面時表示,雙方在需求政治手段結束也門危機方面達成一致。沙特和其他海灣國家認為,胡塞武裝是同為什葉派的伊朗用來奪取也門控制權的工具。

“我們談及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我們還對也門事務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我們都認為,應該立即結束該地區的戰爭和屠殺並達成完全停火協議,空襲也必須停止,”魯哈尼稱。

但是,埃爾多安會談後的表態則略顯微妙,除了土伊關系外並未多也門局勢做任何表態。3月26空襲開始時,土耳其站在支持一方,埃爾多安彼時還譴責伊朗對也門的“控制”,呼籲德黑蘭“從也門,敘利亞和伊拉克撤出所有勢力”。

自去年9月以來,胡塞叛軍控制了首都薩那並使總統哈迪無奈之下遷往亞丁臨時執政。但是3月26日起,攻城略地的胡塞武裝和一些效忠於前總統薩利赫的武裝遭到由沙特和一些海灣國家的聯合空襲。胡塞叛軍稱,除非空襲停止,否則他們不會接受和平談判。

俄羅斯4日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一份關於“人道主義暫停”阿拉伯國家對也門軍事行動的決議草案,目前仍在安理會的審議之中。

編輯:潘寅茹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410

花蓮萬榮鄉》年輕人離鄉謀生,小原住民靠老阿嬤帶大 部落青年返鄉,要終結30年宿命


2015-06-08  TWM

從北部城市踅入南部鄉鎮,再轉到東邊部落,我們深入台灣偏遠鄉鎮,實地走訪一個個「孩子的祕密基地」,看見許多孤單無依的弱勢孩子,在脆弱的家之外,找到另一種心靈依靠,在成長過程中,有人拉一把,或許他們的命運就不一樣了。

撰文•鄧麗萍、賴若函

距離花蓮瑞穗火車站約十五分鐘車程,來到山霧氤氳的萬榮鄉。六千多人的原住民鄉鎮,門前冷落車馬稀,顯得格外安寧,時間彷彿也靜止下來。

由於失業率高,青壯年長期在都市謀生,只剩下老人與小孩。孩子們在課餘時間,不是滿山跑,就是跟著阿公阿嬤採箭筍和文旦。

「看到他們,就像看到三十年前的自己。」萬榮鄉祕密基地負責人簡智隆(Kaliling Qalmutan),回想起小時候幫忙阿嬤剝花生的光景。由於父母在北部工作,他成了流浪小孩,有時住二姑姑家,有時住阿嬤家,居無定所。

三十年前的孩子早已長大成家,三十年前的紅葉楓樹也老了,然而三十年前的宿命卻還沒改變。

原本在外地結婚生子的簡智隆,二○一三年回到部落,看見過去熟悉的成長歷程,在新一代身上重複著:許多父母把孩子留在偏鄉,變成隔代教養;也有父母在外受挫回鄉,失業或打零工,沉淪酗酒、吸毒者日益增加,更造成孩子的價值觀偏差,學習意願低落。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現年三十八歲的他,對部落鄉親的窘境感到憂心,「我們為何不做點事情?」他認為,惟有教育才能改變這一切,於是萌生辦課輔班的念頭。

簡智隆自掏腰包開辦課輔班,獨自照顧三十多個小朋友,一個月要花掉約二萬元。做下去才發現,課輔班需要更多資源,包括經費、空間、人力、時間等,而且一做下去,就沒辦法停下來。

他們很少見到父母,阿嬤也無力管教數學和英文,原本的部落媽媽教不來,繁重的課輔工作也讓他捉襟見肘。幸好後來獲得博幼基金會提供師資培訓,加上快樂學習協會經費的支援,課輔班才順利運作起來。

簡智隆說,在地人做在地事,才能提供長期的陪伴。目前有三位課輔老師,包括兩位在地青年、一位部落媽媽,他們要照顧十八名小朋友。

「小朋友的共同背景,就是隔代教養,百分之百!」簡智隆無奈苦笑,細數著:「媽媽在外工作的、單親的、家暴的、爸爸工作很晚回來的,我都稱作隔代教養。」 這些孩子早上一起來,爸媽就不見了,他們很少見到父母,也沒人管。更糟的是,還多了上網咖、吸毒等許多誘惑。「我們試圖攔下來,即使父母成天在外,有我們 幫忙照顧,不會讓孩子餓肚子或在外遊蕩。」他把租來的舊房子改造成孩子們的祕密基地,外牆自行彩繪,充滿爛漫童趣。每天傍晚六點外頭天色已暗,但門前的燈 泡總是準時亮起,黑暗中有微光,迎接孩子們的到來。

這些孩子多半家境貧困,有的鞋底開口,有的穿著大人尺寸的寬鬆外套,但每張臉蛋盡是天真開朗的笑容。「孩子們以後會如何?不知道,但至少給他們創造好一點 的環境和條件。」除了輔導課業外,簡智隆也安排吉他、烏克麗麗以及烘焙等才藝課,鼓勵他們做喜歡的事。此外,周日下午他會帶小朋友「返服」,也就是返回部 落服務老人家。

「這兩年,小朋友進步很多,」簡智隆說,尤其是念小二的小瑋(化名),到課輔班半年多,無論是功課或品行,都有很大的變化。

小瑋原本是個髒兮兮的男生,「都小一了,上廁所不會擦屁股,身上老是散發出一股味道。」老師罵他、同學排擠他,小瑋天天被罰站、天天哭,還常動手打人。其 實,小瑋的身世就是原住民部落的縮影。他的父親因案入獄,由阿嬤帶大,但阿嬤不太會講國語、精神憂鬱,對小瑋疏於照顧。

點亮改變的花火,「窮一代就夠了」為了糾正他,簡智隆一對一教導他,要求他把功課寫完。小瑋怕了,不敢去課輔班,簡智隆也不放棄,主動去學校「堵」他。努力了半年之後,小瑋拿成績單給他看,原來他考了第一名,衛生習慣也改善,而同學也不再笑他。

「環境會塑造人。」停滯了三十年的原住民村落,簡智隆相信,惟有教育,能點亮改變的花火。教育是漫長之路,需要五到十年才會萌芽;事實上,會不會萌芽也不知道,但「窮一代就夠了,不要再窮下一代,至少能做到多少就做多少。」

萬隆的祕密基地

教室:出租舊房子改建

學生:18位

老師:3位

特色:6千多人的原住民部落,青壯年皆在外工作,剩下老人與小孩。課輔的孩子主要是國小生,有三分之二是低收入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4

世界近5000萬兒童背井離鄉 難民兒童占難民總數一半

全世界有近5000萬名兒童背井離鄉, 其中2800萬名兒童因被卷入沖突而被迫離開家園,另有數千萬兒童移居他鄉,以尋求更好、更安全的生活。這些兒童往往飽受沖突和暴力的創傷,但在逃亡的路上又面臨著重重危險,包括渡海途中可能發生的溺亡、營養不良及脫水,遭遇拐賣、綁架、強暴甚或殺害。在途經國家及目的地國家,他們也常常受到排擠和歧視。

上述結果來源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今天發布題為《背井離鄉:難民及移民兒童面臨的風險日益嚴峻》的最新報告。報告使用新的數據為數千萬兒童及其家庭的生活境遇描繪出一幅令人堪憂的圖景,他們飽受暴力沖突和其他危機的影響,相較於留守家園,孤註一擲地踏上危機四伏的逃亡之路對他們來說則似乎更為安全。

“無論是溺亡海中的艾蘭▪庫爾迪(Aylan Kurdi)那幼小的遺體被海水沖上沙灘,還是家園被毀後坐上救護車驚魂未定、滿臉鮮血的奧姆蘭▪達尼什(Omran Daqneesh),一個個兒童的影像給世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也震驚了世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安東尼•雷克(Anthony Lake)表示,“然而,每一幅圖片,每個男孩女孩,都是數千萬身處險境之中的兒童的寫照,在目睹個別兒童的遭遇而對他們表示同情的同時,我們必須為所有處於危機中的兒童采取行動。”

難民兒童幾乎是難民總數的一半

根據上述報告顯示,在前往他國尋求避難的人口中,兒童占比偏高,且呈遞增態勢。兒童約占全球人口的三分之一,難民兒童卻幾乎是難民總數的一半。2015年,在得到聯合國難民署保護的難民兒童中,有約45%來自敘利亞和阿富汗。在其中, 2800萬兒童因國內及跨境暴力和沖突被迫逃離家園,而在他們之中,1000萬人成為難民兒童;100萬名尋求庇護的兒童仍未獲得難民身份;另有約1700萬名兒童在各自的國家境內流離失所。這些兒童亟須人道主義援助,並獲取關鍵服務。  

報告並發現,獨自跨越國境的兒童數量正在攀升。2015年,超過10萬名無人陪伴的未成年人向78個國家申請庇護,這一數字是2014年的三倍。無人陪伴的兒童是最易遭受剝削和虐待的高風險群體之一,可能遭受組織偷渡的“蛇頭”和人販的盤剝。

與此同時,約2000萬兒童出於各種原因離開家鄉、移居他國,這些原因包括極度貧困或團夥暴力。其中許多兒童由於缺乏證明文件、法定身份不明,生活狀況未得到持續跟進和監控,因而極有可能遭受虐待和拘留。這些兒童因制度的空隙而遭受不幸。

報告稱,土耳其是新近接納難民數量最多的國家,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接納難民兒童數最多的國家。而就難民與本國人口比例而言,黎巴嫩接納的難民數占比最高,每五個人中就有一名難民。相較而言,英國大約每530人中有一名難民;美國每1200人中有一名難民。然而如果按接納難民數與國家收入水平比來排列,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和巴基斯坦則居於前列。

要如何保護難民兒童

報告認為,只要移民的路徑安全、合法,移民兒童自身和他們所加入的社區就都能從中得到機遇。一項關於移民現象對高收入國家影響的分析發現,相對於移民所賺取的收入,他們對稅收和社會保障支付的貢獻度更大,他們填補了勞動力市場高端和低端技術人才的空缺,並且為移入國的經濟增長和創新做出了貢獻。

但是有一點至關重要,主動或被迫離開家園的兒童往往無法獲得移民享有的潛在福利,如教育,而獲得更好的教育本是許多兒童和家庭選擇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難民兒童失學的概率是其他兒童的五倍。即便他們能夠有學可上,學校是移民兒童與難民兒童最有可能遭遇歧視的地方,他們可能遭受不公平對待和欺淩。

在學校之外,由於法律障礙,難民兒童和移民兒童無法與本地兒童均等地享有各類服務。最壞的情形是,排外情緒可激化為對這些人群的直接攻擊。2015年,僅在德國,當局就記錄了850起針對難民收容所的襲擊。

“如果無法為這些年輕人提供教育機會,給他們一個更加正常的童年,那麽我們將付出什麽樣的代價?他們又怎麽能為自己所處的社會做出有益貢獻?如果他們無法做到這些,不僅僅是他們的前途渺茫,社會本身也會遭受損失。”雷克表示。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並在報告中提出了六項保護和幫助流離失所的難民及移民兒童的具體措施:其中包括保護難民兒童和移民兒童,尤其是無人陪伴的兒童,防止其遭受剝削和暴力侵害, 引入一系列務實的替代方案,終止針對尋求難民或移民身份的兒童實施的拘留,保持家庭完整就是保護兒童和給予他們合法身份的最佳途徑,讓所有的難民和移民兒童有學可上,並向其提供優質的衛生保健等基本服務,針對引起大規模難民和移民流動的深層次原因 ,敦促相關行動的實施,以及提倡實行反排外、反歧視和反邊緣化的措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952

【動畫】離鄉貧女未婚懷孕遭拋棄誕女險變植物人

1 : GS(14)@2016-11-11 08:10:24

從雲南到廣州打工的19歲未婚孕婦陳福友,去年11月因抽搐被工友送院,接受緊急剖宮產手術,誕下一女。手術後,陳女仍抽搐不止,陷入昏迷,被初步鄰斷為子癎,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搶救。3日後,陳女終於蘇醒,但仍有腦出血、腦水腫、缺血缺氧性腦病等潛伏危機。連工友也不知道她懷孕多久了。剛剛出生的女兒只能送到廣州市福利院照顧。陳女入院後的第143天,她從深切治療部轉入急診科病房。因嚴重的腦部損傷,她幾乎成為植物人,智力受損、運動功能喪失、語言功能缺失,智力和認知水平只有3、4歲兒童的水平,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後來,醫護獲悉陳福友的身世,原來在她幾歲時父親就遇車禍去世,母親改嫁,她從小由外婆帶大,15歲時跟村裡人來到廣東打工。19歲時未婚懷孕,被男友拋棄。在院留醫後多時,陳福友逐漸好轉。大腦功能也逐漸恢復。今年9月,幾經周折,廣州救助站終於聯絡到雲南的救助站,終於決定將陳福友母女送回老家,由雲南救助站提供救助。經過兩日輾轉跋涉,陳福友母女被送到老家,雲南省紅河縣的一個小山村。到達陳福友家的那一刻,護工驚呆了:「我知道她家窮,但不知道那麼窮。」那是一個根本不通郵路的小山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根本談不上甚麼醫療條件,而陳福友家裡只有年邁的爺爺。「如果陳福友能夠堅持鍛煉,是可以站起來的,但現在這種情況,很難有人堅持幫助她鍛煉,如果她不能生活自理,又怎麼照顧女兒?」雲南省紅河縣民政局專門為陳福友開設捐款戶口,希望能有熱心人士助其解決燃眉之急。《廣州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11/1983046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05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