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yicai.com/news/2011/09/1073911.html
「律師是神聖之門,又是地獄之門」。這句話,用在當代中國證券律師身上十分貼切。隨著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鋪開,證券律師作為資本市場「守門人」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因為事關投資者的命運。
所以,律師的獨立調查不能流於形式。證券律師處在IPO利益鏈最末端,如果純粹只做盡職法律調查的話,根本沒有什麼技術含量,可能拿錢也不多。鑑於 這種情況,一些律師不免出工不出力:如出具意見所依據的第一手材料較少,有的甚至僅憑委託人的說明就出具調查結論,導致法律意見不能真實、客觀地反映實際 情況。今年以來,一些公司上市申請沒有獲得通過或被取消審核,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律師失職或做擺設的現象,如蘇州恆久、中山松德包裝等企業所涉的專利問 題,就應該是證券律師調查的範圍。IPO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參與方各司其職,各負其責。既然新股的利益蛋糕參與中介機構都可分享,就沒有理由不對未 能勤勉盡責的律師減輕或免除處罰。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體系的完善,併購重組的增多,參與市場投融資活動的市場主體大量增加,市場創新活動也日趨活躍,與此相適應,需要處理和解決的法律問題也更加複雜多樣,客觀上對從事證券法律業務的律師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律師在企業IPO過程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擔負著核查公司合法合規性經營的職責,並要在企業上市申請之前儘可能地幫助企業完善管理制度和架構。所以, 在一定意義上,從事證券法律服務的律師,不僅僅是上市公司利益的代理人,更要成為投資者公共利益的維護者。我認為,對於從事證券業務的律師事務所及其律 師,也應該像保薦機構與保薦代表人一樣,在取得相關資格之後才能執業。要提高其准入門檻,防止那些不合格的律師事務所及其律師在資本市場濫竽充數。
|
||||||
國內速食市場素來是國際大連鎖企業瓜分的天下,沒有正確的策略,很難闖進這個市場。「愛爾蘭瘋薯」以馬鈴薯作為核心產品,延展出全新品牌,讓人印象深刻的 標語、專走賣場專櫃,建立出短小精悍的新品牌。 撰文‧鄭淳予 剛入夜的信義計畫區充滿湧動人潮,在威秀影城一隅,有家大排長龍的速食店,方圓百公尺內都聞得到這家店飄出來的馬鈴薯香,它不是麥當勞、肯德基,也不是摩 斯漢堡。沿著排隊人潮走近一看,店門口外掛著的墨綠色招牌─「愛爾蘭瘋薯」,不賣漢堡,光賣薯條為何會讓人瘋狂? 四坪大的店面只有麥當勞的一個櫃台大小,主打商品是麥當勞的配角商品「薯條」,單價還比麥當勞高出一倍,這家速食店還是台灣土生土長的品牌。總經理倪慶安 說,光是台北信義威秀影城這個點,平日一天可以賣出六百杯薯條,到了假日更能賣到兩倍,月營業額輕鬆破百萬元,這還只是愛爾蘭瘋薯全台十家分店的第三名。 這家充滿異國風味的馬鈴薯專賣店,為何能在競爭激烈的速食紅海中生存?獨特的定位造就它與眾不同的形象,台灣連鎖加盟協會祕書長洪雅齡說:「一般消費者要 吃炸雞就會想到肯德基,想吃吉士漢堡會想到麥當勞,米漢堡的首選是摩斯,這些連鎖業者都把馬鈴薯放在配角的位置。『愛爾蘭瘋薯』把他們的配角拿來做創新的 變化,就能做出市場區隔。」配角變主角 以名稱點出特性除了將配角變主角外,創辦人兼執行長黃庭葳還絞盡腦汁想出與眾不同的名字。黃庭葳和品牌設計師討論了三個月,從『薯來寶』、『薯一薯二』等 諧音名稱,慢慢發想到馬鈴薯本身的特性,最後才把創意定錨在以馬鈴薯作為主食的愛爾蘭人。巧妙結合愛爾蘭人的糧食以及對婚姻的忠貞精神,所以店內隨處可見 標語:「愛爾蘭有句俗諺: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開玩笑,一是婚姻,二是馬鈴薯。」為了展現企圖心,黃庭葳在創業初期就大膽砸下五百萬元的貸款,為愛爾蘭瘋 薯申請全球註冊商標,她斬釘截鐵地說:「全部的錢都投進去,就沒有機會再回頭了。」黃庭葳不只在定位、品牌名稱上下工夫,產品內容也要求與眾不同。她選用 加拿大進口的馬鈴薯,和麥當勞比起來,原料價格就貴了快一倍,含水量低、不易氧化,每根薯條平均都有二十公分長,更適合西式烘焙。蘸醬研發也與眾不同,有 酸奶油醬、特調肉醬、特製起司醬、水果蛋黃醬等十八種以上口味,創造不同的薯條吃法。 二○○九年,信義威秀分店的月營業額已達到二○○萬元,黃庭葳開始思考擴點。一般人開拓分店會朝外發展,但她逆向思考,採用魚網策略,在信義計畫區五百公 尺範圍內連開了三家分店,各店業績不但沒有彼此瓜分,還屢創新高。 創意吃法為賣點 只做外帶客為了創造最大坪效,「愛爾蘭瘋薯」開店不超過五坪,而且都選在租金最高的賣場,與知名大店在一級戰區爭食客源。洪雅齡指出,餐飲業首要重視坪 效,愛爾蘭瘋薯精準地以賣場作為創業出發點,「它只需要把櫃位做好,消費者買了商品就走,根本不會坐在要付租金的地方,超越一般連鎖店追求的坪數效益。」 愛爾蘭瘋薯在全台灣共十家分店,近百名員工,為保持各店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一致,每家分店都有十六本標準作業流程手冊,詳細訂定店長規範與工作人員守則。而 黃庭葳對員工的分紅獎金也很大方,甚至有年僅三十歲的店長已是年薪近二○○萬元的小富婆。 愛爾蘭瘋薯僅創立三年,在台、港、馬來西亞等地區已有十九家分店,年營業額超過上億元,但黃庭葳在寫下這張亮麗成績單前,經歷了一場人生大轉折。 十四年前,黃庭葳在嘉義市開可麗餅店,一個月一萬二千元租金的店面,營業額可以衝到二十七萬元,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但一場離婚官司,顛覆了她原來平凡踏實 的生活。前夫外遇,法院判決又將小孩的撫養權歸於男方,黃庭葳覺得自己失去了一切,對事業也失去信心,最失意的時候,她甚至曾經半夜騎車到嘉義山區的仁義 潭發愣一整天,想到自己孑然一身,恨不得縱身而下。 擦乾眼淚重新出發,黃庭葳把做了七年的可麗餅店頂讓出去,帶著幾名員工來到台北。剛開始,她租下南陽街一間只有一坪大的店面賣可麗餅,每個月租金比在嘉義 時多了十倍;但她在店裡擺了六個轉盤,每天從早轉到晚,才勉強打平收支。有一天,黃庭葳看到員工們拿薯條蘸聖代、蘸芥末醬吃,當場激發創業靈感改賣薯條。 黃庭葳心中的理想卻屢被家人潑冷水,「連沒有借我錢的親戚都打電話給我,說這樣搞下去也不會有結果。」開店初期得不到家人的支持,黃庭葳常常在夜裡啜泣。 眼前是一條布滿荊棘的創業險路,舊識倪慶安成了她這時最好的依靠。兩人過去在日本留學時相識,黃庭葳創業後再度重逢;當時在電視台工作的倪慶安常常下班後 陪著黃庭葳徹夜補貨,倪慶安回想當時:「我也常常懷疑,只是開一家店,有必要投資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嗎?」但黃庭葳對工作的熱忱打動了倪慶安,「她的個性很 衝,有我沒有的膽識!」個性溫和的倪慶安正好和「敢衝」的黃庭葳互補。兩人在兩年前登記結婚,全心衝刺事業,黃庭葳負責敦促各店實際營運狀況以及展店事 宜,倪慶安則坐鎮總部,主掌財務和行銷。 愛爾蘭瘋薯店內的綠色燈箱上有一行大字,寫著「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薯』」,對黃庭葳夫婦來說,這個馬鈴薯事業不僅是他倆最美好的愛情結晶,也證明小本生 意有創意就會變成大生意。 黃庭葳 出生:1973年 現職:愛爾蘭瘋薯執行長 學歷:興華中學服裝科 經歷:自營可麗餅店 家庭:已婚,育有一子 元加治食品有限公司 成立時間:2002年 負責人:倪慶安 資本額:375萬元 主要業務:速食販賣 分店數:台灣10家、香港6家、馬來西亞3家 |
跑了去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呃錢帝國》(Inside Job),回來重讀了一次自己於2008年10月寫的網誌。紀錄片提到金融海嘯的各個關節,自己的文中也大致說及了,當然不及影片解釋得那麼詳實,但起碼在兩年半後重新檢視,當初的理解能力還是可以的。
金融海嘯影響深遠,對全球經濟的破壞,禍及我們每一個人,但對大部分普羅大眾來說,傳媒的報道其實很混亂。紀錄片要煽情不難,《呃錢帝國》卻能做到深入淺出,是功力的表現。
什麼都可以受保
這場金融海嘯的主角當然是投資銀行,但當中有一個大配角我本來是不太了解的,也有一個小臨記我是走漏了眼的,紀錄片卻提點了我。
大
配角是保險公司,一直以來我都沒有很明白為何像AIG這類保險公司會在金融海嘯中股價大跌九成半,然後錄得130多億美元的天文數字虧損。在我過去的刻板
印象,華爾街的金融大鱷犯下滔天大惡一點都不出奇,可是保險公司理應跟傳統商業銀行都是保守行業,否則股神畢菲德不會一直有投資保險行業。保險公司只要夠
大,什麼都可以受保,就算AV女優作為生財工具的胸脯都可以獲開保單,只不過保費要跟賠償率掛鈎。一買一賣就如馬會或者賭場接受賭注,做莊的是不會死錯人
的,除非發生像日本東北地震那樣百年一遇的爆大冷,否則斷不可能會把生意輸得一光二淨。
《呃錢帝國》把我的疑惑解釋得很清楚,原來保險公司受保的是那些由質量極差(次級)的按揭所組成的「創意」產品CDO(債務擔保證券,亦是雷曼迷債 所含的主要毒素)。受保不是問題,但很明顯保險公司開出賠率時並沒有認真做好「精算」。若有做好的話,結果應該有如一個百歲老翁來叩門買人壽保險,保險公 司只有兩個反應:一是拒絕受保,二是收取超高的保費(最極端就是保費相等於賠償額)來防止莊家賠本。
AIG當然沒有這樣穩健,它把精算賠率的工作交托了所謂獨立的信貸評級機構。那些根本是置身事外的評級機構當然順着劇本給予皆大歡喜的AAA最高評 級,保險經紀便心安理得地賣出保單,多賣多賺經紀佣金。紀錄片還點出了一個更可怕事實,那些炮製CDO出來的銀行家因為深明CDO實情是件必賠無疑的爛東 西,當紙快要包不住火時,更瘋狂地向保險公司投保,而且不是投保一次,而是對同一筆爛賬投保千百次,讓蒙着眼做莊的保險公司最終輸個乾淨。當然,輸光的是 正當百姓的保險金(所以政府要出面包底),還有股東真金白銀的資金。至於經紀和公司高層在混亂當中所撈到的佣金,事前事後甚至到今時今日,仍是袋袋平安 的。
騙局愈大愈安全
金融海嘯說穿了就是全球最聰明、最貪婪卻又最有權力的一小撮精英,把大眾的財富用帽子戲法轉移至自己口袋裏的騙局,所謂呃錢就是這個意思。騙局愈大 反而愈安全,正如導演在得獎時說,海嘯過了三年,卻沒有一個人因此被問罪,那些「主謀」全部生活愉快,騙到的錢不用回吐,部分人更一直掌權,繼續升官發 財,左右大局。
至於當年我走漏了眼的小臨記,則竟然是今次在片中最醜態畢現的教授學者。細想起來也夠荒謬的,以騙局所涉的百億計金額,學者專家所分到的一杯羹實在 是微不足道,和銀行家或者政客甚至評級機構的那份比較,簡直是超小巫見特大巫,但那些「主謀」至少有自知之名,不會再露面出醜,頂多讓導演贈慶一句「此人 拒絕受訪」就算。可悲的那些學者只要用一點點顧問費和銜頭就可以出賣專業為騙局抬轎吶喊,事後仍要繼續出鏡獻世,沒有全身而退的條件。
世事本來就不公平,只能說句,要麼做大鱷食大茶飯,要麼當個兩袖清風的知識分子,否則只會裏外不是人。
原文刊於2011年5月6日信報副刊〈城市智庫〉
發佈會上的女CEO羅靜一如既往平靜柔和,面對信中利的1.2億投資似乎並不顯得那麼興奮。
事實上,這位女CEO心裡正憋足了勁,正準備抓緊大干一場:不僅僅包括類似在廣東「買島」、開發高端探險主題娛樂旅遊區等這樣的大手筆,還包括引入信中利這樣帶著「戰略+財務」雙重角色的投資者,將這家從事品牌授權業務的公司推向上市。
與其代理的一些品牌業務相比,承興國際可以算得上是「籍籍無名」,幾乎很難找到這家公司的公開信息,其總是隱藏在諸如功夫熊貓、迪士尼卡通、NBA、哆啦A夢等「大牌」的背後,甘做這些卡通、電影人物、賽事等在中國落地的「影子推手」。
哆 啦A夢、變形金剛、貓和老鼠的信用卡、郵票、玩具,功夫熊貓、NBA的授權手機、包袋等,這些只是承興國際業務的一部分。信用卡的背後,是積分兌換等電子 商務業務的延伸和加載,而承興國際也專門擁有自己的電子商城。其長期合作夥伴中,除了各大銀行,還包括幾大運營商、石油等比較難啃的「寡頭客戶」。
這大概也是信中利資本看重承興國際的地方。在風險投資者看來,品牌授權這門生意的重要競爭力,就是要擁有有效的渠道推廣和優質的客戶資源。
但是,大銀行、運營商、石油巨頭這樣的「大」客戶,的確可以在一段時間內,為一些具體項目帶來豐厚的收入,但這樣的客戶是否可以長期持續呢?或者說,品牌授權這樣的「輕公司」模式,是否還有其他更為獨立、更看得見摸得著的業務突破呢?
2010 年開工的承興卡通奇境(Camsing Cartoon Wonderland)可以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突圍。這個佔地2100畝的主題文化園區,位於江蘇鎮江,包括了文化演出、娛樂活動、休閒要素和服務接待 等,有點「娛樂地產」的味道,但承興國際的特色是,把功夫熊貓等這些代理授權的電影、卡通、動漫、人物及本土文化原創品牌,全部落地,其內容之豐富,更勝 於迪士尼樂園。
落地、延伸,完善產業鏈,承興國際正嘗試複製這一模式,從一家「紐帶」式的輕資產公司,轉身為有自己自主地盤的完整產業鏈公司。
模式突破:「輕公司」落地
作為投資人的汪潮湧,拋給羅靜的第一個大單,是汪鍾愛的美洲盃帆船賽和中國之隊。
美 洲盃帆船賽這一始於1851年的世界最古老的體育賽事,是與奧運會、世界盃足球賽、一級方程式賽車並稱為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四項體育賽事。每年分別在全球 各知名國家的港口城市進行系列分站賽,而每場賽事都云集了世界一流品牌的贊助商,從汽車領域到消費領域,新能源,尤其是高端的奢侈品牌。
但羅靜要做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賽事運營。
「以 『美洲盃帆船賽中國之隊』產品的開發為主,基於賽事,包括場館、島嶼訓練營的開發,而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品牌授權。」羅靜告訴記者。
羅靜希望呈現一種更完全意義上的品牌授權——品牌擁有者利用自身的品牌優勢,允許被授權者使用品牌,在一定的時間和地理範圍內,生產銷售某類產品或提供某種服務,並向品牌擁有者支付授權費用的經營方式。
承 興國際最初的品牌運營業務,是把國際品牌吸納到本土落地,並拓展衍生產品。2006年,承興國際成為NBA中國區合作夥伴,針對當時國內體育時尚消費品的 市場空白,專攻NBA包類系列;2009年,又與國美合作發行全球第一款NBA手機。從國際品牌授權中,其在華業務中分得一小塊蛋糕。
美洲盃帆船賽事之「中國之隊」是承興國際在產業鏈的一個完善,從贊助到消費品牌授權,活動授權,訓練營招募,通過建立訓練營,建立島嶼開發項目。通過一個品牌的運營達到全品牌產業鏈的開發。
其實上海寶山大型汽車文化體驗營銷服務中心汽車夢工場已經正式啟動。將汽車主題園區、汽車賽事活動場地和商區運營,結合區域消費的特點和趨勢,將品牌形象娛樂文化、服務等豐富的行業消費業態配比,將汽車展示和主題遊覽娛樂結合在一起。
除此之外,在商場、遊樂園,或者哆啦A夢咖啡店,Hello Kitty小學體驗館,Discovery的小型體驗中心等地,都有一個系列體驗式的品牌授權落地。這不是狹義上主題公園授權,而是主題商業的開發。
一家「西中公司」
作為一個具有紐帶性質的品牌運營企業,羅靜很清楚海外渠道的重要性。 實際上,早在2002年,承興國際就在紐約設立了美國總部,先於2006年廣州總部的建立,開始了在美國的「本土化」和渠道資源的積累。
要玩轉被西方發達國家看作「最有前途的商業經營模式」之一的品牌授權業務,首先就要能與西方品牌商的思維模式和文化認同方面進行對接。
羅靜首先聘用了美國當地的管理者主持公司運營,比如CEO比利·多蘭(Billy Dolan)。這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代表承興國際亮相美國,旨在展現他們公司的透明化,消除美國人的戒心——他熟諳同胞們對「中國製造」的不信任。
「與 生產內容的迪士尼、華納兄弟、維亞康姆公司的路徑不同,我們的內容品牌形成以後,做的是應用。」羅靜坦陳自己的優勢,「我們的主要業務:一是中國區市場對 某一海外品牌有需求時,要求品牌方進行授權;第二是未在中國落地的品牌方,尋找在華合作夥伴,推動其進入中國市場。」
同時,承興國際與美國最大的品牌運營和經紀公司之一IMG建立合作關係。後者觸角極廣,涉獵學院、藝術品、體育節目、時尚產品、影片娛樂等等,幾乎囊括了品牌授權的各個細分種類。
承興國際作為品牌代理商,與授權方迪士尼公司分屬一個行業的
上 下游。但掌握上游資源至關重要。因此,承興國際在美國市場上積極收購供應鏈的上游企業。截至2011年底,承興國際完成了對4家企業的併購,這使得其登上 美國最大的廣告研究協會ASI的年度優秀企業榜單。被併購的企業之一,比如科維斯特(Corvest),是美國廣告專業市場排名第22位的供應商;同一時 期被收購的美國參議員促銷集團(Senator Promotion Group USA),則是由德國某家族製藥集團的旗下企業,在購買飛鏢商務配件公司後成立。在併購中,比利·多蘭向美國人保證,承興國際無意改變這個促銷產業內部的 運作模式,「我們不止是一家中國公司,更植根於深厚的西方土壤」,他告訴美國本土行業媒體《促銷市場》。
某種程度上看,進行「境外本土化」的承興國際,在美國的認知度甚至高於在中國。它所進行的最重要業務——與美國人耳熟能詳的品牌授權方NBA、華納兄弟、迪士尼簽署品牌授權協議,使它被看作一家「西中企業」,「肩負著西方的文化、管理模式和品牌」。
風險:大躍進如何消化?
從商業模式角度來看,品牌授權的風險之一,很大程度上會出現在:以很高的價格拿下品牌的授權和運營,但渠道的推動有問題,賣不掉。
在中國,諸如功夫熊貓、阿凡達等動漫、卡通、電影人物的授權,一方面固然可以看到諸如信用卡合作、玩具等產品,但另一方面,遍地「盜版」產品也讓授權運營商很是頭疼
對此,信中利南方產業基金董事總經理周成武做出了他的解讀。在投資承興國際之前,周成武把國內外品牌授權行業裡裡外外研究了個透。
在他看來,中國盜版市場猖獗,恰恰是個機會,因為意味著行業會朝著正版的方向,有巨大的改進空間。
「承興國際連續五六年都是百分之五六十的增長,說明這個市場需求是非常巨大的。同時也意味著,如果盜版市場改進,會有更大的空間」,周成武認為。至少,互聯網音樂、視頻電影電視劇等領域的版權環境的改變,是一個積極的暗示。
他還告訴記者,承興國際2011年相對於2010年,增長速度超過100%,預計未來四五年至少還會有每年百分之四五十的增長。「這樣,哪怕我們現在市盈率很高,五年以後我們的市盈率只有一倍兩倍,上不上市都無所謂了,每年的投資回報有50%」。
周 成武對承興國際的業務領域可以延展的空間也非常樂觀。在他看來,授權範圍並不侷限在體育品牌、影視、動漫品牌,實際上,消費品、奢侈品,應該更廣泛。全球 最大的品牌授權公司是迪士尼,但第二大的就主要是在消費品品牌授權,這家公司通過消費品品牌授權的年銷售額是140億美元。
而承興國際「落地」後,向主題娛樂社區開發,頗有點「娛樂地產」的概念,這對資金的大筆投入和後續的運營能力更是考驗。一方面,前期資金投資需求大,另一方面,後續的運營如果不能跟上,現金流必然容易出現問題。
公開資料顯示,承興國際目前正在運營的主題娛樂項目,除了承興卡通奇境之外,還有上海寶山的汽車主題商業體驗中心,以及廣東的高端島嶼探險主題旅遊項目。另外,承興國際一位高層告訴記者,其他的幾個類似的主題娛樂項目也已經在洽談之中。
不僅僅如此,從信中利和承興國際的高管口風中,亦投入了其他的生意空間。比如當下國外經濟危機中,一些如歐洲意大利的服裝品牌等,正處於一個比較低的收購「低谷」。
「以前動不動就幾個億,現在可能一兩百萬歐元就可以來跟我們談」,周成武表示。不排除信中利和承興國際,會考慮收購類似的歐洲品牌,通過其積累下來的渠道運營能力,來消化和運作。
但這一盤盤大菜,承興國際要如何消化且不會消化不良?信中利的高價資本投入,究竟能否「名利雙收」?尚且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從11月到年末,中國人將度過一個沒有假日的漫長冬季。不過這幾年一個新的節日開始出現:曾經冷清的單身節成了集中釋放消費慾的購物狂歡季。在這個購物節,天貓(淘寶)銷售額從09年的5000萬大躍進到今年的350億,這在其萬億規模的年度銷售額裡只能算九牛一毛。而在這個龐然大物前,只有老二京東商城能與之抗衡。
去年雙十一期間京東斬獲25億銷售額,雖然僅佔天貓當日191億銷售額的13%,但佔年銷量比例則為4.2%,超過淘寶的1.9%。而今年11月1日到11月11日,京東商城也獲得的100億的銷售額,遠超易迅、噹噹、蘇寧易購等第三陣營的電商,成為唯一有實力與阿里抗衡的玩家。
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天貓在中國B2C零售市場份額約為55%,而京東份額約為22%,兩則合計佔據近77%的市場。這種穩固的老二位置,使得京東商城一直不甘在雙十一中充當配角。這幾年京東正在不遺餘力地打造自己的主場:6.18店慶月。這個思路與阿里雙十一相似,阿里在國慶後的冬季玩,京東在五一後的夏季打主場。
在今年店慶月,京東商城累積銷量為100億元。百億規模級別已堪比阿里雙十一取得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京東是自營模式為主,平台模式為輔的B2C平台,品類尚沒阿里豐富;而阿里則是平台,沒有自營產品,每逢大促自有賣家們到處去招攬客人,廣而告之,截獲流量。而京東商城更多是靠自己。在類似「二選一」這類獨佔政策對賣家的限制下,京東商城能做到這個程度也著實不易。
可以看出,京東在這個過程中既強化了內容,也借助了外力。
1、先天優勢,品類主場。
從本年度雙十一天貓銷量TOP10賣家從韓都衣舍等淘品牌、傑克瓊斯等服裝品類轉到小米、海爾也可看出,3C及家電等大宗商品的線上購買已漸漸進入主流,成為電商的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接下來幾年電商平台的增長點。這正是京東的特長。京東商城最初從線下3C賣場轉型,因此其品類優勢也一直是3C、家電等大件商品。
可以說,時間上,雙十一是阿里的主場;但品類上現在京東的優勢正在變得明顯。阿里有平台號召力、品牌和高普及,現在將小米、海爾等產品捧為平台明星,意味著接下來與京東在3C、家電的競爭將更加白熱化。
2、垂直整合,一體化服務。
馬云在雙十一期間公開透露,並不看好亞馬遜這類自建倉儲物流的電商模式,京東同樣採用了這種從供應鏈到支付到系統到物流到客服均自營的模式。垂直整合可以更好地控制各個環節,進而形成一體化的體驗。蘋果和小米在手機製造領域也形成了這種模式。
正是在這個模式下,京東提供貨到付款、211限時達、正品發票、售後服務免費上門取貨、CallCenter、有效的會員積分體系等服務。這些服務是天貓難以提供的。就筆者個人來說,如果在京東商城和天貓均能買到的商品,將價格因素排除,我毫不猶豫會選擇京東。京東商城已構建更爽滑的購物體驗。
這也是為什麼天貓在雙十一手機專場中,要全部使用順豐速遞,在無法到達之處則啟用EMS的關係。天貓分散去中心化的物流體系,與京東比還有差距。處理手機這種小件貴重物品會力不從心。
3、四處截流,聚合外力
京東商城在618和雙十一這種大促的第三種策略是進行全渠道、高投入和大平台的截流。
阿里已經形成足夠強大的品牌效應,其目標用戶大部分可通過域名直接訪問淘寶、天貓。儘管如此,阿里流量依然對流量表示出飢渴。由於淘寶和天貓的盈利模式首先是將流量轉賣給賣家的廣告,然後是增值服務,最後才是滾動利益、阿里金融等新業務,因此流量對它是多多益善。
在08年阿里屏蔽百度對其的爬取,關閉了一道流量閘門。此後對導購網站也不待見。僅通過自身的淘寶客廣告聯盟進行外部流量獲取,除此之外阿里流量基本處於自產自銷狀態。在今年5月阿里先後投資新浪微博、與百度搜索重啟廣告合作,此後則大力扶持導購網站,甚至近日有傳言阿里將收購導購網站蘑菇街。這意味著阿里對流量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飢渴。
而京東要做的正是避免流量被阿里飢渴的大嘴吞噬,開展截流行動。如果大家有印象應該記得在去年618期間,京東耗巨資讓微博大號統一修改頭像為其店慶圖標的營銷方式。今年店慶期間物是人已非,微博已被阿里攬入懷中。因此京東通過搜索引擎、門戶網站、導購網站等渠道四處聚合流量。其中,搜索引擎成為重中之重,據說流量比例高達20-30%。
4、聯盟百度,共存共榮
百度一直沒有放棄電商市場,做中間頁是一種方式,扶持電商也是一種方式,與電商聯盟是一種方式。現在看來京東已是百度的堅固盟友,兩者之前在微購等產品上已有合作,從京東618店慶月百度對其的支持力度更是可見一斑。
百度為京東6月11日-7月10日的店慶月量身定製了整合營銷方案。
1、跨屏整合發揮聯動效應:整合PC和移動端,貼吧、百科、知道、音樂、圖片、新聞、聯盟等多個渠道,展示京東店慶活動廣告,20天內實現獲得曝光3.73億,店慶日流量是天貓的2倍。百度提供給京東的既有關鍵詞廣告,還有展示廣告。想必大家對京東那隻電子狗還有印象,一些站外的廣告很可能也是來自百度聯盟。
2、基於位置主動推送:輻射8000家以上的蘇寧、國美、沃爾瑪等家電和數碼大賣場,5公里內的消費者均可在百度聯盟移動網盟業務的合作媒介平台上看到京東店慶消息,點擊跳轉到京東站點。基於百度平台(搜索、分發、地圖)和百度聯盟移動網盟覆蓋的渠道進行推送,這等於是幫助京東獲得了其他傳統銷售渠道的流量。
6.18當天,京東網頁瀏覽量高達3.5億,訂單數突破300萬單,與去年6月18日相比增長超過200%,單日成交量突破20億,是去年的2倍。
當然,京東不只是將流量購買預算砸在了百度上,全渠道、高投入、大平台一直是京東的流量營銷思路。這些平台中百度的投資回報率最高。網易有道購物6月監測數據顯示,京東商城流量首次超過天貓,京東流量運營成果顯著。最近聽說京東與百度合作打造「最牛店慶」的流量營銷案例獲得中國廣告業「2013金投賞廣告網絡金獎」,據說這個獎在廣告領域知名度很高。
在今年4月京東耗費1億美元的巨資更改域名及LOGO。此前由於域名生硬,京東每年需向搜索引擎支付大約6千萬流量費。京東亦希望像阿里一樣在形成品牌後,用戶更習慣直接輸入域名訪問,增大自然流量比例。
無法迴避的是,阿里、京東等電商土豪對流量爭奪愈發激烈,自產自銷遠遠不夠。選擇合適的流量營銷策略、合適的入口十分重要。京東已與百度等流量巨頭深入合作,形成健康的流量通道;阿里的外部流量渠道分散在搜索引擎、淘寶客和新浪微博。由於存在干擾用戶體驗風險,新浪微博的流量導入如果透支過多,對微博和阿里均存在飲鴆止渴的風險。
B2C電商是一場持久戰,現階段的老大叱咤風雲,老二苦逼燒錢,但最終鹿死誰手,下結論為時尚早。活下去、健康穩健地前行比什麼都重要。
作者微信號SuperSofter,微博@互聯網阿超
我們這一班成長於七, 八十年代的香港人,可說是電視撈飯的一代. 不是嗎? 那年頭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日常的娛樂除了看電影外,便是窩在家裏看電視,歌仔都有唱啦"日頭猛做,到依家輕鬆下,食過晚飯,要休息返一陣,大家暢聚,無綫有好節目,歡歡樂樂,笑笑談談,我地齊齊陪伴你!",可見電視如何深入民心.
看了這麼多年電視,對歷年的小生花旦可説是如數家珍,小生們如鄭少秋, 劉德華以至林峰,花旦們如汪明荃,陳玉蓮以致佘詩曼當然都琅琅上口,熟口熟面; 但配角呢,我敢打賭即使資深的"電視精"亦未必能叫得出幾個做了幾十年電視劇的配角,熟口熟面的綠葉的名字. 最近兩位資深綠葉藝員孫季卿和鄺佐輝的離去,才讓人知道這兩位在螢光幕前活躍了半輩子的藝人的名字. 不知你有沒有發覺,大部份配角因為外型的關係,經常被派演固定的角色,如看更,的士司機,黑社會打手,法官,闊太,八婆,師奶或者傍友,如此一來他們一出場, 即使還未開口, 你已經可以猜到他們在劇中的身份. 今天我藉此網誌向你介紹幾位我最有感覺的配角,算是對他們的一個致敬,箇中你認得出多少位,又能叫得出多少個人的名字?
(1) 戴志偉
戴志偉原名戴誌衛,1960年出生, 1981年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畢業¸他最深入民心的演出為1983年版《射鵰英雄傳》中飾演蒙古四王子拖雷,演來英氣勃發, 當時的戴志偉也算是個英俊小生。可惜自《神鵰》劇中演了趙志敬之後,戴志偉往後演的幾乎全是反派角色,不是作姦犯科就是好色之徒,如《創世紀》中飾演陳錦鴻的大哥許文坤,《談判專家》中張智霖的大哥,以及《鹿鼎記》中的大漢姦吳三桂的兒子吳應態等,使觀眾對戴志偉留下不良的印象, 讓他無法"翻身"。戴志偉現已轉職保險財務顧問.
戴志偉 1
戴志偉 2
戴志偉 3
(2) 梁健平
梁健平生於1960年, 八十年代中開始投身電視行業,第一部作品為處境劇集《城市故事》中飾演辦公室同事阿Sam。他擅長演辦公室同事、高級職員、西裝縮骨友等角色, 其在無線的代表作包括《潛行狙擊》的黑幫大佬「威利」;《耀舞長安》的教坊廚師「包昇」;以及《拳王》飾演富商大反派「陸光超」. 我對他的最深印象的演出是他在2015年《獅子山下》(豹) 一劇中飾演一個有情有義的回收公司的老闆狗哥一角, 其入型入格的演繹讓我對他刮目相看. 梁健平於2012年離開無綫電視,轉投香港電視網絡(HKTV), 三年後離開香港電視網絡.
梁健平 1
梁健平2
梁健平 3
(3) 麥子雲
麥子雲因為外型惡型惡相, 所以擅長演惡霸、跟班、打手、黑社會等角色, 其代表作為在《大時代》飾濟哥的跟班貴叔,被慳妹(周慧敏飾)真誠打動, 替慳妹把點心傳給濟哥,最後打動濟哥收慳妹做契女,救了方展博。麥子雲曾於無線《K-100》節目「唐樓」環節中聲稱曾多次被誤會是劉德華, 惟同人不同命, 他多年來專做奸角,從沒有捱出頭來,頗令人惋惜。
麥子雲 1
麥子雲 2
麥子雲 3
麥子雲 4
(4) 陳狄克
陳狄克曾在邵氏電影公司擔任龍虎武師, 他在香港電視圈的資歷甚深,早於七十年代已在「麗的電視」拍攝了一齣名為《中國殺人王》的電視劇, 因而得到「中國殺人王」的綽號(叫得做殺人王, 身手固然了得)。陳狄克在劇中多演如黑社會大佬、綁匪、毒販等反派角色。近年可能因爲年紀較大, 也偶爾會飾演一些善良的小人物, 如在剛播完的《刀下留人》中飾演善解人意的酒舖老闆.
陳狄克 1
陳狄克 2
陳狄克 3
(5) 陳勉良
陳勉良於生於香港,1977年經朋友介紹成為特約演員,並於1989年正式成為無綫電視合約藝員,由於外型廋削, 故此多飾演道友或看更等角色。但人不可以貌相, 他其實是位畫家, 師承國畫大師家何百里, 並曾舉辦過多次個人畫展,此外他亦擅長篆刻與雕刻, 可謂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 家 , 而另一位剛過世的甘草藝員孫季卿則精於書法, 無線的老藝人們可謂臥虎藏龍, 不容小覷.
陳勉良 1
陳勉良 2
陳勉良 3
(6) 劉江
若論無線歷年最好戲的綠葉, 我首推劉江和江毅. 劉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演出, 莫過於說《大時代》的過氣大毒梟濟哥, 濟哥雖然落難避居台灣, 但仍不失其霸氣, 單看他傲視四蟹,力挺方展博那一場, 其功力之深, 環顧無線可謂捨我其誰(無獨有偶江毅在無線最出色的演出亦是《大時代》中所演的股票交易所主席陳萬賢).
劉江生於1943年, 京劇出身,七十年代從電影業轉投佳藝電視,其在電視劇的處男演出是佳視1976年版《射鵰英雄傳》的歐陽克. 1982年劉江加盟無綫,開始逾三十年的幕前演出,每年平均演出五, 六套劇集。他擅飾演長輩、朝廷元老, 或者有錢佬等。劉江的經典角色還包括:《大唐雙龍傳》的李淵、《笑傲江湖》的向問天, 《肥田囍事》的林森、《歲月風雲》的汪政國、《獵鷹》的戚幹、《拳王》的任國龍、《巨輪》的羅富誠、《寒山潛龍》的鳳南天等, 可謂琳瑯滿目, 美不勝收.
劉江在2013年無綫舉辦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榮獲電「傑出演員大獎」,而由於他擁有多年的演出經驗, 無綫電視的演員都專稱他為劉老師。
劉江 1
劉江 2
劉江 3
(7) 麥嘉倫
麥嘉倫擅長演出插科打諢的辦公室同事、以及目空一切的富家公子;由於角色的需要, 他一般都以誇張的演技來演出, 但效果卻甚是不俗, 有時候其搶鏡程度及入腦率比主角尤甚。 麥嘉倫加入無線的首次演出是1993年版《射雕英雄傳》之南帝北丐中飾演齊總管,其時雖然戲份不多,但是靠著獨特的演技和喜劇感,頗受觀眾喜愛。其後來陸續參演笑傲江湖、狀王宋世傑、苗翠花、醉打金枝等劇集,幾乎都是搞笑的角色。麥嘉倫在劇中多飾演卑鄙小人的角色, 並以其本身獨特的喜劇感演繹, 令人留下頗深刻的印象, 奈何卻一直紅不起來。直至他在2004年以《青出於藍》的經濟科老師“殺人王”闖出名堂,自此戲約不斷,算是在無線站穩陣腳, 雖然從未當過男主角,但已成爲無線不可或缺的綠葉。麥嘉倫的最新作品是《刀下留人》中飾演有虐待狂的傳奉官榮兆豪.
麥嘉倫 1
麥嘉倫 2
麥嘉倫 3
(8) 曾瑋明
曾瑋明原名曾偉明, 1952年生於馬來西亞。 1977年參加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第七期藝員訓練班,翌年畢業並成為無綫電視藝員。曾瑋明擅長演老差骨, 忠僕等角色,忠奸皆宜, 雖然他出身無綫, 但曾効力亞視,代表作爲《再見艷陽天》中所飾演的二叔,曾偉明除拍攝電視劇集外, 八十年代曾參演綜藝節目《歡樂今宵》, 他偶爾亦有拍攝電影和演出舞台劇,演出經驗甚為豐富。曾瑋明的最新作品是2015年在《風雲天地》中飾演潘友.
曾瑋明 1
曾瑋明 2
曾瑋明 3
(9) 陳榮峻
陳榮峻擅長演陰險小人、專業人士或者潦倒失意中年人等角色, 我第一次看陳榮峻的演出是他在《楚留香之蝙幅傳奇》中擔正演第二男主角胡鐵花,與楊盼盼(高亞男)及周秀蘭(金靈芝) 有大量感情戲,其風頭差點兒蓋過男主角苗僑偉, 然而好景不長, 陳榮峻的風光甚爲短暫, 此後他成爲古裝電視劇奸角的不二之選, 其中包括新《天龍八部》(黃日華飾喬峰)的全冠清、新《倚天屠龍記》(吳啟華飾張無忌)的陳友諒、新《鹿鼎記》(陳小春飾韋小寶)的風際中, 此外他在《O記實錄》中飾奸角吳國兆高級幫辦也頗入型入格. 除奸角外, 他偶爾也會演繹一些忠角, 如他在古龍武俠小說「英雄無淚」所改編電視劇《青鋒劍影》中飾演傀儡英雄司馬超群,楊盼盼飾其恩愛妻子, 以及《怒火街頭》中飾演爲愛犧牲的司機黎木根, 都令人眼前一亮, 然而最讓我留下深刻印象的, 是他在1994年《獅子山下》(再進沈園) 一劇的演出. 劇中他飾演奪去師兄妻子的粵劇老倌,後因內疚而落泊十幾年,劇中陳榮峻所佔戲份不多 (主角是阮兆輝). 最後一場兩人冰釋前嫌, 阮坐在陳病床前, 陳以無限溫情的目光注視阮, 陳榮峻演來甚爲內歛, 不溫不火, 收起其一貫奸角的誇張表情, 讓人感概不已.
陳榮峻 1
陳榮峻 2
陳榮峻 3
(10) 李成昌
香港人認識李成昌, 大都是從他飾演無綫處境喜劇《香港81》中飾演懋叔外甥任柏康(康仔)開始, 那時候他青澀簡樸, 很適合演一些任勞任怨的小角色.香港86停播後, 他的戲路漸廣, 多演犯罪幕後黑手、精明陰險的生意人、幕後軍師之類的角色, 近期則轉型爲搞笑演員。李成昌演出很多電視戲劇,如笑看風雲、壹號皇庭、O記實錄、狀王宋世傑、陀槍師姐等, 戲種各有不同;角色有忠有姦、有精明有愚笨、有喜有悲,演各種類型的角色都手到拿到,難怪他已成爲無綫不可或缺的甘草藝員.
李成昌的代表作色括2007年《溏心風暴》中飾演細契的奸夫常在德, 他演來入形入格, 將常在德奸詐無恥的性格發揮得淋漓盡緻, 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另外《巾幗梟雄》中他飾演漕運幫主彭鏗, 也奸得甚有層次, 其演技在劇中得以充份發揮.
李成昌 1
李成昌 2
李成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