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避稅教室-肉金稅 味皇


小聰子的不正當收入理應交稅,話曬做左公眾人物,當然見者有份

小聰子想避稅也是合情合理的,犧牲色相的是小聰子,朝廷強征肉金稅也不見得光彩

雖然朝中有人好辦事,不過通過求人打救,應該唔算合法,而且奇案出左街,隨時連載幾百回,上中下篇再加續集,肯出面幫口果個都傻

狗急跳牆,供詞話題慢慢轉移至收入過程辯明上了,現在開始屁股人說屁股話,公堂上有人信佢至奇

想用屁股話來避稅,應該說是逃稅,由於屁股話內容不甚明確,且太奇情,只會突顯小聰子腦容積小,而且旗下小弟亦缺乏才能而已,對逃稅幫助不大

想合法規避該肉金稅,下面方案或者行得通:

方案一,收入有分應稅收入同免稅收入,只要將應稅收入轉為免稅收入就可以

方案二,令"收入"不符合字面定義

方案一系列:

From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2009


前提:賣肉無論係服務收入定銷貨收入,都應交稅,如果係贈與或繼承,也要交稅,但資本增值,利息收入,清算收入係免稅的

方案一A,小聰子可以將肉體劃成股份出售,名義成為投資,股本不用交稅

方案一B,命人用老鼠倉方式將肉金以投資名義買入宏霸股票,小聰子同時沽出同額的宏霸股票,個人名義出售證券所得不用交稅

方案一B改,同上,再加上向自己授出相認比例的市價認股權,並立即行使,以公司控制資金

方案一C,將肉金以投資名義認購宏霸的新股,之後再派股息套回資金,股息不用交稅

方案一C改,將肉金以投資名義認購小聰子新成立的空殼公司新股,之後再解散公司套回資金,股本不用交稅

方案二系列:

方案二A,小聰子用低價值資產以等同作價交換別人的高價值資產,例如小聰子有一幅價值5蚊的"愛的自畫像",別人有一件價值5億的首飾"鴨脷洲之星",作為訂情信物,設定以相同估值交換,由於係"等價"交換,因此沒有"收入"

方案二A改,作為訂情信物,"愛的自畫像"設定以高於"鴨脷洲之星"之估值交換,形成交易損失"愛情的犧牲",或可以向政府取得免稅額,而別人因形成交易收益"愛情的果實",而或要向政府交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410

避稅教室-樓宇印花稅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5127


最近味皇忙於買樓,同一時間發現一批回報不錯的目標,可惜苦無資金,因此味皇買不到也建議朋友買,益到人之餘,味皇也有個機會將來出手回購

關於回購一事,雖然很遙遠同不切實際,但作為財技課題也值得研究一下,樓宇買賣,最主要的支出是佣金,律師費同印花稅,律師費慳唔到幾多,就算自助一站式也要比公証費,朋友間買賣可以免佣,印花稅兩方共交2%,既然是朋友,買賣方法可以控制,印花稅也有慳返的可能性

今日味皇想出來的方案,因為印花稅是從價的,只要成交價低,稅就可以交得少,比如用100蚊成交,只需各1蚊印花稅,很常見的方法,官員成日都咁做

但是用100蚊成交,朋友唔會放過我,因此味皇要向朋友私下支付金錢,比如100萬,可是用愧贈的名義支付其實不是太好,這會引致個人利得稅或財產來歷不明等問題,因此前提必須要以合法的交易名義支付完稅的代價

假設代價為100萬,必須完稅,方案如下:

朋友用100蚊將單位賣比味皇,雙方印花稅2蚊,收稅的是澳門政府

由於不能用現金直接支付,否則就成為樓價的事實了,於是採用間接的方法,味皇用100蚊將市值100萬的股票賣比朋友,雙方印花稅1仙,就算是市價轉名,印花稅亦不過2000蚊,收稅的是香港政府

兩方都是完稅收入,冇來歷不明的問題,朋友賣單位比味皇蝕100萬,同時在股票上賺味皇100萬,合計冇賺蝕,冇個人利得稅同贈與稅等問題

如果用正常100萬成交,雙方共要交20000蚊印花稅比澳門政府

至於私人轉名的方法,或可能更實用,但味皇唔知政府部門收費如何,在此不作討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12

避稅教室-特殊印花稅 味皇

http://hk.myblog.yahoo.com/lgaim-foolman/article?mid=7168

15%的特殊印花稅新聞熱炒,樓價應聲下跌,經紀散落一地

政府出招必殺技,就好似老夫子個傻樣最多咪識南斗水鳥拳,但居然使出八稚女咁驚嚇,唔聲唔聲嚇人一驚

必殺技好似好勁,其實跳一下就避開左,假設流王法開左一堆公司,用公司A名持有單位A,流王法將公司A賣比食鬼謙,咁雙方都不用交15%,因為單位 持有人是公司A呢點一直都冇變過

即是說買賣單位要交稅,但買賣持有屋契的公司股份就不用交稅,呢招是尊貴的人形物體精通的技巧,因此今次是針對中下流人的招式,對上流人士無甚影響

冇咁大過頭唔好戴咁大頂帽,周身冇蚊學人買乜鬼樓?現在的需求,其實是葡萄撚眼紅人地有得炒自己冇得炒,覺得唔公平就嗌嘈曬,學黃子華話齋,香港潮 人見人地篤魚蛋,人地5粒自已4粒就係度嘈,老闆比多粒自己唔要,而係叫人地嘔返粒出黎,損人不利己

講返避稅,仲有仲創新方法可以用,就係必買必賣契約的交收期設定在2年後,而買家的名字留空,契約張紙可以自由買賣,即係變左做樓花,咁就過到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593

一個信箱擠台灣50家上市櫃公司 越洋直擊避稅天堂 開曼群島揭祕

2011-5-2  TWM




開曼群島,它是一個避稅天堂,全球企業在此設立了9萬多家毫無營運的境外公司。

台灣上市櫃公司也在此設立了462家公司,以KY(開曼)名義回台上市櫃的公司則有21家。

這個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都嚴厲抨擊為「稅務騙局」的島嶼,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今周刊》飛越一萬五千公里,帶您一窺其真實樣貌。

撰文.莊 芳 研究員.辛曉昀 攝影.陳永錚飛越一萬五千公里越洋採訪從台灣桃園國際機場→美國加州洛杉磯國際機場→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道格拉斯國際機場→大開曼島歐文羅伯茨國際機場,總計飛行里程超越1萬5千公里。

攤開地圖,台灣與開曼群島的距離約莫一萬五千公里。我們必須飛行超過二十四小時,轉機三次,繞過半個地球,才能抵達這個位於美國東南方、仿若遺世獨立的美麗海島。

然而,如果能有一張虛擬的地圖,在虛擬的世界裡,開曼和台灣,甚至是全世界的資本市場,應該是緊緊相依的。

從抵達開曼機場開始,我們就不曾看到任何一張東方臉孔,一位當地居民熱情的和我們閒聊,「哇!住在這裡二十幾年,第一次看到台灣人。」這位居民必然沒有想到,在這島嶼上的虛擬一面,台灣上市櫃公司選擇在這裡設立了超過四百家的子公司、孫公司……。

此外,自從證交所開放海外企業上市以來,在台灣股市話題不斷的TPK宸鴻、KY美食、KY晨星,也是註冊於此。事實上,目前在證交所準備第一上市的外國企業名單中,幾乎一面倒的,都是開曼公司。

進入首都喬治城(George Town),很快就能發現台灣與開曼的關聯。在市中心的郵政總局外面,有著大大小小的郵政信箱。沿著外牆一直走,才看到郵局旁一棵大樹下有一座亭子,裡面 放置著額外加設的郵政信箱。在整片信箱牆面的左上方,有個十二乘十公分的銀色金屬外殼,除了有個鑰匙孔,上面僅簡單寫著「二八○四」的號碼。

而這個號碼,其實是台灣上市櫃公司設立上百家子公司的「共同」落腳地點。包括鴻海、廣達、台達電、華碩甚至是南紡都在此註冊設立子公司,註明一樣的地址、一樣的「二八○四」信箱。

開曼居民根本沒見過台灣人,台灣的企業主如郭台銘、林百里等人,恐怕也沒有幾人真的走進過自家公司的註冊地點。一步一步,我們揭開了這條存在於資本市場的虛擬鎖鍊,也看到了這個在地理位置上遺世獨立的小島,如何讓自己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當中的一號角色。

走訪的第一站,是位於大開曼島(Grand Cayman)的「註冊總局」(General Registry)。

吸引企業魅力一:

成立公司無須親至 一天可完成註冊畢竟是個小島,從開曼機場出發,不到十分鐘的車程,就能抵達首都喬治城,這裡聚集了主要政府機關,以及提供各種商業、貿易服務的公司行號, 密集的程度,平均只須花上五到十分鐘路程,就可往來穿梭各商業大樓之間。其中,一棟外形顯眼的青綠色建築物,正是提供全球企業註冊服務的「註冊總局」。

註冊局副局長華森(Grace Watson)打開放滿檔案的資料室,「光是這裡,就保存了九萬多份註冊公司的資料,」檔案櫃上每一個資料夾就代表一家公司。她還指著高度頂到天花板的櫃 子,面露微笑地說,「你們台灣的公司也在這其中!」就她表示,這間檔案室僅有外國公司在此登記的資料,本地公司登記資料,只得搬到另一間去存放。

這個地方,過去被許多國家稅務單位視為稅金黑洞,因為註冊在此的公司,資金往來調度無須揭露,讓美國許多上市公司包括可口可樂、甲骨文、英特爾等都在此設立公司,據聞得以合法節稅數十億美元。

所有大小型企業,想在開曼群島設立公司,就得來到這裡註冊,才算大功告成。「當然,他們不必大老遠親自來一趟,我們只接受當地核可的事務所來此送件。」註 冊局局長布爾金(Cindy Jefferson-Bulgin)說,註冊局無須執行實質審查(Due Diligence),不須稽核公司實際營業內容或是所在地點,這些項目必須由獲得授權的事務所負責簽核,確認備齊所有公司註冊該有的文件,才送至註冊局 登記。

基本上,註冊局只確認公司資本額、有限或無限公司以及當地是否確實有服務窗口。「如果確認沒有問題,境外公司大約二十四小時內即可完成登記、發出註冊證 明。」這些屬於「豁免公司」(Exempted Company)類型,在當地並無實體營運,簡單說就是「紙上公司」而已。布爾金表示,假使申請公司類別須在當地有營運、貿易,「那就至少需要五個工作天 審核。」比起在台灣註冊公司,少則十天、半個月,如此的效率已經算是「超速」了。

吸引企業魅力二:

只須繳註冊年費 其餘稅負全免登記完成以後,公司無須提供財務報告,只要每年報告公司盈餘狀況,或是於更換公司名稱、負責人之時,才必須再次提供資料給註冊局建檔。手續簡便的程度,確實無須海外企業主親自走訪,大約只要花上三千美元左右,就能輕易完成登記任務。

走進註冊總局約莫十五坪的大廳,其實除了公司登記作業以外,這裡對於當地人民生活也頗為重要,凡是出生、死亡、結婚的登記程序,都得透過這裡才算正式生 效。「但我可以說,公司登記業務占了整體註冊費收入八成以上。」由於開曼群島不課徵直接稅,只要是在這塊土地上,所有所得稅、遺產稅與贈與稅全免,也因而 和維京群島、百慕達與薩摩亞等地一同被封為「避稅天堂」、「免稅天堂」。過去,當地政府主要收入第一即是關稅,第二則是註冊年費,兩者占政府營收約達六成 以上。換句話說,註冊局的公司登記業務,對開曼群島的經濟成長,可說是極重要的貢獻。

正因是開曼群島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註冊總局不僅得加強處理效率,還得背負龐大的「業績壓力」。像是二○○八年金融海嘯的影響,「我們完全感受到了。」布 爾金表示,過去這一、兩年不只公司登記的數量大減,從每月一千件降成每月六、七百件,營收目標自然也得隨之調降。「基本上,我們要時時觀察美國經濟變化, 他們幾乎成為我們業務量增減的指標。」當美國主要經濟數據一直往下掉、毫無起色時,「大概就知道接下來『業績』可能會清淡好一陣子。」至於每年的「業績」 數字,布爾金說,政府並不會強制要求。「完全由我們自己訂立目標,依每年的經濟情況來決定、修正預期金額後,提報給財政部門。」她表示,從一○年七月至一 一年六月的會計年度目標,必須達到一億開曼元(折合新台幣約三十七億元)。但截至三月底止結算,已經達成八千五百萬開曼元,「我想接下來三個月,要達到剩 下一五%應該沒問題!」布爾金像是鬆了一口氣說。

註冊局的工作,幾乎每天都在辦公室裡與各種申請文件為伍,扛著營收的目標與壓力,但達成後可沒有太多獎勵。「無論達成目標與否,我們從來沒有獎金或紅利 呀!」華森接著說,尤其過去兩年業務量減少,本來註冊局有五十位部門員工,常要加班處理註冊文件才能應付大量需求,「但過去這段時間很少加班,還有些同事 必須調到其他單位服務。」不過,隨著美國經濟漸漸穩定下來,華森開始恢復了信心,「我們預期下個會計年度可以成長一%至二%。看起來很少嗎?但至少不再是 負成長了!」

事成關鍵在律師事務所

阿格蘭屋被歐巴馬批為「稅務騙局」面對我們這幾位東方臉孔,註冊處的工作人員「自首」表示,「其實這裡沒有一個人懂得中文。」不懂中文,如何審核?答案令 人發噱:「能做的,只是看看文字『長得一不一樣』,什麼文字呢?就是公司的中文名稱而已。」由此可以體會,註冊處雖是台灣業者設立子公司的終點站,但真正 和業者打交道的,是開曼和台灣「虛擬鎖鍊」的審查關鍵──律師事務所以及代辦公司。

阿格蘭屋(Ugland House)是開曼居民無人不知的五樓建築,外觀圍繞著許多高大的棕櫚樹,直接面向海景,不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這是一家度假酒店,但它其實是世界知名的律 師事務所Maples & Calder的所在地。他們不僅在開曼群島、維京群島與倫敦設有辦公室,就連香港也有據點,因此可以橫跨歐亞,提供全球企業註冊與法律諮詢服務。

真正讓Maples & Calder聲名大噪,應該是由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九年一場演講中點名而起。這幢大樓地址登記近兩萬家企業,其中八成左右的營運都在海外,歐巴馬在演講中 是這麼說的,「這棟大樓,若非真有兩萬家企業進駐其中,否則,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稅務騙局。」他鏗鏘有力地指責,這棟五樓建築已讓美國企業逃避了三五%的所 得稅。

在台灣業者中,包括華航、香港上市的台泥國際、統一企業(中國)等指標型企業,也都透過這家事務所設立子公司或控股公司,將公司地址設於其所有的「三○九號郵政信箱」。不過,最受台灣業者青睞的當地事務所,則另有其地。

位在喬治城中心、郵政總局旁有一家加拿大著名的豐業銀行(Scotia Bank),整幢大樓外觀全以黑色玻璃帷幕設計,籠罩著神祕的氛圍,讓人難以從外部看清接待大廳的情形。搭上電梯到達頂層的四樓,則是坎貝爾(Campbells)律師事務所。

坎貝爾事務所是台灣最愛

幫客戶「跑腿」 並擔任聯繫窗口這家律師事務所,或許比不上當地業務量最多的阿格蘭屋來得名氣遠播,但若是進一步仔細研究台灣上市櫃公司財報,就可發現上百家設於開曼群島 的子公司,其中約有三分之一(約五十家)的註冊地址除了寫有「二八○四信箱」,還標示「4F, Scotia Centre, Grand Cayman」,也就是坎貝爾律師事務所的所在地。

難不成,這些上市公司全都擠在同一層樓的辦公室裡營業?當然並非如此,這些公司所擁有的並不是一間辦公室,而是一張在此登記公司的執照而已。曾經到訪台灣 的坎貝爾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沃夫(John Wolf)直接表示,「其實境外公司成立的地址,只是負責提供服務的事務所。」他們通常正是協助辦理公司登記「跑腿」的業務單位,以及對台灣註冊代辦公司 的聯繫窗口。

從這家事務所的會議室向外望,正好可見開曼群島特有的碧海藍天美景。沃夫指著窗外說,「往這個方向直直走下去,大約七分鐘就可到註冊總局。」他說,從收到 註冊資料、審核到拿到證書只需四天時間,事務所每天都有人往註冊總局跑,「一天固定去四趟吧!但我知道,我們還不是業務量最多的。」

紙上公司無實體營運

多家公司共用一個地址、郵政信箱在事務所擔任企業與商業部門主管的沃夫,手上常有五到十個公司登記案件待處理。除此之外,也協助避險基金在當地註冊。他認為,企業之所以選擇開曼群島作為海外子公司設立地點,主要還是這裡的法治系統完善,又可獲准回台灣上市。

也因此,在開曼群島設立公司的成本,比起法令相對寬鬆的薩摩亞、模里西斯等司法管轄區來得高。「就像是買保險一樣,對個人保障愈大,價格就愈高呀!」平均來看,在開曼群島註冊一家公司的成本約三千美元,但有些地區卻只要一千五百美元。

原本居住英國的沃夫,搬來開曼群島已有十三年,他表示自己非常喜歡這座小城市。「無論要去哪走走,或開車回家,都只須花上十分鐘左右車程。」他覺得來到這裡以後,一切事情都變得方便、簡單多了。

就連名片上的地址也顯得簡單,完全沒有街道名稱、門牌號碼,主要註明大樓名稱與郵政信箱(P.O. BOX),如此而已。這麼一來,郵差找得到送信地點嗎?其實不必擔心,因為在開曼群島這個地方,根本沒有「郵差」這號人物。當地所有郵件往來,都是憑著嵌 在郵局外牆、各種大小的郵政信箱。

沒有郵差,這大概解釋了台灣投資人在檢視上市櫃公司財報時的心中疑問:「為何設在開曼的子公司,地址都只是郵政信箱?」沃夫表示:「一般來說,你所看到公 司的註冊地址,是指當地提供服務的機構,例如和我們一樣的律師事務所;而上面標示的郵政信箱,就是負責準備各式文件的代辦公司窗口。」而台灣有多家上市櫃 公司地址上同樣註明的二八○四號信箱,正是替許多台灣以及亞洲企業處理註冊代辦業務的OIL公司(Offshore Incorporations Limited)所有。

OIL公司協助備齊註冊所需文件,進行實質審查與簽核,再交由當地律師事務所、送出登記。所以所有設立境外公司的企業,除了一張登記執照以外,還可得到一個共同的郵政信箱以及一個提供服務的地址。不過很顯然地,應該沒有企業會需要寄信到並無實際營運的開曼群島。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上市企業,在海外投資的子公司,都會在同一地址註冊,甚至擁有同一個郵政信箱。

不僅以公司註冊的業務作為國家收入,事實上,開曼群島還是許多共同基金、銀行的設立據點。根據開曼群島金融管理局(Cayman Islands Monetary Authority)資料顯示,截至一○年九月止,光是開曼設立的銀行有二六六家,總計持有高達一兆七千億美元的國際資金,位居全球第五名。目前在開曼群 島證交所掛牌註冊的產品總市值近一千八百億美元(約新台幣五.二兆元)。

開曼證交所僅八員工

五檔股票掛牌 每天只有一筆交易令人想像不到的是,當我們走進開曼證交所,赫然發現,整個交易所竟然只有八名員工,辦公室就和一般中小企業沒有兩樣。事實上,在這間證交 所掛牌上市的股票數量僅有五檔,每日平均只有一筆交易,股價幾無波動。「我想,企業家想要藉著在開曼上市身價飆漲,甚至成為首富,應該是難上加難吧!」開 曼群島證券交易所執行長哈里斯查克(Gerry Halischuk)幽默地說。

他解釋,開曼證交所走的是「利基市場」,「在這裡掛牌的企業或是基金,目的不是為了『次級市場』,不在乎交易量或流動性,他們要的是花費少少的成本,就能 對全世界的投資者說:『你看,我在金融中心開曼群島有掛牌呢!』懂嗎?在這裡掛牌,是讓他們把這些商品賣給世界其他投資人時能更有說服力。」哈里斯查克表 示,在有規範的交易所掛牌,就像為投資人增加保障一樣,可提升自己公司與產品的透明度。「重點是,我們的成本較低,還不收交易手續費。」開曼群島的人均 GDP(國內生產毛額)雖高達四萬三千八百美元,超越台灣一‧五倍,但是政府的收入高度仰賴進口關稅與註冊牌照費用,兩者皆與景氣息息相關,令其難抵擋金 融海嘯來襲。當地重要的觀光產業,○八年之後低迷一段時間,影響關稅收入,政府也必須向銀行舉債,於○九年面臨約一億二千萬開曼元的赤字。

當時英國政府提議要開曼群島開始增加稅收,但遭現任總理麥基瓦‧布希(McKeeva Bush)拒絕。藉由縮減公共支出,又跟隨著景氣逐漸好轉,政府的赤字在一○年九月已經降至二千一百萬開曼元。「政府一開始就沒打算課徵直接稅,」財政部 官員羅斯(Samuel Rose)表示,除了降低支出,政府也積極尋找新的收入來源。

洗刷避稅天堂汙名

開發經濟特區 吸引大廠來設據點一九九三年,當多數人還不認識開曼群島的時候,由知名演員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金‧哈克曼(Gene Hackman)主演的賣座電影「黑色豪門企業」(The Firm)帶觀眾初次看到開曼的面貌。羅斯說,拍攝當時大家都很期待,畢竟難得有國際巨星來此拍片,沒想到劇情把開曼群島設計成驚悚、犯罪與洗錢的天堂。

無論當時情況是否真是如此,開曼政府的確想盡辦法,努力擺脫汙名。從二○○○年和列支敦士登、巴拿馬等十五國同被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列為黑名 單以後,一直到○九年總計和加拿大、德國、紐西蘭等十二個國家簽署《稅務資訊交換協定》之後,算是宣告參與反逃稅的行列,才於○九年八月正式進入白名單。

從註冊處、律師事務所,到沒有郵差的郵局,以及登記著數十家企業的小小郵箱,一路走來,我們看到開曼如何讓自己與全球資本市場接軌,這條虛擬的產業鏈為這個小島帶來豐厚收入,卻也讓美麗的海島被世人貼上負面標籤。

「我們的政府真正開始發展經濟不過才四十年,還有很多發揮空間。」羅斯說,今天的開曼,一方面力求符合國際金融中心的規範與標準,近期總理也訪問杜拜簽訂合作備忘錄,為了支持開曼群島開發新的特別經濟區,吸引全球高科技與製造廠商來此設據點。

開曼,一面是度假天堂,另一面卻又是避稅天堂,擁有雙重面貌的它,正為了擺脫「稅務騙局」的指控,努力改頭換面。

一分鐘看開曼

面積: 大開曼(Grand Cayman )、小開曼(Little Cayman) 和開曼布拉克(Cayman Brac)三個島,共264平方公里(略小於台北市)。

地理:位於美國佛州邁阿密南方西加勒比海。

人口:約5萬7000人。

氣候:冬日均溫攝氏26度,夏日均溫攝氏30度。

官方語言:英語。

幣別:開曼元,1開曼元=1.2美元。

產業:主要為金融服務和觀光產業。

公司註冊數:至2010年底註冊超過9萬家,其中7萬家為境外公司。

人均國民所得:2010年43,800美元,世界排名13,為台灣1.53倍。

開曼發展簡史

被殖民期

1503年 哥倫布第四次前往新大陸時發現開曼群島。

1670年 與牙買加成為英國殖民地,歸牙買加總督管轄。

轉型期

1831年 立法機構成立自治政府。1863年英國議會正式讓開曼成為牙買加附屬國。

1962年 牙買加宣布獨立,開曼轉為英國屬地。

1972年 發行貨幣開曼元。

1997年 開曼金融管理局開始運作,成立證券交易所。

起飛期

2002年 給予開曼居民英國公民權。

2009年 政府表態更改稅收制度之意願,即從2000年OECD黑名單中移至灰名單。8月時正式採用國際認可的稅收標準成為白名單。

2010年 累計設立銀行266家、信託公司280家、保險公司962家和共同基金9523家;公司註冊數超越9萬家。

一天可完成20家公司註冊開曼群島註冊境外公司4步驟由當地律師簽核申請文件後,送至「註冊總局」。

收送註冊公司文件的服務櫃台。一般境外公司,於送件後24小時內可完成登記。

註冊局官員一一審核申請文件,核對公司中文名稱與公司設立資本額等資料。

登記完成,發出公司登記執照。之後只須每年繳交年費,即可維持公司設立。

開曼群島躍升全球

第五大金融中心

排名 國 別 當地設立銀行

持有國際資產

(美元)

1 美 國 5.33兆2 英 國 5.10兆3 法 國 1.85兆4 德 國 1.84兆5 開 曼 1.72兆6 荷 蘭 1.25兆

7 愛爾蘭 1.05兆

8 義大利 1.00兆

9 西班牙 0.95兆

10 盧森堡 0.89兆資料來源:國際清算銀行,時間截至2010年9月只有信箱 沒有郵差的開曼群島在開曼群島,完全沒機會看到郵差到家裡送信的景象,因為這裡根本沒有郵差。要在當地收到耶誕卡、水電費或是信用卡帳單,只有藉由大大小 小的郵政信箱才能辦到。洛依德(Lloyd)已在郵局工作24年,隨著國內與國際郵件往來愈漸頻繁,「我們也很希望有郵差服務啊!但是政府一直沒有預 算。」整個大開曼島共有9間郵局,累計約有13,000個郵政信箱,小型信箱一年租金75開曼元(約新台幣2,700元),大型一年250開曼元(約新台 幣9,000元),「有些公司業務繁忙,一口氣就租了2個大信箱。」不過因為各個郵局空間有限,信箱需求量又大。洛依德說,很多家庭甚至租不到信箱,或是 為了省錢,乾脆和鄰居、親朋好友共用一個。

因此若要寫信到開曼群島,無須知道收信人的辦公室或是住家地址,只要寫上郵政信箱號碼和區碼即可搞定。

開曼貨幣印有當地著名景觀開曼元於1972年首次發行,當時用來取代牙買加幣。幣值面額有1元、5元、10元、25元、50元與100元。由於開曼群島是 英國屬地,因此鈔票上印有伊麗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肖像,而且在最新發行每種面額鈔票的背面,印有代表開曼群島的不同主題圖像,分別為斷崖(開曼布拉克島著名景觀)、鸚鵡、野生蕉蘭、海龜、魟魚以及 喬治城鳥瞰圖。自1997年起改由開曼金融管理局發行,採與美元固定匯率1:1.2。當地美元通用,但多數店家會以開曼元找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4

避稅天堂也是度假天堂 觀光客來撒錢 當地人與高物價拚搏


2011-5-2  TWM




「虛擬開曼」靠著「避稅天堂」大賺外國企業與金融商品註冊費,而真實的開曼,則是以熱情浪漫的「度假天堂」姿態,瞄準歐美高資產人士荷包。

撰文.莊 芳 攝影.陳永錚這是機長報告:「歡迎各位搭乘本公司的班機,我們即將起飛前往目的地大開曼島,預計只要兩個半小時就可抵達,攝氏二十八度,充滿陽光、沙灘的 開曼群島,配上美妙的樂團演奏,很可能讓你連上衣都忘了丟在哪!」應該很少看到,整架飛機載滿一百五十名的乘客,聽到機長報告之後,一同鼓掌、歡呼的情 況,但這就發生在飛往開曼群島的班機上。

除了往返大、小島之間的少數班機以外,每天大約有十架班機,從美國與加拿大的城市飛往這個度假勝地。即使航班不少,但這條航線經常還是一位難求,提前一個月預訂機位,決不算早。

從天氣溼冷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州夏洛特市抵達目的地,一下飛機,立刻傳來節奏明快的現場樂隊演唱,熱情歡迎所有旅客抵達開曼群島。平常感覺嚴肅的入境檢查區 域,似乎也隨著音樂聲傳來而輕鬆不少。在這裡排隊等待入關的人潮,除了少數開曼居民,幾乎全是攜家帶眷、親子同遊的歐美人士;其中不少人一手提著行李、一 手抱著浮板,好像迫不及待要泡在大海裡。

這就是開曼的另一面,充滿悠閒與度假氣氛的海島國家。「虛擬開曼」靠著「避稅天堂」大賺外國企業註冊費,而真實的開曼,則是以熱情浪漫的「度假天堂」姿態,瞄準歐美高資產人士荷包。

熱情海島!

每年吸引一六○萬人次郵輪乘客就當地居民表示,這裡已開發完成的區域,大概只占大開曼島的二○%,也就是位於西部的七英里海灘(Seven Mile Beach)附近。這條實際長達五.五英里(約九公里)的彎月形海灘,是加勒比海十分著名的景點,周遭圍繞著二十多家、擁有絕佳景色的飯店。每到假日,公 共海灘更是擠滿了人,因為當地居民除了上教堂之外,去海邊游泳、曬太陽正是最省錢的休閒方式。

旅遊旺季從十二月開始至隔年四月,時常豔陽高照的天氣,可說是歐美旅客避寒的好去處,當地旅館在此期間,經常都有七、八成以上入住率。根據開曼觀光局統計,近五年來,每年平均有二十八萬名旅客飛抵開曼群島,其中有八成是美國籍,還不包括每年約一六○萬人次的郵輪乘客。

從七英里海灘再往南一些,約五分鐘車程,就可抵達喬治城中心。這裡有個郵輪港口,每當郵輪一靠岸,街道上、商店裡總是擠滿了人,還有遊客就在海岸邊浮潛,和只相隔幾條街、安靜的商業區氣氛天壤之別;而主要的購物區,到處都可看見銷售珠寶的商店。

在熱鬧的街道旁有一家來自加拿大、專門銷售斑彩石的珠寶首飾店,這天下午擠滿了顧客,銷售經理瑞克(Rick Domanski)說,店內單品平均價格約八百美元(新台幣二萬三千元),最便宜的飾品也要二百美元(新台幣五千八百元),「若是進行促銷活動,一天賣個 一百條也不意外!」他說,設在大開曼島的分店,是位於加勒比海最主要的營業據點,「這裡只要郵輪靠岸,當天生意一定特別地好!」什麼都貴!

中低階層根本存不了大錢置產街道上到處都掛著「免稅」(Duty Free)的標誌,東西卻不見得便宜。因為開曼群島雖然不收消費稅,但因島上多數物資全仰賴進口,進口關稅自然會將物價墊高。股神巴菲特所投資的 「Dairy Queen」冰品店,全球總計超過六千個據點,在喬治城裡就開了兩家分店。

從菲律賓來此工作五年的店員克里斯(Chris)說,平均價格約為五美元的冰品,「在旺季時,一天就可賣出五千杯以上!」他表示郵輪旅客是主要生意來源, 「一般來說,當地人不會常買這麼貴的冰淇淋。」克里斯開心地向我們描述他是如何大賺觀光客荷包,但透過他的說法,我們也隱約體會到更加底層的真實開曼,或 者說,現實層面的開曼。

像是克里斯擔任冰品店店員,和多數餐廳服務生、旅館櫃台人員的薪水沒有太大差異,每日工作八小時,每小時時薪六美元左右。「比起我在菲律賓工作的薪資多了 一倍,但是,這裡的物價水準很高,根本存不了大錢。」克里斯說,他可以寄錢回家奉養父母,也能存些小錢,利用休假到鄰近的牙買加、古巴和巴拿馬等地旅遊, 「但,我絕對存不到錢在這裡買房子。」在冰品店的對面路旁,就是開曼當地居民經常光顧的傳統魚市場。每天都有新鮮漁獲現捕上岸,攤販老闆俐落的殺魚刀法, 連觀光客也忍不住駐足欣賞,成為另一特殊景點。一般魚類每磅(約○.四五公斤)五美元,任職金融業的瑪莉安幾乎每兩天就來這裡買魚,「有時還跟老闆殺價, 我覺得價格挺划算的!」但是擔任收銀員工作的雪莉(Shirley)就不這麼認為,她每周到當地平價連鎖超市福斯特(Forster)購買一家八口所需食 物。「我要控制一星期二百美元的預算,其實有些吃緊,不可能常常買魚。」她說自己從小在開曼長大,「小時候就有物價很貴的印象。」直到現在成了家庭主婦, 還是覺得什麼都貴,「但沒辦法,這裡幾乎所有物資都是進口,只有省一點花才行。」她每拿起一樣架上產品,都要仔細端詳、比價,超出預算就毫不考慮立刻放回 去。她笑說自己摸遍了整家超市的貨品,要買最便宜的,問她準沒錯。

當地人因為享有四到十六歲義務教育,識字率達九成以上。由於觀光服務業發展蓬勃,並且進入門檻較低,就政府數據統計,估計三成以上人口皆於餐廳、旅館、零售等服務業就職,賺觀光客的錢。

賺觀光財!

當地三成以上人口從事服務業主要的街道上隨處可見九人座的白色廂型車,其中有專門載觀光客的計程車,以及當地居民搭乘的公車。計程車司機露西(Lucy)說,這裡的居民都是搭乘公車或走路,沒有人會坐計程車,原因是「費用很高」。

在開曼,計程車是依路程長短收取固定費用,大約二十分鐘車程就要花上二十三美元(新台幣六七○元),「因為石油、汽車都是進口的呀!收費自然貴了很多。」對於一般服務業的員工而言,要工作四個小時才能負擔一趟計程車費。

一位飯店櫃台人員說,由於上班地點距離主要道路較遠,通常她會先搭一次花費二.五美元(新台幣七十五元)的公車,下車後再步行三十分鐘到飯店。若是頂著烈 陽,接近三十度的氣溫時,「連走十分鐘路都很難熬,但習慣了就好。」露西開計程車已超過十年,她說每月收入大約二千五百美元(約七萬二千五百元新台幣), 幾乎全繳給房東了。剩下的生活支出,就由收入較少、月薪一千五百美元(約四萬三千五百元新台幣)的丈夫負擔,「一家三口的收支幾乎打平,怎麼可能有儲 蓄?」房地產夯!

歐美富豪來此買豪宅當度假屋開曼居民要買房子或許並不容易,除非你能狠狠地抓牢「外國財」,就像在當地從事房地產仲介的金隆德(Kim Lund)一樣。

金隆德接觸房地產業已有三十年,一九九一年加盟美國知名仲介品牌RE╱MAX,在開曼做起房屋仲介生意。現在,他的旗下已有三十位房仲業務員,在開曼的市占率達三五%,位居第一。

「老實說,我個人有九九%客戶都是外籍人士,」金隆德說,其中美國買主就達八成,其餘則是來自加拿大與歐洲的買方。「他們很多都在各國置產,這裡只不過是另一個度假地點而已。」當然,由於主要客戶都是歐美人士,金融海嘯對他的生意多少有些影響。

金隆德說,○八年以後當地房價確有下跌,但是因為度假別墅本來供給就少,多數買家又是有錢有閒的富豪,所以情況不如想像中嚴重。「今年開始,又有美國買方 出手了,可見景氣明顯恢復。」他透露,很多買家搭乘私人飛機來此,一年不過待個幾星期而已,還會雇請傭人幫忙看家、打掃房子。「結果,看起來就像是買房子 給傭人住。」一戶總計二八○坪的獨棟別墅,花費了七百萬美元(二億零三百萬元新台幣)打造,除了整片面向海景的落地窗,還擁有私人庭園與游泳池,現在只有 菲傭麗莎(Lisa)與其丈夫居住在此,「我的老闆是美國人,他們全家一年只來度假兩次,前陣子決定賣掉這裡的房子。」麗莎曾經在許多國家工作,包括台 灣、香港、杜拜等地,經歷十分國際化,「但是我最喜歡這裡,因為無論是生活環境或是薪資待遇都好。」她說,很希望下一位屋主能繼續聘用她,這樣就可以一直 待在這裡了。

事實上,金隆德並不是開曼人,而是二十七年前從加拿大移民過來的。他在移居開曼的時候,不僅身無分文,還負債五萬美元(新台幣一百四十五萬元)。後來努力 工作存錢、開始貸款買房,才展開了他的致富之路。現在他不僅仲介房屋買賣,遇到難得的好地、好房,他還說服買方共同出資營造,一起分享獲利。估計目前身價 約有二千萬美元(五億八千萬元新台幣),其中八成都是來自房地產。

處處商機!

稅率低 外籍人口蜂擁投資淘金「我喜歡這裡的原因之一,正是因為免稅的優勢。」他指出,在這裡買房,屋主只須在成交時,繳交一次平均七.五%的印花稅,「之後房子 就完完全全屬於你,無論轉賣、出租都不用再繳稅。」「所以很多人覺得這裡生活水準很高、消費不起,我可不認為!」金隆德說,在這裡投資賺錢,才是真正的 「賺到錢」。各種所得稅、房屋稅相加,美國動輒就要繳上收入三○%、四○%的稅金,加拿大甚至高達五○%,「比起來還是在開曼投資,划算多了。」不過問他 是否也住在豪華的海邊別墅?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時間、精力都花在投資的房子裡,自己住的根本沒空裝潢,「我還是寧可把資金花在可以獲利的地方!」不過, 正因這裡似乎商機處處,許多外來人口湧入。依開曼的經濟統計處資料顯示,○九年的勞動力人口為三萬六千一百人,其中開曼人僅占一半,其餘全是持有工作證明 而居住此地的外籍人士。這些外籍居民的工作證只能維持七年,之後必須離開兩年才能再次申請。而工作許可證的授權,正是開曼政府在關稅、註冊登記費用之外, 第三大的收入來源,占整體營收約九.五%。

未來,開曼群島如果想要持續成長,就和政府仰賴各國設立的境外公司、金融商品一樣,協助推動經濟發展的外來移民們,同樣功不可沒。

滿腦生意經的開曼地產大亨在開曼經營房地產業長達25年的喬比(Choppy),2009年正式踏入旅館業,他買下海邊的度假飯店,並重新改裝布置、增加 館內設施,累計投資了2千萬美元。「預計今年10月正式開幕,大約2到3年就可回本。」他結合「分時度假」與「酒店式公寓」管理模式,新蓋的飯店套房有 57個單位,其中約20間可供出售,一間兩房的酒店式公寓花費45萬美元,買方擁有房地產權,而不是只有「階段性使用權」。舉例來說,屋主只要告知飯店哪 一個月將來此度假、居住,其餘的11個月則由飯店對外開放訂房,雙方共同分享現金收入。由於統一採用飯店式管理,還有客房服務,屋主即使人在海外,也無須 擔心修繕、維護等瑣事。

喬比現年50歲,是當地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士。早期曾在金融業工作7年,後來看到當地經濟逐漸成長,加個油卻總是要跑大老遠,而決定和友人一起借錢開設一家 加油站。他學習美國的商業模式,在加油站旁開設便利超商,「本來很多人不看好,結果卻生意大好,經營2年就賣給石油公司Esso。」這筆交易讓他賺得75 萬美元,此後開始到處買地、蓋房子,當個包租公。現在他在市區擁有4棟商業大樓、8幢獨棟住宅,與結婚7年的中國籍太太一起打拚事業。

他到現在每天還是勤奮工作,思考新的投資生意,他說,「生意可不是用做的就好,而是要用想的才行!」

到開曼旅遊須知:

交通: 想要到這個位於加勒比海上著名的潛水勝地,感受美麗海灘的圍繞,有兩種方式可以抵達:搭乘郵輪或是飛機。

簽證: 搭乘郵輪免申請簽證,但只允許停留一天;至於搭乘飛機抵達開曼的旅客,除非是英、美、加公民無須簽證,否則持台灣護照者,皆須至「英國簽證申請中心」辦理簽證,一般審理時間約需2個星期。

住宿: 由於當地遊客眾多,建議至少在出發前一個月訂定機票行程與飯店,考量交通便利,就以「7英里海灘」附近的住宿為首選。

時機: 如希望避開人潮、享受悠閒時光,不妨選擇淡季(5月至11月)前往,價差可有5到7折。但要注意5月和10月通常是開曼群島雨量最多的時期,千萬別讓大雨影響了出遊的興致。

當地居民眼中的開曼

這裡很有發展性!

計程車司機

艾瑞克(Eric)

我今年35歲了,平均一星期的收入500美元。若在旺季每天來回跑個7、8趟也不成問題,一日至少可賺200美元,聽起來很不錯吧?我還曾經去過邁阿密和加州玩呢!希望以後可以開一家浮潛公司,在這裡肯定很有發展。

職業婦女

拉娜(Lana)

省錢才是王道!

在開曼的生活費很高,家裡6個人,光是每星期的伙食費就要花200美元,還不包含其他日常開銷。所以每次來採買前,我都要先研究賣場DM,鎖定特價商品。有時順便幫住在附近的弟弟採買,這樣才能省油資。

冰品店店員

賓諾與克里斯

(Bhino & Cris)

薪資高但消費也高

我們倆從菲律賓來此工作,分別已有3年和5年了,這裡雖然消費較貴,但薪資比在家鄉好上一倍。只要省吃儉用一些,和朋友一起分租房子、共同負擔房租,在這裡生活不成問題,只是存不了太多錢。

珠寶店品牌經理

瑞克

(Rick Domanski)

郵輪客消費

占大宗

這個加拿大品牌在加勒比海區域總計有3家分店,但在開曼群島的店面是最大的一家。我們希望能吸引口袋麥克麥克的郵輪旅客消費,今天特別舉辦促銷活動,所以店裡全擠滿了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5

是避稅還是逃稅? 全球嚴打逃稅 五大「天堂」被迫轉型


2011-5-2  TWM




為了避稅、設立子公司投資中國或赴海外上市,使得台灣企業在避稅天堂登記的數字大幅攀升,但隨著各國法令漸趨嚴謹,避稅天堂成了國際間打擊逃漏稅的焦點,因此競爭激烈的各個免稅國家,也正開始轉型中。

撰文‧莊 芳

在經濟部投審會的統計資料中,開曼群島和維京群島,被歸類為「加勒比海英國屬地」,一九八八年,台灣首度出現對於這個區域的「對外投資」,那一年,台灣投資當地約五百萬美元。到了二○一○年,台灣對開曼及維京群島的累計直接投資總額已超過二三○億美元。

除了對中國,二三○億美元的金額,遠遠超過投審會統計資料中台灣對任何單一國家的累積直接投資金額,由此可見台灣企業對於加勒比海的熱情和嚮往。當然,愛上加勒比海小國,是有原因的。

「紙上公司」目的一:獲利免稅無論是開曼、維京群島,或是在上市櫃企業財報當中常看到的子公司、孫公司所在地如薩摩亞群島、模里西斯等,都被世人稱為「避稅天堂」,顯而易見,「合法的避稅節稅」,是讓全球企業對這些小國趨之若鶩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何避稅?簡單地說,由於這些國家對於公司的設立與審查十分寬鬆,境內稅負也極低,因此,在這裡設立的「紙上公司」或「空殼公司」賺到的錢不必負擔高額稅負,資金流動也不受監管,這些因素,自然可以讓企業在利潤、成本及資金操作上具有「調整空間」。

舉例來說,若是在此設立「紙上公司」專門「接單」,那麼,雖然實際營運是在其他地區,但「紙上公司」可從中「攔截」一部分訂單利潤,而這一部分的訂單利潤幾乎就能免稅。

以國內營利事業所得稅的稅率一七%來看,假使保留盈餘約一千萬元於境外公司,或是繼續進行海外投資未匯回台灣母公司,就可為公司省下一七○萬元的所得稅支出。此外,也有部分企業是透過大量複雜的關係人交易,將母公司的利潤轉至避稅天堂的紙上公司,藉此避稅。

「紙上公司」目的二:投資中國除了避稅之外,對於台灣企業來說,透過在這些國家設立子公司投資中國,亦是重要的目的,而在這部分,薩摩亞群島似乎是各個避稅天堂國家當中的首選。

由於台灣企業必須透過第三地才能投資中國,所以多數企業多會考慮選擇可登記中文、價格相對便宜的國家作為境外公司設立地點,在各個避稅天堂中,又以薩摩亞 設立公司的審查速度最快,因此幾乎成為台灣企業投資中國的最佳跳板,近幾年來也成為台資企業設立境外公司的熱門地點。

舉例來說,奇美電就藉由在薩摩亞成立的控股公司,再轉投資設立於香港與中國的關係企業。

「相較之下,由於開曼公司維持費用較高,一般若是為了單純投資中國,其實不必選擇開曼。」勤業眾信執業會計師林淑怡表示。此外她也強調,企業在選擇具有租 稅協定的國家設立公司時,還是要注意當地法令規定。例如,中國與香港雖享有租稅至少五%優惠,但是中國政府目前審核十分嚴謹,假使在香港沒有實體營運,或 是管理不夠完整,恐怕還是無法享受優惠。

除了避稅與投資中國,另一種在避稅天堂設立境外公司的目的,就是為了申請海外上市。尤其像是美國、香港與台灣,目前都可接受維京群島或開曼群島的控股公司申請掛牌。像是KY美食、TPK宸鴻就是近半年成功第一上市的案例。

「紙上公司」目的三:海外上市在亞洲已有二十五年歷史的OIL公司(Offshore Incorporations Limited),專門提供客戶在開曼、維京、薩摩亞、模里西斯等地的境外公司註冊服務。該集團執行長克勞佛(Martin Crawford)表示,「我們每年註冊數千家的境外公司,以我的經驗來看,把公司設立在開曼群島,幾乎是希望海外上市客戶的不二選擇。」克勞佛估計,目 前大約有五○%的香港掛牌企業,註冊地點設在開曼群島;另外在那斯達克、倫敦交易所,也都可以見到不少開曼公司的蹤影。

開曼為何獨受青睞?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副總經理周思齊表示,相較於其他的避稅天堂,開曼的《公司法》相對嚴謹、複雜,因此比較能受到其他國家的證交所認同。且開曼為英國屬地,法律體系與英、美等主流國家的情形兼容。

不過,對於開曼來說,將《公司法》修訂得更加嚴謹,固然能吸引有意海外上市的業者,但監管的緊度稍事加強後,難免也會降低企業在此操弄避稅的空間,只是,盱衡國際環境,這條路恐怕已是開曼或其他避稅天堂國家不得不走的路了。

趨勢轉變:設紙上公司避稅得不償失「基本上,現在已經很少有人只是為了『避稅』單一目的,去設立境外公司。」安侯建業會計師事務所稅務部營運長張芷指出, 早期人們會認為要在海外「藏錢」很容易,但是現在隨著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打擊逃稅行為,不僅公布不合作的黑名單,還定期公告、更新各國執行進 度,因此單純為了「稅務」目的而去成立一家公司的情況愈漸減少。

曾在國稅局任職的張芷一直認為,「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只要曾有帳戶進出紀錄,難保利潤不會曝光。「業主要做好心理準備,假使有一天全部的資金往來資料曝 光,而你有這個能力負擔風險(應繳稅負),才考慮去做吧!」不只如此,她強調,避稅天堂國家的相關法令持續調整是趨勢,過去可行,不代表未來也持續可行。 「近年來有許多富人藉著設立信託贈與股利給受益人,用以避稅。但前陣子國稅局開始徹查,一旦抓到逃漏稅情事,不僅補稅還得重罰,結果恐怕得不償失。」此 外,上市櫃公司必須公布財報,「母公司盈餘過低反而會被主管機關注意。」林淑怡就表示,在她看過的合併財報中,多數企業到最後都會「回到基本面」,反而會 積極將利潤留在台灣母公司,而非境外公司,「在正常情況下,當然還是希望自己公司看來愈賺錢愈好。」至於有些公司將盈餘留在海外,「反而是擔心上下游廠商 發現公司營收頗豐,進而出現砍價情況發生。」「回到基本面」,企業如此,避稅天堂國家也正在走同樣的路,在成為「全球公敵」之下,各國開始更努力地積極發 展實體產業。一個有趣的例子,是位在歐洲內陸的避稅國列支敦斯登,為了降低「避稅光環褪色」對國家造成的衝擊,該國全力拚觀光,甚至想出了「出租國家」的 主意,花費七萬美元,即可成為一天的國家主人。

過去,避稅天堂的稱號聞名全球,如今,隨著各國法令漸趨嚴謹,讓這些天堂的光芒也漸漸褪色,「企業也應該重新思考,與其想盡辦法『藏錢』,不如回到本質,從稅務管理及企業經營本身出發。」張芷很有正義感地說。

台灣設立境外公司最多的五大避稅天堂

模里西斯

設立境外公司數 約226家代表性企業 中石化、永豐餘、中信金等

特色

‧實質審查快速簡單

‧與中國有邦交

註冊費 500~2318美元代辦費與規費 2000~2200美元維持公司年費 150美元

薩摩亞

設立境外公司數 約1104家代表性企業 中鋼、裕隆、奇美電等

特色

‧實質審查快速簡單

‧與中國有邦交

‧費用相對便宜

註冊費 250~450美元代辦費與規費 1600~2000美元

維持公司年費 50美元

開曼群島

設立境外公司數 約462家代表性企業 統一、鴻海、台積電等

特色

‧法規相對較嚴謹

‧每年須申報股東和董事資料

‧可在海外上市

‧申辦費用相對較高

註冊費 731~3000美元代辦費與規費 3000~8000美元維持公司年費 731~3000美元

維京群島

設立境外公司數 約1852家代表性企業 台聚、華碩、緯創等

特色

‧稅務透明度高

‧全球最多公司設立,體系制度完善

‧可在海外上市

註冊費 350~1100美元代辦費與規費 1600~2500美元維持公司年費 350~1100美元

巴拿馬

設立境外公司數 約121家代表性企業 台泥、長榮航、中鋼等

特色

‧法規寬鬆有彈性

‧與中國有邦交

‧美洲自由貿易國之一

‧現為OECD灰名單

註冊費 50~671美元代辦費與規費 1000~2000美元維持公司年費 150美元註:設立數量包含上市公司所有轉投資公司,統計自2009年上市櫃、興櫃財報。

資料來源:台灣經濟新報社、各政府官方網站、綜合採訪整理

設立境外公司目的拆解

以台灣某上市公司組織為例

轉投資境外公司

薩摩亞(營運公司) 目的1:用於轉單,若呈現虧損狀態,可能承擔匯兌損失,或將薪資於當地發放美國加州 (營運公司) 因美國稅負較高,一般用作銷售或研發部門薩摩亞(控股公司) 目的2:以第三地間接投資中國

開曼群島(控股公司)

開曼群島 香港 中國 目的3:未來可能考慮分拆上市或有其他合資者共同經營可享租稅協定,扣繳稅款盈餘匯出5%優惠 中國香港九龍(銷售或貿易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96

避稅天堂 吸走窮國開發資金

2011-9-12  TWM

 

我抵達加彭時,歐圖格(Autogue)和一名助手已經搭著法航的頭等艙,飛到首都自由市(Libreville),還訂了最貴的旅館一星期,歐圖 格愉快的承認,他們的唯一目的是幫忙我。

多年來,我一直觀察、報導和住在大西洋濱西非大海灣、北起奈及利亞、中經加彭、南到安哥拉的國家。這個地區供應美國將近六分之一的進口石油,供應中國的比 率也大約相同,而且富麗堂皇的外表遮蓋了可怕的貧窮、不公和衝突。

想和財政部長共進午餐嗎?沒問題。歐圖格先生一通電話就安排妥當。我在一家旅館的大廳裡,和權勢薰天、後來擔任聯合國大會主席的半個華人外交部長尚平(編 按:尚平的父親程志平祖籍浙江溫州)一起喝雞尾酒,他讓我盡情的採訪,還親切的問候我的家人。後來石油部長拍著我的肩膀,開著玩笑,說要給我一塊油田,然 後收回承諾,說:「不行,這些東西只能交給權貴要人。」

不管我人在哪裡,自由市大街旁赤貧民居離我始終都不超過兩百碼。尊貴的歐圖格先生引領著我,進入空調舒適、富麗堂皇的天地,把我送到隊伍前面,優先會晤總 是樂於接見我的權貴。大家很容易忽視這個受到魔法保護的平行世界,這個泡沫靠著對可能的內外破壞者發出無言的暴力威脅,得以維持下去。歐圖格一心讓我忙碌 不堪,反而讓我下定決心,找出他可能有心隱藏的東西。結果我在無意間,撞見後來在巴黎以「億而富事件」聞名的大弊案。

利用境外避稅強取豪奪

億而富事件發端的線頭很小,一九九四年,美國快捷公司(Fairchild Corporation)和法國一位工業家爆發商業糾紛,導致法國證券交易所遭到調查,案子由偵查檢察官伊娃.裘莉(Eva Joly)承辦。挪威出生的裘莉每次調查出什麼結果,新的線索就會出現,以致調查越來越深入。不久之後,她就遭到死亡威脅:有人郵寄一具迷你棺材給她,某 次突擊檢查時,她發現有一支裝滿子彈的史密斯威森(Smith & Wesson)左輪槍瞄準入口。但是她堅持不屈,更多的檢察官加入調查,離奇的真相越積越多,檢方開始描繪出一個超大貪腐體系的輪廓,億而富集團(Elf Aquitaine)、法國政壇、情報機構和加彭貪腐的統治者歐馬.彭戈(Omar Bongo)都在這個體系裡緊密勾結。

彭戈的故事是法國殖民地自治政策的縮影,過去的殖民地正式獨立,老主人想方設法,躲在幕後繼續控制。加彭在一九六○年獨立,展現非洲石油新天地的濃厚希 望,是法國特別注意的國家。加彭需要適當的總統,需要魅力十足、強硬精明、必要時絕對親法國的真正非洲裔領袖。彭戈正是完美的人選,彭戈出身人口很少的少 數民族,在國內自然缺乏支持基礎,必須仰賴法國保護。

一九六七年,彭戈三十二歲時,成為世界最年輕的總統,法國派了幾百位傘兵,進駐自由市的軍營,還用地道聯通彭戈居住的一座宮殿。這種安排極為有效的嚇阻政 變,以致彭戈二○○九年死亡時,成為世界上任職最久的領袖。

彭戈為了交換法國的支持,以極為優惠的條件,把本國礦藏的開採權,幾乎全部交給法國企業,後來法國非洲舊殖民地的石油工業,和法國大都會主流政治秘密結 合,利用瑞士、盧森堡和其他避稅天堂,建立可怕而龐大的全球性貪腐網絡後,他也變成這個網絡中駐在非洲的關鍵人物。

裘莉發現,加彭石油工業的若干部門擔任龐大行賄基金的角色,提供數以億美元計的資金,讓法國菁英利用。這種系統是漸進發展出來的,但是到了一九七○年代, 已經變成法國右派主要政黨共和聯盟黨(RPR)的秘密資金融通機制。

這件事不只是政黨的政治資金問題而已,法國諸多大企業也可以動用這筆西非石油財富,賄賂台灣、委內瑞拉、德國和澤西島,確保賄賂資金不會牽連到這些公司。 億而富的髒錢也推動法國的全球政商外交機器。

這個體系極為有力,協助法國在全球政經事務上,發揮超出本身實力的影響力,這個體系在不同司法轄區的縫隙中大力成長,也在境外欣欣向榮。

醜聞爆發後,法國政客宣稱億而富體系壽終正寢,同時億而富集團走向民營化,徹底轉型,現在是道達爾(Total)集團的一分子。但億而富不是法國與非洲貪 腐體系中唯一的角色,大家或許可以問,為什麼法國總統薩科齊(Nicolas Sarkozy)二○○七年就任後,第一位打電話給他的外國領袖不是德國、美國或歐盟執委會總統,而是彭戈;大家也可以問,為什麼法國部隊今天還留在加 彭,還靠著地道,接通由彭戈兒子阿里.彭戈(Ali Bongo)總統居住的總統府。億而富體系可能已經死亡,但很可能由其他體系取而代之。

資金從非洲外流到歐美

億而富體系是境外世界的一環,也是境外世界的象徵,加彭沒有列在任何避稅天堂的名單上,卻擁有典型避稅天堂的特徵──提供非居民菁英秘密、腐化的服務,而 且像境外系統一樣,是公開的秘密。有些關係良好的法國人知道一切,很多外人知道有重要事情在其中醞釀,大致上卻視而不見,幾乎沒有人能夠看清全貌。但是, 整個體系確實是巨大的貪腐章魚,對非洲和法國平民造成最深遠卻大致無形的影響。

早在我初次訪問自由市前很久,我就注意到非洲流失大量資金,但是境外世界籠罩在秘密中,使大家無法追蹤其中的關係。金融機構和律師會在特定故事中浮現,然 後回歸由商業機密與專業判斷構成的幽暗境外世界裡。每次一有弊案爆發,這些人的重要角色都逃過認真的檢視,大家都說,非洲的問題和非洲文化、統治者、石油 公司與殖民主義的後遺症有關。提供境外秘密天地的人顯然是所有事件的核心,但是,要打進這個天地很難,而且似乎沒有人很有興趣這樣做。

一直到二○○五年,我才發現所有線索巧妙的匯聚在一起,我和曾任花旗集團律師的大衛.史賓塞(David Spencer)見面,暢談西非產油國的透明化與公共財政問題,當時史賓塞處理的事情和我的工作目標完全無關,包括會計規則、利息所得免稅與移轉定價,我 終於看出其中的端倪時,心想他什麼時候才會開始談非洲的貪腐問題。美國藉著提供租稅誘因與秘密,吸引海外資金,已經成了避稅天堂。

美國政府需要外國資金流入,因此用免稅待遇和秘密吸引資金。史賓塞解釋說,這一點已經變成美國政府全球策略的核心,世界金融資本的流動會反應這種誘因的小 小變化。史賓塞說,幾乎沒有人了解這一點,而且也幾乎沒有人希望知道這一點。

我在哈佛俱樂部裡,開始看出非洲貧窮與不平等的可怕人命成本,顯然和會計規則與免稅的無情世界息息相關。非洲的天災或不可避免的慘劇都有一個共同特性,就 是資金在避稅天堂和成群西裝革履、值得尊敬的銀行家、律師與會計師協助下,從非洲流出,流到歐洲和美國,但是沒有人希望走到非洲以外的地方,探問什麼原因 推動這種體系運作不息。

你只要想一想,就知道「資金外流」一詞把責任推到資金流失的國家身上,這是歸咎受害者的另一種方式。但是,非洲流失的每一筆資金,一定都有相對的流入地 點,有誰研究過資金流入的狀況?在我探討的很多故事中,境外系統不只是串場的外國秀,境外是主戲。境外把自由市和巴黎、盧安達和莫斯科、賽普勒斯和倫敦與 華爾街、墨西哥市和開曼群島、華盛頓和利雅德緊緊綁在一起。

境外勾串起犯罪的黑社會與金融菁英、外交、情報機構與多國公司,境外推動衝突、塑造我們的認知、創造金融動盪,送給權貴要人驚人的報酬。境外是權力世界目 前的運作方式,這點正是我在書中要告訴大家的故事。(本文摘錄自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724

李嘉誠遭遇加拿大反避稅裁決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1112111433488/

香港長江實業(00001.HK)主席李嘉誠或許要重新衡量他對加拿大特別的個人感情了。

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於12月16日做出終審裁決,認定李嘉誠及其長子李澤鉅涉及在海外避稅高達875萬加元。根據裁決書,李嘉誠除了需支付875萬加元的避稅款項以及10%的罰款(即約87.5萬加元)外,還需承擔上訴的訴訟費用。

「這是濫用公司合併,根據一般反避稅規例(GAAR)的裁決是恰當的。」裁決書稱,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的9位法官就此達成一致。

由於適用範圍的寬泛和實施上的不確定性,一般反避稅規例往往成為各國所得稅中最受爭議的部分。加拿大一般反避稅規例生效20年以來也僅運用過3次。

此前,李氏集團旗下的加拿大子公司Copthorne控股公司(Copthorne Holdings Ltd,下稱「Copthorne I」)已多次上訴。2007年,加拿大聯邦稅務法庭判決Copthorne I敗訴。此後,Copthorne I不服,提出上訴,而2009年加拿大聯邦上訴法庭支持了稅務法庭的判決結果。今年1月份,加拿大最高法院聆訊該案並於12月16日公佈終審裁決。

「垂直兼併」化身「橫向兼併」

事情要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

1993年,李氏集團決定將4家子公司合併,包括VHHC控股公司(VHHC Holdings Ltd,下稱「VHHC I」)、Copthorne I和另外兩家公司。VHHC I是赫斯基石油公司(Husky Oil Ltd,下稱「赫斯基石油」)的控股公司,直接持有赫斯基石油的部分股權,同時通過子公司VHSUB控股公司(VHSUB Holdings Inc,下稱「VHSUB」)間接持有部分赫斯基石油的股權。而Copthorne I是李氏集團旗下一家荷蘭公司--大城市工程公司(Big City Project Corporation B.V,下稱「大城市」)的全資子公司。

根據加拿大所得稅法(Income Tax Act),如果兩家公司是母、子公司關係,合併(即垂直兼併)後新成立公司的已繳股本並非二者之和,而是要將母公司持有的子公司的股權做沖銷處理。

「沒有採用常規途徑合併,就可以看做是有規避的嫌疑。」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由於VHHC I是Copthorne I的全資子公司,如果不經「處理」,在垂直兼併的情況下,VHHC I的已繳股本總額6740萬加元將被抵銷。為了避免股權被沖銷,李氏集團通過一系列交易,將Copthorne I和VHHC I從母子公司變成姐妹公司。

1993年7月7日,Copthorne I將其持有的VHHC I股權出售給母公司大城市;1994年1月1日,Copthorne I、VHHC I和另外兩家公司合併,新公司仍然命名為Copthorne控股公司(下稱「Copthorne II」),Copthorne II發行的所有股份由大城市持有。橫向兼併的結果,是使各子公司的已繳股本得以累加。

通過多次合併交易避稅

1994年,加拿大修訂海外應計財產所得(FAPI)後,Copthorne I 的子公司Copthorne海外投資公司(一家在巴巴多斯註冊的公司,下稱「COIL」)的收入需要繳納稅款,李嘉誠隨即決定將這家在新加坡從事債券交易的公司併入集團下的其他實體。

同年,李嘉誠在巴巴多斯成立L.F.投資公司[L.F. Investments (Barbados) Ltd,下稱「LF」],分別從大城市和L.F.控股公司(L.F. Holdings)手中買下Copthorne II 和VHHC I的控股公司VHHC投資公司(VHHC Investments Ltd,下稱「VHHC」)的全部股份,根據加拿大和荷蘭的稅收協議,大城市出售股份的資本利得屬於非應稅收入。

1995年,李氏集團旗下兩家子公司再次與Copthorne II 和VHHC合併,新公司仍命名為Copthorne 控股公司(Copthorne III)。通過這次合併,LF從Copthorne III獲得164,138,025份D級優先股,每股1加元。

合併後不久,Copthorne III贖回LF持有的142,035,895股D級優先股,支付對價約為1.42億加元,由於贖回金額並未超過該筆股份的已繳股本額,贖回行為不適用所得稅法,Copthorne III也並未代扣代繳任何稅款。

儘管加拿大所得稅法並未明確要求這種資本返還應作為應稅收入,但加拿大聯邦稅務局認為,李氏集團旗下公司的一系列交易是濫用合併,故意規避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違反了一般反避稅規例。

Copthorne I還承擔了另一項掩蓋收益的重擔。

1989年,Copthorne I出售持有的Harbour Castle酒店獲得豐厚盈利,並將盈利投資於子公司COIL。1991年,赫斯基石油的市場價值下跌,VHSUB所持股權蒙受未實現的資本損失。1992年,VHHC將持有的VHHC I股份出售給Copthorne I後,VHHC I將所持VHSUB股份轉手給Copthorne I,使Copthorne I藉著赫斯基石油的資本損失來掩蓋出售Harbour Castle酒店帶來的利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82

【兩會特別報導】香港「避稅天堂」的笑與淚——還富於民VS藏富於民

http://www.infzm.com/content/72249

去年財政超收了634億港元之後,港府隨即在今年大幅減免稅收。

香港納稅者主要是高收入人群,「與其將這些錢再次返還給富人,還不如將其投入改善香港市民的教育、醫療等公共福利」。

最大手筆的「派糖」

在《福布斯》「2005年全球稅負指數調查」中,中國內地是全球稅負第二重的地方,而香港,則是全球稅負第二輕的地方。

2012年,這個稅負已是第二輕的地方還要減免稅收,原因是:上個財政年度港府的財政收入超收了634億港元,綜合財政盈餘高達713億港元。於是,處在換屆前最後一屆任期的港府,其「派糖」計劃也創歷年之首:所有的減免與補貼加起來高達777億港元。

2月,港府公佈了2012-2013年度的財政預算,該預算案提出了多項稅收減免措施,包括退工資薪金所得稅、免一年物業差餉(相當於物業稅)、提高個人所得稅扣除金額等,特區政府預計收入將因此減少241億港元。

其中最大的手筆是免一年2012-2013年度全年的房屋差餉,以每戶每季2500港元為上限,涉及270萬個物業,特區政府收入將因此減少117億港元。

此外,工資薪金所得稅,則又退又減。

退:全港150萬名納稅人2011-2012年度的薪俸稅(工資薪金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均可免去七成五,上限為12000港元。以去年年收入在20萬-30萬港元的納稅人為例,平均可減免約4000港元;年收入在40萬港元以上的納稅人,平均可減少10000港元以上的稅額。

減:薪俸稅基本免稅額由10.8萬港元提高至12萬港元;已婚人士的免稅額,也從21.6萬港元提高至24萬港元;供養父母或祖父母的免稅額也由當前3.6萬港元增加到3.8萬港元;子女免稅額由現在每名子女6萬港元增加至6.3萬港元。

香港政府這一系列「還富於民」的舉措引來諸多好評,內地一些人更是羨慕嫉妒恨,希望內地能夠借鑑香港,實行減稅。

港府的苦衷

其實,面對巨額的綜合財政盈餘,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本來是希望另作安排的。

上一個(2010-2011)財政年度香港的綜合財政盈餘更高,713億港元。曾俊華提出了一個他自認為是任內最佳的財政預算方案,包括寬免差餉 費、向每個電費賬戶提供1800港元補貼,以及免除兩個月的公屋租金,向本地的散戶投資者發行50億至100億港元的通脹掛鉤債券,同時向強積金(香港人的退休金)注資6000港元的建議。

不曾想,香港市民並不買賬。在香港高通脹的壓力之下,市民普遍希望富得流油的特區政府能盡快「派糖」,解決燃眉之急,而不是將6000港元注入只能在退休或者是永久離開香港之時才能取到的「強積金」。

向每個「強積金」注資6000港元,要花掉240億港元。香港立法會議員公開批評特區政府竟然選擇將240億港元放進去「派一顆糖」,幾十年之後才拿到。「拿到的時候可能都縮了水,發了黴,吃糖的人可能都已經沒牙吃糖了。」

對於是否修改預算案,曾俊華一度猶豫,為了促使港府改變意見,有立法議員表示,將會發動遊行示威活動,並會聯名要求立法會否決上述預算。個別社會團體甚至將矛盾升級,在一場公開活動中,以重物頂撞特首曾蔭權。

為了避免引發更大的社會爭議,經過數日的思考,曾俊華主動妥協,重新宣佈了財政預算方案——直接給全港18歲及以上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證的市民派發6000港元現金。

量入為出

據香港理工大學會計及金融學院副教授陳彥森介紹,香港之所以常「返稅於民」,與香港特殊的財政政策相關。而這一特殊財政政策已經寫入香港基本法中。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107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這與內地很多地方實行的『量入為出』財政政策不同,香港政府是以收定支,有多少錢辦多少事,原則上不搞赤字財政。」陳彥森解釋,在這一原則的指導 下,香港每年都會根據上年度的財政收入情況,來制定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而如果財政收入有盈餘,則通過稅收減免或者是直接發紅包等方式返還民眾。

不過,對於這樣的利好,並非每個人都認同。

陳彥森就是反對者之一,在他看來,香港納稅者本來就是高收入人群,返還的稅收其實和低收入者沒有關係,「與其將這些錢直接再次返還給富人,還不如將其投入改善香港市民的教育、醫療等公共福利」。

據他介紹,目前香港大約有350萬工作人口,其中只有不到40%的人需繳納薪俸稅。而在這40%的納稅人中,納稅最多的前10萬名納稅人繳納約 65%的薪俸稅。這一狀況同樣出現在利得稅上。在香港,僅約十分之一的註冊公司繳納利得稅,前1000家公司所納稅款佔全部利得稅的70%。

「這等於是把香港絕大部分的財政收入壓在了一小部分人肩上,」陳彥森說,一旦外部經濟出現波動,將直接影響這部分人的收入,從而直接威脅到港府的財政收入。而港府短期的「還富於民」,而不是「藏富於民」,則更是加大了這一風險。

危機的確出現過。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房地產市場一落千丈,政府的土地開發銷售幾無人問津。2003年的SARS進一步打擊了香港經 濟,住宅價格由最高峰時下跌了約70%,而佔據財政收入大頭的直接稅也隨之銳減,香港政府被迫首次依靠赤字財政滿足當前財政支出。雖然此後住宅市場逐漸復 甦,但香港政府意識到,香港的稅基過窄及不穩定性是一個嚴重的財政問題。

在生於香港、已近退休年齡的陳彥森看來,今日香港,境內外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這一問題也正在變得日益嚴重。

「比如,香港一直堅持打造金融中心,但是現在,周邊地區,比如新加坡的崛起,對香港構成了直接威脅。」陳彥森介紹,為了保持香港的優勢,特區政府自 2008年開始降低薪俸稅標準稅率和利得稅稅率,作為對競爭者新加坡持續減稅政策的一種反應。然而,這一政策根本無任何優勢,因為,新加坡可以提供多項稅 務減免,但香港受制於過窄的稅基,根本無法給出更多的政策優惠。

而在香港內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隨著香港人均壽命的延長和出生率的降低,香港未來社會的工作人口比重下降,這一方面將減少直接稅的收入,另一方面,也將增加養老開支等。而這,都需要一個穩定的財政體系來支撐。」陳彥森說。

稅改無望?

實際上,早在香港回歸前,港府就已經意識到了這些問題的存在,也曾試圖做出變革,但這些變革都宣告夭折。

上世紀80年代末,香港政府曾建議,增加收入更加穩定的商品及服務稅(簡稱銷售稅)並同時降低所得稅率。但遭商人團體的極力反對。2003年,香港特區政府再次提出這一建議,依然遭到否決。

2006年7月,特區政府又一次向公眾諮詢如何拓展稅基。時任財政司司長的唐英年解釋:「香港現有的稅基非常狹窄,過去多年來,香港一直依賴有限的 稅種及非稅項收入來應付公共開支,這些收入會因我們無法控制的經濟轉變而大幅波動,同時也大大侷限了政府制訂長遠計劃和做出投資決定的能力,因此為了確保 香港社會經濟的長遠繁榮,其中考慮開徵『商品及服務稅』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

唐英年的話音未落,香港社會立刻就炸開了鍋。市民堅決反對徵稅的呼聲鋪天蓋地。儘管唐英年代表政府一再向市民曉以利害,費盡口舌,表示「政府目的在於改革香港稅制而非提高稅收收入,也無意改變香港令人稱頌的低稅率稅制」,然而,這根本打動不了香港人的心。

接下去的四個多月,社會各界紛紛採取各種「行動」,座談討論、民意調查、示威遊行,立法會議員提出反對議案等等,強烈抗議政府的做法(實際上還只是個「想法」),五個月後,唐英年不得不突然宣佈:「政府在餘下的稅制改革公眾諮詢期內,不會再推介銷售稅。」

「香港是回不了頭了。」一直主張徵收銷售稅的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院長張仁良嘆息道,在他看來,稅改的失敗與香港的歷史相關。

古時,香港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捕魚產鹽之地,1842年,英國取得香港島後,即宣佈香港為自由港,是為「香港開埠」。英國的商人,包括鴉片商販,逐 漸將香港建設成與東方自由貿易的樞紐。為了吸引投資,活躍商貿,自那時開始,香港就一直實行「低稅制」,老百姓「受益其中」也「樂在其中」,早已習以為 常。

「現在只要你一提徵稅,他們就反對,根本推行不下去。」張仁良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806

【一週高論(20120802)】全世界的富豪都去哪裡避稅?

http://www.infzm.com/content/79233

(原文摘編)日前,麥肯錫前首席經濟學家詹姆斯·亨利稱:全球超級富豪利用跨國稅收制度之間的差異,在避稅港離岸藏匿價值至少21萬億美元甚至高達 32萬億美元的巨額財富。其中,四成半來自發展中國家和非西方富國,包括中國的1.189萬億美元、俄羅斯的8000億美元及韓國的7790億美元。

避稅港是一些小型島或缺乏天然資源的地區,具有高度信息保密性、沒有外匯管制、更不用承擔沉重的稅務負擔、避稅很方便等特點,以此吸引外國投資者在當地申請設立離岸公司。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瑞士和開曼群島。

瑞士早在1713年就制定了「禁止將客戶的信息透露給其他人」的銀行法,這是瑞士成為「世界金融的避難所」和避稅者天堂的堅實基礎。甚至連美國總統競選人都沒法逃過「在瑞士銀行擁有個人資產」這一明顯帶著「逃稅」標籤的質疑。

2012年7月,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被曝光在海外可能隱藏高達2.5億美元的資產。美國金融服務委員會的前顧問格雷格隨即發表質疑稱:「他 是在避免向美國繳納應繳的稅金嗎?他是在提防美元嗎?」對此,羅姆尼解釋,自己成功的經商經驗,讓他在扭轉蕭條的美國經濟方面能比奧巴馬做得更好。

開曼群島沒有個人或公司所得稅、淨財富稅、遺產稅或贈與稅,被稱為「國際避稅地」。目前,已經有8000只對沖基金在開曼群島註冊,該島人口數量與 對沖基金只數的比例為5︰6。此外,該島還是六百多家離岸銀行的聚集地。各國貨幣在此自由流通、外匯進出自由,外國人的資產所有權得到法律保護,交通設施 健全,現已成為西半球離岸融資業的最大中心。

除了在避稅港離岸藏匿財富之外,還有許多其他避稅的招數。如,2011年有1780名美國人放棄國籍。在Facebook即將IPO時,該公司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薩維林在獲得屬於自己的數十億美元之前,放棄了美國國籍,以此使其大大減少了納稅額。

看來,一方是看上了肥羊的政府,另一方是不甘被多割肉的富人,遊戲將永無止境地進行下去。

【推薦理由】經濟合作 與發展組織2009年認定的「避稅天堂」和「其他金融中心」名單中,總共包括38個國家和地區。避稅港有兩重性。一是避稅港有比歐美主流國家還要大的金融 自由、更少的管制和稅收及嚴格保護產權,蕞爾小國,沒有多少人、沒有資源、沒有工業,那只好跟別國拼制度了。水往低處流,錢往自由的地方流,這是逼著別國 政府稅率別搞得太高啊,否則錢會長腳。二是避稅港所吸引流入的錢,一些是合法掙來的,主要目的是避稅;另一些是做官貪或販毒得來的不義之財,主要目的是洗 錢。在反洗錢上,瑞士比開曼群島做得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