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對沖基金Brevan Howard遭到新興市場重創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503據路透消息,資產規模達到400億美元的全球知名對沖基金霍華德資產管理公司(Brevan Howard Capital Management LLP)公佈最新業績,旗下旗艦基金表現不佳,新興市場投資組合遭遇重創。
消息靈通人士提到,截止10月4日,規模約為280億美元的旗艦基金今年以來的表現實質上並未改變,其宏觀策略投資組合在6月底收益率曾提高到3.8%,此後便一路下滑。
總部位於歐洲的Brevan Howard在全球均設有辦公室,包括紐約,但該基金並未在美債過山車式的拋售中倖免。
與其他在利率和債券價格變化上下重注的對沖基金一樣,Brevan Howard的投資組合在過去幾個月深受美聯儲削減QE消息所帶來的恐慌情緒的打擊。
但Brevan Howard宏觀基金的平淡表現與宏觀基金整體2%的跌幅相比還算好的,但卻落後於所有對沖基金平均5.6%的收益率(截止9月30日)。
該支基金在2003年以來的每年裡從未錄得過損失,Preqin的調研發現Brevan Howard的受歡迎程度在全美機構投資者中排名11位。
此外,Brevan Howard也深受8月新興市場股市債市拋售狂潮的影響,路透調查數據顯示,截止10月4日,該公司專注於新興市場的規模為28億美元的基金已錄得12%的跌幅,這支由38歲的Geraldine Sundstrom管理的基金比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對沖基金的表現都要差。HFR數據顯示,新興市場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在今年提高了2.07%。
現在尚不清楚為什麼Sundstrom管理的基金表現不及同行,從以往的表現來看,其業績一年高一年低的趨勢非常明顯,例如去年該基金收益率漲幅為14%,但前年卻下跌了6%。
知情人士提到,Brevan Howard聯合創始人之一Alan Howard曾在2011年該基金虧損之後,給Sundstrom的投資組合分配了更多的資金,以表支持。
普波會剛結束 烏軍即遭到來自俄羅斯境內炮擊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6952

就在普京剛剛會晤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計劃緩和局勢之後,烏克蘭境內戰火再燃,烏軍方稱遭來自俄羅斯境內的炮擊。(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烏克蘭軍方發言人Lysenko稱,烏克蘭政府軍遭到來自俄羅斯境內的密集炮擊,過去24小時內被攻擊34次。
烏克蘭稱,親俄分裂分子,及其“俄羅斯夥伴”占領了Starobesheve市區。烏克蘭政府軍仍然對烏克蘭南部區域掌握控制權。
周二俄烏兩國元首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進行了雙邊會晤。
波羅申科說現在必須立即制定停火路線圖,以結束烏克蘭政府軍與東部分離武裝之間戰鬥。普京表示雙邊對話是積極的,我們商定會加緊開展俄烏歐三邊工作小組的工作,爭取在9月12日前提出建議。
在過去24小時內,俄羅斯士兵通過裝甲車跨境進入烏克蘭Amvrosiyivka小鎮。
據路透報道,周三烏克蘭總理Arseny Yatseniuk說,為打擊烏克蘭經濟,俄羅斯正計劃對歐洲的供氣。
“烏克蘭能源部門目前非常困難。我們知道俄羅斯計劃切斷今年冬季途徑烏克蘭向歐盟的供氣。”
去年俄羅斯對歐洲的供氣中有一半途徑烏克蘭,目前俄羅斯天然氣公司Gazprom以及俄羅斯能源部還沒有就此作出回應。
大廈將傾?PIMCO遭到投資者撤資近百億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86

世界最大債基PIMCO的陣痛期剛剛開始。
上周五,有著“債王”之稱的格羅斯宣布離開他一手創建的PIMCO,市場大為震驚,投資者已經開始瘋狂撤資。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周五以來,PIMCO的資金流失規模將近100億美元。短短兩天時間,格羅斯的驚人之舉便以如此快的速度動搖著這座大廈的根基。
對於資產規模達2萬億美元的PIMCO來說,100億並非大數目,但是考慮到近來資金已在大舉撤出,這種態勢恐怕會因為聯合創始人的離職而加速。
但對於PIMCO的競爭對手來說,這是個難得的好時機。被華爾街稱為“新債王”的DoubleLine Capital的Jeffrey Gundlach稱,本周五該公司的資金流入規模創下年內最高,數以億計的資金流入該公司。
法國遭到恐怖襲擊 已造成12人身亡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849

法國雜誌《查理周刊》總部7日發生槍擊事件,已造成12人死亡,包括10名記者、2名警察,另有8人受傷。 法國內務部長稱,3名犯罪分子涉及此次槍擊事件。
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稱,這是法國50年來最嚴重的襲擊事件。一名法國電視臺消息人士稱,襲擊發生時,雜誌社正在進行每周例行編輯會,這意味著幾乎所有記者都會在現場。
法國總統奧朗德譴責稱,這是一起恐怖襲擊活動,這是針對一家報紙、針對言論自由的極其殘暴的行徑。
奧朗德將於當地時間1月7日20:00點(北京時間1月8日淩晨03:00)發布聲明。 英國首相卡梅倫新聞發言人Gray表示,卡梅倫和默克爾將於今日討論此次襲擊事件。 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在Twitter上稱,奧巴馬強烈譴責巴黎槍擊事件。俄羅斯總統普京發言人則表示,“鑒於發生在巴黎的悲劇事件,總統向遇難者的親人也向所有的法國人民、巴黎人民表達深切的慰問”,聲明還指出,“莫斯科堅決譴責所有形式的恐怖主義”。
目前大巴黎區已經拉響最高級別反恐警報,警察已經在巴黎地區對襲擊者展開搜捕。法國還加強了在車站、機場和媒體機構的安保。

上一次法國出現大規模恐怖襲擊出現在1995年,當年7-10月間發生了8起爆事件。包括戴高樂廣場和巴黎地鐵爆炸案,一共造成8人死亡和200多人受傷。
法國是歐洲最大的穆斯林聚集地。在6500萬總人口中有超過500萬人信仰穆斯林。
《查理周刊》是一家諷刺雜誌,2012年曾因刊登諷刺伊斯蘭教先知的漫畫引起穆斯林團體抗議。
槍擊事件發生前,《查理周刊》Twitter上的最後一條推文為“伊斯蘭國”武裝領導人Abu Bakr al-Baghdadi的漫畫。

據BBC報道,2011年11月,在發布了一幅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的諷刺漫畫後的一天,該周刊遭到了襲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不止中國,其實谷歌在全球多個地方都遭到阻擊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18/154306.shtml

六年前谷歌宣布退出中國市場,輿論一片嘩然。
六年來有關谷歌重新入華的消息此起彼伏,不久前某網站撰文分析谷歌退出後對中國搜索市場的影響,再次把六年前的舊事推向高潮。以“不作惡”著稱的谷歌在全球積累了無數的粉絲,對於谷歌在中國市場的失敗,很多人更是在情感上歸因於外界因素。
但事實上,令谷歌失意的不只是中國市場,看似萬能的谷歌已經在世界各地頻繁遭遇阻擊
內憂外患,谷歌國際化遇到的三個泥潭
谷歌是一個偉大的公司,它的偉大甚至不亞於喬布斯時代的蘋果,但偉大不等於沒有挫折,至少從全球市場的現狀來看,谷歌在搜索市場一家獨大卻也內憂外患。
內憂:據Yahoo Finance報道,谷歌在2015年末的時候市場份額已經下跌至64%,而在2014年的時候,谷歌的市場份額還維持在67%。與之相反的是,微軟和雅虎2014年在搜索領域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9.5%和10.3%,comScore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二者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21%和12.5%。而就在不久前,谷歌和蘋果達成一項合作協議,谷歌通過向蘋果支付數十億美元為代價,使其成為iPad和iPhone中Safari瀏覽器的默認搜索引擎。可即便如此,谷歌搜索市場份額的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外患:或許谷歌可以自豪的宣布,在世界上的大多數地方,用戶都可以使用谷歌來獲取信息。誠然,谷歌已經成為很多地區市場份額最大的搜索引擎,但這一成績卻僅限於英文搜索。6年前谷歌退出中國,在一定程度上輸給了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百度,除此之外,谷歌搜索在捷克敗給了本土首家搜索網站Seznam,在俄羅斯敗給了本地搜索引擎Yandex,在韓國市場不敵韓文搜索服務Naver,在日本則敗給了孫正義創辦的雅虎。也就是說,谷歌的強項在英文搜索上,很多本土崛起的搜索公司正在憑借本土語言搜索上的技術優勢蠶食谷歌的市場份額。
危機:專欄作者傑羅姆在分析谷歌的壟斷問題時,曾有過這樣的描述:“技術的鐵蹄正在自然而然地、名正言順地踐踏全球市場,正在剝奪全球各地人們的技術自由”。從2010年開始,歐盟和谷歌已經在壟斷問題上交戰了幾個回合,不管是搜索、安卓還是稅收問題,谷歌屢屢挑逗著歐盟各國政府的神經。2015年9月,谷歌搜索份額高達97%的印度開始對谷歌進行反壟斷指控。以新聞集團為首的媒體們也紛紛指責谷歌的侵權,爭議也在一次次較量中不斷擴大。如今的谷歌已經成為歐盟公敵,並“傳染”到了印度市場,如果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國家指責谷歌,無疑是致命一擊。
細思極恐,看似強大神聖的谷歌,似乎經不起推敲分析,當我們斥責、贊美抑或者追捧谷歌的同時,不得不思考的是,巨人谷歌遭遇滑鐵盧是命運使然還是外界因素在作怪?不妨一起來分析下谷歌在海外市場為何展現出了如此多的弱點。
水土不服,谷歌四面楚歌的病因
谷歌並沒有錯,它的企業文化、它的創新能力在全世界的科技公司中都是無出其右的。可當它走出美國的大門,邁出英語系世界的時候,卻不可避免的遇到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首先,谷歌是一家英語系搜索服務商,無論是搜索速度還是內容覆蓋,谷歌都是最優秀的英文搜索引擎。舉個例子來說,谷歌能夠細讀全球最大的Usenet消息存檔,所提供的帖子超過10億個,時間可以追溯到1981年。可在其他語言的搜索服務上,谷歌卻遭遇到了挑戰。對於英語、法語、德語等均起源於羅馬文的語種,再加上歐洲各國複雜的政治關系,谷歌在英語識別技術上的優勢可以運用到同類語言的搜索引擎上。而對於中文、日文等象形文字,谷歌需要從0開始學習,甚至核心的搜索算法都需要重新編寫。在這些地區,谷歌擁有品牌和口碑上的優勢,卻難有技術優勢可言。這就不難理解,在以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印度市場,谷歌輕松取得了97%的市場份額,在中國、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谷歌的成績似乎很難用及格來形容。
其次,本土搜索服務緊逼谷歌。除了語言上的難題,谷歌還面臨著文化上的壁壘,這也是很多本土搜索引擎得以戰勝谷歌的關鍵所在。就拿中國市場來說,在谷歌退出之前,有百度、搜狗、搜搜等搜索引擎同臺競技,相比之下對中國用戶更加了解的百度似乎更容易理解國內用戶的搜索需求和情感需求。回到今天來看,搜索已不再是簡單的輸入查詢,大數據、語音識別、圖像識別、情感識別等已經成為搜索引擎的主流技術,本土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比谷歌更能察覺本土市場需求。即便政治上的原因成了谷歌在華敗給百度的借口,Naver和Yandex等在本土市場的勝利,依然暴露了谷歌水土不服的弊病。
最後,不作惡的谷歌開始讓人忌憚。不管是被冠以高尚的帽子,還是屢屢提及“不作惡”的企業文化,谷歌在本質上都是家商業公司,很多行為都是源於利益驅動的。就拿壟斷問題來說,谷歌在一些國家利用其市場霸主的地位,捆綁銷售自家的軟件,侵占新聞和圖書版權,實際上是在破壞網絡的公平性,歐盟就曾因此對谷歌起訴。從另一方面來講,谷歌的主體仍是一家美國公司,斯諾登事件後,谷歌、蘋果等相繼傳出了為美國政府提供服務的醜聞。如今在全球範圍內,網絡安全成為很多政府的棘手問題,他國出於這點考慮,不可避免的對谷歌進行限制。不過,雅虎和Uber倒是為谷歌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以Uber中國為例,除了在中國市場進行獨立核算、獨立運營,同時吸引中國資本的參與,並宣稱將作為單獨實體在國內上市。當然,這也是遵從當地法律和遊戲規則的表現。谷歌並不缺少本土化運營的基因,只是在價值觀和商業法則上谷歌還需要做到因地制宜。
可以看出,谷歌的問題仍在於水土不服,盡管它已經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國際性互聯網巨頭。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即便谷歌最大可能的“入鄉隨俗”,它在全球多個地區遭遇阻擊的命運似乎是意料之中的。
如今懷念谷歌的人,很大程度上把谷歌神聖化了。谷歌並沒有人們想象中的無往不利,也會遇到阻礙和失敗。痛失中國市場絕不是個案,未來還將有更多的案例上演。
Alter,互聯網觀察者,長期致力於對智能硬件、O2O、手機等行業的觀察研究。微信公眾號:spnews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Alter,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美國政府同意移交互聯網域名管理權 遭到部分國會議員的反對
美國政府的一個主管機構近日同意,將於10月1日把互聯網域名管理權正式移交給一家非營利性機構,從而完成了對這個互聯網核心資源持續了將近20年的私有化進程。此舉遭到美國部分國會議員的反對。
今年6月,美國商務部下屬機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初步認可“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提交的有關移交提案,認為其滿足美國政府兩年前提出的把域名管控權移交給“全球互聯網多利益攸關社群”的要求。隨後,“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按照要求提交進一步的實施計劃狀態報告。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評估報告後於8月16日正式決定,將在10月1日放棄對互聯網域名的控制。
“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是一家成立於1998年的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目前,該機構下屬的“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負責管理互聯網域名管理系統,包括IP地址和域名等。根據美國商務部與“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簽署的合同,美國政府對“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有關決定具有最終否決權。這一合同將於今年9月30日到期。
美國政府對“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決定擁有否決權意味著它對互聯網核心資源的掌控,因此許多國家一直呼籲美國交出這一權力。但直到2014年,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才宣布將放棄對“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的控制,讓多利益攸關方來發揮領導作用。今年3月,“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提交了管理權的移交提案。
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局說,長期以來,美國政府在互聯網域名系統管理中的角色“一直是讓外國政府不滿的一個源頭”,一些國家因此呼籲聯合國、國際電信聯盟或設立又一個政府間機構來接管域名系統的管理權。“如果美國政府不完成這一權力的移交,各國以多邊政府運行方式取代多利益攸關模式的呼聲只會越來越高”。
美國政府是否應當放棄對互聯網域名系統的控制,在美國國內一直都有爭議。美國一些國會議員對此一直明確反對。
關於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的國際化改革,中國官方代表曾在國際場合表示,中國支持該機構的國際化改革,鼓勵中國互聯網社會組織、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參與該機構事務。與此同時,互聯網全球共治應堅持平等開放、多方參與、安全可信及合作共贏原則。
三星洗衣機爆炸噴出零件 遭到多名用戶集體訴訟
9月28日消息,據CNN報道,美國監管機構周三發出警告,要求某些特定高端三星品牌洗衣機的擁有者提高警惕,因為他們已經收到了一些洗衣機爆炸的報告。
當地時間周三,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the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暫停推薦三星高效率高負荷開蓋洗衣機,並向部分三星洗衣機用戶發出警告稱,對於那些使用從機身頂部裝入衣物機型的用戶需要註意,這些洗衣機產品存在“安全問題”。
CPSC稱,這些存在問題機器出廠日期為2011年3月和2016年4月之間,但CPSC未指明具體機型。
在找出解決之道之前,三星和消費品安全委員會建議使用者,在清洗被褥和大型物件時,使用清洗精致衣物模式,這個模式的轉速較慢,洗衣機內槽比較不會松脫、傷及附近的人或物品。
該機構表示,其正在與三星進行溝通,探討相關補救措施。
在此前一個月,來自得克薩斯州、喬治亞州和印第安納州的多名用戶稱在使用三星洗衣機時發生了爆炸,並對三星發起集體訴訟。其中得州一名婦女在法庭文件中抱怨稱,她在使用三星洗衣機發生了爆炸,“爆炸非常劇烈,以至於她的車庫墻面受到損毀”;而喬治亞州達拉斯的一位女性則表示,在使用三星洗衣機時,聽上去感覺就像是發生了“爆炸”。
據美國晨間新聞節目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美國喬治亞州一名女性Melissa Thaxton表示,今年4月8日早上她正在使用三星洗衣機時機器突然炸開,當時她和四歲的兒子就站在一旁。爆炸聲非常大,她急忙低身護住兒子、驚聲尖叫。後來她發現,洗衣機的電線、螺絲和蓋子散落一地。北卡羅萊納州另一名女性也表示,她買的三星直立式洗衣機,用了兩個月後突然噴出零件,所幸當時附近沒有人。
新澤西州聯邦法院受理了這起集體訴訟。原告方在訴狀中稱,爆炸發生後,“三星已經積極收集並銷毀了存在缺陷機器的所有證據。”
三星拒絕就訴訟發表評論。三星在一份聲明中表示,該公司正與美國當局就如何解決潛在的問題展開對話。“在極少數情況下,受影響的產品在洗床上用品、笨重或防水衣物時會發生異常振動,可能會面臨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風險。”三星在聲明中稱。三星補充說,自2011年以來,其客戶完成了數億次洗衣任務,均未發生事故。
三星承認洗衣機也可能發生爆炸!已在美國遭到集體訴訟
9月30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消息,三星電子周三就其生產的洗衣機向消費者發出警告,因一名佐治亞婦女家中的三星洗衣機發生爆炸。三星電子表示,受到質疑的波輪式洗衣機是在2011年3月至2016年4月間生產的。
三星公司通過英文官方網站表示,在罕見的情況下,洗衣機清洗厚重的大件物品時,可能出現“不正常的震動”,導致“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目前該公司正與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就洗衣機潛在的安全問題進行積極討論。
三星還建議消費者使用受影響的洗衣機型號洗被褥、大件衣物或防水材料時,使用“輕柔模式”。使用這種方式的話,目前沒有發現類似的事件發生。
此前據《華盛頓郵報》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29日報道,佐治亞州一位母親將衣物放進洗衣機後聽到巨大爆炸聲,而她4歲的兒子正在附近。一名得克薩斯州婦女表示,洗衣機爆炸的沖擊力,導致散落的部件插進車庫內墻。
美國消費者產品安全委員會(CPSC)也在本周發出警告,該機構已收到多起洗衣機爆炸報告,要求購買某些特定三星洗衣機的消費者提高警惕。並且相關事主已向三星公司提起集體訴訟。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