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眾點評CEO張濤:O2O雙重需求!這麼玩才是對的!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1/56514.html

【導讀】如果一家公司從信息供應角度出發,逐漸介入到交易環節,形成閉環,再越來越深度地介入交易,變成一個交易平台的話,最終的平台價值就會成倍增加。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中國企業家的文章,第一,這個行業是不是發展到這個階段了;第二,我們有沒有合適的人才儲備;第三,這個行業是不是已經有人做得很好了。

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O2O將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這兩三年各行各業都逐步發展起來了。我覺得,目前行業還處於萌芽期,現在看O2O感覺還是有點零散,許多領域將怎樣發展也說不清楚。但真正去分析O2O的內在情況,當你對一個行業理解更深刻時,就會發現有太多事情可做,有很多新機會。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對於大眾點評來說,這一年變化相當大,整體公司發展相當不錯。一方面,團購這個閉環已經走到一個兩強相爭的局面,我們和美團各有優勢,我認為這種互相競爭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但至少兩家都有了重要的行業地位。

另一方面就是預訂,這條比較重要的閉環我們已經把它做起來了,所以今年和明年我們會大力鋪開,盡快建立大眾點評在線預訂第一品牌地位。我們希望預訂和大眾點評的品牌聯繫起來,讓用戶想到大眾點評時,就想到是可以做預訂的。對此,大眾點評有天然的用戶優勢,也有天然的流量優勢。如果其它家想自己做的話,其實還是很難解決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同時,我們在做一些新嘗試,也增加了一些人員,治理水平也有很大提高。現在大眾點評在採取雙平台策略:一個是團購等交易平台。現在的團購邊界已經越來越模糊,那些8.5甚至9折的現金券已經更像商品。這其實就是個交易平台,用戶把團購當成載體,在裡面買這樣那樣的商品,我認為這是一個入口。另一個入口是決策平台,很多用戶習慣於去點評裡找餐館、美容院,這裡會嫁接預訂,未來還可能在平台上點餐,這兩個是大眾點評比較清晰的兩大用戶入口。

目前O2O集中的,比如酒店、餐飲、交通和旅行等行業在美國已經出現了市值超過百億美元的酒店服務平台Priceline,其後還有Booking、Agoda等平台,在中國也有攜程、藝龍等平台。Priceline的市值之所以高,是因為它的本質是一個決策平台,幫助用戶做決策,然後再幫助用戶完成預訂。這其實很像大眾點評一直在做的事情,早期幫用戶做決策,後面要做的事情就是他們所謂的OTA(Over the Air,通常是指無線下載),完成預訂並交易。

大眾點評現在做的預訂,看起來是類似攜程做的事情。你找到一個餐館,之後馬上預訂,以前通過電話訂位或者直接到現場。如果你能很方便地完成訂座環節,其實很多用戶還是願意先預訂位置的。預訂之所以先在酒店行業發展起來,因為用戶到陌生城市沒有地方住是很焦慮的事情,所以他必須做這件事,這是用戶的「剛需」。

但是在餐飲上,這個需求要弱得多。其實餐廳是否需要訂位和餐廳的檔次相關,如果是高檔餐廳訂位需求就大得多,普通餐廳用戶直接就去了。而且用戶需求發展趨勢和中國的發展趨勢是一樣的。隨著用戶餐飲需求的提高,高檔餐廳需要等位越來越多,逐步發展下去訂位也會變成「剛需」。同時,大眾點評在產品上也做了一些創新,讓過程變得特別簡單,過去用戶覺得打電話太麻煩,現在只需簡單幾個操作,目的就是在轉化那些以前不訂位的用戶。

預訂對大眾點評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實現,我們就能像Priceline那樣實現和Agoda、Booking之間的關係,前面是決策平台,後面是預訂服務。這其實是一個非常順的閉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模式是為大眾點評量身定做的。

我認為O2O的核心就是閉環,如果想做大,必須完成閉環。但是閉環不是說用戶必須在你的平台上完成交易,而是指能讓每一個商戶知道,他的線下用戶由你帶來,而且他能夠評估效果。通過預訂服務,商戶很清楚地知道用戶流向,這對我們與商戶合作,我們自身商業模式的發展都十分有利。況且,我們能因此對用戶瞭解更多,我們能知道用戶去過多少次,消費水平如何。這樣的閉環對任何O2O來說都是非常核心的。如果一家公司從信息供應角度出發,逐漸介入到交易環節,形成閉環,再越來越深度地介入交易,變成一個交易平台的話,最終的平台價值就會成倍增加。

在交易平台上,主要產品形態是團購和優惠券。大眾點評以前做優惠券,優惠券和團購的區別就在於,團購是先付錢的,由於實現了交易,它是優惠券的閉環。那麼對於信息來說,如果給信息加上一個預訂,也等於把環「閉」掉了。各種O2O都在努力向閉環模式走。如果大眾點評的決策平台是單純的媒體模式,我認為價值是有限的。

目前大眾點評也在考慮要不要拓展外賣。外賣、預訂、團購,每一種閉環模式,都是在切線下交易的蛋糕。整個線下服務業的交易額是億萬級的,每種模式都只能切下一點點,你的閉環模式越多越好,你能切下的蛋糕越大。

整個O2O行業都是隨著行業發展而發展的。以前用戶在中國訂酒店不需要什麼決策,往往是根據位置、品牌直接通過攜程訂掉了,絕大部分商旅用戶還有簽約酒店。現在我們正在做酒店點評,因為用戶需求有了很大變化。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不再出去「玩景點」了,出去變得休閒了,就開始更注重酒店本身的品質,開始有了決策需求。

大眾點評的整個定位是跟用戶的大需求發展有關的,大眾點評會做的O2O,都是和品質生活有關。如果這個行業還沒有追求品質這個概念、階段,這樣的行業我們不會進入,我們想進也進不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三線城市確實慢一些,因為這不是點評的核心定位,大部分用戶對餐飲還停留在純粹吃的層面,用戶接受團購是OK的,可以追求便宜,但用戶做決策的需求不大。

幾年前的酒店行業就相當於現在三線城市的餐飲。一個城市裡面就幾家豪華酒店,而且大家都相對熟悉,用戶沒什麼決策需求。但是用戶有交易需求,所以有了攜程、藝龍的商業機會。其實很多行業都是這樣,用戶有決策和交易兩個層次需求,可能不同場景偏重的不同,但是有很多交集的。這是我對大眾點評身處O2O行業中的一個思考。

還有一點是,O2O行業內其實有太多服務業,但大眾點評一直定位於做核心行業,就是吃喝玩樂。這些行業相對消費頻率比較高,相對需要做些決策,但這個決策不是特別重。只有滿足這些條件,點評才是幫助用戶做決策最好的方式。比如一個用戶要找開鎖匠或是一份工作,更需要的是信息發佈,並不需要點評,他也不需要知道這些,只要信息真實、位置準確就好了,這樣的機會更適合58同城

O2O是一個競合的行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O2O真的做起來,每個行業參與者,必須有這個心態,沒有一個東西是完全合作的,也沒有一個是完全競爭的。因為用戶的需求會不斷在決策和交易中切換,交易和決策又有很強的關聯性。

大眾點評和百度騰訊、360等都有合作,因為用戶需求不同,層次也不同,大家擅長也不同。像用戶管理,一定是微信做得好,很多餐廳做微信公共賬號,直接和老用戶溝通,這是你管不了的,這是微信的優勢;但微信也很難做線下幫它們把商戶串起來,完成交易。公司和公司,平台和平台之間的合作、分成,錯綜複雜,開放的心態是必須的。

大眾點評沒必要什麼都做,是否會做一個板塊,只取決於三個因素:第一,這個行業是不是發展到這個階段了,我們是不是必須得做了,再不做被別人做掉了;第二,我們有沒有合適的人才儲備,我們有沒有精力去做,所以我們一直在強調人才的重要性;第三,這個行業是不是已經有人做得很好了,如果有人已經做的很好,大眾點評就不做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2599

周鴻禕:我為啥這麼崇拜一個Loser !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27/56655.html

【導讀】Netscape瀏覽器開啟了美國的互聯網時代,微軟捆綁瀏覽器而引起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正是因為Netscape瀏覽器的犧牲,換來了美國互聯網從1997年開始長達十多年的繁榮。在此黑馬哥分享這篇老周開講的文章,中美互聯網之間的巨大差距既不是在技術、產品上,也不是在商業模式上,而是在文化上,馬克﹒安德森,作為一個曾經的失敗者,開創了偉大的時代。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這個月初,我去美國出差,去硅谷,終於見到了我心目中的英雄——馬克﹒安德森。這個剃著光頭、面色紅潤的大塊頭在24歲的時候創立了Netscape公司,1994年因為Netscape瀏覽器的問世,被認為是拉開了互聯網時代的序幕。

在商業歷史上,馬克﹒安德森曾是一個失敗者。微軟公司認識到Netscape瀏覽器會威脅到Windows操作系統,於是在Windows中默認捆綁了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Windows操作系統在PC中佔據了壟斷地位,每台電腦一出廠都有一個IE瀏覽器,於是用戶不再費力氣下載Netscape瀏覽器。「瀏覽器大戰」的結果是,馬克﹒安德森被迫把Netscape賣給美國在線,黯然出局。

這次我見到馬克﹒安德森,他很驚訝,問我為什麼這麼努力想見到他?我說,我只想說兩句話:第一你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當年做Netscape瀏覽器敢於挑戰微軟的壟斷地位。第二我要感謝你,你的 Netscape在我內心種下了一個創新的種子,現在360的商業模式就建立在瀏覽器上。

Netscape瀏覽器開啟了美國的互聯網時代,微軟捆綁瀏覽器而引起司法部的反壟斷調查,這個案例讓日後的壟斷巨頭不敢輕易濫用市場地位打壓創業公司。換句話說,正是因為Netscape瀏覽器的犧牲,換來了美國互聯網從1997年開始長達十多年的繁榮。設想一下,如果沒有對微軟的反壟斷調查,微軟利用捆綁幹掉Netscape以後,完全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幹掉Google;或者Google利用搜索引擎的優勢,屏蔽掉Facebook,讓用戶找不到它。大公司這樣的玩法,在中國互聯網是屢見不鮮的。如果沒有反壟斷法,美國互聯網就會變得跟中國互聯網一樣,成為弱肉強食的叢林環境。

我去硅谷的次數越多,就越能感覺到中美互聯網之間的巨大差距。這種差距既不是在技術、產品上,也不是在商業模式上,而是在文化上。美國不在乎自己有沒有大公司,而在乎有沒有公平的市場機會讓小公司出頭。無論是官員,還是平頭百姓,對他們來說,公司越大反而越可能做邪惡的事情。美國教科書明白地寫著,從19世紀中期開始,美國的大公司,不管是鐵路、石油、銀行、汽車,直到今天的互聯網,一旦沒有有效的市場監督和法律約束,對於商業利益的強烈衝動就會促使它們去做傷害消費者利益的事情。

因此,從19世紀末開始,反壟斷法經過百餘年的實踐,像一把劍一樣懸在大公司的頭上,讓大公司面對小公司的崛起不敢濫用壟斷地位,不敢輕舉妄動。正因為有了這把劍,我們看到美國在互聯網領域創新不斷,每過五年十年都會有新的公司快速崛起。

但在中國,我們都偏愛大公司,大公司代表著GDP,代表著稅收,代表著就業,代表著穩定的工作。對大公司濫用壟斷地位,我們是委曲求全;小公司因為創新而傷害了大公司的利益,我們則是求全責備。

今天我們也出了市值千億美元的大公司,我們的互聯網人口第一,但行業的產值和在全球的地位,與美國相比,還差很遠。從投資角度來看,美國的VC和孵化器只給每個種子項目幾萬美元,但在中國,創業公司在種子和天使階段,至少得籌資幾百萬人民幣,可失敗率仍然很高。

移動互聯網好像是開啟了一個新的大門,然而它也越來越成為大公司的遊戲。每次我見到充滿激情的創業者,看到他們夜以繼日地辛苦加班工作,我想除非你們做成一個長不大的盆景,否則總有一天會遭遇到大公司設置的天花板。在弱肉強食的叢林裡,一旦看你趟出了路子,它們可以利用壟斷優勢,一夜之間把跟你相同的產品捆綁到上億用戶的電腦上。你怎麼捅破這層天花板?你有膽量挑戰大公司嗎?

現在,馬克﹒安德森已經是硅谷著名的天使投資人,他雖然退出了創業第一線,但他在不斷催生創新的種子。Netscape的失敗讓美國再次通過反壟斷法形成了對大公司的制約,而對大公司的制約反過來讓他從投資中獲得了豐厚的回報。這樣的投資活動又讓創新進一步繁榮,由此美國互聯網形成了正向循環。誰說馬克﹒安德森在瀏覽器上的失敗,對於這個國家、這個行業乃至他個人,不是一件好事呢?

所以,我說,馬克﹒安德森,作為一個曾經的失敗者,開創了偉大的時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023

比特幣價值幾何?華爾街頂尖分析師這麼看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6739

比特幣已經開始吸引華爾街最頂尖的貨幣分析師的注意。

昨日美銀美林利率與外匯研究全球主管David Woo發表了該行對比特幣的第一份研報。

如華爾街見聞昨日報導,在報告中,David Woo認為:

我們相信比特幣能夠成為電子商務的一種主要支付方式,並且成為傳統貨幣交易的有力競爭者。我們認為,作為一種交換中介,比特幣無疑有著增長的潛力。

假設比特幣成為(1)電子商務和貨幣交易的主要力量以及(2)成為一個聲譽接近白銀的重要價值儲存中介,我們對其的公允價值分析顯示比特幣的最大市場價值為150億美元(1個比特幣=1300美元),這顯示今年比特幣的100倍大漲可能存在超過基本面的風險。

而花旗G10外匯策略全球主管Steven Englander也在思考比特幣的前景,他在報告中寫道:

我試圖研究比特幣的分析框架以及其是否可被看作貨幣。由於一些理由,我對此仍然感到困惑,看起來比特幣的供給方能夠限制比特幣的攻擊,但他們無法限制採取類似科技、與比特幣特徵相似的「山寨比特幣」的供給。這使得人們面對一大波類似的電子貨幣無從選擇,這將讓估值變得困難。

Englander在報告中解釋了這一問題:

與藝術品不同,比特幣能夠被精確或接近的複製。比如在比特幣需求旺盛時,一些人可以做有著類似特性的耐特幣(但可能挖掘的難度是比特幣的兩倍),而另一些人(可能是美聯儲)則可以創造哥特幣(比如挖掘成本可能更低些)。你可以說這些貨幣的相對價值由其在當時的挖掘成本決定,儘管比特幣至今的大幅波動顯示價格驅動的投機因素主宰了邊際生產成本。我的推測是,隨著不同「幣」被創造出來並先後引領潮流,我們會看到巨大的投機波動,更多人會擔憂這些幣種的價值中樞是什麼,沒什麼能停止其擴張。我認為,如果比特幣們沒有了匿名和可攜帶的優勢,其基礎的定價難題將導致其失去吸引力。

你可能會問比特幣與美元或其他貨幣的差異在哪。答案是在美國,你必須要接受用美元來對貨物和服務付費,而你並不必須要用比特幣,更不用說那些山寨比特幣。法律地位和供給端的獨一無二性可以引領美元在交易中的價值,而這是比特幣做不到的。美元是法定的貨幣,從長期看,如果沒有辦法區分比特幣們,那麼當前比特幣不受政府監管的優勢最終會變為劣勢。

Englander承認比特幣初期的成功,但他仍然不相信這會持續。

「如今,比特幣還沒有碰到真正的競爭,其魅力非常巨大。比特幣目前尚未因沒有收益而陷入劣勢,因為G4國家的貨幣實際上也都沒有。但我仍然持懷疑態度,因為看起來啟動一個替代品非常容易。

事實上,就在最近幾個月已經至少有54個類比特幣的電子貨幣出現,而其中大多數的價格都出現了飆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024

【熱點】電視到電影的反向輸出為何這麽難?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10/57797.html

i黑馬發現,中國的文創產業正在興起。“融合”和“跨界”是這個時代的關鍵詞,大視聽行業更是如此。從前幾年熱炒的”網臺互動“,到最近的電影和電視的互動,以及2012年手機遊戲的火熱等,電影、電視、網站、遊戲和移動互聯網等這些原本不是一撥人幹的業態,已經開始出現明顯的”融合“趨勢,融合的方式就是”跨界“。“網臺互動”的電視電視的跨界始於與視頻網站的“網臺互動”。隨著優酷土豆、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崛起,電視臺開始在內容分發渠道上與視頻網站進行合作,實現內容的多屏分發;再後來,視頻網站不甘寂寞,開始涉足綜藝和電視劇等內容制作,並向電視臺反向輸出內容。從產業鏈角度,電視臺的內容屬性更強一些,屬於CP的定位,視頻網站雖然也有內容生產,但還是IT的基因,渠道和終端的屬性更強一些。因此,“網臺互動”還屬於產業鏈上下遊的互動。但下面的部分,就屬於產業鏈內容生產環節之間的互動,暫且稱為”影臺互動“吧。“跨界”的電影國內的電視和電影雖然同屬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管轄,但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跨界的動作並不多。但隨著以華誼兄弟、光線等民營影業公司的崛起,由於資本和技術的驅動,這些公司比原來的國有電影制片廠更有了”跨界“的沖動。在資本和市場的指揮下,影業公司更傾向於造故事,搭平臺,打造綜合性的傳媒集團。電影延伸產業有個著名的“火車頭理論”,大概是說在電影的產業鏈上,電影相當於整個產業的火車頭,電影做得好了,其他延伸產業才能做得起來。電影延伸出的電視劇、綜藝等產品,也算是火車頭理論的實踐。在這方面,美國的電影工業做得最好,美國的電影收入中票房之外的收入占了相當大的比例;而中國的電影嚴重依賴於票房收入。基於火車頭理論,影業公司的這種跨界在產業鏈上表現在:從單純電影生產到跨屏的視頻生產,包括微電影、電視劇、電視綜藝等;從電影生產到遊戲、樂園等延伸產業的跨界;從電影生產到營銷、發行等下遊環節的擴展。以電視綜藝節目為例,國內有兩個成功的從電影跨界到電視的案例。一是江蘇衛視熱播的《非誠勿擾》,就是江蘇臺以100萬元的價格從華誼兄弟手中購買電影《非誠勿擾》的名稱授權;另外一個就是剛剛熱映的電影《私人訂制》。北京衛視和制片方華誼兄弟合作推出電視版真人秀節目《私人訂制》,節目將延續馮氏電影的幽默風格,采用紀錄片+真人電視劇+大電影的概念。目前北京臺廣告招商方面已經進賬近一個億。從上述兩個案例來看,電影到電視綜藝的嘗試是成功的,電影確實起到了火車頭的產業帶動作用。從電視到電影的失敗嘗試與電影到電視的成功跨界相比,電視到電影的反向跨界會怎麽樣呢?最近有兩部電影源自電視綜藝節目,一是《中國好聲音》延伸的電影《中國好聲音為你轉身》。2012年12月,電影《中國好聲音為你轉身》首日票房僅僅80萬元。這是電視到電影的失敗案例;還有一部就是湖南衛視的《爸爸去哪兒》延伸的同名電影《爸爸去哪兒》。12月9日,節目同名電影在廣州開機,五對父子用五天時間完成一期節目的錄制最後將登陸院線上映。為何電視到電影的反向輸出難以成功呢?‍我們先看看內容有什麽不同:電影和電視雖然同屬於內容生產,但在產業鏈條上不在一個高度。電影的生產是大制作、大資本、大屏幕,是面向付費用戶的內容生產,屬於產業鏈條的火車頭;而位於電視內容最高端的綜藝節目,盡管也有大資本的支撐,但比起電影,還是輕了一個級別,充其量屬於火車頭後的第一節車廂;再有就是面對的用戶和受眾不一樣:電視是全家團聚的背景音,電影是正襟危坐的專註享受。電視的觀眾是基於免費內容的受眾,一蝦兩吃的同名電影能否把電視觀眾轉換為付費的電影觀眾,很難預測。最後就是商業模式不一樣:電影用戶是付費用戶,具有較高的ARPU值;電視用戶是免費用戶,價值的實現需要廣告商來實現。如樂視影業張昭認為“電視火爆和有足夠的電影觀眾群是兩回事,制造話題、凝聚人氣直至轉化為消費遠不像人們想的那麽簡單。”同屬同一母公司的樂視網買真人秀節目《我是歌手》的網絡獨播權,讓樂視影業拍成電影,被張昭拒絕了。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中國影視制片人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029

電商你這麽吊,你家里人知道嗎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2/58190.html

夜深了,i黑馬小編在後臺發現一篇霸氣的投稿。不是捧殺爛大街的互聯網思維,也不是討論AV氾濫的互聯網公司年會,更不是關於拉仇恨的年終獎。而是用詩歌總結了過去一年互聯網行業概況,句句說到痛點。小編分享給各位,你們感受下。概念這年頭──    模式沒有不微的    關註沒有不掃的    系統沒有不雲的    數據沒有不大的手段這年頭──    營銷沒有不精準的    資源沒有不整合的    炒作沒有不價格戰的    價格戰沒有不白熱化的O2O這年頭──    O2O沒有不閉環的    閉環沒有不完美的    線上線下沒有不打通的    打通的沒有不真正實現的物流這年頭──    物流沒有不自建的    訂單沒有不批量的    配送沒有不成體系的    關鍵沒有不最後一公里的支付這年頭──    支付沒有不接入第三方的    會員沒有不綁定各種卡的    積分沒有不及時歸結的    付款沒有不快捷通道的運作這年頭──    合作沒有不雙贏的    雙贏沒有不戰略的    差錢的沒有不抱團取暖的    不差錢的沒有不提交IPO的綜合這年頭──    產品沒有不移動端的    賣點沒有不獨家創的    構建沒有不產業鏈的    思維沒有不互聯網的最後,用某易的那句話來結尾,高手在民間啊。感謝作者鐵花向i黑馬投稿。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鐵花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705

網易進軍手遊的腳步為什麽這麽慢?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1/58890.html

i黑馬消息,網易昨天發布了《影之刃》的手遊,接下來還會有《迷你西遊》、代理手遊作品《塔防騎士團》等作品。i黑馬不禁發出疑問:為什麽它的動作這麽慢?在過去的十年中,互聯網先後出現了幾次新的機遇,比如在線視頻、團購、電子商務,網上支付,但是網易卻一直堅守遊戲、內容和郵箱這幾個最早期的領域。外界一直質疑丁磊的創新能力,丁磊卻反問道:“互聯網的這幾波沖擊,哪個賺錢了?人家幹了十年都沒有賺錢,我撒馬跑進去就能賺到錢?如果不賺錢的話,(我)幹嘛放下手頭非常賺錢的東西非要去做一個操著賣白粉的心賣白菜價的生意?他們做這個事情我能理解,因為他們不會做遊戲,只能做這個。那我好好的,為什麽不把自己的郵箱做好,自己的遊戲做好,偏要擠破了頭去做這個呢?我找不到一個理由。”丁磊在日前解讀網易2013全年財報時曾說了這樣一段話:“我們在手機遊戲投資方面,從2011年開始就兩條腿走路,一個是自主研發,第二個是投資外面一些好的技術團隊和工作室。我們對產品品質的投資是精益求精的,不像有些公司會比較早的把一些不成熟的產品推出來,我們是在精心打磨以後再把遊戲推到市場上去。”兩年前,手機遊戲開始流行,投資人便一直不停地追問網易的移動遊戲戰略。對此,丁磊一直閃爍其詞,直到去年6月份網易推出《夢幻西遊》口袋版。之所以遲遲不肯殺入手遊市場,是因為丁磊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蘋果的商店里有超過60萬個軟件,其中大約2/3是遊戲,但是大部分遊戲開發商都不賺錢,這是為什麽?丁磊覺得自己還沒有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他對自己說一定“要慎重”,要“把握好投資的方向和節奏”。現在的手遊市場看上去很熱,但真正能掙到錢的遊戲公司卻是極少數,火爆的遊戲市場卻很少有公司能夠持續的成功(除了騰訊的微信遊戲之外)。現在的手遊成功具有很強的偶然性,很少有公司能夠再三生產出成功的作品,Rovio、popcap、King、Supercell在遊戲成功後,估值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但當遊戲進入周期末期,都面臨發展困境,無法再開發出和前作一樣成功的遊戲。如何找到可重複的成功模式對遊戲巨頭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丁磊是為數不多互聯網巨頭中真正懂遊戲的CEO,網易進軍手遊上的腳步其實也並不慢,相反相對其他端遊巨頭來說,僅僅只落後於騰訊。手遊和端遊、頁遊都不一樣,我們知道有兩個很重要的特征:渠道和IP。一、欲先進軍手遊,必先建好渠道如果你有了一個很好的渠道,遊戲的好壞已經變得不再重要,中國玩家足夠多,也缺乏對遊戲質量的判別能力。這里摘錄筆者曾經寫過的一篇文章:《端遊巨頭:手遊渠道上的大戰略》里面關於網易的段落:“微信在手遊上強大的分發能力,以及陌陌上線遊戲瞬間沖到Apple Store前幾名的位置的消息,這應該給網易造成了不小的視覺沖擊,這也直接證明了筆者之前的一個觀點:社交軟件和遊戲的結合無往而不利。丁磊在解讀網易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時,明確表述到網易做易信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知道了渠道的重要性,當渠道被壟斷在一家公司手里,其他公司就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權力。外人都覺得網易易信為了挑戰微信的一款試水之作,但丁磊卻早已經意識到手遊渠道的重要性,“即使再辛苦,也要堅持”。從丁磊態度上的轉變,我們可以看到網易對易信的定位,再也不是微信在移動IM領域的挑戰者,而是關乎未來網易生死的手遊渠道。”二、苦心經營數十年的粉絲文化可能會一夜崩塌端遊巨頭進軍手遊面臨的糾結遠比一些手遊公司要大。一方面,他們都有已經成功數年各自主打的端遊。每款遊戲背後都有數百萬的粉絲,遊戲被移植到移動平臺,定然會發生大量的粉絲遷移行為。用現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他們都有一個好IP。但另一方面,如果貿然進入手遊,假如沒有成功,那麽苦心經營數年的公司文化,可能就會在一夜之間悄然崩塌。例如,《夢幻西遊》口袋版的失敗,很可能就會導致《夢幻西遊》端遊用戶的大量流失,隨之而來的是收入大量的減少,這是端遊巨頭們無法承受的。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遊民老趙 | 編輯:weiyan | 責編: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469

豪客許家印:他是這麽當老板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3/58935.html

爆炸式的成功,反而讓許家印的面目更模糊了。在贏和尊重之間,他目前在業界似乎只獲得了前者,他在一個功利主義的時代如魚得水。最終,他會以什麽樣的方式重新定義自己呢?跟著i黑馬走進豪客許家印。這一次,許家印贏得很High。2013年11月9日,沸騰的廣州天河體育場,4萬多球迷高唱《歌頌祖國》,慶賀恒大足球獲得亞洲俱樂部杯冠軍。豪擲20多億人民幣、只用4年的時間,恒大足球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亞俱杯冠軍的球隊。4年前,許家印擲下豪言“5年奪亞冠”時,幾乎沒有人相信“金元”足球會成功。現在,人們不得不承認,許家印的方式成功了,恒大足球不僅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聲譽,而且俱樂部還基本實現盈利。原本有人以為這是一幕充滿投機、娛樂的肥皂劇,最後演變成了一部勵誌劇。如果說恒大足球是許家印第二場賭局,那麽他的第一場賭局就是上市。2006年時,恒大地產的規模只有20億,卻撬動了幾十億美元私募投資。2008年3月恒大第一次上市失敗。此後梟雄許家印一直處於煎熬中,在中央4萬億刺激政策影響下,恒大地產成為直接受益者,隨後房地產業V型反轉救了恒大。2009年,恒大地產成功在香港上市,許家印和恒大地產實現了驚險一躍。如果這次上市失敗,許與資本方簽訂對賭協議會讓他一無所有。2013年11月9日恒大奪冠晚會上,許家印第三個賭局開啟――恒大冰泉橫空出世。2個月後,許家印宣布,2014年恒大冰泉銷售額要到100億,2016年要做到300億――經營了十幾年的農夫山泉,也不敢放出如此豪言。從2013年9月接觸項目開始,僅僅150天,恒大已經砸出了13億的廣告,接著簽下了57億的訂單。許家印在公開場合表示,恒大將投入100億,未來恒大礦泉水年產量將達到千萬噸。目前國內1300多家礦泉水年銷量也不過1500萬噸左右。有野心的老板常常會提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部下在重壓之下拼命完成任務,反而會對老板的膽略佩服得五體投地,許家印就是這樣的老板。每一次賭局,許家印都像和魔鬼握手,讓人眼紅心跳。金錢滾滾的地產行業做派,讓他帶到了恒大涉足的所有行業。2013年,許家印的名字如雷貫耳,但密集的曝光度,並沒有增加這位豪客的透明度,反而讓他愈顯神秘。攪局者浮士德說:我要做大事業。因此,他用靈魂和魔鬼做了交易在所有涉足的領域,恒大都是攪局者的角色。和媒體上眾口一詞的好評相比,地產界、足球圈對許家印和恒大的評價差別很大。贏和尊重,許家印目前在業界似乎只得到了前者。2013年恒大成為5名地產千億俱樂部成員之一,但很少有人認為這家公司發生了質變,它的產品、管理和文化看上去並未升級。在起家的廣州,恒大並不是龍頭,許家印也不是粵系地產領袖。喜歡豪賭的許家印,人生依舊處於急劇改變之中。他已贏的兩局也並不紮實。恒大的土地儲備高達1.4億平方米,多處於三、四線城市,那里房地產過剩已日趨嚴重。一旦地產出問題,足球也不能幸免。2013年底,許家印頻頻出手。除了冰泉之外,恒大在北京、上海、廣州花300多億,拿下多處地王;同時與哈佛大學簽訂了合作協議,將進軍醫療產業。2014年1月24日,恒大成為華夏銀行的股東。這些跨度極大的動作眼花繚亂,聚光燈下的許家印長袖善舞,恒大也越來越讓人驚奇、不解。在地產行業的格局上,恒大曾是最成功的攪局者。1997年,許家印拿下了廣州海珠區農藥廠的一幅土地,就是恒大開發的第一個項目金碧花園。廣州地產界一位資深人士回憶,這是一個沒人敢接的項目,“許家印把地皮刮了、重新換了土”。由此,許家印給他留下了“不是上天堂、就是下地獄”的印象。廣州的企業無論競爭多麽厲害,表面都是一團和氣。但是從金碧花園開始,恒大打出了沿用至今的“開盤必特價、特價必升值”的口號,“別人都怕恒大開盤。”他說。就是這樣一個項目,創下了當年開工、當年開盤、當年售罄的奇跡。外鄉人許家印在廣州特立獨行,一度受盡白眼。除了霸道招人煩,還有很多八卦段子,一位中介公司老總回憶,廣州的另外一位地產大佬,聽說這家公司要接恒大的項目,立刻表示“如果你跟恒大合作咱們就不合作了。”在廣州沒有根基的許家印,信奉紅海戰略。他對“紅海戰略”的解釋是,“在需求增長緩慢的市場空間里,緊盯競爭對手、迎難而上,勇敢面對現實,參與競爭的戰略”。“在紅海中,恒大人只有挑戰,不給借口、不找理由,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商場如戰場,恒大就是要在血淋淋的戰場上勇於競爭,並在競爭極端激烈的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在他早期的講話中,常見這種表述。2006年的恒大還只是偏安華南的小公司,銷售額20多億,員工3000人。2006年,恒大引入戰略投資者,開始全國買地布局,準備在香港上市。2013年,它土地儲備1.4億平方米,銷售額1000億,員工4萬人。根據恒大網站提供的數據,短短6年間,它的銷售額、利潤等指標實現了46倍的增長。現在許家印今非昔比,他已經融入廣東地產大佬圈子,經常和富力董事長李思廉打德州撲克,和富力聯席董事長張力談足球。2013年,他參加了星河灣董事長黃文仔的生日宴。但他坐在另一桌的主座,並沒有和這些廣東大佬同桌。“顯然他們之間還是有距離的。”一位地產界人士說。攪局者,常常要有非常手段。在廣州地產圈子,流傳著很多恒大的故事,欠錢的段子,是其中最多的。“經常拖你一兩年,尾款很難要。”在這位人士的印象中,“恒大一直都是那種很缺錢、但又總是敢豪花的人。”恒大的廣告非常有特色,一直是整版整版地做。她不太理解,恒大這些年真的在足球上燒掉了20多億?在足球上燒錢的舉動,也曾令同為開發商的杭州綠城足球俱樂部董事長宋衛平不解,他曾找到一位資深足球人士向他詢問此事。2010年以來,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讓地產商日子不太好過。恒大的江湖氣和草莽氣十足,至今和創業初期變化不大。記者在廣州采訪了十余位地產行業人士,沒有人認為它發生了質變,過千億也不過是規模的簡單重複。很多大公司會顯出老態、行動遲緩,恒大不存在這個問題,但是野性特質帶來的風險,也可能在千億的規模上被成倍地放大。在規模過千億的5家房地產企業中,恒大的狼性最足。恒大1997年才進入地產行業,是5家中進入最晚的企業,足球上也是一個新手。在這兩個“水深”的領域,如果沒有非常手段,很難想象後起之秀恒大能如此快速地超越別人。2012年,美國渾水機構香櫞出具了一份做空恒大的研究報告,指出了恒大存在行賄、財務造假等問題,並稱“恒大代表了中國新型資本主義之糟粕中的糟粕”。雖然香櫞沒有拿出證據,恒大也逐條反駁,但在很多人眼里恒大的特點就是“激進、膽大”。在足球圈,恒大口碑也不好。“他們經常跟看中的球員私下接觸,然後再跟俱樂部談。按照行業規則,這些簽約球員是不能私下與恒大接觸的。”上述足球人士說,恒大破壞了整個行業的生態,“別人辛辛苦苦培養的人才都被他挖走了”。恒大手握重金到處挖人,直接導致2013年青島中能隊的降級。在他看來,恒大把這麽多足球國腳都買下來,是囤積居奇的投機行為,跟炒大蒜、炒綠豆沒有本質區別,所造成的不過是虛假繁榮。無論是什麽樣的非議,商人許家印要的是結果。除了拿到亞冠,恒大足球商業化也出人意料地成功。一場90分鐘的比賽,恒大隊能分到30分鐘廣告時間,恒大現在的價格是200萬/分鐘。一個賽季恒大有15場比賽,僅此一項收入便是9億,即便是打對折也能拿到5億左右。恒大足球目前有3.7萬個會員,年費1300元到1800元不等,這一進項也有5000萬元。還有不少球隊和球星商業廣告。恒大球隊胸前廣告最值錢,之前一直是給恒大冰泉使用,現在恒大開出了1.6億的價碼。據知情人士透露,有兩家企業正在談判。恒大2013年球隊的投入為六七個億,現在的商業運作已經能夠持平。“恒大足球的職業化、商業化,在中國球隊中是首屈一指的。”該足球人士說。許家印在鍍金時代中成了大人物。他出生於中國貧窮的農村,但天資聰慧,自強不息,通過高考改變命運,房地產為他的野心提供了舞臺。如今的許家印頭銜是地產商、教授、全國政協常委、歌詞作者、全國勞動模範、慈善家。2008年之前,許家印常常高調出現在媒體上,但彼時沒有多少人知道他。2008年3月恒大第一次上市失敗後,一位地產大佬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一臉不屑地說:“這都哪兒冒出來的公司呀?”現在的他刻意保持低調,恒大奪冠之後他沒有接受任何媒體訪問。可是,現在天下幾人不識君。恒大模式如果存在所謂的恒大模式,就是深度解碼人性王誌綱工作室廣州公司總經理雲亮把企業分為三類,央企、國企是“圈養動物”,萬科、聯想屬於“放養動物”,而恒大屬於“野生動物”。萬科、聯想等一批具有理想氣質的標桿企業,在創業初期都曾得益於體制,起點比一般創業者要高得多。而從紅海中拼殺出的恒大更像一架純粹商業機器,它沒有溫情脈脈的理想主義,但更講效率。它能體現原始的資本沖動,攻擊性很強,企業文化更務實乃至於迎合社會。“我敢說,沒有一家地產公司執行能力能超過恒大。”易居中國北京公司一位高管說。他曾經建議恒大做一個活動,只用了三天的時間,邀請了全國200多家媒體,活動如期成功舉行。記者曾經在機場偶遇恒大一位副總裁,他早上從廣州趕到上海,一天辦了5件大事,晚上趕回廣州,第二天周六還要繼續上班。走進恒大廣州總部,就像走進一個壓力鍋,人人都很忙,空氣里有一種緊張的氛圍。恒大一位資深副總裁曾經對許家印說:“許總,我們除了會幹活,別的都不會了。”高速運轉的恒大,就像一架緊繃繃、上滿了發條的機器。它的節奏和密碼掌握在許的手中。據說恒大普通員工每周工作時間超過60小時;中層超過80小時;高層超過90小時。許家印本人就是工作狂,他經常在淩晨打電話召集開會,早上8點還要正常上班,一些員工只好租房住在公司附近,或者住在公司員工宿舍。恒大有一套極為嚴密的管理制度。許家印親自起草了一本厚厚的《恒大學習資料》,員工人手一冊,其中有幾萬條規章制度,內容涵蓋了吃穿住用行。但這些只是最表面、最容易觀察到的東西。那麽,到底是什麽讓這套嚴苛的組織方式高效運轉的呢?“許老板非常慷慨,這是他的優點。”廣州地產界的一位職業經理人說。恒大的獎勵很驚人,比如地區分公司如果完成業績,會拿出銷售額的1%來獎勵老總。他舉例說,一家分公司完成了20億的銷售,那麽老總能夠拿到2000萬的獎勵,“這太刺激了”。但是一旦出錯的懲罰機制也很驚人,副總級別高管也有可能被降級,甚至要在幾百人的大會上檢討。恒大足球的獎勵機制也很驚人,贏一場獎勵500萬,平一場不獎不罰,輸一場懲罰300萬。2013年,恒大發放給球隊的獎金高達1.3億元。對於金錢和人性的關系,許家印理解透徹、運用精妙。每逢年底,恒大都會拿出巨量的現金,獎勵員工。當那些碼成堆的鈔票放在眼前時,有人一次能領走上百萬,它刺激的不僅是眼睛,更是心臟。恒大的形象總是與巨額金錢連在一起。1000萬歐元年薪請來大師級足球教練里皮,7億造一所足球學校,憑空砸下13億的巨額礦泉水廣告,恒大新辦公樓的企業形象展示廳據說也花了上億。這樣的數字屢屢出現在媒體上,與金錢崇拜的社會潛意識相呼應,形成了巨大的沖擊力。恒大項目開盤總是明星雲集。2011年6月25日恒大舉辦的清遠旅遊城開業暨恒大扶貧捐款儀式,是記者參加過的最難忘的活動。主席臺上坐著一眾省級領導,臺下有20多位恒大項目所在地的市長,還有10多位當紅影視明星,10多位排球、足球明星。空氣中有一種癲狂的情緒,權力、財富、成功的符號都在閃閃發光,人群一陣陣激動。一位擠來看熱鬧的老太太因為天熱而暈倒。事實上,這種華而不實的“土豪”做派對銷售確實很有效。盛大的開盤儀式之後,恒大項目通常熱銷,明星們給房子貼了金。在當下,成就一個品牌的要素無非這麽幾個:專業機構認可,出入上流場合,名人代言。在某些專業機構的年度評選中,恒大一直高居榜首,許家印有令人眼花繚亂的社會身份,明星代言更不在話下。如同恒大每個項目都有顯得十分豪華的噴泉和雕塑,在這些最容易看見的部位上,恒大下足了功夫。對人心和人性的洞察,讓恒大準確地迎合了社會心理,這是恒大的營銷招式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它的廣告底色大部分是金色的,咖色的字體,奢華感很足,廣告詞中少不了“奢華”二字。壯麗的噴泉、霸氣的雕塑是恒大項目的標配,很符合普通人對“奢華”的想象。恒大號稱“開盤必特價”,這是用最便宜的價格,買到人人渴望的奢侈感。“恒大是這樣一個公司,地要多拿,錢要多拿,但是幾乎沒在產品上下功夫。”和恒大有交集的一位投行人士說。在百度上,可以看到重慶、增城、長沙等多地業主給許家印寫的信,都是投訴質量問題。他也不看好恒大2013年底進軍北京、上海的行為,“在三四線城市恒大的產品還可以,但是到了一線城市它沒有競爭力。”“聲譽到了共產主義,但是公司還在原始社會,這本身是風險。”上海華彩咨詢公司董事長白萬鋼說,過快地膨脹,恒大沒有沈澱、來不及轉身,沒有從品質上提升自己。與恒大在產品上相對小投入對應的,是它在宣傳和輿論上的大投入。恒大品牌部門是最重要的部門之一,它和銷售部門平級,地產行業僅此一家。在其它地產公司,品牌部門不屬於核心業務部門,萬科深圳總部品牌部門只有5個人,而恒大相同部門有30人。這個部門也是花錢最大方的部門,恒大的對外形象全部由這個部門炮制。“許家印找到了一條通往消費者的捷徑,群眾對事物的理解是由外而內的,那就把群眾看重的表面東西做足。”一位觀察人士說,恒大的做法如同只吃第6個燒餅、但是享受到了前5個燒餅的好處。恒大有一句口號“運動就是生產力”,不定期搞運動是恒大內部管理的一大特色。每次運動都要樹立典型,開除一些員工。一位員工回憶,午餐時間一個年輕員工在電梯里扔蘋果玩,恰好被許家印看見,隨後這位員工被開除,成為作風散漫的典型。“(搞運動)經常是一些看上去很可笑的理由,弄出些天威難測的意味。”這位員工說。2010年恒大開展了歷時3個月的“質量月”活動,在此之前還搞過類似的抓營銷、抓產品、“清除三類人”運動等等。這類運動可以集中清理恒大發展中的問題,確實很有用。從社會底層一路走來,許家印對人性有深刻洞察。恒大的管理、營銷、文化,都體現了這個時代的金錢觀,暗合了社會潛意識,這才是恒大這架商業機器高速運轉的內核。白萬鋼認為,恒大地產和足球的成功,都是在對大勢做出判斷之後,以巨額投入和強大的執行力,將相對優勢最大化,以時間換空間。“這兩個行業的共同點都是先燒錢、再掙錢。靠投入,賭一把;喘口氣、再投入,再賭一把。”恒大采用的是一種高度集權的管理模式,這套剛性化管理體制,恰恰與房地產行業準金融、決策點集中的特點合拍,因而恒大實現了濃縮的、爆發式發展。他認為,許家印做足球是在重複房地產行業本質。在快速消費品礦泉水上,許家印用的還是這一套,但是否有效還有待觀察。許家印是誰?《紅與黑》中於連在接受審判時說:“我是一個反抗自己卑賤命運的農民。”在不少球迷眼里,許家印就是中國足球的救世主;在無數草根的心中,許家印是那個腰系愛馬仕、手挽女明星、真正白手起家的草根富豪許超人。但那都是被符號化了的許家印。他似乎並不屬於任何圈子。無論是項目開盤、恒大上市,還是足球比賽乃至於是賣水,他都辦得像一次又一次喧囂無比的大Party。作為策劃人,他總是一邊跳舞,一邊冷靜地觀察著舞臺上的人。筆者最後一次見到許家印,是在2011年恒大清遠旅遊城開業的新聞座談會上。面對著全國上百位媒體記者,許家印穿著一件花襯衫出場。花襯衫。在網絡上搜索許家印的照片,會看到很多他穿著花襯衫的照片。這些斑斕的襯衫,是許家印的一個標識。極少有他那個級別的大亨穿這種衣服出現在媒體上。他笑著,但面部是緊繃的,花襯衫讓空氣中增加了紛亂的感覺,透露出他內心中斑斕、神秘、莫名的一面。筆者曾經問過他的一位助理,為什麽他老是穿花襯衫?答案是:許總想緩和氣氛。“有1塊錢總想做20塊錢的事情,無論許家印心理素質多麽好,內心都會緊張。”一位觀察人士說。恒大上市堪稱中國房地產史上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在財務上,恒大一直是最激進的地產公司,盡管規模已過千億,它的發展並沒有擺脫對債務的依賴。在2010年-2012年時間里,恒大凈資產負債率一路攀升,從52.50%到84.20%,這在香港的資本市場上是極少見。恒大財報顯示,2010年-2012年期間,公司項目開發、資金以及土地三大成本開支分別為495.89億元、913.8億元以及1332.94億元。作為高周轉、快速擴張的公司,恒大並沒有保利地產那樣強有力的背景,其無法獲得銀行貸款的鼎力支持。2010年-2012年,其銀行借款同比增幅僅僅分別為66.01%和16.51%;但其資本化的利息同比增幅卻高達92.95%和69.13%。除去以更高成本借新還舊之外,恒大將建築方墊款發揮到極致。財報顯示,恒大應付第三方貿易款不斷攀升,2010年-2012年間分別為134.59億元、322.9億元以及539.64億元,三年增長逾4倍,而它的規模只增長2倍。要讓這個10個鍋子7個蓋的遊戲繼續玩下去,必要條件是房子銷售回款暢通。恒大80%項目集中在三四線城市,那里房地產供給日趨過剩。在記者采訪的上述投行人士看來,恒大現在又處於比較敏感的時期,並未在安全線以內。“越是這種時候越高調,這是許家印的高明之處。”他說,恒大的未來取決於房地產政策走向,“政府是繼續給嗎啡還是動真的?”但更多的業界人士認為恒大不會倒下,“恒大是畸形土地財政的產物,只要還是這種體制,恒大不會有問題。”和恒大上市之前相比,許家印顯然有了更多的籌碼。在他的千億戰車上,已經捆綁了一個個更加龐大的利益相關方:政府、銀行、供應商等等。據說許家印擅長德州撲克,這是一種勇敢者的遊戲,打1萬的一把輸贏就可能是100萬,金融化的表述就是100倍的杠桿,而許家印在商場上的賭局比這個大得多。在白萬鋼看來,王石和許家印代表了兩個極端:王石似乎不要今天、只要未來,談論眼前的問題會讓他不快;而許家印的哲學似乎是只要此刻。“這是由安全感決定的,沒有安全感的人會更看重眼前。”許家印源自出身的不安全感似乎加重了他的賭性,他大開大闔的操作手法,是以時間換空間。他如同來自古龍小說中的人物,招式難看、迅疾,卻招招致命。他是這個功利時代中的一個極客,快速成功、急速成名。政府、投行,娛樂圈、體育圈,他長袖善舞。他喜歡被人稱為“許教授”。據說,在一次喝醉酒後,他曾經問部下:我怎樣才能流芳百世?盡管有很多爭議,他的故事依舊可以成為創業教科書的章節,他將一個人的堅韌、勇氣與野心充分展示。就像在 《紅與黑》中於連接受審判時曾說:“我是一個反抗自己卑賤命運的農民。”對於命運的不甘,恰恰是奮鬥的原動力。和魔鬼做交易的浮士德,在墜入地獄的那一刻,被天使救入天堂。天使說:“凡自強不息者,終會得到拯救。”他最終會用真正強者的方式重新定義自己,還是落入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老套結局?許家印的故事有一個開放的結尾。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黃秋麗 | 編輯:kongmingming | 責編:孔明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584

【股市騙局揭秘:為什麼騙子推薦的股票這麼"准"?】 新財富雜誌

http://xueqiu.com/5382130346/29409528
股市騙局揭秘:為什麼騙子推薦的股票這麼"准" ?

  騙術一:潛伏——騙小散抬轎
  第1步:自己潛伏一隻股票;

  黑嘴機構們首先會自己先偷偷潛伏一隻股票,這類股票往往盤子適中,有一定題材,比較適合講故事。
  第2步:讓交費的會員抬轎;
  黑嘴機構在自己有一定持倉量之後,就會開始通知高級會員建倉,順便給讓他們給自己抬抬轎。
  這些會員買入的時候,黑嘴們會根據情況適當的加倉或者賣出一定的股票,使得股價走出比較漂亮的圖開,又不至於被迅速推高。
  在這個過程的後期,他們會把信息分享給一部分潛在的客戶,一來是分一部分利潤給他們,好讓他們盡快交錢入會,補充因不斷虧損而不斷流失的會員;二來,可以繼續利用他們的資金推漲一下股價。
  第3步:操作輿論,推薦股票,讓小散戶接貨
  這個時候,黑嘴機構們,會在自己掌握的所有資源(在電視、電話、報紙、博客、股吧等等地方)講故事、講題材,炒作支股票。甚至會買通券商的內線,讓其通過券商的渠道把股票推薦給營業部的大量小散。同時通過短信、電話向大量的低級別會員和潛在會員推薦股票。
  這個過程一般會比較長,除極個別情況外,股價都會穩定上漲,也有機構會暴力狂拉漲停板吸引注意力。會在這個過程中,黑嘴們慢慢清空自己的倉位→然後,通知自己的會員清空→然後,通過有意向加入他們會員的人清空。
  這個中間會有一個問題:他們買了這麼多股票,真的能夠全身而退嗎?答案是:No problem ! 某民間股神曾說過,SB太多了,根本不要擔心出不了貨!


  騙術二:為什麼騙子推薦的股票這麼準?

 小編曾不止一次的想:最早想到第二種騙局的,是不是學統計學的。
  騙局的要點:
  1、首先,騙子機構確實匯聚了幾個短線高手,他們在追逐熱點,選擇短線個股上面確實有一手。這幾個人高手,每天會提前給業務員一支股票。
  2、騙子手裡得有通過各種方法收集到的,大量股民的電話號碼,這裡我們假設是16個。
  3、騙子推薦給這16個股民。假如漲跌的概率各佔一半的話,就會有8個人的股票出現上漲。第二天,他們再給頭天上漲的這8人打電話推薦一隻股票。假如漲跌的概率各佔一半的話,還有4個人;第三天,他們再給買到上漲的4人打電話薦股,第四天,他們再給這上漲的2人打電話薦股,第五天,他們再給買到上漲的股票的那一個人打電話。

  如果有一家機構,連續5天給你的股票都是上漲的。而且如果這5只個股的連續漲幅都不錯的話。那麼,你有可能再也得不到他們的好股票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邀請您參加他們會員的電話,畢竟您是見過他們「實力」的。

  可是,賺到錢只能說明是你的「財運」好,跟這個機構其實沒有太大的關係。所以,往往會出現很多,不交錢的時候天天推薦的股票都很準,一入會,馬上就不行了的情況。當然了,還有一些財運極佳的「受害者」們能夠長期從這些詐騙機構推薦的個股中賺錢。

  這裡為了方便,我們的舉例只用了16這個數字。可是詐騙機構手上的股民信息往往是數以百萬計。所以,總有一部分股民會成為詐騙機構的長期用戶。而假如,一家機構有1萬個收費客戶,一個客戶一年收1萬元的話,一年的收入就超過1億元。  


  騙術三:收盤後的短信:XX股明天開盤會漲停

  第三個案例跟第一種有一定的相似性,就是放出小道消息吸引投資者跟盤。這種騙術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詐騙團夥會首先選擇一個流通盤較小的股票,然後提前進行倉位埋伏。
  第二,在收市的之後時候,給手裡的客戶打電話、發短信。內容大致是:「明天這只股票漲停,我們今天收盤前已經提前佈局。」
  因為這是一小盤股,不需要很大的資金量就能將它炒高。第二天,在集合競價,詐騙團夥通過高價申報的方式,將其開盤價拉高。。等開盤之後,用一筆不大的資金以高價直接購買這支股票,很容易導致這支股票迅速漲停。如果有小散追入,他們就趁勢把手中的倉位平掉。當然,這是還沒有結束。
  第二步,就是忽悠頭一天接到電話的人,「已然見證過他們的實力」的人加入會員。當然,一量你交了費,你會發現,你永遠買不到這種第二天開盤能漲停的股票。

  騙術四:推薦一個股票,不准不要錢
  經常有人接到電話,說是推薦股票的,不准不要錢。而且,事後再收錢。
  關於,這個騙術。。小編想起一個段子:
  某老中醫有祖傳良方,號稱包治百病。三副見效,售價五千,治癒再收錢,不好不要錢。於是沒治好的因沒付錢也不找他了,治好的則高高興興送錢去……常年下來,老中醫名聲越來越大,財源越來越多,還掙了一屋子錦旗。所以,這種不准不要錢的薦股,自己去體會吧!

  
  本文來源:新財富(微信號:newfortune )
  作者:畢茲卡(微信號:maogosi)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02

中國的房子為什麼這麼貴? 巴菲林奇小厄姆

http://xueqiu.com/4027447937/29433780
在80年代之前,我們國家的絕大部分房子都是國家所有,私人住宅為零。自78年經濟體制改革後,我們國家才開始實行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分離,才有了現在的房地產私有權。但是目前的體制政策是:政府其實仍然保留所有權,但是通過長期租賃出讓的形式向房地產開發商們出售可流通的土地使用權,一般年限為40至70年。

   你可否記得90年代,房地產幾乎沒什麼交易,那時候公務員事業單位工廠都有單位集資房分配,房地產幾乎沒有交易市場,也並不值錢,甚至出現了不少雙方都有房屋分配的家庭,放棄另一套成本價集資房,以及為了省幾百塊手續費,不願意把集資房轉成紅本房產證,這在現在是不敢想像的,估計那些叔叔阿姨們眼睛都哭瞎了。

   從十幾年前,我們國家的商品房才開始流行,2000年上海概念讓滬上房價暴漲,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進而也開始了漫長的上漲。

   08年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當時因為政府的房地產調控以及銀行對房地產的資金收緊,有大量一直過慣好日子的房地產開發商資金斷裂進而底價拋售房子回流現金流,但是沒過多久,著名的4萬億政策出台,流動性大增,從此房子扶搖直上,再也沒回過頭。

   那麼現在中國的房子有多貴?去年我去美國恰逢房地產剛復甦之時,紐約市中心某些公寓出租回報率大約為9%左右,但是中小城市非常便宜,巴菲特的獨棟大別墅佔地2000平方米,折合人民幣也才500萬左右。本月初我在英國市中心附近的溫莎小鎮看到,他們的二手房交易中,絕大部分別墅價格是在300萬至800萬人民幣左右,室內面積為200至400平方米幅度,均為裝修房。而著名的日本東京市中心,100平米的房子也不過300至500萬人民幣左右,重要的是,日本的房地產是按使用面積計量,100平米的房子相當於我國130平米。如果按現在主流的出租回報率來評估房子價值,住宅房產可以說是:非常昂貴!而按照家庭儲蓄率來統計,現在的房子價格也絕對不便宜了。

   那麼為什麼這十幾年中國房子漲成這樣了?

   影響房地產價格的幾項因素我用波特鑽石模型列為以下主要幾點:政府,城市化,經濟發展 人口密度。而這四項因素中城市化和人口密度是相對定量的,政府政策和經濟發展是相對動態的。

   中國現在的真實城市化率只有40%多,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需達到70%,我們國家有100多個常住人口高達100萬的城市,這龐大的數據背後從農村到城鎮戶的遷徙,是推動未來房地產長期需求的力量。從去年開始,要求必須大學本科畢業5年失業待崗人員,才能回遷農村戶口,這基本意味著,城鎮戶口轉農村戶口基本鎖死了。我國的人口密度不需要數據支撐,每一位中國人都能感受到資源的緊缺,我們國家人口總數世界第一,人口密度世界排名11,平均138人KM2,但不要忽略的是,我們國家有大量土地不適宜居住,比如西藏新疆青海等人煙稀少的地方,因此實際資源緊缺度要高於世界排名。地少人多錢傻,這在未來可能很遠的將來,是無法有效解決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國家中產住筒子樓,美國中產加拿大屌絲住別墅的根本原因。

   再來說說相對動態的政府政策和經濟發展。房改以來,土地出讓金歸地方政府所有,已經是各地方政府最大的一塊「奶酪」,也是中央調控的難度所在,如果沒有高額土地出讓金,地方政府平台將沒有資金維持安全運營和大量基礎設施建設。因此現在中國房地產的焦灼狀態是,如何在能確保地方政府有資金運營的前提下,控制房價。現在好像沒什麼人提房產稅了,但是房產稅是肯定有一天要徵收的,但徵收房產稅不是為了調控房價,而是更深層的為了維持地方政府財政性收入,從土地拍賣所得的一次性收入,轉換到物業管理一樣的長期維護費用。

   最近大家都在說中國有危機,經濟發展停滯,其實我們國家這種超級大國,7%的GDP增長率還是相當讓人敬畏。可知道從1978年我們國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開始,之後的30多年,平均年GDP增長率超過9.6%,儘管現在的增長減速,但中國最終還是在以強勁的速度增長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當然在增長發展的過程中,看新聞總感覺氣氛緊張,銀行壞賬危機,房地產崩潰論,出口不行了,製造業破產了,好像每一個下一秒中國經濟就要崩潰了。可是國家每一個發展階段是不一樣的,低端加工出口增長率減速,可知道科技類硬件產品出口在增速,製造業不好做了,可想過高附加值的國產品牌崛起了?大服務行業正在高速發展,互聯網,娛樂服務業,餐飲業,新興能源,環保行業,醫藥行業,我們都能踏踏實實得感受得到日新月異的變化。當然,發展不可能是線性的,都有高潮和低谷,雖然經濟發展中的小毛病不斷,但是我認為大問題都還相對可控。

   最後嘮叨兩句總結,因為土地供應緊缺,優質資源相對集中,一線城市下跌很難,但二三線及以下四五六縣城市,因為土地供應量奇大,近期一年會有相當大調整壓力,未來幾年中國的房地產投資難有超額回報率,但是長線來看,我相信中國的未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432

【案例《曉說》被狂點5億次後遭五家土豪公司瘋搶,高曉松為什麼這麼紅?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047

一個叫@王軒 在知乎上說:長的不帥,不吸引仇恨。當然,這是開玩笑。

口才好,能講故事的人很多,比如崔永元、竇文濤、老梁、王凱等,高曉松不是最帥的,也不是口才最好的,但卻是最火的,可以說是「一個人的電視台」。

為什麼?

從產品經理的角度看,高曉松這個產品有3個關鍵點:

1、視頻自媒體是一個大風口。

高曉松成名很早,從1994年出版的《校園民謠》到1996年的個人作品集《青春無悔》。後來轉型互聯網,2000年在搜狐做總監,2001年在新浪做駐美首席代表,然後做盛大的首席娛樂顧問、做A8的總監。但再次讓高曉松爆紅是因為一款產品《曉說》,而《曉說》成功的背後則是一個風口:視頻網站的原創浪潮,「這些靠著最初版權混亂時期起家的網站,在聚集到大量資金之後都要重走大製片廠的老路。」

高曉松:再說《曉說》這事,大家看到視頻網站巨頭都爭著要做原創。視頻網站這種行業在美國是沒有的,youtube是大家自己拍著玩,hulu是大的影視公司辦的。因為美國有大的製片廠,電影、電視劇、脫口秀全線產品都有,也有自己的電視台和分發渠道,不會把版權賣給視頻網站,說我索尼的電影跟你華納的在一個網站播,不可想像。我個人對中國視頻網站的預測是,這些靠著最初版權混亂時期起家的網站,在聚集到大量資金之後都要重走大製片廠的老路。我和幾位大佬都談過,現在就應該在視頻網站普 及好萊塢大製片廠的管理辦法、生產辦法、金融辦法、保險辦法等等。它們應該是未來中國的索尼、華納、派拉蒙。

互聯網一定會代替一切,一開始大家以為互聯網只能發信息,就跟愛迪生那時覺得電只能點燈一樣,誰想到電還能刮鬍子?中國人習慣拿歷史當鏡子,但互聯網這個東西是開天闢地的,所以它窮盡了我的知識結構以及我能力的限度。

我很喜歡互聯網的這些大佬們,他們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意人。他們看世界的凌厲角度和對人的量化能力讓我覺得特別神奇。如果在飯桌上,通常我要想說話我能一直說,但是這幫人一說話我恨不得拿一個本子記下來。這些東西不是胡說八道,最終成為他們辦起來的一個一個企業。我自己的話語權也是他們給的,如果沒有他們,我最多也就像木心老師一樣,每週在紐約給大家講文學史。

2、做任何產品,首先要拼痛點。《曉說》的爆紅,我認為是高曉松抓住了一個痛點:講潛規則,或者說隱形知識是一個大痛點。

@張金豬 在知乎的留言:個人認為,高胖的曉說讓那些不大愛讀書的年輕人從另一種渠道獲得了一些算是有用又有點冷門的的知識,不愛讀書愛看視頻愛聽人講是我們這一代的特點,我們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果去讀這些書可能覺得枯燥無味更別提自己獨立思考了,而高胖直接告訴了我們他讀完書後的觀點和他有些特立獨行的想法。這些知識如果作用於泡妞吧妹上面……看看高胖自己吧,他本人的原話:「我老婆全部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是我建起來的」

高曉松自己也說:我40歲之後,自己的生活是很明確的,我就是賣藝。不像年輕的時候覺得自己什麼都能幹,我現在不創業、不經營公司,我只賣藝,你經營就好了。

做《曉說》,題材都是我先跟人家在飯桌上講出來的。人家聽完覺得挺有意思,我就去講。我知識都怎麼來的?看過的書,走過的路,見過的事。我從小有一個優勢,家裡人是政協常委之類的,有那種文史資料選編。中國人有寫史的傳統,讓國民黨將領什麼的寫回憶錄,但又不讓大家看,就編成資料選編內部交流。我們家都 是學科學的,沒人看,我自己天天在那裡看,喲,跟課本上寫的不太一樣。

我們家吃飯時最愛聊國外的事兒,從小訓練記國旗背首都,後來我自 己閒著沒事把各國的煤產量鋼產量都背了一遍。我們家人最討厭胡說八道,我想知道什麼事兒,他們會為我寫一條子,說這個事你去找某某院士,人家研究這一輩子了。大家都住一塊,最多穿過這門進了北大那門,或者穿過那門進了中科院。

3、一個人的電視台。互聯網和技術的進步,讓製作的簡單,讓個人生產力、創新力得到最大的釋放。

《環球企業家》寫高曉松的一個文章講到一個細節:最先與高曉松合作的優酷土豆沒有想到《曉說》會如此成功。當時,時任優酷總編輯朱向陽約高曉松吃飯,約了三次之後,很少在國內的高曉松才有時間去。他還納悶:「優酷土豆找我做什麼?」

早期,優酷土豆方面也沒想好與高曉松做什麼。優酷只是單純想和高曉松合作,對於內容和合作方式,他們就以各種各樣的方案、節目進行協調。高曉松覺得這些都太麻煩。「錄節目還得再弄一棚,還得進去排練半天。我說咱要弄一個世界上最簡單的節目,就我一個人說話。」高說。由於高曉松一個人在鏡頭前的脫口秀成本很低,優酷土豆就決定做這個節目。

但是,製作的簡單不意味著粗製濫造。反倒因為這種輕製作,可以在粉絲運營上花更大的精力。高曉松的粉絲定位很清晰:群體年齡偏大,以男性為主,忠誠度很高。


作者:金錯刀
來源:知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32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