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楊元慶借債買股背巨額還貸壓力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568&PHPSESSID=66956ff086221f6045aa8bb4573cdd7b

     昨天,在聯想集團2011/201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溝通會上,聯想集團CEO楊元慶透露,自己買入近8億股公司股票的資金絕大部分來自借債,並背負巨額還貸風險。

  ■焦點

  楊元慶:資金絕大部分來自借債

  今年6月17日,聯想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CEO(首席執行長)楊元慶從聯想集團母公司聯想控股處購得7.97億股股票,佔聯想集團總股本的8%,使得楊元慶持股量達到8.7%。而聯想控股所佔股權份額為34.82%。

  楊元慶當時購股的價格為每股3.95港元,交易金額為31.5億港元(約4.038億美元),這一價格較聯想集團當日(6月17日)的收盤價4.17港元折價5.2%。不過楊元慶本人以及聯想方面當時均未就購買股票的巨額資金來源做出任何說明。

  在昨天的財報溝通會上,在多家媒體的追問下,楊元慶透露自己買入近8億股公司股票的資金絕大部分來自借債,並背負著巨額還貸的風險,「我個人財產肯定沒有這麼多」。當記者進一步問及債務上的安排以及購買自己公司股票是否有鎖定期時,楊元慶拒絕透露更多的細節。

  柳傳志:支持管理層成企業主人

  兩個月前楊元慶大幅增持聯想集團股份,並且沒有透露巨額增持資金的相關來源,這曾引起了外界的猜測。

  在昨天的財報溝通會上,聯想董事會主席柳傳志用了大量篇幅表示了對楊元慶的肯定以及楊元慶以個人名義購買聯想8億股份這一行為的認可。

  柳傳志表示:「楊元慶以個人名義購買股票要承擔巨大的壓力,但是今天聯想的業績表明,他成功了,頂住了壓力,帶領聯想取得了新的輝煌。這點沒有 被投資人重視,但是我覺得非常重要。我們應該鼓勵聯想的優秀管理層能在物質上、精神上都成為聯想真正的主人。我們要為他們搭建物質上的舞台,這也是一個企 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柳傳志表示,目前聯想已經有了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有了一套正確制定戰略的方法和極強的執行能力。

  買入價屬底部區域風險可控

  ■風險

  昨天,聯想集團股價收跌於每股4.58港元,與6月17日楊元慶每股3.95港元的收購價相比,在正好兩個月的時間裡,楊元慶此次突擊增持所獲得的每股浮盈為0.63港元,共計浮盈約為5.02億港元。

  有業內人士分析,即使楊元慶有天價年薪的積累(根據《福布斯》中文版8月5日發佈的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CEO薪酬榜單顯示,楊元慶以 7872萬元的年薪佔據榜首),也不可能掏出31.5億港元,自籌巨額資金中的大頭可能是依賴財團借款,而只有聯想集團股票價格持續上漲才能夠讓楊元慶的 還本付息有所保障。不過在過去的52周,聯想集團最高價格為每股5.72港元,最低價格為每股3.90港元,楊元慶每股3.95港元的購入價基本屬於底部 區域。

  ■業績

  第一財季 淨利潤翻番

  昨天,聯想集團公佈了2011-2012財年第一季度財務報告,聯想集團在第一財季實現銷售額5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1.5億美元增長 15%;實現淨利潤1.0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5486萬美元同比增長98%;實現綜合銷售額同比增長15%,達到59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

  移動互聯業務是聯想集團近來發力從單一的PC硬件製造商轉型的方向。昨天的財報顯示,新成立的移動互聯業務部門在報告期內營收2.15億美元, 同比上升18.2%,佔聯想集團整體銷售份額的3.6%。其業務的銷售額主要來自中國手機銷售,其中傳統手機銷量同比上升33.7%,而3G智能手機「樂 Phone」的銷量也高於前一個季度。同時,今年3月底推出的樂Pad在本財季銷量達到8萬台。

  楊元慶表示,任何可以推動聯想集團PC業務增長,並且價格合理的企業都不排除成為公司的併購目標。(來源:京華時報 記者 祝劍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65

股票篇》郭亞尼簡約過生活 勤奮作投資 工作三年社會新鮮人 聰明買股年存百萬

2011-8-29  TWM




今年二十八歲的郭亞尼,儘管月薪 五萬元,他卻過著每月只花五千元的「小氣生活」,靠著投資股票,工作三年就已累積三百萬元的資產,他的心法為何?

撰文‧何珮 郁

戴著黑框眼鏡,身材高壯的郭亞尼(化名),簡單的白襯衫加黑色西裝褲打扮,站在台北街頭的公車站候車隊伍裡,就和普通的年輕上班族一樣。 不過,今年二十八歲的他,早在大學時期,為了籌措出國念書的費用,已開始一邊存錢一邊學習投資股票,不到五年,竟已累積了一百九十萬元的留學基金。

省 錢至上 每月生活費不超過五千元從事金融業的郭亞尼,月薪不過五萬元,甫踏入社會工作三年,就靠著自己省吃儉用,再加上積極地投資理財,迄今已擁有三百萬元的資 產。沒有令人稱羨的背景,也不是富二代,郭亞尼的父母都是公務員,雖然從小衣食無缺,卻沒有因此養成奢侈的消費習慣,反倒過著樸實的「小氣」生活。

不 同於許多七年級生及時行樂的風格,郭亞尼笑稱自己過著「無欲則剛」的日子,在人手一台iPhone的時代,他的手機卻還是諾基亞五年前出廠、已叫不出名字 的古老型號,而且「我的手機電話費帳單絕不超過一百元」。為了省錢,他只用最低月租費率六十六元,不買智慧型手機,也不辦行動上網,每月至少省下一千元。

把 省錢當興趣的他坦承,要省到這麼極致的程度,關鍵就在「與父母同住」。即使是住在交通不方便的林口郊區,他仍堅持不租房子、不買車,每天搭客運再轉乘捷運 和公車,往返台北市區上下班,每月交通費用只需二千六百元左右。「不僅可以省下房租、水電費用,每天回家吃晚餐,又可以再省下一筆。」郭亞尼算得十分明 確。

他也嚴格制定預算,買早餐加上偶爾和朋友吃大餐,每月不能超過一千五百元。至於午餐,就吃公司便當,「雖然菜色一成不變,很快就吃膩 了,但是比起在台北市東區吃飯,一餐平均就要一百元,每個月至少省下二千元。」計算下來,比起「老外一族」︵三餐總是在外解決的族群︶,他每個月至少省下 一萬元的生活費。

在旁人眼裡,這樣的生活品質未免有些辛苦,但是郭亞尼卻樂在其中。不過,要讓資產快速增加的祕訣,不只是省錢這一招而已, 當然還要加上精準的投資。

留學歸國時,大學時期累積的資金已在留學時全數用罄,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後,他又從零開始規律地存錢。郭亞尼回 憶在事務所工作兩年的歲月說,「那時候雖然月領七萬元,存錢速度很快,可是每天平均睡不到五小時,有時候還直接睡在公司,根本沒時間看股票。」有一次還親 眼看到同事在公司累到昏倒送醫,讓他下定決心離開這種為工作爆肝的生活。

後來,他順利轉換跑道進入金融業後,利用本身具有銀行行員的優惠信 貸(年利率約一.四六%)資格,借了六十萬元,加上之前的存款,湊足一百八十萬元,再度投入股市。

選大型股與強勢股 賺到第一桶金郭亞尼選股的策略,向來以大型股和強勢股為主。他認為,因為自己的資本不大,挑選的個股,一定要容易賣,才能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去年第三季, 他先以七十至七十五元間的價位,陸續買進台塑股票,不到半年的時間,再以一○○和一○五元的價位分批賣出,獲利四成,也因此迅速累積到出社會後的第一桶 金。

郭亞尼談起近期在股市的得意戰績,莫過於上銀。當時他看準該公司有工具機專利、生產線順利拓展等良好的基本面,再進一步觀察技術分析面 發現,三大法人皆有明顯的買超動作。今年二月,他在一六○元的價位先買進十張,不到兩個月時間,股價就上衝到二一八元,見獵心喜的他,決定先全數賣出。

不 過,第一波獲利了結後,郭亞尼仍密切觀察這檔股票,「雖然不是大型股,但是股價表現持續強勢,就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恰巧他又透過在上銀工作的同學,打聽 到公司的訂單狀況頗佳,讓他吃下一顆定心丸。兩天後,他再度大膽敲進十三張,不到半個月時間再次分批獲利了結。總結下來,今年上半年,光是上銀一檔股票, 就讓他的資產迅速增加了一四一萬元,打下投資台股兩年來最漂亮的一場勝仗。

能有今天的成績,郭亞尼認為,有一部分也要歸功於大學時期曾經失 敗的慘痛經驗,讓他痛定思痛地重新學習股票投資的基本功。

原來,大學二年級時,為了準備出國留學費用,郭亞尼便向家人商借了五十萬元,加上 自己多年來的儲蓄,開始學習投資股票。

完全不懂股票的他,一有課堂空檔就到號子報到,想辦法找看盤的老伯們攀談,向他們請教投資的心法, 「當時買的第一檔股票中華電,就是號子裡的老伯推薦的。」二○○三年,他在每股四十六元左右的價位,陸續買進中華電十七張,一年多後,他以每股六十四元全 數賣出,獲利四成。幸運的他,靠著聽明牌第一次進場買股票,就嘗到了甜頭。

研究技術分析 嚴守停損停利紀律但是,幸運之神卻沒有持續眷顧他。郭亞尼因為第一次投資股票就成功,反而讓自己得失心太重,越做越差;後來甚至因為看錯中聯(已下市)、 旺宏、茂矽等股票,而繳了一筆「昂貴的學費」。「當時以為股價已經完成打底,一心只想搶反彈、炒短線獲利,結果都是錯誤。」他苦笑地說。

經 過這些教訓,郭亞尼開始勤跑圖書館,閱讀許多股票書籍,深入研究技術分析方法,並保持每兩天觀察一次個股動向,戒除短線進出的懷習慣,改以分批買進、分批 獲利了結的方式。而決定買進前,他一定先做足功課,觀察盤面的資金流向,從主流族群中尋找較強勢的個股,再進一步觀察月營收、本益比等狀況,並且嚴設停利 點。他強調,「投資最重要的還是遵守『紀律』。」隨著資產逐步成長,郭亞尼也開始著手進行資產配置。因為近來投資市場震盪,他將五成資產配置於全球債券型 基金,一成投資在天然資源基金,一成則放定存,其他的三成就在台股市場伺機而動。

期許自己可以「三十而立」的郭亞尼,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在 北市大安區買屋。出身平凡家庭的他堅信,「年輕的時候,一定要先對自己小氣一點,把錢省下來投資,讓錢賺錢,財富才能快速增加,為將來美好的生活鋪路。」

郭 亞尼(化名)

出生:1983年

現職:金融業

學歷:成大會計系

工 作資歷:3年

郭亞尼的省錢心法

1. 嚴格制定預算,每月花費不超過5000元。

2. 不辦行動上網手機,月省1000元電話費。

3.上班穿公司制服,日常穿著則每半年到成衣店採購一次,治裝費在2000元以內。

郭 亞尼的投資心法

1. 觀察法人籌碼動向,融資水位變化。

2. 選股族群以強勢股、大型股為主,排除金融股。

3. 用心研究公司基本面,綜合評估月營收數字、本益比等。

4. 不一次重押,採分批買進、分批賣出策略,嚴守停損、停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3

買股時要借力打力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3/blog-post_21.html
大部份散戶都是在股票市場上交學費的, 有小數散戶則長期賺錢, 其中有些是靠跟散戶及大行報告對著幹, 這是一個好方法。由於散戶很迷信市場氣氛, 而市場氣氛受制於大行及投資專家報告, 跟這些東西對著幹, 這一招借力打力, 非常好。

當然, 當中一定要有獨立思考, 市場氣氛只可以是參考, 不可以盲目地對著幹, 不然只會中招。而我發現, 借力打力都要看投資者本身水平, 水平不足 (好像我這一類), 有一些事情是不可以亂做。

一般借力打力就是大市回調甚至股災, 各方唱淡, 散戶都正在集體沽貨離場, 逢股皆跌, 人人聞股色變之時, 就在這個時候買入公認的優質股。你會發現所有股票都跌, 平時人人唱好的優質股都被人唱衰, 其實不只這些優質股, 專家直接叫大家不要買股票, 這就是大手買入的時機, 細心研究都可以省回。

這個是老生常談的人棄我取, 有什麼特別呢? 特別就是另一個情況, 就是大市沒有什麼問題, 可能還在上升軌道, 但在這個時候某支股票平日業績大好, 但突然被各大行大手沽貨, 先說盈利增長放緩, 又說要調低評級, 再說調低目標價之類, 總之無端端被弄至股價大跌。在這個時候, 作為價值投資者, 可能會自己看看多年的年報, 發覺問題不大, 認為新一年的業績還未出, 大行無中生有, 不知所謂, 可以不理, 因而跟大行及散戶對著幹, 大手買入接貨。

看見一些出名的投資blog也試過, 最後的確中招, 而在這種情況下, 我估計大行的確預視到一些坐在家中的散戶很難發現的問題, 這些股票在未來一、兩年的業績的確走了樣, 頓時變成雞肋。

我自己也有這類中招個案, 靜下來反思之後, 認為自己本來想做的是相當高難度的事, 要買入大行沽出來的優質股, 而在好市況時, 大行突然狂沽某股而某股本身完全沒有問題的機會是很低的, 而我接貨的話, 我應該要比大行更清楚這支股票, 但我何得何能呢? 我有否跑上大陸看人家的廠房呢? 我有否站在內地的零售店門口看實際銷售情況呢? 我有否出入口的碼頭數據呢? 如果沒有, 我又怎能看到大行看不到的事情呢?

要在上面這個情況賺錢, 我就要發掘到Peter Lynch所說的轉勢股, 人人都說它不行, 誰知它置之死地而後生, 但要成功分析這種股票的技術極高。巴菲特當年大手買入American Express (AE)前, 就是AE有單官司在身, 全城都唱淡, 而他本人就計過賠償金額不是太大問題, 而自己再每天坐在一些店舖的收銀機前記錄用AE的人沒有比以前少, 因此可以肯定全城都預計錯誤, 他就非常有把握地大手掃貨。

有些股神迷就有這個問題, 以為人棄我取就是強, 覺得大行沽一支過去3年都增長不錯的股票是大行無腦, 但當我中招後發覺事出必有因, 而自己功力的確未到家。

那未到家, 又如何借力打力呢? 文章一開始已經講過在大市跌時應該利用大行唱淡機會買入優質股, 這個難度分得3分 (買到轉勢股難度分達9分), 但投資不是向難度出發, 反而要找尋低難度的穩賺方法才對。

所以自己近年買股票時會多了一點考慮, 就是要看大市水平, 恒指PE正常水平應該是14左右, 當恒指PE處於高位時 (例如17以上), 實在不應該買股, 就算突然某股票股價大跌都好。而在恒指PE低時, 例如低過10倍, 看到股價便宜的優質股我會放心大手買入。這個改良版的借力打力, 算是經一事、長一智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61

買房還需等待,買股沒有問題 語風林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5249a201014x1x.html

近一年來,買房和有買房意願的朋友很多。諮詢我的話,觀點仍然未變:自住尚可接受,投資還需等待。因為未來一兩年房價上漲的概率依然很小,保持平穩微跌的 狀態是大概率事件。本輪房價調控,從一開始就已經不是地方政府缺不缺錢的經濟問題了,而是關係到某組織權力穩不穩固的政治問題,尤其是在北京上海這種身份 地位比較敏感的地區。在某組織的「大是大非」面前,您覺得,房價還能漲嗎?還敢漲嗎?

 

當然,不漲不代表就會暴跌。不要相信那些天天喊房價大跌人的話,這些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賺點噱頭,再或者就是些不學無術之徒。這類人比那些天天喊房價大漲的人危害更大。我有一位親屬,2002年剛去深圳的時候,存款足夠買下一套房。可惜她堅信一些專家媒體所謂房價太高的觀點,一直不為所動。現在可好,所有積蓄加起來只夠買半套房了,相當於十年工作白干還倒賠進去半套房子。悔不當初啊,只能「望房興嘆」了!

 

判斷目前國內房價是高是低,光靠一個「房價收入比」是沒有用的。因為北京的房價不是由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決定,而是由大街上跑的幾十萬輛奧迪寶馬車主的收入決定。判斷目前國內房價是漲是跌,縱向橫向比較日本、香港1965年到現在的房價走勢更加實用,更具參考價值。因為無論從經濟走勢還是從收入增長來看,日本和中國、東京香港和北京的歷史可比性和實際有效性要大得多。當前北京的房價,絕對不是1997年的香港房價,更不會是1992年的東京房價。更大的可能是1981-1983年間香港或東京的房價。

 

國內的房價既然不會大跌,那何時才能再度上漲呢?我想,至少得滿足以下幾個條件才有上漲可能。

1、調整時間要足夠

20091月到20104月,國內房價普遍暴漲100%,甚至150%以上,短期看已經完全超出了買房人的承受能力,也提前透支了未來數年的剛性需求和投資需求。參考1965年以後日本和香港房價大漲之後的調整時間,可以大致估計國內房價的調整時間應該也在兩年到六年之間。由於本輪房價上漲是大漲急漲,調整時間可能要稍長一些,即四年到六年的概率較大,也就是說國內房價最早也得到2013年底才能結束調整。這個從供給上也很好理解,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就像一台聯合收割機,一個賣地一個賣房,收穫了一季,得等到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了才能收割下一季。而時間不夠長些,新的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和投資需求還沒形成,新的買房人還存不夠錢、消化不了、買不起或不願貸款買房。

2、調控政策要放鬆

從限購政策來看,通過壓制需求來控制房價的做法,有悖市場經濟規律,對買房人(包括剛需)製造人為歧視。尤其是北京這種外地人購房須提交五年社保或納稅證 明的限購做法,排外情緒濃厚。而且,限購完全排斥投資需求和改善性需求,人為限制了房屋租賃市場供給的增加,對房租的上漲有強烈的推動作用。當然,限購有 一個好處,那就是暫時平抑過熱的房價,防止繼續大幅的透支未來需求,以免房價突然大跌,對國內金融系統和實體經濟造成巨大衝擊。

從房貸利率來看,7.05%的利率明顯處於相對高位。一筆100萬的30年期貸款按基準利率算月均還款6686元,比2009年加息前的七折優惠利率提高1821元,相當於多了貸40萬。當前的貸款成本太高了,無論對剛性需求、改善性需求還是投資需求,都是極大的限制和打擊。更別說改善性需求和投資需求買房時面臨的利率很可能還要上浮10%~20%

當前各個地方對剛需放寬了限制,甚至出現揚州對剛需買房進行補貼的現象。但從整體上看,調控政策放寬的幅度還太小,尤其是一線城市幾乎沒有變化。短期內,無論看中央態度還是經濟形勢,限購和利率政策都不可能大幅放鬆。也許明年下半年或者後年是調控真正放鬆的時間點。

3、房價與租金的比率要合理

2010年以來,北京的房租無論是住宅還是寫字樓,普遍上漲了50%-70%。兩年多時間有這樣的漲幅,確實讓人吃驚。現在北京一套88-100平的兩居室住宅,差不多2000年以後的要5000-6500元,八九十年代的要4500-6000元,由此可見北京工薪階層的居住成本有多大,合租群租現象自然十分普遍了。我是房東,內心深處希望房租漲得越高越好,但看著身邊朋友們的生活成本不斷增大,我又希望房租能低一些,讓大家都少點壓力。

當前房價與租金的比率差不多普遍在32-40倍。從市盈率的角度看,房價無疑是高估的。要讓比率回到20-25倍左右達到合理程度,需要房價繼續下跌10%且房租繼續上漲20%-30%。從目前房產買賣和租賃市場情況看,這個過程預計怎麼也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吧。

 

我認為,國內的房價不是不會大跌,而是離大跌的時間點和價位還相差甚遠。從時間點來看,按照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水平、收入水平和人口結構,房地產市場應該還有10年到15年的上漲週期,具體多長時間得看未來房價上漲的幅度和速度。從價位來看,參考世界大城市普遍的住房價格和漲跌路徑,國內一線城市的住房均價達到6每平米以上將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猶如1992年的東京房價和1997年的香港房價,大跌50%以上、跌勢持續十年都將成為可能。那個時候,沒房的不要再買了,有房的除了自住,其餘全部賣出,不要猶豫。

 

如果不買房子,那能買什麼呢?我的觀點是買股票肯定遠好於買房。A股自從2007年以來,調整時間接近五年,市場人氣極為低迷。儘管目前經濟形勢還不太好,但股市無論從時間上還是點位上已經達到了臨界點的水平。我認為,未來一年到兩年上證指數突破3478點的概率非常大,而很多個股的漲幅應該在50%-100%以上。和買房相比,您看,多划算!至於買什麼股票好,這個就看自己的選股能力了。投資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盡可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76

是時候買股定買樓?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6/blog-post.html
有位朋友經常會追財經報章、新聞及評論, 拿到的都是某位名人或一些財演的第一手看法。

近期他解釋為何樓市狂升, 而股市表現不好, 這些都是資金方向的問題。因為歐債問題, 中國經濟增長問題, 美國經濟復甦無期, 香港人的資金都不敢亂買東西, 投資到債券好? 基金好? 外匯好? 還是股市好? 這些紙上工具好像都不太穩陣。不買東西就只好把資金放在銀行, 低利率高通脹, 最後只會令資金的購買力變少。到最後還是選擇買磚頭最實際, 因此全城資金都放在樓市, 樓市不能不升。

不知道這位朋友的這個觀點是他自己的思想, 還是看到某名人的觀點, 不過似乎這只是對著結果作解釋而已, 但這位朋友解釋時有點動機想說明現在是買樓時, 因為資金都會買磚頭, 現在有錢就應該跟大隊。

這個觀念我不認同, 首先樓市的結構被資金流向解釋似乎是過於簡單化, 資金沒出路時, 不一定選擇買樓, 亦可買舖及工廠商大廈, 而它們都是個別市場。還有, 現在資金的流向是過去式或現在式, 而並非未來式, 投資最重要是預測未來, 要預測到未來資金的流向又談何容易呢?

因此, 在操作上, 反而從基礎角度出發, 看價值行事, 而當著眼於看價值時, 便會發現投資的取向往往會跟現在式的資金流向唱反調。原因很簡單, 當資金流向的地方, 其資產價值都會被炒到水漲船高, 價格自然偏貴。相反現在沒有資金到的地方, 就算有價值的東西都賣得很便宜, 原因是缺水。

如果真的找到現在的資金流動方向的話, 要做的不是順著買, 而是逆著買。不過, 這個仍高難度動作, 要做得到, 要取決於不同人的財務情況、財務知識水平等。要記住, 資金流向證明大部份資金及大部份投資者的決定, 而下一個決定跟大多數人對著幹是極不容易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92

買股問題隨談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j42.html
今天一位朋友與我聊起買股問題。

   如何買股是由投資理念決定的,比如,許多崇尚價值投資的朋友採取「好公司(好股票)+好價格」的集中買股策略。這個方法,看似簡單明了,容易理解,但是操作起來,絕非易事朋友們沿著這個投資思路,實施結果卻是八仙過海,五花八門,然都以為自己選買得很好,方法最為「正宗」。由此可見,集中價值投資方法具有很強的主觀性,這也就是它為什麼更像一門藝術的原因。

   集中價值投資之所以知易行難,就在於上面所提到的兩個目標——好股票、好價格 ——難以知曉。你怎麼知道這是個未來的好公司(大牛股)?又怎麼知道買入的是個好價格呢?很難的吧?

   「你股票好像也太多了吧?怎麼就不專門去找一兩隻大牛股來著?」經常聽得許多年輕朋友這麼對我說,「找著了,也好讓我們騎上大牛哩!嘿嘿!」

   說到集中與分散的問題,許多朋友都哪種方法能更賺而爭論,殊不知這是個能力的問題,而非誰會更賺的問題。而我深深知道自己沒有「一鳥在手」的本領。

   由於價值投資從本質上講就是逆向投資,所以在行動之前,最好不妨先想想什麼是不可以做的,這樣反過來也就容易找到行動的指南了。熟悉或瞭解我的朋友基本都知道我買股的大概套路,它們儘管肯定不是最好的,但卻適合我,具體是「三不買」:

   1、不買高價股,也就儘量避開熱門板塊,同時不買熱門股;也不買新股,因為新股都是高價發行的。

   2、不買(超)大藍籌股,因為它們成長性相對較低。

   3、不買剛剛或不久前被惡炒過的股票,因為它們再次成長,時間會較長。

   於是乎,只能遵循大數法則,投資標的適當分散了

   對我而言,平淡無奇是最佳狀態,超常收益可遇不可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13

再聊買股問題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j5o.html
 年輕朋友小Z入市不久,皈依價值投資,認真學習巴式投資大法。昨天來我這,興致勃勃地聊起買股方法。

   「巴神說,如果不想持有一隻股票十年,那就連十分鐘也不要持有」小Z像背書似地,一字一句地說道,「所以說,選股一定要非常嚴格,必須要滿足這些條件:1、企業簡單易、前景看好、護城河寬闊;2、長期以來,毛利率達到40%以上、淨利率大於5%、淨利潤增長率大於20%、淨資產收益率超過15% 3、負債率低(比如30%左右)、現金流充沛;4、股價足夠低,只花0.4買1元的股票……」

   「這樣,集中買它個一兩隻,長期拿著,穩獲大利也!嘿嘿!」小Z兩眼發光,信心滿懷。

   是啊!誰不想擁有這麼好的股票呢?!然而——

   一、巴神買過許許多多股票,但持有十年以上的卻寥寥無幾,他有許多股票持有的時間還不及我們來得長呢。連巴神自己都遠遠買不到可持十年以上的股票,而你一出手,只買它一兩隻,即可百發百中?你莫非是巴神爺啦?

   二、有人不折不扣地按照巴神的標準來試選A股,結果發現,只有一隻或幾隻符合要求的,然它們表現卻都是平平的。這可如何是好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放之四海而皆準,適合任何市場,但在實踐運用中千萬不可教條化!鑑於上述兩個事實情況,運用邏輯推理可知——

   一、投資是一門實踐科學,你只有首先擁有(許)多只股票,然後才有可能留下可長期持的數隻股票,不要把邏輯搞顛倒了。

   二、價值投資所說的「價值」是相對的,股票的好與壞也就是相對的了,應該根據不同市場及不同情況而論,即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這樣,你投資就有更多的選擇,投資之路也就更加寬廣。打個比方,你看中了一輛寶馬轎車,它雖然很有價值,但價格很貴,降不到桑塔納小車的價格,你當然不願買;這時,你看到了一輛桑塔納,它的價格很便宜,只有一輛普通自行車的價格,你買不買呢?

   巴菲特在最新的2013年致股東信中談到回購時說:「在股價遠低於保守估計的內在價值時很有意義……用80美分購買1美元總不會錯。」你看,巴菲特以前是說「40美分買1美元」,現在不是改說了?說到這裡,不禁又想起他曾經說的另一句話:「不要因為覺得明天會有更吸引人的投資,就錯失今天很吸引人的投資機會。看到了吧,巴菲特不是也在說投資的「相對性原理」嗎?

   而對於我來說,並沒「非得要買長期持有的或者買入後就必須長期持有」這條投資準則。不過在實踐中,由於強調「買得安全」,結果使得大多數股票都是長期持有的!不為長期持有而買,反而變成了長期持有,真叫「炒股炒成股東」。哈哈!

   「我看吶,我們還是跪在大師腳下,從分散再到集中吧!」我最後對小Z朋友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16

你真的買股不膽怯嗎?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kbh.html

周圍大多數中青年朋友和熟人都做過股票,而其中大多數人呢,不是沒賺到什麼就是虧損。股市低迷,常有朋友來問:「這股票到底怎麼做才能賺啊?」

   這讓我如何回答是好?投資大道理和小道理喋喋不休地不知講了多少遍了,連自己都嫌自己很煩!還有什麼好講的?!

   「你股票又買了沒有?」我問。

   「還買啊?」他們差不多都這樣回答,「股市這麼跌,以前買的都還套著呢!」

   「不買進股票你怎麼到股市裡賺錢呢?」我說,「手上要有股票是先決條件呀,而不斷地買入就能賺,除此以外,其他的統統都是次要因素。」

   「就這麼傻干?」

   「是呀!」我說,「世上或許只有股市是能讓傻瓜笨蛋賺錢的生意場所呵!真的!」

   其實,由於A股熊長牛短,長期不斷地投入,平均投入成本將會低於股價中值。而大多數人在股市裡沒賺錢或虧損的根本原因恰恰就是,沒有長期堅持不懈地投資,害怕不斷地投入。

   朋友,你真的相信股市而做到買股不膽怯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024

買股要勤力等?懶洋洋地等? 巴黎的價值投資

http://blog.yahoo.com/_6TLACXZVBOZGXZUIY5NCVMWRHY/articles/1289555/index
巴黎

最近清洗了組合內一些股票,並添加了幾隻新股股,不要以為巴黎只愛買美股,我認為現在有些港股是非常便宜,值得買入。雖然只是巴黎一家之言,而不是大眾愛吃快餐的那杯餐茶。至小現在很多股評家都不喜愛中港股,尤其是幾隻中資銀行股。

美股方面,站內有提的IBM和DLTR都是我的新成員,還有一隻是加國保險股SLF,巴黎棄加碼宏利選新注永明,並不是因為什麼,純為永明派息高,也有分散效果。而一直都想加注的AIG,那天本來有機在43元羅入,因為工作忙,沒有轉定錢,後AIG一直都企得硬,現在唯有一個等字。

巴黎增添新組合的習慣都是小量小量地入貨,頭階段入了之後會特別留意季度業績。
說實話,我到現在,仍不能在買入前就能完全了解透徹到買了之後不用看業績。
就如兩性相遇後,結交之前雖有一定了解,但之後也要慢慢留意之前是否有什麼錯判情況,然後就會不斷在當數據越肯定時候加註。

因為現在巴黎不會再選無業績的資產折讓股,等待的時間對我就不會太不利。

沒有不利的等待,買入後股價下跌,也就是無必要理會。

最近買入的股票,到今天為止,幸運地股價都較買入時高。其實買入後短期來說的升跌,與選股的智慧完全沒有關系。Blog友也不要以此評價這些股票。

股票分析很重要,而分析過程時間的編排也不能小觀,我說的時間不是分析工作所用的時間,而是等待的時間,有時加插一些等待的空白時間,會讓你保持一種要維持長期投資的感覺,讓自已不會期望一支股票在幾天內要升10多20%的升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232

富豪甩蘋果 買股首選巴菲特公司

2013-11-04  TCW
 
 

 

「選股不選市」,這是許多投資專家給散戶的建議,但富豪們卻是反其道而行。

總身價超過兩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五千九百億元)、位於紐約的神秘富豪投資集團「老虎21」(Tiger 21)是由二百二十名創業家、投資人與企業高層組成,會員平均年齡五十五歲,每人投資部位至少一千萬美元。

該富豪集團最近公布明年度看好標的,首選是股神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股票,過去兩年的首選蘋果(Apple),則退居第二。另外還有兩檔指數型基金,分別是排名第三的iShares MSCI EAFE Index Fund,及第五的SPDR S&P 500 ETF Trust。而全球最大手機晶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排名由去年第二十位竄升至第四位。

這份名單特色在於:內線消息靈通、政商人脈充沛的富豪,為何會去買被一般投資人認為每天波動相當小的指數型基金與波克夏股票?

波克夏宛如標普五百縮影

Tiger 21創辦人兼主席索南費爾特(Michael Sonnenfeldt)分析,波克夏股票至今仍具持有價值,但許多富豪卻認為蘋果最光輝的歲月已成過去。

若將這段話翻譯成投資人聽得懂的術語,那就是個股已進入輪動,主流換人當,但指數還在漲。畢竟標準普爾五百指數今年來漲幅為二四.五%,然而蘋果股價只有小漲三%,同期波克夏股價卻上漲三一%。

但波克夏不也是股票嗎?事實上,波克夏也等於是一種指數型基金,而且追蹤的就是標普五百指數。美國避險基金老鷹灣資本(Eagle Bay Capital)創辦人帕瑞斯(J.C. Parets)分析,在過去十二個月中,波克夏股票走勢幾乎和標普五百如出一轍。

事實上,波克夏主要持股包括美國富國銀行、IBM、可口可樂、高盛、美國運通、寶鹼、嬌生、康菲石油等,幾乎都是美國各產業的龍頭,正宛如整體經濟縮影,更是精華版的標普五百。巴菲特曾連續八次公開推薦指數型基金,還斷言標普五百指數型基金收益將勝過對沖基金。

因此,這些進入千萬美元富豪俱樂部的大咖,著重的是長期總資產穩健成長,選對大方向遠重於飆股,短期致富似乎不是他們財富長青的關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6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