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郭廣昌:複星投資的四個模型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26/58263.html

來源:財富成都 作者:陳哲郭廣昌說,“第一個100萬是靠咨詢賺到的,靠知識賺錢;第一個1000萬是房地產營銷做到的;第一個1億是靠生物制藥賺來的;而第一個10億是通 過資本與產業相結合達到的,複星發展的軌跡實際上非常清楚,怎麽會是神話呢?”郭廣昌認為,“複星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了機遇。”郭廣昌說:“1992年市場改革以後,創業到現在的感受就是很忙很辛苦,但就像一團火焰,燃燒著,很痛快。”46歲的郭廣昌是92派的代表性人物,20年中,他將複星從一間只有臺386電腦的小辦公室,變成目前管理著接近2000億元資產的巨型商業帝國。在商業分工日趨專業化的今天,郭廣昌的成功看上去更像一個異數。複星涉及的投資領域橫跨生物制藥、房地產、信息產業、商貿流通、金融、鋼鐵、證券、銀行等多個行業。但是在郭的世界觀里,投資和管理如此龐雜的業務,法門只有兩個:尋找長期便宜的錢和堅持價值投資。1985年,郭廣昌考入複旦哲學系。大學畢業後,郭廣昌在學校團委過了幾年的安逸日子,通過了外語考試後,他準備出國留學。一次活動上,他和梁信軍碰到楊浦區科委主任,得知鄧小平南巡講話後個人可以辦企業。於是他改變了主意,1992年二人註冊了廣信科技咨詢公司,做起了咨詢生意。那一年,25歲的郭廣昌騎著自行車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為元祖、太陽神、樂凱膠卷等公司做市場調查報告。當時公司最值錢的家當是一臺386電腦。到年底,公司的賬目上存了100萬元。1993年前後,保健品行業異軍突起,而郭廣昌等人推出的保健品“咕咚糖”卻因市場表現不佳,讓郭幾乎虧光了積蓄。郭廣昌找到了新的機會――幫人賣房子。據說他賣房子的不同之處是到處打廣告,這在當時非常新鮮。為了把一些“海歸”的家庭情況摸清楚,他還跑到上海出入境管理部門去查,然後把廣告送上門,這些“土辦法”讓廣信賺來了第一個1000萬元。1993年,複旦遺傳工程系的汪群斌、範偉、談劍等陸續加入,後來被稱為“複旦五虎”的核心團隊就此匯合,廣信也更名複星。汪群斌研究出一款新型基因診斷產品―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複星隨即展開其生產銷售,賺到了第一個1億元。對 這段貌似頗為順利的發家史,坊間多有猜測。郭廣昌說,“第一個100萬是靠咨詢賺到的,靠知識賺錢;第一個1000萬是房地產營銷做到的;第一個1億是靠 生物制藥賺來的;而第一個10億是通過資本與產業相結合達到的,複星發展的軌跡實際上非常清楚,怎麽會是神話呢?”郭廣昌認為,“複星最大的成功就是抓住 了機遇。”四個投資模型在保健品上的失敗,令郭廣昌意識到,“在進入一個行業之前,要經過充分調研,考慮項目底線。”進入之後如果“此路不通”就及時退出,這也成為複星日後投資不同行業的準則之一。1998年,複星實業作為上海第一家民營企業上市,募集資金3.5億元,開始運用資本杠桿,拉開了多元化策略。同年,在中國停止福利分房政策的大背景下,郭廣昌成立了複地集團,進行房地產開發投資。之後,複星控股豫園商城,並購南鋼股份。最終,一個所謂的“複星系”出爐。目前,複星直接和間接控股的公司已超過100家,投資範圍涉及生物制藥、房地產、信息產業、商貿流通、金融、鋼鐵、證券、銀行等領域。有人歸納了一套“郭氏發展模式”:從低點介入、完成快速整合後進行上市融資,再快速擴張。達到一定規模後,通過銀行貸款、股權融資、發行債務等渠道獲得更多資金,實現下一輪並購。郭廣昌說:“複星的投資有四個模型,一個是李嘉誠的模型,一個是GE的模型,一個是巴菲特的模型,一個是純粹的投資公司,比如凱雷、貝恩、黑石。這四個模型,都是我們學習的目標。但我們認為最好的、最理想化的模型,還是巴菲特模型。對於投資來說,最重要的是兩件事情,一件事情是資金的來源是長期的,可持續 性的,且低成本的。另一件是堅持價值投資。”按照郭的總結,複星多年來的戰略重點,就是要打造三個價值鏈,具備三種能力:第一是投資的價值鏈,在合適的時候,去投資合適的團隊、合適的產業;第二是對投資項目進行管理優化、提升價值;第三就是持續地與優質資本對接。多年以後,與郭同為中國企業家俱樂部成員,推崇專業化發展的河南建業胡葆森說,複星表面看起來是個多元化公司,其實它是個專業的投資公司,他的團隊對不同行業的分析力、判斷力都是專業的。全球性配置從2010年開始,一直聚焦國內市場的郭廣昌,啟動了複星的全球化戰略。其國際化路徑,並非單純地奔赴海外收購企業,而是希望借助中國消費市場的崛起,將那些對中國充滿興趣又未得其法的海外品牌領入門庭。2010年,郭投資了法國老牌旅遊度假村運營商地中海俱樂部,占股僅7.1%。2011年,複星投資Folli Follie,兩年後,其在華銷售網點已是複星入股時的2倍。2013年12月,郭廣昌正式從摩根大通代表手中接過曼哈頓廣場的金鑰匙。這是郭廣昌和複星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時刻。在複星近期一次內部會議上,郭廣昌談到“退休還是再創業”的問題時坦言,“完全靠錢,真的很難一直保持那種創業的沖動,真正的動力,一定是來自於你內心深 處,你真正認為這樣做是有價值的。因此,在複星20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選擇再創業,我們一定要重新開始,我們一定有能力、有信心、有幹勁,把複星帶上一 個新的高度。”訪談問:你人生中最難忘的經歷是什麽?郭廣昌:大學時跟十幾個同學從上海騎自行車去海南,用了30天,當時沒什麽錢,有時就睡在沿途學校的教室里,吃食堂的剩菜剩飯,但一路下來收獲很大。問:過去哪些重要的事影響了你?郭廣昌:每一個決定影響都很大,讀什麽學校影響很大,娶誰也影響很大。很多決定比做哪一筆生意影響要大。當年辭去學校團委工作去創業的決定影響也很大。問:你每天的生活節奏是怎樣的?郭廣昌:忙里偷閑,苦中作樂。以前周末會去打一場高爾夫球,現在已經基本不打了,周末打打太極拳,打太極身心都能夠得到鍛煉。然後陪小孩玩兩個小時,然後再學兩個小時英語。問:最近你在看什麽書?郭廣昌:《論扯淡》。問:為什麽看這本?郭廣昌:因為我們的生活里不僅有謊言,更充斥著大量的扯淡。撒謊的人,至少認為自己知道事實,只是不願說。扯淡的人雖然不撒謊,用些無關痛癢的言辭掩飾自己,但他們對探究事實的漠然態度同樣危害很大。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陳哲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135

郭廣昌:千億複星投資帝國如何建立?多元化、積累、失控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815/144938.html

i黑馬:郭廣昌擁有的複星是資產突破千億的投資公司,如今已經創建22年。與馬化騰,馬雲的爆炸式增長不同,郭廣昌尋找到了另一條偉大之路——多元化,積累,失控。
\郭廣昌認為馬化騰最了不起的,是作為一個IT男,他允許內部某種沖突的存在。微信不是他的主流做出來的,是他的非主流,一些小孩做出來的。如果沒有微信,那真的很危險,最後有了微信,讓別人很危險。

郭廣昌:

做企業這麽多年來,最重要的是聽別人怎麽說,尤其是在跟別人討論的過程中學到東西。最近我在回想,這20多年,跟中國企業界的交流中,學到了許多東西,其中印象比較深的有三次。

郭廣昌VS王石:多元化與專業化

第一次大的討論,是跟王石的專業化和多元化之爭。當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了,現在包括萬科也在投資銀行。

我認為多產業運營,不見得一定不專業。當時還擠兌了一下王石,說我到時候就去請一個小王石,來打理我的地產。

當時還有一種說法是同心多元化,只有把現在這一行做到特別優秀後,再去做別的,才有可能做好。我覺得也不對,你真正把一個行業做的很強後,帶有的固有的觀念,恰恰會阻礙你在別的行業投資。

當然,這樣的討論對我來說很重要。複星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意識到,一個企業作多個產業的運營,其實你已經是在做投資,已經成為一個投資集團。

複星應該去學習,怎麽樣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集團。什麽是最重要的。一個是資金來源是不是夠便宜,人才的來源,對項目的敏感性。針對這些的精力分配也非常重要。如果你的核心團隊整天還陷在某一個行業的運營中,容易忘記最重要的工作。

所以我說複星未來就非常明確,是做一個金融為核心的投資集團,一個輪子是基礎是保險為核心的金融集團,另一個輪子是具有深厚產業基礎的,植根於中國的全球投資集團。

點評

專業還是多元,幾乎是商業世界里一個永恒的話題。郭廣昌的這段梳理,有一個很好玩的背景。前幾天的一個金融主題活動,他與王石同憶往昔。老王說,現在看來,企業布局最終是一個金融問題,廣昌果然是學哲學的,棋高一著。

胡葆森也曾經對這段爭論有個中庸的評價:專業化在全球分工背景下是主流。你別看廣昌搞多元,但是他的專業能力就是投資。

以王石這些年來的江湖地位,這段對郭的恭維,自然會讓後者有點如飲甘飴。王石的戰略眼光一直為人所稱道,他的住宅產業化思路領先業內十年。在這條路線上,王十分執著,甚至說過,“萬科哪天不走住宅專業化道路了,我從棺材里也要舉手反對。”直至最近,萬科才向中國商業界的中樞——金融領域作出沖擊。

事實上複星的金融布局,到近兩年才粗具崢嶸。阿里系的互聯網金融亦如此。說到底,大家都是被逼出來的,錢貴,碰上多好的項目也只能吃剩下的。投資流派和實業流派,由此殊途同歸。

複星過去是個典型的PE公司,在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同階段,憑借極其敏銳的嗅覺,尋找成長性最好的產業,領域多且雜。比如從90年代的醫藥,到世紀之交的鋼鐵、房地產、礦產,再到後來的豫園商城等等。投資端機會把握得不錯,可畢竟行業跨度太大,核心層的管理界面過多、又不足以都達到各個行業頂級的專業力。更重要的是,複星在融資端並未形成絕對的把控。在一段時間里,複星陷入了增勢的相對放緩。

作為這個投資王國的首腦,郭的哲學思辨能力和學習力,無疑在這個過程中,幫助複星找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他下面的話會具體闡釋這一點,當然,它也不再關乎多元還是專業了。

郭廣昌VS馬雲:頓悟與漸悟

第二個看上去跟企業管理毫無管理的爭論,是跟馬雲練太極拳。

我的太極老師是馬雲介紹給我的。他後來說,你練這麽認真,可你那老師不怎麽樣。我這個人比較專註,認真學了,又看他學的。我就跟他爭論,說他不怎麽樣,其實兩種練氣方式,客觀地講各有道理。我練的叫易太極,講究準確性,每個動作到位,就像寫毛筆字一樣,從一撇一捺開始學,要把經絡打開,氣血暢通,練出真氣。

馬雲的師傅,是正宗的門派傳人,再加上馬雲天性聰明,直接就從高處著手,一開始就講究神息相通,反正太極拳最好的詞,全都用上去了。我說他往往不是用身體在練,是用思想在練。

爭論讓我想到了佛教里面很有名的兩個詞,一個叫頓悟,一個叫漸悟。有種人也許上輩子做了很多修行的,很有慧根,哪怕沒有讀書,也可以走頓悟的道路,一下子就成了佛。還有種人,上輩子沒怎麽修行,天性愚鈍。像這種人目標怎麽設定呢,每天去進步一點點,不斷去修行,這輩子成不了佛,可能下輩子有戲。

他沒有誰對誰錯,還是說你自己的天性和稟賦怎麽樣。做企業也是一樣,有的人可以頓悟,比如馬雲和馬化騰,找到一個商業模式,十年就可以做到1000多億的市值。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喬布斯,可以成為比爾蓋茨麽,我看不見得。像他們,不是所有人可以學的。但是另外一個人你們可以學,我,你們可以學。

複星起步就是一個三無企業,沒資金、技術和人才。但是畢竟,我可以一步步去做。作為一個投資企業,我註意到巴菲特,他是可以學習的。他說的那些話,做的那些事,都沒那麽深奧,關鍵看你能不能堅持。

所以複星一直是個漸悟者,碰到瓶頸,不斷去突破,一步步走出來。以前是這樣,未來也是這樣。

我們說作為一個投資集團,很重要的一塊就在於你的資金來源。1998年我們第一個企業上市之後(複星醫藥),我以為資金問題解決了,的確在2004年以前做的也很好,但是實際上碰到有兩個問題。

第一中國資本市場的制度建設是不完善的,融資一次和上市一次的成本幾乎是一樣的。第二,中國銀行體系對投資型企業不支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中國銀行業不支持並購。

2004年以後,我們痛定思痛,一定要打開資金渠道。3年後,複星國際2007年在香港上市,具有搭建了一個全球化的融資平臺。

複星上市後我們就思考,到底後面要走什麽路線。最後,我們就確定了兩個。

一個在投資能力方面,我們明確了全球化的方向,所以面臨的投資競爭,不僅僅是來自中國的企業,有的項目要跟凱雷、跟黑石競爭,他們具有全球整合資源的能力,而複星沒有,所以複星就提出了一個戰略,叫中國動力嫁接全球資源。我們的競爭優勢是懂得中國,能夠幫助全球化投資企業在中國發展。我們的劣勢,是全球能力、全球眼光、全球整合資源能力。

我們就開始以複星優勢為核心,去反向整合全球資源。比如說我們投資了FolliFollie,投資了地中海俱樂部,幫他們在中國的增長,當這種增長真正實現的時候,他們就變成我們最好的廣告。現在當一個全球投資企業,需要中國投資者的時候,來找我們的就特別多,很多項目我們就可以優中選優。

第二個,我們作為投資集團有一定知名度了,就面臨兩種選擇。一個是用自有資金,繼續發展。另外一種是利用第三方的資金。因為我們既然選擇全球化,需要更多戰略夥伴,所以選擇既管自己的錢,也管理第三方資金。

這時候,第一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出現了,美國保德信。他給了我們5億美金,我們自己出了1億美金,成立了複星保德信基金,GP100%是複星來管。很不容易,這是他的單筆對外托管最大的基金。

但是我覺得基金這種模式,是跟複星的投資戰略、投資風格並不匹配。第一為什麽我們喜歡用保德信的錢,因為他是10+2,夠長,可以匹配我的投資戰略。但是後面要更大的發展第三方資產,基金一般是5~7年,顯然不可持續。另外,就我的性格,管別人錢和管自己的錢,都是用同樣精力。但是管別人的錢,管得好,基本上要分給別人,管不好,別人就不要你管了。而且是規定範圍規定時間做規定動作,蠻難的。

所以最好的模式是管自己的錢。但是又不夠。怎麽辦,學習巴菲特模式,打造自己的第二個輪子,就是以保險為核心的綜合金融集團。

大家去看,所有投資型公司里,作為一個實體的財富積累的速度和規模是最快的,一定是巴菲特模式。原因很簡單。第一他的資金成本是負利率,第二他的投資是長期的,然後他個人從事投資時間長。

所以複星下定決心,一定要打造自己的保險池子。後來在香港成立了鼎睿再保,永安財險,成立了複星保德信壽險。更重要是,完成了對葡萄牙最大保險公司的收購。複星現在3000億左右的資產上,有30%~40%的資產來自於保險。

為什麽要收購這個保險公司呢。大致的一個構架,我們用10億歐元,占他80%的股份。他的凈資產大概是12.5億歐元,現在利潤比較正常1.2億歐元。但是他130億歐元的資產,投資基本上都在現金和國債上,在房地產、股票和戰略投資比例非常低。如果我們能夠對他的資產,進行一部分提升的話,我的回報率就很大了。這比我去玩第三方資產更有利。這就是一個有效的資源嫁接,完全符合複星的整體戰略。

說回來,企業不管是用頓悟還是漸悟的方式,只要你不斷地去改善和改進,這是非常重要的。

點評

作為浙江商幫的領袖,郭馬二人近年來交從甚密。盡管兩人都是結果導向型、極其精明的生意人。但要說馬雲比郭廣昌會忽悠,應該不會有太大爭議。當然馬大帥可能會對郭說,誰說我不勤奮,你當年在上海灘叱咤風雲時,我去搜狐面個試還被古永鏘給刷下來了(日前,阿里系收購了優酷土豆18.5%的股權)。

所謂的頓悟和漸悟,可能解釋了實業投資家和網絡新貴的兩種成功,在時空上的某種差異。不過更值得關註的是,郭廣昌如何調整複星的自我定位、不斷糾偏的過程。

郭的這一段獨白,將其為複星找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商業模式之前,所經歷的種種困惑、糾結和苦惱,在留白間顯露無疑。畢竟,從一個非金融背景,到形成一個構架逐漸清晰、模式逐漸穩定的投資集團,以至於郭本人由此被冠以“中國巴菲特”的美譽。類似路徑,在中國無可借鑒。

在金融布局上,如果說,阿里余額寶借助第三方理財工具相對高收益,通過提高負債端成本實現與銀行競爭。複星則是通過提升自身投資端能力,輔以穩定低成本資金池,來增大投融資之間的溢利。兩人的差異在於,馬雲以平臺資源整合為核,郭以投資能力漸進。

在很多商界大佬的評價中,郭廣昌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在此前他與經濟觀察報的一段對話中,他說到GE、李嘉誠也都曾是複星的對標企業。他還專門去拜訪李嘉誠,向後者探討多產業運營的經驗。他希望複星有更多像他一樣有企業家激情的成員,並告訴同事做好再創業的準備。

中國這個龐大的成長型經濟體,湧現出無數機會,誘惑和催生了一大批充滿野心和活力的企業,和有著年輕心態的企業家。他們擁有開放的心態、熱情擁抱創新。這個時代,令他們可以輸掉很多次戰役,但仍然有機會贏得戰爭。

郭廣昌VS李彥宏:人與機器

最近發生的一次爭論,應該說是討論了,已經跟我的專業相近了,比較靠近哲學。上個月我們華夏同學會,晚上吃飯的時候,李彥宏和我聊起一個嚴肅的話題。

他跟我說,隨著網絡發展、計算機發展、生物醫藥發展,未來機器一定比人聰明。我說機器老早就比人聰明了,取決於你怎麽看。你如果做計算,機器一定比人聰明。但是機器永遠不可能代替人,因為人是有自有意誌的,他的選擇永遠是具有不確定性。

這個跟企業的管理有什麽關系呢。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我建議大家要看,馬化騰寫的。他討論到底怎麽樣的一個企業組織是好的,是應該像計算機一樣準確,沒有混亂?還是說,更像一個生物體,可能里面是有灰度的,是混亂的。

有人跟我說,我們要確定一套東西,管100年。怎麽可能呢?我更傾向於企業要有活力,哪怕有一定混亂。最可怕的,恰恰是看上去很完美,其實已經完了。多少企業都死在最完美的時候。

我覺得馬化騰最了不起的,是作為一個IT男,他擁有這種思維,如果沒有,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微信,因為他允許內部某種沖突的存在。微信不是他的主流做出來的,是他的非主流,一些小孩做出來的。如果沒有微信,那真的很危險,最後有了微信,讓別人很危險。

每個到複星來的人,都會說一句話,怎麽這麽亂啊?可能過了一個月,你還不知道應該向誰匯報。我現在大概1/3時間花在招人上,面試最後我會說,你有什麽問題要問我的?有人會問,郭總,這塊業務你覺得KPI應該怎麽定,指標是多少?一般我會跟他說,我可以告訴你,我能提供什麽,比如資金,比如平臺,比如我們擁有的資源,你都可以用。但是能做多少,得你來告訴我,如果你沒有一個很明確的目標,那就別做了。

還有很多人會說,郭總我們去談了個項目,可複星另外一個團隊也去談了。我說,不是很好麽,你們可以比較一下。當然這是講笑話,事實也沒有那麽亂。總體來說,就是我傾向於多一些灰度和競爭,會讓組織更有活力。

點評

正如當下一本暢銷書《失控》中寫的那樣:由於我們自己創造的這個世界變得過於複雜,我們不得不求助於自然世界以了解管理他的方法。從某種程度上,是現有技術的局限性,迫使生命與機械聯姻,為人們提供有益的幫助。

李彥宏掌管的百度,能與阿里、騰訊兩家三分天下,正是基於其瞄準實現機械性與生物性的無縫對接這一大目標,緊緊圍繞底層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進行不斷地實現創新。

互聯網的沖擊,很大程度改變工業時代以來形成的人類理念和生活態度,進而對企業的商業模式提出挑戰。BAT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的迅速崛起和對傳統商業秩序的重構,令傳統企業家非常震動。“如果不保持敏感心態,你甚至不會知道你的競爭對手會是誰。”郭說。

與巴菲特不同在於,複星近幾年展現出了對互聯網的極大興趣,不僅郭本人的言論多以其為主題,企業實際運作也先後投資了如分眾傳媒、菜鳥網絡等新興企業,還成立了一只專門的移動互聯網VC團隊。郭廣昌過去顯然不是一個沈迷於產品主義、用戶主義的人。今天的這種轉變,顯然是為了更適應迅速回歸的商業本質。

在重塑企業架構上,郭也在汲取新貴們的經驗。過去複星在不同的產業平臺上獨立開展各自業務,核心管理層各管一攤。後來調整為以大地產、大健康、大文旅等大平臺為樞紐,多團隊運作的模式。以地產為例,曾經的地產旗艦複地複地退市後,成立了星浩、BFC、星豫、星泓、星頤、星景、星堡、策源、浙商建業等多個地產實體。不同團隊之間,在新成立的複星地產控股(大地產平臺)的組織協調下,既有分工,又有一定的競爭地帶,既給核心管理層的決策提供更多的自下而上的選項,也令管理者有更多空間關註一線產品和客戶感受。

很難講這種互聯網化的扁平構架和管理思想,最後能否在複星獲得成功。但不可否認,變化將帶來更多活力。
 

來源:公眾微信號 財佬


連續出擊 複星再洽購美國保險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5317

彭博社周一援引知情人士稱,複星國際正就收購瑞士再保險美國壽險分支Aurora National Life Assurance Co與後者展開磋商,交易價值可能為4-5億美元。不過,雙方尚未達成協議,談判仍可能破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urora是一家壽險和年金供應商,總部位於美國康涅狄格州的首府哈特福德。瑞士再保險去年聘請巴克萊幫助出售Aurora。

而就在同一天,複星國際宣布,以4.64億美元收購美國保險商Ironshore Inc.的20%股權。這是複星今年正式出海投資的第九單,或將為其帶來新的可投資資金來源,開啟其美洲收購的新章程。

複星國際稱,公司與其間接全資附屬公司Mettlesome Investments已於8月17日,與Ironshore訂立股權買入協議。

該公司在香港聯交所發布的公告稱,複星將收購Ironshore流通普通股總數(在完全稀釋的基礎上)的20%。Ironshore將把股票發行募得的所有資金,用於回購現有股東(包括現有長期的私募股權股東)的已發行流通普通股。在複星的股權收購及Ironshore募集所得的資金使用生效後,複星將成為Ironshore的第一大股東。

以巴菲特為榜樣,建成“以保險資金為核心的投資集團”,並利用保險公司的低成本資金進行再投資、收購及快速擴張,一直是複星集團所追逐的目標。

在2012年完成財險、壽險和再保險“三駕馬車”保險產業平臺的構建後,複星又在今年年初通過收購葡萄牙最大保險公司獲得豐富的可投資資金,將其保險版圖擴展至歐洲。此次入股Ironshore之後,複星補齊了其保險版圖的美洲板塊。


“毫無疑問,複星已經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

3月26日,複星國際(00656.HK)發布了創新高的2014年度業績報告,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也第一次選擇給股東寫信的方式,披露複星的投資理念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剛剛過去的2014年,複星共投資了15個項目,規模超過50億美元,郭廣昌對記者透露,今年的投資力度還會加大,而如何在這麽多產業之間進行融合,形成創新閉環,則是他更關註的。

機會:健康和快樂時尚

在投資領域,複星一直在業界的口碑可圈可點,郭廣昌說,作為投資集團,複星一直在思考三件事:一是如何在融資端不斷優化創新,持續獲得穩定、長期和低成本資金;二是如何在投資端繼續加強,在堅持價值投資的基礎上通過發掘全球市場中各類資產的錯配機遇,不斷提升資產收益率;三是平衡好風險與成長,以長期穩健持續成長為唯一目標。

“錯配”這個詞,經常被郭廣昌和複星集團CEO梁信軍掛在嘴上,26日,梁信軍對複星如何選擇“錯配”機會也做了總結:一是中國消費市場的高增長和海外資產的低估值的“錯配”機會;二是海外低成本資金與國內高收益市場的“錯配”機會。而這也就是複星過去幾年一直強調的“以保險為核心,植根中國進行全球產業整合”的投資理念。

“如果要說出過去一年中讓我最興奮的投資,我想除了保險以外,一定是私有化和睦家、全資收購葡萄牙Luz Saúde醫療集團、控股投資創立Studio 8以及剛剛完成的地中海俱樂部私有化和對Thomas Cook的投資。”郭廣昌告訴記者,而這些企業都可以總結到健康和快樂時尚產業的生態圈中,也是未來複星聚焦的重點領域。

根據業績報告,到2014年末,複星健康和快樂時尚業務的營業收入已達到人民幣119.4億元,同比增長20.3%,占集團總收入的19.3%;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利潤人民幣17.02億元,同比上升53.6%,本集團凈利潤的24.8%;業務凈資產已達到人民幣267.47億元,同比增長19.5%,占集團凈資產的35.3%。

“今年起,我們會更多地聚焦在全人類共同喜歡的、長期甚至永續存在的健康和快樂時尚這兩大需求,並積極進行生態圈的深度布局和全球產業整合。”郭廣昌說,與此同時,未來數年中複星還會更多的投資保險機構、擴大保險資產,以獲得低成本的融資途徑。

熱點:大宗商品和互聯網

除了保險、健康和快樂時尚產業,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郭廣昌還特別提到了最近幾年已很少提及的大宗商品。“目前大宗商品已經處於冰河期,現在投資雖然不能說最低,但是安全的, 2015年,我們應該會在大宗商品領域有所斬獲。”

而對於市場上最熱的互聯網,梁信軍透露,雖然目前來說,純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已經不算低,但複星去年還是在這一領域的投資超過5億美元,投資的標的包括大眾點評,掛號網等。

不過,郭廣昌指出,與直接投資純互聯網企業相比,複星更加關註有潛力向互聯網轉型的傳統企業,這樣的企業中需要具有擁有互聯網思維的管理團隊,又有規模性的用戶數量,投資成本又相對較低。比如最近複星投資的英國老牌旅遊公司Thomas Cook,就是一家利用互聯網模式轉型最為成功的傳統旅遊企業。

其實,在複星集團內部,用互聯網思維進行的改造也在進行之中。從2014年開始,郭廣昌就在思考如何打通旗下的多個產業,實現在複星資源內的互聯互通,把客戶、員工的管理,以及複星未來的整個管理架構,根植於移動互聯網上。比如研究怎麽把養老跟地產、保險打通,怎麽把旅遊、健康、地產的客戶進行共享。

挑戰:投後管理和融通

而要做到上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據記者了解,由於投資團隊和項目越來越多,目前複星旗下的業務板塊也紛繁複雜。比如醫養結合領域,就有星堡,星健,健康控股等多個板塊,這些項目團隊有時候甚至還會看上同一個項目,而為了更好的做好養老產業,地產團隊也會自己去招聘些醫療方面的人才,並不一定是與複星旗下現有的醫藥團隊合作。

對此,梁信軍告訴記者,如果多個團隊看上同一個項目,會有高層來進行協調,而對於不同團隊的“跨界”競爭可能帶來的資源浪費,梁信軍卻不認為完全是壞事。“要給每個團隊一定的創業‘灰度’,從保證活力角度來看有必要。”

複星一位內部人士對記者透露,在複星內部,對每個項目的業績指標考核都很嚴格,如果投後項目的實際收益與投決會時的預期下降15%以上,就會被列入紅燈項目會被重點關註,有的則可能會被放棄,因此,業績考核之下,要麽就在產業之間主動尋求協同共享,要麽就依靠自身力量形成閉環。

值得註意的是,在此次業績發布期間,複星首次啟動了規模性的激勵計劃,對67個複星的經理人授予了股票,郭廣昌透露,未來公司將更多通過合夥人的方式,將核心員工與複星集團長遠發展更緊密結合。

編輯:彭海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76

複星醫藥,“醫療服務+藥品綜合型”龍頭、巨無霸誕生?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093

複星醫藥,“醫療服務+藥品綜合型”龍頭、巨無霸誕生?
作者:chris


複星醫藥今天事件性大漲,火速寫了這篇,嘗試分析一下前景。


是不是未來的“醫療服務+藥品綜合型”龍頭、巨無霸就此誕生?這是我的憧憬,各位看官還是要繼續冷靜觀察。

在買進複星國際前我就持有複星醫藥,但未來這幾年行業宏觀政策 policy-unfriendly是確定的,這個風險絕對不要忽視,習總打壓藥企價格的執行力絕對不要低估!低估就要犯錯,這個已經一再發生。這是我目前只有低倉位醫藥的原因。

索性把複星醫藥的弱點一並先講完。比如研發不給力,拖拖拉拉沒有吸眼球的重磅品種,這個是事實。複星醫藥有多個過億品種,但許多人就是不喜歡,因為不像恒瑞的阿帕替尼、或者聚焦心腦血管、腫瘤等熱門病種。而且複星的創新藥也不見搞什麽名堂來。

再一個,去年收購蘇州二葉制藥,從事抗生素原料藥。抗生素什麽情況大家都清楚的,為什麽還要去碰?不太理解。收購以後兩周,魯抗制藥的抗生素汙染水質問題爆出來。昨天浙江驗出幾千兒童尿液有抗生素,這個濫用得無法無天的行業還怎麽搞。複星竟然收購了這家企業,估計是低PE,貪便宜。另外可能複星始終認為抗感染藥是醫院絕對第一大主力品種,是基礎藥品,不會被打壓得得很重。好吧,這個我們等看,總之聯邦制藥是非常悲催的。

現在說回來,回答文章開篇的提問,龍頭、巨無霸誕生?

第一,醫療服務。即醫院資產的貢獻。2014年報,這塊營收占比已經10%,大概12億。這塊是不是有大爆發?記得郭總前年豪言要收購500家醫院,我在11塊買進複藥,就是聽了這個。後來兌不了現,其實我也是理解的,郭總過於樂觀了,在我們這塊伸手不見五指一抹黑的醫療體系里面。今年他修正了目標,收100家。我覺得還是太樂觀。我打五折50家。連帶自建的和睦家醫院等等,能做到的話股價就立刻翻兩番。然而我們很清醒,路將很難走,這個是我們醫療體制的束縛,看複星的執行力了。(郭總前兩天剛去溫州中醫院談合作的事)

第二,藥品。郭總今年還有一個豪言,大舉投入研發,未來十年投入50億做大做強藥品研發。這50億是各有分配的,不多複述,公司公報和新聞有詳細資料。簡單分類就是化學藥、創新性仿制藥、生物藥三大塊一共投這麽多。這麽搞法,當然有看頭。不過我就有點不一樣的看法,不如直接上來鯨吞幾家藥企就好,比如豪森、百濟神州、麗珠等等,這樣更快。回顧歷史,全球top 10藥企哪一家不是靠巨型並購壯大的!目前在我們這個嚴酷的行業環境下,不斷有人喊叫1000家藥企要倒閉,那麽複星並購壯大不就是正當時嘛。

第三,醫療器械。這部分占營收比已達15%,發展也不錯。其中以色列激光美容器械公司Alma已經收購(可參閱我相關文章),以及可能收購另外一家納斯達克上市的器械公司,是Alma的競爭對手,等等。複星的厲害是交叉與協同,這些醫療器械進入旗下的醫院使用,兩頭受益。如果醫院買不起貴的設備怎麽辦?好辦,用保險資金買,然後租賃給醫院,同時醫院也得到了設備並提升了服務品質,醫院形象好了,更多的患者也就來就醫。研究複星的人一再看見這種閉環的協同作用,自我循環加強,這就是中國伯克希爾的核心競爭力!(希望大家快點搞懂,這個競爭力類似騰訊,微信—視頻—廣告—O2O本地生活—電商)

第四,掛號網。複星已經投資了掛號網,這個APP植入了複星藥房,形成互聯網+的O2O閉環,幫助複星藥房銷售更多藥品。目前已經有1.2億人次在使用掛號網,複星以牌照作為入股。 複星藥房的線下的藥品倉儲配送能力將全力支持,能夠實現藥價降低20%,患者就喜歡,那麽這個就能夠應對下一波醫藥電商的趨勢,複藥就有競爭力了。看看吧,阿里健康。看看吧,阿里健康和複藥要合作嗎?還有,這里我們看見複藥的藥房其實已經剝離給了國藥,進一步促成國藥成為中國龍頭(其實國藥已經在摩拳擦掌準備藥品電商化了),而複星持有國藥30%股份!巨頭是這樣形成的。

第五,融資。降低負債率是完全可以的,這個對於資金密集型的複藥非常重要。本次增發57億後,22億現金到手,去收購有了彈藥。剩余32億償還負債。我們可以設想這些原有負債成本是多少,沒有個7-9%不行吧。現在還清,那是減低債息多少,至少3億。再下一步呢?既然確信收購醫院100家的大潮開始,還有彈藥嗎?還能再來個50億增發嗎?增發當然可以,也別忘了保險資金。這是複星的獨家必殺技。保險資金可以投非OECD國家15%,那麽今年2000億的保險資金能投中國300億,為什麽不能投一點到複藥呢?這一下資金成本一下降低到6%以下可以吧。彈藥有了吧。

第六,保單。我想說的是保單,而不是保險。道理同上,複星旗下的保信德保險公司去到病床銷售保單給患者,這就是閉環內的生意,微信導入給騰訊自家視頻的流量是優酷等其他幾家的總和還多一倍,這就是為什麽騰訊的廣告輕易做到最大。當然這里受益的是母公司複星國際。

第七,養老地產。複星自己的養老事業,蜂巢已經耕耘多年了,許多人還不知道吧,已經12個項目了。最新一個在沈陽白石島。現在梁總有個設想,醫院附近的土地用於建設養老物業,讓老人就近養老,他們去醫院也方便。這個概念在複星國際已經講過(參閱我其他文章)。這個受益還是母公司,但反過來不也向醫院輸入患者流量嗎!

第八,看看大佬都是誰。這次增發50多億,什麽人也?中國人壽,這個不用講了。泰康人壽,大家可以看看泰康人壽已經參與港股華夏醫療(08143)莆田西醫院的事業,夥同劉永好。泰康在醫療界已經在發力,它看好複藥說明問題。中信,我們之前看見中信旗下的基金中信醫療已經參與了這波醫院收購潮,包括汕尾的醫院。這些大佬參與增發,鎖定三年,相信是陳啟宇總裁、郭總、梁總已經給他們做過路演,美好藍圖已經畫就。應該換句話這麽說:是複藥、複星國際、以及這些力圖投資和發展中國醫療事業的大佬們,一起坐下來,畫了一個美好藍圖,並付諸實施。在這個未來萬億價值的黃金行業中,是不是正在形成了一個平臺,從複興醫藥這里出發,並做成千億市值,五千億市值,我們不能沒有這樣的憧憬!

(供比較:純醫療服務公司鳳凰醫療、愛爾眼科、華夏醫療;帶醫療服務的制藥公司華翰、複星、四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4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