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銀被控在金融危機期間隱瞞120億美元巨虧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404 德銀被控在金融危機期間隱瞞120億美元巨虧

曾供職於德意志銀行的三位人員向包括SEC在內的美國監管機構表示,德意志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未確認在衍生品「槓桿化超級高等份額交易(leveraged super senior,一種CDO交易)」中蒙受的最高達120億美元的賬面虧損,以避免政府救助。
他們三人表示,如果德意志銀行按規定確認這筆名義價值1300億美元的交易的損失,其資本將降至危險的水平,這可能導致需要政府救助才能夠擺脫困境。為此,德意志銀行的交易員在明知應當按市值計價(Mark to market)的情況下而做出隱瞞,以避免在金融危機時刻引起恐慌。
舉報者中有兩人表示,德意志銀行錯誤記錄了2009年伯克希爾提供的保險的價值,而這此前一直不為人知。
德意志銀行在聲明中表示,這些指控已經過去兩年半,並且在2011年6月就已經公開;他們進行了細緻而徹底的調查,發現這些指控「完全沒有根據」。
德意志銀行表示,舉報者缺乏對於事實的瞭解和責任感,德銀將繼續配合SEC對此事的調查。
這些舉報是在2010和2011年分別發生的。三名舉報者配合SEC的律師提供了銀行的資料。
其中兩名人員表示,由於他們在銀行內部表達了對此事的憂慮而被解僱。其中一人Eric Ben-Artzi是德銀的風險管理經理,他在向SEC遞交了舉報材料的三天後被德銀解僱。他在向勞工部的文件中表示自己被解僱是因為舉報行為而遭受的迫害。
德銀的高級交易員Matthew Simpson也在向SEC遞交了舉報材料之後被解僱。德銀向Simpson支付了900000美元來私了「舉報迫害」的問題。
第三名舉報者要求匿名,他之前就職於德銀的風險管理部門。在向SEC作出舉報之後,他選擇主動離職。
SEC執行部主管Robert Khuzami對此次調查採取迴避態度,因為他在事件發生期間擔任德意志銀行美國分支的總顧問。現任總顧問Dick Walker之前則擔任Robert Khuzami目前所在的SEC執行部主管一職。
中聯重科:被控造假為什麼對股價影響不大 孫旭東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2ehg5.html
(本文發表在《證券市場週刊》2013年第7期)
中聯重科(000157)近日來連續被指控業績造假,另有記者對匿名舉報信中的內容進行了實地調查。然而,中聯重科的股價卻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2013年2月7日,公司股價收於10.19元,與被控造假前(1月7日)的收盤價9.19元相比,還上漲了10.88%。與此同時,滬深300指數隻上漲了8.83%。不過,中聯重科股價的漲幅遜於主要競爭對手三一重工(600031)和徐工機械(000425),這兩家公司的股價同期分別上漲了23.45%和17.06%。綜合判斷,被控造假對中聯重科的股價有影響,但並不大。
通常情況下,如果一家公司被質疑業績造假會對股價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中聯重科之所以能成為例外,據我們分析,一是因為其股價本來就不高,二是因為競爭對手在銷售方面很可能更加激進。
股價低於競爭對手
1月8日,香港《明報》刊登了題為《匿名信指中聯重科誇大盈利的報導》。此前一個交易日(1月7日)中聯重科股票的市盈率低於主要競爭對手。2012年前3個季度中聯重科的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增長情況均好於競爭對手,按常理,市盈率也應更高才是,而事實並非如此。
表1:中聯重科被指造假前與同行業部分公司的市盈率
單位:元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徐工機械 | 柳工 |
1月7日收盤價 | 9.19 | 10.15 | 11.37 | 9.80 |
EPS(TTM) | 1.18 | 0.90 | 1.22 | 0.38 |
市盈率 | 7.79 | 11.28 | 9.32 | 25.79 |
2012年前3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 17.77% | -1.46% | -1.70% | -30.31% |
2012年前3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同比增長 | 16.75% | -23.42% | -30.51% | -72.95% |
如果說中聯重科的股價不高是因為會計利潤有水分,但徐工機械的水分可能更大。
中聯重科自2011年10月起對應收款項(應收賬款和其他應收款)中「根據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賬齡分析法壞賬計提比例」及「應收融資租賃款壞賬準備計提比例」的會計估計進行變更,被市場認為是在進行盈餘管理。會計估計變更前,中聯重科對應收融資租賃款餘額不計提壞賬準備,變更後按0.7%計提。
表2:中聯重科應收款項中信用風險特徵組合賬齡分析法變更前後
壞賬準備計提比例情況
賬齡 | 變更前計提比例 | 變更後計提比例 |
1年以內(含1年) | 5% | 1% |
1-2年 | 10% | 6% |
2-3年 | 15% | 15% |
3-4年 | 35% | 40% |
4-5年 | 50% | 70% |
5年以上 | 100% | 100% |
中聯重科對1年以內的應收賬項只計提1%的壞賬準備,這明顯低於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然而,我們發現,徐工機械(000425)對1年以內的應收款項根本就不計提壞賬準備。由於1年以內應收款項佔公司應收款項的絕大部分,因此,可以斷定徐工機械的會計利潤水分比中聯重科更大。雖然如此,徐工機械的市盈率比中聯重科還要高。
我們對中聯重科2012年上半年因壞賬準備計提增加的利潤作了估計——約為2.86億元,佔稅前利潤的比例僅為4.27%。之所以只對上半年的情況作估計,是因為只有在半年報中公司才披露應收款項的賬齡分佈情況。不過,考慮到與上半年末相比,3季度末中聯重科的應收款項(淨額)只增長了2.91%,因此可以認為前3季度中聯重科因壞賬準備計提比例降低增加的利潤佔比不會超過4.27%。
再來看一下如果中聯重科確實造假,虛增的利潤大概佔多少。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有舉報信稱「前三季度中聯可能虛增50億元銷售,虛增20億元利潤」,而中聯重科前3季度稅前利潤為83.02億元,以此估算虛增利潤約佔24.09%。
然而,以市盈率來衡量,中聯重科的股價比三一重工低了30.94%。這就是說,即便中聯重科造假屬實,與主要競爭對手相比,其股價仍然偏低。
競爭對手銷售更激進
如果中聯重科確實使用舉報信中披露的手段造假,則從會計數據上應表現為應收賬款迅速增加,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增加。事實上,中聯重科的數據也確實表現出了這樣的特徵,然而,有趣的是,三一重工和徐工機械的這種特徵表現得更為明顯。
表3:中聯重科與同行業部分公司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變化情況
單位:億元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徐工機械 | 柳工 |
截至2011年6月30日一年收入 | 402.52 | 473.72 | 315.29 | 179.99 |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一年收入 | 512.95 | 521.73 | 314.17 | 144.80 |
2011年6月30日應收賬款 | 125.61 | 139.87 | 101.96 | 25.47 |
2012年6月30日應收賬款 | 229.62 | 260.73 | 167.13 | 27.03 |
2011年上半年末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113.90 | 107.77 | 118.04 | 51.65 |
2012年上半年末應收賬款周轉天數 | 163.39 | 182.41 | 194.17 | 68.14 |
應收款賬周轉天數增長 | 43% | 69% | 65% | 32% |
備註:應收賬款均為未扣除壞賬準備前的原值,並且加上了一年內因採取無追索保理方式向銀行轉讓應收賬款而終止確認的應收賬款金額。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的增長可能有多種原因,除收入造假外,還有可能是因為以往的應收賬款回收情況差,也有可能是因為銷售激進,給予客戶更長的付款期,從而新增了大量應收賬款。區分後兩種情況,我們認為可以重點關注賬齡在一年內的應收賬款的情況,如果一家公司一年內的應收賬款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的比例越大,則可以認為其銷售政策越激進。
表4:中聯重科與同行業部分公司的一年內應收賬款與收入
單位:億元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徐工機械 | 柳工 |
2012年6月30日一年內應收賬款 | 174.33 | 215.19 | 151.42 | 14.61 |
截至2012年6月30日一年收入 | 512.95 | 521.73 | 314.17 | 144.80 |
一年內應收賬款/最近一年收入 | 34% | 41% | 48% | 10% |
備註:三一重工一內年應收賬款包括「未到合同收款日應收款」。
從表4我們可以看到,三一重工和徐工機械一年內應收賬款與最近一年收入的比高於中聯重科。如果中聯重科造假屬實,則其一年內應收賬款的實際值比報告值還要少,那麼可以認為三一重工和徐工機械2012年的銷售政策要比中聯重科激進得多。
在工程機械行業上市公司中,我們最欣賞柳工(000528)的做法,在半年報「經營中的問題與困難」部分柳工有如下闡述:
行業企業間競爭更趨激烈,加上開工項目減少,用戶設備開工率不足,導致客戶還款能力下降,行業在存貨消化較慢的同時,應收賬款明顯上升,各企業現金流普遍惡化。但公司通過實施年初出台的相應策略,使存貨和應收賬款得到有效控制,成為行業現金流最健康的企業之一。
儘管柳工2012年業績極為難看,但如果行業景氣程度不能很快觸底回升,我們反倒更看好柳工未來的發展。
表5:中聯重科與同行業部分公司2012年前3季度現金流情況
單位:萬元
中聯重科 | 三一重工 | 徐工機械 | 柳工 |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 1.79 | 8.28 | -34.40 | 12.94 |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 -20.39 | -53.02 | -15.91 | -8.39 |
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 24.46 | 39.50 | 29.46 | -2.91 |
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 | 5.91 | -4.53 | -20.69 | 1.75 |
自由現金流 | -18.60 | -44.74 | -50.31 | 4.55 |
備註:自由現金流=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
期待理性競爭
柳工在激烈的競爭中保持了一份理性,我們希望其它公司也能如此,尤其是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2011年8月,我在《2011年最佳成長上市公司》專題[1]中曾這樣寫,「如果兩家公司能夠理性地競爭,必能互相促進,共同發展。」
事與願違,時至今日,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不久前,三一重工已然將總部遷至北京昌平,公司在一份澄清公告中這樣說,「三一總部遷往北京的主要原因是規避惡性競爭,加速推動公司國際化進程,實現『品質改變世界』,『成就世界級三一』的產業理想。」
我們認為,惡性競爭下難有贏家,理性競爭下反倒有可能雙贏。以格力電器(000651)和美的電器(000527)為例,這兩家公司曾為了行業老大的位置爭得不亦樂乎,2010年上半年美的電器似乎達到了目的,後來卻又陷入戰略調整。在此期間,格力電器的發展令人矚目。
圖1:格力電器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單位:億元

但是,我們能就此認為美的電器失敗了麼?我看未必。事實上,美的電器2012年上半年雖說營業收入比前兩年有所下降,但淨利潤卻仍在穩步上漲。在美的電器停止了狂熱地追求市場份額後,空調行業這兩家龍頭企業賺得比以往更多了。2012年上半年,這兩家公司(合計)營業收入同比下降了15%,淨利潤則增長了19%。可以預期的是,在美的電器結束調整後,經營業績還會有更好的表現。
圖2:美的電器營業收入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單位:億元
深航6位前高管被控挪用資金20億
http://www.infzm.com/content/89553綜合新華網及《北京晨報》報導,4月9日,因涉嫌挪用巨額資金,原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高級顧問李澤源、董事長趙祥等6人被控挪用資金罪,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出庭受審。
否認挪用資金 李澤源稱只為混飯吃
據檢方指控,2005年12月至2007年7月,李澤源先後單獨或夥同趙祥等5人,利用職務便利,挪用深航資金共20.3億元,主要用於李澤源個人控制的深圳市匯潤投資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償還債務。
據起訴書稱,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李澤源、趙祥、徐海偉(曾任深航董事、監事會主席)經預謀,挪用深航收購大成飯店項目的資金和投資房地產項目的資金共計9億元;2006年6月至7月,李澤源、趙祥、李昆(曾任深航總經理、董事)、劉文彪(曾任深航董事)、謝云雙(曾任深航副總裁兼財務總監)經預謀,挪用深航預付租賃飛機的資金10.2億元。
此外,2006年9月到2007年7月,李澤源個人挪用深航共計1.1億元。
檢方稱,上述款項,被用於李澤源任股東並由其個人實際控制的深圳市匯潤投資有限公司及劉文彪個人控制的西北租賃有限公司償還債務。至案發,尚有7.5億餘元沒有歸還。
挪用資金罪
據《刑法》第 二百七十二條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 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 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另據檢方指控,2006年4月,李澤源指使孫繼民(另案處理)非法製作世紀晶源科技有限公司、西北租賃有限公司、東方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等4枚印章。
公訴機關認為,李澤源等6名被告人挪用深航資金歸個人使用,應以挪用資金罪追究其刑事責任。另應以偽造公司印章罪追究李澤源的刑事責任。
李澤源當庭否認指控,他稱自己不是匯潤公司的股東和實際控制人,也不是深航的實際控制人。稱沒參加過任何董事會,也沒有對任何款項簽過字。在任職期間,自己只聽從趙祥的話。李澤源稱「在公司就是為了混口飯吃。」但隨後受審的趙祥則稱李澤源是主要責任人。趙祥說,他和李澤源有不同分工,人和財務都是李澤源管,他只負責接待等後勤事務。
前科纍纍的深航隱形「大老闆」
據前述《北京晨報》報導,成立於1992年11月的深航原是國企,2005年5月改制轉讓股份,由匯潤公司和億陽集團兩家民營企業以27.2億元的價格通過競拍擊敗國航等大型國企,獲得深航65%的控股權,深航由此成為國內最大的民營航空公司。
而現年55歲,高中文化程度的李澤源,則是深圳市匯潤投資有限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
起訴書顯示,李澤源從1979年至2009年期間,曾因犯銷贓罪、投機倒把、詐騙罪、偽造證件罪、詐騙罪、走私罪等被判刑。
由於李澤源前科纍纍,根據規定無法擔任公司的法人代表,但在深航內部,李澤源被員工稱為「大老闆」。援引《京華時報》報導,趙祥在庭審期間也表示,李澤源在公司是關鍵人物,在會議上都是做總結講話,沒有李澤源的同意,所有的事他都不能拍板。
據指控,李澤源到深航後,開始挪用深航資金來償還匯潤的債務。2009年11月29日,李澤源因涉嫌挪用資金罪被警方監視居住,以合同詐騙罪於次年6月17日被逮捕。
在庭審中,李澤源說,當初成立匯潤公司就是為了收購深航,收購的錢都是借來的。公訴人訊問這些資金的去向,李澤源則沒有正面回答。
4月9日,法庭將李澤源和趙祥訊問完畢後休庭。據《南方都市報》報導,此案雖然發生在深圳,但經過指定,案件由北京市公安局偵查終結並向當地檢察院移送審查起訴。因為案情複雜,本案將連續審理三天。
截至4月10日晚,深航官方網站及官方微博都沒有對此事進行公開回應。
深圳航空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深航」)於1992年11月成立,1993年9月17日正式開航。目前股東為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深國際全程物流(深圳)有限公司,主要經營航空客、貨、郵運輸業務。
鏈接:近年民航系統部分侵吞或挪用公款案
2011年1月7日國家審計署通報,1998年10月至2009年1月,東方航空原運行控制中心總經理施國峰利用職務之便,涉嫌侵佔東航股份財產1.82億元。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於2010年7月,以職務侵佔罪和挪用資金罪,判處施國峰有期徒刑14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500萬元;以職務侵佔罪判處同案犯陸維毓有期徒刑2年,並處沒收個人財產2萬元;將1000萬元違法所得歸還東航股份。
新華網2008年08月22日報導,2001年8月至2005年6月間,南方航空集團總公司原財務部長陳利明單獨或夥同南航集團總公司原副總經理彭安發共受賄5366萬餘元,貪污公款1234萬餘元,挪用公款達12億元;彭安發挪用公款3億元;經審理,法庭以受賄罪、挪用公款罪兩罪並罰,判處陳利明死刑緩期兩年執行,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國有公司人員失職罪判處彭安發有期徒刑5年。
人民網2002年8月27日報導,原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財務處副科長楊寧當天在北京被依法執行死刑。楊寧自1992年4月至1995年1月間,利用工作職務之便, 採用各種手段,大肆侵吞公款人民幣2429余萬元;同時,挪用公款人民幣200萬元用於盈利活動。最終被以貪污罪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以挪用公款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決定執行死刑,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