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行業特別是投行部門的降薪潮持續發酵。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華融證券已實施降薪,中泰證券投行部也有降薪的準備,但還未實施;中信證券投行部去年已降薪,曾引發公司多名投行人員離職。與投行部降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某大型券商營業部的底薪有所增加,漲幅不超過10%。
有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與券商簽訂的勞動合同屬於密薪制,即勞動合同並未寫明具體的薪資,這使得薪資待遇的裁量完全由券商方面把握。
近日有消息稱,華融證券遭遇大幅降薪。在各項傳統業務同比持續下滑的當下,券商薪資待遇是否普降?第一財經記者向多家券商的相關人士采訪核實,包括國融證券、中泰證券,以及中信證券原投行業務人員,還有一家大型券商營業部人士。
經第一財經記者調研,中泰證券投行人員薪資將有調整,但目前還未下發正式通知;國融證券不同的投行團隊情況不同,該國融證券的投行人士所在的團隊並未降薪;中信證券投行部在去年已經大幅降薪並促使多名投行人員離職,其中有部分投行人員流向中金公司。
除此之外,前述一名投行人士表示,中信建投證券去年的年終獎本該在今年4月發放,但一直延遲到8月份才發放。他還向記者透露,華融證券的一位朋友曾向其“吐苦水”,說薪資降了不少。另外,業界也流傳著其他大型券商降薪的消息。
中信證券的一位原投行人員向記者表示,中信證券投行部薪資屬於固定薪資,並不隨業務的好壞上下浮動。2017年在薪資待遇被大幅調降之後,該投行人員便離職了,跟他同時離職還有其他人,部分則跳槽至中金公司。
國融證券一位投行人員則表示,公司投行人員的薪酬相對穩定,並未出現調降的情況。他介紹稱,公司屬於小型券商,投行業務主要靠新三板項目支撐。“與在A股進行IPO一次性收費不同,在新三板上掛牌的企業都需要長期聘請主辦券商,這意味著只要它們在新三板掛牌,就每年都要支付相關費用,一年少則10萬多則30萬。若一個投行團隊在新三板上積攢了10個項目,則一年便可有200萬元的固定收入,養活由4、5個人組成的投行團隊並不是太大問題。”該投行人員表示,今年他們便是靠過往儲存的項目維持團隊的運營。
不過,這也不是一勞永逸的。該國融證券投行人員介紹稱,目前新三板上掛牌企業數量遭遇“負增長”,摘牌企業數量超過掛牌數量,導致以新三板業務為生的券商投行團隊業務量同樣受到壓力。
值得註意的是,在記者調研的券業人士中有2名投行人員表示,在與券商簽訂勞動合同時,勞動合同中並未註明明確的薪資待遇。一名投行人員還透露,自己簽署的勞動合同上標明的是密薪制,沒有具體的薪資金額。另一名投行人員表示,簽署勞動合同通常只達成第一年的薪資待遇,第二年則由券商薪酬委員會決定。
與多數券商投行人員面臨降薪的壓力相比,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營業部負責股權質押的工作人員卻向記者透露,今年他們的底薪有所上調,漲幅不超過10%。她解釋,主要原因是今年她所在的券商股權質押業務“收成”較好,同時公司正在改革考核體系,員工的考核方式更加量化、精細化。
該營業部人士認為,券商降薪體現的不是個別企業微觀層面的待遇降低,而是整個行業面臨的變化,如中信證券業務盈利結構與過去已迥然不同,同時投行收入的“旱澇”變化也是一個自然變動的過程,有收成好的季節就必然會有收成差的時候。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