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債主與債仔的冷知識

近日,偶然在聽一個網台節目《升旗易得道》,雖然節目主持不時粗口橫飛,但聽起來又頗抵死過癮,而且還有不少獨到觀點與冷知識。昨天聽到其中一個節目叫《大肥看天下》,主持人「大肥」談及一些可歌可泣的借貸經驗之談,讓我分享一下有趣的點子。




大肥分享其中有一位女網友,借了百多萬給要好朋友,結果朋友並無還款,女網友心有不甘,大肥與她分析一下。其實從朋友借錢的金額分析,也可判斷結果如此。可以想想一個問題,一個正常打工仔,為何要借百多萬元呢?假設月薪兩萬元,百多萬代表六年的薪金,借這個數目,何解?

第一,老人家有病嗎?看公立醫院就是了,一日診金100元,香港醫療看似不完善,但始終不會是沒錢就不能醫病的地方。第二,炒股炒樓輸了很多嗎?這證明技不如人,不應該借錢填數吧,不如申請破產,一了百了。第三,小朋友升學問題嗎?同時因股票輸錢不想沽貨套現,這情況借二三十萬元就可以了,亦不需要一次過借百多萬元,即使朋友是因為這情況而借錢,別以為他會還錢,這是大多數人的人性,有錢就會先顧自己。

曾經有一位網台主持,借了大肥一位要好朋友一千元,債主債仔二人更經常見面,每次債仔都指沒有錢,不能還款,下次吧。有一次,債主提議不如債仔把回鄉卡交他保管,到有錢還時立即歸還,債仔應承了。誰知過一段時間,債仔於fb分享自己在內地旅行的照片,這代表他已經報失重領回鄉卡,並到內地旅遊,即這位債仔寧願花570元申請重發回鄉卡,拿錢回內地玩,也不考慮償還那一千元。不少債仔也有這個心態,借錢時應承什麼也可以,到還錢時就變了樣。

做債主,要有智慧。大肥建議若借錢給別人時,大可當債仔不會還錢,江湖救急,所借出去的金額當成消失掉就最好。若希望對方還錢的話,可考慮先要求債仔開出還款支票,5萬元以下一張,每張寫下一個還款日期,到期時就到銀行兌現。為何5萬元以下呢?因為這是小額錢債審裁處受理的最高金額,不用每每告到高院,省回不少追數成本。

若到還款日期,到銀行兌現支票時被彈票,多試幾次,能令債仔的戶口很麻煩。不過要分辨清楚,這並不是空頭支票,而是期票,這不是刑事,只是債仔開票時預計到期日有錢在銀行,而事實並沒有,不算是空頭支票,因債仔開票時並沒有明知銀行戶口無錢而全心欺騙,這一招只是搞得債仔銀行戶口麻煩而已,彈票多次,銀行應該會凍結債仔的戶口。

進一步的話,可發律師書要求答辯,若債仔承認了欠債,而未能還債只因沒有錢,債主並不需要立即申請他清盤破產的,除非知道債仔有物業、有資產,這又另作別論。最絕的方法是把這檔案拿到高院作備案,待債仔有朝一日發達之時,有錢買樓、買車,才再提出來追他,分掉他的資產。若債仔真的因欠債而一世無發達,這也算是一個可悲收場吧。

另一招數,對付有錢還而不還債的債仔。若知道債仔介意其生活受欠債影響的話,就搞他的生活。例如申請執達吏,禁止他取走屋內所有東西,又可把借據放上fb再tag他,還有通知債仔父母、鄰居、同事等,很多渠道可以搞他。若債仔只欠債少數目,相信九成九人都會寧願還錢吧。

若閣下為欠債者,別以為一朝破產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待四年破產期完結也不代表沒有欠債,因為欠債始終未還。例如,有一些是人情債,親戚朋友的欠債,不是所有都能透過破產解決的。而且,申請破產保護只代表法庭發出的保護令,使債主不能向該債仔追數,並不代表欠債一筆勾銷的。

一旦欠債,信貸資料庫內便會顯示欠債,即使搞過破產,欠債紀錄也永遠存在,之後買樓做按揭,甚至在銀行開戶口都有問題,因為欠債的資料沒有因破產而刪掉。若那些欠款是欠大型金融機構的話,這就更麻煩,因為你的欠債記錄隨時永遠不能清掉。例如,大銀行見債仔申請了破產,便把該欠債當成壞帳撥備了,即使他日債仔想還款,銀行也未必會收。

這些冷知識是主持人「久病成醫」,因為多次欠債,又做生意破產,做過債主又做過債仔,因而誤出來的經驗,聽聽作個參考無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r5RgiqWqOI&list=PL2FflE5xSM4SB9vazF_dcYmop-HiucsP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771

清盤官:頻與債仔鬥智富事高指財困公司董事屢隱瞞

1 : GS(14)@2015-05-05 01:17:59

【本報訊】清盤個案近年劇減,卻不表示公司財政比十年前穩健。富事高諮詢(FTI)資深常務董事周偉成指,近年銀行不願將財困公司申請重組清盤,反而由債券持有人出手的個案增加,隨着「董事聰明咗」,清盤官工作亦變成與之「鬥智鬥力」。記者:黃翹恩 石永樂


周偉成入行18年,「有幸」經歷多次金融危機過後的清盤潮,他97年出道時,公司較尊重入場接管資產的清盤官,乖乖拉閘、保留文件,「等清盤官處理,怕有法律後果」,故當年工作較簡單,只專注變賣資產,依次將資產派回債權人手上。惟近年爆出宜進利、泰興光學等矚目案件,「董事聰明咗,唔想清盤人知道太多以前嘅事,怕有手尾跟」,刻意隱藏文件,甚至訛稱已散佚,清盤官需與董事鬥智鬥力,向銀行、供應商等第三方取交易證據,才能由零開始重組財務狀況。




泰興光學密室藏假數資料

可能不少人認為清盤人的工作只是到被清盤的公司查數、看文件,但周偉成卻表示,一定要去到前線搵真相,「不能夠坐喺辦公室,一定要出去搵真相,永遠坐喺辦公室,一定會走漏眼」。2005年泰興光學案,周偉成最初以財務顧問身份介入調查,發現公司現金有問題,繼而觸發債權人申請臨時清盤。周偉成與同事以臨時清盤人進入公司查數時,一名外籍同事覺得寫字樓一座神枱有古怪,百無禁忌下移開神枱,竟發現一間細小的「秘密室」,內裏擺放假客戶資料、假公司印章製造等文件。最後警方花5年時間偵查及審訊,發現馬寶基父子等6名被告的詐騙令投資者及銀行共造成超過44.5億元損失,結果全部被判監收場。原來經濟好並非公司清盤案減少的主因。周指倘公司無力還款,以往銀行「最主動申請公司清盤」,以求盡快收回貸款。現在銀行「跑緊數」,客戶買少見少,「㩒爆」公司可免則免,加上樓市暢旺,單以董事物業抵押已「夠還(錢)有凸」,直接使清盤案件近年劇減至只有最高峯時期的五分一。



由債券持有人申請清盤增

以往幾乎沒有債券持有人申請公司清盤的案件,近一兩年漸見每年十多宗,但業界預期趨勢將持續。周偉成指出,此類清盤未必因為公司完全欠缺現金,而是資產流動性低,無法及時變現滿足財務要求,除投資者戒心甚重的礦業、林業公司外,重資產的內房股危機「幾嚴重」。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504/191346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12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