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在西非埃博拉病毒爆發得到控制之前,將有超過2萬人可能感染該病毒,而遏制疫情將至少耗資4.9億美元。(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世衛組織稱,感染人數正在加速上升,超過40%的感染發生在過去21天內。
在一份應對埃博拉病毒的路線圖中,世衛組織稱,在一些地區,病例數量可能兩倍甚至四倍於上報的數量。
2014年埃博拉病毒的爆發繼續朝著令人擔憂的方向發展。利比里亞、幾內亞和塞拉利昂正在努力控制不斷升級的疫情。這些國家缺乏衛生系統,赤字嚴重並且彌漫著恐懼。
世衛組織的目標是在6-9個月內,阻止埃博拉病毒的傳播。該病毒已經感染了超過3000人,成為該病毒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爆發。埃博拉已經導致了超過1550人死亡。
目前,針對埃博拉沒有治愈方法,而各國正在加緊研制相關藥物。
美國生物防禦辦公室(Office of Biodefense)負責人Michael Kurilla向彭博新聞社表示,美國科學家將最快於下周開始招收患者,進行葛蘭素史克疫苗的安全試驗。
病毒通過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進行傳播。它會導致發燒、腹瀉、肌肉疼痛、嘔吐等癥狀。隨著它的發展,感染者還會出現眼睛、耳朵和鼻子出血等癥狀。在過去,死亡率高達90%。在此輪爆發中,約52%的感染者已經死亡。
醫生通過給患者補充水分,輸血和使用抗生素等方法來對抗感染,並希望人體免疫系統能最終戰勝疾病。
世界衛生組織和援助組織都在努力控制埃博拉。對疾病的恐懼和對救援人員的不信任使得有些家庭隱瞞感染埃博拉的事實。而非洲的葬禮習俗(與屍體接吻)幫助了埃博拉病毒的傳播。
據新華社報道,煙臺大連海底隧道的方案將會在半個月內上報國務院。據預計,工程的總造價大約在2000億~2600億元之間,具體數據尚不明確,但不會超過3000億元。建成後,煙臺和大連之間的來往時間將從目前的6小時縮短到40分鐘。(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8月19日,國務院公布的《關於近期支持東北振興若幹重大政策舉措的意見》提出“下一步要加快推進渤海跨海通道工程前期工作”。短短的一句表述,讓沈寂多時的渤海跨海通道項目再次成為各方熱議的焦點。
渤海海峽跨海通道(即煙大海底隧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向新華社透露,煙大海底隧道的方案將會在半個月內,以一個總報告和12個分報告的形式,以中國工程院的名義上報國務院。“我們將爭取讓這個項目進入國家"十三五"規劃,並希望最早在"十三五"期間開工。”
但事實上,關於這一項目建設條件是否成熟的爭論仍然存在。
據王夢恕介紹,煙大海底隧道方案總報告的精簡版本在2013年就已上報給國家發改委,也在發改委內部進行了初步討論,形成的最終方案原本打算8月上報,但由於中國工程院的十多個院士又給出了一些修改意見,所以稍有推遲,但肯定在半個月內完成上報。
由於渤海海峽的阻隔,目前往來於山東和東北之間的鐵路、公路只能繞行山海關,路程均在1600公里以上。即使2006年煙臺和大連實現了鐵路輪渡,來往於兩地之間也需要至少6個小時。
按照即將上報的方案,渤海海峽將由一個深埋的跨海鐵路隧道連通,隧道先從大連旅順附近定一個入地點,蓬萊有一個登陸點,然後就到達了煙臺。整條隧道全長123~126公里,隧道內將由動車執行運輸任務,設計時速為250公里,運行速度能達到220公里/小時,屆時從煙臺到大連只需要40分鐘。
王夢恕表示,工程的總造價大約在2000億~2600億元之間,具體數據現在不好下結論,但預計不會超過3000億元。“以前項目遲遲沒有開工主要是需要嚴格的勘探和技術論證,現在看來,我們在技術上已經不存在問題,按照當前的條件,項目開工後10年內肯定能夠建成。”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遞交國務院的方案中,在經過實地考察和多次會議研究討論後,項目組正式否決了之前的“全橋梁”“南橋北隧”兩種方案,“深埋的全隧道”方案被最終敲定在紙面上。
年檢七千萬輛次收費100多億元——爭議纏身的車檢制度改改行不行?
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 翟永冠 梁建強)
排隊領號、填表審查、上線檢測、交錢走人……這是每個車主每年都繞不過去的一個耗時耗錢的痛苦“儀式”。
流於形式、巧立名目亂收費、形成龐大地下灰色利益鏈……這是從未停止的對當前機動車年檢制度的質疑。
現行機動車年檢的實際效果有多大?為什麽一些國家沒有“車檢”制度依舊好好的?放寬車檢時限乃至取消車檢制度是否是大勢所趨?
不可或缺的“車檢”?
公安部交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達2.64億輛,其中汽車1.54億輛;機動車駕駛人突破3億人,其中汽車駕駛人超過2.46億人。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實施條例規定,營運載客汽車和大型、中型非營運載客汽車分別5年以內和10年以內每年檢驗1次,超過後每6個月檢驗1次;小型、微型非營運載客汽車6年以內每2年檢驗1次;超過6年的,每年檢驗1次。
“機動車年檢相當於是做一次‘體檢’,目的在於及時發現問題,實現防患於未然。”湖北省宜昌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車輛管理所副所長鄧祖波介紹。
天津市交管局安監處負責人表示,對機動車進行檢測比較重要,一年駕齡的駕駛人大概占到全部駕駛人總數的一成以上,三年駕齡以下的駕駛人更是占到了將近四成。相對年輕的汽車駕駛人結構,自身並不足以承擔汽車安全的識別、消除,如果取消年檢,汽車本身存在的安全隱患就很難被發現。
在公安部與質檢總局聯合召開的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有關部門透露,我國“平均每年檢驗汽車7000多萬輛次,及時發現嚴重安全隱患車輛300多萬輛,對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揮了重要作用”。
年耗資數百億,檢驗流於形式:車檢應該取消?
但在官方數據的背後,公眾看到的更多是車檢中存在的種種問題,甚至屢屢引發“集體吐槽”。
專家測算,我國平均每年7000多萬輛次車輛年檢,每次車輛檢驗需要100-200元,全國在車輛檢測上要花費100多億元。
河南車主彭偉說,每次驗車都要排隊擁擠,浪費時間。“一大早就到檢測場,然後就能看到已經有一大堆車在排隊。每一項檢查都排著大隊,即使車沒任何問題,至少也要半天的時間”“純屬浪費時間走形式”。
“走過場”的問題更是讓人惱火。天津車主小李有一輛經過改裝的三菱轎車,“進排氣系統、發動機、輪轂、剎車系統和車載電腦全改了。”按照規定,這樣的車輛肯定無法通過年檢,但實際上他的車每年都能順利通過年檢。“把別人的車輪換上,臨時拆掉改裝的尾翼,沒人會拆開發動機看。”小李說。
尤其惡劣的是,在一些地方,車檢檢測線之外一條龐大的灰色利益鏈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黑中介”、“車托”之類的“寄生”者勾結檢驗部門部分工作人員的問題屢見不鮮。檢驗不嚴格,花錢就能過;有的“黃牛”瞅準生財之道辦起“代檢”業務。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常務理事賈新光認為,汽車年檢的初衷是為了確保車輛安全性,但一些地方在管理上出了問題,有些檢測站淪為牟利的一種形式。
事實上,車檢“形式主義”,檢測淪為“花架子”,正使得車檢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放寬時限直至取消車檢,大勢所趨?
2014年5月,公安部與質檢總局聯合推出機動車檢驗改革新規--《關於加強和改進機動車檢驗工作的意見》,試行非營運轎車6年內免檢,並推進檢驗機構社會化。
以宜昌市為例,以往檢驗機構沒有社會化,具有資質的檢測點只有1家,每逢車檢高峰期,時常出現檢測“供不應求”的狀況,部分車主需要長時間等候。目前,宜昌全市已經有12家具備檢測資質的社會化機構。
機動車檢驗改革新規中,放寬了檢測時限,提出試行非營運轎車6年內免予上線檢驗、直接領取檢驗標誌。湖北、天津市等多地交管部門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這是考慮到當前汽車產品質量不斷提升,許多私家車出行頻率不高、行駛里程偏少、定期保養較好等實際情況,而作出的針對性調整。
但有觀點認為,車檢新政只是解決了部分問題。武漢大學[微博]知名社會學者尚重生指出,隨著條件的逐漸成熟,應當逐步探索取消車檢制度。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國華認為,對於非營運轎車從放寬時限到最終取消車檢制度,應該是大勢所趨,因為非營運轎車的車檢更多體現的是“對自己負責”。
事實上,放寬乃至取消車輛年檢制度在現實中似乎並不是問題。比如,美國的車檢是由各州自己管理負責的,部分州沒有汽車年檢的立法,法國新車前4年不需年檢,加拿大則沒有年檢之說。
但取消車檢亦不乏反對意見,不少人對於取消汽車年檢是否會增加交通安全事故心懷顧慮。公安部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仍有133.8萬輛大中型客貨車逾期未進行安全檢驗。在人員傷亡事故中,有6790起是由於機動車安全性能不合格導致的,造成一萬多人傷亡。
理不辯不清,事不面對不行。或許,取消非營運車輛年檢不可能一蹴而就,但在專家和公眾廣泛討論的基礎上,直面問題,完善調整,及時契合社會的發展和現實的要求,而非固守既有制度,一成不變,無疑是必須的。
就在萬達百貨部分門店再度傳來關張消息時,潮汕資本大鱷黃茂如旗下零售平臺成商集團(600828.SH)卻仍未停止擴張的步伐。
成商集團11月4日公告稱,公司對上交所下發的審核意見函提出的問題進行了逐一回複,並對公司重大資產購買預案及其摘要進行了更新與修訂。根據方案,成商集團全資子公司成商控股擬以現金方式,合計作價24.74億元收購兩家位於成都市區的百貨,人東百貨100%股權(7.42億元)和光華百貨100%股權(17.32億元)。
這已是成商集團半年內推出的第二次資產並購案。2015年6月,成商集團曾推出大手筆並購,擬耗資約86億元整合黃茂如掌控的“茂業系”旗下百貨資產。
4個月斥資逾百億元
不出意外,此次將成為西南地區百貨行業規模最大的並購。
根據預案顯示,人東百貨(全稱“成都仁和春天百貨有限公司”)位於成都市錦江區,成立於1997年,經營業態包括百貨和餐飲。截止至今年6月30日,人東百貨資產總額為11.2億元。2013年、2014年與2015年上半年,人東百貨分別實現營收15.03億元、12.9億元和4.73億元,錄得凈利潤1.06億元、1.16億元和4452.81萬元。
光華百貨(全稱“成都青羊區仁和春天百貨有限公司”)位於成都市青羊區,成立於2007年,經營業態包括百貨和超市。截止至今年6月30日,光華百貨資產總額為5.29億元。2013年、2014年與2015年上半年,光華百貨分別實現營收15.47億元、15.19億元和6.36億元,獲得凈利潤1.52億元、1.62億元和7366.59萬元
上述兩家百貨實則為成都本地連鎖百貨“仁和春天”旗下。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仁和春天百貨成立於1998年,目前擁有人東店、棕北店、光華店三家門店,定位中高端市場,是西南國際一線品牌合作最多的百貨賣場。這家最早引進了紀梵希、都彭、卡地亞、雅格獅丹、登喜路等國際大牌,被視為成都當地商圈的傳統“地標性”大賣場的百貨賣場,如今卻也難逃被收購的命運。
對此成商集團表示,此次交易標的是區域內具有較大市場影響力、定位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百貨門店,與現有門店形成良性互補。本次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成都門店數量將進一步增加,區域市場份額將得到有效提升,特別是顯著提升對區域中高端市場的市場份額。
目前成商集團在成都地區共擁有6家百貨門店,根據其今年三季報顯示,截止至9月30日,成商集團總資產為23.05億元。報告期內,成商集團實現營業收入14.15億元,同比下降9.37%;凈利潤7857萬元,同比下降55.49%。
值得註意的是,就在今年6月,成商集團還曾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向控股股東茂業商廈發行股份購買和平茂業等四家公司100%股權和深圳市茂業百貨華強北有限公司77%股權,向德茂投資、合正茂投資發行股份購買華強北茂業剩余23%股權。
該次擬註入成商集團的資產均為“茂業系”港股上市平臺茂業國際(00848.HK)的華南區域百貨業務板塊,擬註入資產的預估值為85.6億元,交易構成關聯交易和借殼上市。
為何逆市收購?
對於仍處在行業寒冬的零售業來說,成商集團兩次共耗近120億元的收購確實有些“逆勢而為”的色彩。
根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今年9月,全國50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1.1%,實現零售額同比正增長的企業有16家,相比8月減少7家。
同時關店潮也還在繼續。近段時間,僅在廣東區域,萬達百貨便已經關閉了增城、佛山、江門以及番禺等門店。此前,華潤萬家旗下健康與化妝品零售連鎖品牌“VIVO采活”也宣布全線停業。根據聯商網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上半年,主要零售企業在國內共計關閉120家,其中百貨業態關閉25家,超市業態則關閉95家。
事實上,成商集團在預案風險提示中也表示,百貨零售業為充分競爭的行業,市場競爭激烈,特別是近年來網絡購物的快速發展,給有店鋪經營的百貨零售業帶來了一定的沖擊。如果不能適應市場環境的變化和趨勢,將可能導致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波動。
對此,四川省連鎖商會秘書長冉立春分析,成商集團此次逆市收購實則看重的是百貨旗下的自有資產。其認為,黃茂如作為一個資本運作的高手,看中的不是仁和的品牌,而是這兩家百貨的資產,即其自有物業。同時成商集團也將從此次重組中獲益,成長為成都本土的航母級百貨零售企業。
而此前成商集團6月份推出收購茂業系旗下百貨資產預案時,便有小股東反對稱85.6億元的價格太高。彼時,成商集團董秘鄭怡回答稱,標的資產采用的是收益法評估,五家百貨店盈利能力較強,且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對成商集團此後發展有很大幫助。
“這僅僅只是茂業系百貨業務整合大戲的第一步,成商集團未來將進一步整合資源,極可能成為‘茂業系’唯一百貨平臺。所以說成商集團、茂業系目前更多的考量是基於資本運作上。”對於近期兩次逆市收購,一行業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如是分析。
三菱重工業開發的三菱區域噴射機(MRJ)試飛成功,展現了日本的工業實力。由於距離上次日本自行開發客機已將近半個世紀,加上客機是蓬勃發展的大型產業,因此MRJ試飛成功讓日本人相當興奮。 十一月十一日上午九點三十五分,三菱區域噴射機(MRJ)的全新實驗機,在日本愛知縣的名古屋機場開始試飛。機體在太陽的照射下閃耀著光芒,從跑道上浮 起,朝著藍天不斷提升高度。自過去在政府專案中開發的螺旋漿機YS,11以來,這是暌違半世紀後,再度有日本國產客機升空的歷史性瞬間。 研發飛機攸關三菱前景 MRJ是七十至九十席等級的噴射客機,為三菱重工業旗下的三菱飛機所開發。由於採用最尖端的空氣動力學設計技術與最新銳引擎,油耗比同尺寸的既有機種出色兩成以上,是一款次世代型的區域客機(本地航線用的小型客機)。 這天,MRJ在試飛區域證明了自己的操縱性與基本性能,在約莫一.五小時後的十一時許,又降落在同一機場。 「在跑道上到達起飛速度後,機身就像是在訴說『我想飛』一樣,輕飄飄地浮了起來。」為MRJ的首度飛行擔任機長一職的首席試飛機長安村佳之回顧道。「我感受到它有很大的潛力,其操縱穩定性在我體驗過的機體中是頂級的。」 自去年秋天完成第一款實驗機以來,三菱耗費整整一年仔細完成確認工作。開發負責人三菱飛機副社長岸信夫,試飛當天凌晨兩點半醒來。「我們工程師在思考事情時總是會預設各種狀況,我實在非常擔心。」在降落後的記者會中,他才從極度緊張中解放。 對三菱重工來說,「從自己的手中把國產客機推到市面上,是長年以來的心願。」會長大宮英明說。半世紀前,以該公司為中心的國內重工業製造商共同開發了YS ′11,但因為銷售低迷,在一九七三年停產,只生產了一百八十二架。三十多年後,MRJ計畫才在二00八年正式展開。 MRJ的構想前幾年就已存在,但事業化仍是一大決斷。畢竟,開發與生產客機,就伴隨著龐大的安全責任與事業風險。再者,俄國、中國業者也表明要加入小型客機市場,基於「現在不做此決斷,膠水久失去機會」,三菱才正式著手開發。 三菱重工長年經手防衛省的戰鬥機,在民航領域也為美國波音製造中大型客機的主翼。但就算是區域客機,零件總數也有近百萬個,是汽車的三十王四十倍。而且還 要通過極嚴格的安全規範,向航空當局證明設計的安全性。這些都讓新進的三菱面臨超出想像的挑戰,從正式開發到初次飛行,就花了七年多。 MRJ的案子是攸關三菱重工威信與公司前景的一大專案,原本預計最多花一千八百億日圓開發,但由於開發期延長,最後花了約三千億日圓。再加上量產用設備及營運資金在內,開始交貨前的先行投資額逾四千億日圓。 區域飛機未來需求三千架 上年度該公司的民航事業營收約三干億日圓,主要分擔製造機身、主翼等波音客機的部分結構。事業規模雖因為增產而穩固成長,但占三菱重工總營收(一四年為三.九兆日圓)的比率仍未達一成。講難聽點,波音並不保證未來二、三十年都仍會持續發包。 首度試飛只是開始,今後一年半,還必須累計飛行一千五百次,證明其安全性。假如發現重大瑕疵,預計在一七年四至六月出貨給全日空(ANA)的第一架客機,將可能因而延遲。 客機事業由於先行投資額龐大,自出貨起十年以上才可能開始回收。MRJ所切入的一百席以下的區域機,目前以本地航線稠密的北美與歐洲為主要營運地。除了這 些地區的舊機更新外,中南美與亞洲的新興國家也預計會整編或擴充航線,未來二十年可望有逾三千架以上的新機製造需求。 波音與空中巴士專攻市場規模龐大的中大型客機,小型噴射客機只算利基市場,一向由巴西航空工業(Embraer)與加拿大的龐巴迪(Bombardier)各據山頭,現在又有俄國的蘇愷、中國的中國商用飛機(COMAC)及日本的三菱進入市場,成為五霸相爭的局面。 未來,唯有在機體性能、信賴度、量產體制、成本競爭力、對航空公司的支援等層面都夠出色,MRJ事業才可能成功,三菱重工也才有未來。這是一場漫長而嚴峻的挑戰。 |
||||||
恒大盤後發布公告稱,截至8月4日,本公司透過其附屬公司在市場上收購共516,870,628股萬科A股,占於本公布日期萬科已發行股本總額約4.68%,總代價為9,110,220,389.30元。
附公告全文
今日有消息稱,萬科股票近期的買家名單中出現了中國恒大的身影,其中部分資金出自許家印個人賬戶。對此,中國恒大相關人士稱該消息為假消息,沒有買入萬科股票。但隨後又有消息稱,恒大方面撤回了早前否認買入股票的說法,並稱公司正在擬寫正式回應公告。
此前有媒體報道,在2016年年初,恒大集團對萬科股權抱有較大興趣,並曾與寶能系有過深度接觸,希望能轉讓後者所持有的萬科股票,但最後未有結果。
目前萬科股權分布中,寶能系持股萬科比例為25%,華潤持股比例為15.24%,安邦持股比例為7.01%,萬科管理層持股比例為4.14%。
8月4日,萬科複牌已整整一個月,股價從24.43跌至8月3日的收盤價17.88,累計跌幅為26.8%,市值蒸發超700億元。萬科複牌後最低估價出現在7月21日,當天報收17.02元,跌幅為0.35%。7月22日開始,萬科開始小幅上漲,至8月4日,已走出了9條陽線。記者查閱7月22日至8月1日萬科A交易資金流向發現,資金凈流入分別為44714萬元、572萬元、-12779萬元、-36877萬元、31289萬元、-12519萬元、-2496萬元。
8月3日,萬科發布7月銷售業績簡報稱,實現銷售金額274.4億元、銷售面積207.7萬平方米,環比分別下跌35.3%和36.4%。而1-7月,萬科累計實現銷售面積1616.6萬平方米,銷售金額2175.1億元,是年內行業中首家突破2000億銷售的房企。
同日,恒大發布銷售簡報稱,7月實現銷售額430.1億元,同比增長205%,環比增長37.2%,刷新公司單月銷售新高的同時創下房企單月銷售最高紀錄。而1-7月,恒大累計實現銷售額1847.9億元,同比增長82.6%,已完成全年2000億元目標的92%。
【相關】
不少市場人士認為,萬科相對於其他已經被拉高的藍籌股來說,萬科在管理層股東之爭不斷的情形下早已經跌無可跌,17元左右的“白菜價”的確值得大資金搶籌。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獨家消息,恒大今日買入萬科股票,持股比例預計占萬科的5%左右;涉及的資金數額預計超過恒大市值的10%,恒大預計將發布公告。
廊坊發展11日晚間公告,廊坊市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2016年7月21至2016年8月9日期間增持公司1.96%股份。公司股票將於8月12日開市起複牌。
2016年7月21至2016年8月9日,廊坊控股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系統買入廊坊發展7,443,700股股票,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1.96%。成交均價為23.62元/股,增持總金額為17582.75萬元。
此次增持後,廊坊控股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由占總股份的13.34%增至15.30%。
對於增持目的,公告稱,廊坊市國資委和廊坊控股一直非常支持上市公司的發展,廊坊發展在廊坊控股整個戰略規劃當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此次增持是基於對上市公司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為滿足廊坊控股以城市開發為主體,以產業運營和資本創新為兩翼的“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廊坊控股堅信,廊坊發展在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優勢會越來越明顯。廊坊發展作為廊坊唯一一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市國資委熱切期望廊坊發展做強做優做大,在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同時,推進廊坊市國企改革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主力軍作用。
此外,廊坊控股董事會於7月13日做出決定,計劃自公司股票複牌之日(即7月21日)起6個月內,擬使用自有資金通過交易系統擇機增持廊坊發展股份,增持金額在5000萬元至5億元之間,並承諾6個月內不減持。由於截至目前,廊坊控股增持金額約17582.75萬元,尚未達到增持計劃金額的上限,廊坊控股不排除在上述增持計劃限額內,繼續增持廊坊發展股票的可能性。
公告顯示增持資金來源於廊坊控股的自有資金,不存在向第三方募集的情況,也不存在直接或間接來源於上市公司及其關聯方的情況,不存在通過與上市公司進行資產置換或者其他交易獲取資金的情形。本次認購的資金不包含任何杠桿融資結構化設計產品。
後續計劃方面,廊坊控股尚無在未來12個月內改變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或者對上市公司主營業務作出重大調整的計劃。尚無在未來十二個月內對上市公司或其子公司的資產和業務進行出售、合並、與他人合資或合作的計劃,或上市公司擬購買或置換資產的重組計劃等。
《功夫熊貓》就是夢工廠的作品。
i黑馬訊 8月23日消息,美國有線電視公司康卡斯特旗下的環球公司宣布以38億美元價格收購了夢工廠。
根據康卡斯特官網消息,此次收購已完成。夢工廠動畫原CEO傑弗瑞·卡森伯格將繼續擔任夢工廠動畫公司主席,夢工廠品牌也會得以保留,其姐妹公司夢工場影業不受此次交易影響。
環球公司首席執行官SteveBurke此前表示,收購夢工廠將幫助NBCUniversal未來幾年在電影、電視、主題公園以及消費產品業務的發展。
資料顯示,夢工廠始建於1994年10月,是美國排名前十位的一家電影洗印、制作和發行公司。同時也是一家電視遊戲,電視節目制作公司。參與的制作或發行電影在北美票房方面,有2部過4億,5部過3億。在二十年中,超過30部電影過億。夢工廠制作的經典電影包括《逍遙法外》、《美版午夜兇鈴》、《驚爆銀河系》、《功夫熊貓》等。
深交所11月25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董監高持股變動數據顯示,格力電器在董秘望靖東11月21日-23日連續三日增持之後,11月24日又獲公司董事徐自發及其子女徐偉、配偶韓鳳蘭集體增持,三人通過競價交易合計增持78.48萬股,增持金額合計2074.22萬元,增持均價26.43元。
格力電器昨日宣布全員每月加薪1000元,此次加薪涉及7萬名左右員工,按人數算,格力電器每月將增支7千萬。今日早間股價下跌近4%,隨後股價上揚收報27.23元,上述關聯方增持股票浮盈約3%。
中國恒大11月29日晚間公告,從2016年11月18日截至2016年11月29日,公司透過其附屬公司在市場上及透過大宗交易進一步收購共509,831,223股萬科A股,連同前收購,公司於本公布日期共持有1,553,210,974股萬科A股,占萬科已發行股本總額約14.07%。截至本公布日期,本收購及前收購之總代價約為人民幣362.73億元。
根據深交所11月29日披露最新大宗交易數據,萬科A今日出現3筆巨額大宗交易,累計成交金額高達121億元,成交數量為44044萬股,約占萬科總股本的3.99%,成交價格為27.50元(較今日收盤溢價逾5%)。值得關註的是,買方營業部均為恒大曾用過的買入席位國泰君安廣州黃埔大道營業部。
據法新社報道,世界首條太陽能電池板公路Wattway日前於法國諾曼底地區的Tourouvre-au-Perche村開通。
這條全長1公里公路由28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覆蓋,這些電池板與當地的電網相連。
為了Wattway項目,政府共投資了500萬歐元。在為期2年的測試中,這條公路每天將被約2000名司機使用,以確定其是否能夠產生足夠能源。
然而,公路上的這些平鋪的太陽能電池板收集太陽能的效率,似乎遠不如屋頂等斜坡位置安裝的太陽能電池板,並且成本問題也遠未得到解決。
但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Wattway建造商Colas表示,他們希望降低生產太陽能電池板的成本,同時會繼續100個太陽能電池板公路項目,其中半數在法國境內。
深交所網站1月17日公布數據顯示,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於2017年1月16日,增持公司股份130000股,占總股本的0.0216%,成交均價23.58元/股,成交總金額306.54萬元。增持後,董明珠持有格力電器股份44448492股。
而董明珠上一次增持格力股份,在2016年12月21日,董明珠以23.83元/股的均價增持兩萬股格力電器股票,耗資47.66萬元。
中國恒大公告稱,於2017年4月26日,公司於聯交所回購但尚未註銷的股份4620萬股,占公司現已發行股份的0.335%,每股作價介乎8.59港元至9.22港元,涉資約4.10億港元。這是該公司連續8個交易日回購股份。今年以來,中國恒大已耗資已達63億港元回購股份。當日,該股收跌約6%。
恒大近期頻繁的回購動作頗受市場關註:3月29日斥資2.2億港元回購3370萬股,4月13月以17.36億港元回購約2.03億股,4月18日8.16億港元回購約9536.4萬股。4月19日5.46億港元回購約6269.9萬股。4月20日1.26億港元回購1412萬股。4月21日1.43億港元回購1578萬股。4月24日3.24億港元回購3700萬股。加上本次公司已耗資已達63億港元回購股份。
業內人士認為,一般而言, 公司進行股份回購是由於公司管理層認為股價遠遠低於公司業績所體現的內在價值,恒大頻頻回購的意圖也應在此範疇。
事實上,恒大近年來的銷售表現,確系“秀出班行”。數據顯示,2016年恒大實現3734億元銷售額,位居行業首位,增長幅度超85%;2015年銷售2013億,同比增53%;2014年銷售1315億,同比增31%。今年前三月銷售額達1069億,同比增長超60%。
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年底,恒大土地儲備高達2.29億平方米,亦令同行難望項背,世邦魏理仕對其估值已達7005億。目前,恒大已經在全國209個城市布局近600個項目,其中超70%項目位於一二線城市,龐大土地儲備極具增長潛力。
“恒大回購釋放的信號再明顯不過,突出的增長潛力應有更高更合理的估值。”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恒大地產主業已開啟效益年,按預期目標,其核心業務利潤率每年以2-3%的增速提升;與此同時,恒大已完成四大產業布局,不再嘗試投資新產業,屆時亦將不斷釋放增長潛力,進一步擴寬盈利空間,這些都是恒大在股價屢創新高的情況下接連回購的底氣。
必康股份晚間公告,實控人李宗松5月4日耗資2.5億元通過集中競價增持了906.94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0.59%,增持均價27.56元/股。本次增持後,李宗松直接持有和間接控制52.77%公司股份。
必康股份5月3日晚間披露實控人李宗松增持計劃,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充滿信心,維護資本市場穩定,堅定投資者信心,結合對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判斷,李宗松先生計劃在未來 12 個月內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大宗交易等方式增持公司股票,擬增持不低於1%、不超過3%的股份,增持價格為不高於35元/股。
必康股份今日股價放量大漲7.79%,報收27.67元。
必康股份早前公布2017一季報,營收8.27億元,同比下降5.74%,凈利潤1.66億,同比下降28.74%。
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共有185家上市公司獲得產業資本增持,合計增持參考市值達100.29億元。市場人士表示,除產業資本趁低吸納進行戰略布局外,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為了資本運作或提升股票流動性,需要做好市值管理,所以不惜借錢增持。目前已有中介機構為大股東提供“增持+市值管理”的服務。產業資本增持可能意味著公司股價已到了價值“窪地”,但對於借錢增持的情況,由於資金成本較高,增持方一旦實現訴求就可能迅速離場,投資者應謹防成為“接盤俠”。
中介提供增持服務
近日,中泰化學、華聞傳媒、泰豪科技等上市公司披露增持公告。Wind數據顯示,7月以來共有185家上市公司獲得產業資本增持,合計增持股份9.05億股,增持參考市值達100.29億元。
具體來看,7月以來共有25家上市公司獲產業資本的增持市值在1億元以上,39家超過5000萬元。其中,遼寧成大、中泰化學、東方園林、龍凈環保等公司增持市值居前。
除了用自有資金增持外,部分大股東不惜借錢增持。“這周我們接到好幾單這樣的業務,大股東想增持,過來找我們想辦法。”某券商機構業務部負責人透露,“現在提供的方案主要是做信用貸,利率約在10%到15%之間,為了穩妥起見,會要求對方簽兜底協議。”
某大型銀行投行團隊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有上市公司股東過來接觸,想從銀行借款增持。目前銀行借貸利率大概在7%至8%之間,比券商低很多,但額度很緊。”
近期,不少中介公司積極為上市公司提供增持服務。某中介機構業務人員表示,可以為無法從市場募集到足夠資金、但有意願增持的大股東提供增持服務,同時全面參與市值維護,要求標的上市公司沒有退市風險,最近2年盈利。
上述券商機構業務部負責人解釋說,中介機構收費包括前端和後端,前端指資金借貸利息,利率在6%至8%之間。增持服務常常配合市值管理服務。大股東增持完畢後,中介機構找資金推動市值管理,然後再與大股東就股票增值部分分成,後端的分成比例在20%至50%之間。在極端情況下,一些中介寧願放棄前端收費,只要50%的後端分成。
增持不僅為抄底
Choice數據顯示,7月以來獲得增持的185家上市公司中,7月以來有48家公司股價上漲,135家股價下跌,另有兩家公司停牌。其中,10家公司的跌幅超過20%,38家跌幅超過10%。
分析人士表示,從歷史數據來看,產業資本增持潮的到來往往預示著市場正在構築底部或階段性底部,增持的主要原因是增持方認為股價處於低谷,希望趁低吸納。業績良好、股價持續受挫的股票更受青睞。
從已發布的半年報預告來看,在獲得增持的上市公司中,有66家公司業績預喜或預增,占比達35.67%。增持市值排名前十位的上市公司中,目前有7家發布業績預告,其中6家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
“除趁低抄底外,部分增持方出於後期資本運作或提升股票流動性的考慮,有市值管理的沖動。”上述大型銀行投行團隊負責人表示。
某股份制券商投行部負責人指出,近期股價“閃崩”的上市公司不乏主業不振的,這些公司收購優質標的、謀求轉型發展的意願強烈。“維持高市值有利於並購。如果以‘發行股份+支付現金方式’收購資產,在市值較高的時點操作對控股股東股權的稀釋作用較小。現在股東退出和變現的難度加大,股價如果‘閃崩’後持續低迷,沒有哪個標的方願意用股份做收購對價,所以上市公司大股東需要通過‘增持+市值管理’來提振市場信心。”
某券商營業部機構部負責人認為,股權質押存在爆倉風險也會促使相關方增持護盤。雖然股權質押率和利率在不斷調整,但相對於其他渠道,股權質押融資成本仍較低。部分後續有較大股權質押需求的上市公司股東也可能先設法做好市值管理,然後擇機進行股權質押。
機會與風險並存
一位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相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很多產業資本能掌握更多、更準確的上市公司信息,其增持往往是市場指數的領先指標。近期產業資本的增持可能意味著公司股價已到了價值“窪地”,投資者可以考慮配置有業績支撐的優質藍籌股。
在獲得增持的公司中,從披露的增持均價來看,中昌數據、羅牛山、普洛藥業等多家公司最新收盤價低於7月實際控制人的增持均價。分析人士指出,獲增持的公司如果跌破增持價,意味著增持方出現浮虧,這類股票存在更大的機會,其中被錯殺的績優股更值得關註。
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不論是產業資本增持自救,還是大股東為後續資本運作做市值管理,都不能忽視高成本資金帶來的風險。如果增持方通過外部融資來增持,考慮到資金成本,一旦實現自身訴求就可能迅速離場,投資者應謹防成為“接盤俠”。
上述私募機構負責人指出,目前來看,股市持續震蕩的格局短期不會發生較大變化。投資者還是要尋找處於價值“窪地”、市盈率低的藍籌股。
中國證券報記者 張曉琪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隨著騰訊入股海瀾之家傳言被證實,騰訊系在A股的布局再下一城。
據e公司記者粗略統計,自2011年開始試水以來,截至2月4日,騰訊系在A股市場上已明確入股8家公司,分別是華誼兄弟、順網科技、四維圖新、剛泰控股、掌趣科技、中國聯通、永輝超市與海瀾之家。
據估算,騰訊系入股上述8家公司的合計成本約為215億元,對於超4萬億港元的總市值、2016年凈利逾500億元的互聯網巨頭來說,騰訊系在A股的投資體量非常小。
騰訊系投資一直以來圍繞其產業布局,由影視、網吧平臺、車聯網、遊戲再到最近的新零售,對A股合作夥伴的選擇,也透露了其在產業布局的動向。近年來騰訊投資速度加快,其在A股的布局也有加速之勢,8筆交易中一半都發生在2017年以後,尤其是近期騰訊在零售方面動作不斷,跑馬圈地的擴張昭然。
就交易方式來看,對於這8家公司,騰訊主要是通過協議轉讓與定增兩種方式入股,除定增價有所折扣以外,協議轉讓價較停牌前股價的折溢價程度均有限。同時,與騰訊對外投資加快相對應的是,在A股接盤的投資主體也趨於多樣化,由原來單一的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簡稱“騰訊計算機”),逐漸演變為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林芝騰訊”)及諸多合夥企業,包括騰訊信達合夥企業、騰訊普和合夥企業等。
總的來看,騰訊的對外投資由追隨卡位、戰略防禦,逐漸過渡到主動出擊、加強協同。騰訊投資相方人士曾表示,未來騰訊投資的重點在四個方面:優質頭部內容、前沿技術、企業服務、新零售,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具備上述資源優勢的A股公司將有機會繼續受益於騰訊的“金手指”。
綜合騰訊系投資的案例可以看到,無論是作為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騰訊系入股後,都會加強與上市公司的業務合作力度,相關公司利用騰訊的互聯網渠道以及大數據等行業資源,通過各類合作機會,也有助於實現線上流量的快速增長。
以騰訊首度試水A股投資的華誼兄弟為例,在2011年5月騰訊駐入後,華誼兄弟與騰訊互動頻繁,多次發布戰略合作公告,合作內容包括騰訊設立“華誼兄弟專區”頻道、影視劇聯合投資拍攝、建立雙方高層定期溝通機制等。在華誼兄弟收購、出售銀漢科技股權的過程中,騰訊也起著重要作用。華誼與騰訊還合作收購一家港股公司,並更名為華誼騰訊娛樂公司(00419.HK),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並購投資平臺。
騰訊對於車聯網龍頭四維圖新的支持力度也不小。四維圖新作為騰訊地圖的基礎地圖數據提供商,將整合旗下公司及公司戰略股東騰訊的車聯網資源,提供車聯網整體生態系統。與此同時,在四維圖新的定增、收購HERE10%股權以及日常的關聯交易中,騰訊均扮演著重要角色。
此外,對於“A股手遊第一股”的掌趣科技來說,公司於2017年6月才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但作為遊戲公司,與業內大佬騰訊的合作早有淵源。掌趣科技的多個遊戲產品都曾在騰訊旗下平臺上運營。2016年年底,掌趣科技還與騰訊簽訂排他性協議,其手遊《全民奇跡》續作由騰訊在中國區域內獨家代理發行。而騰訊入股後,掌趣研發+騰訊代理的商業模式得到進一步加強,2017年12月底,新掌門人劉惠城曾表示,未來公司將專註於實現以產品研發為導向的戰略轉型,在流量獲取和渠道建設方面,劉惠城認為,公司要持續加強同各大渠道平臺在產品運營、推廣、商務、IP等方面深度合作。
即使是對主業是珠寶產業的剛泰控股,騰訊在參與定增以外,還積極幫助公司構建互聯網珠寶平臺,打造互聯網珠寶、影視傳媒及娛樂的整體協同效應。2016年2月,剛泰控股與騰訊旗下的深圳市創夢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一度合夥成立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橫琴創夢奇達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橫琴創夢”),主要投資於新興產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對於其入股的A股小夥伴們比較“厚道”,截至目前大手筆減持的例子並不多,也不會刻意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上述剛泰控股參與的橫琴創夢有限合夥份額已經出清,剛泰控股由此還獲得一筆可觀的投資收益;2013年華誼兄弟6.72億元收購騰訊等持有的銀漢科技50.88%股權,隨著銀漢科技2016年收入下降、業績不及預期,騰訊不僅按承諾註銷股票補足業績,而且在2017年6月華誼兄弟減持銀漢科技25.88%股份時,其關聯公司林芝家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接盤主力,華誼兄弟由此取得凈收益約4億元,為二季度業績環比扭虧做出了重大貢獻。當然,如果未來銀漢科技獨立上市,騰訊這筆投資也將實現更大收益。
對於A股公司來說,能夠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不僅在資金、資源等多方面將充分受益,而且大佬的加持也在一定意義上彰顯其價值。在騰訊入股消息發布後,相關公司的股價短期都一度大漲,但從中長期來看,“傍上騰訊”影響卻相當有限,股價能否續上行,仍取決於公司業績是否出現改善。
典型如掌趣科技,彼時引入騰訊,在時點上頗有對沖重組終止利空的意味。2017年6月21日,停牌5個月的掌趣科技以漲停板開盤,但不久即打開漲停,最終收漲5.56%。次日重歸跌勢,不僅很快將複牌首日的漲幅抹去,還不斷創出新低,至今股價又跌去3成。
在掌趣科技股價步步走低的背後,則是其業績的持續下滑。目前來看,騰訊介入對於掌趣科技的業績提振作用有限,公司依然處於轉型陣痛期,去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66%、29.55%,並已預告全年凈利潤將同比下降35.11%-64.61%。
騰訊目前在零售業態方面頻頻發力、攻城掠地。數年前宣布與騰訊合作的零售百貨類上市公司就多達十余家,包括王府井、天虹商場等,除了刺激當時股價一度大漲以外,後續影響非常有限,而這次騰訊砸進真金白銀入股後,能否助力永輝超市業績再上層樓、海瀾之家改善增長放緩頹勢,值得持續觀察。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記者:朱雪蓮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隨著騰訊入股海瀾之家傳言被證實,騰訊系在A股的布局再下一城。
據e公司記者粗略統計,自2011年開始試水以來,截至2月4日,騰訊系在A股市場上已明確入股8家公司,分別是華誼兄弟、順網科技、四維圖新、剛泰控股、掌趣科技、中國聯通、永輝超市與海瀾之家。
據估算,騰訊系入股上述8家公司的合計成本約為215億元,對於超4萬億港元的總市值、2016年凈利逾500億元的互聯網巨頭來說,騰訊系在A股的投資體量非常小。
騰訊系投資一直以來圍繞其產業布局,由影視、網吧平臺、車聯網、遊戲再到最近的新零售,對A股合作夥伴的選擇,也透露了其在產業布局的動向。近年來騰訊投資速度加快,其在A股的布局也有加速之勢,8筆交易中一半都發生在2017年以後,尤其是近期騰訊在零售方面動作不斷,跑馬圈地的擴張昭然。
就交易方式來看,對於這8家公司,騰訊主要是通過協議轉讓與定增兩種方式入股,除定增價有所折扣以外,協議轉讓價較停牌前股價的折溢價程度均有限。同時,與騰訊對外投資加快相對應的是,在A股接盤的投資主體也趨於多樣化,由原來單一的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簡稱“騰訊計算機”),逐漸演變為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林芝騰訊”)及諸多合夥企業,包括騰訊信達合夥企業、騰訊普和合夥企業等。
總的來看,騰訊的對外投資由追隨卡位、戰略防禦,逐漸過渡到主動出擊、加強協同。騰訊投資相方人士曾表示,未來騰訊投資的重點在四個方面:優質頭部內容、前沿技術、企業服務、新零售,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具備上述資源優勢的A股公司將有機會繼續受益於騰訊的“金手指”。
綜合騰訊系投資的案例可以看到,無論是作為財務投資還是戰略投資,騰訊系入股後,都會加強與上市公司的業務合作力度,相關公司利用騰訊的互聯網渠道以及大數據等行業資源,通過各類合作機會,也有助於實現線上流量的快速增長。
以騰訊首度試水A股投資的華誼兄弟為例,在2011年5月騰訊駐入後,華誼兄弟與騰訊互動頻繁,多次發布戰略合作公告,合作內容包括騰訊設立“華誼兄弟專區”頻道、影視劇聯合投資拍攝、建立雙方高層定期溝通機制等。在華誼兄弟收購、出售銀漢科技股權的過程中,騰訊也起著重要作用。華誼與騰訊還合作收購一家港股公司,並更名為華誼騰訊娛樂公司(00419.HK),作為進軍國際市場的並購投資平臺。
騰訊對於車聯網龍頭四維圖新的支持力度也不小。四維圖新作為騰訊地圖的基礎地圖數據提供商,將整合旗下公司及公司戰略股東騰訊的車聯網資源,提供車聯網整體生態系統。與此同時,在四維圖新的定增、收購HERE10%股權以及日常的關聯交易中,騰訊均扮演著重要角色。
此外,對於“A股手遊第一股”的掌趣科技來說,公司於2017年6月才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但作為遊戲公司,與業內大佬騰訊的合作早有淵源。掌趣科技的多個遊戲產品都曾在騰訊旗下平臺上運營。2016年年底,掌趣科技還與騰訊簽訂排他性協議,其手遊《全民奇跡》續作由騰訊在中國區域內獨家代理發行。而騰訊入股後,掌趣研發+騰訊代理的商業模式得到進一步加強,2017年12月底,新掌門人劉惠城曾表示,未來公司將專註於實現以產品研發為導向的戰略轉型,在流量獲取和渠道建設方面,劉惠城認為,公司要持續加強同各大渠道平臺在產品運營、推廣、商務、IP等方面深度合作。
即使是對主業是珠寶產業的剛泰控股,騰訊在參與定增以外,還積極幫助公司構建互聯網珠寶平臺,打造互聯網珠寶、影視傳媒及娛樂的整體協同效應。2016年2月,剛泰控股與騰訊旗下的深圳市創夢天地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合作意向書,雙方一度合夥成立新興產業投資基金——橫琴創夢奇達股權投資企業(有限合夥)(簡稱“橫琴創夢”),主要投資於新興產業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騰訊對於其入股的A股小夥伴們比較“厚道”,截至目前大手筆減持的例子並不多,也不會刻意損害上市公司利益。上述剛泰控股參與的橫琴創夢有限合夥份額已經出清,剛泰控股由此還獲得一筆可觀的投資收益;2013年華誼兄弟6.72億元收購騰訊等持有的銀漢科技50.88%股權,隨著銀漢科技2016年收入下降、業績不及預期,騰訊不僅按承諾註銷股票補足業績,而且在2017年6月華誼兄弟減持銀漢科技25.88%股份時,其關聯公司林芝家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為接盤主力,華誼兄弟由此取得凈收益約4億元,為二季度業績環比扭虧做出了重大貢獻。當然,如果未來銀漢科技獨立上市,騰訊這筆投資也將實現更大收益。
對於A股公司來說,能夠引入騰訊作為戰略投資者,不僅在資金、資源等多方面將充分受益,而且大佬的加持也在一定意義上彰顯其價值。在騰訊入股消息發布後,相關公司的股價短期都一度大漲,但從中長期來看,“傍上騰訊”影響卻相當有限,股價能否續上行,仍取決於公司業績是否出現改善。
典型如掌趣科技,彼時引入騰訊,在時點上頗有對沖重組終止利空的意味。2017年6月21日,停牌5個月的掌趣科技以漲停板開盤,但不久即打開漲停,最終收漲5.56%。次日重歸跌勢,不僅很快將複牌首日的漲幅抹去,還不斷創出新低,至今股價又跌去3成。
在掌趣科技股價步步走低的背後,則是其業績的持續下滑。目前來看,騰訊介入對於掌趣科技的業績提振作用有限,公司依然處於轉型陣痛期,去年前三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分別同比下降5.66%、29.55%,並已預告全年凈利潤將同比下降35.11%-64.61%。
騰訊目前在零售業態方面頻頻發力、攻城掠地。數年前宣布與騰訊合作的零售百貨類上市公司就多達十余家,包括王府井、天虹商場等,除了刺激當時股價一度大漲以外,後續影響非常有限,而這次騰訊砸進真金白銀入股後,能否助力永輝超市業績再上層樓、海瀾之家改善增長放緩頹勢,值得持續觀察。
來源:證券時報·e公司 記者:朱雪蓮
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正在全國展開。有機構今天(20日)表示,黑臭水體治理的資金需求規模較大。
阿拉善SEE基金會、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今天發布的《從速決戰到長治久清》報告稱,根據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整治清單,1789個黑臭水體的治理項目投資總額近2400億元。
而根據中信證券的研究結果,要實現2030年消除全部城市建成區的黑臭水體,投資需求或將超過7000億元。
《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作為一項重要任務,要求到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均控制在10%以內,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體得到消除。
上述報告介紹,2016年2月,住建部和原環境保護部發布黑臭水體清單,220多個地級以上城市要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清理1841條縱橫在城市肌體上的黑色“血管”。而隨著排查的深入,一年後,清單上的水體總數增加到了2100個。
黑臭水體“問題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治理面臨多重挑戰。報告介紹,上報黑臭水體的地級以上城市有224個,廣泛分布在東中西部;據不完全統計,83個城市1265個黑臭河段治理總長度達7063公里,北京市61條建成區黑臭水體總長就長達268公里。
此外,導致黑臭水體的情況複雜,治理難度大。報告介紹,很多城市黑臭水體周邊是城中村,或分布著散亂汙企業和“工業大院”,大量汙水未經處理直排河道,垃圾也不能被及時清運。解決方案涉及拆遷、再就業等問題,阻力重重。
報告說,合理的治理方案是在充分的現狀調查分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制定的,正所謂“一河一策”,既包括截汙、清淤疏浚、岸帶修複,營建人工濕地,也包括完善管網、雨汙分流、提升汙水處理能力、構建清水補給系統等。很多水體治理後還要承擔城市景觀功能,景觀施工量十分可觀。
“河流孕育城市,多少城市倚河而生,多少城市以水為名。”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一些地方經濟發展和快速城市化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或者將城市河流視為排汙通道,或者大規模改變河湖面貌為城市建設讓路,導致城市河湖生態功能喪失,汙染嚴重,形成諸多黑臭水體,既影響城市形象,更損害居民的身心健康。
報告介紹,多家環保組織近期對16個城市101條黑臭水體(其中91條重點督辦水體)的現狀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有33個水體總體狀態較好,與官方公布的治理完成結果比較吻合,建議著重關註後續的長治久清;有18個水體仍存在較為明顯的黑臭問題,與公布的結果差異較大,建議作為下一步檢查的重點;余下的50個水體多數已有改善,但在顏色、氣味、垃圾、汙水入河四個方面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建議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
生態環境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表示:“城市黑臭水體的實質是汙水、垃圾直排環境問題,根子在於城市環境基礎設施不合格。”
根據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安排,今年5月-6月,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將分三批對全國36個重點城市和部分地級城市開展現場督查。現場督查結束後15個工作日內形成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情況統計表和問題清單,實行“拉條掛賬,逐個銷號”式管理。9月-10月,對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巡查,提出約談建議。10月-12月,對問題嚴重的城市政府進行約談,對約談後整改不力的城市,將開展環境保護專項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