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周顯炒股祕笈:「中李」考究


打完一小時書釘後,覺得周顯的兩本書其實都值得買,最少初頭幾好睇,後面就是舊東西,但是好像拼錯兩個英文字。

在炒股密碼中,第嘉華國際頁,巴菲特買的保險公司—好像應為GEICO。
另外在那本揀股祕笈中,Amazom.com是錯的,應為Amazon.com。


看一看書,無端端想起他在炒股祕笈的「李氏兄弟」的「中李」。


然後小弟在Google 亂找後,有一單新聞提供了答案: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06
至於裕豐李氏兄弟中排行中間的「中李」李榮彬,則無被檢控,楊治山指是李榮彬「路」傅柱根先找來「表面包銷商」,再向財務公司借錢找人「圍飛」,實行「自己包銷」。


估計「李氏兄弟」其李其實是指裕豐國際(965,已除牌)的主席、副主席及高管三兄弟,李榮燦、李榮根及李榮彬,「中李」當然是指三兄弟的第二,即李榮根。


根據該公司2001年年報稱,其資歷如下: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11018/965/F106_c.pdf
三李的資料:
李榮根先生,54歲(46+8),為本公司之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彼為本集團之創辦人,負責總管本集團之策略規劃、制訂公司政策及市場推廣。彼於電子業積逾二十二年經驗。李先生為李榮燦先生及李榮彬先生之兄弟。


李榮燦先生,56歲(48+8),為本公司之副主席兼生產董事。彼負責本集團之製造業務及新產品開發。彼於電子業積逾二十九年經驗,並於一九八七年加入本集團。李先生為李榮根先生及李榮彬先生之長兄。

李榮彬先生,53歲(45+8),為本集團之業務發展經理,及本公司附屬公司之行政總裁。彼負責物色新業務機會、制訂市場開拓策略及發展新市場。此外,李先生於機電工程及塑料注塑方面積逾二十年經驗。彼於一九八七年加入本集團。李先生為李榮根先生及李榮燦先生之兄弟。

但是,他說的六間,我找不到,我只找到4間,金禾(90)、富昌(916)、裕豐(965)、佳訊科技(後易名奧瑪仕、奧瑪娛樂,後又易回奧瑪仕,959),剩下的兩間是哪兩間,可否有人告知?


其一系股票的資料: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3


裕豐國際在九七年上市,主要生產電子計數機,近年則涉足股市投資。早在二○○○年一月,裕豐斥資三千二百萬元,向金禾大股東傅柱根,購入生產家具及塑膠器皿的金禾兩成股權。而一個月之後,裕豐亦向富昌大股東何詠昌,購線路板生產商富昌約百分之十四的權益。

三家公司不但有股權之間的關係,業務上亦有來往。根據金禾的招股書所載,裕豐自九一年就成為金禾及富昌的客戶,結果形成一種封閉的關連交易關係,裕豐購入 的貨品,據稱最多曾佔金禾全年營業額接近百分之八、及富昌全年營業額的百分之十(見圖)。據消息透露,目前三家公司涉嫌造假帳的範圍,亦很大程度是在這三 角關連交易之上。

辦公室同在一大廈

另外,裕豐、金禾及富昌三家公司的地址,都在荃灣同一座大廈,金禾及富昌更是在同一層的「左鄰右里」,金禾在五號室、富昌則在二號室。裕豐的辦公室則在樓下兩層,這更凸顯了三家公司的關係。

除了業務、股權及辦公室之外,金禾和富昌,更同樣是由金英融資當上市保薦人。三家公司都是以「兄弟班」,再加一名「外人」出任執行董事的方式經營。富昌的 董事包括何詠昌及其兄何詠雄。金禾的正副主席,分別由傅柱根及其姊傅燕玲擔任。至於裕豐,則由弟弟李榮根及兄長李榮燦任正副主席。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1


目前仍然被廉政公署調查的裕豐國際,正面對被清盤的命運,但其於在去年八月,成功收購陷入財困的佳信科技,亦即易名之後的奧瑪仕卻在裕豐於今年四月初被法院頒令委任臨時清盤人前兩天,由

於裕豐突然出售手上三千萬可換股票據,令裕豐持有奧瑪仕股權由原來的百分之七十五;減至百分之四十三點三六,突然出現的交易令奧瑪仕股東避過一劫。


這系股票火燒心都輸過。證據:
http://hk.myblog.yahoo.com/raymond-warrenbuffett/article?mid=11969

筆者當年就係睇漏呢點, 買入富昌 (916) , 以為價值被低估, 最後被揭造假而除牌。

爆大鑊之原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3

對於今次三家公司一起出事,據悉金禾方面有人和裕豐鬧意見,其後有人將問題關連交易的資料交到監管機構手上。監管機構調查之下,發現問題交易,竟牽涉三家公司,於是觸發今次事件。

不和之原因: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6

事實上,金禾曾令裕豐獲利,但裕豐卻選擇於金禾公布供股大計後,減持手頭上的八億二千萬股,因此市場隨即傳出裕豐與金禾鬧翻了。對此說法,裕豐發言人表示:「我們沒有不和,沒有不開心。」但最終仍沒有解釋出售股權的原因。

雖然,裕豐發言人極力否認與金禾不和,但金禾早前供股,原來並沒有先知會裕豐這名第二大股東。發言人解釋:「雖然我們擁有兩成股權,但我們純粹投資,並不干預公司政策,亦沒有派人入局,金禾供股不需事先通知我們。」
...

壹仔缺乏該公司拆局文章的原因,對手之言雖不可全信,但也有一定的真實。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2
裕 豐九七年上市,當時的保薦人是太平洋興業融資,而金禾及富昌則分別於二○○一年及○二年上市,當時的保薦人同是由金英融資負責。由於裕豐在金禾及富昌上市 時同時持有該兩公司股份,故屬同系公司。金英控股董事總經理霍廣行,是現任港交所副營運總裁霍廣文的親弟。霍廣行於二○○○年六月獲委任壹傳媒董事,他所 屬的金英證券亦多次發表報告推介壹傳媒。

下場: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19



【明報專訊】除牌上市公司裕豐國際前主席李榮根,被控以假交易紀錄,騙取銀行批出9200萬元信用狀貸款,經審訊後,李榮根被裁定3項串謀詐騙罪成,昨日於區院被判囚4年半。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06


○一年四月上市的金禾國際,翌年被揭發以假業績瞞天過海成功申請上市,金禾上市夢碎之外,主席傅柱根等六人被裁定四項串謀訛騙及一項串謀偷竊罪成,主審高院法官湯寶臣指案件嚴重,又斥責眾被告毫無悔意。主腦傅柱根及會計師李榮基,同被重判入獄十年,其餘被告分別入獄八至九年。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11702

執業會計師李榮基被控串謀富昌國際(現已除牌)前主席何詠昌等人誇大公司營業額,訛騙聯交所批准富昌上市,及在○一年的年報中作失實陳 述,陪審團昨一致裁定李榮基兩項串謀訛騙控罪罪名成立。法官指李動搖本港金融制度,判入獄九年。



由於李去年已就金禾假帳案被判監十年,法官下令兩案大部分 刑期同期執行,總刑期合共十一年。同時被撤銷出任公司董事的資格十二年。


總的來說,只有自己或公司沒有財務壓力,就不必理會股價,不理會股價就不用做業績誤導股民,這就沒有假數的問題。


工業股的老闆們,如果要上市,還有很多方法,例如把同質業務互相合併,造業績上市,這總可以有一個較真的業績,亦在上市後有一定的股份,還可以資本化你的獲利呢。


上市後,不想做的話,就儘快套現賣殼,儘量購回部分業務,保護小股東。


想做的話,就努力的搞大,造出市場接受的產品,又或是廣置工業大廈及股票,並兼顧財務上的健康,不然最後又是被財技分子教壞,走上假轉營,真集資的道路,令股民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之餘,亦令財技分子影響你的心態,導致不能自拔,走上不歸路,又或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無論如何,搞財技只是一項騙人的玩意,並不能創造新的價值,股票若不能套現,就只是廢紙一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722

股榮本日文章問題考究(加強版!)

今日生果日報的股榮先生,又寫一篇關於熱炒股沒落的文章,「師奶股翻生 炒友要小心」,雖內中不乏參考成份,可能有些觀點可能大家有共識會是這樣,但資料很多地方是有問題的,今日特意撰文指正他的問題。

首先談談關於這文章:

1. 講開隻 166,名稱叫新時代能源

新時代能源前稱叫太平洋興業,由呂綺雯及於善基成立,1998年上市,其後由震雄集團(57)蔣震之女蔣麗莉接手,其後發生了一連串的事,可參考此文。2003年,張天祐把股東售予黃寧,又在市場出售股權後退出。

這公司曾向詹培忠購入星虹控股(397,現中國保綠投資,前合一集團、金寶國際集團、元開達利環保、康健醫療科技、香港體檢)20.17%股權,成為其主要股東,可以知道他的背景好深厚澳門味道。

2006年,黃寧又把股權出售予陳志遠,每股15仙。陳志遠的背景的確也是好澳門,根據Webb的資料,歷任香港建屋貸款(145)、江山控股(0295,前聯合汽水廠、楊協成企業、萬順實業(集團)、和山企業發展)、裕田中國(313,前德信集團)、奧瑪仕(959,前佳訊科技、奧瑪娛樂)、黃金集團(1031,前錶準時、邁特科技,現金利豐金融)、奇峰國際(1228,前德信科技)、中國網絡教育(8055,前乾坤燭國際)之董事。

現時他仍任中國伽瑪(146,前惠泰國際、成報傳媒、策略置地、上海策略置地)、亞洲能源物流(351,前中洲控股、中科環保電力)、佑威國際(627)、中國林大(910,前金威國際)、寰亞傳媒集團(8075,前ROJAM)及此前提及的新時代能源及中國保綠的董事。

半年不夠,又把股權以17仙轉予謝安建及王展茵分別持有80%及20%的Dragon Union Investments Limited,謝安建也是澳門味很重的人物,除這公司外,他曾擔任茂盛控股(22,前亞細安)、江山控股(0295,前聯合汽水廠、楊協成企業、萬順實業(集團)、和山企業發展)、英發國際(439)、長城電子(689,後易名長城數碼廣播、長盈集團)、大冶有色(661,前添發慶豐、中國資源開發),匯盈控股(821,前亞洲網上交易科技)、中國林大(910,前金威國際),當中部分持有股份。另外亦以低價認購了寰亞傳媒集團(8075,前ROJAM)的股份,亦為豐德麗(571,前捷達統一發展、景耀國際、麗新酒店)的顧問,可以見到,陳志遠和謝安建關係不淺。。

至於王展茵,經過股權披露及查找年報後後,估計他是長盈長期主要股東及油田賣方吳少章的妻子或代名人,所以他們的關係應該很密切。在這交易中,也有幾份人情買賣的味道,在很多交易中他們也不斷地互相協助,有時間再細述。

至於當年購買的油田,那兩位賣方我不能核實他們的身份,如果有資料敬請告知。但謝安建及王展茵在買油田後兩個月,就把手上股權以1.26元出售,勁賺超過6倍,另外有幾位獨立第三方又以1.4元賣股,買方均為周大福,恰巧1.4元打9折就是1.26元,未知這堆人是否謝先生等人的暗手呢?

在2008年5月4日油田收購完成,可換股債券不是直接發給賣方,是發給多位代名人。至於以下此表,則是根據股權披露估計出來的東西,可以看到這堆可換股債券的接手人是誰的:


* 根據資料李國樑、吳少章、陳家賢均有接手這批可換股債券,應是向其他人承接。李國樑除此股外,亦曾持有駿新能源(91,前德榮投資、航宇數碼、駿新集團)的抵押權,此外根據Webb資料,曾是天安中國(28)、美亞控股(1116)主要股東之一。此外亦曾擔任德智發展(70,後易名駿雷國際、現海王集團)、安利時投資(339)、偉柏集團(491,後易名兆晉國際、瑞力集團、現漢傳媒)、泰盛實業(1159)之董事。

至於陳家賢,他是香港生命集團(8212,前問博控股)的前財務總監,為當年母公司眾彩科技(前蜂蜂國際、蜂蜂天然生命、蜂林天然生命、中國蜂業)的卡啦OK業務賣方之一,這業務亦是同此前任德章等人注入潤迅國際(989)之業務是相同的。如果再好些記性的,看回這全象,其實都是來來回回一堆人在搞幾個項目,不停在不同的上市公司打轉。

吳少章之事下文有述。

但根據當年關於這公司股權問題法庭中賣方的陳述,「  It is now the Vendors' case that the said arrangement to have the Consideration Shares issued to nominees was a result of a verbal agreement (「the Alleged Verbal Agreement」) between one Mr Stewart Cheng (按: 鄭錦超), one Mr Kenneth Cheung(按: 張志誠) (an intermediary in the financial markets) and Mr Cheung's son Mr Cheung Hoo Win(按:張浩宏), .... the 6 nominees... would then hold on trust the Consideration Shares for the benefit of the Vendors.  When the 6 nominees were subsequently arranged and identified by Mr Cheng and the Cheungs ....The Vendors thus say they are the true beneficial owners of all the Consideration Shares, including the T2 Shares, and that New Times is fully aware of that and a party to the Alleged Verbal Agreement.」,可以見到或者有人在買賣已經安排了人頭了,至於今次鄭先生場外增持的可信度有多高可待商榷。
2. 2月 1日開始起步,四日爆升 1.8倍。很不幸,順嫂叫我買嗰日,就是周內見頂之時,收報 1.82元,上週五收 1.42元,四日唔見 22%。

2月1日不是這股最低位,但是是起步點,1.82元不是最高位,是當日的2.22元。以1月9日最低位50仙(合股前2.5仙)計,升至2月6日的2.22元(合股前11仙),升幅344%。如以1月31日的收市價及最低位64仙及62仙計算,升幅達246.88%及258.06%。

3. 港交所資料,在港上市名稱有「資源」的股份超過 60隻,個名有「能源」的超過 50隻,如果有「礦」字的接近 30隻。粗略統計,經營礦業或資源的上市公司,估計超過 200家,佔上市公司逾十分之一。

可能股榮先生把資料弄混了,重複了計算,根據經濟通的資料,扣除ETF,資源為名39隻、能源52隻、礦字22隻。

4. 至於這個圖,都有小小問題

1. 新時代買的油田,100億只是購得30.6%實益權益,購入估值約326.8億,但最後以21億購入60%,估值降至35億,當然換股價格有別。當年這東西號稱150億美元的估值。

2. 國際資源在收購高位是21.9仙,經10合1後,股價約2.19元,跌幅只是76.8%。如以最初上市的富城包裝去計,大約829.69股變成現在1股,以當時上市價1元倒推,即上市價是829.69元,跌幅達99.99%,應該當時有更高位,估計跌幅更慘烈。

3. 中聯能源最高價只是2007年5月31日的2.49元,不是2.5元。最早購入油田時是2006年,不是2009年,央視經濟半小時也質疑過

4. 西伯利亞礦業在收購後最高是14.7仙,經2次20合1後,即400合1,即58.8元。如以上市後,即2004年最高位93仙計(送紅股後即7.44元,即現時兩次合股後的372元),跌幅是99.90%

所以我希望股榮先生不要用彭博當一切,這些東西用手計好過,這篇東西大約都是兩個小時的貨仔,花點心機就可寫出這些東西了。

更多資料可參見: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301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