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智庫:美若退出WTO 中國將當全球貿易老大

如果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當選總統,並如其所願推動美國退出世界貿易組織(WTO),全球貿易格局將如何徹底改變?

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近日就此話題發布了一篇題為《美國退出WTO將瓦解全球貿易》的報告,稱美國若“退世”,將面臨三大風險:出口商喪失一項重要的全球市場準入安排;喪失WTO下設的重要貿易糾紛解決機制;把全球貿易系統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

美國的五大進出口國

美“退世”對誰是災難?

在接受提問時,特朗普將WTO貿易協定稱為“災難”。

“我們必須要重新商談,或者我們退出。”特朗普表示,“這些貿易協定都是災難,WTO也是個災難。”

起初,WTO總幹事阿澤維多根本不想對此回應,但最終還是回答道:“全球貿易不是美國這樣的國家在制造業方面喪失工作的原因。”

阿澤維多認為,實際上,美國近期喪失的制造業方面的工作,90%都緣於科技進步或效率提高。“這與進口、貿易競爭都無關。貿易對任何經濟體的促進都如此明顯。”他表示,“這就好像要辯論人為什麽要呼吸一樣。”

不過,阿澤維多顯然不想同特朗普辯論, “我不想加入辯論,我又不是美國總統候選人。”

上述報告中,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指出,恐怕退出WTO,對美國的就業和制造業來說才真的是“災難”。

三大風險

首先,美國出口商將喪失全球重要的市場準入安排。

“離開WTO的一個主要風險是喪失美國在163個國家中的最惠國待遇,其他出口商可以在這些市場中取代美國出口份額。”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肖特(Jeffrey J. Schott)認為,這將意味著即便是美國最具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公司,也必須裁員。

那麽,離開了WTO之後,美國可以依賴於目前已經簽署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來彌補損失麽?答案顯然是不行。

當下美國僅同20個國家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FTA),然而所有這些FTA僅涉及美國與全球其他國家之間雙邊貨物貿易總額的40%,而且其中主要是同加拿大和墨西哥的交易,余下的60%雙邊貨物貿易是同無雙邊FTA國家之間進行的。為進入上述市場,WTO之下的最惠國關稅對美國出口商非常重要。

換言之,如果美國退出WTO,各國授予美國的最惠國稅率將不再適用,而各國可以按照需求任意對美國產品征稅,這將令美國出口商在全球範圍內同來自中國、墨西哥、韓國或其他國家的出口商在競爭時處於劣勢,並意味著美國企業將喪失其在全世界市場現有份額的96%。

其次,美國將喪失其一手打造的WTO下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

目前的WTO仍具有重要的貿易仲裁功能,而美國一直是使用該機制最多的國家之一,且勝訴率十分高。在中國入世之後,美國也頻繁對中國使用WTO上訴機制,當然近年來中國和美國在訴訟中互相起訴每年都在上升。

譬如,7月14日,美國在WTO就中國對銻、鈷、銅、石墨、鉛、鎂、滑石、鉭和錫等九種原材料的出口關稅措施提起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指責中國對相關原材料產品施加的出口關稅措施與中國加入WTO相關承諾不符。

這是奧巴馬政府在WTO對中國提起的第13次貿易訴訟,美國副總統拜登曾表示,在推行美國貿易法方面,這屆美國政府“比史上任何一屆政府都更積極主動”。

如果美國退出WTO,美國可以選擇以單邊提高關稅和使用反傾銷稅的方式來保護美國制造業,但總體而言,美國最有競爭力的企業將深受喪失最惠國關稅之害,這意味著美國產品在進入外國市場時將面對更高關稅,而由於美國退出WTO,美國制造商在獲得海外制造的零部件時也要承受更高價格,最終推高美國產品價格,並造成銷售額下降以及裁員的困境。

將貿易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胡福保爾(Gary Hufbauer)指出,美國退出WTO之後,WTO仍可持續下去,然而這一行為將產生重要的地緣政治影響,“美國退出WTO將意味著將全球貿易系統的領導地位拱手讓給中國。”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在這份報告中指出,中國正積極推進同日本和韓國的區域貿易協定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RCEP)等,並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及推行“一帶一路”計劃。

而美國方面,在選戰中,民主黨和共和兩黨候選人均公開反對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等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的“退出清單”上還包括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以及美韓自由貿易協定,這已然對自由貿易的前景構成打擊,也令WTO系統的發展前景蒙上了不確定性。尤為重要的一點是,雖然特朗普認為他可以在雙邊FTA中重新談判而得到更好的交易,但美國沒有可能同WTO中的162個國家逐一重新再談一遍。

當地時間8月1日,訪美的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華盛頓發表演講時亦發出警告,警告美國不要試圖討論重新談判TPP,並敦促美國國會批準TPP。

“批準TPP與否,是衡量美國信譽和美方認真意圖程度的試金石。”李顯龍表示,美國最好堅持開放貿易政策,否則“沒有贏家,只有貿易保護主義和輸家”。

李顯龍並警告稱,不要希望重新就TPP展開談判,因為所有TPP成員都做出了犧牲才達成這一協議,“(重新談判)沒有所謂可以做得更好的前景,談崩的可能性卻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320

特朗普對華貿易未必強硬 分析﹕美若採保護主義 利中國結新伙伴

1 : GS(14)@2016-11-10 07:42:07

【明報專訊】在美國總統大選中勝出的特朗普,對中國態度不算友善,政綱更明言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又計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45%關稅,美國是中國最大出口國,亦是香港第二大出口地。分析認為,特朗普當選總統後對中國貿易政策未必如競選時講得那麼強硬;即使如實施行,或反而有利中國擴展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

明報記者 武君、邱曉欣

中信銀行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是競選時的重要口號,一定會實行,對中國出口帶來壓力;但相信不會走得太遠,因為討好選民是一回事,但當上總統後要考慮整體利益,若不進口中國產品,美國人生活成本將大增,屆時會帶來其他問題。廖群稱,特朗普將取消談判TPP(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由於中國本已被TPP排除在外,TPP的瓦解反而會使中國的發展貿易道路少了一塊絆腳石。

推倒TPP 除去中國貿易障礙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師Alicia Garcia Herrero亦稱,特朗普若對進口商品實施高關稅,的確不利中國,但TPP的取消將為中國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簽訂貿易協議提供空間;另外美國若加大實行包括對鄰國在內的貿易保護,將促進中國加強與這些國家之間的經濟聯繫;中國增加新興市場的出口,足可抵消對美國出口的下滑。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美國團隊表示,特朗普貿易保護主義將損害那些依賴自由貿易的公司,或提升美國衰退風險,但相信其上台後的政策改革未必如競選時那麼激進。

劉達邦:港中小企憂成本大增

不過,亦有香港廠商表示擔憂。中小企業聯合會榮譽主席劉達邦表示,一旦美國落實對中國進口產品大幅上調關稅,將令內地廠商面臨被壓價或遷移工廠的壓力。現時不少內地廠家均有美國訂單,對進口商承擔入口稅的廠家而言,如美國增加中國進口貨關稅,採購成本必定大升,廠家將面臨被壓價的壓力;相反,對自行承擔入口稅的廠家來說,最終或要上調產品價格,把上漲成本轉嫁進口商。由於訂單價格上升,即使中國生產較其他東南亞國家成熟,進口商仍然會考慮把訂單轉移至受惠零關稅的新興市場,如柬埔寨、越南等,預計屆時來自美國的訂單將大幅減少,廠家長遠或會把工廠轉移至新興市場。

不過劉達邦亦提到,倘若特朗普堅持推行「美國再工業化」,即「(廠商)搬去邊都冇用」,由於特朗普剛宣布當選,現時仍需時間觀察,如針對中國的關稅政策落實執行,預期兩年後,來自美國訂單將會減少三分之一。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7297&issue=201611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47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