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眼科小論文 意外造就醫美材料王

2013-01-14  TCW
 
 

 

若要挑一個全球瘋醫美的關鍵證據,肉毒桿菌熱銷一定雀屏中選。

光在美國,二○一一年就超過五百萬人施打肉毒桿菌,高居微整形療程第一名。而台灣十年來施打的肉毒桿菌瓶,堆疊高度達三十六個台北一○一大樓;這個產品更造就全球醫美材料龍頭——愛力根(Allergan)。

原本拿來治斜視一份好奇心發掘美容用途

二○一二年十二月,愛力根旗下明星產品——肉毒桿菌慶祝上市十週年,十年來它創造新台幣三千二百二十億元的全球產值,等於台灣醫療器材業年產值的三.二倍。它讓這家公司近十年營收年年成長,連二○○八年金融海嘯也不例外。相比起全球最大藥廠輝瑞(Pfizer),愛力根營收不過是它的八%,市值約新台幣八千億元,卻是它的一五%,顯示投資人的追捧程度。

這個讓當時成立半世紀的眼科小藥廠,快速蛻變為醫美龍頭的明星產品,當初卻是來自「好奇心」。

美國科學雜誌評為「十大致命毒素」之首的肉毒桿菌,十九世紀發現後,成為各國軍方生化武器的重點項目。一九八九年,愛力根從舊金山眼科醫生史考特(Alan Scott)手上買下肉毒桿菌所有權時,只是治療斜視、眼瞼痙攣的眼科用藥。

一九九二年加拿大卡路瑟斯(Carruthers)夫婦(兩人是皮膚科與眼科醫生),在治療病患時,注意到患者的皮膚竟隨著用藥變得光滑平整,在好奇心驅使下,兩人意外發現它竟能藉由放鬆肌肉,達到治療偏頭痛與撫平動態紋的神奇功效,進而發表相關論文。

愛力根旋即申請美容用新適應症,二○○二年由美國核准上市,此藥品的年產值也從甫問世時的兩千萬美元擴增到十六億美元,成長七十九倍。

史考特後來接受外國媒體訪問時,被問到是否後悔出售這隻「小金雞」,大笑回答說,「如果沒賣掉,現在恐怕還只是眼科用藥!」

二○一一年,《時代》雜誌(Time)將肉毒桿菌評選為十大醫學突破之一,也因為它暴紅過程曲折離奇,被國外網站列為「世界十大意外發明」。

深入醫美診所透過教學,讓醫師都愛用

然而,全球核准上市的醫美肉毒桿菌有七至八種,光是在韓國就有數十家業者投入,但愛力根仍獨占鰲頭,台灣愛力根董事總經理劉美黛揭開兩大秘訣,一是靠長期製程築起的量產門檻,一是扮演各科醫生轉進醫美的「教育訓練師」。

「這類生物製劑是沒有專利保護的,我們靠的是日復一日、磨了十多年的純化技術,」劉美黛解釋,肉毒桿菌是一種人工培養而萃取的複合物,量產時一方面要兼顧分子最適宜的大小,以固定在臉部患處;一方面又要讓所有分子體積均一,才能均勻分布。愛力根經驗值已累積十年,但其他後進者仍在追趕中,品質相對較不穩定。

此外,該公司也深入全球各地的醫美診所,以台灣為例,從一對一教學到每年兩次規模六百人的研討會,持續教導醫師施打技巧與產品特性;愛力根教育了醫師,醫師也成為產品最佳發聲者。

前大學城創作歌手、綺顏診所醫師詹育彰表示,該所注射肉毒桿菌的新患者每年成長一八%,且多指名愛力根產品。儘管台灣現有近一千三百家醫美診所,每年還新增兩百家,但為了取信於病患,大家都打著愛力根「原廠」旗幟。

這讓愛力根擁有強勢的價格策略,在台灣,它十年來從未降價,美國市場甚至還因為施打者增加而漲價;諷刺的是,台灣醫美診所因競爭者湧入,單一部位的施打費用反而從十年前的一萬二千元,降到目前的四、五千元起跳,但診所寧可利潤變薄,也必須高價進愛力根的貨。

擴增產品線推出玻尿酸,後進者奪冠

因肉毒桿菌帶動的定價效應,二○一○年愛力根推出醫美填充物玻尿酸時,價格比當時市場龍頭——瑞典Q-Med公司的產品高出兩成至三成,但靠著醫師協助推廣,如今成為全球占有率三八%的市場龍頭;而Q-Med經銷商被迫降價因應,目前售價約為十年前的三分之一。

為了規避單一產品獨大風險,愛力根近年策略轉趨積極。二○○六年後收購醫諾美(Inamed)等公司以擴增產品線,再以內部研發加以優化,二○一二年前三季該公司投入約一七%營收在研發上,超越輝瑞的一三.八%,目前除了肉毒桿菌外,玻尿酸、睫毛增長液與隆乳用果凍矽膠都執市場牛耳。

一九九九年愛力根在美國掛牌上市,除了二○○八年短暫因金融風暴股災而股價重跌外,均呈長線向上趨勢。儘管二○一二年全球不景氣,但該公司醫美產品營收仍成長約一成,相較於此,眼科藥品卻因近視雷射手術的危險性疑慮升高,二○一二年台灣此類開刀數只有二○一一年的兩成至三成,讓愛力根的人工淚液等眼科用藥營收也跟著銳減。

在成立了半世紀之後,這家小公司因為抓住一項意外的發明,發現了大趨勢,策略也跟著大轉彎,朝醫美深耕,奪得今日的龍頭地位。這顯示出,抓住意外,有時比按部就班,更能抓得住商機。

【延伸閱讀】愛美人士瘋打肉毒桿菌!台灣10年共計有1,180萬人次施打肉毒桿菌,約是台北市人口的4.5倍,每年還以3成的速度成長。36座101大樓台灣10年來施打的肉毒桿菌瓶,堆疊高度達36個台北101大樓,或約2座喜馬拉雅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79

去銀行吃冰淇淋、到眼科買鳳梨酥 日出集團玩轉老店面 創造排隊商機

2013-08-26  TWM
 
 

 

自從中港商圈崛起,台中火車站前中區商圈相對沒落,除了假日的搭車人潮,很難看到大排長龍的消費人群,然而,在中山路這棟看似危樓的「台中市第四信用合作社」入口,年輕人卻一個挨著一個等待入座,他們不是來辦理儲匯、提款,而是來吃冰的。

到四信吃冰?沒錯。四信已經走入歷史,先於一九九九年被中興銀行合併,二○○○年中興銀行再被聯邦銀行合併,原址大樓廢置,最近日出集團買下來,保留外觀、名稱,八月二日開張改成了賣冰淇淋的店,一球九十元,也有台中出名的「豐仁冰」,賣一五○元,大約是一般市售價的兩倍以上,儘管如此,還是一位難求。

年輕人願花高價吃冰淇淋的重點,並不在於涼快消暑、口味獨特,只見客人在店內猛對著設計感別致的地板、櫃枱、金庫通道拍照,上傳臉書,完成到此「打卡」的朝聖行,才是更酷的目的。

新舊融合 展現文創功力這家引爆話題的新店,其實是日出集團去年在台中成功打造「宮原眼科」的延續。宮原一樓是華麗圖書館風,眼科不看診,賣的是土鳳梨酥等伴手禮與冰淇淋;二樓餐廳走的是上海風。四信店比照辦理,不承辦金融業務,賣的則是冰淇淋、滷味、飲品。兩家店距離僅四百多公尺,可以串聯起來參觀,都是利用老宅本身的歷史文物說故事,賣別家所沒有的設計味。

關於四信店的風格,目前大多數網友的詮釋是回收風。就外觀來看,水泥樑柱牆面上鋼筋裸露,就像是蓋了一半、沒錢完成而遺棄的樓房,騎樓頂竟然是空的;但這看來挺危險的模樣,其實是日出集團刻意營造的。推開門,馬上換了景致,漆成藍色的天花板、水晶吊燈,都營造出帶點古早味的奢華感。

新舊融合,被保留了下來的有舊日四信的櫃枱、包含立形扇面的大寫字桌、竣工紀實碑文,牆面與樓梯間依然掛著舊日四信老員工的合照,還鑲著一圈舊鈔放大圖,透明金庫裡,則由製作冰淇淋餅皮的機器,頂替厚重保險箱原來的位置。

日出創辦人賴淑芬、董事長尤杰,在兩間復古店展現不俗的文創展演功力,兩人在這方面早就不是初學者。時光回溯到二○○○年,賴淑芬失婚後先到日本學壓花工藝,一年後返回台中,在華美街開了家壓花作品店,自力更生。但經營不易,於是另租店面經營下午茶、輕食,只是盈餘仍然不高。

就在那時,賴淑芬獲知有個進駐中友百貨臨時櫃的機會,她將店裡以環保、天然為訴求的綠茶山藥乳酪蛋糕帶進中友,出乎意料的受歡迎。發現商機可期,賴淑芬開始主動拜訪農場、餐廳推銷;其中,每到周末必造成新社山路塞車的薰衣草森林,正是幫助她站起來的首批下單客。

二○○二年四月,她在台中美術館綠園道租下店面,取名「日出大地」乳酪蛋糕,以小庭園迎客,同時充分發揮壓花專長布置店面,專賣店、代工齊頭並進,自此銷路大開。

「歷史與文化」更勝產品包裝至於日出董事長尤杰,也是一個「設計咖」。據悉,尤杰曾短暫當過公務員,二十九歲毅然離職,赴美學習油畫、素描、珠寶設計。取得企管文憑回國後,雖曾在家具廠上班,但最後還是選擇做自己最愛的創意設計工作室。當二○○三年與賴淑芬認識後,理念契合,認為賣乳酪蛋糕無須著重產品本身的包裝,反而應透過「歷史與文化」塑造價值。

因而,一面斑駁的牆、一張藏書卡、蓋上特別印記的茶票,都可以是傳達創業想法、美好感受的媒介。這個另類包裝媒材,在日出宮原店、四信店裡俯拾皆是。尤杰在與台中市文化局長葉樹姍對談時曾提到:「老房子是城市的記憶,例如東京車站、紐約的四十二街,第一次看到日據時代宮原武熊醫生的診所時,還以為是座漂亮的鐵路倉庫。」對於為何總是刻意低調面對媒體,尤杰的說法是:「當滿街都是招牌時,沒有招牌反而突出。」於是,無論宮原店或四信店,幾乎都沒有明顯的招牌。篤信「知識就是力量」的日出集團,內部分工是尤杰、賴淑芬擘畫集團大方向與展店、設計,總經理翁麗芬負責店頭經營及人事管理,尤杰很看重的讀書會,每季要分享七十五本書,必讀的兩種書是行為經濟學、腦神經科學,目的,在於抓準消費者心中在想什麼。

去年宮原店在話題、業績上大獲成功,今年再接再厲,又循同樣模式讓四信老店面復活。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日出獨具美感的兩家「老宅新店」引爆超夯話題;若論營造話題傳播造勢,帶動商機,日出的操作手法確實高人一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59

台灣眼科醫生 做出最炫AR產品 擴增實境明日之星 台大團隊打敗MIT、微軟

2016-04-18  TWM

你、我都曾使用過顯微鏡,但這台特別不一樣。 結合罕見的近距離擴增實境技術,台大Scope+團隊開拓出一塊未來應用的新天地。

前一秒在手上還是標本,下一秒的鏡頭裡,蝴蝶的翅膀卻開始翩翩飛舞,然而將眼睛移開鏡頭,蝴蝶卻像什麼都沒有發生般,靜靜地躺在顯微鏡底下。

在台灣大學德田館五○五實驗室裡,一台外表看似3D印表機,上頭卻裝了個Oculus Rift顯示器,還放了兩個工業級相機,好像小學生胡亂搭湊的古怪機器──Scope+,就是讓蝴蝶瞬間重生的祕密。

在Oculus、宏達電、索尼掀起的虛擬實境(VR)熱潮如野火般燒向全球時,微軟HoloLens開始出貨的消息,則是再次帶起市場對擴增實境(AR)的關注。事實上,擴增實境的開發難度要比虛擬實境高得多,商機卻也更大。而就在台灣的台大校園內,一個擴增實境界的明日之星Scope+,已經在學術界嶄露頭角。

醫生愛寫程式 跨界讀資工Scope+,是這台古怪機器的名字,也是開發這台機器的團隊名稱。去年三月成軍,Scope+先是在SIGGRAPH(計算機圖形學頂級年度會議)的AR╱VR競賽入圍全球前十強,後來又在人機互動與使用者介面設計領域最頂尖的國際會議UIST上,獲得UIST Best Demo 2015。這座冠軍,意味的是Scope+擊敗了包括迪士尼研究中心、微軟研究院、韓國科學技術院、日本產業綜合研究所等十多個國際頂尖研究機構。

「最強的是麻省理工學院(MIT)多媒體實驗室。」Scope+專案負責人黃宇軒說:「能打敗他們是我們意想不到的!」今年三十六歲的黃宇軒是Scope+的發起者,更是團隊中的靈魂人物,而有趣的是,他目前除了是台大資工博士候選人,同時還是一位眼科執業醫師。

其實早在小學三年級,黃宇軒就已經展現出對資訊的興趣,開始寫程式,而在就讀長庚醫學系大五那年,他和同學組隊參加全國Java程式設計競賽,和無線通訊軟體競賽,更一舉以醫療應用「掌心華陀」,和實境線上遊戲「幻境迷城」,接連拿下亞軍和冠軍。

「那個年代,連『新創』是什麼都不知道。」黃宇軒說,當時還沒想到要把得獎的作品進一步朝商業化發展下去,「如果是現在的氛圍,當時可能就去創業了。」他說。

不過他和資訊的緣分沒有因此中斷。進入眼科實習後,他發現這是一個相當高科技的科別,科裡至少有十三台以上不同類型的檢查儀器。但他也發現,不是所有儀器都能夠把資料送到PACS(醫療影像傳輸系統)。「這不解決,我們眼科會有很大瓶頸,速度沒辦法快。」有資訊底子的他,開始在台大協助眼科專用PACS系統的建置。

過程中他也發現,醫療領域在大眾想像中是一項高科技,實際應用上,卻與最先進的科技有一段距離。而當中最大的問題,來自溝通落差。「資訊人不懂醫師的需求,醫師卻也不知道怎麼幫助資訊人員做得更好。」發現自己有能力作為兩方橋樑的他,對相關醫療資訊系統工作的投入也愈來愈多。

「但做得愈多,(發現)有很多基礎的東西,是我們這種半途出家者缺乏的。」他說:「所以我才會想說,既然這樣,眼科(實習)結束後,再來進修,真正做一些高深的研究。」而Scope+這個案子的原型,正是來自他當初就讀碩士班所提的研究計畫,一個可以幫助醫師進行術前訓練的輔助工具。

協助術前訓練 開發新工具他解釋,在進行白內障手術的過程中,最關鍵也最困難的一個步驟,是要用一個非常細的鑷子,在水晶體表面撕出一個完美的圓圈。在過去,他們能夠依靠的只有醫師的經驗與手感,而他想要改變這樣的情形。

有趣的是,在研發過程中,他發現這項技術的應用,其實不只能用在手術練習,而是比他所預想的還要更廣得多。

想像幾個常見的情景,「解剖課上,當你切開一隻老鼠,想要找出心臟、血管、神經時,旁邊一定得擺著一本書,讓你不時能抬頭對照圖譜。可能老師還得不停地逐桌去親自引導學生。」又或者,「進行電子零件組裝時,旁邊也需要一份電路圖,才能找出如何放置正確的電阻,和正確的腳位。」簡單來說,不論是生物、化學、電子,還是教育用途,這些使用顯微鏡工作的專業人士,總是得不斷重複這樣的動作:抬頭翻書、低頭看顯微鏡,接著再抬頭看書。

而Scope+可以做到的,就是把原本只存在紙本上的資訊,直接加到顯微鏡畫面裡,並且可以同步連網,讓顯微鏡不再只是獨立的一個工具。更進一步,甚至還能發展成專業引導工具,就像在進行手術練習時,醫師不再需要將視線移開顯微鏡,「(藉由擴增實境的即時反饋)我隨時可以知道對或不對。」黃宇軒說。

黃宇軒的指導教授認為,這項技術之所以能在UIST脫穎而出,最重要的是,「他們進入很微小的世界,是很近距離的。」他說,不同於目前市面上看到的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主流應用,多是在電影、電玩這類大規模、遠距離的畫面,「Scope+開創的是一個很新奇的眼光,所以特別引人注意。」他認為,台灣要和既有的產業巨擘比拚娛樂市場很困難,但Scope+找到了新的切入點。

短距離擴增實境 超越前人事實上,這也是黃宇軒相當引以為傲的部分,「過去在這麼短的距離做出AR是沒辦法的。」他說:「我們自己設計、自己製作顯微鏡核心模組,才能讓你在正確的視覺,看到真實世界的畫面,這是目前AR、VR都還無法做到的事情。」他還記得,一開始啟動這個計畫時,幾乎找不到相關資料,「就算找到也沒辦法直接用。」他說,以相機這個關鍵零組件為例,他們需要的是提供機器視覺使用的工業等級產品,而他能做的,就是一個一個打電話給光學自動化檢測公會會員,找出最合適的產品 。

而且,要找出適合的零件難,要將軟硬體整合成系統更難。特別是他們在設計上,希望可以做到如同醫師實際執刀時,不須使用雙手,只要利用腳踏板就能進行顯微鏡方向和焦距控制的使用情境,「我們花很久時間才讓它動起來,超乎想像的久。」黃宇軒說。

第一個加入Scope+的台大資訊網路與多媒體研究所碩二生游子杰記得,當時為了趕上參賽截止時間,幾乎每天都忙到凌晨三、四點才離開,然後隔天一早又回到實驗室繼續趕工。而這樣的努力,最終讓他們獲得國際學術界的肯定。

幾次在國際會議做展示時,黃宇軒和他的團隊總是不免會被問及一個問題:「這個產品什麼時候要賣?」他說:「他們都覺得這東西好像已經很完整,快要上市了 。」但黃宇軒直言,這畢竟是一個學術研究計畫,不是以商業為目的開發的專案。

然而他也不否認,計畫開始的目的,就是希望Scope+最終能夠在市場上實際應用,只是他也強調,在此之前,「每一個部分都還要做到更好一點。」而開往下一代產品的引擎,已經啟動。

撰文 / 何佩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93

瘋狂的眼科市場:你的孩子還在看Pad和手機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4015.html

根據衛生部統計,目前全國因為各類近視問題佩戴眼鏡的人口達3億,占世界近視人口的三分之一,高出世界平均水平10%左右。其中,青少年群體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二,學生中的發病率約為60%。

“誘發近視的原因並不是簡單的某個或某幾個因素,包括人種、性別、遺傳、營養、地域差異等等。其中,青少年學業負擔日益加重、電子產品產生的藍光傷害以及缺少室外活動,成為了造成青少年近視的主要原因。”北京茗視光眼科醫院醫院院長、主任醫師李培高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在6月6日愛眼日當天,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聯合浙江醫藥發布了《2015-2016青少年眼部健康調研數據》。數據顯示,在我國,32.4%受調查的兒童平均每天在熒光屏前花費1~3小時,在小學生和中學生中平均每周註視熒光屏時間5小時以內的只有10%;時間超過12小時的占到了55%;大學生每周的上網時間則超過了40小時。

那麽,長時間使用手機、Pad這類熒光屏設備究竟會對眼睛視力有傷害嗎?

“在日常生活中,綠光對視力的形象最小,藍光的影響最大,而大部分的電腦、電視、手機、Pad等新型人造光源都會發射藍光。”李培高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很多小孩子話都說不清楚,但是玩iPad玩得非常溜。事實上,青少年兒童在長時間使用這些液晶數碼設備時,液晶屏幕所散發出的一些高能量的藍光對小孩子的眼底視網膜會產生非常大的損傷,嚴重情況下,容易誘發視網膜疾病。

“美國的國家法律規定,四歲以下的兒童禁止使用iPad,但是現在中國就沒有任何的法律條約來約束。液晶屏散發藍光容易導致我們的視力下降,會誘發小孩子遠視度數提前減少,將來形成近視的機率就會越來越高。同時長時間受到藍光的照射下,眼睛會非常容易幹澀。”蔡司視力保健事業部負責人周毅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采訪時表示。

眼科疾病人數的上升直接催升了相關的眼科藥物、治療市場再近幾年的爆發。

在眼科治療市場,目前已經登錄A股資本市場的眼科集團僅有愛爾眼科(300015.SZ)一家。根據其公布的2015年財報,在過去的一年,愛爾眼科門診量同比增長32.19%;手術量同比增長29.03%;實現營業收入31.7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1.79%;凈利潤4.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39.53%,盈利水平和增長速度遠超其他同類醫療上市公司。

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包括新世界眼科醫院、沈陽何氏眼科等等連鎖機構正欲籌謀上市。此外,在眼部藥物保健方面的市場亦增長迅猛。

“我們的葉黃素咀嚼片是去年6月開始推向市場的產品。之前我們是做葉黃素的原料藥供應,但是後來發現這一塊的市場很大,於是開始做保健類產品。從去年6月推出市場到現在,平均每個月的銷量增長超過30%,現在每個月基本上可以達到5萬盒的銷量。”浙江醫藥維艾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建華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59

直播顯微鏡里的世界:VR如何示教眼科手術?

7月5日,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開展了一場全新的示教體驗。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手術室外的學員們與手術臺上的眼科醫生,同步感受著一場顯微鏡下的飛秒輔助白內障摘除手術直播。

“眼科手術因為其特殊性一直難以觀摩。在過去,進行眼科手術操作時學員僅僅參考顯示器觀察導師操作,而顯微鏡下的一些精細操作即使導師反複演示,學員也無法通過顯示器體會。所以,要掌握一項手術操作,往往經過2~3年。但是VR技術的到來可以在未來縮短這一教學時間。”進行此次白內障手術的浙江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教授姚克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據了解,目前我國約有400萬人患有白內障,而這一人數還將以每年40萬~50萬人增長。雖然目前沒有找到白內障有效的藥物治療措施,但是對於單純白內障引起的視力障礙,手術治療確是全世界公認的的方法。飛秒治療白內障技術早在2010年就開始臨床應用,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2萬的患者用過該技術,而其主要是通過飛秒激光技術在計算機的引導下,制作精確微創的切口,再進行晶狀體撕囊及劈核,從而取代目前白內障手術中大部分手工操作,矯正術前的散光,使術後有望達到“屈光度為零”的完美視力。根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目前市場上進行這樣的一次手術費用將近15000元。

姚克教授所帶領的協作團隊,可以說是國內最頂級的眼科手術團隊之一。此刻,姚克教授正在進行手術直播。

眼科醫生徐雯正在直播室對手術進行簡單的說明講解,患者是一名白內障的中年女性患者。

視線轉到示教室,這里數十位醫師正在關註著本次手術轉播。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時他們正帶著VR眼鏡,通過與手術醫生相同的視角,體驗者如同親自“操刀”的感覺。

在普通的教學環境下,眼科手術由於其特殊性,需要在顯微鏡下進行操作,學員一般無法觀察術者具體操作。即使偶爾有機會,學員也僅可以通過顯示器收看2D視野,真實體驗度非常差。學習效果差強人意。

但是現在,學員們正通過VR虛擬現實技術,身臨其境的感受到幾乎100%還原的3D眼科手術操作。

VR眼鏡可以清晰地看到手術的細節過程,包括眼角膜和眼鏡的細血管。

“我們會在手術現場采集顯微鏡視頻以及現場攝像機的信號,將手術視野以及手術的場景畫面通過設置在手術現場的轉播服務器,實時壓縮為VR設備可以讀取的視頻流。在通過光纖網絡傳輸至智能手機終端。醫生在觀看時只需要打開手機的APP,並將手機放到VR眼鏡中,就可以與術者同步地感受了。”支持此次VR直播的技術團隊eDoctor翼多公司的技術人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354

“複制”愛爾眼科招股書 陽光眼科信披存異常

“沒見過哪家公司在公開掛牌材料中這麽大規模地照搬同行企業的公開報告內容。”近日,一位醫療行業分析師跟《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聊起一個“八卦”:一家正在申請新三板掛牌的公司,竟在其公開轉讓說明書中大量“複制”愛爾眼科(300015.SZ)幾年前的IPO招股說明書和相關年報內容。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查詢發現,在近期申請新三板掛牌轉讓的企業中,同屬眼科的有一家重慶愛瑞陽光眼科醫療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眼科”)。記者查閱陽光眼科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下稱《轉讓說明書》)發現,其中有關“商業模式”、“品牌優勢”、“管理優勢”、“技術優勢”、“風險”等諸多方面的文字描述的確與愛爾眼科之前的招股說明書及年報的相關內容高度雷同。

一位曾擔任多家公司IPO保薦人代表的業內人士評價,盡管新三板的要求可能沒那麽嚴格,但進入的各方都應該保持對這個市場的尊重。如果一家申請掛牌公司說明書等公開材料中連“商業模式”等核心內容的描述都大量原封不動地從同行材料中照搬,會讓外界對公司的經營模式、盈利能力等方面,以及第三方機構的職業操守產生懷疑,這是一種對這個市場極大的不尊重行為。

另外,《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通過對比還發現,陽光眼科轉讓說明書中披露的部分數據與同行相比存在異常。

高度雷同

前述分析師描述,出於對行業的關註,最開始主要是想了解這家擬掛牌公司和愛爾眼科之間的差異化,看看其優勢在什麽地方,但“一看就傻眼了,他們對公司的描述主要就是複制、粘貼愛爾的材料,幾乎涵蓋了對企業、市場、行業等方面的全部描述,等於就是看到了另一家愛爾眼科。”

愛爾眼科是A股第一家眼科上市公司,於2009年在創業板掛牌,陽光眼科則是於2016年4月發布了《轉讓說明書》。

《第一財經日報》仔細查閱和比對了愛爾眼科IPO招股說明書、2014年年報,以及陽光眼科的《轉讓說明書》,發現至少在商業模式、品牌、管理、技術、風險等對企業和行業的描述內容存在極大量的雷同,並且相當大部分從文字到標點符號都完全一樣。

比如:陽光眼科在《轉讓說明書》的“商業模式優勢”部分描述:“將眼科專科醫院開設在地級市和人口大縣……通過將省會及中心城市的眼科醫院醫療技術和眼科專家移植到地級市和人口大縣的方式使公司所屬醫院在當地確立了競爭優勢”,並強調,“特別是通過下屬各連鎖醫院的科學定位、相互促進、相互支撐,……核心競爭力逐步彰顯。”後面有意強調的部分占到了該章節篇幅的一半,但與愛爾眼科招股說明書中“商業模式優勢”部分的相關內容完全雷同。

陽光眼科《轉讓說明書》中描述“品牌優勢”的文字也都可以在愛爾眼科招股說明書的“品牌優勢”部分看到,只是剔除了後者其間提到參選、參評的活動等內容,以及將“愛爾”品牌變成了“愛瑞陽光”品牌。有意思的是,愛爾眼科的文本中提到“逐漸形成了‘看眼病,到愛爾’的口碑”,陽光眼科的描述是“逐漸形成了‘看眼病,到陽光’的口碑”,以及連“政府和社會的認可”都一字不差。

兩家在“管理優勢”、“技術優勢”、風險提示等部分描述也存在極大的雷同。

最大的雷同在對行業的描述部分。這一部分在愛爾眼科的招股說明書中叫作“進入本行業的主要障礙”,陽光眼科在《轉讓說明書》則稱之為“從眼科醫療產業的進入門檻及壁壘來看,民營眼科醫療機構普遍面臨如下難題”,除此之外,涵蓋的“市場準入”、“醫療人才”、“行業經驗和管理水平”、“資本實力”四部分則是完全雷同。

另外,陽光眼科《轉讓說明書》中關於“合夥人計劃”、“醫療質量體系建設”、“臨床教育科研體系”、“資源整合”、“優化營銷模式”等內容,也可以從愛爾眼科2014年年報中找到幾乎完全對應的文字。

另一個雷同的細節則卻有點讓人費解:愛爾眼科為了說明市場規模,在2009年的招股說明書中用2006的用藥數進行了推導,但這一部分文字10年後竟原封不動地出現在陽光眼科的《轉讓說明書》中。

陽光眼科董秘宗時傑在《第一財經日報》電話采訪時表示,他本人也註意到了這個情況。但他認為,主要是因為陽光眼科與愛爾眼科屬於同一行業,商業模式等方面都很相似,可能第三方機構“為了便於說明問題”,便直接采用了愛爾眼科的有關內容。

“如此大量的雷同,總不能說是一種‘致敬’吧?”前述機構人士說,“這種大量照搬同行報告的行為,會讓外界覺得要麽是這家公司(陽光眼科)沒有自身的模式和定位,或者說不清;要麽就是第三方機構在偷懶,職業操守有問題。”

異於同行的數字

除了描述上的“複制”,陽光眼科披露的一系列異於同行的數字,則更值得關註。

陽光眼科成立於2008年6月24日,是一家從事眼科醫療服務的眼科專科連鎖醫院,主要向患者提供眼部的檢查和治療,包括白內障,青光眼,近視眼等等。李馬號與其妻子尚雅麗通過直接和間接合計持股77.90%,為陽光眼科共同實際控制人。

《轉讓說明書》顯示,陽光眼科2015年度和2014年度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302.75萬元和5247.66萬元,同比增長96.33%;毛利率分別為50.43%和34.94%。陽光眼科解釋:萬州醫院遷入新址,營業面積、開放床位增加約50%,開縣醫院和瀘州醫院逐步進入成熟期,達州醫院和遂寧醫院業務發展等是這幾項指標增長的重要原因。

前述分析師認為,醫院行業需要時間積累,從行業普遍規律來看,即使具有較強的人才團隊和經營管理能力,一般新開的地市級醫院實現盈利需要2-3年左右,縣(區)級醫院也至少有1-2年的培育周期,在此期間,新醫院不僅不能盈利,還會拉低整體利潤率。

根據《轉讓說明書》信息,萬州醫院雖然於2011年4月即獲得了《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但其獲準成立時間為2015年1月;達州醫院和遂寧醫院分別由成立於2014年11月的達州愛瑞眼科和成立於2014年6月的遂寧愛瑞眼科並轉而來。截至到2015年底,這幾醫院中,成立時間最長的也不過一年,最短的不到10個月。

分析師表示,作為在行業內影響力並不太高的陽光眼科新開醫院,其盈利周期遠高於同行企業,背後原因值得探究。不過他也提醒,不排除公司信息披露的成立時間只是工商變更時間,有可能之前有一段較長的運營期被隱去了。

宗時傑則向《第一財經日報》解釋稱,萬州醫院的成立時間已經有10年,《轉讓說明書》中提到的2011年、2015年可能是指公司化運營的時間。

另外,《轉讓說明書》還披露了前五大客戶,全部為地方醫保管理機構。其中,2014年前五大客戶總銷售合計為24174,504.64元,占銷售總額的46.06%;2015年前五大客戶總銷售合計為38404211.74元,占銷售總額的37.28%。醫保業務占比明顯高於同行,已經上市多年的愛爾眼科醫保業務占比大約為25%。

前述分析師表示,醫保的基本方針是“低水平、廣覆蓋”,保本微利,不可能很高的利潤。因此,如果醫保業務較高,則會拉低整體的盈利水平,而反過來,如果既有醫保業務比重較大,卻又保持著很高的毛利率,則有些不合常理。

對此,宗時傑表示,醫院新開時期肯定是以醫保業務為主,這是行業規律。不過同時,他也認可醫保業務毛利率低的事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378

愛爾眼科:募資逾24億 收購9家眼科醫院

愛爾眼科12月7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擬非公開發行不超1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242,662.70萬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愛爾總部大廈建設項目、兩家眼科醫院遷址擴建項目、九家眼科醫院收購項目,以及信息化基礎設施改造與IT雲化建設項目。本次募集資金到位前,公司可根據市場情況利用自籌資金對募集資金項目進行先期投入,並在募集資金到位後予以置換。

公告顯示,公司與湖南中鈺愛爾眼科醫療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及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並購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簽署了《附條件生效的股權轉讓協議》,根據該協議約定,愛爾眼科收購深圳前海東方愛爾醫療產業並購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所持有的東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5%的股權、泰安愛爾光明醫院有限公司58.70%的股權、太原市愛爾康明眼科醫院有限公司90%的股權、佛山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60%的股權、九江愛爾中山眼科醫院有限公司68%的股權、清遠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80%的股權、湖州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5%的股權以及湖南中鈺愛爾眼科醫療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所持有的濱州滬濱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70%股權、朝陽眼科醫院有限責任公司55%的股權,收購價格共計為58,012.80萬元。

經公司向深圳證券交易所申請,公司股票將於2016年12月8日(星期四)開市起複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498

眼科名醫也上市

由眼科名醫林順潮醫生創立的希瑪眼科醫療控股,最近申請在港上市。

林醫生的醫術如何高超相信不用多說,剛巧瓜瓜是其診所的病人,所以先講一下感受。畢竟要了解一盤生意,最佳方法是成為其顧客親身體驗。

在幾年前的聖誕節,左眼突然感到不適,視線模糊之餘,更出現許多像毛髮的飛蚊。當時已心知不妙,因這些是視網膜脫落的徵兆。可是,那時正值公眾假期 ,眼科醫生關了門,情急之下上網尋找,看到林醫生醫務所的網頁,上面有一個緊急求診電話。致電後依指示等待,不多久收到診所的范愷醫生回覆,初步了解情況後,他著我立即到診所應診。一如所料,診斷結果是視網膜脫落,隨即安排到醫院進行緊急手術。

萬幸的是,手術非常成功,並需留家靜養,估不到的是,范醫生竟然連續兩星期每晚來到我家,為我檢查眼睛狀況,而且不另收費。這樣說出來希望不會為范醫生帶來不便,但這樣好的醫生,真不知到哪裡去找。另外,每次到他們的中環診所覆診,例必座無虛席。除了林醫生的名氣外,相信與其診所的服務質素不無關係。

從上述親身經歷推斷,希瑪的生意應該不俗。看看上市申請文件,香港診所加上內地醫院於去年收入達2.49億元,毛利有9,497.6萬元,毛利率約38.2%。純利為4,688.7萬元,純利率是18.9%。即是說,希瑪每收100元診金及手術費,減去銷售成本如眼科醫生分成、藥物和醫療用品、員工薪金、診所和醫院租金等,從中能賺取38.2元毛利。再扣除銷售和行政開支以及所得稅後,賺取到的純利有18.9元。

看看另一間在本地開辦診所的盈健醫療(1419),去年整體毛利率是39.9%,專科業務的毛利率則只有36.2%,看來專注眼科專科的希瑪稍勝。

值得一提,以分額計,香港眼科醫生分成是希瑪最大的成本,佔收入的比率於去年達25.4%,即是每100元診金及手術費當中,逾四分一須支付給醫生。分額這樣高,因香港眼科醫生並非希瑪的僱員,按行業慣例,收入扣除醫療耗材及手術室等成本後,需與醫生按比例分攤。

希瑪在內地醫院的做法則不同,醫生是希瑪的僱員,成本計入員工薪金。有別於其他香港眼科醫生,林醫生為希瑪賺取的收入不會分成,即是希瑪獨享林醫生帶來的收入,林醫生只收取固定董事酬金,希瑪的毛利率可能因此較高。希瑪未上市前,林醫生及其太太是主要控股股東,林醫生不分成並不出奇,反正大部分純利最終都歸他們所有。可是,希瑪上市後仍維持此做法,對林醫生不公平,相信制定其董事酬金時,應作了相應補償。

如前所述,希瑪的純利率有18.9%,反觀盈健僅得5.8%,另一個本地上市的醫療集團聯合醫務(722),去年純利率更只有1.5%。

假設林醫生的董事酬金已計入醫生分成因素,看來希瑪的盈利能力仍較同業為高。香港人口已出現老化,包括眼科在內的需求預期將會增加,加上內地私營眼科專科的發展潛力甚大,以林醫生的知名度和希瑪的口碑,相信未來幾年的發展應該不俗。

原文刊於:am730 2017-07-28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495

Aravind眼科:偷師麥當勞的眼科診所

1 : GS(14)@2011-03-03 22:25:54

http://www.cb.com.cn/1634427/20110302/188166.html
    快餐業與醫療業,聽上去好像完全不相干,在印度,就恰恰出現了這樣一家診所,它模仿了快餐業的麥當勞而發展成為了醫療業明星。

  
    
  
    

  

    
    

   快餐業與醫療業,聽上去好像完全不相干,尤其是技術含量一低一高,差距似乎比較大。但在印度,就恰恰出現了這樣一家診所,它模仿了快餐業的麥當勞而發展成為了醫療業明星——這就是Aravind眼科診所。
 
 1976年由印度退休眼科醫生G.Venkataswamy創辦的Aravind眼科診所,最初只有11張病床。而今天,Aravind眼科醫療系統已
經擁有5家醫院、近3000張床位,成為了印度最大的民營眼科醫院。2003年,Aravind成為世界上完成白內障手術最多的醫院。2010年4月,又
因為在醫療衛生行業的突出貢獻而在美國加州獲得Hilton人道主義獎章。
  尤其令人驚訝的是,Aravind的快速發展完全沒有依賴外部援助,其優良的財務狀況是建立在近乎60%的門診病人是低收費或免費基礎上的。在全球各國都在為醫療服務的高成本和低效率而大傷腦筋的今天,Aravind眼科醫院可以說是創造了醫療服務領域的奇蹟。
  那這個奇蹟跟快餐業的麥當勞又有什麼關係呢?
  原來Dr.V開辦Aravind眼科醫院的靈感來自一次參觀麥當勞總部後對它「裝配線」模式的感悟。麥當勞的創舉在於通過流水線一樣的操作,克服了飲食行業中食品質量控制、量化管理和工業化的難題,使得它能以低廉的成本為海量的顧客提供標準化的優質食品與服務。
  但這樣的「裝配線」模式能複製到知識、經驗密集,技術高端的醫療行業嗎?畢竟,漢堡包的標準化不難;看病也能嗎?這就不能不提到近幾十年來醫療行業悄然間發生的變化。
 
 隨著醫療科技的發展,醫療正在日益從一個純經驗性行業向科學化精確治療轉變。治療也隨之出現了兩種類型的分化:第一是經驗性診療,指醫生綜合多種診斷數
據,在不完全確定病因的情況下,根據自己豐富的臨床經驗設計個性化治療方法,按服務內容收費;第二類則是程序化治療,指在精確診斷後憑藉日益尖端的科學儀
器實施的血管成形術、激光矯視、腫瘤放射治療等可以按結果收費的治療。
  傳統的綜合性大型醫院往往將兩種診療生硬地放在一個屋簷下,結果常常是經驗性診療拖了程序化治療的後腿,使病人在支付高成本的同時,還沒有享受到高效率的服務。
  而眼科護理與醫療作為比較典型的程序化治療,其服務是可以程序化、標準化的,這恰恰是應用麥當勞模式的基礎。
  具體到Aravind眼科診所,Dr.V對麥當勞模式的複製、借鑑及創新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是規模。
 
 Aravind每年能接待超過270萬病人,其中近30萬人在醫院動眼科手術。這樣大的手術量Aravind採用了麥當勞式的流水線模式來對待:一個醫
生一般在兩個手術台進行輪番操作。當結束一例手術後,醫生馬上轉到同一手術室中另外一個手術台進行手術。主刀醫師只負責手術,手術準備及術後的傷口縫合等
由專門的護理人員來進行。
  這種方式大大提高了手術的速度。例如,西方傳統醫院的眼科手術通常需要30分鐘完成,而Aravind只需要10分鐘。手術速度的提高也意味著手術成本的下降,Aravind得以將一次眼科手術的平均成本從印度全國平均的300美元降低到50美元。
  其次是技術和手藝。
 
 隨著手術量的增加,Aravind的醫生因為經驗的快速累積得以迅速成為專家。具體說來,Aravind的醫生每月平均要做400例眼科手術,而其他很
多地方的醫生一年也做不到這個量級,Aravind的醫生因而得到寶貴的邊干邊學的機會。此外,Aravind還通過與醫學院的合作為自己的眼科醫生、技
師、護理人員提供各種長期、短期的職業培訓和教育課程,保證他們的技術和手藝持續不斷的獲得提升。這也相應保證了Aravind系統的眼科治療及手術的高
質量。
  高質量的服務吸引更多的病人,又進一步增大了規模和醫生手術的機會,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如果說規模和技藝是Aravind對麥當勞模式的完美複製的話,那麼第三個要素——定價——則是Aravind的創新。
在印度這個人口大國,落後的醫療條件和貧困的生活狀況使很多眼科病人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Dr.V的夢想,是為印度的中、上層階級和貧困人群同時提
供眼科醫療服務。為此,Aravind採用了分層定價結構,即向富裕病人收高價(比如,提供豪華餐或者空調房間),然後用來補貼貧窮的病人。結果,佔比
40%的富裕病人的支付往往在50至300美元之間,而佔比60%的貧困病人則大多免費。
  由於Aravind的高質量服務和相對其他醫
院的低成本,富裕病人並不介意分層定價的存在;而大量的免費貧窮病人則可以大幅提升手術量和Aravind的規模效應。因此Aravind的模式不是單純
依靠分層定價、規模、或者技術等某一個要素,而是所有這些要素之間完美的結合。
  今天的中國,「未富先老」,正進入人口紅利的中晚期,各
種醫患供求矛盾日益突出。面對經驗性診療和程序化治療不斷分化的行業趨勢,如何通過模式和體制的創新,為病人提供更多優質而廉價的醫療服務,是我們急需解
決的問題。 「麥當勞」式的Aravind眼科診所也許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正確的思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204

熄燈玩手機致眼癌?眼科醫生拆解真相

1 : GS(14)@2015-04-15 08:54:48

近日網上流傳一段訊息,指於黑暗中用手機30分鐘,便足以導致視網膜黃斑病變,又稱黃斑病變如同眼癌,無法醫治,患者只能等待失明。《壹錘定音》向多名眼科專科醫生查詢,他們皆表示未聽過「用手機30分鐘便出現黃斑病變」的個案或研究,又指早期黃斑病變是有辦法治療。黃斑位於視網膜中央,黃斑病變(Macular degeneration)是65歲以上長者失明的頭號殺手。該網上流傳訊息引述內地的二五四醫院眼科主任李麗教授指,「手機強光直射眼睛30分鐘以上,造成眼睛黃斑部病變,導致視力急速惡化……一旦得了黃斑病,就等於眼睛癌症,只有等著失明,因為現代醫學無法治療」。翻查資料,二五四醫院為中國解放軍於天津的醫院,該院眼科中心主任亦的確名為李麗,記者昨未能聯絡到她核實該文章真確性。《壹錘》就「用手機30分鐘導致黃斑病變」一說向本港多名眼科專科醫生查詢,當中林順潮醫生、林敬德醫生及關永光醫生皆表示,從未聽聞以上說法。林順潮醫生亦表示,黃斑病變可按具體癥狀,選擇以注射特效藥或玻璃體切除等方式治療,並非無法治療。然而對於手機螢幕的藍光會否損害黃斑,三位醫生有不同意見。關永光醫生認為,若眼睛長期吸收手機及電腦螢幕的藍光,理論上會刺激到黃斑的組織,造成損害。林敬德醫生則分析,近年本屬老人病的黃斑病變有年輕化的趨勢,他相信與現代人在黑暗中用手機,以及手機釋放出來的藍光有關。他接觸過最年輕的個案僅40歲,無家族性遺傳,但就有頻繁觀看手機螢幕的習慣。然而林順潮醫生表示,國際間的眼科醫學雜誌上暫時沒有可靠的臨牀證據,證明手機螢幕的藍光會直接損害黃斑:「動物或細胞嘅實驗顯示可能有風險,但去到人體時,光源幾強、光波幾長、用嘅時間幾耐,有好多因素。」他亦指人類眼睛有自我保護能力,著公眾不用太擔心。不過林醫生亦稱,用手機或電腦時間過長或過度集中會少了眨眼,容易導致眼乾燥,可能損害角膜。綜合各醫生的意見,保護黃斑的方法如下:一、長時間望著螢幕要休息,望遠景二十秒;二、佩戴過濾藍光的眼鏡;三、保持均衡飲食,多吃蔬果;四、避免接觸紫外線。另外,網上亦流傳一個聲稱能測試黃斑病變的遊戲,要求玩家在限時內找出哪一格顏色不同,太低分就表示有黃斑病變。林順潮醫生表示自己不會以該遊戲測試,眼科醫生一般會用「阿姆斯勒方格表」(Amsler grid),如發現黑線或方格出現彎曲、缺裂及模糊等情況,便要及早求醫。關永光醫生亦表示,該遊戲可能反映黃斑的辨色功能變差,但不一定準確,更無法確定所謂「及格分數」的可靠性。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415/1911353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6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