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e40a1e0100yx7j.html
理論的誕生是我們在吸收前人理論的基礎上,通過不斷的觀察,通過歸納法得到的,可以適用於普遍現象的一種規律。可是簡單的歸納法事實證明了是很荒謬的,例如剛學股票時候,技術分析所說的圖形分析,例如「烏云蓋日」的K線組合,預示了股價的下跌,這顯然是簡單的歸納法。
所以,我們自身投資理論的形成是充滿很多陷阱的。首先,我們觀察歸納所依賴的理論可能存在錯誤;其次,我們在觀察的結果可能因為獲取事物信息的不足或事務-心理投影的扭曲而發生偏差;最後,我們在歸納中可能犯下簡單歸納的毛病。
證偽主義,意味著我們認為一切理論,都是需要進行「證偽」的,在不斷的證偽中,來修正理論,以期望形成一個在目前階段「最優」的理論,直到最終被新的理論所取代。
非科學,按照波普爾的說法,是無法證偽的。其實價值投資理論本身也屬於「非科學」一類,無法證偽。例如價值投資所以來的幾個基礎理論: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可以用企業未來的現金流折現所衡量的;長期而言,企業的股價必定會反應其內在價值。實際上,這兩者都無法被證偽。
但我認為價值投資理論的非科學性,並不意味著其不可證偽或試錯。特別是針對具體投資行為的試錯,更是非常重要。這個過程可以簡單用一句話概括:「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在做出投資決策時,一定是基於「假設性的猜測」。例如「現價貴州茅台是一個極佳的投資機會」。
和科學的偉大進步一樣,對普遍認知的「真理」做出大膽的反面猜測,一旦證偽,則可能導致科學的重大進步。很多卓越的投資機會往往來源於普遍「共識」的反面 猜測。但僅僅有猜測,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猜測進行不斷的試錯,直到確認它的高概率性。這種猜測和試錯,是需要經驗的積累的。如果說閃光的「猜測」更多反 映的是創造性思維或者說天賦,則證偽試錯過程則需要更多嚴謹細密的邏輯推理。需要掌握更多事實信息和防止事實在心理的投影扭曲。
查理.芒格在思考時,常常說:「逆向,記住一直逆向」。別人演講「如何獲得幸福的生活」時,他卻演講的是:「如何獲得失敗的生活」。道理一樣,我們也許需 要判定xx公司是一家偉大的企業(2007年泡沫時,長期投資者必備的口頭禪)時,更多思考的並非證實它是如何如何偉大。而是通過事實和邏輯推理,尋找它 衰亡的可能性。
最近看了英國的哲學家查爾默斯寫的《科學究竟是什麼》,感覺如果有時間能充分閱讀思考下投資哲學的問題,那該多好?可惜我們每天被迫淹沒在生活中。
|
||||||
四月二十六日,行政院所提證所稅版本正式送交立法院待審,但是不到一個星期就在程序委員會遭國民黨黨團「暫凍」,引發在野黨嚴重抗議。到底「公平正義」與 「經濟發展」孰輕孰重?整個證所稅背後所代表的爭論,正式在立院點燃戰火。 撰文‧張瀞文 國民黨立院黨團,五月八日中午在立法院程序委員會主動擋下行政院、賴士葆及親民黨等證所稅版本,暫緩列案,目前僅國民黨不分區立委曾巨威提出的版本,在五 月四日完成一讀程序,將送交財政委員會審查。 其實,就算國民黨黨團沒有在程序委員會「暫凍」證所稅版本,部分國民黨立委在財政部證所稅版本提出不久後,就曾大膽預言「證所稅這個會期在立法院過不 了」。 國民黨本身其實就有行政院、曾巨威、賴士葆、蔡正元及羅明才五種版本之多;民進黨立委許添財就說,國民黨有這麼多版本,代表著內部對於「證所稅」沒有共 識。 政院版本遭國民黨團﹁暫凍﹂至於在野黨部分,親民黨立法院黨團已在五月四日正式提出證所稅修法及配套方案;眾所矚目的民進黨版,預計由財政部前部長林全擬 訂,而民進黨除了黨團版本外,許添財也將推出自己的版本。總計連同政院版在內,證所稅朝野版本將達八個之多。 財政健全小組成員、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副教授孫克難表示,每一種版本代表背後不同的支持力量。如果單就稅法本身而言,親民黨所提的版本是最正統的稅制 改革版本,也最接近當初財政健全小組開會時所提證所稅復徵的「上策」版本。 只是這個版本與曾巨威的版本,都是採取納入綜合所得稅,最具量能課稅精神;但併入綜所稅恐影響稅基,實施難度最高。 至於目前已獲四十位委員連署同意的賴士葆版,孫克難認為,這個版本主要著重「稅收中立性」原則,基本上是趨近財政部原先提出的版本,也是目前看來最容易在 立法院過關的版本。 至於行政院版,包括孫克難、台北大學財稅系教授蘇建榮、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以及親民黨立委李桐豪都認為,行政院版將會讓所得分配更加惡化,到時候「公平性達 不到,稅收也收不到」,是最糟糕的版本。 為何行政院版本有問題?李桐豪表示,證交稅是針對交易行為課稅,證所稅是針對「所得」課稅,行政院把兩者混為一談,真的很奇怪。孫克難則認為,行政院版本 的爭議在於,其所提的年度證交稅一半,可以抵稅,這將形成獨厚大戶。 其實,從最近證所稅引發的爭議來看,稅改團體或是財稅相關學者,力陳應該課徵證所稅的理由,主要是過去幾年來,台灣賦稅貢獻高達七成來自受薪階級,資本利 得卻不用課稅。因此基於公平正義原則,強調應課徵包括證所稅在內的資本利得稅。 反對課徵證所稅的證券金融相關從業人員或工商團體則是強調,目前證交稅已包含證所稅成分在內,課徵證所稅不僅短期間會造成台股成交量萎縮,長期而言,也會 對台灣資本市場在國際上的競爭力造成傷害。因此目前枱面上所看到各版本證所稅,都企圖在這兩者之間尋求平衡點。 只是「公平正義」與「經濟發展」之間,難道真是沒有交集的「零和遊戲」?富邦證券前董事長葉公亮就曾公開建議,「既要公平正義、又要維持資本市場競爭 力」,與台灣國情類似的韓國,其所採行課徵證所稅的作法,或許值得台灣參考。 韓國經驗值得移植參考 在亞洲四小龍當中,就證券市場投資人的身分組成來看,台灣的散戶投資人約占七成,與韓國七二%相當;而新加坡散戶比重僅四○%,香港更低,僅有三二%。台 灣與韓國都屬於散戶比重偏高、周轉率相對偏高,投機性也較高的市場。 至於在稅的部分,香港、新加坡、台灣目前都未課徵證所稅,韓國則在二○○七年調整稅制後,開始採取現階段採行的資本利得稅課徵方式。其中在證券交易稅的部 分,新加坡、香港都不課證交稅,韓國則是證交稅及證所稅兩種稅都課徵。 韓國證交稅課徵方式,一般公司的證交稅為○.五%,上市公司為○.三%,與台灣的證交稅率相當。至於證所稅,韓國則僅針對法人及大股東課稅,對於一般投資 人,並未課徵證所稅。 只是韓國資本市場對於大股東的定義,視交易市場不同而不同。若是在KSE掛牌的公司(類似台灣的上市公司),只要持股超過三%,或是持有公司市值超過一百 億韓元,就會被視為大股東,而必須課證所稅。 KSE大股東的證所稅稅率,持有一年以內為三三%;持有一年以上,則被視為長期投資,稅率降為二二%。不過不管是三三%或二二%,都沒有免稅額可抵扣。 至於在KOSDAQ掛牌的公司(類似台灣的上櫃公司),由於在此掛牌的公司規模較小,惟有持股五%以上或是持股市值超過五十億韓元,才算是大股東。 不過KOSDAQ的大股東證交稅率僅有一一%,比KSE適用的稅率低了許多。專業人士就表示,韓國針對不同的交易市場設計不同的稅制,是相當具有彈性且務 實的作法。 再從韓國近十年資本市場發展情況來看,二○○七年開始實施新版資本利得稅後,韓國雖然兩稅都課,但是證所稅僅針對大股東來課徵的方式,看來無損於資本市場 的競爭力,對於整體市場的衝擊面也相對小很多。 賴士葆曾說,「改革很難一步到位,只能循序漸進」。李桐豪也說,台灣對於證所稅的議題已經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所以「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證所稅 很難「一步登天」,恐怕要好幾任部長才能完成。 若台灣想要維持「公平正義」,又要兼顧「國際競爭力」,採取韓國模式先跨出「稅改的第一步」,不失為「兩害相權取其輕」的辦法。 他山之石 韓國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的規定個人 原則免稅,僅針對大股東課徵證所稅。 至於大股東的定義,在KSE掛牌的公司,只要持股超過3%或是持有公司市值超過100億韓元,就會被視為大股東。在KOSDAQ市場,持股比率5%或是持 股市值超過50億韓元,才算是大股東。 未掛牌上市公司,必須課徵證所稅。 境內法人 原則課稅,採累進稅率11%~24.2%。 (所得低於2億韓元,稅率11%,超過2億韓元,稅率為22%,超過200億韓元,稅率24.2%。)境外法人 原則免稅。不過在證券市場買賣掛牌公司股票,若此外國公司及關係人持有該公司股權超過25%,則必須課徵證所稅。 資料來源:財政部、安永會計師事務所 |
「洪版證所稅」立院攻防 ,朝野都想把它打回原形,對比當年為求「公平正義」強硬實施,昨是今非格外諷刺。 九月十八日,立院朝野上演證所稅攻防大戰。國民黨團除支持「洪版證所稅」,還加碼將未上市(櫃)股票的證所稅率下調,對比三年前同一群藍委,扛著租稅公平大旗,宣告復徵證所稅,如今看來格外諷刺。 被視為台股及稅收魔咒的證所稅,自上路以來引爆朝野極大爭議,短短三年連修四次,這回藍委急著在大選前提出修正案,顯見證所稅立法過程之草率和荒謬。 證所稅朝野協商未達共識,只能等到十一月再戰。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不滿意「洪版證所稅」,送出折衷方案給藍綠立委,主張將這千分之○.五證所稅「緩衝上路」,被外界解讀為形同「廢除」證所稅。 今年八月底,證所稅催生者、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曾對媒體指出,證所稅的存在「很奇怪」,因其實施以來,實質上沒有課到什麼稅,認為政策不能「先求有、再求好」,證所稅可以被檢討,等於是打臉現任財長張盛和。 台灣沒條件課! 只修不廢,股民憂借屍還魂「證所稅根本是一場鬧劇!」前財政健全小組成員、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回憶,當年研議證所稅時,馬政府過度菁英決 策,為了公平正義決定硬幹,「財政部找我只有討論怎麼課稅,而不是『應不應該課』。」證所稅錯誤命題的開始,就在於政府不願正視「證交稅隱含證所稅」的問 題,選擇外加課徵證所稅,想要增加稅收,又不願配合調降證交稅,結果證交稅損失近八百億元,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吳德豐認為,稅制要配合經濟及產業發展,台灣沒條件課證所稅,因為資產會在國際間移轉,根本課不到稅,而台股交易量如此頻繁,交易稅應該要低,才能吸引投資台股。 儘管藍綠政治人物有意將證所稅打回原形,但只要證所稅還存在一天,投資人還是「心驚驚」,就怕哪天政治或經濟情勢轉變,證所稅仍有借屍還魂的可能性。 「洪版證所稅還是留了伏筆,萬一未來財政有困難,政府決定將證券交易所得,併到綜所稅裡頭一起課,最高稅率將拉高為四五%,那是多麼可怕的事!」一位不願曝光的股市大戶擔憂的說。 為了安撫股民,證所稅朝野協商時,藍委提出修正動議,將原本核實課稅、稅率一五%的未上市(櫃)股票,比照上市櫃股票,改課千分之○.五的證所稅,做為尋求民意支持的賣點。 就連長期參與證所稅的官員,也難掩神情落寞,直言證所稅在兩黨角力下多次修改,就像一輛四不像的拼裝車,根本上不了路,只能停在路邊,結果路上發生連環大 車禍,又被當成罪魁禍首,「與其吵吵鬧鬧,還不如廢了吧!」而證所稅的支持者,眼見執政黨走向民粹,藍委昨是今非,政策前後反覆,如同炒一盤菜,要多點改 革就加點鹽,要多點妥協又加點糖,只能炒出一盤既不可口又不營養的大雜燴,結果就是失去民心。 權衡公平正義和財政收入,吳德豐認為,證所稅是課不到稅的錯誤政策,體認到「稅制不能包贏」後,執政者既然決定收拾善後,「就要做得漂亮一點,乾脆廢除證所稅!」現制不利經濟! 五次稅改,課稅不順就加稅馬英九總統上任七年來,總共進行五次稅改,因為證所稅開徵造成證交稅鉅額損失,只好再推出富人稅、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減半、房地合一稅等加稅措施,結果卻是台股動能萎縮,難以吸引境外人才,企業怯於投資,讓台灣經濟逐步惡化。 一位企業主表示,財政部在稅收不足時,想到的總是向領薪階層或股民增稅,從未檢討稅制有何不合理之處,所以企業怯於投資,稅官自然徵不到稅,落入國家財政更加困窘的循環。 台灣稅制有「一高、二低、三缺綠」的問題,所得稅過高壓抑經濟成長,營業稅和財產稅又過低,攸關國家長期產業發展的綠色稅制,卻遲遲沒有建立,財政部對稅制稽徵的「積極不作為」,讓稅收無法增加,近年又不斷加稅,又怎能以「租稅公平」服眾? 「加稅部長」張盛和日前提及,亞太經合會(APEC)會員國都體認到國際經濟情勢的疲弱,紛紛呼籲採取對經濟發展更友善的政策。張盛和強調,證所稅的修正也是呼應國際趨勢,態度不再是鐵板一塊,未來對稅制如何「動態調整」,值得持續關注。 隨著總統大選逼近,兩黨總統參選人更應主打「經濟牌」,在經濟沒有好轉之前,承諾把「加稅放一邊、利字擺中間」,待證所稅表決後,更應一一拆解有害無益的加稅措施,並端出具體的產業及經濟政策,才是爭取選票之道。 馬政府稅改,引發資金外逃骨牌效應 .證所稅 加稅額度: 24億元/年得罪對象: 各大券商、上市櫃公司股東、全國股民不良影響: 900萬股民持股獲利下降、股市成交量下滑、衝擊新創事業IPO家數、證交稅短徵800億元 .富人稅 加稅額度: 99億元/年得罪對象: 年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者不良影響: 引發富人逃亡潮,高資產紛紛移往海外.兩稅合一→股東可扣抵稅額減半加稅額度: 505億元/年得罪對象: 獲配股利的個人股東不良影響: 加重股市投資人稅務負擔;兩稅合一股利扣抵減半溯及既往,有違信賴保護原則.房地合一稅 加稅額度: 40億元/首年 得罪對象: 一、2014年1月2日後取得、持有未滿2年出售不動產者 二、2016年1月1日後購入不動產者 不良影響: 房地產交易量急凍,衝擊不動產產業;房屋稅、地價稅、土增稅銳減,衝擊地方政府財源 資料來源:財政部
文 劉永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