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隻潛水的有潛質的新股(可以開始買進)


太陽光(3828),主要從事為酒店提供的日用品,如牙膏、浴帽等

因其是工業股,但上市估值太貴(接近二十倍),加上是港資股份,不是熱炒的股票,所以一上市就潛水兩成以上。

但是據該公司的潛質來說,我覺得大約8-12(約1.5-2)倍是這家公司的合理水平。

(1) 現金流: 每年都跟隨盈利穩定上升,不錯

(2) 盈利:上市前三年都能保持穩定上升,加上新廠的產能沒發揮,盈利雖然可能不能保持上前之前的佳績,但認為都能保持一定的增長。

(3) 上市前派息: 上市前三年都能保持派息,前一年無特別派多息,可見管理層志在長遠,應該潛力不俗。

(4) 市值: 約兩億美金,是基金的對象。

(5) 公司的經驗: 公司有近二十年的經驗,近兩年又不停接到大客,潛質不俗。

(6) 大勢:公司主要植根於中國及亞洲的酒店及航空業,隨著該等地區酒店及飛機的數量不停上升,那些產品的需求應不停上升,保持增長應不太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

【每日一黑馬】「85後」的有米傳媒:與巨頭賽跑 獲投資1億元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2933.html

2010年畢業前夕,他又帶領自己兄弟們開始了創業,這次的方向是廣告平台。他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基於兩個原因:一是當時遊戲玩家付費意願太低,難以賺錢,而向企業收費則存在可行性;其次,2009年美國移動廣告商AdMob被谷歌以7億多美元收購的案例也使陳第堅定了做移動廣告的決心。

一開始,陳第將有米定位為連接廣告主和App開發者的平台,前者需要投放廣告,後者則需要通過廣告獲取收入。廣告主按效果付費,用戶每下載一個App,有米就賺取30%的差價,約1.2-1.4元。而彼時,智能手機在國內剛剛興起,有米借靠比多盟和安沃等對手先發的優勢結識了很多大廣告主,比如淘寶、新浪微博、UC和谷歌地圖。

好景不長,2011年全國忽然間冒出了近百家移動廣告公司,並且都採用「廣告條」、「插播廣告」的形式,為了爭奪廣告主和開發者,各公司大打價格戰,再加上自己的廣告創意連連被抄襲,在這場戰爭中有米元氣大傷,2011年上半年有米虧掉幾百萬人民幣,幸虧當時有彩訊科技的千萬元投資做支撐。

怎麼突圍是擺在陳第面前的一個嚴峻問題。他首先想到的是廣告展現形式的變化,積分牆映入他的眼簾。它是在一個應用內展示各種積分任務,以供用戶完成任務獲得積分的頁面。目前,積分牆成為有米盈利重點,在今年上半年6000多萬元的收入中,積分牆佔了50%,插播廣告佔30%,旗幟廣告佔20%。

此外,在廣告主方面,有米也採取了差異化競爭策略,不同於多盟等對手偏重於麥當勞、肯德基等傳統品牌廣告商,多米更傾向於手游和電商等客戶。

經歷了2011年的危機,移動廣告市場重新洗牌,有米倖存下來了,並開始盈利。但陳第卻又睡不著了,因為善打價格戰的競爭對手多盟也進入了積分牆領域,並且給App開發者的分成高達90%。這不是有米和多盟的第一次遭遇戰,2011年多盟曾燒錢聚攏開發者,其Banner點擊量也由1天一兩千萬漲到上億。「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有米就專做積分牆了,因為我不想和它打。」陳第表示。

俗話說,「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互聯網巨頭百度2012年開始發力移動互聯網,進軍移動廣告領域。不久後,百度便成為了Banner廣告領域的王者,隨即就有了上文中多盟在積分牆領域的價格戰。

廣州優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創始人陳第

成立時間 2010 年

所在地區廣州市

員工人數 140 人

主營業務移動廣告平台

2012 年營業收入保密

融資狀況完成B 輪億元融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455

想成為大佬?知道大佬們起的有多早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264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這句話用在商業領域再貼切不過了。

一大批在財經或者其他領域有所成就的人習慣於早起,為全新的一天做足準備。有些人認為,早起讓他們頭腦清醒,清晨還能夠激發出他們更多的創造力。

華爾街見聞認為,必須提醒的是,盡管早起可能吃到更多的蟲子,但更大的前提在於:早起的鳥兒必須擁有足夠強壯的翅膀,以及鮮活旺盛的生命力。

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大佬們到底起多早,以及,早起後他們在做什麽。

美國在線公司(AOL)首席執行官Tim Armstrong

0809-tim-armstrong-630x420

這位前谷歌執行官並不是一位“愛好睡覺”的人,他每天都在清晨5點或5:15醒來。之後要麽工作,要麽閱讀,或者看看自家公司的產品,回複電子郵件。

為了保證更多的思考時間,Tim Armstrong通常不會自己開車,而是請專職司機。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Tim Cook

tim-cook-271

這位科技巨擘在業界正是以早起出名。蘋果的員工會在清晨、或者說接近黎明時分的4:30就收到Tim Cook的電子郵件,且每日如此,他們已經習以為常。

當然,Tim Cook會在5點鐘的時候準時出現在健身房。

通用電氣(GE)首席執行官Jeff Immelt

o-GENERAL-ELECTRIC-JEFF-IMMELT-facebook

通用電氣(GE)首席執行官Jeff Immelt每一天的5:30,Jeff Immelt都會起床做有氧運動。期間,他還會讀報紙,看CNBC。他曾經提起,自己已經連續24年每周工作100個小時了。這就是說,按照7天的時間計算,他每天的工作時長為14個小時以上……

通用汽車公司(General Motors)首席執行官Mary Barra

gm-ceo-mary-barra

早起大概成了通用公司的傳統,現任CEO Mary Barra就像其前任Daniel Akerson一樣,日日早起。她每天準時準點地在清晨6點出現在辦公室。在這一點上,她比前任做的還要出色。

富士施樂(Xerox)首席執行官Ursula Burns

ursula

回複電郵是Ursula Burns每日清晨的習慣,為此,她會在5:15起床。不過,盡管經常會工作到深夜,但Ursula Burns會保證自己每周兩次的個人健康訓練,這個時間定在6:00,每次一個小時。

菲亞特(Fiat)和克萊斯勒(Chrysler)首席執行官Sergio Marchionne

Sergio-Marchionne-at-2011-NAIAS

這位具有加拿大和意大利雙重國籍的商人起床的時候,恐怕大部分人都還在夢鄉中——3:30。公司有位高管曾表示:“Sergio創造出了(一周里的)第八天,我們來實現它。”還有一位高管曾在60 Minutes節目中這樣說:“當意大利放假的時候,他回美國工作;當美國放假的時候,他再回意大利工作。”

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PIMCO)創始人Bill Gross

捕獲

Bill Gross的早起如同他那糟糕的君王脾氣,以及職業二十一點玩家的身份一樣出名。他會在4:30就起床,查看全球市場行情和消息,並在6點鐘準時坐在辦公桌前。

Twitter創始人、移動支付公司Square首席執行官Jack Dorsey

jack-dorsey-hed-2013

Jack Dorsey曾對媒體透露,他一般會在5:30起床,然後就開始做早課——冥想,以及一個小時的慢跑。這樣的生活方式他持續了很久,尤其是同時在Twitter和Square之間來回奔波工作的時候。

維珍集團(Virgin Group)創始人及董事局主席Richard Branson

519797-5053ad38-9470-11e3-8d43-e004d36a6c9a

Richard Branson自曝起床時間是5:45,甚至在他的私人島嶼上度假時也是如此。他會拉開窗簾睡覺,這樣,第二天的陽光就會叫醒自己。

百事集團(PepsiCo)首席執行官Indra Nooyi

Indra-Nooyi

這位這位印度裔女執行官最早的起床時間是清晨4點。她曾稱:“人們說,睡眠是上帝賜予的禮物……這份禮物我從未得到過。”她透露自己每天到公司的時間不會晚於7點

維珍美國首席執行官David Cush

Sm3HA.St.58

他曾向媒體表示,自己每天會在4:15起床,然後發郵件、致電東海岸的商業夥伴。不過,每天清晨的達拉斯體育廣播是他不會錯過的節目,當然,還包括讀報紙和健身。

迪斯尼集團首席執行官Bob Iger

BobIgerJun10

Bob Iger曾對紐約時報表示,他一般在4:30起床,利用上班前這段安靜的時光讀報紙、看電視。這段時間無人打擾,他能同時處理多項事情。

Hain Celestial Group首席執行官Irwin Simon

image

美國天然日用品制造商Hain Celestial集團CEO Irwin Simon會在5點鐘起床。之後的習慣就像上述幾個CEO們一樣,回複郵件、與歐洲和亞洲的商業夥伴通話。不同的是,他還會在孩子們起來之前祈禱、遛狗、做運動。而且,他還能在進入長島辦公室之前在曼哈頓開個早餐會。

前百事可樂CEO Steve Reinemund

20130830reinemund5011-460x260

現任Wake Forest大學商學院院長Steve Reinemund曾經告訴雅虎財經,他在5:30起床,再讀報紙。他會在工作前瀏覽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達拉斯晨報。

星巴克CEO Howard Schultz

sbux-starbucks-ceo-HOWARD-SCHULTZ

Howard Schultz以晨練開始新的一天,一般是與妻子一同騎車。即便如此,他也會保證自己在6點之前感到辦公室。

Aurora Fashions首席執行官Mike Shearwood

article-2592388-1CA436DB00000578-617_1024x615_large

作為一家英國時尚領域的先鋒公司,Aurora Fashions首席執行官Mike Shearwood忙碌的一天開始於清晨5點。他從諾丁漢趕到倫敦差不多是7:45了。他對這種長距離的上下班路途樂此不疲:“我會趕複郵件、趕工作,還能與團隊通電話。”

布魯克林籃網隊首席執行官Brett Yormark

030314-NFL-Panthers-CEO-Yormark-HF-PI

布魯克林籃網隊(Brooklyn Nets)在更名前為新澤西籃網隊。Brett Yormark是全美NBA界最年輕的CEO。他的起床時間也許會讓很多人汗顏——3點半。而且他在4:30就會出現在辦公室了。然後他再開始一天的工作,發郵件什麽的。

不過,他並非鐵人。周末是他放松自己的時間——7點鐘才到辦公室工作。

前氧氣媒體公司 (Oxygen Channel)首席執行官Gerry Laybourne 

0x600

作為二十世紀80年代有線電視界先鋒人物,Gerry Laybourne總是在6點起床,半小時以後離家趕赴公司。如果你起的夠早,她可能還會帶上你。她曾對雅虎財經說:“每周一到兩次,我都會在中央公園步行,並與一名尋求我的建議的年輕人同行。這是我幫助下一代人的方式。如果有人早起,我認為,他對待生活是認真的。我無法在公司做這些事,但早起讓我有空健身,同時,還能和年輕人保持溝通交流。”

私募股權投資公司Saban Capital首席執行官Haim Saban

saban

這位埃及出生的以色列-美國籍億萬富豪也很勤奮,6:02,他就開始享用清晨咖啡了。他會在75分鐘的晨練前先工作一小時。

Brooklyn Industries首席執行官Lexy Funk

lexy-funk

這位時尚企業聯合創始人之一曾對赫芬頓郵報如此形容她的一天:“我一般在4點醒來。”然後,她就開始糾結了:到底是倒頭再睡,還是拿起黑莓工作呢?不過,絕大多數情況下,她在忙於回複郵件的同時,會抽空打幾個和生意有關的電話。

喜達屋酒店(Starwood Hotels)首席執行官Frits Van Paasschen

Frits Van Paasschen

他在5:50就開始跑步了,你可以想象他的起床時間。6:30,他會準時出現在辦公桌前。

Cisco 首席執行官Padmasree Warrior

padmasree-warrior

這位印度裔女強人4:30就起來了,發郵件、讀新聞、晨練,一樣不少。最晚在8:30,她就會進入公司工作了。

也正因其勤奮而卓有成效的工作,Padmasree Warrior早在作為摩托羅拉首席技術官的時候就備受贊譽了。(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30

三季度移動遊戲市場報告:市場規模近77億元,新上線的有一半是角色扮演遊戲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7/146860.html

\中國遊戲產業從無到有一直以極速奔跑的勢頭發展,2013年中國遊戲市場銷售額達到831.7億元,另外遊戲用戶增長突破到3.1億人。在眾多遊戲發展中,中國移動遊戲市場的發展最為耀眼,截至9月份移動遊戲用戶接近3億人,移動遊戲市場規模更是達到了近200億元。移動遊戲市場發展的成功引起更多的資本機構關註,更多的資本相繼註入到該市場中。移動遊戲市場也逐步藍海走向了紅海,從野蠻式運營增長到精細化運營,從卡牌類型遊戲爆發式再到角色扮演類遊戲的精細化運營,移動遊戲也從輕度遊戲向重度遊戲轉移,移動遊戲市場在預計在2018年將取代客戶端遊戲成為中國遊戲市場的主力軍。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團隊根據互聯網相關數據與調查,針對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市場進行分析,解讀移動遊戲市場發展趨勢。

2014Q3移動遊戲份額繼續增長,占比達39.6%

\(速途研究院制圖)

從第三季度中國遊戲市場份額占比可以看出,客戶端遊戲的占比再次下降,雖然現階段其仍然屬於中國遊戲行業的領導者,但因為遊戲用戶的轉移使得其占比逐步下降;移動遊戲市場繼續保持火爆增長趨勢,以39.6%的占比排在第二位;網頁遊戲、社交遊戲占比繼續小幅度下跌,占比僅為5%和4.4%。單機遊戲反而小幅度增長,占比為1%。

隨著互聯網與智能設備的發展,遊戲用戶也逐步向移動互聯網轉移。以前一休息就打開電腦玩遊戲的現象逐步消失,變成隨時隨地拿著手機進行娛樂休閑。娛樂場景的轉換使得移動遊戲成為遊戲市場發展的主要戰場,遊戲市場份額也將開始重新洗牌,眾多新興遊戲企業也將得到更多的機會。

2014Q3中國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76.53億元

\(速途研究院制圖)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市場規模達到76.53億元,環比增長22%,相較2013年Q3同比增長90%。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在第三季度繼續保持著強力的增長速度,預計2014年全年移動遊戲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移動遊戲的高速增長讓更多的企業進入到該市場,並開始精細化運營路線,做精品遊戲成為眾多遊戲企業的首要目標。

2014Q2手機遊戲用戶超2.9億人

\(速途研究院制圖)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通信運營商繼續加大在移動互聯網4G網絡上的投入,紛紛出臺全新的流量套餐政策,以解決流量資費過高的問題。資費下調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智能手機用戶通過手機遊戲緩解上班途中與休閑之余的碎片時間。截至2014年9月我國智能手機用戶將突破5.5億人,移動遊戲用戶增長到近3億人,全部網民占比達53.96%。

2014Q3手遊用戶付費習慣進一步增高 占比達4.9%

\(速途研究院制圖)

移動遊戲市場作為變現最直接的市場,因為BAT巨頭在移動支付的大力推廣,其手機遊戲付費用戶占比也的到穩定成長。截至9月底,手遊付費用戶占比達到4.9%,環比增長0.3%。互聯網巨頭的移動支付習慣的普及,移動遊戲市場成為最直接的受益者。

移動遊戲發行商市場格局略微調整

\(速途研究院制圖)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發行商市場格局產生部分調整,觸控科技在第三季度發力,其以占比16.5%的略微優勢爬上中國手遊發行商市場的龍頭交椅;中國手遊在第三季度繼續進行內部整改,並力爭穩定其市場格局,其在市場占比略有下滑,以微弱的差距屈於第二位,其市場占比為16.4%;飛流遊戲、樂逗遊戲和昆侖遊戲其變化不大,仍然排在第三至第五位。

百度應用、360助手、豌豆莢、PP助手等應用市場相繼在Q3季度發力,大力扶持移動應用的發行,希望可以通過資源優勢直接或間接的代理遊戲發行,減少遊戲發行商環節。其對遊戲發行商市場有著強烈的沖擊。但現階段直接與各大品牌直接合作的遊戲研發廠商還是以大遊戲公司為主,中小移動遊戲研發廠商還不具備直接合作的能力。

移動遊戲研發市場騰訊遊戲一家獨大

\(速途研究院制圖)

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研發廠商市場份額分布繼續以騰訊遊戲一家獨大的市場占比格局體現;樂動卓越、玩蟹科技、銀漢科技、數字天空、藍港在線、艾格拉斯、慕和網絡與掌趣科技等分別依次按順序排在第二至第九位。

移動遊戲研發廠商份額占比騰訊遊戲略有下滑,其他遊戲研發廠商略有上漲,整體格局基本保持穩定。其他遊戲研發廠商整體占比有所提高達到51.2%,可以看出新興移動遊戲研發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沒有因為市場的逐步穩定而減少,反而加大遊戲研發力度,並且2014年遊戲研發告別了以前的“換皮”形式,而采用研發精品遊戲,在盡量延長一款手遊產品的壽命的同時,盡最大力度把它做精做好。並且一款精品遊戲的上市更是被各大代理發行商紛紛擁搶,以《影之刃》為例,其在遊戲研發上的大力投入,並且遊戲風格與操作更是采用傳統的中國水墨畫的風格,其制作完成後被各大遊戲發行機構瘋搶,最後被網易遊戲收入囊中,更是成為網易遊戲近期主打產品之一。

2014Q3新上線遊戲角色扮演占據半壁江山

\(速途研究院制圖)

從2014年第三季度移動遊戲市場最新上線遊戲類別可以看出角色扮演類遊戲成為主打,其占比達到52%;傳統的卡牌類遊戲逐步減少份額,占比為28%;休閑遊戲、策略遊戲與格鬥遊戲,相繼占比為11%、7%、2%。角色扮演類遊戲比卡牌類遊戲在遊戲畫質中擁有較為出色的玩家體驗,並且在遊戲的操作中更為靈活。出色的遊戲體驗與便捷的操作可以讓玩家的粘稠度相對提高。

速途研究院分析師鄭春暉認為,移動遊戲市場在2014下半年進入遊戲精品化運營的時代,眾多遊戲發行廠商紛紛希望自己可以擁有一款或幾款精品遊戲作為主打,但是遊戲研發廠商在精品遊戲上的投入與產出現階段看來還較為差強人意。針對這種現狀眾多遊戲發行廠商開始自主研發精品遊戲,研發遊戲的進展較為緩慢,預計在2015年才能見到具體成效。移動遊戲的發展也開始從APP向雲端遊戲進行轉變,但中國現階段移動網絡的支持與資費仍是制約其發展的硬傷,但隨著科技的發展移動WiFI的普及這些問題都將解決。


招商有色滬港通專題:優選H股具備估值優勢的有色標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19

本帖最後由 晗晨 於 2015-3-30 14:29 編輯

招商有色滬港通專題:優選H股具備估值優勢的有色標的

投資摘要:

3月27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並宣布其發布之日起施行,意味著公募基金將可以投資滬港通中的港股標的,無疑將帶來投資機會。
從有色行業來看,首選A股中缺乏的具備估值優勢的港股標的:中國忠旺、中國宏橋、五礦資源、洛陽鉬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84

無線電視的有奬問題遊戲

早前在香港時(2008年經常到外地工作),看過無線的電視劇,劇後很多時會有一些有奬問題遊戲,家庭觀眾可以用手機或固網電話選出自己的答案,但中奬的規則很特別,電視台會在最多人選的答案當中抽出中奬幸運兒。


這些問題通常都沒有固定答案,例如你最喜愛那一位主角等,所以最多人選擇的那一位就是正確的答案。

在這一個遊戲下,如果閣下希望增加中奬機會的話,你要選的並不是自己喜歡的答案,而是你認為最多家庭觀眾會選的答案。


見全文請按以下《分子金融》連結:
http://www.moleculez.co/#!《財商有價》-無線電視的有奬問題遊戲/cojo/567ffb920cf21caddb980c4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8990

麥肯錫:預計2055年自動化將取代全球近50%的有薪工作

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預計在2055年,全球經濟體下的有薪工作中,49%將借由改善現有科技而實現自動化,相當於12兆美元的薪酬,而受自動化影響最大的國家為中國與印度。該報告還預計,自動化可將全球生產力的按年增幅提升0.8-1.4個百分點。

據新華社報道,麥肯錫12日在港發布題為“未來產業:自動化、就業與生產力”的報告。報告指出,目前全球生產力增長放緩,而包括機械人技術、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等在內的自動化科技為不少國家的經濟發展註入強心針,並有效減低因適齡勞動人口數量下降而帶來的影響。

麥肯錫香港分公司總經理倪以理在記者會上表示,自動化的發展為世界各地的政策決策者、企業領導與員工帶來諸多機遇與挑戰。他指出,自動化仍需數十年的時間才能充分發展,業內需要思考的是職業重新分配的問題,而非大規模失業。

報告顯示,全球範圍來看,可自動化的工作內容涉及相當於11億名員工及11.9兆美元的薪酬。在中國、印度、日本及美國四大經濟體當中,受影響的雇員人數占全球勞動人口的一半。其中,受自動化影響最大的國家為中國與印度,將涉及6億名員工。

報告還表明,最易受到自動化影響的工作類別包括重複性的體力勞動、資料處理及資料收集等,常見於制造業、餐飲業及零售貿易業;而最不易受到影響的類別為人員管理與培養,以及需要運用專業知識的崗位。

倪以理說,機械人與電腦目前不僅能更有效率地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的工作,還能完成更多過去難以被自動化、需要認知能力的工作,例如認知判斷、情緒反應及自動駕駛等。

他表示,如果自動化導致就業機會大幅減少或薪資壓力,政府可考慮補貼所得稅、統一基本薪酬、有條件轉業及調整社會安全網等措施,企業則應註重對員工的再培訓,未來的求職者應關註那些在自動化時代仍有市場需求的技術與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188

AI人才遭瘋搶,但撐起千萬年薪的有多少是泡沫?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1228/166669.shtml

AI人才遭瘋搶,但撐起千萬年薪的有多少是泡沫?
四郎 四郎

AI人才遭瘋搶,但撐起千萬年薪的有多少是泡沫?

AI已來,爆炸未知

近日,關於中美互聯網企業爭奪AI人才的新聞頻頻刷屏。谷歌高調回歸中國,建立AI中國中心,前來坐鎮的AI女神李飛飛毫不掩飾搶占中國AI人才的野心;而中國企業們則是把觸手伸到了谷歌的家門口,據外媒報道,來自中國上海的創業公司觸寶開出千萬年薪,來到矽谷招聘AI工程師。

微信圖片_20171228111541

AI人才的高薪可以說不斷刷新著我們的想象力,有些高校相關專業畢業生年薪可以拿到50w起,美國人工智能從業者平均年薪達73w。現在不論是招聘網站還是獵頭都虎視眈眈盯著這些AI人才,觸寶開出的千萬年薪恐怕還未達到極限。

回想2016年投資的三大風口:直播、VR/AR、人工智能,如今前兩者的泡沫逐漸消散,而人工智能的浪潮卻依然洶湧。不禁讓人想問:經歷這一兩年的快速發展,這個行業還有多少泡沫?支撐AI人才千萬年薪的,又有多少是泡沫?

失衡的人才供求

無論AI人才的身價多麽超乎想象,價格始終是由市場供求決定的,而缺人,正是泛AI公司共同面臨的核心問題。領英發布的《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分布極不平衡,截至2017年一季度,全球AI領域技術人才數量超過190萬,其中美國相關人才總數超過85萬,而中國的相關人才總數也超過5萬人,而根據騰訊研究院發布的《2017全球人工智能人才白皮書》,中國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至少在100萬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不論是有多年從業經驗的AI項目負責人,還是初出茅廬的相關專業畢業生,都處在嚴重不足的狀態,專家級別的人才在全球範圍也不足千人,觸寶願意拿出千萬年薪,也在情理之中。

但AI的門檻真的有那麽高麽?其實不然。大多數深度學習軟件框架(如TensorFlow、Torch、Theano、CNTK)是開源的,吳恩達也在Coursera、網易雲課堂上開設了AI課程。各位理工科背景的朋友想要轉行完全來得及,這也是獲取溢價最快速的方式,但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同樣是AI行業的泡沫所在。

為了獲取溢價,AI行業也出現了大量的從業人員湧入,各個領域的人才都在轉向這個方向,但這些人往往處於AI人才金字塔的底層,雖能填補初級人才的不足,但非並且企業最迫切需要的核心人才。但很多企業尤其是初創公司為了獲取先發優勢,圈住人才,出現了不少投機行為,他們不會對人才加以鑒別,哄擡了市場價格,但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會死掉。

進行時的技術紅利期

如今AI行業的興盛與現階段處在一個技術紅利期有著很大的關系。AI並非一個新鮮事物,在你為AlphaGo驚嘆時,請不要忘記20年的深藍打敗國際象棋冠軍給世界留下的震撼。

從 2012 年開始,多重神經網絡的應用在深度學習領域的突破已經是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與前兩次興起不同的是,摩爾定律帶來的計算能力的提升,使得此次技術突破能夠在多個領域獲得實際應用,從而帶來整個社會生產力的提升。

微信圖片_20171228111547

 

但這個突破並非一勞永逸,遠沒有到達所謂的技術奇點,連AI教父吳恩達也不得不承認目前最大的價值還是在廣告分發上,這一切還需依托於產品與數據,與我們想象中的全智能化的世界似乎相去甚遠。

誠然,對於谷歌這樣的巨頭,廣告分發效率哪怕是幾個百分點的提高所帶來的收益都是驚人的,自然對得起千萬年薪的身價,而搜狗、觸寶這類以輸入法產品聞名的公司因其大數據積累和產品分發的巨大優勢能夠實現商業閉環,也是這一波技術紅利的受益者,但對於更多缺乏產品和數據依托的初創企業,是否會成為此次風口中吹起的泡沫,或許就要三思了。

此外,技術風口所帶來過早的商業關註,也是對人工智能學術進步的一種阻礙。中國企業去矽谷挖人,矽谷也在和學界搶人。在資本的誘惑下,我們可以看到原本已是稀缺的學術大牛紛紛從學界走向了產業界,但如果沒有學術的突破,人工智能的應用很快會遇到瓶頸,也就意味著泡沫的破滅。

微信圖片_20171228111536

AI已來,爆炸未知

8月騰訊研究院和創投數據平臺IT 桔子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截止到6月份中美倒閉企業總數已超過50家,這樣的現實或許可以給AI人才遭瘋搶的故事潑潑冷水。AI泡沫的存在無可爭議,企業的倒閉也說明了這些泡沫正在慢慢被擠出。

但我們也不必危言聳聽泡沫馬上要破滅,AI已來,已經落地的技術應用正在切切實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並且這樣的革新並不會因為泡沫的擠出發生倒退。並且,泡沫依然會存在,這是對AI未來的想象力,沒有泡沫的行業註定是寡淡無味的。任何一項新技術的發展,必然有一個純投資期,但何時將迎來技術爆炸則不得而知。

奇點臨近了嗎?或許現在離庫茲韋爾的想象還有不小差距,請我們給這個行業多點耐心,也給人才的成長與培養多點耐心。

人工智能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005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