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能源局發狠:不得核準新建30萬噸以下煤礦,東部不再新建煤礦項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48

604

近日,國家能源局提出進一步調控煤炭總量新規,要求東部地區原則上將不再新建煤礦項目;各地不得核準新建30萬噸/年以下煤礦、90萬噸/年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

國家能源局在《關於調控煤炭總量優化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中提出,

今後一段時期,東部地區原則上將不再新建煤礦項目;中部地區(含東北)將保持合理開發強度,按照“退一建一”模式,適度建設資源枯竭煤礦生產接續項目;西部地區將加大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統籌協調力度,重點圍繞以電力外送為主的千萬級大型煤電基地和現代煤化工項目用煤需要,在充分利用現有煤礦生產能力的前提下,新建配套煤礦項目。

各地不得核準新建30萬噸/年以下煤礦、90萬噸/年以下煤與瓦斯突出礦井。要對未按規定取得項目核準文件的煤礦建設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已開工的違規項目一律停建,已投產的違規項目一律停產,履行項目核準等相關法定手續。同時,要加強對現有煤炭生產能力管理,查處超能力生產行為;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繼續淘汰9萬噸/年及以下煤礦,鼓勵具備條件的地區淘汰9萬噸/年以上、30萬噸/年以下煤礦,鼓勵各地主動關閉災害嚴重或扭虧無望礦井。

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煤炭市場持續疲軟,煤炭價格持續走低。

國內煤炭消費情況疲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預計,前三季度全國煤炭消費30.3億噸,同比下降1.2%。9月份的重點發電企業日均耗煤296萬噸,為2011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同比下降了12.8%。

庫存高企也施壓煤炭價格。截至9月底,全社會煤炭庫存已經持續34個月在3億噸以上。

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在公布三季度煤炭經濟運行情況時表示,目前有8個省區煤炭全行業虧損,全國煤炭企業虧損面仍在70%以上。

煤企三季度財務成績單也不盡如人意。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昨日,20家已經公布三季報的煤企中,超八成凈利潤有所下滑。

中煤能源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79.3%;每股收益0.05元,同比減少79.2%。公司預計,2014年由於國內煤炭市場供需形勢已發生較大變化,煤炭價格持續低迷,可能導致公司2014年累計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盡管秦皇島港動力煤價格已經連續兩周逆勢上漲,累計漲幅15元/噸。但業內稱,這主要是受到大型煤炭企業可能繼續調高煤炭銷售價格等因素刺激,僅能短期刺激煤價,後期上漲動力不足。

國家能源局還表示,要堅持優勝劣汰。按照上大壓小的總體思路,嚴控增量、優化存量,發展先進、淘汰落後,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總體生產力水平。

能源局強調,要按照“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的總體要求……確定煤炭產業發展格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794

老謀深算的沙國石油部長納米 他捍衛王室財富 發狠啟動低油價大戰

2015-01-19 TWM  
 

 

撰文‧乾隆來

高齡八十歲,已經擔任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長達二十年的納米(Ali Al-Naimi),是全世界最具權勢的石油大亨。由於他的決策,讓國際油價在半年之內腰斬,把每個月數百億美元的巨額利益從產油的波斯灣,歸還給中國與歐洲的石油消費者;更造成俄羅斯盧布貶值一半、委內瑞拉經濟搖搖欲墜,全球股市更因為油價的波動而劇烈震盪。

一出手就撼動全球

動向迂迴 跌破分析師眼鏡如今,全世界的金融市場都仰望著納米,他在二○一四年下半年所展現的力量,實際上已經遠遠超過美國聯準會前主席柏南克(Ben Bernanke)或是現任主席葉倫(Janet Yellen),超過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連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都急著探詢納米的意旨,研擬油價下跌所造成的金融與政治大地震。

但是納米老神在在,窩在他的辦公室內,非必要絕對不見客。因為,他的決策已經做了,市場也已經反映,他撼動了全世界所有人的荷包,甚至有人要因此喪失政權,這些卻都不在他的算計之內。

他要讓油價下跌,跌到把競爭者趕出市場為止,這是沙烏地的利益;納米,只是為了沙烏地著想而已。

當大家等著納米的新聖旨,他擔任董事長的沙烏地國營石油公司(Aramco)在一月六日宣布,將會調高對亞洲客戶的供油價格,但是同步調低對歐洲客戶的供油價格。

Aramco對西歐與北歐客戶的二月供油價格,再度調降每桶一.五美元,創下二○○九年(金融海嘯後)的新低;但是對於占公司出口一半的亞洲客戶,原本每桶兩美元的折扣減少到一.四美元,實質調高了對亞洲客戶的售油價格。

納米的聖旨一出,全球的石油分析師又引起一陣騷動,報告意見分歧,摸不清楚納米以及石油王國最新的「歐洲降、亞洲漲」的油價策略,是否意味著殺價策略已經開始轉向。

就在大家還在捉瞎當口,國際油價再度下跌,由於納米調降歐洲客戶售價後,北海布蘭特原油與沙烏地原油的合約價差拉高到四.六五美元,因此造成北海布蘭特原油價格重挫,在一月九日跌破每桶五十美元的大關,當日震盪幅度超過三%,原本快速反彈的美國股市,也受牽累大跌一%。

一肩扛起掌櫃重擔

精密算計 要鞏固龍頭地位八十歲的納米,其實有個老驥伏櫪的辛酸。沙烏地阿拉伯的國王阿布都拉(Abdullah bin Abdulaziz),今年已經高齡九十歲,身體狀況江河日下,去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的除夕夜,還因為呼吸困難被緊急送醫。

沙烏地皇室的繼承,原則上採取兄終弟及,阿布都拉是在○五年以高齡八十歲坐上皇座;先前的法赫德(Fahd)國王從一九八二年一直做到二○○五年,與納米並肩作戰數十年,兩人共同經歷無數次的石油震盪,緊緊維繫著沙烏地石油帝國的光榮。阿布都拉顯然已經無法長久在位,排名第一順位的沙門親王也已經高齡七十八歲,而且還有早發性癡呆的疾病。

一九三二年阿齊茲國王建立沙烏地阿拉伯王國,根據《國家基本法》的規定,沙烏地阿拉伯是由阿齊茲國王後代子孫所統治的君主制國家。關鍵是阿齊茲國王與嬪妃們總共生了四十五個兒子,阿齊茲國王出生在一八七六年,他早在一九五二年過世,因此即使是最年輕的兒子也有七十歲了,整個衰老的沙烏地王室如何能夠千百年代代傳承,最重要的石油資產如何發揮永遠的影響力,艱鉅的任務就落在納米一人的肩上。

更重要的是,沙烏地阿拉伯是回教大國,人口數高達兩千七百萬人,而且與絕大多數的石油輸出國一樣,必須高度仰賴石油的收入。

沙烏地的優勢是幾乎取之不盡的石油蘊藏,高達七千四百億桶的蘊藏,可以確保未來兩百年都能穩居產油國的龍頭;但兩千七百萬人民食指浩繁,開銷極大,根據沙烏地今年的財政預算,在每桶七十五美元的油價收入下,國家的財政赤字已經高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九%,美林證券分析師沙里巴估算,如果全年平均油價跌至每桶五十美元,沙烏地的赤字占GDP比重將暴增至二○%。

同樣作為石油大國,俄羅斯因為油價大跌而發生盧布貶值一半、金融體系近乎崩潰的危機,在沙烏地並非全然免疫。

一九九八年石油價格暴跌,一度跌破每桶十美元時,沙烏地政府也同樣面臨赤字不斷飆升,債務最高突破GDP一○○%的危機;過去十年油價持續維持在高檔,讓沙烏地的國家財政快速改善,目前已經成為零負債的國家。

一場慘烈的零和戰爭

耐心等待 非得撂倒競爭者如今,全世界所有重要的人都在追著納米,但是他老人家依舊文風不動,甚至在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後也拒絕接受訪問。

倫敦《金融時報》報導,納米在會議中陳述:「我們根本不在意國際油價跌到每桶二十、四十美元,或者五十、六十美元。」「我們的策略不是為了眼前,而是未來國際原油市場的供需,我們看得很長!」納米認為,即使油價下跌了,俄羅斯也不會減產,OPEC必須維持市場占有率,堅持不減產,一直到競爭者退出市場為止。

一五年的油價戰爭,是八十高齡的納米部長人生最重要的一戰,他必須為王室與沙烏地近三千萬人民的永續鋪墊康莊大道,他必須確保沙烏地阿拉伯未來十年、二十年,乃至他身後,都能夠繼續坐莊領導產油國。

他既要迫使美國頁岩油業者退出市場,又要與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聯手打倒胡亂開採石油的普丁政權;還要讓巴西放棄深海鑽探,讓西非沒錢開採,讓已經簽約的北極海油田胎死腹中。

納米從一九九五年接任沙烏地石油部長已經二十年,如果回溯到一九八五年他出任國營石油公司Aramco總裁,他已經主導沙烏地的石油產銷長達三十年,是實至名歸全球石油業的沙皇。

納米與他的波斯灣同盟國如今有充沛的資金、零負債的財政,以及相對極低的開採成本;只要沒有意外(例如戰爭),他們矢志繼續壓低油價兩三年,直到把競爭者擠出市場為止。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納米(Ali al-Naimi)

出生:1935年

現職:沙烏地阿拉伯石油部長經歷:沙烏地阿拉伯石油公司執行長學歷:史丹佛大學地質碩士、

賓州理海大學地質系

一夫當關 低油價能撐多久?

──納米近期對OPEC產油政策的發言2014.11.12 與墨西哥探討天然氣議題,宣布阿拉伯將會加倍量產天然氣2014.11.27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會議結束後,確定不減產,被視為對抗美國頁岩油公司2014.12.18對國家通訊社說低油價只是暫時性的,OPEC國家不應偷偷減產以提升價格,否則將會失去OPEC的市占率2014.12.21認為應該讓最具效率的產油區產油,持續堅持沙國不會減產2014.12.22接受《中東經濟調查》雜誌採訪表示,不管石油的價格降得多低,一桶20美元、40美元,OPEC都不會減產

整理:吳沛璇

負債歸零 有本錢打持久戰──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負債占GDP比重1998年油價暴跌,一度跌破每桶10美元,沙國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向上突破100% 近10年來的高油價,讓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財政快速改善,達到零負債,也蓄積了後續打價格戰的雄厚本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500

向美國看齊!避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發狠反傾銷

經濟不景氣時,掄起貿易保護大棒最容易,在這一點上歐盟匆匆跟隨美國。

歐盟委員會一向以決策難產、需要通宵召開峰會而著稱,卻在當地時間12月13日迅速通過一條決議,規定可以在未來對包括來自中國在內的廉價進口原料產品征收更高關稅,且“自我放飛”,效仿美國,不再遵守“從低征稅規則”(lesser duty rule)。

而就在前一天(12日),中國就美國、歐盟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先後提出世貿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下的磋商請求,正式啟動WTO爭端解決程序。

區別在於,歐盟自覺法理吃虧,為避免同中國發生正面貿易沖突而全面修改、加強貿易保護工具,美國則仍堅決將“市場經濟地位”同“替代國”問題掛鉤——換言之,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與否,與在反傾銷時是否繼續使用“替代國”是完全兩回事,而美國選擇了繼續蓄意捆綁。

“這將是下一屆(特朗普)政府需要來處理的事情。”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歐玉琳(Erin Ennis)12日就中方提起訴訟一事發表聲明說。

中債資信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國家風險部高級分析師李昕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特朗普治下的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或有擡頭之勢,屆時一些主要貿易夥伴,如墨西哥和中國的貿易盈余或將出現下降,可能引發貿易摩擦甚至貿易戰,世界經濟複蘇進程也可能受到貿易不振的拖累。

他補充說,但是也應該看到,貿易保護主義不一定能夠給美國帶來預期的收益:首先美國出口企業也將是潛在貿易戰的受害者;此外,美國消費者將直接為因回歸美國本土而失去成本優勢的產品埋單。

歐盟的小算盤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於爾基·卡泰寧曾在今年7月訪華記者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最好把這個概念(市場經濟地位)忘掉。”

在今年11月24日的漢堡中歐峰會上,歐盟貿易總司副司長佩特里西奧尼(Mauro Petriccione)也發聲稱,“我們正在廢止‘市場經濟地位’這個概念。”

歐盟自身的律師團長久以來傾向於認為,在替代國問題上,中國的司法地位更加有力。而如中國向WTO申訴並獲得成功,中國有權依據高額關稅損失對美歐實施等額報複。

然而歐盟內部存在著包括歐盟鋼鐵企業等遊說團體的強烈訴求,在這種氣氛推動下,歐洲議會曾在今年5月12日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德國慕尼黑經濟研究所(IFO)的數據指出了在這一問題上歐洲部分群體為何要“夾帶私貨”:如果中國得到市場經濟地位,歐盟對華的反傾銷稅有可能降低17%~28%,這將直接影響到歐盟的生產和就業。

此後歐盟決定其行事的優先權邏輯是:先充實歐盟自身的貿易保護工具,再履行其WTO義務。

在以往,歐盟在反傾銷方面具有市場經濟體和非市場經濟體兩個名單,11月9日,歐盟委員會向歐洲議會及歐盟理事會正式提交修改後的反傾銷法律制度提案。其中,歐盟委員會計劃引入全新的反傾銷計算方法,不再區分市場經濟或非市場經濟題,只要是出現了國家幹預所導致的“市場扭曲”,就可以進行反傾銷訴訟。

與此同時,歐盟方面認為,此種應對足以履行其根據《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規定所承擔的義務。

法國駐華大使顧山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馬凱上月訪法時,中法在一項聯合聲明中陳述了法國關於這一問題的立場,即法國支持歐盟符合WTO框架下的國際承諾,包括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第15條,法國在原則上支持當前歐盟建立一個有效、透明、對各國中立的貿易救濟機制。

顧山還表示,這一問題現在已經不是法國而是歐盟層面關註的問題,歐盟成員國將權力上交給歐盟,在決定作出後,法國會履行相應責任。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則在上個月的一次記者會上表示,中方認為,提案取消“非市場經濟國家”名單,體現了歐盟履行第15條義務的意願,中方對此表示肯定。

“但中方感到遺憾的是,歐委會提出的新方法以‘市場扭曲’的概念和標準替代‘非市場經濟’的概念和標準,並沒有從根本上取消‘替代國’做法,只是在變相延續原有做法而已。這一方法既沒有全面、徹底地履行第15條義務,也與世貿組織規則不符。” 陸慷表示。

然而不僅如此,在13日,歐盟又追加了一項貿易保護措施,即當認定對歐盟出口的原材料價格被人為壓低後,即可對上述產品征收更高懲罰性關稅,拋棄了“從低征稅規則”。

從通常意義上而言,“從低征稅規則” 指的是以傾銷幅度(dumping margin)和損害幅度(injury margin)中的低者,作為確定反傾銷稅依據的做法。比如在2011年歐盟“對中國玻璃纖維反傾銷案”中,傾銷幅度為9.6%,損害幅度為7.3%,最終歐盟確定反傾銷稅為7.3%。

然而在廢除了“從低征稅規則”後,如證明存在成本/價格扭曲,歐盟可以按照傾銷幅度全額的關稅進行征收,這也是歐盟內部一些國家長期推動的,令歐盟向美國看齊的結果。以冷軋板卷為例,由於歐盟存在“從低征稅規則”,其對中國征收的關稅為21%,而美國則平均征收高達265%的關稅。

美國的風險

與歐盟變相延續原有做法相比,美國的回應更為直接。

實際上,需要註意的是,美國早在2006年就開始布局,以發起“雙反”調查(“反傾銷”伴隨“反補貼”)的方式未雨綢繆。

根據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經濟學家、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資深研究員伯恩(Chad Bown)的計算,截至2015年,美國對中國產品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超過三分之二都伴隨著反補貼調查。

這其中至關重要的一點是,任何有關非市場經濟國家地位的變動,即停止“替代國”計算方式,僅能影響在對華反傾銷方面的新調查,而並不影響美國發起包括反補貼在內的其他臨時貿易壁壘。

伯恩還以2013年為例,指出美國這一做法的具體影響。當年,中國出口到二十國集團(G20)國家的產品只有7%被征收反傾銷關稅或存在其他臨時貿易壁壘;而中國對美出口的商品中,大概僅有9%受到美國反傾銷進口關稅或其他臨時貿易壁壘的限制。

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總額,與中國商品受到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的比例。(1990年-2015年)

因此,如美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並取消“替代國”做法(即關稅下降50%),中國對美出口是否會出現大幅增量呢?伯恩指出,這其中存在大量假設,是無法給出確切預測的。

然而,如果美國同中國在“市場經濟國家”問題上無法達成政治解決,美國則有可能因中國實施報複,而喪失其出口收入並讓美國工人丟掉工作。

具體而言,中國在WTO啟動爭端解決程序將耗時2~3年,伯恩指出,美國有可能輸掉官司。當美國輸掉官司,卻又拒絕修改相關反傾銷程序的時候,中國可以在WTO的授權下,對美產品提高關稅,來彌補因美國將中國認定為非市場經濟體國家所產生的關稅損失。

與中國要價的籌碼

而需要看到的是,即便對華友好派在內的美國學者、商業界領袖所給出的解決之法也是一條折中之路:他們敦促特朗普政府結束使用對中國的非市場經濟國家(NME)計算方式,並在具有爭議的行業中使用新的方法論;甚至是使用市場經濟地位問題,作為下一屆美國政府同中國談判的砝碼。

伯恩指出,中美需要達成政治解決方式。中美之間可以在過剩產能和國有企業改革方面進行協商。

不過正如中美經濟關系問題專家、美國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杜大偉(David Dollar)在他最新報告中所指出的,在目前的政治環境中,無法想象美國國會能夠對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投贊成票。

杜大偉建議,下一任美國政府應使用“市場經濟地位”作為談判籌碼進行談判,特別是在降低鋼鐵等過剩產能方面。

“雖然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並沒有表明任何立場,然而他對於關稅的支持以及他對中國貿易政策的批評,讓一切看起來好像他改變目前在反傾銷計算方式上使用非市場經濟國家標準的可能性不太大。”歐玉琳表示,考慮到WTO訴訟的時間程序,特朗普政府將不可避免地要對這一案件進行應對。

歐玉琳提出,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方面一直支持美國應遵守其WTO承諾,並結束此前替代國等計算方式,並形成一個新的計算方法論:“這可以令美國應對在中國經濟中仍存在扭曲的一些行業。”

她表示,美國可在此種方式方面贏得三重勝利:確保中國不會將產能過剩問題對美輸出,解除國內選民疑慮,同時遵守了美國WTO義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6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