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有九十四年歷史的國際遊樂園暨景點協會IAAPA,十一月中旬又將在美國奧蘭多舉辦博覽會,這是全世界遊樂園大亨的派對,以華特迪士尼集團(Disney)為首,台灣參展廠商家數五根手指頭不到。 但智崴科技這家來自台灣高雄的小公司,已連續五年參展,打著自有品牌「BROGENT」,專賣大型模擬體感(編按:藉控制機械模擬人體動作與感受)遊樂設備,可應用在5D模擬劇場、飛行劇院、沉浸式穿梭劇場等,是台灣唯一一家切入全球市場規模三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千七百億元)遊樂園產業的公司,還擁有和迪士尼匹敵的專利。 默默耕耘五年,今年是智崴第一個豐收年,全年營收估計約三億五千萬元,每股盈餘預估三元,年底即將上櫃;預估明年營收將倍增。 智崴董事長黃仲銘和總經理歐陽志宏在二○○一年攜手創業,有機械與電機背景的兩人看中當時正要起飛的手機軟體產業,投入3D軟體與數位內容研發,他們和德儀(TI)、微軟(Microsoft)、多普達(Dopod)等公司合作。和大廠合作看似風光,但背地裡智崴根本沒有賺到錢。 曾經,公司瀕危!放手一搏,砸三千萬研發 撐了六年,二○○七年,歐陽志宏和黃仲銘正考慮「收攤」之際,義大遊樂園的新需求消息輾轉傳到黃仲銘耳中。 義大開發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濟華主導義大遊樂世界規畫時,赴迪士尼樂園考察,非常喜歡「飛越加州」的飛行劇院,這套設備讓遊客乘坐在十公尺的高度俯瞰飛行,球狀螢幕用真實影片投影,乘客幾乎以為自己是從南加州聖地牙哥一路滑翔到北加州舊金山,沿途能感受到微風撲面,行經葡萄園彷佛還聞到泥土和樹葉的清香。 楊濟華想為義大導入類似產品:「飛越台灣」,可是,歐洲廠商卻向他開價三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八億七千萬元),如此高價又涉及迪士尼專利,楊濟華決定購買「國貨」,但必須找到能兼顧機械平台與軟體控制的廠商。 黃仲銘想做義大這筆生意,和自己、歐陽志宏,以及多媒體事業處處長賴登鴻在成立智崴之前的本業有關:機械平台的研發製造,主要用於軍方的坦克車或飛機模擬。黃仲銘表示,這類模擬平台最重要的是平台與光學、機電、影像,甚至是無線等系統的軟體整合。過去他們對遊樂園的機械平台也有涉獵,但從沒想過,這個新事業,竟有可能整合自己做過的兩件事:模擬平台與數位內容。 公司瀕危,他們決定放手一搏。「光是飛越加州,我就搭了十次,別人盯著螢幕,我卻回頭在看投影機的角度!」黃仲銘說。經「考察」過各大主題樂園,終於設計出有六軸懸吊式平台,相較迪士尼的二軸舉臂式系統,只有兩個自由度,六軸平台可以搭配的影片內容更多,溫和和戰鬥風格都適用。 二○○七年至二○○九年,是智崴與義大的「周旋期」。為了說服義大,他們投入超過三千萬元研發費用,包括租一廠房蓋起三層樓高的半球螢幕模擬平台原型,從雛形中不斷修正系統問題,確保硬體與軟體的控制穩定與精確度。 現在,訂單滿手!突破迪士尼專利,跨進歐美 黃仲銘表示,每次去義大簡報,義鋼鐵也會派一組人馬參與討論。楊濟華回憶與智崴剛開始的合作,「我剛開始也是怕怕的,很頭痛。」經過兩年的試煉,義大終於給了智崴這筆一億多元的訂單,但要求智崴三年內不得承做國內業務。 兩年的投入,讓智崴得不斷增資,資本額從原本的一千五百萬增加到上億元,股東都是自己的親朋好友,「壓力好大,因為公司已經到了不能倒的地步。」黃仲銘和歐陽志宏拿到義大訂單時又喜又悲,義大的但書讓他們勢必得進軍國際市場才能生存。 「飛越台灣」讓智崴通過市場驗證,最重要的是與全球前三大設備代理商荷蘭Vekoma簽約,由其代理智崴全球的銷售,因此取得IAAPA入場券,開始拓展全球業務,在美國、歐盟、印度、中國申請專利。 第一筆海外訂單是加拿大溫哥華碼頭劇場的「飛越加拿大」。仁盛國際專利顧問公司律師蘇怡仁曾花了兩個月,協助智崴分析、解讀與比對迪士尼專利,然後與該客戶的律師討論,確定不會對迪士尼侵權,「這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設計,誰的產品較具競爭力,最後是取決於客戶。」 智崴不是沒有挑戰,面對國際市場,兩個主要對手一是加拿大的Dynamic Structures,另一是德國的Huss,都是歷史悠久的鋼鐵公司,其中Dynamic Structures就是迪士尼飛越加州的代工製造商,三家公司直接在體感劇場競爭。 為了讓滿手訂單付諸實現,智崴在高雄軟體科技園區的研測中心今年六月動土,十一月就要完工,鄰居鴻海的雲端中心還在整地打樁而已。一路走來,智崴不斷以小搏大,成功切入遊樂園產業的藍海市場,為南部軟體業打下立足之地。 |
| ||||||
一月初,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預警:如果上百萬家義大利小型食品商再不出走,就等著死路一條。對一個素以美食走紅全球的國家來說,這句警語毋寧一記重擊,但恐非恫嚇之語。 二○一五年才剛開張,義大利就接連傳噩耗:去年十一月,失業率連續第三個月上升,以一三.四%創下新高紀錄;十二月,象徵製造業景氣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再度萎縮,降至四十九.四,觸及十九個月以來的低點。 《經濟學人》觀察,這波景氣寒流殺傷力強,規模偏小的家族企業特別容易受創。偏偏這個擁有四百二十萬家業者的族群,正是國內經濟的發展支柱,若再不想辦法求生,金融海嘯以來平均每年五分之一被淘汰出場的比率還有得漲。 然而,義大利的中小企業一向倚賴政府的「一區一業」配套政策,各家只專注發展獨門產品,以期在總體上集成一家大型企業所能達到的高效水準。值此群聚效應崩壞之際,《經濟學人》建議,不妨學學柯氏烘焙(Corsini Biscotti),當個勇敢的異鄉人。 它當異鄉人,業績一路漲 這家糕餅店創立於一九二一年,直到二○一二年才在英國倫敦設立海外第一個據點。不過,兩年間它的產品就已經從連鎖超市的貨架,逐漸移往精品百貨哈洛德(Harrods)。尤有甚者,它單年營收一千 四百萬歐元(約合新台幣五億三千萬元),不僅沒有負債,業績還一路成長。 發揚正港義大利美食,當然是柯氏烘焙落腳倫敦的初衷,但事實上,它的起步是為超市的自有品牌代工,從摸索在地口味做起。 根據《歐洲商業期刊》(European Business Journal)觀察,它採納客戶建議,把季節限定的耶誕麵包中原有餡料蜜餞,替換成蔓越莓;也應星巴克(Starbucks)要求,供應特大號杏仁硬餅,以符合美式風格。最後它才打出自家名號,將標榜純正血統的獨家手做糕點賣給高端消費者。 義大利有上百萬家像柯氏烘焙這樣的小食品商,但一樣勇於冒險的業者卻很少。官方統計顯示,從五十人以下的微型企業,到二百五十人左右的小企業,出口食品的比率都遠輸德國、西班牙三成到四成,結果造成一種「義式美食風靡全球,但與國內小型食品商沾不上邊」的矛盾現象。因此,《經濟學人》呼籲,別再隨政府浮沉了,勇敢出走,到海外去找富爸爸吧。 | ||||||
一位三十七歲離職的銀行員工,一家差點倒閉的小麵包店,十年經營後,竟成為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最重視的台灣食品品牌,它連續成長的經營心法是什麼? 今年三月二十一日,阿里巴巴零售交易總額首次突破三兆人民幣大關,阿里巴巴執行長邀請八家明星廠商上台見證,「櫻桃爺爺」是其中唯一的台商。 這家賣牛軋糖的公司,並不是阿里巴巴平台上交易額最大的台商,比規模,他們的牛軋糖銷量僅次於糖村,但這家公司過去十年一路轉型,從賠到現金只剩九萬元的小麵包店,轉型成為在中國網路上一年做一.五億元生意的知名食品廠。 故事,要從櫻桃爺爺創辦人鍾耕宏開始說起。三十七歲之前,鍾耕宏的手,每天數的是鈔票,他從台北商專畢業後,就進入公營行庫工作。「我原本以為,他五十歲的時候會升到分行經理。」鍾耕宏的太太邱采翎說。為了做好金融工作,鍾耕宏不斷地考證照,累積金融知識,但是,十年前的金融改革讓鍾耕宏發現,環境變了。他認為,繼續留在銀行無法再累積更高的價值,即使長官慰留,鍾耕宏還是毅然辭職。 離開人人豔羨的金融業,他竟決定賣麵包,抵押房子,拿出五百萬元資金開麵包店。一個懂得用錢賺錢的人,為什麼這麼做?他只說,「學一門手藝,它會跟你一輩子。」他要從基礎開始,重新累積自己創造的價值。 鍾耕宏是個對風險十分敏感的人,永遠都在思考下一步該怎麼走。但是,開麵包店的決定,卻讓他陷入巨大危機。邱采翎回憶,準備開麵包店的時候,她帶著老公拜訪有經驗的長輩,對方勸他,「放棄吧,就當這些投資都丟到水裡去吧。」認定他一定會失敗。 果然,開店六個月後,一百萬元預備金賠到只剩九萬元,他拉下鐵門解散員工,重組團隊。 在新團隊努力下,公司才度過難關。 當時,櫻桃爺爺只是景美一家搖搖欲墜的麵包店,曾有媒體找餐飲界達人上門診斷,開出三個藥方,「第一,縮小送貨範圍,不要送大台北,送方圓五公里內就好,增加交易頻率,提高營收。」他回憶,「第二,減少品項;第三,強化門市。」但是,鍾耕宏卻反向思考,「我就是因為沒有業績才擴大送貨範圍,縮小怎麼存活?」並把送貨範圍從台北市擴大到新竹以北。他認為小店更要靠研發能力勝出,縮小品項,公司的研發能力必然受限,他反向增加新品推出的頻率,「不賺錢也沒有關係,但就是要保住研發能力。」最後一項建議他也倒著做,不擴充店面,反而猛攻網路。 開麵包店時,鍾耕宏就已預料到,台灣的內需動能不足,「外銷才有機會」,他連續兩次轉型,開設一家符合國際標準的食品製造廠,同時把櫻桃爺爺轉型成專門生產牛軋糖等伴手禮的食品製造廠,他主打台灣在地食材製作,走高檔食品路線,在中國爆發毒奶風暴後,櫻桃爺爺牛軋糖開始在中國走紅。 絕不削價賣 若不符合原則 單再大也不接最初只是一家麵包店,後來如何讓產品在競爭激烈的阿里巴巴平台上一紅就是好幾年?鍾耕宏的作法與一般人很不一樣。 鍾耕宏分析,過去有很多台灣食品在中國網路上暴紅,然後迅速沒落,「關鍵在價格」,當所有人一擁而上,哄搶商品之後,接著就會出現拋售潮,產品行情從此被破壞,被中國消費者遺忘。 櫻桃爺爺的牛軋糖走紅之後,中國廠商會用各種方法買貨,有的會透過旅行團到台灣門市收購,再拿回中國賣;或是用公司訂購禮品的名義,從台灣買到中國去賣。 櫻桃爺爺建立一套嚴控終端產品價格的方法,不管產品是從哪個網路平台賣出去的,如果價格低於標準,他們就能追查出貨源,甚至祭出斷貨處分,再大的訂單,如果不符合他們的原則,一律不接單! 找在地團隊代操 用分潤換長期合作 降低風險鍾耕宏堅持由在地人主導產品行銷,別人找業績高的團隊代為操作品牌,他卻堅持找規模小、認同品牌理念的行銷團隊。雖然對終端售價極為堅持,鍾耕宏卻願意以比一般廠商低一成的價錢,把產品賣給代操團隊,換取對方長期合作的承諾,「每個賣櫻桃爺爺產品的人,都會賺到錢。」鍾耕宏說。 中國行銷團隊會利用大數據分析,幫他們找出誰是經常買產品的熟客,一出新產品,就主動寄上新品,「他們的客服做得很好。」鍾耕宏說,不等客人投訴,還會主動分析老客戶在網路上寫的評論,做市場開發的參考,「我們回購率超過五成。」他說,但因為帳號仍是櫻桃爺爺公司所有,最重要的客戶資料仍在手中。 他也用在地團隊控制庫存風險,因為貨品是賣斷給代操團隊,貨品賣不出去的財務風險降到最低,「兩邊的高階主管與同仁之間,隨時都在用QQ、微信聯絡。」鍾耕宏說,這幾年他不斷升級工廠的彈性生產能力,「只要有需要,隨時能在兩天內寄出產品。」避開讓許多台商失敗的庫存問題。 跳入洗牌大戰 瞄準東亞、歐洲市場 拓展版圖櫻桃爺爺堅持換到的成績是,過去三年,這家公司每年成長超過一倍,「過去十年,除了金融海嘯我們年年加薪。」去年他們在中國賣出六千萬人民幣(約新台幣二.九億元)的商品,扣掉給代操團隊的利潤,去年在中國市場營業額約一億五千萬元台幣。 現在,這家公司正面臨第三次轉型,鍾耕宏看到,電子商務市場又將掀起一波大洗牌,現在做的決定,將會決定未來是崛起,還是消失。採訪這一天,我們還遇到剛來報到的韓籍員工,鍾耕宏準備再透過網路,大力拓展韓國、日本甚至歐洲市場。 「三年後,你們應該再來。」鍾耕宏說他的新一波計畫,正準備出手。 櫻桃爺爺 成立:2006年 負責人:鍾耕宏、邱采翎 主要業務:網路賣牛軋糖、烘焙點心成績:2015年中國市場營收1.5億元電商新贏家這樣做! Tip1 抓品牌價格 嚴格控制產品在網路上的終端價格,防止價格崩盤。 Tip2 用數據找出熟客用大數據找出熟客,建立死忠客群,與中國代操團隊密切合作。 Tip3 加速研發力 逆勢擴張市場、品項和研發能力,打破困局。 撰文 / 林宏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