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本曾沉潛修道、龐厚元深山讀經 「萬點時代」明星操盤手的人生下一章


2011-10-31  TWM




一九九○年代,台灣證券市場大調整,從早期的主力炒作時期,正式邁入以研究基本面為主的專業時代。加上股市兩次萬點多頭行情,培養出許多明星級基金經理 人,他們如今都到哪裡去了?

撰文‧劉俞青

不只是葉志勇,事實上,大約十到十五年前,從一九九七到二○○○年間,由於趕上台灣股市二次上萬點的大多頭行情,當時的台灣資本市場確實培養出了一批操盤 精英;再加上當時投信業如雨後春筍般一家家開設,有行情、有舞台,很多的明星基金經理人紛紛嶄露頭角,是操盤人的「美好年代」。

元大李本曾致力兩岸希望工程當時台灣資本市場正面臨時代性的大調整,由元大證、富邦證、群益證,以及當時的京華證四大證券體系領銜,以正統的基本面研究, 終結早期四大天王主力掛帥,利用技術面、籌碼面、消息面操縱盤勢的年代。而這四大券商,在時勢造英雄的助瀾下,各有天王級人物誕生。

葉志勇當然是這個年代的代表人物,他所率領的群益投信基金,曾經在台灣投信史上,創下難以超越的績效。而隨著葉志勇的操盤生涯從巔峰到戲劇性地隕落,更增 加了傳奇性。但是或許也受到「葉志勇事件」的影響,葉志勇遠走他鄉之後的幾年間,台股跟著步入空頭,許多同樣的明星級人物也紛紛急流勇退。

例如前元大投信總經理李本曾、前富邦投顧總經理龐厚元、龐厚元的愛將王傑、官大煊,以及前京華山一證券總經理何建平等,如今一個個從市場上消失,從此人生 際遇大不相同。有的人從此潛心念經修道,幾乎快成「仙人」,也有人成功的另闢人生第二個舞台,各有千秋。

以李本曾為例,他其實比葉志勇更早離開市場,一九九五年李本曾就辭去元大投信總經理的職務,從此浪跡天涯。多年來,市場上幾乎完全沒有他的消息。但李本曾 擔任元大投信總經理時曾經創下元大多福基金三天募爆五十億元的紀錄,也讓元大投信從此在投信界站穩領導地位,留下歷史性的成績。而且李本曾深得元大集團大 家長馬志玲的信任,讓馬志玲一度很捨不得放人。

事實上,嚴格說來,他並未離開這個市場。儘管當時辭職之後,李本曾確實自我放逐了幾年,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但後來馬志玲力邀回任,悄無聲息地在元大證券 上海辦事處擔任顧問至今。

據了解,其間李本曾曾經生了一場大病,挺過生死關頭之後,人生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這幾年,他除了元大的上海業務之外,就是致力於兩岸的「希望工程」,希 望可以幫助兩岸許多無法上學的小朋友都能接受學校教育。如果這幾年有人得到李本曾的消息,大概都與他積極為此志業募款有關。

和許多業內人士相同,李本曾也有很深的信仰,他在元大上海代表處內有一間辦公室,室內放了許多神像,他的希望工程也與這個信仰有關。

但長期住在上海,就近觀察中國市場的他,對中國經濟發展與上海股市有其獨到見解。據了解,日前他給元大的建議是,中國市場將進入大調整年代,這個調整可能 需要長達五年的時間。其中甚至許多已經在港股掛牌、擁有國際資金挹注的大型國企,都可能爆發作假帳的問題,因此建議暫時看淡上證指數。

除了李本曾之外,其他許多人其實都漸漸遠離市場,例如曾經一度執掌整個富邦體系投資大印的龐厚元,是蔡明忠、蔡明興兄弟跟前的大紅人,他是蔡明興從復興中 學、建中、台大,一路到紐約大學的同學,兩人情誼早已超越一般的同學,龐厚元在蔡明興力薦下,為富邦效命,他不僅為富邦證券體系的投資賺進不少績效,也帶 領出一票子弟兵,包括也紅極一時的官大煊、王傑、林福星等人,後來都各領風騷。

富邦龐厚元遠離俗世塵囂

龐厚元離開富邦之後,輾轉還在業界以顧問或股東角色,為大戶代操了幾年。此後他的人生漸漸轉向,有很長一段時間甚至遠離塵囂,在深山裡專心讀經,他其中一 位子弟兵就以「仙人」稱呼他。

但龐厚元早在操盤期間,就為自己累積大筆財富,據說當時每到周末,他最大的興趣就是到處買房子置產。

如今雖然早晚虔誠念經,不諳股市投資,但他在台北、上海兩地都有不少地產投資,光靠租金收入就能過著優渥的生活。他接到記者來電時,只是淡然地說,現在退 休生活非常簡單,也沒有和太多人有所聯繫,「而且現在大家講的話都不一樣了,」一句話道盡遠離俗世塵囂的心境。

京華何建平引退移居國外

此外,當時為「小沈」沈慶京的京華證券效力的何建平,和龐厚元曾是早期大通銀行的前後期同事。京華證券雖然後來為元大購併,但何建平在位時代,為京華體系 設立業內有名的研究部門。何建平也和他旗下主管許道義連手,曾為小沈賺進數十億元的驚人報酬。而許道義至今還在市場上,是大華證券董事長。

何建平後來移民洛杉磯,與圈內人的聯繫越來越少,只有偶爾朋友來到洛杉磯,何建平才會聊盡地主情誼宴請吃飯喝酒。

時光流轉,一代新人換舊人,資本市場的沖刷尤其迅速。但這些台灣第一代的明星級操盤人都有其共同特性:就是低調、沉潛,默默為投資人或老闆賺進大錢,但卻 為自己與外界間,築起一道高高的藩籬。尤其引退之後,更是幾乎斷絕一切聯絡管道,與後來許多枱面上所謂的知名操盤人,積極經營媒體或各式行銷手法,大鳴大 放的行徑,天差地遠。或許也正因為如此,特別讓人懷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25

台東尚德社區》他要把老人村變台版普羅旺斯 返鄉小商人 把深山精油買到日港星

2016-08-08  TCW

台東,尚德社區,一座沒有便利商店的村子。

它夠遠,當天的報紙送不到,收到已是隔天。它夠荒涼,是東河鄉七個社區中,人最少的一個,僅存的二、三十戶近半是老人,政府建設經費花在這,會被質疑「C/P值」不夠。

它夠黑,在主道路上觀星,山谷像碗一樣盛起整片「粒粒皆明」的星空。

雞多於人,水源保護區中生態完整,還有一棵四百多年的神木,每一個月,都有兩到三組地主或宗教,想要插旗。

當一座偏鄉中的偏鄉,遇上了四十公頃的開發案敲門,結果是什麼?

土地成交了、開發案遞出了,沒想到殺出一位近四十歲的平地人說要返鄉,向中央陳情,硬是擋下了開發案。

漢人的他帶著一班阿美族Ina(媽媽之意),五年之內,從一有機」都沒聽過,到五年後,成為台灣第一個大規模生產有機香草的聚落,二〇二〇年,要成為「台灣的普羅旺斯」。

我們從台東開了兩個小時車,才抵達這座神秘的山谷,沒想到映入眼簾的,是近四公頃的土地上,薄荷、香茅、左手香等十幾種作物搖曳,早上七點,Ina配著保力達B,熟練的割下兩百公斤香茅,提煉的精油從山谷一路賣向日本、香港、新加坡。

他種香草不灑農藥,被叫白癡

「村子要站起來,不是只能靠賣地」七個Ina,是當地最高薪的工班,他們不只種出台灣唯一大規模種植有機香草的聚落,讓每公頃土地產值比過去多四到六倍。未來海線兩公頃的土地、村子裡二、三十公頃的地,都等著她們發揮。Ina身後的陳人鼎,從清晨五點多就開工,Ina們都叫他老闆,或者「白癡」。

被叫白癡,因為他不灑農藥、不灑肥料,更不用除草劑,寧願手工除草。被叫老闆,因為當地最高薪是他定的行情,地的租金他付,連一個月三、四場的舞蹈班、老人供餐或送藥到家,都是陳人鼎。

「再叫老闆的人就扣錢,」他一邊發薪水一邊笑,他其實更喜歡「白癡」的稱呼,但「叫傻子啦,白癡還是有點難聽。」他邊幫Ina倒酒邊說。當時擋下開發案,讓社區撕裂的是他,五年來讓社區團結、引來居民移入,也是他。

「我只是想證明,我們村子要站起來,不是只能靠賣地,」陳人鼎說。

一個簡單的念頭,讓他回家的第一年,就以釘子戶的方式在老家出現。

當時,他在台中經商,從大學時代就創業的他,開公司做保養品平行輸入,在各地尋找商機,從大學時代就開始百萬年薪,「做久了,也覺得沒意思了,」他說,保養品市場最終就是靠包裝,消費者只看價錢、噱頭,即使都是化學香精,他們也不在意。小時在尚德社區長大的他,期待有一天舉家搬離城市,回到真實的鄉村。

突然,從家鄉傳來開發案的消息。

「一座四十公頃的廟蓋在山谷裡?我想怎麼可能?」五年前的尚德,除了種梅子、稻米的老人家,沒有其他住戶,雖然是水源保護區,賣地開發的事情沒有吸引太多注意。

他翻遍法條擋開發案,被當眼中釘

「鄰居婆婆問,怕不怕小孩被殺死」他把所有法條翻過,找土地代書朋友上課,想知道水源保護區的土地,有沒有辦法阻止開發?「山谷要變成良田,都要好幾代的整地才可能,阿美族的都不會賣地,因為那是祖先留下來的。一賣地的,大部分是早期開墾的漢人,搬離尚德之後,不斷轉手,「土地沒有情感,就變成資本財了,」他說。

他直接發文內政部之後,取得公文,證明尚德社區為森林區,不得變更土地使用。接著,他申請了五十份公文,親自送給中央、地方的各部門。只要官員知情,如果還有違法事實而不管理,官員就是瀆職。「我一開始只知道打一九九九,」他笑說,他不斷打電話,確保台東縣府上下都知道,尚德不能變更地目,也不能進行大型開發案。

公文發出的隔天,他家出現了議員,對這個返鄉的青年,痛罵了兩個小時。

「他們說,你又不住這邊,為什麼擋人財路?」他回憶,還有人警告,地方沒得發展、窮匱潦倒,未來都是他的責任。

就是一口氣,他決心一家四口遷回,證明地方有別的出路。「那時候旁邊的婆婆都問我說,怕不怕小孩被殺死。」陳人鼎的妻子回憶。一個只剩二、三十戶的村子,因為開發案而分裂,陳人鼎被視作眼中釘。

一開始,最難的是「人」

辦老人餐、揪活動,卸下質疑者心防

因為清楚知道「地方沒有產業,就沒有根,」有創業經驗的他開始計畫,尚德不缺地,但要做事,必須先有人。

他從成立社區發展協會開始。每一天,騎著摩托車拜訪一個老人家,後來申請了有機農業的課程,每天準備飲料、每一天騎車通知上課,叫長輩們來「吃個便當啦!」

第一年、第二年,村子裡至少有一半的人,看到他只有漠然。在山谷中遇到人並不容易,但遇上他,硬裝作沒看見。但透過社區工作,他開始卸下長輩們的心防,接著開始辦理老人共餐,一個月一次大型活動,後來還加上阿美族傳統舞蹈課,一週三、四次。

就這 一點點的做,第三年,老人家們眾在一起煮飯,還會催他,「什麼時候還有跳舞啊?很久哎!」他一邊笑一邊拿出手機給我們看,在通訊軟體上,他成了老人家跟外地兒女的溝通橋樑,「叫我媽吃藥」、「我是人鼎,你媽要我跟你說她身上沒有錢了」等。

Team Building(團隊建設)做完,第二步是產品研發。

接著,尋找家鄉賺錢的「根」鑽研史地,發現這裡曾種大量香草他從在地歷史跟產業開始研究,包括阿美族的傳統文化。他發現全盛時期,尚德社區有兩千人口、五座精煉廠,香茅、薄荷從這裡銷向日本。「你看到那棟白色的建築物嗎?」我們站在山谷的制高點往下看到中間的稻田,他說從腳下的香茅田,曾有流籠直接把貨載到谷底,產業規模可想而知。

另外,他也發現尚德的高嶺土含量高,是拿來做阿美陶的原料。

山谷的歷史、土壤和高霧氣、無午後雷陣雨的乾爽氣候,讓他想到了曾多次拜訪的南法,普羅旺斯。自然條件相同,過去也曾量產,他接著盤算成本,如果在人工如此高價的南法,一個香草產業都能長久經營,尚德只要能夠克服生產門檻、找到通路走向國際,說不定有機會。

人心匯聚後,開始想加值讓雜草瘋長!因有機種植精油越多找到根了,有了社群,第三步是讓它產生經濟價值。

他一邊替社區上有機農業課程,一邊幫稻農賣無毒米,試圖推動轉型。好的價格賣得出去,鄰居們開始問他有沒有新的擴產計畫。他順勢成立合作社,還沒用到自己的地,就先有了近四公頃的土地,接著以合作社名義,申請政府資源,從水土保持設施到對外宣傳,準備開始試種有機香草。

必須有機,是因為香草類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田地中的雜草越多,萃取出來的精油含量越高。

「這是半野化的過程,」經營香草種植十年的璞草園創辦人許仁和觀察,陳人鼎懂得香草市場,也知道如何差異化產品,讓尚德的山谷從規畫開始,就把市場納入考量。成立十年的璞草圖,因為接單不及,花了兩年在台灣各地尋找適合的量產基地,直到遇見陳人鼎和尚德社區,經過兩個月蹲點觀察之後,終於找到心目中的產地。

「複製泰源不是不可能,但要遇到陳人鼎,很難,」許仁和說,他也曾在知本契作十公頃,但「人不對」。陳人鼎從保護土地出發,又有商業頭腦,才能真正成為如普羅旺斯般,大規模、穩定的生產基地經理人。

例如,陳人鼎一開始就用最高日薪一千二百元,讓Ina們能夠長期在此工作並且推選班長,讓他們彼此管理,遇上偷懶的員工,他也沒有心軟、直接開除,如今知道要賺錢、穩定的,都會主動來要求加入工班,若是種在他們自己的地上,除了工錢還有地租可拿,養出了一批無可取代的香草大軍。

他有地方人脈、又有產業知識,知道須走向二級加工才能增加產值,於是找到當地一座廢棄梅子加工廠,並且取得長輩信任,說「年輕人回來是做功德!」工廠月租價甚至不到萬元,如果要合作社從頭蓋起,兩百萬跑不掉。

為了工廠的順利運行,他去考堆高機、鍋爐證照,什麼都學,因為他知道,有了加工,合作社的淨利會再拉高。

從社區發展一路做到二級加工,在去年與璞草圖確定合作後,每公頃產值提高到過去種稻的五到六倍。鄰居見狀,紛紛要求加入量產,耕地下一期會再多出兩倍。苦於台灣原生原料不足的璞草園,也樂得貢獻十年經驗,加入兩方的合作。

目前合作社旗下每甲地淨利三十萬元,第一年四公頃生產穩定後,將邁向十四公頃的大規模生產,加工廠收入則有三成淨利。一切都往好的方向進行,唯一的威脅,是當初讓他返鄉的原因:大型開發案。

每個月兩到三次的土地買家拜訪,讓身為社區理事長的他數度不耐,他明白,尚德真正要成為普羅旺斯,土地是唯一品牌,沒了土地,就像沒有根的經濟,任何地方都能複製,非長久財,鄉村根本無法長久的站起來。

但從佛學院到飯店,一個個開發商不斷蠢動,連廢校的國小都被議員親戚盯上。

他白天做農,晚上要處理跟中央、地方的公文往返,過去反對他的鄰居們,看著過去在工地裡打零工的Ina們,現在在香草堆間工作,相對高薪、穩定、輕鬆,下班後還跟他一起吃飯、跳舞。除了地主之外,沒有人會再攻擊他。

下一步,把土地變品牌香草為圓心,把民宿、新居民拉進來要反擊,除了公文戰,他知道只有用市場價值,才能守住家鄉的唯一美景。

例如,他看見海線的民宿,因為農地農用的規定,必須在農地的九成面積進行農耕,並且附上交易紀錄。於是他找上曾二父手」過的仲介,主動提供解方:賣香草苗給民宿主人、幫他們種、並且收購作物。如此苗種成本有人負擔,也多了可種植的土地,還有人付Ina日薪,同時滿足璞草園對原料的需求。

又例如,在第一年量產之後,發現七、八月不宜採收,於是他開始尋找資源,試著引進精油Spa、戶外瑜伽、香草採收體驗等人才,從民宿直接帶人進入山谷,讓Ina們七、八月也有賺頭。

把都市裡保養品貿易的知識帶進山谷,年近四十歲的陳人鼎回頭看,「鄉村的機會其實很多,會打字,其實就贏一半了,」他守下山谷的自然面貌之後,不只是出產的其他作物靠網路就賣完,還陸續吸引了新的居民遷入,全都衝著自然環境而來,還有超過五國的訪客,來到連民宿招牌都沒有的山谷中。

現在當地年輕人都知道,要回來,「陳人鼎那邊有工作!」

陳人鼎×阿美族老人村

年齡:39歲

經歷:創業做保養品平行輸入

現職:有限責任橄欖葉合作農場負責人、尚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成績單:

農田單位面積產值翻4倍以上

把廢棄梅子加工廠,變高端精油萃取廠

「國際上有的是拿錢找好東西的人,老天爺給我們這麼好的土地,我們為什麼不能成為世界買家的選項?」

他山之石

法國普羅旺斯×香草、薰衣草年產值超過五千萬歐元,加上地景規畫、精油、Spa,每年靠三大文化活動成世界觀光熱點。

文·劉致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657

80後夫妻棄豪宅住深山

1 : GS(14)@2011-02-26 18:07:4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35&art_id=15016682
正當香港 80後埋怨樓價持續高企,無法置業成家之際,湖北省一對坐擁數百萬元(人民幣.下同)身家的 80後夫妻,竟放棄豪宅,執意鑽進山裏,試圖建造遠離塵囂的「北美木屋」。他們從未試過務農,卻開荒種菜,圈地養羊,希望過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一家人棲身簡陋木屋。
2 : abbychau(1)@2011-02-26 18:26:34

我以前都係鍾意過呢d 咁ge 生活
3 : 龍生(798)@2011-02-27 18:01:34

你鐘意無問題呀....問題係你太太鐘意嗎...?
請表態~~ smiley
4 : abbychau(1)@2011-02-27 18:21:10

以前都有試過一個想歸園田居既女仔, 可惜而家已經唔係 orz
5 : abbychau(1)@2011-02-28 15:04:14

打錯..識過先arm
6 : 龍生(798)@2011-02-28 16:21:57

唔係丫....原文傳神的....
7 : GS(14)@2011-02-28 22:14:34

4樓提及
以前都有試過一個想歸園田居既女仔, 可惜而家已經唔係 orz

邊個?
8 : abbychau(1)@2011-02-28 23:02:58

你唔識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41

【旅遊籽】遇上仙氣夫妻 深山寺廟浸秘湯

1 : GS(14)@2016-03-17 14:53:38

為了愛情,你可以去到幾盡?美代子(左)二十多年前嫁給弘藏岳久,為他搬進這深山居住。



【旅遊籽:浪迹遊蹤】「嗯……佢個人,好有信用、好可靠,仲有好多,唔數啦。」一句可靠,相守廿載。都老夫老妻了,叫他們互說對方三個優點,還是面都紅晒。在大分縣的九重國家公園,深山裏頭就得一座孤寺。我們由最近的公路,攀過五公里的山嶺,用了三個半小時才到達。三百多年來,一家人為守護佛像,十五代均居於這杳無人煙的荒野。弘藏岳久,是現今的住持,半世人在山野間過活,無論是冬天零下20℃,還是後山火山爆發,他都坐看風雲變。卻有人儍得為他告別都市生活,住進深山長相廝守,一起經營旅館,過着森林和原野的簡樸生活。其實一世人流流長,最緊要,是搵到個人肯陪你共同度過。




十七世紀時,法華寺的十一代住持因兵荒馬亂,將寺廟由福岡搬到深山,自此傳承了十五代。

九重連山是活火山,為旅館提供天然溫泉。



凌晨三點,暖爐「噠」一聲熄掉。薄過紙皮的木屋中,房間氣溫驟降至零下5℃。捲了幾層棉被還覺冷,我開始咒罵這鬼地方,怎麼會有人住。在深山中,我們的木屋就像汪洋中的孤島,被世界遺棄。翌日一覺醒來,草原鋪滿白雪,靚到無法形容。回想起昨天一路走來,還是值得。九重連山,是九州除阿蘇山以外,最雄偉連綿山脈。由大船與久住兩個山系連結,九座山峯由海拔1,520米至1,791米高,當中的中岳是九州本土最高峯。昨天下午,我們來到阿蘇九重國立公園的長者原入口,由行山用品公司老闆伊東先生帶領入山,他早為我們準備好行山杖、行山鞋等等。以為只是三小時的行程,就如行個港島徑龍脊咁簡單吧?「話你知,呢度以前死過人。」咁驚嚇!「係呀,一入黑,就好難認路,走唔返出去。」他一手將頭燈遞來,叫我們勿掉以輕心,當下我冷汗直冒。看着路線圖,我們要走約五公里路,從1,018米高,攀升到位處1,303米高的法華寺。頭廿分鐘,都在柏油路上走,廣闊的平原風景、延綿的山脈為伴。伊東說,每年5至6月,杜鵑花盛放,整個山嶺都染上粉紅色,來賞花的遊人如鯽。此時值寒冬,眼前只有枯黃的芒草田,杳無人煙。過了平原,進入樹林,由樹根、枯葉、碎石所組成的上坡路展開。行山杖密密揮動,某些路段更要手腳並用,未至於要攀爬,但絕不輕鬆。



弘藏岳久為住客寫上願望的木牌祈福。

旅館內的牆上掛了不少黑白舊照和畫作,讓客人了解法華寺的悠久歷史。

中後段的山路較為崎嶇,請帶備行山杖。



一住十五代 五公里內無人煙

我們越走越高,氣溫開始跌破冰點。未見漫天飄雪,先見地上水晶。伊東翻開泥土,赫見一絲絲晶瑩剔透的幼冰條埋藏其中,有直有彎,原來叫做霜柱。當地面溫度下降至0℃以下,就會從潮濕而又容易滲出水份的泥土裏,慢慢結成,非常漂亮。用了三個多小時,天色幾近全黑,終於趕至三俁山與中岳山腳底,幾間木屋透出的點點光,如大海中的燈塔明亮。由於屬國家公園保育範圍,除了一兩座政府蓋建、用作放置防火、維修工具的小屋外,不見有其他基建設施。法華寺溫泉,就成了行山人士宿一宵的唯一選擇。這家小旅館,由兩棟木屋相連,有27間單人房。房間設計非常簡約,百呎空間,只得榻榻米、燈和被鋪。住客要自己摺被、用餐後要自行收拾碗碟。另有容納120人的宿舍,行山季節時恒常爆滿,所以旺季時會請臨時幫工。然而我們來時公眾假期剛過,又遇上寒流,就只有我們幾人在山上,氛圍有如偵探小說《金田一》會發生命案的故事場景。外頭風雪越來越大,房內暖風機熱力有限,還好這裏有溫泉,泡完一身暖意入睡,殊不知到半夜暖爐跳掣,惟有緊緊捲着被鋪保暖。翌日朝早,與老闆弘藏岳久與太太美代子打招呼,不禁問:「為何擇深山而居?」弘藏笑而不語,帶我們到旅館旁的小房子,牌匾上寫着「法華寺觀音堂」。只見他換上一身裝束,搖身一變成為住持!只見他口念喃嘸,為住客寫的願望牌祈福。原來家族世代為僧,寺廟本設在福岡,至十一代住持時因戰亂燒毀,便帶着佛像苦行至此,見環境清靜適合修道,1649年起定居於此。到1868年的明治年間廢佛毀釋,政府打壓佛教,各地藩主不敢再提供資金支持,寺院逐漸貧困。由於九重山是活火山,有充足的地下湧泉,當時二十四代住持遂決定開設溫泉山莊,讓登山客居住。薪火相傳,弘藏已是二十六代。



妻甘棄都市生活 相伴廿載

因為這個特殊原因,法華寺成為了國家公園內唯一建築,生活於此,自然有很多的不便。53歲的弘藏憶述,50年前,物資都由人力搬運上山,到七十年代才有馬車通行,來回最近的竹田市要花上半天。小時候他出入市區,也得背幾大袋日用品,走那幾公里的山路。一直到二千年,才興建了車路,只准他一家與維修人員使用,生活才算方便一點。在這與世隔絕之地生活,無社區無鄰居,以為在此長大的弘藏定悶出鳥來,想不到他卻相當知足,「唔會啊!其實都幾好玩,冬天我會將橙汁放在室外,自自然然就結成雪條了!最凍時,掛在屋簷邊的冰柱,可以有兩米咁長,我會當劍來同弟弟玩耍。」在野外長大,也學會求生技能,打獵、抓野兔野狐毫無難度。到了求學時期,以至畢業後出社會工作,他都不忘從前的深山生活,於是在28年前,回來繼承家業。「只有在這裏,才能找到內心深處的寧靜。」以為儍人一個嫌多,竟然有人肯跟他一起住無人之境。太太比他小8歲,21歲時來山莊做暑期工,愛上了這位少東,便放棄都市生活,「剛來的時候,覺得這裏好靜好靚,好開心。住耐了,就開始悶,甚至問自己,我要等到幾時先可以離開?」可說完不到兩秒,她又甜笑說:「不過,他總有辦法,讓我過得很快樂。」日復日、年復年,廿載過去,二人沒過繁華日子,卻有青山綠水陪伴,坐看風起雲湧。這,才是真真正正的仙氣。



上山當日剛下雪,走得較慢,用了三個多小時才到旅館,天已全黑。

就如外國的Mountain Lodge,為行山人士提供飽暖的小木屋。

又凍又倦,期待已久的晚餐,由美代子主理。




法華寺溫泉山莊

地址:大分縣竹田市久住町大字有氏1778番地網址:http://www.hokkein.co.jp收費:一泊二食,個室每人9,000日圓起(約614港元),120人大宿舍每人8,500日圓起(約580港元)交通:乘JR至豊後中村站,轉乘日田巴士,於長者原九重登山口下車(約35分鐘),每人950日圓(約65港元)。然後沿法華寺溫泉山莊的指示牌走,路經「雨ヶ池越」,沿九州自然步道進入,步行約三個小時。回程由原路或走「すがもり越」均可回長者原登山口,需時同為三個小時。





個室可住一或二人,基本上就是睡覺空間,冬天時頗冷,要靠近暖爐取暖。

泥土內結出霜柱,有如水晶剔透。

九重連山為九州本島最高山脈,冬天時漫天飄雪,氣勢壯闊。圖片由法華寺溫泉山莊提供



鳴謝:Tourism Oita



記者:甄俊宇攝影:林栢鈞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0317/195321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317

匿森林避越戰40年「泰山」重返深山更開心

1 : GS(14)@2016-07-12 03:19:26

到底原始還是文明生活較好?對在深山長大、居住40年的越南「野人」何萬朗(Ho Van Lang)來說,或者深山比城巿更好。他在2013年「獲救」從此要回到世俗生活,近日他獲邀再入深山介紹當年生活,身處山林之間,他面上流露純粹真摯的笑容,道盡對往昔的懷緬。一切源於越戰。在峰火處處的戰亂間,何萬朗寓所遭炮火擊中,萬朗媽媽及兩名兄弟被炸死。萬朗的爸爸何萬清(Ho Van Thanh)深受打擊,帶着當年年僅1歲的萬朗躲進深山,從此與世隔絕,一避41年。到2013年被發現後「獲救」,被迫返回世俗,那年萬朗已42歲,只能講幾句話,但爸爸則仍懂戈族語。三年過去,萬朗能適應文明生活嗎?攝影師塞雷索(Alvaro Cerezo)特地到越南廣義省拜訪他。塞雷索坦言,初次見面時已覺萬朗非常特別,他憶述:「他活動及看東西的方式令我興奮不已。」當他提出想跟萬朗到深山生活幾天,萬朗更興奮得毫不猶疑就答允。萬朗帶塞雷索以繙譯等人回到居住近40年的深山,他非常興奮,即時決定不再穿這三年被迫穿著的現代衣服,穿回以前的草衣。在深山示範如何生火、打獵,輕而易舉就捉到老鼠,燒熟後撕開老鼠來吃,臉上掛着的是世俗難得一見的燦爛笑容。塞雷索坦言,本來打算跟他學野外求生,但萬朗的天真純樸令他感動不已,他說:「我很快發現他真的很像小朋友,很愛笑和愛玩。所以那時起,學求生也沒那麼重要,我開始很享受跟他一起探險。」
Doncastaway網站/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711/196901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265

【動畫】搭上人妻怕被纏人夫深山謀財奪女命

1 : GS(14)@2017-01-06 02:07:26

湖南女子鄒小紅(60多歲)去年11月23日到湘潭市一間食品廠打工,但數天後離奇失蹤。6日後,有上山打野兔的居民,在叢林深處發現有女子被布包裹着,已沒生命氣息,立即報警。警方調查後發現,女屍就是鄒小紅,而她竟然有兩名丈夫!鄒小紅身上有多處傷痕、衣衫不整,在其湘潭老家有一名姓謝的丈夫,但食品廠卻指小紅的丈夫姓譚。警方隨後鎖定與小紅一同到食品廠應徵的譚述初。警方追查譚男下落之際,發現小紅的身份證和合共10,106元人民幣存款遭人取走,轉到另一個戶口。上月1日,案發後不到60小時,警方在食品廠拘捕譚男,並在其居所起出小紅的身份證和存摺。譚供述,他與小紅各有家庭,11月時在車站相識,二人以夫妻名義一同到食品廠找工作,並開始同居,但她未能過試用期被辭退。他擔心小紅會對他糾纏不清,令姦情曝光。事發當日,她帶小紅到清泉村山上,趁其不備用木棍打暈她,並掐其頸部,將她拖入樹叢內再用刀將其殺害。犯案後,譚將犯案工具拋棄樹叢裡,並拿走小紅的外套、鞋子、隨身財物及身份證。目前,警方將譚述初以涉嫌故意殺人罪、盜竊罪依法?捕。湖南經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5/1988730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474

【飲食籽】開店推廣中式泡茶 23歲女雲南深山尋茶葉

1 : GS(14)@2017-07-29 03:25:22

年僅23歲的高希晴醉心茶藝,希望向香港人推廣傳統中國茶的文化。



【飲食籽:識飲惜食】提起茶藝,我總想像有位白髮斑斑的伯伯坐在茶室,緩緩地從茶壺倒出熱茶,反正就是老人家的玩意。「我開這間店就是希望告訴香港人,茶藝也可以年輕化、現代化。」今年才23歲的高希晴(Chris)笑道。眼前這位個子小小的女生,兩年前隻身走入雲南的茶山和茶廠,跟隨當地的茶藝師學泡茶。最近她更在以貴租見稱的尖沙嘴厚福街租下大舖,銳意推廣傳統茶藝和健康飲食。



走入厚福街,不難發現原有的知名甜品店早已換上新招牌,閃亮亮地寫着「2DP」三個字。「2DP其實是Two Decimal Places的縮寫。」高希晴悠然地說,坊間總覺得茶葉沒有固定價格,僅由從業者根據經驗開價,故很多人都認為茶葉是門混亂的行業。「以2DP作為店名,是因為我希望為茶葉訂定標準,不論價格、茶葉的份量,以至沖泡時間,都有一套標準。」她說。



百年古樹月光白茶$48第一泡(左)味道甘香,茶味較淡,第二泡的茶脂較重,入口醇厚。

鐵觀音Mojito$42薄荷味重,青檸稍突出茶味,甜度剛好。

水蜜桃白茶梳打$48清香微甜,惟梳打味稍蓋茶香。


媽媽患癌病逝 決定投身「健康」行業

聽她說着自己的理念,沒想到一切竟源於她早年病逝的媽媽。18歲那年,她正為考文憑試埋頭苦幹之際,突然傳來噩耗,證實媽媽患上末期鼻咽癌。她媽媽原為羽毛球運動員,飲食習慣尚算健康,只偶爾吃點零食,「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媽媽確診以後,第二天她就完全不碰汽水和薯片這些垃圾食物。」高希晴憶述,媽媽一知道肉類或含激素,就開始茹素,後來為了避開農藥,更只吃有機水果和蔬菜。可惜病情仍然反覆,最終還是敵不過病魔,享年42歲。「香港人其實很可憐,我們明明努力賺錢上車買樓,最後只淪得喝鉛水、吸廢氣、吃農藥的生活。」她開始反思,到底我們是因為體弱才染上疾病,還是環境問題令我們患病。因此,她考上大學後決意攻讀與環境有關的學位課程。藉着實習的機會,她開始接觸不同與「健康」有關的行業,「我看過會吸廢氣的建材,看過有機沙律菜的農場,但最後還是選擇了茶葉。」她微笑道。實習最後一年,她走訪中國不同的茶葉商販,更隻身走入雲南的茶山,方發覺茶葉盛載了不少人的血汗。「每到收成期,農民都要爬上茶樹,逐片逐片摘下茶葉。」青綠色的百年、甚至千年茶樹,孕育着嬌嫩而幽香的茶葉,她形容那片山頭就像仙境,比電視劇《茶是故鄉濃》還要純樸。剛摘下來的茶葉會馬上搬到廚房,工人燒起熊熊炭火,把茶葉倒進大鐵鑊,並以人手炒茶,「因溫度太高,稍一不慎就會炒過火,所以一定要用人手來感受茶葉的溫度。」



薰衣草黑莓鐵觀音$46茶味最突出,微酸而且有淡淡的薰衣草香。

調茶的糖漿以冰糖、茶葉和水熬製而成,令調茶帶點獨有的甘甜。

鐵觀音雪糕$36(左)普洱朱古力雪糕$38(右)


堅持古法沖泡 推調茶甜品迎合市場

為了辛勞的農民,她堅持用古法沖泡茶葉。泡茶先要燒水,用熱水澆過沖茶的容器後,再開始泡茶。白茶用沸水沖,泡大約三分鐘是為第一泡。茶葉大多可沖泡兩次,倒茶時還要沿杯邊滑落,免得打進空氣,打散茶香。「傳統茶不是不好,但現代人卻未必有時間去品嚐。」她無奈地說,因此店裏還提供新式調茶和甜品,除了迎合市場口味,也希望藉此讓年輕人培養喝茶的習慣。調茶以水果、香草和中國茶調製,最特別的是茶的糖漿是用茶葉和冰糖熬製而成,卻不同於坊間的果糖、糖精。適逢夏天,他們乘勢推出雪糕,青綠色的是百分百鐵觀音口味,味道比抹茶香甜,苦澀味稍輕。年紀輕輕,高希晴卻帶着雄圖壯志來厚福街開店,問及資金來源,她只緩緩地說是離世的媽媽留下來,「很多人覺得她走時太年輕,是件不開心的事。但若我可將它變成一件有延續性的事,說不定我會令她走得有意義。」她笑說。我看着舊照裏的高太,她的笑容彷彿就在支持女兒完成夢想。



自家製素牛藜麥扒漢堡$88漢堡扒以蓮藕粒、紅菜頭和秋葵製成,配以自製醃菜和醬汁。

2DP 尖沙嘴厚福街12-12A地下

採訪:黃映嫚攝影:王國輝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727/201022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8960

【正Trip精】台東深山做野人 烤山豬攀一線天岩壁

1 : GS(14)@2017-11-13 04:13:23

在鸞山森林博物館上,沒有圍牆阻擋視線,可一覽卑南溪七層河階美麗的地形地貌,也可眺望花東縱谷、鹿野高台和小黃山的美景。

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距離台東市區約40分鐘車程時間,台東鸞山部落有間森林博物館,雖說是博物館,卻找不到圍欄、建築物和電力設施,只是一片原始森林,沒人帶路你甚至找不到入口。這裏是布農族人聚居之地,館長阿力曼是布農族人,當年他為了保護祖先留下來的這片部落森林,成立博物館,規劃半天或一天的體驗之旅活動,帶團讓賓客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認識布農族人在森林中的簡樸生活。


旅程的開始,先去拜訪這棵「會走路的樹」,當然不是真的會走路,只是指這些一代白榕的氣根不斷擴展,當中只有幾棵為母樹,長年累月生長,又形成連綿不斷的拱門,看起來像一直走路似的。與部落的迎賓樹見面後,族人悉心準備了見面禮,山豬肉串和特色小米酒,餓鬼要先向族人說句「Uninang」,即布農族語中的「謝謝你」,之後在茅草屋下現烤山豬肉,在山豬肉熟透前,幻想做個深居隱世山林的獵人,吃起肉來特別有滋味。進入森林前,跟隨族人進行土地祭儀,向祖靈和山神打招呼,獻上檳榔與小米酒作伴手禮,祈求山神保佑與祝福後便要出發。難得深入叢林,少不了攀山爬樹的環節,也是我最期待的部份。森林中有斜坡、岩壁和大樹,傳統布農族人善用森林資源的智慧隨處皆見,路線刺激之餘絕對合家歡,男女老幼都玩得,應記沿路的輔助繩索一功。「一線天岩壁」可謂挑戰身形的一大關卡,舉頭望線天,低頭縮肚子,才能穿過這個只容納一人側身而行的岩壁。去到最終關卡,第一眼看見這棵約兩層樓高的巨樹,個心離一離之後一鼓作氣爬上去,結果發現抓緊兩邊繩索,三兩下功夫就到頂,難怪阿姨們健步如飛。完成部落旅遊的任務,吃一頓布農族森林風味餐,十多道山產野菜全都由傳統的柴燒大灶烹調出來。數到最特別的一點,一定是女士們都坐在原位不動、反由男士服務女士的景象,原來源於布農族女士至上的習俗。麻糬是台灣名物,只是沒想到在森林中還可以一戰搗麻糬,族人與賓客要合力把糯米飯和南瓜絲搗成黏糊狀,再放入盤中沾上花生粉,吃起來口感很彈牙,花生粉甜度適中,個人認為比台東市面上賣的更美味。體驗之旅活動以種樹和圍圈跳舞作結,簡簡單單的行程,真心好玩又不失教育意義。森林博物館半天的導覽活動每天有100個名額,需要專人導覽才能進入,所以建議有興趣可報名參加當地旅行社辦的一天遊活動。


「會走路的樹」,幾棵母樹長得如此粗壯,氣根不斷擴展,有一秒錯覺以為巨樹是巨人。

在茅草屋下現烤山豬肉,感受布農族人原始的山居生活。

在一線天岩壁的入口留影,不過記得注意安全。


在這個只容納一人側身而行的岩壁,一定要舉頭望線天,低頭縮肚子。

約兩層高的巨樹看起來可怕,不過爬上去沒想像中難,另外樹旁也有條小捷徑讓人通過。

布農族森林風味餐可以讓賓客一嘗布農族人的口味。


館長阿力曼平日會帶團,可惜我們到訪當天他有事在身沒有導賞,不過最後都「野生捕獲」館長



台東縣延平鄉鸞山森林博物館半天導覽團收費:1,600台幣(約港幣$400)記者:鄧天蔚攝影:潘志恆鳴謝:台灣觀光局駐香港辦事處、Tripbaa、HK Express、Airbnb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71110/202097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422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