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懶人基金非價廉物美 供款至買入有時差 未必追貼指數

1 : GS(14)@2017-01-13 08:07:51

【明報專訊】強積金預設投資策略(DIS)於2017年4月1日就會正式推出,作為預設投資組合(俗稱懶人基金),積金局為了控制風險以及費用,選用了全球的債券與股票指數,自動降低風險,並限制基金管理費用在0.75%內。不過DIS費用低廉且風險分散,主動選擇DIS組成強積金組合卻未必是明智選擇。

強積金成員對投資組合關注度仍然較低,以信安提供的數據為例,信安旗下的強積金計劃中約有高達10%成員未指明投資選擇,人數約5萬。若這些未有投資選擇的成員未在通知發出後42日給予回應,那麼強積金將自動落入DIS,選擇預設的投資組合。

康宏理財強積金業務拓展董事鍾建強表示,其實成員主動或被動令強積金落入預設投資策略並非好事。雖然費用廉宜,但亦因此多為趨於被動式的管理。由於強積金不斷吸收成員新供款,因此這就增加了追蹤指數的難度,加上實際供款與買入指數的時間差,實際指數與追蹤指數或產生較大差異。

現時坊間的DIS產品還未廣泛公開,但由於強積金對基金管理費的限制,DIS更趨於採用被動管理方式。以富達為例,富達DIS產品就以追蹤指數為主,永明的DIS產品則將投放於兩隻同名基金,由施羅德(Schroders) 以高階啤打(advanced beta) 策略進行投資。

與坊間股債混合產品不同

此外,預設投資策略投資地域與坊間強積金股債混合產品亦有不同。信安發言人表示,「以信安為例,預設投資策略的核心累積基金與現有的混合資產基金,雖皆為股債混合基金,但在地區投資分佈上有明顯分別」。信安續表示,DIS以富時強積金環球指數(60%)和花旗強積金全球政府債券指數(40%)為基金基準,以環球股債混合形式的基金投資,投資美國股票比例過半,有別於信安旗下的混合資產基金,以中國/香港股票比重佔高。

隨年齡調整基金減風險

預設投資策略由兩個混合資產成分基金組成,包括核心累積基金和65歲後基金,股債比例分別為6:4和2:8,由50歲開始至65歲,強積金權益將由核心累積基金,按年歲增長按比例逐步增加組合內65歲後基金成分,直到65歲,組合全部由65歲後基金組成(見圖)。

事實上,DIS的自動降低風險(de-risking)機制在坊間並不新鮮。富達目標日期基金「儲蓄易」以及永明彩虹強積金計劃內可供選擇的「投資導航」均具備隨年齡調整風險的功能,不過,兩個產品又各有不同。前者的股債組合比例在同一基金內進行,並且調整時機和調整比例由基金經理靈活決定;後者則與DIS相近,代替客戶選擇要投資的成分基金,由30歲即開始進入調節周期。永明彩虹強積金計劃的「投資導航」是強積金成員的備選選項,若成員未能決定成分基金,可選擇「投資導航」。

與DIS內僅兩種投資類別不同,投資導航內的默認成分則包含現金、港元債券、香港股票和環球股票4種成分,30歲以下成員將投資5%港元債券、40%香港股票以及55%環球股票;到60歲以上,組合內將無香港股票,有15%現金、55%港元債券以及30%環球股票,30歲與60歲之間比例每年生日變動一次。另外,組合還隨基金表現動態調整,令成分基金始終保持設定比例。DIS的調整風險功能主要影響50歲以上成員,而該投資導航亦影響30歲與50歲之間成員。

目標日期基金由基金經理掌舵

富達現時共有7隻目標日期基金,由2020年至2050年每5年是一個目標日期。富達國際香港退休金業務總監陸劍平介紹,雖然與DIS相似,有隨年齡調整股債比例的機制,不過差異在於,目標日期基金的風險調整由基金經理掌舵,決定具體何時調整以及如何調整,彈性較大。另外,DIS的股債組合僅有6:4和2:8之分,但目標日期基金股票比例更為靈活,可以高達99%。但投資者須留意,由於DIS屬於新產品,亦未如現有基金一樣有歷史表現數據可供參考。

明報記者 姚丁鈺

[退休綢繆]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6637&issue=2017011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405

受累防走資 難滙款至海外還債 中資焗捱貴息境外融資

1 : GS(14)@2017-02-06 07:25:16

【本報訊】內地嚴控資金外流,當局雖強調正常的商業操作不受影響,但很多企業已受牽連,難以滙款至境外償還外債。銀行界指,中資企業於海外子公司,再難靠母企打錢出外還債,其境外貸款到期後多予以續期再融資,但美息及對沖費用趨升,均令外幣借貸成本增加,變相令企業焗捱貴息;加上內地信貸開始收緊,故本港美元融資活動有回升迹象。記者:劉美儀



另外,H股企業下月公佈業績,若向境外股東派息,需獲內地批准售滙(沽人幣買外滙)及將資金滙出。一中資行及另一企業財務主管表示,企業向境外股東派息屬正常商業行為,外管局會按一貫運作處理,但同意現時審核較以往再嚴謹「少少」,口頭查詢會「問多啲」,以免有公司利用派息安排,「如增派特別息或提高派息金額涉嫌走資」,但企業若按既定派息政策審批應無問題。


境外派股息將被口頭查詢

2015年以前,中資企業即使水頭足,仍會選擇在港借港元或美元貸款,然後再轉持人幣存款,藉套戥效應令其賺息賺升,外幣貸款則到期後續期滾存。但前年8.11滙改後人幣急貶,加上境外借貸成本已較內地貴,故由去年首季起,企業外幣貸款到期後,陸續出現償還潮。但到去年12月中下旬,外幣貸款卻出現回升迹象,估計與當局嚴控走資、中資企業惟有在境外尋求融資有關,因本港人民幣資金池已收縮,故新增貸款以美元融資居多,惟今年市場變數太多,難單從12月表現推算全年貸款會否續增。消息謂,另一回升原因是境內信貸開始收緊,去年底內地銀行已收到今年新增貸款額度窗口指示,個別板塊如房地產更加設分類額度管理。人行上周剛調升逆回購利率,即被市場視為貨幣政策由寬鬆轉向中性偏緊。


內地信貸情況開始收緊

海通國際股票研究執行董事陳昔典說,本地市場資金仍充裕,中資企業在港貸款到期後,相信在信貸風險可行下,再融資應不困難,部份國內地產商境外發外幣債,亦看不見續期遇到太大問題,反而融資安全性最令銀行疑慮,或會窒礙借貸,如一些取態較保守銀行,擔憂當局政策一下改變,使原來合規性擔保(如足額現金支持的備用信用狀)會變成不合規的滙出資本。恒生銀行(011)署理首席經濟師薛俊昇謂,內地企業是否在港以外幣融資,會視乎美息升勢及對沖成本,也受境內信貸政策影響,近1、2個月內地銀根稍見趨緊。金管局發言人回應,一向要求銀行進行貸款時,必須清楚評估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倘涉跨境貸款活動,須確保業務符合當地法規,以及有效執行借貸條款,包括收回及變賣抵押品等,但該局不評論境外監管機構的政策。去年12月本港貸款與墊款總額增加1.6%,在港及境外使用的貸款,分別按月增加0.4%及4.5%。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6/1991917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6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