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盤黃明明:Dropbox夢想下的取捨
http://news.imeigu.com/a/1334703660176.html文/@何峰
無論是上線之前即獲天使投資人薛蠻子的投資,還是由黃明明和顧志城搭班的明星創始團隊,都讓2010年8月上線的酷盤積累了快速成長的基因。作為酷盤的投資人兼董事長,黃明明要帶著團隊做一個中國的Dropbox。而在這次創業中,他也在不斷作出取捨。
取捨
2010
年左右,當現任酷盤CEO顧志城提議再度創業做超級離線下載時,黃明明毅然予以否定。「我在當時有一個判斷,通用下載領域從07年開始、08年到達高峰期
後已經在下滑。原因非常簡單,被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把視頻這一大塊分流出去了;對於通用軟件下載,其實迅雷和快車都沒有很好抓住機會,反而被360搶走很
大一塊市場。」黃明明當時提議想想什麼是下一個很大的東西。
黃明明本人非常欣賞雷軍講的一句話:創業選方向非常重要,你站對了風口,豬都能
被吹起來。當時Dropbox在美國已做了三年多,儘管才積累了不到1000萬用戶,但已呈現爆發的苗頭。作為Dropbox用戶的黃明明,窺見了產品背
後存儲需求的實用和普遍,還有國內市場的空白。他最終將創業方向鎖定在了做中國的Dropbox。事實也並未偏離他的判斷。
從2010年8月到2011年4月,Dropbox開始爆髮式增長,用戶一下子翻了五倍到了5000萬的用戶。「除去Dropbox本身用戶的積累和口碑傳播的雪球效應開始爆發外,也是因為iPhone 4、iPad、Android手機在全球快速普及。」他總結道。
而
另外一個取捨抉擇,則是做偏重分享還是專注存儲?「網盤的商業模式有很大問題,分享的公有文件裡面,可能80%-90%是盜版相關內容或者色情相關內
容。」黃明明從一開始就否決做偏重公有文件分享的網盤服務,而是專注於用戶個人文件的云端存儲。「酷盤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用極低的成本給個人用戶提供一種
云端的存儲服務,希望每一個人都把所有的個人文件放到云端,在任何設備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可以獲取所有文件」。時至今日,酷盤的個人文件存儲佔到了
60%-70%,公有文件佔的比例較小。他透露酷盤通過秒殺技術去識別盜版和色情文件的ID,進行「秒殺」刪除。「很多用戶上傳大片的時候,以為是程序出
錯,經常說怎麼一秒鐘1G甚至1.5G的文件就傳完了。其實就是因為我們做了秒殺技術,這是國內比較好的。」
「有很多中小站長說有大量的盜
版資源可以瞬間給你帶來幾十萬用戶。一旦用戶把你定義成獲取盜版資源工具的時候,他可能很難再放心把個人最隱私的資料放到你這上面來。」黃明明稱,在誘惑
面前,酷盤做了一個挺有勇氣的抉擇。酷盤也從限制外鏈上去控制盜版文件的傳播,是國內唯一沒有大規模開放外鏈的。他表示,酷盤雖然允許用戶通過郵件把
1G-2G的大文件發給別人,但是嚴格限制下載次數,現在是五次,可能開放到十次。
目前酷盤註冊用戶已過1000萬,每天上傳文件超過
2000萬個。黃明明稱,在過去兩個月裡面,無論是酷盤手機用戶每日上傳文件的數量,還是手機同時在線和活躍數量,都翻了20倍不止。智能手機的爆發增
長,正在不斷提升用戶的云端存儲需求。"酷盤這類云存儲服務,今年將迎來爆髮式增長。"黃明明對酷盤非常看好,也在推進酷盤與智能電視等更多智能終端合
作。
與之相應的,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裡,酷盤在資本路上走的很順利。2011年2月,酷盤得到了海納亞洲「應急」的100萬美金過橋貸款,
隨後獲得了海納亞洲的A輪投資;2011年8月,硅谷風投DCM又給酷盤投資了2000萬美元,投資人甚至最後深入酷盤再山區的研發團隊去瞭解。
苦水
但
創業"表面順利"的背後,也有"苦水"。"我們可謂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當時跳進去之後才發現在國內做云存儲的水非常深。"相比亞馬遜提供的云存儲服務S3
和云計算虛擬服務EC2,支撐了美國互聯網幾乎半壁江山,尤其是推動了美國互聯網湧現類似Dropbox等不到十人的小規模創業企業,卻可以做到千萬用戶
規模。
"不管是個人,還是創業團隊,你今天說我的公司只要一個T的用戶數據量,拿你的信用卡在亞馬遜上刷,告訴他要一個T,以及什麼質量的
服務和多少的流量,馬上後台服務就開通了,但是在中國完全沒有這樣的東西。"因此,黃明明感嘆不得不在國內自建後台的存儲器。"光是這事就折騰了我們
4-6個月,一開始完全自己做,後來通過朋友找到EC2存儲專家,發現事情的難點不光在技術實現上,關鍵是存儲服務。這是互聯網上對安全和穩定要求級別最
高的,我認為它是一個電信級別甚至是銀行級別的要素。"他透露,在保證數據安全方面,酷盤主要借助「HTTPS加密協議」和「數據碎片化」二個手段。對於
數據碎片化,他宣稱「用戶的文件在上傳瞬間,已經被切成無數碎片加密後分佈式存儲在全國各地的機房裡。」
路徑
對於未來,如何
從功能向平台升級,黃明明為今後的酷盤定下了二條產生合力的路徑:重點推進前端應用的API接入和酷盤自身的功能需求開發。據悉,美圖秀秀和
Android
ES文件管理器已接入了酷盤的API。此外,黃明明稱,API接入推廣將是酷盤今年下半年重要策略。會考慮舉辦一個基於酷盤存儲的開發者大賽,設立創業獎
勵基金。據悉,今年2月,酷盤推出了API開放平台。
在他看來,當用戶手機上最常用的幾十個APP接入的都是酷盤的API,那麼用戶的切換成本就會變得比較高。這也是他擬定的防止大公司一鍵文件搬家的一個重要防禦手段。
而在酷盤功能優化方面,他透露,將以合作的方式,去開發酷盤的記筆記、錄音和照片自動云存儲功能等等。
至於盈利模式,他稱會採取向個人和中小企業用戶收費的模式。「我們不會像傳統的免費客戶端把量鋪開了,彈垃圾廣告或者彈窗廣告。」他認為廣告模式最終是與酷盤的個人隱私文件存儲的定位是背道而馳的。此外,他透露,將來會針對特定行業建立專門銷售團隊,但目前尚沒有計劃。
紅海
「對
於云存儲服務,所有巨頭一定會進來。從我當時選擇做酷盤,投資酷盤的第一天起,就從來沒有奢望過別人不會進來。」他認為中國互聯網就算有藍海也會很快變成
紅海。國內云存儲領域也正逐漸成為紅海。據悉,目前包括騰訊、百度、360、迅雷、新浪、金山等等已推出了云存儲和網盤服務。
對於眾多對
手,他認為騰訊最令人忌憚。「很多公司不是死在騰訊用戶端,而是在最專長的領域做的沒有騰訊好,你死是應該的。」不只是產品開發層面是一流的,他表示,騰
訊在後台也有處理海量用戶的能力和技術積累。據他透露騰訊每年服務器的採購量20萬台左右,是國內互聯網公司採購最大的,高於百度的10-15萬台和阿里
巴巴的5萬-10萬台。「騰訊在後台有大量的冗餘計算能力和冗餘存儲能力,它做云存儲絕對是最大競爭者。」相比騰訊,他認為百度的弱項在於前端產品,不過
能否真正產生威脅,還得看百度對云存儲的重視程度。
「對於一個小的創業公司而言,你能控制只有你自己,是不是能夠跑得更快,做得更好一點。」這是黃明明為酷盤自身定下的競爭基調。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
|
【VC裂變】黃明明:早期投資者不應過分關註泡沫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111/147630.html
口述/明勢資本創始人 黃明明
整理/本刊記者 石海威
最早我回國加入文勝(蔡文勝)做265,當時是互聯網正在蓬勃發展的時候,也確實感謝文勝帶我認識中國最活躍的一批早期站長。2005年我們搞了中國第一屆草根站長大會,那個會上,YY的李學淩、現在馬上要上市的飛魚科技的阿飛都去了,包括美圖科技的吳欣鴻也是在那個時候認識的。這後面的過程中,我自己做過也投過一些公司,交過很多學費,不少已經壯烈犧牲了。也有一些運氣比較好的,像汽車之家,就長成了那種billion dollar的公司。
去年,我把自己的最後一個公司賣給阿里巴巴後,開始全職做天使投資。因為一些項目的業績不錯,很多朋友找到我希望做一個機構化的小型基金,於是在今年7月底我們成立了明勢資本。
最近不管是媒體還是基金業,包括美國投資人都在問我同樣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互聯網泡沫和投資泡沫。我認為對早期投資人來講,過分關註當下或者是短期泡沫沒有任何的意義。原因很簡單,我們投的是未來5—10年會成長起來的偉大公司,如果把時間線拉到未來5—10年,這個公司一定會經歷兩到三個經濟周期。
我們看中國今天最優秀的幾家公司,百度也好,騰訊也好,包括阿里都經歷過起伏和折騰。我們今天在投的早期公司,一般需要平均7—9年的成長期,才能夠成為一家上市公司或通過並購退出。所以在未來的5—10年里面,它一定會經歷幾個經濟周期。如果你看好這家公司真正的願景,那麽就完全沒有必要關註短期資本市場上的一些調整,對一個真正優秀的早期投資人來說,我們應該關註這個公司的核心本質。
什麽是核心本質?
第一,能夠提供給用戶什麽樣的核心產品或者服務。核心的團隊是不是對他所針對的這個用戶群體和這個行業有足夠深刻的認識和專長,能否做到中國甚至全球最優秀的級別,我覺得這是創業者和投資人首要考慮的。
這和我們的投資理念也相同。明勢資本是一個早期基金,早期基金有很多不同打法,但對我們來說,我們希望的是能夠選中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並最終成為行業領跑者的那支團隊,然後成為他們在孤獨的創業長跑中最堅定的陪跑者。所以對我們投中的優秀團隊,我們一般不會選擇在A輪或B輪退出,而是長期持有,甚至加碼跟投下去。
第二,如果你是一個優秀的創業者,也不應該太多關註是不是有泡沫。最近有很多創業者跟我們交流,問我們是不是現在融資變得越來越困難。這里我想講一個觀點,對那些因為市場特別好,錢特別好拿而決定出來創業的人,我建議他們要再想一想。
我們看歷史數據,很多優秀公司起步時未必是在經濟最熱、泡沫最強的時候,往往在困難時期成長起來的公司,它的資金有限,所以才能更專註地做好自己核心要做的事。
中國經濟過去三十年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滲透和普及,讓未來的5—10年中每一個行業都有被顛覆整合的巨大機會,它來的速度,比我想象的還要快。這里我想講兩個例子。
今年年初,我們分別在汽車和房產領域投資了兩家初創公司。一家是最近比較火的PP租車,估值已經比年初翻了20多倍。比這更讓人興奮的是,它利用共享經濟的模式已經在快速顛覆租車行業。我們估計到明年年底,它的交易量將超過目前最大的神州租車。
另一家是做二手房中介平臺的軟件公司,最近它剛剛完成了估值過億美金的又一輪融資。創始人當初跟我談他的理想是將來要做一個虛擬的網上二手房的交易平臺,而現在,他已經通過和線下二手房中介的深度整合,完成了線上二手房的閉環交易。這個比我們原來的預想整整提前了一年多。
這是我們喜歡的項目。很多以線上起家的互聯網平臺,反過來整合收購控股線下的實體,這種從線上往線下快速整合的產業變化已迅猛開始。不管汽車、房產還是教育、金融等其它領域,里面都會快速出現顛覆性的公司,去整合傳統資源。
另外,中國本身的GDP也以每年6%—7%的速度在增長,在未來的5年如果沒有大的變化,中國的GDP會趕超美國。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看,今天國內的對標公司,比如在房產、汽車、金融領域的公司,不管市值還是銷售額和美國同類公司還有10—20倍的差距。也就是說隨著大盤子的增加,每個領域的領頭羊公司,它的規模至少還有10倍甚至更高的增長空間。
另外一個創業大方向就是智能硬件和高端制造業。在這件事上,小米的雷總為中國企業界捅破了一層窗戶紙,因為中國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的紅利,是基於勞動力成本的低價。我們成為全球制造或加工業的中心,但是中國企業不擅長做自有品牌。我覺得雷總給大家指了一條路——其實用互聯網思維好好做一款產品,好好運營品牌,建立用戶的忠誠度和粉絲群體,中國的企業一樣可以從價值鏈的最底層往高端升級。
我個人的一個判斷是明年這個時候世界範圍的高端手機品牌除了蘋果外,剩下應該是中國的品牌手機一統天下,三星會被打得很慘,其他國家和地區會被像來自小米、華為這樣的中國品牌取代。同樣的故事會發生在其他消費電子領域,包括電動車這個領域。高端的電動車可能會有特斯拉或者是寶馬這樣的公司,但中低端電動車領域會看到比亞迪和其他中國創業公司迅速崛起。
經過過去三十年的積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生產制造和供應鏈基地。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同樣有我們做投資尤其是早期投資的巨大機會。我們在找有做C端產品能力的公司——小米能夠把品牌和產品的質量做好,同時經營好他的粉絲群體,類似的公司同樣有巨大的機會。
未來5—10年,一個是傳統行業被移動互聯網顛覆,第二個就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過渡,整個產業升級會在中國以極快的速度發生。這里面也會產生一批百億美金,甚至更大規模的公司,因為市場、生產線、整個價值鏈體系和高水平的工程師在這里。
當然看方向是最容易的事情,執行卻是最困難的。所以,無論成功或失敗,我們對所有的創業者都心存敬畏。這也是為什麽我給我們的基金取名叫明勢資本,因為我們要發掘明天的趨勢,而“勢”又是“上執下力”組成,也就是靠執行力來落實的。我們希望找到那種有遠大目標的創業者,同時他能夠真正腳踏實地,集中所有資源和力量把執行做到極致去實現他的目標。
未來5—10年中國有一撥非常好的創業機會,將迎來一次大的爆發,新興公司快速成長為巨頭的機會比以前更多,也來的更加迅猛。作為這個時代的創業者和投資者,都是無比幸運的。如果我們站在十年後的未來回顧今天,這可能是史上開拓進取最好的時代,這些都讓我覺得現在去討論短期的泡沫沒有任何的意義。我們希望找到那些誌同道合的創業者,和他們一起去創造未來。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對話明勢資本黃明明:真正優秀的創業者是最稀缺的資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0/148670.html
i黑馬:2014年是資本的狂歡,是創業者的天堂,融資沒有上千萬,都不好意思對外公布。2014即將過去,2015的資本市場,真的就如劉強東在黑馬盛典上所說的,會是創業者與資本市場的寒冬麽?時間追溯到幾個月前,經緯中國張穎也稱資本寒冬已至,資本界有更多的知名人士持同樣的看法。
那麽,2015年資本市場會不會繼續延續2014年的寒冬?創業者又應該如何對待未來的發展?今年速成項目的未來,明年的路又在何方?
萬能的黑問邀請了明勢資本創始人黃明明,為大家講一講他對2015資本市場的預判。
明勢資本今年的成果如何?
大家好,我是明勢資本的黃明明。
我們是一支專註於TMT領域的早期基金。今年7月底成立,到目前為止已經投資了十六七個項目,其中接近一半已經拿到了下一輪的投資。其中PP租車在最近一輪的融資中估值已經接近3億美金;另外一家專註於C2C二手車交易領域的好車無憂今天下午也會有重大消息發布。
這樣的成績,2014年對於明勢來說,算是一場盛宴麽?
談不上是什麽盛宴。
我在之前的一篇訪談中也談過,對於一個優秀的早期基金來說,不應該過分的關註市場是處於泡沫還是寒冬。原因很簡單,我們投資的是在未來五到十年內能夠成長為偉大公司的企業,所以當你把時間軸拉長後,任何一家企業都會在它的成長歷程中遭遇兩到三個經濟周期。我們不會因為資本市場的短期變化改變我們的節奏。碰見了真正優秀的創業團隊,不論是在市場的熱潮中,還是在寒冬中,我們都會快速並堅決的支持他們。明年我們會保持同樣的節奏,前提是能找到足夠優秀的創業者。
當然,2014年確實湧現出了新一波的創業機會,也有不少優秀的創業者出現。尤其是在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融合與顛覆中,會孕育出一批百億美金企業的機會。除了像我們剛才談到的租車和二手車領域,我們還布局了像“人馬君”這樣引領健身和生活方式的O2O項目、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火球”、打通線上線下教育的“每日一題”、停車場管理應用的“停車寶”等等。
對待2015年,態度樂觀嗎,理由是?
對將要到來的2015年,我們有幾個大趨勢上的判斷:
傳統行業和互聯網的相互滲透和整合會來的更加猛烈。在2014年的最後幾個月里,我們看到了像小米入股美的、阿里入股海爾、萬達收購快錢這樣行業巨頭之間的滲透和整合。明年,這樣的趨勢會來的更加猛烈。
我比較同意的一句話是,如果你認為你所在的行業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和互聯網沒有關系,那麽三到五年後你就和你所在的行業沒有什麽關系了。在我們可以想到的所有垂直領域中,都會有更多的創業公司湧現出來。前提是,這個創業團隊對行業中用戶面臨的痛點有足夠深刻的認識,並能以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手段,提高行業的整體效率,為用戶提供極致且能產生口碑傳播的服務。
在智能硬件和高端制造領域,同樣會湧現出一批百億甚至千億美金的創業機會。這一點,中美的趨勢會有所不同。美國最近的趨勢在企業級應用上,其整體的投資額度已經超過了對消費端產品的投資;而中國由於過去三十年在制造領域的積累,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工業生產制造鏈條。由於之前主要依靠人口紅利,制造業的整體水平在產業鏈中位置不高。
但我們看到一些優秀的企業,已經有向高端制造升級的趨勢和需求。比如在工業機器人領域,中國已經在去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我們剛剛參與投資了一家在這個領域非常優秀的工業機器人公司。未來這個市場的規模會是百億乃至千億級別的。我們認為,如果我們站在未來的十年回顧今天,這可能是史上開拓進取最好的時代。
這就是我們對2015年以及未來幾年的總體判斷。
所以,2015年資本寒冬說,你的判斷是否?
前面已經說過,對優秀的早期投資基金來說,不應該過分關註資本市場是處於寒冬還是泡沫。
同樣,對真正優秀的創業者來說,不論是在寒冬還是在熱潮中,永遠都是如履薄冰,兢兢業業的把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
這里我想強調一個觀點,真正優秀的創業者永遠是這個市場上最稀缺的資源。有這樣的創業團隊出來,不論是在熱潮還是在寒冬中,永遠會有真正優秀的投資人追著給錢的。我們看到在美國最近幾年湧現出來的現象級公司,Uber和Airbnb,都是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08、09年創立的。
2015,你覺得創業者應該備好哪些糧草?
對創業者來說,無論處於什麽樣的市場環境,永遠首要關註的都應該是自己所提供的核心產品和服務是否能夠做到中國甚至全球最優秀的級別。同時,你能否通過這樣的產品和服務引起用戶的口碑傳播並爆發式增長。這里我想強調一點,對早期的創業公司,如果已經通過了產品的測試階段,增長永遠是第一位的。用矽谷比較流行的一句話來說,就是“Keep growing, fxxk everything else”,因為慢就是死。
如果說要準備糧草,我們認為沒有什麽比引進優秀的人才更重要的事情了。我們看到的所有一流創業團隊,在找優秀的人才方面,都是極盡全力,“無所不用其極”。
如果黑馬創業者想要跟你,明勢合作,有哪些途徑?
我們專註全心全意為創業者服務,永遠歡迎優秀的創業者找到我們。
明勢資本的郵箱是[email protected],歡迎創業者發送商業計劃書到此郵箱,我們會在稍後和你取得聯系。
亦可到黑問私信我,我會不定期查看。
明明可以“坑爹” 但王思聰偏偏要靠自己發家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216.html
明明可以“坑爹” 但王思聰偏偏要靠自己發家
一財網 霜月 2015-08-06 16:27:00
絕大多數投資者,在燒了20個項目的錢後,有一個可以成的,一年就算夠吃喝了。但王思聰拿5億投資了5個上市公司,是他年少輕狂,還是一個睿智的“風投操盤手”?
說起“國民老公”王思聰,想必諸位心中最先想到的肯定是其層出不窮的綽號,如“娛樂圈紀檢委”、“中國第一富二代”。當然,王思聰平日里在微博上的種種也讓部分人認為其“不務正業”,像是一個紈絝子弟。但多數人都忽略了王思聰的另一個身份——北京普思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

別人玩一個公司 我要玩就玩一個產業
王思聰的父親王健林曾說過:“給兒子5億上當20次,幹不好就回萬達上班。”對此網友們也紛紛調侃,而王思聰本人也幽默的回應到:“5億已被騙完,下次請早。”於是乎這5億被雙方一笑帶過,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註。
王健林曾經說過:“王思聰的投資有點小進展。”此話其實頗有內涵。
王思聰曾經投資中國電子競技行業,通過整合電競一線戰隊戰隊IG、CMM等電競一線俱樂部,電子遊戲制作,賽事及周邊產品,打通了上下遊戲生態鏈。
但在大眾眼中,電子競技似乎並不能成為一個“正當”的職業,造成其被誤解的原因一是不具備成熟的盈利模式;二是電競產業十分混亂,拖欠工資、獎金無法兌現、俱樂部倒閉時有發生。
實際上,早在2003年,電競就被國家體育總局列為我國正式開展的第99項體育運動。
而王思聰似乎從中看到了商機,用他獨特的眼光道出了這麽一段話:“關註了電競圈很久,我看見的是一個模式不成熟,賽事不規範、俱樂部不穩定,產業鏈不完善狀態的電競圈。我開始深刻的了解電競圈的混沌不是錢就能解決的,它缺乏的是一個系統化的管理、一個透明的制度、一個專業的團隊。”
於是乎,秉承著父親“別人玩一個公司,我要玩就玩一個產業”的觀念,王思聰毅然投身其中,嘗試設計標準,將行業規範化。
也正是因為他的介入,目前國內電子競技行業正在向前迅猛發展。
投資多達5家上市公司 僅樂逗遊戲上市就讓他賺了近5倍
不要以為王思聰只是投資了這一個產業,王健林可是給了他整整5億的啟動資金。
我們先來看看王思聰的5億被騙成怎麽樣了:

很驚訝是不是,很難想象王思聰把手都伸到了殯葬業。
除此之外,普思投資還投了樂視體育,Dexter(電影特效公司,參與制作了《智取威虎山》《狄仁傑之神都龍王》等),Plantir(全球領先的數據分析公司,包括財務數據,DNA樣本,世界地圖等),環球數碼(已被華誼兄弟收購),漢拿山(說起來我就餓了),網魚信息(全國擁有200家營業門店的連鎖網吧),棕櫚園林(園林綠化企業)等等。
作為普思投資的100%控股人,王思聰的5億不僅沒有被騙得連渣都不剩,估計5億在他眼里已經和渣沒啥區別。最近,普思投資涉足醫療,投了瑞爾齒科。用普思官方的話來說就是:醫療是個朝陽產業,什麽時候進入都不晚。
要知道,一般人投資20個項目如果能有一個項目經過IPO上市後退出,就能獲得不錯的回報。
但王思聰一下子就投資5個上市公司,他的收益又是如何呢?
就拿他投資的樂逗遊戲來說,2014年1月22日,樂逗遊戲上市前夕,王思聰與樂逗CEO陳湘宇會面,據媒體報道“兩人整整談了一天”,結果是陳湘宇最終選擇從自己手中拿出1.3%的股權,即1849650股,以約590萬美元轉讓給了普思資本。
2014年8月7日,樂逗遊戲在納斯達克上市,按照當時發行價15美元計算,王思聰這筆投資增值到2774.48萬美元,實現了近5倍的投資回報。
近年來,王思聰已經逐漸把個人品牌打響,把資源轉化為了影響力:“為娛樂圈操碎了心”的王思聰,點評熱點事件,都是網友喜聞樂見的事情,得到了眾多網友的追捧。截至昨日,王思聰微博擁有1429.7萬粉絲,廣告影響力驚人。而在普思投資進行股權投資時,可以帶來難以估量的雙贏效果,實現1+1>2的經濟利益。
(一財網綜合中國經濟網、成都商報、投資界報道)
編輯:顏靜潔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黃明明:投汽車之家賺了上百倍,但也曾賠得在廁所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vc/2016/0413/155182.shtml
導讀 : 說實話,我投汽車之家的時候沒想到李想能把一個汽車門戶做成一個50億美金的公司。
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不是他那波人里最成功的創業者,卻成了別具一格的投資人。他完成了從創業者到天使投資人的平滑過渡,卻在業余投資者向機構投資人的轉換間“硬”著陸。別人明處廝殺,他伏於田間,塑成了自己的“野生”投資智慧。
采訪 | 麻策文 | 麻策 編輯 | 和麗偉
掙點兒錢不容易,輕易別做天使投資。
你可能聽我在外邊講“汽車之家賺了100倍”,但是你沒看見我在其他項目里賠得躲在廁所里哭。誰要成天在外邊只吹自己的光輝不講辛酸史,都是在誤導別人。如果有天使投資人說他一開始就看準了這是一個幾百倍、上千倍回報的項目,我覺得都是扯淡。
徐小平老師、陳科屹、吳世春、王嘯,每年我們輪流做東。輪到我的時候,我說咱們別老講那些成功案例也講講苦難家史,結果每個人講出來都是一把辛酸淚。
我最早接觸天使投資是剛從美國回來,跟老蔡(蔡文勝)做265導航。2005年我們做第一屆站長大會,這其實是中國首次創業者“武林大會”。
當時,這幫站長都穿著褲衩兒、拖鞋,就我和雷軍倆人兒西裝革履。雷軍還是金山總裁,剛做了新版的WPS,跟個銷售似得玩兒命地推銷;周鴻祎那是剛賣掉了3721;姚勁波還在萬網;李學淩還是那天跟雷軍徹夜暢談後,才下海創業。廈門系的這批小夥子剛剛20出頭,美圖的吳欣鴻、飛魚科技的姚劍軍……全是一時的豪傑。
那個時候開始,我跟老蔡我倆陸陸續續投了一點兒。我投了汽車之家,他投了58和美圖,但其他多數項目都陣亡了。
說實話,我投汽車之家的時候沒想到李想能把一個汽車門戶做成一個50億美金的公司。
所以,大成是極小概率的一個事兒。如果你不能接受失敗,就不要做天使投資。你的成功一定是建立在一系列失敗案例上的,說白了是拿錢、時間、血和淚的經驗買出來的。
即使是最偉大的創業者在其剛剛上路時,也往往不能預知自己未來的成就。你不能預知未來,但永遠不要低估創始人的成長潛力。前段時間,美國紅衫內部有一個八十年代喬布斯找紅杉融資時候的PPT。喬布斯預計未來5-10年,全球可能會有幾十萬人來使用Mac產品。但他當時遠遠沒有想到蘋果今天能影響全球幾億人。
後來跟文勝聊,我說如果那次來參會(第一屆站長大會)的人咱們閉著眼投,哪怕砸鍋賣鐵把房子賣了,每個人投50萬、100萬,當時基本也能占10個點,那我們今天不僅是全中國,可能是全世界最牛逼的天使投資人。
“天使投資人要有賠錢的心態”
金山上市的時候,雷軍找我去做了四年的董事。金山系出了很多創業者。我投了一家遊戲公司叫遊戲谷,創始人張福茂也是金山出去的。
我也不玩兒遊戲,純粹是說這兄弟很拼命,人也挺直。他當時做遊戲做得特別苦,說黃總能支援一下嗎?我覺得不錯,那就支援一把。算半投半借的放了一百萬在里面。
後來,他們做的一款遊戲被盛大花五六百萬獨家買斷,很快又出了一款遊戲也不錯。這時候迪士尼旗下思偉投資和啟明就沖進來了,投了好幾百萬美金。有了錢之後這個團隊立馬換了一高大上的辦公室,同時做好幾款遊戲,結果都掛了。公司陷入困境過得非常艱苦。
那時候正趕上騰訊做開放平臺,要找合作。做得好的遊戲公司人家不願意給騰訊打工,於是挑選了一圈回來,還不錯的、願意接受騰訊投資且控股的就剩下他們。
騰訊一進來,啟明和迪士尼翻了兩倍就退出了。我當時沒退,不是因為自信或者多牛逼,只是當時我很忙沒顧上。福茂給我打電話,說這有一機會你能解套走不走?我正出差,說等回來再說吧。回來的時候人家早簽了,福茂說黃總你就跟我們一起並肩戰鬥吧。我說行。
沒多久騰訊跟他們聯合研發了一款遊戲,騰訊給他們調數據、導流量,一個月收入1個億。最後大概15億賣給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博瑞傳媒。上百倍的回報。
曾經我一度以為這個項目就這麽掛了。心想算了,就當那一百萬賠了。做天使一定要有這種心態,你錢投出去了就當沒了一樣,再能拿回來的都算是額外的。
2014年我做第一支基金,當時定了一條絕對不投的就是遊戲。雖然我在遊戲上賺了錢,但這跟中六合彩沒什麽區別。這事兒成了我不知道怎麽成的,這事兒徹底掛了我也不明白為什麽掛的。都說天使是投人,我覺得也靠運氣。但當我成為職業玩家的時候,我說咱們不能這麽玩兒。你不能就像中六合彩一樣。

黃明明
決定做基金之前我猶豫了將近半年。我身邊這幫朋友跟我說,明明你這日子過得太舒服了,雲遊四方,高興就投點兒不高興就歇著去了,你應該出來做一基金,我們大家放點錢兒在你這兒,你幫我們主持這個事兒。雖然所有人都說那點兒錢放你這兒無所謂,但是投自己的錢跟投別人的錢還不一樣,你是有壓力的。誰賠了誰都不高興,換我也一樣。
這是一個從業余愛好者向職業選手轉變的過程。比如高爾夫球,你如果是因為喜歡,撐死了一個禮拜打兩三場。但當你變成職業選手的時候,你要參加巡回賽,連續兩三個月每天要打兩三場,而且這是在極高的競技狀態下去完成的,這和你跟朋友抽抽雪茄、聊聊天的那個享受狀態完全不一樣。
業余選手純粹為了愛好去玩兒,職業選手是為了贏去玩兒。作為一個機構投資人,我們講要有定力和紀律性,你需要對你的LP負責,需要對基金整體表現負責。同時,我也在積極尋找這當中的平衡。不能因為變成了職業選手,我們就喪失掉了中間的樂觀。
“優秀創始人是不能被錢催生出來的”
如今,中國投資者太多了,孵化器也太多了,創業者都不夠用。
錢在中國早就不是稀缺資源了。方向其實也不是稀缺資源,這一個風口那一個風口。最稀缺的資源是優質項目、優質項目背後的優質創始人。
真正優質的創始人是唯一不能被錢催生出來的。美國也一樣。每一次從泡沫里走出來的獨角獸、超級獨角獸,它們的數量不會因為你砸進去一萬億、兩萬億而發生本質的變化。這里面是存在規律的,好公司不可能那麽多。現在很多獨角獸都在被“歸零”、重新估值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我們一貫的策略,第一不會像天女散花那樣廣撒網,我們投的比較少比較慢;第二不懂的行業堅決不碰,哪怕是再大的風口。
投資一定不是比數量的,這點我認同高瓴資本的張磊,你得把美好的時間花在美好的事情上。否則一堆爛項目,每天給你打電話,哭爹喊娘。
不懂的項目我們堅決不投,像遊戲、社交,我們認為沒感覺或者看不明白的東西。這也許會讓我們錯過一些機會,但也讓我們避開了一些大坑。投資最後還是要回歸核心商業價值的本質,第一提升效率,第二給用戶提供價值。
去年最火的O2O上門服務,我們一家都沒投。一個美發師在店里一天可以服務二三十個人,在北京上門的話一天撐死服務兩三個,雖然刨去了房租成本,但效率下降了十倍,,意味著你的價格就要提高好幾倍,如果用戶不買單,那就是我們VC買單。上門服務提供的價值非常有限,但是效率嚴重降低。補貼一停,訂單量立刻斷崖式往下走。
因為投了汽車之家,所以很多洗車O2O找到我,但我一個也沒投。他們的邏輯是說只要用戶在我這兒洗過車,服務後續就都是我的了。我跟李想也經常討論,他說這都是扯淡,洗車到其他服務沒有任何必然的關系。
還有P2P金融,一些線下的小公司包裝一個互聯網名字,然後就開始說我是互聯網金融公司了。很少有創始人跟你談風控的問題,這很可怕。我是芝加哥商學院學金融的,我說這玩意兒我真想不明白。
我認為互聯網金融是有價值的,但是它的價值要麽是通過大數據算法實現比現有銀行體系更高效的風險評估,要麽就是你能找到更好更有價值的資產端。沒有好的資產端,又沒有核心的算法去做風控和評估,那包裝上來的無非就是一堆垃圾。
作為一個機構投資人,Discipline(紀律)變得非常重要。我們不懂的行業堅決不碰,回歸到商業核心價值的本質;我們算不過來的賬哪怕無數牛人、大佬都進去了,我們也要保持距離,必須有這個定力。
“中國制造企業若不升級,70%甚至80%會死掉”
去年我們聚焦在工業自動化、工業機器人領域。制造業的問題是,人口紅利幾乎消失殆盡,中國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我們號稱制造業第一大國,但依然還停留在人口密集型的粗放式加工層面。吳曉波說,中國的制造企業若不升級50%都會死掉,我更悲觀,這一數字可能70%甚至80%。
明勢的一大投資主題是圍繞整個企業端的硬件領域和軟件領域。去尋找能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的點,這是我們從兩年前就開始布局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的原因。其實,中國從2013年就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但不幸的是我們95%的工業機器人還是從日本和德國進口。
兩年前我們布局這一領域的時候,非常寂寞。大家關註的都是O2O、互聯網金融,都覺得你看得方向太偏。但我認為,做早期投資你就要比中後期的投資人再超前至少一年到一年半,否則你去跟他們拼最熱的領域,有什麽優勢呢?可能要錢沒人家錢多,要品牌沒人家品牌硬,要人也沒有人家團隊大。所以你必須能發現一些別人尚未關註的領域,要由自己的洞見。
去年9月份,在GGV的一個年會上,雷軍也講未來五年有兩個新的方向,一個是農村互聯網,一個是工業互聯網。2015年下半年開始,主流的投資機構都覺得O2O這個領域不好玩兒了,互聯網金融大多數也都不是很靠譜。突然工業互聯網好像成了挺大的一個方向。
我們在工業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領域上下遊都有布局。上遊有核心零部件,主要是機器人本體,下遊有一些數據控制、數據傳輸的企業。前年,我們跟紅衫一起投的“李群自動化”最近剛跟軟銀和賽富簽了估值過億美金的B輪。
我們的另一大投資主題叫技術驅動的消費升級。90後95後這批消費者,某種意義上是真正比較成熟的消費群體,他們可能住的房子是租來的,車也不買,但對平均的生活品質、體驗和細節都要求很高。
消費者已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但中國的很多企業家還沒準備好。雷軍最大的貢獻是給中國的企業家捅破了一層窗戶紙,證明中國企業也能做出高品質的東西,然後打上自己的品牌。新興的消費群體需要更好的產品,需要屬於自己的內容,需要屬於自己的地盤,這些我們都歸於消費升級這一大品類里面。
去年我們投的小牛電動,以及李想後來做的“車和家”小型電動車,都是非常高品質的針對年輕消費群體的產品。
技術驅動的效率提升和消費升級是我們未來幾年主要關註的投資主題,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兩塊兒。
“寧投一流團隊二流項目,不要二流團隊一流項目”
其實,投資人碰到自己喜歡的行業方向上的項目,會更容易扣動扳機。當你特別喜歡一個領域和方向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放松對創始團隊的挑選標準。
對於熱門領域而言,一旦挑選的團隊不夠強一定會死亡。相反,有些冷門一點的領域,因為別人不怎麽關註,只要創業者的學習能力足夠強,苦哈哈地熬幾年出來,反而能成長為一個一流的創業者。
往往最讓投資人傷心的項目就在風口上。你給予巨大的厚望投入也很多,但最後會發現這個團隊的能力跟不上。我一直講,寧可投一個一流的團隊做一個二流的項目,也絕對不去投一個二流的團隊做一個一流的項目。因為一流項目有N支團隊在做,只要你投的不是最強的前兩名,陣亡的概率非常大。
對於衡量創始人,紅衫列了大概一頁紙二三十個維度和標準。但我覺得有一個最基本的東西——這個人有把事情做到極致或者成功的欲望和渴望。我認為這是最核心的一點。這跟智商高低、背景好壞都沒有關系,我們身邊的曾經學校里的學霸、天才,最後平庸的案例太多。
另外,不能過高指望投資人在項目中所能起到的貢獻。雖然我們說自己是合夥人式投資,但我們力所能及提供的幫助對最後結果的影響不超過10%。換句話說,如果你作為投資人提供的影響占很大的比例,這個項目多半是投錯了。項目成功與否的關鍵不在投資人,一定是創始人的事兒。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麻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黃明明談能穿越資本寒冬的兩個創業方向:人工智能和大健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726/157654.shtml
黃明明談能穿越資本寒冬的兩個創業方向:人工智能和大健康
黑馬學吧
我覺得醫療、大健康行業可以穿越經濟低谷期,還有就是顛覆性的創新型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
7月25日8點,黑馬導師、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在黑馬學吧聯合一直播發起的大佬招徒第二季帶來了自己的分享,其中包含“我的神奇經歷”“資本寒冬中的突圍之路”“創業成功的秘密”三大方面,最後同時最高在線觀看人數達47.1萬,最終累計觀看人數達703.5萬。
黃明明作為一個非典型的另類理工男,一個連續創業者,也是業內聞名的天使投資人,不僅懂互聯網高科技,而且本人特別帥!

2014年7月成立到現在,明勢資本基本保持每月僅投1-2個新項目的節奏,每年新投資項目都沒有超過20個,而且大部分都集中在由創新技術驅動的機器人,智能電動出行工具,人工智能和大數據領域。
在做天使投資之前,他的經歷是以這種方式打開的
我的神奇經歷
我大一賣舊書賺了1000塊,那時是90年初。
之後通過自費加上獎學金,來到美國讀書,一個老前輩給我介紹了一個神奇的人,這個人沒讀過大學,連普通話和英文都說不清。他就是我的第一個合夥人——草根站長之王蔡文勝。
第一次見面很神奇,蔡文勝穿著花西裝,口里叼著煙,和我想象中的互聯網大潮中的創業者不太一樣。
我們從下午兩點半聊到半夜兩點半。要問我們都聊了什麽,聊聊10小時這麽久。老蔡說他自己做的是網址導航,特別low的那種網址導航。他用福建話解釋為什麽做這個:當時50%網民不會英文,50%網民不會打字。
我當時不相信,後來去大學學校發現很多大學老師都在用265這樣的網址導航。
去過大學第二天我就加入了老蔡的團隊,之後參與了一系列的創業項目。我不建議大家掙點錢就來創業,如果你家里不是富二代或者官二代,不要拿錢去創業,這很容易打水漂。
天使投資在非常早期的時候成功概率非常低。我為何做天使投資機構?
很簡單,2005-2015年回國的十年,恰恰是互聯網發展迅速的十年。我見證了一波創業者從零到一,從無到有,做成了幾十億甚至是上百億美金的公司,而我相信未來的十年會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所以朋友建議我做機構點的基金,而不是做一個個人天使。於是,就真的去做了。
資本寒冬中的突圍之路:人工智能、大數據
我對過去10年前的複盤:
1、低估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看到了中國互聯網有一定發展,但沒想到這麽迅速。
2、所有的模型都能計算,但是唯一不能被計算的就是年輕的互聯網創業者的潛力。
3. 人口紅利消失殆盡,流量紅利也在兩三年前消失殆盡。
4. 第一代的互聯網技術已經經歷了將近20年的發展,主要解決了信息的不對稱性,因此它所帶來的技術紅利也將消失殆盡。
5. 縱觀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趨勢,我們覺得只有兩個行業可以穿越經濟低谷期,一個是具有顛覆性的創新型科技行業——現在就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二就是醫療和大健康行業。
資本寒冬中如何突圍?
我覺得醫療、大健康行業可以穿越經濟低谷期,還有就是顛覆性的創新型科技——大數據、人工智能。
我們看到多的是以技術驅動為核心的大數據、人工智能,它們可以深入改變每個行業的現狀,它不亞於移動互聯網對大環境的改變。這一階段我們會花大量時間研究這兩方面。
你說你不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那麽加入一家優秀的創業公司去學習。現在你不做改變,未來也會被改變。
14年年底,我們投資了一家工業機器人公司,我們過去兩年投了10多家工業機器人公司。我相信他們在未來五到十年會發生更顛覆的改變。
我知道紐約由一家公司處理了幾百萬、幾千萬的保險理賠,都是用人工智能做的這個工作。未來投行的朋友、律師朋友要小心了,你們也可能被代替。
我最尊敬的一位中國的企業家——70歲高齡的任正非,他在演講中講到過:由人類創造的新人會代替舊人。另一個美國奇點大學的校長說過:2029年,人類可能會獲得永生。
所有這些勢必會引發社會學、經濟學、倫理學的巨變。也因此,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方向是未來我們會堅定投資和持續下註的領域。
還有,創業者要想被投資人青睞,先打磨好產品,這是最核心的一條。
創業者的密碼
很多人包括創業者經常問:創業者有哪些密碼?
1、年輕(Young)
天使投資人都喜歡投年輕的創業者,50歲以上的創業者在全世界各地也有成功案例,但是非常少。所以尤其是新興的一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投資機會,大家都喜歡年輕、有沖勁、有活力的創業者。
2、野心(Ambitious)
作為創業者,如果不是那麽野心勃勃,我覺得他把企業做大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所以這也是一個很核心的標準。
3、移民(Immigrants)
我們基金在北京投資的項目有幾十個,只有一個創業者是北京本地人。主要的原因是本地人沒有生存壓力,所謂的“北漂“就和我們講的移民一樣,移民有一種拼命向上的欲望。
4、不合群(Misfits)
很多很成功的創業者,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乖孩子,甚至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人。但是我們不是去交朋友,我們是看一家創業公司、一個創始人,看他能否把一個公司做起來!所以往往你不喜歡的人,甚至你討厭的人,他具有成功的潛質。不合群說的就是這種人,你把他放在人群里面,他總是不太合群或者不太招人喜歡的那個人。
5、好奇心(Curious)
新一代的創業者,非常重要的一個潛質就是好奇心,包括很多70後、80後的創業者,當我們把公司做到一定規模的時候,擁有好奇心是非常重要的。當你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以後,還能夠繼續推動公司去向更高的目標發展,這是很多優秀創始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特色。
6、反傳統(Unconventional)
很多很優秀的創始人,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或者說他的很多行為方式,不是那麽符合社會傳統對他的要求。
7、激情(Passionate)
沒有激情的創業者是不可能成功的。
8、反叛(Rebellious)
這個詞很有意思,反叛、叛逆的個性,就是老話講調皮的孩子將來可能更有出息。看出一個人具有叛逆的個性很容易,但是要看出這個人還具有成功的潛質和能力,就比較難了。所以能在創業初期投資給具有叛逆精神的人,我覺得需要對人性有非常深刻的理解。
9、不安全感(Insecure)
很多創始人都具有極強的不安全感,就是一種危機意識。
哪怕在公司發展順風順水的時候,他永遠是像一個神經質一樣,這種不安全感也表現在和人接觸的時候。優秀的創業者,不是那麽容易打交道,作為早期投資人,你要獲取他的信任,說服他接受你的投資。這需要投資人理解他們內心深處的這種焦慮到底是什麽?
10、固執(Stubborn)
我發現最優秀的創始人,幾乎無一例外的固執,固執到有時讓你想踢他的屁股。明明要撞墻了,他還要往那條路上走。
最優秀的創業者,一定非常固執的,不要試圖去改變他,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11、專註產品(Product-focused)
我們經常碰見一些創業者,跟你談行業方向,談的頭頭是道,他不談自己的產品。對這種創業者,你需要謹慎。我們最怕的就是誇誇其談,但是真的動手一幹,產品和體驗做的一塌糊塗,核心亮點和用戶都沒想明白。
12、自力更生(Boot-strapped)
有些創業者就是這種情況,不管投資人是否投錢,他都要做,而且已經開始做了!
他已經想好接下來的幾個步驟,等一個月之後再看他,他真的跟他說的那樣,確實在往前走,而且走的比他承諾的還要好。有你的錢只是讓他可以做得更快一點,這往往是我們最喜歡的創業者。最怕創業者和我講,團隊已經組好了、模式也想好了、就差你的錢了!你的錢不到位,那幾個兄弟拖家帶口沒法出來。我覺得這種創業者太不堅決,創業也需要一種勇氣,這對一個創業團隊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說沒有投資人的錢就沒法幹或者幹不下去,那這樣的團隊我覺得要小心。
13、獨立思辨(Contrarian)
比如在O2O領域,大家都去做高頻的事,他說我要往低頻去做。他不會人雲亦雲,如果創業者總是附和投資人的話,我覺得很難成為一個優秀的創業者。
也許不一定適合所有情況,但是這個獨立思辨的能力,確實是優秀的創業者需要有的。就創業者而言,我覺得具備這種獨立思辨的能力,才能看到別人或者普通大眾看不到的事情或一些可能性。
14、屌絲(Underdogs)
我把他翻譯成屌絲,就是出身貧寒。
中國老話講寒門出高士,在中國,我們也喜歡投屌絲創業者,因為屌絲更接地氣、屌絲更努力更勤奮。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但這種特性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因素來考量。
15、堅持(Persistent)
最後這一條我認為是相當、相當的重要。
就像我前面講過的,我認識2005年左右創業的那一批企業家,每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都曾面臨過企業接近斷糧、VC不願意再投資、核心成員離開等困境。
送給圍觀群眾的福利
1、小牛電動車
2、雲麥智能體重秤
3、陽光普照獎:星客多剪發體驗劵
我的招徒條件
1. 人工智能、工業4.0(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和消費升級領域的創業項目;
2. 創業項目利用互聯網對傳統垂直行業的升級,能切實提高、改善生產力和生產效率;
3. 創業者對於目標市場、產品定位有清晰的認識和深刻理解;創業團隊有執行力。
最核心的就是:
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真正的創業者從來不會因為資本市場冷熱決定是否創業的。
一家偉大的公司不會因為資本寒冬而死掉,真正優秀的企業不是被資本催生出來的,它不會受資本供需太大的影響。你要問自己是不是世界上能夠最好到前0.01%的那個人。

想要認識更多優秀的投資人
趕緊圍觀黑馬學吧&大佬招徒第二季投資人F4系列
掃描二維碼,做黃明明的入室弟子!

[本文作者黑馬學吧,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黃明明
贊(...)
分享到:
明勢資本黃明明:我跨過三個年代,資本寒冬其實沒那麽嚇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7/157679.shtml
明勢資本黃明明:我跨過三個年代,資本寒冬其實沒那麽嚇人
黃明明
7月25日晚8點,黑馬導師、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在黑馬學吧聯合一直播發起的大佬招徒第二季帶來了自己的分享,最後同時最高在線觀看人數達47.1萬,最終累計觀看人數達703.5萬。
以下經直播內容整理而成:
我是明勢資本合夥人黃明明,講下我創業到投資這些年的故事。
99年,矽谷豪華跑車滿街飛,我們卻很沮喪
我們那個時候不叫創業,大一的時候很多大三大四的學生離開的時候,有很多舊書要處理,我們用一折的價格收購然後賣給大一的新生,一下子就賺了1000塊,而當時每個月的生活費是60塊。
1998年出國在美國念的芝加哥商學院,學的是經濟和金融兩個專業。
和我們現在直播的這個現場——中關村的創業大街上創業者齊聚的盛況相比盛況,我在1999年的矽谷看見的情形比這里還要瘋狂5倍、10倍。
當時的矽谷滿大街開的全是豪華跑車,各種各樣成功創辦了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創始人,很快套現買了法拉力、蘭博基尼;還有無數像當時我們這樣在商學院還在讀書的一年級學生,手里捧著厚厚的一摞商業計劃。
我們當時敲開了一家矽谷很頂級的投資公司的門(Matrix)——經緯創投,我跟我商學院的同學信心滿滿地做了大概30分鐘的英文介紹,大概在我們講到第15分鐘的時候,經緯的合夥人睡著了。我們在臺上講得非常沮喪。而當我們講完了以後老頭醒過來了,跟我們說對不起不是因為你們不夠優秀,也不是因為你們的idea不夠有趣,是因為我們矽谷的VC有一個不成文的潛規則,就是我們不投矽谷30英里範圍之外的任何創業公司。
我想跟各位年輕一點的網友分享的情況是,大概僅僅過了15、16年,在中國就能看到這樣的場景:不管是紅杉、經緯這樣的矽谷最大牌的VC,或者全球其他最主流的投資機構,都已經在中國有了非常強的合夥人,或已經開始在中國開設了他們的分支。
所以過去十幾年是中國互聯網和高科技創業飛速發展的十幾年。
04年,我認識了穿花西裝的蔡文勝
我大概在2004年又回到中國,當時選合夥人也是非常有意思。
當時有一個行業里的老前輩跟我說,海歸不要成天跟海歸混在一起,我給你介紹一個非常草根但是非常神的一個人,他跟你的背景和經歷是兩個極端。
講到這兒我估計資深一點的網友可能已經猜到了這個人就是蔡老板文勝——我回國的第一個合夥人。我們當時叫他:草根站長之王蔡文勝。
如果在座各位有跟他近距離地聊過天就應該會知道,老蔡的普通話講得很爛。所以我認識他之後有非常長的一段時間,不光要充當他的英文翻譯,還要充當他的普通話翻譯。
我們當時見面也非常有意思,當時見面約在故宮東華門汽車站,下了車以後我看見馬路對面一個穿著花西裝的人。大家想想我在矽谷見到的所謂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創業者一般都是T恤、短褲或者牛仔褲。而老蔡穿著花西裝,嘴里還在抽煙,這跟我心中想象的國內互聯網創業者的情況非常的不同。
本來是想跟老蔡聊一聊、認識一下,結果我們大概從下午兩點半聊到了淩晨兩點半,聊了10個小時。大家會說你們倆幹嘛去了,為什麽能聊這麽長時間。當時老蔡打動我的地方是,他上來就告訴我說他做的是一個非常低級的網址導航站。我回頭就問了一個問題,網址導航為什麽要用hao123、265這麽Low的網站,當時大家不都用谷歌或者百度嗎。
老蔡操著非常濃重的福建味兒的普通話跟我講,他說你知道嗎?第一,中國70%的網民不懂英文,所以他們記不住很多英文網站的名字。第二,有50%的網民當時連打字都不會,他們要用手寫板。
通宵長聊以後,第二天我就跟我原來準備加入的幾個海歸團隊說,對不起我不來了,我得加入一個非常土鱉的團隊。我記得我做這個決定的時候是2006年的4月1號,當時很多人以為我是愚人節跟他們開玩笑,他們打死也不相信,你怎麽會加入這樣一個團隊。
實際上,老蔡非常了解中國真實的需求。我們剛開始合作的第一年,紅杉中國和谷歌就同時找到我們想投我們。
2007年我們全資把265網站賣給了谷歌。之後,我又參與了一系列的創業項目。
14年,我自己的天使投資機構成立,曾經賠的在廁所里哭
大家經常看見我們好多做天使投資的老是在外面吹我們投了這個賺了多少倍,投了那個賺了多少錢。大家不要光看很多知名的天使投資人投了什麽好項目賺了多少錢,其實有大量的項目,我們真是賠得自己躲在廁所里哭。
天使投資在非常早期的時候投資的項目,實際上是一個成功概率非常低的事情。我記得有一個老前輩在我剛回國的時候就講了一句話,他說創業這件事情成功是偶然的,失敗是必然的。所以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一個心理準備,不要輕易地去創業。再一個,我一直不建議一些在BAT工作的高管,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幹5、6年,搞股票、期權掙了一些錢之後,覺得我是不是也能拿這個錢去做天使投資。好多我的朋友都跑過來問我,我基本上都建議不要做,除非你是官二代、富二代,否則大家掙點兒錢都不容易,別輕易扔進去打了水飄。
大概到了2014年的時候,我周圍的一群朋友和我說,黃明明你不應該這麽松散地拿自己的錢去投資,你應該做一個機構點兒的基金來做這件事情。
但是誰的錢賠了都不太高興,我自己也一樣。比如說我的錢如果投給一個基金,我和他們說,我相信你,賠了就賠了,咱們就幹點兒好玩兒的事兒。但是如果真賠了我心里一定也要不高興的。
但是我為什麽最後還是決定做一個正規的天使機構呢?很簡單,2005到2015年我這回國的十年,恰恰是上一波互聯網發展最迅速的十年。我親眼見證了一波創業者從零到一、從無到有,做成了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美金的公司。而我相信未來的十年會有更多這樣的機會。所以在2014年,我就下定決定去做了明勢資本這樣一支早期投資基金。
2005年,我們做了中國第一次的站長大會,我記得當時我們請了全中國Alexa排名1000名以內的最頂級的站長。這里面有做出hao123的李興平,還有今天YY的李學淩,58的姚勁波,雷軍也去了,幾乎都是一時的互聯網豪傑。
我一直講的一個段子是,十多年以後我跟老蔡坐在一起聊天的時候說,如果咱們倆當時知道今天這些人能做出這麽多、這麽牛的上市公司,我們倆當時砸鍋賣鐵也應該閉著眼睛投來參會的每一個人,那麽今天我們可能不光是全中國最牛的早期投資人,可能是全世界最牛的早期投資人。
但是為什麽沒有?我覺得我們做創業也好、做投資也好,大家經常去複盤,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我認識的很多非常優秀的創始人、創業家,在這方面都是有非常好的複盤的習慣。
老蔡投了暴風影音、投了58的姚勁波、投了美圖的吳欣鴻,我也僥幸投了汽車之家、VeryCD,這都是當時非常成功的網站。
但是為什麽沒有每個都投。從複盤來看,我們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看到了中國的互聯網包括中國的經濟會有一個快速的發展,但是我們確實沒有想到中國移動互聯網這個行業,在過去十年能夠有這麽快速的發展,這是第一點沒想到的——我們低估了中國互聯網的發展。
第二點我們低估了什麽呢?就是我們很多做天使投資、早期投資的,我們講所有的模型、模式都可以計算,唯一不能被計算的就是年輕創始人的成長潛力。
我覺得這個是我們對十年前的情況一個最深刻的複盤。而在2014年的時候,我們預見中國未來5到10年,可能會有比之前10年更大的一波創業者,他們會有去顛覆很多行業、改造很多行業的機會。所以這個也是我們下定決心來做明勢資本最核心的一個原因。
未來,人工智能和大健康能穿越資本寒冬
大家知道前一段互聯網圈子、創業圈子里流行的一個段子是說,經緯的張穎同誌的內部講話流出,王冉同學的評論就馬上跟上,最後就等著華興資本的包凡同學開始做總結性的發言。
其實這確實是最近這一段時間創投圈大家都非常關註的一個情況。
第一,中國的經濟會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進入到一個下行的周期。這個周期可能是兩年,可能是三年,也有可能是五年。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基本上核心的問題就是隨著中國一胎政策在過去30年的持續,中國未來的年輕人口,不管是勞動力的供給還是年輕消費人群的供給,都會面臨快速的下降的情況。
第二,互聯網發展了將近20多年的時間,基本解決了信息不對稱性和快速流轉,人口紅利和技術紅利都即將消失殆盡。
因此,我們看見,今年有很多在過去兩年發展得貌似還比較快的創業公司,甚至一些獨角獸的增長都遇到了很大的一個瓶頸,他們的估值在快速地下調,甚至我們認為可能不管是在美國還是中國,還會有相當一批的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金的公司,也會面臨生存的風險,甚至會掛掉。這種情形在今年的下半年,可能會以批量的方式爆發。
那麽,下面一波的創業方向是什麽,創業者怎麽渡過這樣的寒冬?
我們對全球過去幾十年的經濟周期進行了研究和複盤,發現其中只有兩個大的行業可能能夠真正地穿越經濟的低谷期。
第一,顛覆式的創新型的科技和技術。
第二,醫療和大健康行業。
醫療和大健康坦率地講不是我們明勢資本擅長的行業,我們看到的更多還是技術驅動的一些創新型的行業,而在當前看,就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個行業將穿越經濟的低谷期,而且會深入地改變每個行業的運營效率。它對每一個行業帶來的影響會不亞於,甚至會遠遠地超過移動互聯網這一波。
而現在恰恰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一波創業者開始起來的一個原點,所以在這個階段我們會花很大的力氣去認真地研究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面的硬科技,它們會對每個行業帶來顛覆式的創新和新的機會。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朋友會說,我不是學人工智能的,也不懂大數據,難道我就什麽都不能幹了嗎?我的建議是,如果你不懂就加入一家優秀的創業公司先去學習。原因很簡單,你現在不去學習,將來你也會被逼著學習。
我們過去一兩年間可能在工業機器人方面有投了大概十幾家公司,現在發展得都非常出色。
在更多的一些涉及到人力的一些行業,我們分析可能未來的5到10年,它的發展可能會有更大的顛覆性的改變。打個比方,律師這個行業可能在未來的5到10年會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碼農也可能在未來的5到10年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70多歲的任正非,是我最尊敬的中國企業家之一。他講到過,人類創造的新人類,會慢慢地代替很多的舊人類。美國奇點大學的校長也大膽設想,在2029年,人類可能會徹底獲得永生,因為很多芯片級的納米機器人會植入到人體,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會發生變化。
所以我覺得各位一定要去認真地研究大數據、研究人工智能。它們在未來會對我們的生活和整個世界產生巨大的、深遠的影響。可能你在短期內還看不到,但是在不遠的將來,所有這些勢必會引發社會學、經濟學和倫理學的巨變,深刻地改變我們的經濟、、社會和每個人的生活。
[本文作者黃明明,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黃明明
資本寒冬
贊(...)
分享到:
你明明不買錘子 為何總在關註羅永浩?
來源: http://www.iheima.com/promote/2016/1019/159291.shtml
你明明不買錘子 為何總在關註羅永浩?
在2016年的10個月里,錘子倒閉、高管出走、收購傳聞不斷…然而這並不能阻止在他的世界里,與他的精英教徒們狂歡。
本文系作者“創業公司報道”對i黑馬投稿。
像傳教一樣開發布會,這只屬於羅永浩。
錘子M1發布會,羅永浩出場,潮湧的歡呼聲。狂熱的氣息彌漫開來,羅永浩的數次開場都被打斷,即使是隔著屏幕,也能感受滿滿的宗教氣息。
按照羅永浩的說法,錘子的粉絲除了中國,也在海外開花結果。
在2016年的10個月里,錘子倒閉、高管出走、收購傳聞不斷…然而這並不能阻止在他的世界里,與他的精英教徒們狂歡。
歡呼、驚訝、贊嘆、膜拜替換了媒體的的批評、質疑、調侃、詆毀。羅永浩與他的錘子發布會,以驚人的魔力在昨晚橫掃了科技圈。
這也許是羅永浩的最後一次機會。
錘子科技成立四年,推出了三款手機產品,而這三款手機表現一般,換句話說就是“錘子手機銷量不足以支撐它的存活”。
成立四年,巨額虧損。9月底,移動遊戲公司成都尼畢魯科技(Tap4Fun)最新遞交的IPO招股說明書,披露了錘子科技經營狀況。截至2016年上半年,錘子科技的所有者權益(總資產扣除總負債)僅剩20.98萬元。同時,該公司上半年凈虧損1.9274億元。2015年,錘子科技的凈虧損額度更是高達4.63億元。抱團創投所持股份為2015年6月投資錘子科技3000萬元,占比1.13%。一年後,其相應持有的所有者權益已只剩2371元,還不到投資成本的萬分之一。
糟糕的業績被曝光之後,業界對錘子科技基本上保持了一片看衰的聲音,也傳出了羅永浩與樂視、華為、小米頻頻接觸,而從未出席商業活動的羅永浩本人也頻頻出現在其他廠商的發布會上,這也被解讀為在尋找金主。
外部環境的巨變帶來的危機
中國這個已經飽和的市場,對錘子手機來說沒有任何優勢。早在2014年T1發布的時候,中國智能手機手機市場可以說基本完成了普及階段,高速增長已然放緩。
有統計數據顯示,相比於2013年,2014年中國手機市場的累計出貨量下降了21.9%,增幅縮小。而進入2015年,手機市場出現了近幾年來的首次銷量下滑,所有廠商都在調整戰略、某轉型以求生。根據市場研究公司IDC近日發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乏力,出貨量為3.433億部,同比僅小幅增長了0.3%。
目前的手機市場的增長大部分都依靠換機需求。而換機需求基本上傾向於中高端產品。在錘子所在的中端機型市場,華為、小米、vivo、OPPO都表現強勁。錘子手機定位高端,走情懷、高溢價路線的時候,主要渠道卻選擇了像小米一樣在互聯網銷售,但是互聯網上的消費者更青睞於性價比機型。
在渠道上,2016年的限時搶購和互聯網模式顯然開始降溫了,業界稱在未來幾年線下渠道會大增,線上渠道比重不會有大幅提升,除了深耕線下良久的OPPO、vivo、金立,無論是華為、小米還是魅族等品牌,都開始積極地在線下市場擴張自己的鋪貨渠道,再看錘子手機這一方面毫無優勢。
精英用戶的騙局
不得不說,錘子是一部好手機。但是你可曾記得4年前,錘子手機的目標人群是3000元以上的精英人群。羅永浩甚至豪言“T1低於2500元,我就是孫子”。3000元的這個價位,是當時國內的手機手機品牌從未到達的高度。這部分的受眾人群,自然被定義為精英人群。
T1一開始,羅永浩這個超級產品經理就在兜售他對產品細節的苛求。從UI到外觀的工業設計,無不打上了羅永浩的烙印。而當時的羅永浩,也染上了當時科技圈的惡習:黑友商撕逼。這給錘子手機帶來了巨大的曝光量,然而這也無形中讓錘子與羅永浩劃上了一個等號。
而這一切,都是精英文化所造成的。尤其是科技的媒體圈,從來都是精英的天下,而買單頭部消費者,卻是北上廣深之外的二三四甚至是五線城市。精英們的歡呼給了羅永浩很大的錯覺——手機極受歡迎,而情懷和羅永浩的標簽並沒有在普通的消費者心中占據位置,所以巨大的媒體曝光沒有給錘子手機帶來了對應的銷售量。
精英文化錯覺幾乎殺死了錘子,羅永浩也意識到了著一點。這一年,羅永浩的微博開始交由公關部打理,不再撕逼,專註於產品本身。
錘子的危機不是手機本身,而是羅永浩這個大IP
錘子的羅永浩標簽化讓錘子走向了另外一個陷阱。來看看其他的手機品牌,小米的發燒性價比、OPPO的快充、VIVO的Hi-Fi、金立的續航、美圖的自拍,而錘子手機則是羅永浩、情懷。
這一年,各大手機品牌也紛紛聘請代言人,以強化自己的品牌印象。OPPO、華為幾乎每一款手機都有代言人,就連小米也一口氣請了三個代言人。而錘子依然是那個鬥士羅永浩。
購買的場景化給小白用戶們帶來了購買決定,而明星的代言則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這很俗,很不精英化,但這確實是錘子的另外一個大問題。為了迎合普通用戶,錘子也發布了低端品牌堅果,然而這依然不能討好普通的消費者。
失態,是這場發布會里出現得最多的詞。錘子M1確實是一部好手機,但是如果繼續維持現狀,也許就真的“失態”了。
雖然羅永浩是一個成功創業者,但是留給錘子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本文作者創業公司報道,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錘子科技
羅永浩
錘子T3
錘子
錘子手機
贊(...)
分享到:
《军师联盟》明明是良心制作 为何攀不上爆款高枝?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717/164166.shtml
真实的历史上,谁都没有编剧赐予的“金手指”,而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军事联盟》如此精良的制作,如果只讲述一个打怪升级的故事,着实有些可惜。
来源 | 文创资讯(ID:chuangyiyun)
文 | 任珊
迎着一路的赞美和质疑,《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终于在昨晚迎来了收官之夜。

回望《军师联盟》的荧屏征战之旅,可以说是“命途多舛”。由于撞上了人气颇高的《楚乔传》和《夏至未至》,该剧在播出之初收视平平,收视率一直在0.7%左右徘徊。刚播出不久,还因为时间线混乱、颠覆历史人物形象等问题,成为了观众争议的焦点。
随着剧情的展开,《军师联盟》的口碑和收视一路逆袭。截止到发稿前,《军师联盟》的豆瓣评分高达8.2分,网络播放量也突破了58亿大关。正值《军师联盟》的收官之际,是时候给这部电视剧一个公正的评价了。
明明是良心制作 却攀不上爆款高枝?
筹备5年,编剧3年,拍摄333天,投资4亿……没人能够否认《军师联盟》是一部良心剧。该剧制作精良、演技在线、服道化精致,可以说是具备了一切爆款剧的潜质。但从收视表现和播放热度来看,《军师联盟》并未达到“爆款剧”的标准。

6月22日,《军师联盟》在江苏卫视和安徽卫视首播,收视率分别为0.678%和0.277%。随着剧情的深入和口碑的发酵,《军师联盟》的收视率开始逆袭。播出到34集时,该剧的收视率终于突破了1%。截止到收官时,《军师联盟》的平均收视率在0.9%左右,网络播放量突破了58亿次。
相较于同期播出的电视剧,《军师联盟》仍然显得有些“叫好不叫座”。要知道,《楚乔传》自第5集开始,收视率一直维持在1%以上,播出一个月,网播量已经突破了200亿。正在热播的《我的前半生》,自第3集开始,平均收视率就突破了1%,目前已经稳定在1.5%。

从话题度来看,《军师联盟》也比同期电视剧稍逊一筹。在微博上,《军师联盟》的话题阅读量为8.6亿,讨论数为29.1万。而《楚乔传》的话题阅读量为76.3亿,《夏至未至》的话题阅读量高达52亿。播出期间,《军师联盟》也很少登上热搜榜,讨论热度难以跟上半年的爆款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人民的名义》相媲美。
尽管如此,《军师联盟》的制作水准是有口皆碑的。这部电视剧采用了反套路的叙述视角,整体节奏较快,人物刻画出色,服道化也十分精致。有不少观众认为,《军事联盟》把三国题材拍出了“美剧范儿”,质感可以跟电影相媲美。在豆瓣上,该剧的评分高达8.2分,超过42%的评分网友给出了五星好评。
仅从制作水准来看,《军师联盟》跟前段时间大获好评的《白鹿原》不相上下。这部电视剧同样体现出了制作者的“匠人精神”。在如今的市场情况下,拍摄一部电视剧通常只需要3个月,《军师联盟》却足足拍了333天,随后又花了2年时间完成后期制作。剧中几乎所有重要演员都是吴秀波亲自邀请的,其中没有一个流量明星,这在当下是非常难得的。
为何《军师联盟》没成为爆款?
古装剧频频传出抠图、替身丑闻的当下,《军师联盟》体现出的匠人精神十分难得。明明这是一部公认的良心剧,为什么难以攀上“爆款”的高枝呢?文创资讯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颠覆历史引发争议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三国的故事早已经深入人心,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在荧屏上也并不少见。无论是在以往的影视作品还是民间传说中,司马懿的形象都是一个老谋深算的奸臣,是作为诸葛亮的对手而出现的反面人物。

在这样强大的刻板印象之前,《军师联盟》用司马懿作为主角,从新的角度解读司马懿的人生故事,本身就是一件冒险的事。更何况,该剧为了方便叙述和刻画人物,在前几集随意拼贴了“衣带诏”、“华佗被杀”等历史事件,引发了不少“考据迷”的反感。
对于三国题材的电视剧来说,“三国迷”原本是核心观众群。《军师联盟》一开始就“得罪”了这些观众,导致该剧在播出之初难以形成“自来水”效应,阻碍了该剧影响力的扩散。如果该剧在宣传期间就声明自身不是历史剧,可能在开播时不会引发这么多的争议。
2、剧情越来越拖沓
回顾《军师联盟》的剧情,你会发现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曹操死后,剧情的精彩度大打折扣。前半部分,司马懿与曹操的几场“心理大战”,每场都十分精彩。尤其是“鹰视狼顾”一场戏,曹操和司马懿的相互试探,就像是两位武林高手的巅峰对决,让观众看得十分过瘾。

随着曹操、荀彧等重要角色的“领盒饭”,《军师联盟》剧情的精彩度大打折扣。后半部分的宗亲与士族之争,远不如前半部分的夺嫡之战扣人心弦。尤其在柏灵筠进入司马家之后,该剧的紧张节奏一泻千里。一会是后宫争宠,一会是“军师斗师奶”,完全失去了前半部分的紧张节奏,难以对收视率起到提振的作用。
3、宣传力度不足
在青春剧扎堆的暑期档,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能够笼络住观众,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军师联盟》同期播出的《夏至未至》、《楚乔传》和《我的前半生》,要么有流量明星的人气加持,要么能够反映出现实问题,能够引发观众热议。

相较之下,《军师联盟》在主演人气和剧情讨论度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军师联盟》还怀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态来做宣传,本身就会处于下风。在播出期间,《军师联盟》很少登上热搜榜。相较于之前的爆款剧,宣传力度仍显不足。
实际上,剧中出现的“惧内”、“君臣基友情”等有趣桥段,都可以制作成短视频借势宣传,但宣传方似乎没有抓住这些机会。如今,一部爆款剧的诞生,除了要有优质的内容之外,好的宣发也可以撑起半边天。在这个方面,《军师联盟》要做的还有很多。
《军师联盟》距离经典还有多远?
《军师联盟》刚播之时,观众一片赞美之声。无论是从制作水准还是演员演技来看,这部电视剧都无愧于“良心剧”之名。然而,回看这部电视剧之后,会发现这部剧虽然“良心”,但很难称之为“经典之作”。这是为什么呢?
《军师联盟》虽然只播出了上部,编剧的创作路数已经略见端倪。这部电视剧的核心是宫廷斗争,包括汉魏之争、夺嫡之争和后宫之争,以及后半部分的魏蜀之争、魏晋之争,故事的主线是司马懿从年轻书生变身权倾朝野的老臣。

听起来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是的,这部剧的风格和网络小说十分相似。简单来说,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司马懿历经各种形式的宫廷斗争,最终成为大boss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架构,虽然符合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但却削弱了整部剧的思想厚度。从该剧的一开始,司马懿就像是开了挂,杨修、荀彧、郭嘉、崔琰全都成为了剧中的“棋子”,只有司马懿智商吊打剧中所有人。为了衬托司马懿的高大形象,历史上贾诩、陈群等人的事迹,全都成为了他的功劳。这样一个“战无不胜”的主角,完全是网络小说的既视感。
作为一部三国题材的电视剧,虽然不一定要展示乱世的枭雄并起、生灵涂炭,但至少可以跳脱出一己私欲,展示主角对苍生的怜悯,对明君圣主的希冀。同为权谋剧的《琅琊榜》,正是因为家国情怀,提升了整部剧的格局。而在《军师联盟》中,只有前半部分的荀彧和曹操心系天下,后半部分完全落入了“小打小闹”的怪圈,让人十分可惜。
历史上的司马懿,集大奸大忠、大智大勇、坚韧与猥琐等众多品质于一身。从一介书生到权倾天下,既有自身的智谋,同样也是命运的眷顾。真实的历史上,谁都没有编剧赐予的“金手指”,而是付出了血与泪的代价。《军事联盟》如此精良的制作,如果只讲述一个打怪升级的故事,着实有些可惜。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