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欧洲零售巨头 如何数字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6-24/2OMDAwMDI0NjQ2OQ.html

当苏宁、国美这些线下零售商纷纷扩展其网上业务时,那么,京东商城、当当网们将来会开实体店吗?

“我们的数据显示,多渠道模式会比单一渠道的利润高出30%-40%。”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资深合伙人、全球消费零售领域负责人Rune Jacobsen说道。

Rune Jacobsen介绍说,欧洲大陆大型零售商拥有大量的、密集分布的店面,有能力提供库存清点、分店存货查询、分店取货等服务,这些零售商正通过实体店面 的优势,尽力向线上市场渗透。举例来说,一个英国消费者要买一台电视,在线购买可能便宜3%到4%,他可以首先登录一个传统零售商的网站,查看附近的实体 店是否有存货,线上比较、挑选实体店的各个产品,提交为其预留商品的申请,接着直接去店面体验产品,决定要不要买,这种消费者体验可能会更好,至少消费者 售后的难题可以由实体店帮助解决。

Rune Jacobsen谈到,就沃尔玛、家乐福、特易购等大型零售商,如果从单店辐射消费者数量的指标看,其市场已经趋近于饱和,尤其是在非食品类商品,“这些 零售商,一个战略上的变化就是为消费者提供新的体验,家乐福和欧尚都在这方面做出了努力,能发现他们展开了很多试点,尝试新的店面形式来吸引消费者,能够 真正实现差异化的公司将会取得成功”。而长远来说,传统零售商如果想获得成功,就不可能脱离线上渠道。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模式,比如在法国,最通行的模式就 是,通过在网上订购好产品,再开车去店中自取。

与此同时,英国的线上零售商也开始发展实体店面,比如,一家以商品目录起家的企业,拥有大量 线上客户,总共能提供约20000种商品,二三年前即开始设立线下实体店,因为他们意识到拥有实体店非常重要,因为能够提供给客户更好的选择、更快地获取 产品并知道去哪儿退换产品,而且确实有部分客户不愿意在线购买。如今,这家企业在英国市场有超过100个店面。

每家店面可以提供 12000-15000种商品供选择,但实体面积通常都很小,可能只有同等数量SKU的传统零售店面的二十分之一,用户先查哪家实体店有存货,然后通过各 种移动终端下单,比如iPad,决定什么时候去提货,工作人员会由仓储中心取货。在英国,相比较只能从网上购买或只能从实体店购买的模式,这种线上线下选 择的灵活性,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在德国,部分传统零售商线上部分销售的服饰,试穿之后,如果不满意,完全可以到线下实体店退货。

“当电子 商务深入发展3-4年后,购物体验、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将会加强,低价仍然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但不再是唯一的主导性因素。”BCG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叶永辉 补充说道。而Rune Jacobsen领导的消费零售研究表明,多渠道零售商比单纯的实体店或是网店都会更加有利可图。

当然,欧洲零售商 线上的尝试,也遭遇很多挑战,毕竟,在短期实现线上线下的整合并不容易。在中国,国美、苏宁都开始倾向于将线上部分分拆,独立运作,欧洲部分零售商出现了 类似的举措,“英国一些零售商为加速电子商务的发展,他们或是在内部分拆,或是直接剥离,一是希望更加快速地响应市场的变化,可以有一只小团队专注于这方 面的变化,第二传统部分的注意力经常专注于近期的业绩和工作,新业务部分则希望大力发展新业务,在一个体系内势必会产生矛盾。”Jonathan Sharp说道。

Jonathan Sharp所了解到的大多数情况,剥离出去的公司如果不能上市或是被出售,他们往往会再和母公司融合,因为当分拆公司达到一定规模,母公司开始视之为重要 资产,致力于创造协同优势。此外,除了自建部门外,欧美零售商还往往通过并购模式打造多元化渠道,比如英国最大的电子商品零售商Dixon,就是购买了一 些独立消费品公司,并与自身进行融合,打造多渠道模式。

由于网上渠道竞争对手更多,品牌和公司非常多,BCG的研究团队认为,差异化是在网 上的环境脱颖而出,“即便是具有先发优势的公司,先期建立了一定规模,也必须要有与众不同的吸引点来制胜。”BCG合伙人Francois Aubry说道,尤其是垂直化的小型网商,应当致力成为某一小类的专家,或是提出新的满足购物体验的价值主张,“比如针对男性购买礼品的网站,可以为太太 选购礼物提出一些整合的解决方案,打造一种新的购物体验。”

“我想卖产品的确不是最重要的,许多品牌商拓展线上渠道就为扩大销售额,这是一 种普遍的误解。”Rune Jacobsen认为,对于品牌供应商,电子商务最有可能成功的模式是提升品牌体验,“比如,某冰激凌品牌,将其线上渠道视为与客户的沟通渠道,在线邀请 客户来设计冰激凌,举行冰激凌设计比赛等,致力于加强与客户间的互动,向客户传达其品牌内涵。”Rune Jacobsen坦率地说,“基本来说,大型欧美消费品公司在开拓其电子商务业务方面还不很成功,面对客户具备较强直销能力的大品牌数量极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66

順應數字化生存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2207
在一切都在數字化的傳播環境下,一個有點憂傷的事實是平面媒體市場在萎縮。但數字化不但沒有蠶食到行業雜誌,而且為它們提供了更多的市場機會。近日,美國 Training雜誌的主席、出版人Mike Murrell與《第一財經週刊》記者李會娜分享了行業雜誌的新生存方式以及人力資源培訓市場的新趨勢。

 

C=CBNweekly
M=Mike Murrell

 

  美國Training雜誌目前隸屬於Lakewood Media集團旗下,是一家擁有49年歷史的專業培訓與發展類刊物,著重於培訓類、管理類、人力資源類三大方面的探討與研究。Mike Murrell在2011年成為該雜誌的主席和出版人,在加入Training雜誌以前,Mike Murrell是Sales & Marketing Management出版團隊的負責人。他在定製出版和相關的企業刊物領域也有豐富的經驗,曾為Caterpillar, Goodyear 和Steelcase公司做過出版物。

 

 

  C: 在整個平面媒體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行業雜誌是否面臨著更大的市場挑戰?


  M: 大眾媒體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廣告,發行量是他們永遠都在擔憂的問題。它是一種B2C(Business to Customer)的商業模式,這些經營者現在確實日子有些難過。但同樣是做信息傳播的行業雜誌的商業模式是B2B(Business to Business),它們的客戶是企業或者公司,而非作為個體的消費者,所以,內容對於他們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在專業領所能夠發揮出的平台價值和 影響力。


  相對來說,行業性雜誌比較小眾,但它的客戶相對穩定,粘度比較高,因為都是一個圈子的,所以它具有「社區化」效應。雜誌其實只是一個基礎,是用來和企 業客戶交流的一個工具,廣告收入基本上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且絕大多數的行業雜誌都會以雜誌為載體,延伸出各種產品,最主要的就是會議或者論壇,比如 Training雜誌,在1977年便開始推出Training Conference Expo,它是付費的,除此之外,還會吸引到一些贊助商,這個會議目前佔到我們營收來源的40%。付費會員和不斷衍生的數字化產品,比如在線認證課程、網 絡研討會等也是我們營收來源的一部分。


  C: Training一直都在關注人力資源培訓這個領域,那麼這個市場的最新趨勢是什麼?


  M: 一個最明顯的趨勢是Gamification(遊戲化),這得感謝數字化。iPhone、iPad等移動智能終端的流行,讓人力資源培訓的方式不再那麼枯 燥、單調,而是更友好、更容易。以遊戲的方式,把嚴肅的事情娛樂化,但同時又給人帶來價值。技術改變了這一切。


  以前,你所能接觸到的培訓方式大概也就是在一個封閉的空間中,像個學生一樣聽課,最多也就是看看視頻。現在,你可以以玩家的身份開始一場職業培訓,只 有在學習了一些內容之後,你才能進入下一關,去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比如說你只有在懂得了營銷技巧後,你才能去學習財務和管理方面的知識。在這個過程 中,你可以參與更多的互動,也會更投入,你甚至會忘記你是在經歷一場培訓。但這實質上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遊戲,Gamification的核心在於讓你通過 做一些事去獲得一些東西,它的目的在於傳播知識,用新的技術,以新的方式。


  C: 你如何看待人力資源培訓這個行業的市場前景?


  M: 毋庸置疑地會繼續增長。全球化一方面帶來了信息的共享和文化的融合,另一方面帶來了人才在全球市場的流動。比如說中國、巴西等新興市場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 人才吸引力越來越大,跨國企業越來越講求本地化的經營理念,員工當然也要具備這種思維,「本地經驗」正在成為一種新的職場競爭力。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跟 Act Group合作把這些培訓資源引進中國的原因。在任何時候,人們都想要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人才,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是最寶貴的資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89

體育賽事數字化


2013-09-23  NCW
 
 

 

克·戴斯蒙德 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有限公司商業主管 趙劍飛 財新駐倫敦記者數據提升了觀賽體驗。更重要的是,數字化技術應用幫助組織者把賽事真正

推向全世界

【對話背景】

當費德勒在球場上揮出一記擊球時,並非只有他的對手會在意這記擊球是不是反手。在球場的某個角落,會有某個不為人注意的統計員記錄下費德勒的這記 擊球是正手還是反手,成功還是失誤,得分還是失分。在四大滿貫賽事——美國、法國、澳大利亞和英國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上,都採用了IBM 開發的Slamtracter 系統,用于跟蹤球場上球員的表現,每個大滿貫賽事開始時需要大約50個這樣的專業統計員。

“八年了,我們現在有大約4100萬個數據點。通過分析,你可以發現當兩個球員比賽時,某一個球員會如何打球。 ”IBM 負責溫布爾登的客戶經理山姆 · 塞登(Sam Seddon)說, “我們能夠分析出數據的模式。 ”這些數據雖然不是完整意義上的大數據——頂級的網球賽事有限,而頂尖的網球選手更是屈指可數;如果塞雷納· 威廉姆斯(小威)對陣李娜,你可能不太需要靠數據分析去預測勝負結 果。但是,這卻代表了當今體育賽事數據化的一個趨勢。美國 NBA 宣佈在最新賽季引入體感跟蹤技術,加強球迷的觀賽體驗。

負責運營英國溫布爾登網球賽事的全英草地網球俱樂部有限公司(AELTC)商業主管米克 · 戴斯蒙德(Mick Desmond)說,越來越多的觀衆在觀看比賽的同時,尋求通過數據來理解球員的表現,數據提升了觀察比賽的體驗。更重要的是,這些技術幫助組織者把賽事真正推向全世界。以剛剛結束的溫網為例,戴斯蒙德透露,本屆溫網短短13天賽事,其網站獨立訪問用戶已超過2000萬人次。

體育賽事如何在互聯網時代更好地適應觀衆需求?大數據技術能起到什麼作用?9月11日下午,戴斯蒙德在倫敦西南的溫布爾登球場辦公室接受了財新記者專訪,講述了體育賽事如今面臨的數字化挑戰,數據技術應用于體育賽事的影響以及溫布爾登的經驗。

【對話摘登】

財新記者: 現在運營溫布爾登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戴斯蒙德: 最大挑戰是現在賽事完全是全球化了,而十年前重點還是在現場,網站也處於早期階段。例如,今年我們首次上了 CCTV5(中國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 。現在我們覆蓋的地方越來越大,而全球網球愛好者有更高的期望,比如希望能夠通過移動電話、iPad、互聯網觀賽。這已經成為他們對高質量體育賽事體驗期望的一部分。

財新記者: 今天數據技術對於溫布爾登有多重要?能否舉個例子,溫布爾登在哪些方面從中受益或取得了成就?

戴斯蒙德:本屆比賽有近2000萬獨立用戶訪問溫網網站,重複訪問的人更多。

互動高于一切,他們不是被動的,他們在與我們交談,有反饋,還有博客。

如果今年你不在現場,而是通過iPad 看比賽,也可以看到溫布爾登的完美鏡像,因為你實際上看到了現場觀衆能看到的。畫面是根據現場的樣子來建立的,記分板也一樣,是一號球場、中心球場比賽的壓縮,與到現場的觀衆看到的一樣。而相對於和媒體伙伴協作,這種方式允許我們俱樂部有更多的控制,更加主動。

財新記者: 應用大數據技術來滿足不同觀衆的需求,挑戰是什麼?

戴斯蒙德: 挑戰在於,體育賽事的觀衆現在擁有了更多的選擇。而十或十五年前,人們僅僅只是通過電視屏幕,我們在全球的媒體伙伴也主要利用電視屏幕。現在在電視之外,我們需要有數字平台。越來越多的觀衆把平板電腦作為觀看比賽體驗的幫手。

比如,除了在屏幕上觀看比賽,觀衆還可以拿著平板電腦查看豐富的比賽數據分析,他們可以從這些數據分析中知道為什麼納達爾贏了那場球,發生了什麼,預示著什麼,預期的關鍵靠什麼,並通過觀察數據來預測接下來的比賽。數據分析教導觀衆瞭解比賽背後發生的事情。

我們的專業經驗是網球,IBM 的專業經驗是提供複雜問題的解決方案,我們把傳統的比賽經驗和信息數字化利用手段相結合,事實證明,這種展示對網球愛好者是有吸引力的。

財新記者: 溫布爾登的運營和管理如何被數據技術改變?

戴斯蒙德: 數據技術的應用,讓我們的品牌獲得了很大的延伸,我們盡最大可能讓全球更多人看到現場比賽。在中國,比賽可能是在晚上8點,在舊金山是早上6點,而在英國卻是下午1點。不同地方的人們通過不同的平台能接入我們的現場直播,感受豐富的體驗。

財新記者: 數據分析是否有助于應對不同地區和年齡觀衆的需求?

戴斯蒙德:過去,有實況直播也有錄播,而紙媒報道比賽還是幾十年不變的模式。但現在,整個賽事都是實況,我們持續地向媒體發出信息,在網站上持續發佈內容,訪問球員,收集反饋,體現與全球網球愛好者的社會化關係。這些工作在賽事開始前幾個星期就啓動,一直到賽事後一周才結束,24小時不停。

財新記者: 如何從數據中獲得收入?不同的數據有不同的收費嗎?

戴斯蒙德: 有幾種收入方式。比如與官方供應商伙伴、贊助商合作,賽事轉播輸出方面合作,以及冠名合作等。有些數據是賣給中間商,有的則提供給政府、用于博彩,但我們在博彩上沒有責任,只是需要確保在給博彩公司的數據來源上合規,數據盡可能準確。有一系列方式把數據商業化。

球員可以免費得到數據,網站上的數據也是免費的。免費的數據服務有助于爭取更多的覆蓋。具體到正式的合作關係,比如騰訊是我們在中國的重要伙伴。他們付費成為我們的合作伙伴,我們提供官方數據給他們使用,他們則從廣告獲得收入。

財新記者: 如何收集分析觀衆的行為?

觀衆對數據分析系統最關注的是什麼?

戴斯蒙德:IBM 的 Slamtracter 系統顯然知道觀衆在用些什麼功能,來自世界哪個地方。我們也利用第三方研究公司做更定性的分析,所以更多的關注是觀衆如何在使用數據。

財新記者: 數據的應用對溫布爾登賽事的傳播和報道起到什麼改變和影響?

戴斯蒙德: 過去主要是解說員評論分析比賽。在比賽間隙,只有短暫的時間通過回放來展示一兩個要點。而現在,我們有這麼豐富的數據,可以在比賽的同時就展示四個或五個要點,推送給媒體伙伴,而且這些數據的質量保持很高的水準與一致性,這些都給網球愛好者提供了更豐富的溫布爾登體驗。

財新記者: 在使用大數據方面,你認為 溫布爾登接下來的創新會是什麼?或者在什麼方向?

戴斯蒙德: 不會是某項特別的創新,而是努力保證你提供的數據讓你得到不同層次的觀衆; 不要把它弄得太複雜,讓不同層次的理解力的人都能理解數據信息。我們力圖讓複雜的數據簡單化,更加接近大衆。這樣的數字化應用,未來不會是殺手級應用的革命,更多的是一種向前演進,讓更多的人理解體育,理解溫布爾登,讓更多的人接近它、喜歡它。

本刊實習記者牛牧歌對此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87

量化分析滬深300指數1000點漲幅:滿倉踏空的數字化解讀 信息眾籌組

來源: http://xueqiu.com/1685885052/34559619

 
 
2014年12月26日,滬深300指數報收3446,強勁上漲110點,漲幅3.31%。其中券商板塊漲幅9.79%;銀行板塊漲幅3.44%;四大保險公司漲幅8.5%。

據初步測算,在滬深300指數的110點漲幅中,券商貢獻60點,銀行貢獻24點,保險貢獻20點,這三個板塊基本將滬深300的當日漲幅瓜分完畢。同時,胃口越來越大的央企依然強勁上漲,無怪乎滬深兩市2600多家上市公司上漲家數僅為1287家,不足一半,這又是一個冰火兩重天的交易日。

滬深300指數相比於滬深兩市各自獨立的綜合指數和成分指數更能全面地反映市場整體走勢,也是連接現貨和股指期貨的最重要指數。2014年4季度,滬深300指數從2450迅速飆升至3446,漲幅高達40.65%,錄得了近1000點的驚人漲幅。那麽,這1000點的漲幅是如何構成的呢?

1、券商


2、銀行


3、保險


4、央企(部分)

板塊貢獻度


以2014年9月30日為界,之前是市場普漲格局,板塊分化並不嚴重。個股在滬深300指數所占的權重基本穩定;之後,由於金融板塊和央企板塊的迅速拉升使得相關個股的權重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以中信證券為例,由於在四季度漲幅高達141%,遠遠高於滬深300漲幅40%,其所占權重亦由2.09升至3.58,成為僅次於民生銀行和中國平安的第三大權重股。

從板塊角度看,券商板塊整體漲幅高達132%,其整體權重也由10.62%升至18.13%;銀行板塊整體漲幅49%,略高於滬深300的40%,其權重由19.54%微升至20.83,保持了第一大權重的位置。保險板塊的權重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超過7%。另一方面,中石油中石化的權重大幅下降,加一起不及中國中鐵一家,也僅為中信證券四分之一。

滬深300權重的重新分配給市場帶來深遠的影響,金融股的整體權重超過了46%,其前三大權重股是民生銀行、中國平安和中信證券(權重分別為3.80、3.66、3.58)。據測算,券商、銀行、保險及三大權重股的漲幅對滬深300的影響:


在經濟不斷下滑的2014年4季度,市場先生難得大方地向投資者派發了1000點的大紅包。其實,在7月底,投資者就感覺市場開始回暖,機構也開始頻頻唱多股市,大家都為即將到來的牛市而做好準備。牛市如期而至,卻是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方式讓各路投資者大感意外:
1、如果你沒有及時抓住騰空而起的券商股,那麽260的漲幅以你無關;
2、如果你在猶豫中沒有買入銀行股和保險股,那麽160點漲幅也與你無關;
3、如果你嫌棄上述24家央企股盤子大波動幅度太小,那麽100點漲幅與你無關;
4、由於第3點原因,剩下的480點也極有可能與你無關。

作為一名資深的、經驗豐富的、勤奮好學並在熊市中依然賺錢的投資者,你如果:

1、因為一時的猶豫沒有買入金融股(36只),你就錯失了四季度1000點漲幅的一半(因為還有很多參股金融的股票漲幅也極為可觀!);
2、因為基本面不支持傳統企業向好而沒有買入上述央企股票,你錯失的就不僅僅是100點的漲幅,還極有可能基於同樣的原因,錯失了了漲幅巨大的電力、燃氣、水務、港口、機場、公路、海運、煤炭、有色、工程機械等傳統行業股票。

算來算去,作為一名資深的投資者,你發現面對市場先生瘋狂派發的1000點大紅包,不但一無所獲,反而身價縮水。沒錯,慷慨的市場先生也順手把你口袋里的錢掏出一部分作為紅包發出去了!

@今日話題 @方舟88 @小小辛巴 @雷公資本 @唐史主任司馬遷 @東博老股民 @不明真相的群眾 @投星資產 @zangyn @佐羅投資劄記 @釋老毛 @京城九少 @金融之王 @西點老A @價值at風險 @黃建平 @滾雪球筆記 @江濤 @唐朝 @雲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418

數字化交易漸成主流 全球移動支付規模將破6000億美元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726.html

這是一個數字化融入人類日常生活的時代。在新生代人群行為模式升級、經濟體需求變革以及顛覆性技術革新的驅動下,數字化對當今商業模式和人們生活方式的影響日益加深。

在日前德勤中國聯合金融技術服務提供商Visa在上海召開的一場名為“企業數字化交易”的研討會上,德勤中國合夥人張挺指出,當全球進入數字化時代,無論在零售領域還是對公領域,數字化交易日益成為主流趨勢。

如今在中國,智能手機的應用,讓支付寶、微信支付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到的支付方式。而在海外,數字支付的比例同樣不容小覷。

央行數據顯示,近年數字化支付的交易筆數以每年翻倍的速度持續攀升,2015年的移動支付交易筆數同比增長更超出200%。據美聯儲估測,2016年全球移動支付交易規模將達到6169億美元,2010年這個數字還只有600億美元。

在瑞典,59%的消費者利用移動支付消費,使用現金的比例只占2%。德國則對於現金更加青睞,這可能是因為德國本身就非常厭惡債務和泡沫所致。德國只有33%的消費者使用移動支付消費,使用信用卡的消費者比例更是只有0.06%。

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萊奧拉•克拉珀博士說:“數字化支付的好處遠遠超出發達經濟體的許多人所認為的技術帶來的便利。數字化金融服務可降低匯款、支付和收款的成本,提高其安全性,由此而增強金融包容性,對於婦女賦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張挺認為,零售領域由於多方競爭帶來了大量的金融創新,在數字化支付等某些領域,新興金融機構逐漸取代銀行成為最主要的服務提供者;而相比之下,在對公領域,金融創新遠未能跟上數字化交易的步伐,更不用談促進和引導作用,例如對公數字化支付仍停留在10年前采用的電子銀行、銀企直聯等水平。

在上述研討會上,德勤團隊展示了先期對近200家的客戶調研與訪談結果,並邀請現場嘉賓企業CFO參與支付管理、交易管理、信用管理及數據管理等四大典型財務場景的研討。

“在技術及供給激發需求帶來的叠代式創新的數字化時代,未來3~5年間,企業數字化交易領域也將面臨快速和劇烈的變革,銀行必須前瞻性地予以應對,包括對公數字化支付,也包括交易管理、信用管理、數據管理等衍生領域。”張挺稱。

Visa亞太區商務卡解決方案區域總監許琳秀(Stefanie Koh)提到:“作為全球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之一,Visa在例如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發達市場的國家地區,已經和銀行一起開發了超過60個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其中包括賬戶持有人識別、由個人對個人支付延伸至公對公支付的能力、手機行動支付與芯片非接支付、安全的店內和在線支付服務、雲端虛擬賬戶支付和消費者交易告警等交易相關的技術與工具,為企業的數字化交易提供更加簡便、迅捷、安全的服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243

趣酷互動劉培彬:“專治” 醫藥企業移動數字化營銷中的疑難雜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622/156799.shtml

趣酷互動劉培彬:“專治” 醫藥企業移動數字化營銷中的疑難雜癥
劉慧姝 劉慧姝

趣酷互動劉培彬:“專治” 醫藥企業移動數字化營銷中的疑難雜癥

6月15日,趣酷互動宣布獲得500萬天使融資,薛蠻子參投。

6月16日——泌尿健康日,三金片的“全屏+活動定制內容+焦點圖”式廣告悄然登上春雨醫生APP。完成此次廣告投放策劃的正是近日完成500萬天使輪融資的趣酷互動傳媒,投資者是薛蠻子和(新三板)上市公司註意力數字營銷機構。 

趣酷互動傳媒CEO劉培彬告訴i黑馬,趣酷是一家專註於移動大健康領域的營銷服務提供商。事實上趣酷早在2014年9月份成立,今年4月份才業務跨界轉型,定向於重垂直、細分化的大健康領域。“我們創始團隊成員都有5年以上的廣告經驗,在移動互聯網廣告方面我們有一套特殊的打法,‘專治’醫藥企業移動數字化營銷的廣告投放中的疑難雜癥。”劉培彬說道。

a1

趣酷互動傳媒CEO劉培彬

他認為,一方面藥企專於藥品研發對新媒體廣告投放不太擅長,而代理商對傳媒廣告以及互聯網廣告更為了解;另一方面移動醫療app用戶流量大,但是變現又缺乏相應的門路,趣酷正好是切中幾方痛點,對接廣告主投放訴求與媒體變現訴求。

據了解,目前趣酷互動傳媒服務的客戶有三九藥業、三金藥業、廣藥集團、白雲山、花王珂潤等知名品牌,劉培彬也透露今後也將與好的醫療機構合作。同時下遊的廣告服務也會觸及三甲醫院WIFI熱點和一些媒體平臺,例如:春雨醫生、叮叮醫生、就醫160、及各大移動醫療自媒體。

Q&A

i黑馬:趣酷互動2014年成立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公司做了什麽?為什麽後來選擇大健康這個領域?

劉培彬:趣酷互動傳媒成立於2014年9月28日。我是做廣告出身的,近期才從此前的公司離職,專註在自己的公司上,此前我先後就職於飛拓無限、眾覽無限、好耶、易傳媒等國內知名數字營銷公司。之所以選擇大健康領域,一方面是目前整個移動互聯網發展迅猛,另一方面15年移動醫療也在風口之上。我認為結合我自身的優勢,可以把這些APP變成比較好的流量平臺,一個垂直化領域的生態圈。根據廣告主的需求,並且經過我們的廣告包裝,再針對用戶一對一的投放。

i黑馬:我看見您上遊服務的客戶目前的客戶有三九藥業、三金藥業、廣藥集團、白雲山、花王珂潤等知名品牌,是不是上遊只是針對一些藥和藥妝的產品?或者會有醫療機構?

劉培彬:我們的大健康產業可能會覆蓋幾個類別,比如說康複中心、醫療檢測、醫療設備、醫藥品牌,還包括在國內比較好的醫院,都是我們服務的對象。只是目前我們更多的是在醫藥行業內的品牌推廣,一方面我們為OTC藥品做廣告要規避違反新廣告法,另一方面我們不做那種硬廣,做的是結合活動有互動形式的推廣。比如說6月16日到6月18日,我們幫三金牌三金片結合泌尿健康日在春雨醫生app中制定了“全屏+活動定制內容+焦點圖”的廣告,同時開展線上義診活動結合線下同步互動,在獲得效果的同時也符合廣告法的規範。

i黑馬:其他泛化的數字化營銷公司有做醫療行業的嗎?跟其他做泛化的移動數字化營銷的公司相比,趣酷的優勢在哪?

劉培彬:雖然每家公司都可以做,但我們是專註於做移動端數字營銷的。與其他做移動數字化營銷的公司相比,我們的團隊成員都是有5年以上的廣告經驗的,而且我對在移動醫療或者移動互聯網廣告這塊有一套自己特殊的玩法。例如,我們比較清楚哪些移動端平臺的用戶屬性、日均活躍量、PV量、UV量等可參考的數據,其次我們更熟悉各資源可深度合作的廣告點位、功能版塊、最好用戶體驗的廣告形式等這些實踐性的經驗,所以我們更懂媒體的變現訴求,同時也深知廣告主真正的投放訴求;我們只為廣告主提供更專業更有效更具有互動話題性的傳播投放策略和解決方案。另外,聯合創始人萬勁松也擁有15年以上的廣告從業經驗,曾任職於星傳媒體、群邑、優勢麥肯、博達大橋等國際4A廣告公司,服務過眾多知名品牌。

i黑馬:這500萬的融資是目前已經到賬了嗎?其後期主要用在哪些方面?

劉培彬:目前已經到賬。後期我們主要會運用在以下幾個方面:一、人員擴充。目前團隊30人左右,接下來我們會在醫藥覆蓋多的城市開設分公司或者辦事處來拓展業務。二、結合更多更優質的媒體資源。三、設立大數據平臺。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分析,以進行更加精準的一對一的投放。

趣酷互動 移動數字化營銷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456

2017年北京數字化制造產業產值將超230億元

到2017年,北京數字化制造產業將形成“北京創造”品牌,實現產值超過230億元人民幣。7月15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下稱北京市科委) 發布《北京技術創新行動計劃(2014-2017)》在數字化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培育專項中的系列成果,其中透露了上述內容。

據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繼紅介紹,數字化制造技術創新及產業培育專項有兩項重要計劃,即“數字化增材制造創新及產業培育”和“機器人及自動化成套裝備創新及 產業培育”。計劃到2017年,推動數字化增材制造產品、機器人及成套裝備在部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北京數字化制造產業集群式發展,實現產值超過230億元,形成“北京創造”品牌。其導航定位累積誤差低於3%,盲區外障礙識別率達到95%,導航定位及障礙檢測子系統功耗小於8W,較好解決了移動機器人在未知環境下的自主導航。

據介紹,2015年世界智能機器人市場約為269億美元,預計今後10年間,年均成長率同比增長9%,至2025年世界機器人市場將高達669億美元,而中國將成為機器人最大的市場。據了解,2015年是服務機器人爆發式增長的元年,全球未來30年的需求量不會低於15萬億元。

張繼紅提到,面向人口老齡化等熱點問題,以及醫療與教育等社會需求,北京多家企業已經研制出一系列服務機器人產品,並在養老助殘、家庭服務、教育娛樂等領域實現應用。例如,在養老助殘領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制的床椅一體化機器人,可滿足臥床老人按摩防瘡、生理監測、進餐吃藥、情感陪護等護理需求,現已成功在敬老院試用。

(綜合來源:中國新聞網、北京晚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02

西門子的數字化解決之道

在持續低迷的外部環境和複雜的地緣政治局勢中,中國乃至全球制造業的轉型也面臨諸多挑戰。

2015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制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毫無疑問,“中國制造2025”是未來十年我國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行動綱領。然而中國大部分的制造企業現階段尚處於2.0階段,如何提升,成為中國制造業的一大挑戰。

眾多企業參觀、洽談西門子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歡迎前往西門子“博大精深 同心致遠”品牌網站,了解西門子如何驅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目前許多中國制造企業都面臨著相似的問題: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不能再作為“中國制造”在全球市場上的優勢標簽, 制造企業對於變革的需求更為迫切。為了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制造企業要最大化利用資源,將生產變得更加高效;為適應不斷變化的客戶需求,制造企業必須盡可能地縮短產品上市時間,對市場的響應更加快速;為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制造企業還要快速實現各環節的靈活變動,將生產變得更加柔性。

作為支撐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制造業與互聯網的無縫融合也將促使制造企業的生產力和生產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這是制造業革命的關鍵所在,與此同時,引入互聯網及數字化技術,對“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的重大戰略執行也有更多助力。7月在北京舉行的2016西門子工業論壇,再次引發“中國制造2025”的討論熱潮。作為全球知名的工業自動化公司,西門子通過基於“數字化雙胞胎”的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工業雲等技術,使得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緊密融合,在“中國制造2025”、工業4.0的關鍵戰略上迸發出更強的實力,幫助中國制造業提升競爭力。由此,更具現代化氣息的數字化工業躍然而出,更有活力和效率的數字化工廠點亮視界。

“數字化雙胞胎”概念應運而生

從業務架構到生產流程等領域的多重需要,使西門子的“數字化雙胞胎”概念的產生生逢其時。

就在剛剛結束的2016西門子工業論壇上,西門子面向中國工業界全面、翔實地展示了其先進的數字化企業解決方案。憑借這一解決方案,西門子支持企業進行涵蓋其整個價值鏈的整合及數字化轉型,為從產品設計、生產規劃、生產工程、生產實施直至服務的各個環節打造一致的、無縫的數據平臺,形成基於模型的虛擬企業和基於自動化技術的現實企業鏡像。

西門子形象地稱之為“數字化雙胞胎”(Digital Twin),包括“產品數字化雙胞胎”、“生產工藝流程數字化雙胞胎”和“設備數字化雙胞胎”,完整真實再現整個企業,從而幫助企業在實際投入生產之前即能在虛擬環境中優化、仿真和測試,在生產過程中也可同步優化整個企業流程,最終實現高效的柔性生產、實現快速創新上市,鍛造企業持久競爭力。

西門子工業軟件大中華區DER總經理戚鋒博士說, “要發現潛在問題、激發創新思維、不斷追求優化進步,這才是數字化雙胞胎的目標所在。”他表示,數字化雙胞胎的實現有兩個必要條件,即一套集成的軟件工具和三維形式表現。西門子數字化工廠集團首席執行官Jan Mrosik博士則表示,更通俗地說,數字化雙胞胎就是仿真模擬一些工廠的實際操作空間(如生產線),仿真得非常真實而精確,“它可清晰的告訴我們,最終這個系統是否在現實當中能承受各種條件,取得成功。”

如果在虛擬世界中對產品進行前期的規劃、部署、仿真和驗證,那麽未來也就不需要花費高成本來驗證和調整,這將大大提升企業的生產效率,保證此後大規模生產的穩定性,並將整個企業的價值鏈有效疊加在一起,這就是西門子和客戶真正關註的。

醫藥公司葛蘭素史克找到西門子,與之成為制造自動化戰略合作夥伴。對於預防與治療疾病而言,各方需快速找出疫苗及生產疫苗的方式。所以,醫藥企業需在實驗室過程中擁有正確的路徑並準確高效地建設工廠。“這並不僅是一個工廠,而是在各國建廠,只要該國有這種疫情存在。”因此,葛蘭素史克請西門子為疫苗研發及生產的實驗室來實現“數字雙胞胎”,並做測試及準備文件,以便能讓某種疫苗規模化生產。通過“數字化雙胞胎”建成新工廠之後,企業的質量控制開支減少13%,它的返工和報廢減少25%,合規監管費用居然也減少了70%,推動了制藥行業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

Teamcenter另一種數字化實踐

如果說數字化雙胞胎是西門子實現數字化企業的核心理念,那麽Teamcenter則是實現數字化企業不可或缺的平臺。制造企業需要交付的產品複雜程度越來越高,同時還要優化生產效率,簡化全球業務運營。Teamcenter可以幫助這些企業管理包括供應商在內的各項需求,整合工程組態、制造和服務,從而增加收入,加速產品上市,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

早年收購全球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領域軟件與服務的市場領導者UGS公司之後,西門子獲得了“Teamcenter”軟件,這也觸發了公司更多在軟件和設計領域增加投入。過去多年,西門子大大小小收購了50家軟件企業,從而擴充其產品線、增加軟件組合,搭建一個更為豐富的平臺。在軟件、硬件以及數字化解決方案相互結合之後,更為完整的生產制造及工作流程也就一氣呵成了。

西門子數字化工廠集團首席執行官Jan Mrosik博士將制造業價值鏈看作是五個部分:產品設計、生產規劃、生產工程、生產制造及服務,通過Teamcenter這一協同平臺,實時動態地調整產品設計乃至整個價值鏈。

“汽車行業是最典型的應用場景,它的價值鏈構成很有意思。消費者對汽車產品的期望值越來越高,他們追求完美:車價不僅要便宜,還要裝音響系統、噴上心儀的車漆,滿足多樣化、靈活性的要求已經成為眾多車企的必備能力。此外,車廠要把多個車型部署到同一個生產線上,零部件公司也希望自己的流水線可以為更多客戶服務。數字化平臺可去支持和促成這些繁複的需求。”他解釋,當汽車開發和創新周期加快時,數字化平臺不僅需要保證高質量、高差異化的汽車客戶要求,同時也要避免和減少因設計和工程人員不在同一個開發平臺時所產生的誤差和失誤,使得仿真模擬和數據錄入、PLC編程代碼的一致性和繁複性盡量減少,讓大家有時間把關註焦點投入到更重要的新車設計、創新及工程制造上。數據化平臺的優勢都得以體現。

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核電”)也選擇了Teamcenter軟件來提升核電站設計的效率。該公司采用了這一軟件來搭建統一、集成的設計信息管理系統,為跨專業、跨地域和跨部門的員工提供權威和統一的設計信息數據源。通過幫助設計人員在全公司範圍內及時獲得準確的最新消息,而這一軟件系統也將提升整體設計管理效率,同時為設備采購和土建安裝以及系統調試提供支持。從傳統的設計管理升級轉型為數字化設計信息管理系統,中國核電圍繞著設備、系統和工廠展開了各個專業協同的設計與信息管理。

無法阻擋的工業雲MindSphere

除了西門子的Teamcenter軟件,“雲計算”在工業中的運用也正在成為基本配備。西門子的MindSphere平臺更應被看成是工業領域的“雲計算”引領者。它可以為工廠進行全套的流程設計與服務,還可為中小企業及OEM廠商做雲計算處理與服務。西門子過程工業與驅動集團首席執行官Juergen Brandes博士對“雲計算”是這樣理解的,當大家都在談論“雲”時,其實只是一個支持條件,最終目的是要將現實和虛擬世界相結合、相連接,在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的設備,它們都在提供數據。這些設備基於西門子的技術,並使用了西門子的工具,使客戶將數據上傳至雲平臺中。

在國外,雲平臺的運用也在制造業中逐一展開。波音把基於雲計算的航空分析應用轉移到微軟的Azure平臺上,以分析客戶和其他信息來源提供的大量數據集,目前300多家航空公司在使用波音的航空分析應用。這一雲平臺的使用實則在幫助波音於2025年將商用與軍用服務業務年收入提升至500億美元,在今年的基礎上增長2倍以上。

事實上,雲服務不僅在消除邊界、重塑勞動力市場,並為制造業和服務業挖掘新的增長價值。基於雲計算、“數字化雙胞胎”的數字化企業,其運行方式也將更為高效、安全和高性價比。

西門子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赫爾曼表示:“西門子通過完整的數字化產品組合,推動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融合,在智能制造、智能基礎設施和可持續能源領域與中國開展重點合作,助力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中國制造2025”藍圖之下,中國一方面要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過渡,另一方面要通過實施數字化解決方案贏得全球競爭力。

根據數據顯示,在新產品上市比例、設備生產效率、產品交付能力及營運利潤率等多個方面,數字化企業的指標均遠遠高於傳統制造企業,數字化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03

數字化解決方案助力中國“智”造

過去,中國制造的發展模式主要是依靠人口紅利以及資本等要素驅動,近年隨著內部人力成本、運營成本的上漲以及外部經濟的疲軟,中國制造業面臨著雙重壓力。成本優勢逐步被削弱,低端制造面臨著東南亞發展中經濟體的的沖擊,而在向高端制造業升級轉型的價值鏈攀升過程中,也會受到發達國家的擠壓。此外,消費者的需求不斷趨於多元化與個性化,對高質量產品的需求日益加劇。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制造業亟需向中國“智”造轉型,通過智能制造帶動產業數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提高的國家工業中長期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戰略由此提出。

在中國制造2025的“召喚”之下,與智能制造關聯密切的概念頻頻出現,如由自動控制技術、嵌入式軟件技術、機器人技術、無線通信技術與物聯網技術相融合的信息物理系統(CPS)的構建,即以實現智能制造與智能工廠為願景。

縱觀全球,由德國首先提出的工業4.0與中國制造2025的願景頗為契合。工業4.0指的是通過實現“物聯網”系統完成大生產,最大程度實現生產全自動化、個性化、彈性化、自我優化和提高生產資源效率、降低生產成本的全新生產方式。

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研發基地。

歡迎前往西門子“博大精深 同心致遠”品牌網站,了解西門子如何驅動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數字化打造透明工廠

工業4.0這一嶄新的工業制造邏輯和方式意味著網絡滲透工廠大生產的過程之中。與過去是以中心控制指揮系統,每一分鐘對機器發出指令的方式不同,在工業4.0時代由商品所附帶的信息告訴機器需要怎樣的生產過程,以制造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成為大勢所趨。

在生產之前,這些產品的使用目的就已預先被確定,部件生產所需的全部信息都已存在於虛擬現實中,每一個部件有自己的“名稱”和“地址”,具備身份信息的部件“知道”什麽時候經過哪條生產線或哪個工藝過程。通過這種方式,部件可以確定各自在數字化工廠中的運行路徑。在未來的工廠里,甚至可以實現設備和工件之間的直接交流,進而自主決定後續的生產步驟,組成一個分布式、高效和靈活的系統。

因此,生產自動化、物流自動化、信息流的自動化三個方面成為數字化生產的全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組成因素。

通過生產自動化,企業能夠高效率地收集生產數據,並且能夠規避由人為錯誤帶來的損失。物流自動化可以保證物料的過程數據的透明化和可追溯,任何一點細微的偏差都能做到有跡可循,幫助管理層進行更加科學高效的決策,縮短設備調試的時間,在有效避免進一步損失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

信息流的自動化是數字化的關鍵所在,從前期的計劃、采購、加工到交付的完整供應鏈中,需要各個部門的協同配合,如果部門間不能實現信息共享,消耗在共同環節的時間成本將會成倍疊加,效率自然很低。在信息自動化的過程中,通過設備自動完成信息的流動過程,上述痛點可以得到最優解,尤其是當企業的規模足夠大,加工的規模足夠複雜的時候,設備之間進行自主的信息交流變得十分必要。

實際上,如何實現研發、生產到物流的無縫銜接是所有企業的共同課題。數字化工廠用技術手段打通了從研發到生產、物流的全價值鏈,所有的圖紙、產品流、數據庫、物料流等都可以用數字手段模擬實現,通過數據共享避免了信息傳輸壁壘,實現生產和研發的互動,打造出業務透明的數字化工廠。

德國工業4.0的“雛形工廠”

創建於1989年的西門子安貝格工廠被認為是全球最先進的數字化工廠,一直以來被業界認為是德國工業4.0的雛形。如今,安貝格工廠每年可生產約1500萬件產品,按每年生產230 天計算,即平均每秒就能生產出一臺控制設備,產品合格率高達99.9988%。

而2011年立項,2013年投產的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的成都生產研發基地SEWC(下稱“西門子成都工廠”)也頗具實力,作為安貝格工廠的姊妹工廠,西門子成都工廠是西門子在德國之外建立的首家“數字化企業”。在某種程度上,西門子成都工廠,成為德國工業4.0助力中國制造2025的實例之一。

據了解,與安貝格工廠相同,西門子成都工廠目前主要生產西門子旗下品牌Simatic的多款自動化產品,包括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IPC工業電腦以及HMI人機界面。

“目前年產零部件數約100萬件,平均生產速度約30秒/件,百分之缺陷率小於15,產品首檢通過率為99.5%,準時交付率達到98.8%。”西門子成都工廠廠長李永利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並表示,“由於中國工業化的進程以及西門子在工業自動化中的重要性,西門子決定把工廠建到中國這一最重要的市場之中,因此需要運用最新的技術來保證成都工廠在未來20至30年中穩步前進。”

安貝格歷經27年的時間,將缺陷率由建立之初的500至600之間(每百萬個),降低到目前的9.5,而300至500的缺陷率是制造業熟練工人的正常標準,盡管西門子成都工廠目前擁有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但依靠傳統的管理方式是不可能將缺陷率降到更低標準。因此,數字化生產成為決定產品質量與生產效率的關鍵因素。

“我們的目標在於更好地提高質量。當客戶衡量產品時,不僅僅會思考這個產品本身的價格,更重要的是產品質量,因為當產品出故障時,給顧客帶來的損失遠遠要比產品自身的成本更高,數字化形成的強大數據流可以幫助整個工廠的管理運營並且保證所有信息全程可追溯,在縮短產品交付期的同時也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李永利說道。

據觀察,在西門子成都工廠里的同一條生產線上最多能夠同時生產4種不同產品,借助MES制造執行系統為產能調整做出合理的規劃,工廠在提高生產質量同時還可以控制生產成本。

在大批量生產方式中,柔性和生產率是相互矛盾的。柔性生產最早在1965年由英國的Molins公司首次提出,是指在柔性制造的基礎上,為適應市場需求多變和市場競爭激烈而產生的市場導向型的、按需生產的先進生產方式。柔性生產可以增強制造企業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縮短產品生產周期,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員工勞動生產率,改善產品質量,是一種具有旺盛需求和強大生命力的生產模式。

據介紹,MES系統通過對特定生產線的配件發出指令,規劃其接下來的生產流程與路線。通過電子作業指導書“教”工作人員按照正確的步驟對不同的產品進行包裝。這套系統相當於一個助手,通過人工的方式完成混線產品包裝,可以有效規避人為錯誤,同時也較為經濟,不致成本過高。由此看來,柔性生產勢必是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

德國工業4.0助力中國制造2025

最早提出工業4.0概念的德國,目前已經跨越了工業2.0與3.0階段,主要聚焦在高端的產業和產業的高端環節,需要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但中國的制造業普遍認為仍處於工業2.0與3.0並行發展階段。

2014年10月,中德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宣布兩國將開展工業4.0合作。2015年10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訪華時,兩國宣布,將推進中國制造2025和德國工業4.0戰略對接,共同推動新工業革命和業態,達成雙贏。德國企業在加大中國市場的開拓,並針對中國客戶需求研發智能生產相關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以數字化提升工業生產力的增長。以工業4.0助力中國制造2025的實例也在逐步增加。

以西門子為例,借助西門子全集成自動化解決方案(TIA),蒙牛成功打造了從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到全自動化的生產線,智能、高效的數字化工廠,進入“乳業4.0”的新浪潮。

2013年,通過西門子Simatic IT Unilab平臺開始實施實驗室信息管理系統(LIMS)。至2015年,系統已全面上線,覆蓋蒙牛全國的34個生產工廠實驗室和兩個研發型中心實驗室。通過LIMS,蒙牛制定了科學的檢驗計劃,實現了全產業鏈的質量數據追溯。對於每一個批次的產品,如有任何質量問題,都能追溯到原奶接收、入倉、前處理、灌裝、包裝、入庫等各個生產環節。

據統計,蒙牛通過LIMS實現了約1400種質檢方法的電子記錄和計算,90%以上的檢測數據能自動采集並上傳至LIMS,各類檢驗所需的時間節省了10%-25%。由於LIMS的使用,質檢流程中的冗余步驟被簡化,效率提升15%以上。此外,在儀器設備管理、質檢成本管理和人員優化等方面,LIMS也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2016年3月,西門子與中國石化潤滑油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潤滑油”)簽署了戰略合作夥伴協議。根據協議,西門子將為中石化潤滑油提供一體化工程設計及運營平臺包括Simatic PCS 7過程控制系統等,並提供技術和開發支持。依靠西門子功能強大的功能部件和數據平臺,中石化潤滑油將根據相關投資管理流程積極推進在3D實時虛擬現實工廠、生產調度及優化系統、節能系統、工廠運維系統、管理決策系統以及操作員培訓、安全培訓等系統上,開發適合中國石化潤滑油企業行業特點的行業功能組件。

不難看出,西門子正把先進的技術與理念引入中國,在自我應用的同時也惠及眾多亟需轉型升級的中國制造企業,對於幫助實現中國制造2025,無疑是“多贏”之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056

人工智能嵌入業務流程  銀行信用卡轉型瞄準數字化

借助智能結束,進行客戶細分、風險管控,亟待突圍的銀行信用卡業務,開始紛紛將目光轉向數字化。近日,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與北京第四範式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實驗室,在信用卡業務的數字化發展方向展開合作。

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總經理戴兵稱,該行信用卡中心組建了專業團隊,對技術進行探索,此次與人工智能技術提供商聯合成立實驗室,希望能在產品創新、風險管理、精準營銷、客戶細分等各個方面,研發出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創新應用。

據了解,近年來中國光大銀行信用卡中心利用人工智能等優化業務流程,實現現有各風險管控子系統功能的融通、調度,形成了涵蓋貸前、貸中以及貸後業務的風險一體化平臺,並采用數據挖掘技術,進行在精準營銷、客戶細分等業務。

經過多年發展,不但信用卡市場已近飽和,而且面臨第三方支付等新型工具的蠶食。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4.32億張,較上年末下降5.05%,增速放緩21.5個百分點。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隨著信用卡市場的發展,用戶群體的結構、消費習慣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銀行傳統的獲客、業務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因此,智能化、數字化等新技術,便成為銀行信用卡業務的突圍方向。

在光大銀行之前,已有多家銀行開始嘗試信用卡業務數字化。如農業銀行已經推出信用卡核心線上系統,以該行的龐大客戶數據為基礎,開發新的信用卡產品和服務。此外,平安銀行、廣發銀行也在移動支付、智能賬戶等方面進行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06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