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二○○七年三月,美國電腦大廠惠 普(HP)狀告聯邦法院,控訴宏?皉s心侵害其五項專利,要求三倍現金損害賠償,同時禁止宏?皉b美國出售侵權的電腦產品。原本意圖置對手於死地的專利攻 擊,沒想到卻在一年多後握手言和。 及時撲滅這場戰火的功臣之一,就是工業技術研究院不到十人的天線團隊。因為宏b○七年七月反控惠普侵權,手上握有的王牌之一,就是向工研院天線團隊買 下的雙頻天線專利。 天線團隊,是工研院看準手機和資通訊市場成長性,在○四年成立,專注研究手機上不到一個小指指節大小的天線,負責提高天線接收微波訊號的能力。 天線團隊在關鍵技術的專利上,曾打敗過美國惠普和韓國大廠,這樣的研發實力,讓宏?痋B宏達電捧著上億元經費,要跟他們合作,團隊裡的成員也成為聯發科、 晨星和網通大廠等民間企業搶挖角的對象。 專利源一:高增益天線讓手機收訊,省電五成 雖然跳槽到聯發科,薪水立刻翻了三到五倍,團隊成員也因此換血過幾次,但一直堅持下來的工研院資通所新興無線應用技術組副理吳俊熠和工程師林弘萱還是捨不 得離開,因為他們最希望看到的是手上研發計畫能夠開花結果。 這個目前由四位博士、兩位碩士組成的團隊,更創下三年內兩度獲得工研院傑出研究金牌獎的紀錄。 傑出研究金牌獎有如工研院院內的奧斯卡獎。像○八年拿到《華爾街日報》科技創新獎的「紙喇叭」就拿過工研院傑出研究銅牌獎,而○九年金獎的高安全鋰電池技 術也獲得美國知名的一百大科技研發獎。 聚集國內頂尖人才的工研院,每年十二座研究所和中心都會提出最多兩項、最自豪的研究成果,光是資通所就有九百位工程師、超過百件研究計畫要爭取提名的機 會。而獲獎的團隊,除了有新台幣五十萬元的獎金,每個成員還可以有一年的保障車位,這些福利雖然比起民間企業的股票分紅是微不足道,但卻是研究人員最珍貴 的榮譽象徵。 工研院資通所的天線團隊,在過去三年內,分別以高增益天線和八頻天線整合技術,拿到○八年及一○年工研院傑出研究金牌獎。天線訊號的高增益技術可讓手機最 耗電的訊號放大器,耗電量少一半。八頻天線整合技術,則是在有限空間裡,讓一支天線能同時相容兩個2G頻段、三個3G頻段以及三個4G頻段。 專利源二:八頻天線能全球漫遊,不互相干擾 這兩項技術,也讓資通所在下一代4G(LTE)通訊標準制定時,可從晶片設計到後端軟體開發和天線整合連成一氣。二○一五年全球手機上看二十一億支,2G 和3G雖仍會占大多數,但其中將會有逾三億支的4G手機可運用天線團隊技術,相容2G和3G。讓工研院資通所搶在4G標準制定的重要時刻,布下近三十項關 鍵專利,就有機會扭轉過去2G和3G時代,台廠因沒有及早參與標準制定,任由高通(Qualcomm)等國際大廠,在每支手機收取售價一五%至二○%高額 權利金的命運。 未來手機通訊技術一旦升級到4G,一支天線所要接收的低頻和高頻頻段都要各增一倍,且美國、歐洲和中國使用的4G頻段都不相同,4G手機不僅要能相容 2G、3G頻段,還要能在全球無接縫漫遊,就會凸顯出天線團隊領先技術的重要性。 由吳俊熠領軍的天線團隊,為八頻天線整合技術,每天泡在實驗室十二個小時,一遇問題,就翻查論文互相討論,加上中山大學天線實驗室支援,他們終於突破,讓 八個不同頻段互不干擾的整合在一支天線裡。 現在他們的多天線技術,可再將一支八頻天線和一支三頻的4G天線整合在一起,透過增加天線提升訊號收發處理的速度,這項技術更得到國內手機系統大廠的青 睞,雙方已經展開進一步合作。 挑戰:太陽能天線最快年底就會設基地台 有研發實力和專利的輝煌戰果做靠山,天線團隊在提出破天荒「太陽能天線」的創意時,也能得到更多的資源與支持。 為測試手機天線和基地台之間訊號接收實際效果,天線團隊成員不時要到屋頂上做實驗,若不小心擋到屋頂太陽能板,影響光電板吸收功率,回辦公室免不了接到太 陽光電中心提醒的電話,卻也開啟他們研發跨領域太陽能天線之路。 太陽能天線可供基地台三成電力來源,而裡頭的高增益天線又比傳統天線省電五○%,換算一個太陽能天線基地台可比過去的基地台省電六成。 因為未來將越來越普及的綠建築,是用太陽能板取代玻璃帷幕,但由矽晶圓構成的太陽能板,會是一個金鐘罩,擋住手機微波訊號;透過太陽能板與高增益天線的結 合,可以解決在綠建築裡手機訊號不良的問題,同時達到節能效果。但當初在提出這項計畫時,他們卻不斷遭到資訊領域學者和太陽能專家的質疑,還好「因為這團 隊過去的credit(信譽),最終還是爭取到近千萬元的研究經費,」資通所新興無線應用技術組組長馮文生說。 目前國內電信業者和太陽能電池廠和他們接洽,最快年底前,就會有太陽能天線基地台在台灣設立,將是天線團隊另一項里程碑。 |
2012-12-17 TCW | ||
有一家神秘的馬來西亞集團,近兩年來,鎖定台灣人才挖角,無論是遠在中國工作的台籍幹部,還是大學校園裡的應屆畢業生,都是他們招兵買馬的目標。 這家最會利用台灣人才的集團,就是陳唱集團,總部設在吉隆坡,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製造及銷售集團,包括速霸陸(Subaru)、日產(Nissan)、三菱(Mitsubishi Fuso)等日本汽車品牌,都是透過該集團進入東南亞市場。該集團的馬來西亞總部,是策略制定及營運中心,生產基地則分布在泰國、印尼和越南。 「我們從二○一一年開始,積極尋找更多台灣人才。」陳唱集團董事長陳興洲的兒子陳財成接受《商業周刊》專訪表示,台灣員工的特點是「很勤奮,而且思想開明。」 看東協市場消費力呈兩位數成長,持續夯六年 掌管陳唱集團策略規畫的陳財成分析,馬來西亞員工比較安逸,較不願意離家到外地打拚;且遇到挫折時,很容易放棄。相較之下,許多台灣人勇於克服困難,願意離鄉背井,「即使要花很多年才能打開市場,台灣人卻很拚命要達成。」 此外,「相對於馬來西亞人努力經營政商關係和know who(認識誰),台灣人則是比較依靠實力,專注於know-how(掌握方法)。」 陳財成透露,父親陳興洲經常住在台灣,對台灣有深入了解,常親自和台灣人才面談,因此不僅大量聘用台灣幹部,今年五月,集團還和成功大學進行建教合作,引進成大汽車研發技術。 怎麼看東協市場?陳財成表示,東協有六億人口,等於半個中國,二○一五年時,東協自由貿易區(AFTA)將全面實施零關稅,形成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因此估計從現在開始到二○一八年,東協內需消費市場每年將有兩位數的成長,距離現在至少還有六年榮景。相較於中國和印度,東協的基期較低,成長爆發力更強。 至於汽車市場,雖然目前東南亞市場仍以摩托車為主,特別是印尼、泰國、菲律賓、越南等國家,汽車市場只是剛起步,但正因如此,未來東協將成為全球汽車市場成長最快的地方,其規模超過墨西哥、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而且,成長性比中國還高。因此陳唱集團近年展開積極的擴張策略。 陳財成說,過去東南亞一直是日本車的天下,而早在一九七○年代,陳唱集團和日產汽車合作設廠,進行整車組裝生產和銷售,同時,該集團也是日本速霸陸的大股東,持有一○%股權,不僅拿下日本速霸陸亞太地區代理權,今年十二月也開始在馬來西亞、越南生產速霸陸。 近年來,韓國車廠大動作進軍東南亞,裕隆也宣布以納智捷開發越南、柬埔寨及寮國的市場。眼看大軍壓境,加上日圓大幅升值,日本生產成本大幅上升,日產、速霸陸等日本車廠,更加積極和陳唱擴大合作規模,聯手擴大東協市場的占有率。 談台廠合作聯合零組件供應商,明年攻緬甸 除了吸納台灣人才,陳唱集團還積極和台灣汽車零組件供應商合作,一同前進東南亞市場。「我們在緬甸的工廠,會跟台灣企業合作,」陳財成說。 陳唱集團是第一批前進緬甸設廠的外資。陳財成表示,過去二十五年,緬甸不曾有過一台新車,只有改裝車(reconditioned car),當該集團計畫在緬甸設廠時,緬甸政府很歡迎,給予他們較好的待遇和條件。而該集團與台灣的合作案,在明年初就會正式啟動。 在日廠力挺下,陳唱集團持續擴大生產,對台灣零組件廠商而言,也是進軍東南亞市場的好機會。 現任陳唱汽車裝配公司執行董事的台灣幹部商浙淳透露,目前該集團有六十二家供應廠商,但這些廠商的技術水平,還是不如台灣供應商。 「台商瑞利已在馬來西亞設代表處,全興(GSK)已設廠,做保險桿的大毅、做車燈的東陽,都有在談,」商浙淳說。 透過與台灣廠商的合作,陳唱集團取得技術,台廠則取得進入東協市場的門票。陳財成表示,對台灣企業來說,東協市場是陌生的,因為東協十國有不同的文化和語言,台廠需要一個當地導遊。 「我們就是台廠的導遊,」陳財成指出,任何國際品牌想要在地化生產,該集團都可以成為代工夥伴,讓它成為「全球在地化」(glocal)產品。未來,陳唱集團打算聯合台灣的人才和零組件供應商,搶攻東南亞即將爆發的汽車商機。 |
| ||||||
讓美國三年後站上最大出產國、拯救歐巴馬(Barack Obama)連任的新能源,非頁岩氣(Shale Gas)莫屬。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二○一二年國情咨文中,明確支持發展頁岩氣能負擔美國未來一百年所需氣體能源,十年內創造六十萬個工作機會。 兩省儲藏量超過美國可能成為最大天然氣產國 然而,這份好處並非美國獨有。根據中美雙方能源局估計,中國內部頁岩氣的儲藏量世界第一,光是四川和新疆兩個省分,就超越整個美國的總量。這意味著,中國可能取代俄羅斯,成為全球下一個最大天然氣出產國,再推升中國的世界強權地位。 雖然目前頁岩氣開採單位價格仍比不上石油,但對中國而言,無疑是腳踩著以兆美元起跳的金礦,並能在二十年內收割獲利。中國最新十二五計畫中訂下目標,二○二○年,中國頁岩氣的開採量要達到一千億立方公尺,占全中國能源總需求一○%。荷蘭殼牌(Shell)在今年三月底,和國營中石油公司確定簽約合作,預計五到十年內,啟動開發四川地區頁岩氣。 開採必須使地層爆裂光四川五年就有兩次強震 頁岩氣開採必須以「壓裂」(fracking)和「鑽井」技術,往地表下四千到六千公尺的深層頁岩層,用摻入大量化學物質的強力水壓將岩石層壓裂,從而吸收釋放出的天然氣或石油。二○一一年十一月,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發生規模五‧六、近六十年來最大地震,美國專家指出,地震發生和開採頁岩氣使用的地層爆裂有直接關係。 中國四川盆地和新疆塔里木盆地是前兩大氣體庫。然而,四川省在五年內發生兩次規模七以上強烈地震,死傷人數累計超過五十萬人。但中國政府卻在汶川地震後,先後讓美國艾克森美孚、雪佛龍、荷蘭殼牌、康菲石油進入四川和貴州省探勘頁岩層蘊藏量,即使雅安地震發生,也未見官方出面聲明,要求殼牌探勘行動暫停。 鑽井量是天然氣百倍水與大氣污染恐破壞地質 「前兩年鑽井時,用了大量的水,許多是抽的地下水,水混濁不堪,有時還有油垢;現在雖然不打井了,但地下水的水垢比過去明顯增多,水的口感又鹹又澀。」在美國紀錄片《天然氣之地》(Gasland)中,四川威遠縣是中國最早期的頁岩氣試驗井探勘區,村民抱怨著○七年鑿井後,水質每下愈況,且伴隨著難聞的化學氣味。 原來,除了地層危險性,在同樣產量情況下,頁岩氣的井田面積和耗水量是常規天然氣井田面積的十倍以上,鑽井數量更高達常規天然氣一百倍之多。壓裂過程中需要摻入一百多種化學物質,導致排放出的廢水含有高污染性的重金屬、鹽分以及放射性物質。 頁岩氣關於水質、大氣污染爭議及水力壓裂可能破壞地質的質疑,讓法國和保加利亞政府明訂禁止用壓裂法開採頁岩氣,德國頁岩氣探勘也暫時停擺。 即便歐洲反彈聲浪已起,中國國家能源研究所發布《中國能源展望》中明確點明,美國能源靠著頁岩氣自給率迅速回升,緩減了美國實現能源獨立的難度。此外,美國同時控制了歐盟地區未來經濟成長的速度,頁岩氣改變了全球能源格局。 因此,從國際控制和經濟獲利角度,中國有著無法退讓的理由,繼續抱著這顆發展不明的未爆彈,期待如同美國般自足且能輸出。然而,《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卻不看好中國的能源潛力,中國技術不如美國,能源開發是非常危險的工作,中國逾九○%管線由中石油獨家掌握,形同讓政府操弄生產流程,欠缺良性競爭和監察組織,十二五計畫訂下的目標幾乎不可能實現。 中美能源戰場風雲變色,台灣是否能搭上這波順風車,擁有能源獨立的可能性?可惜的是,台灣工研院報告指出,台灣各處頁岩氣儲藏量非常有限,成本考量下都不具備鑽井探勘價值。 此外,由於中美替代能源崛起將直接衝擊台灣石化業生存。因台灣石化如台塑、南亞等,都是以「石油腦」(Naphtha)為原料生產乙烯,頁岩氣興起後,中美以頁岩氣生產乙烯的成本價格,比石油腦便宜五○%以上,且產出品質相當。 如此一來,頁岩氣如同關稅一般建立起不公平的成本門檻;工研院指出,台灣在下一波能源戰爭中,除了隨時掌握國際頁岩氣發展趨勢,更應積極研發生產差異化的產品,以免在新能源革命中,讓傳統石化業瀕臨消失不見的命運。 【延伸閱讀】中國開採技術不如美國,但儲藏量世界第一—2012年全球頁岩氣估算區域 |
為什麼從鴻海郭台銘、國泰金蔡宏圖、中華電蔡力行,到信義房屋、愛買、義美、聲寶,都重金懸賞這群人?他們是誰? 在通路新亂世下,唯有他們,能解除全台大老闆的集體焦慮,電商新貴報到! 這篇報導的起點,始于一個耳語。「他們好像一夕之間都醒過來了!」 兩岸電商大缺人 鴻海、國泰金搶挖,剛畢業的也搶手 市場傳出,今年,近百家以內需為主的企業,積極進軍電子商務領域,因而開出大量職缺,包括國泰金、台灣大、微風、大同、聲寶等。這波求才熱讓台灣獵人頭公司遭遇前所未見的「盛況」,從金控、電信、百貨到零售業等,一場人才爭奪戰全面引爆。 不止如此,這場搶人大戰還擴及兩岸。台灣的營運主管已被喊價到新台幣二千五百萬的年薪;連剛畢業的應屆畢業生,阿里巴巴都可以開出人民幣二十三萬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五萬元)的薪水,但人才還是供不應求。 業界薪水三級跳台灣起薪躍第一,一年菜鳥年薪80萬 我們循線追查,這波搶「電商新貴」的傳言是否只是特例? 恰滿四十歲、剛被鴻海挖角的燦坤前行銷營運長陳顯立對我們說,這價碼一點都不令人驚訝,對岸九陽、美的、蘇寧電器挖角他,就是開出此行情。 台灣網路服裝品牌Lativ攤開他們的薪資單:年資滿一年的員工乎均年收入八十多萬元,管物流的經理,年薪至少三百五十萬元起跳;員工旅遊一年兩次,去年尾牙辦在峇里島。 一〇四人力銀行的數字顯示:今年,這群電商人的薪水讓大老闆願比其他人才再加碼一一二%!中國的統計則透露,電商,已成為薪水起跳第二局的職業,完勝微軟與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然而,這波搶人浪潮才正開始。據網路家庭(PChome》創辦人詹宏志所述,單在台灣,這個缺口將高達二十萬人,相當于一.五個竹科的從業人口。 一九九九年,當時英特爾董事長葛洛夫早就預言:「五年後,沒有所謂的網路公司,因為所有存活的公司都是網路公司。 台灣商業界到底看到了什麼 ,忽然在今年大手筆支出,搶電商人才? 這群電商新貴之中,是否就醞釀著下一個通路之王如尹衍梁、杜書伍、徐重仁,他們會是定義未來十五年台灣商業格局的人嗎? 追蹤第1站:台北齊東街 1.8萬人組「自救會」請教我怎麼跟臉書打交道? 我們展開了一場追蹤之旅。我們走入位於台北市齊東街小巷,連計程車司機都找不到路的老舊公寓一樓。這一天,剛好是台灣電子商務創業聯誼會創會的周年衆會。十多坪的空間,塞了三十個人。 從賣豆漿、糕餅的、香港來的廣告創意人,到全台灣最會發電子廣告信(EDM》的專家李振璋《詳見第八十五頁》都在場。大家換完名片後,連寒喧的時間都省下。主題立刻切入:「到底要怎 跟臉書打交道?」 一年之間,這個聯誼會的成員從零暴增到一萬八千人,看似沒有交集的人,每周三上午七點到八點半,一起開讀書會,讀《客制風暴》、《紅海困局》、《人人都是網站分析師》等。他們的共同目的只有一個:學習如何做電商。 他們,就像是台灣商業界的群體縮影。台灣第一大品牌官網開店平台「開店二三二統計,網路開店的商家,年成長率達兩成,其已有三%的商家,即二百零五家的廠商,年營收破億元。 在網路做生意,確實是全民運動。然而,這不足以解釋大家的群體焦慮。 我們選擇走入了傳統企業CEO的辦公室,請教他們到底看到了什麼。 追蹤第2站:愛買總部 量販店營運長焦慮:我只有這條路可走啊! 五十八歲的量販業者、愛買營運長莊金龍,是陳顯立口中,這波電商轉型潮里,「最認真的歐吉桑,為了學電子商務,每天看一堆書,一見面就拚命問。」 莊金龍眼中的警訊是:實體門市降低的來客數。「以前(客人)是一個月來兩次,現在是兩個月來三次。」「我只有這條路可走,莊金龍說。 這確實是全台灣通路業的共同遭遇。根據經濟部統計,今年七月,量販店的業績比去年同期衰退六.八%,連超市跟超商,都只落到〇.七%與〇.一%的成長率。 九月十七日晚上六點半,上市公司麗嬰房董事長王國城走進台灣大學教室,聽陳文華教授教電子商務課,跟他一起上課的同學,平均小他三十歲。 麗嬰房雖然已經在做電子商務,但速度必須更快,因為實體通路每年以二%到三%速度衰退,必須找到新的成長動能。 另一個大家不說的警訊指標是,狂跌的股價。 如果拿PChone燦坤兩家公司來比較,兩百億的營收對上二百五十億元,帳面上看起來營收差不多,但前者股價卻是後者的二十倍。 有了電子商務的網上(路)營運骨架,就算你賣的是豆漿蛋餅,就像黃袍加身一樣,成了高本益比的科技股。資金市場完全傾斜,流向具有電子商務題材的標的;一旦你沒跟上電商題材,當資金撤離時,下一步,公司的人才就開始流失。 然而,若只以此概念,去解讀各企業全面跳入電商經營的現象,仍然太過片面。 追蹤第3站:北京, 互聯網 + 研討會 上千業內人熱烈討論 如何再用網路一夕翻轉產業? 業界建議我們去中國找答案。 網路無國界,中國的現在,就是台灣即將遭遇的未來。 但迎面而來的,是一個全面性的商業亂世景象:網上、網下(線上、線下》世界進入互跨結盟的混戰階段。 先看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老闆王健林,這位實體通路之王如何對線上世界,發動一場犀利反攻。 今年,中國百貨業關閉二十五家,其中萬達就關了十家。「百貨業蕭條,線下要再見了,」英商賽歐曼(Salmon)軟件的大中華區執行長陳志明說。 就在全部人都看衰首富時,王健林卻反手宣佈,要和騰訊、百度投資合作,投入人民幣兩百億元成立「萬達電商」,用大數據透視消費者,提升實體賣場服務。未 來,當大家把車子開到萬達廣場,手機里的萬達App會告訴你,哪裡有停車位,讓你不必再花一小時找車位,提升來店意願。當你要去美食街吃飯,手機訊息會提 供折價券:吃到一半,它又透過微信建議你去看電影,原價人民幣九十元的電影片,只要九塊錢。 整體而言,你在賣場消費總金額會增加。首富看到的是,O2O(見左方小辭典》的網路最新趨勢:不止傳統通路被線上通路打的一塌糊塗,純線上通路也不再是存 活保證。唯有讓消費者在網路下單,但在真實世界里體驗服務,才能讓他更有效率賺錢,又創造差異。他目前有一百零七家大型百貨(萬達廣場)、一百多家飯店與 度假村,每年十六億次人流,是他最好的反攻籌碼,也是中國網路巨頭做不到的。首富放大自己的優勢,給予台灣傳統業者再放手一搏的思考。 但發展O2O趨勢,形同公司進行轉型,需要大量能理解產業邏輯,並把需求跟工程師溝通的跨界人才。而眼前,一場場因產業全面O2O化即將帶來的革命,成為促成大家全面求才備戰的最後推力。 在IBM北京舉辦的「互聯網上研討會場里,幹人熱烈討論著網路應用,如何一夕改變產業行規: 在金融市場,做網路拍賣起家的阿里巴巴,賣基金:買就成為全中國最大基金公司:今年又開網路銀行,目標成為做最多中小企業客戶的銀行。 在電影圈,網路搜尋引擎百度與騰訊投資電影公司,利用大數據拍攝消費者想看的內容;他們利用手機GPS定位,偵測消費者地理位置後,立刻提供便宜電影票訊 息,改變產業平均滿座率兩成的邏輯。「電影公司未來都要給BAT(中國前三大網路電商:百度、阿里巴巴與騰訊》打工。」中國博納影業集團總裁于冬說。在全 球,搜尋龍頭Google竟跟實體量販店Costco合作,即將開賣生鮮,光Google搜尋全球就有十億用戶,對其他量販業者排擠效應,難以想像。 我們問愛買,若Google在台灣找大潤發合作會怎樣?莊金龍答,「我想過,若我不夠姦,這是可能的,所以我速度要快。」 第4站:民生東路,高手聚會 平均36歲的電商新貴 勝出不是因懂科技,而是懂人心 全球的商業勢力,不論新舊,還在重組。雅虎台灣及香港電子商務事業群副總裁王志仁都說,通路難再為王。這意思是,消費者現在很容易透過網路,找到很多選擇。直接接觸喜歡的口叩牌。連原生的網路通路商,原有勢力都在瓦解中。 根據東方線上E-ICP資料庫統計,從二〇〇年到二〇一四年中,台灣消費者在四大電子商務網站的消費次數,只有「(富邦)momo購物網」還在緩慢攀升。其他三家如PChome都有不同幅度的下滑,因為越來越多品牌廠商選擇自己出來,在網路上開店,不再倚賴平台通路。 這場亂世才正展開,未來的世界會怎 變,取決于這群人的想像力。 別小看他們會帶來的改變。當年的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想做小而微的生意,所以淘寶不收所有創業者的上架費用,也不抽成,最後養出了這個年交易額形同台灣二分之G D P的經濟體。 現在促成商業改變的這群人是什麼面貌?九月二十一日,我們邀請電商界傳說中高手群集拍照,他們平均年齡三十六歲。陳顯立,電商營運高手。看到了燦坤的閑置資源,沒多花一毛錢,透過科技調度,就幫燦坤一年創造二十億元的網路營收(詳見第八十二頁)。 邱煜庭,電商行銷高手。念的是生物工程,卻幫助華碩的Zenfone打敗宏達電,成為台灣市占率第一的手機。三十二歲的他,七月剛離開網路平台ASAP,從華碩到家電大廠主管搶著挖角,後者的主管傳訊息遊說:「可以每天載你上班唷!」(詳見第八十四頁》。 組合中,還有Line台灣行銷總監楊文菁。拍照同時,我們的手機里還有Line好友送來的條碼禮券,在她操盤下,消費者可以在Line上買伯朗咖啡或85 度C等企業的咖啡券,或是送給好友。憑借Line今日一千七百萬用戶的規模。沒有一台咖啡機的Line,可能將變成台灣最大的咖啡店。 他們,是少數懂得網路語言,又能與產業對話的跨界人士,年齡在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對產業知識更純熟,沒有大陸創業家的瘋狂創新,多了一份謹慎。從幫企業 活化資源開始,一步步的展開革命。幸運的是,台灣七三%智慧型手機普及率,顯示客觀環境已準備好等在他們前面。這波電商搶人潮會不會泡沫化?現在談,還言 之過早。 看著他們,我想著:亂世,真會出英雄。我們與電商新秀們做了多場深度訪談。有意思的是,這群年薪不亞于總經理級的年輕人對我們說:能勝出,不是因為最懂高科技,不是靠瘋狂的創新,而是能拋棄成見,好好理解人心。(詳見第八十二頁》。 其實,「消費者不關心你有沒有網路,而是你能不能讓他更方便,更便宜,更開心......。」 但在選擇紛亂的年代,我們卻常因為競爭者從四面八方湧來,產業轉型的動蕩,而慌了手腳。人們把科技技術看得太重,但卻忘掉最根本的商業本質。 這次我們訪談的先行企業與個人,用他們付出過的昂貴學費,再度提醒我們這個簡單的道理(詳見第九十二頁》。 如何在未來十五年的商業亂世中,活下來並且取得勝利? 我的結論是,只要願意沉澱下來,把自己與消費者的樣貌,好好看清楚,然後執行下去。未來,有太多的可能! 小辭典 電子商務 電子商務就是把傳統的商業活動(Commerce)搬到新興的網際網路(Internet)上。經濟部商業司定義為:電子商務是指任何經由電子化形式所進行的商業交易活動。 小辭典 020 0nline to Offline的縮寫,指線上電子商務與線下實體服務的互相串聯。傳統電子商務賣的是實體商品O2O主要販售「服務」。 例如在線上網站購買餐券、電影票,在線下的餐廳、電影院享受。 撰文者顏瓊玉、林俊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