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材遇难题冀东水泥不甘“拉郎配”式重组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618/20090618023728602.html


每经记者  张超  发自北京

        虽然与中材投资130亿元的协议已经签署了一年半,但实际上冀东一直在  “单干”,近一段时间,单干的表现更是越发强烈。

        中国中材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材)刚以5亿元顺利买下祁连山11%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但其酝酿了近两年的重组冀东水泥 (000401,SZ)一事却阻力不断。“中材想买,政府也支持,但关键是冀东水泥根本不愿意被重组。”数字水泥网总裁刘作毅表示。

        中国水泥协会秘书长孔祥忠告诉记者,“重组是双方的事情,得你情我愿,现在(重组)时候还没到。”

中材欲砸钱  政府很支持

        “河北省政府和唐山市政府都非常支持中材重组冀东水泥。”有中材内部人士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今年5月21日,中材总经理谭仲明曾拜会河北省省长胡春华,在当日的新闻稿中,胡春华也有“希望中材扩大在河北的事业,双方实现互利共赢”的言辞。

        “在重组的事情上,政府一直很积极。”刘作毅说。

        实际上,早在2007年10月,中材就与唐山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翌年元月,双方就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

        “签约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中材的条件有足够吸引力。”有专家表示,根据协议,中材承诺用三年时间,投入不少于130亿元,使冀东水泥年生产 能力达到1.3亿吨、年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将其打造成国内最大、世界前五名的水泥企业集团。具体的投资计划为:2008年投入40亿元,2009年 40亿元,2010年50亿元。

        “中材还有后续投入计划。”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而此前有唐山市发改委官员也曾表示,中材总共的投资将超过200亿元。据了解,这笔钱 除了用来打造冀东水泥外,还会把唐山“建设成国际上最大的水泥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国内最大的非金属新材料制造基地以及中材最大的产业制造基地和实力最强的 发展平台。”

        “这几个‘最大’才是让唐山政府积极促成重组的原因。”国信证券分析师杨昕表示。

冀东不差钱  图谋单干

        “冀东水泥过得好好的,张增光(冀东水泥董事长)并不愿意被重组。”刘作毅告诉记者。

        河北省政府网站的报道显示,去年元月的签约是由唐山市长张国栋和中材总经理谭仲明分别签署。“唐山政府是冀东水泥的实际控制人,真正的话语权握在唐山市政府手中。”有专家分析说。

        昨日,记者就重组事宜致电冀东水泥,该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重组在进行吗?我怎么不知道?市长管这事。”

        “两者的重组没有进展。”孔祥忠表示,因为没有签署具体的协议,中材允诺的130亿元也没有开始投入。

        “中材没能力兑现此前的投资承诺。”杨昕表示。此前有媒体报道说,因为承包合同延期,2008年中材国际曾遭沙特业主索赔,索赔金额相当于该公司前三季度利润的一半。“中材也没有能够从H股再融资。”

        与之相对应的是,冀东并不缺钱。2008年4月,冀东水泥发布公告,称将申请总额不超过6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发行额度;两个月后,公司又以 非公开发行股份2.5亿股的方式募集资金29亿元。“冀东‘不差钱’。”刘作毅说。再加上其河北、山西等传统优势市场的水泥市场需求旺盛,冀东水泥基本上 不存在联手中材的动力。

        基于此,虽然与中材的协议已经签署了一年半,但实际上冀东一直在“单干”,近一段时间,单干的表现更是越发强烈。

        按照中材的战略规划,重组冀东水泥旨在稳固华北市场,但冀东水泥却是将长期目光放在”占领中国“的更宏伟目标上。

        “省外9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马不停蹄,今年建成后,冀东水泥将实现在10个省、市、自治区建线生产,并通过区域领先实现掌控全国市场。”今年3月,冀东水泥副总经理李占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专家:重组时候未到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材方面高管一直强调,“重组冀东水泥的计划不变。”

        “‘计划不变’并不等于就一定能按照你的计划重组。”有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关键还要看冀东水泥的客观回应,现在是冀东水泥根本不愿意被重组。”

        对于中材一再的重组意愿,冀东水泥方面也根本不接招。记者在浏览冀东水泥的网站时发现,曾经被河北省政府网站转载的关于中材重组冀东的《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该公司的网站上竟然根本没有转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10

日钢终被“拉郎配”杜双华或任山钢副董事长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908/2009090802013112.html


每经记者  张超  发自北京

        盈利能力更强的日照钢铁集团(以下简称日钢)终于还是被“块头”更大的山东钢铁集团  (以下简称山钢)“收编”了。

        在前天山钢并购日钢67%的股权后,有日照钢铁管理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在山东省政府的主导下,山钢对日钢的并购已经持续了一年 多,杜双华虽然先后以低价向开源控股(01215,HK)转让股权,但日钢最终还是被“拉郎配”,“胳膊还是拧不过大腿”。

        记者昨天分别就此致电山东省国资委和杜双华,双方均拒绝就此给予评论。

钢铁版“国进民退”

        “如果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下,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日钢更有资格并购山钢。”一位行业研究员对记者表示,按照对外公布的数据,去年山钢的营 业收入1205.05亿元,利润27亿元;而日钢去年实现营业收入471.87亿元,利润超过60亿元。“山钢的营业收入是日钢的3倍,但日钢的盈利能力 大约是山钢的7倍。”

        今年上半年,山钢的表现同样不及日钢。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日钢盈利18亿元,而山钢却亏损13亿元。

        “这不能简单看盈利,也不能简单看资产和营业收入,而是看谁的现金充裕。”中科院战略研究中心周城雄博士表示,在资本市场里,现金多的企业才能立于不败。

        实际上,虽然上半年亏损,但山钢集团的现金却非常充裕。“我们先后与12家银行达成了授信意向,总授信额度为2400亿元。”有山钢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

        而与山钢集团“不差钱”相比,日钢集团却在信贷方面受到不同待遇。“我们在韩国、上海等地购买的矿船遭到废弃,有些银行也已经停止对我们 放贷。”一位日钢人士对记者表示。但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民营钢企负责人表示,“日钢的自身经营就具有可持续性,其超出一般的盈利就是最好的证据。”

        “杜总不愿意被并购。”上述日钢管理人士明确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多次拒绝山钢重组意向后,杜双华今年6月11日向在香港上市的开源控股低价转让了日钢30%的股权。

        “杜双华是向香港转移了部分资产,这既是并购谈判中的筹码,也能在重组中为自己保存部分实力。”世界钢铁资讯资深分析师张长安表示,此举导致山钢无法百分百控制日钢,也使杜双华不至于在重组之后一无所有。

        同样是在6月11日,国家环保部以“未经过环评”为由,叫停了日钢已经上马、总投资78亿元的热轧板带配套技改项目,该项目系日钢核心资产。

山钢整合面临挑战

        按照山东省发布的  《钢铁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山东省提出要加快建设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加快山东钢铁集团重组、加速将山东钢铁业向沿海转移。

        在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杜双华妥协的情形下,日钢被并购也就顺理成章。周城雄表示,重组日钢组建了一个巨无霸级的钢铁企业,但新山钢也将面对许多难题。

        “体制问题是山钢必须面对的困局。”张长安分析说,在没有并购日钢前,山钢的运转就极其僵硬,集团内部的资源与业务整合迟迟没有取得实质 进展,集团的钢铁主业多项指标远远落后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账面上的直接体现就是旗下的济钢、莱钢上半年同期亏损近13亿元。”

        “日钢的介入将使山钢的摊子越发混沌。”上述研究员表示,在日钢没有介入前,山钢旗下的济南钢铁(600022,SH)和莱钢股份 (600102,SH)两家上市公司的整合就一直悬而未决,虽然传出山东省政府意在将两大钢企的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统一收归山钢,但至今尚未取 得积极进展。

        与此同时,根据山东钢铁整合的下一步规划,山钢将在日照投建2000万吨精品钢铁基地。但国家明令三年内禁上钢铁项目,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山钢还需要研究限产计划,淘汰旗下钢企落后产能,腾出精品钢铁基地的产能。

        “新山钢几乎所有的经营思路都需要调整。”周城雄认为。

杜双华的下一步

        “杜总(杜双华)应该会担任山钢集团副董事长。”上述日钢人士表示,根据协议,重组后的日钢仍旧独立经营。同时为保持日钢的稳定,杜双华应会继续担任日钢的董事长。

        该人士的分析来自于山钢重组济钢、莱钢时的运作。据了解,山钢在去年先后重组了莱钢集团、济钢集团和金岭矿业(000655,SZ)等山 东钢铁巨头,而上述企业负责人也全部进入山钢核心层。其中莱钢集团董事长宋兰祥、济钢集团董事长王军兼任山钢集团副董事长;山东金岭铁矿矿长、金岭矿业董 事长张相军出任山钢集团总经理助理兼山东钢铁集团矿业公司总经理。

        “日钢去年位列全国钢企第14位,盈利能力也远非济钢、莱钢所能抗衡。”上述日钢人士据此认为杜双林应该也能进入决策层。

        “他只是集团的一名股东。”昨天,有山钢集团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协议没有涉及杜双华职务的任免,“这需要等待上级批示。”

        记者昨天就此分别致电山钢集团董事长邹仲琛和日钢控制人杜双华,但两人均拒绝就此发表评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