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獨家問卷調查》贏家就是和散戶想得不一樣 破除壞習慣讓你投資上天堂

2011-1-24 TWM




養成投資好習慣,可以讓你上天 堂,戒不掉投資壞習慣,可能讓你下地獄。︽今周刊︾與波士特線上市調網合作的「投資習慣問卷調查」顯示,達人與一般投資人最大的不同在於做功課的時間。其 次,一般投資人選股最愛營收成長,投資達人則鍾情價值被低估。贏家與輸家的差別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撰文‧謝富旭 研究員.孫蓉萍對四十一歲的李龍發而言,養成投資好習慣的過程,簡直是一場「天人交戰」。如果沒有經過一番的痛定思痛,下定決心戒除投資的壞習慣,真的, 「連神仙都救不了你!」二年前,從慘賠後僅有的三十萬元本金再出發,靠著操作台期指與國外農產品期貨,李龍發目前是身價逾二千萬元的投資高手。他成功的操 作戰績,甚至被期貨公司拿來當教材使用。然而,談及三年多前,投資精威科技這檔幾乎賠掉四百萬元積蓄的股票,他仍心有餘悸地說:「我的人生,差一點被自己 的執迷不悟毀了!」「但也是這段慘痛的經驗,讓我體認到,養成投資好習慣,就能改變命運的道理。」過度依賴消息面 慘賠四百萬元李龍發晨起苦學 「沒學通決不買股」李龍發原本在一家資訊公司擔任業務經理之職,職業之便讓他接觸到不少上市櫃公司的內部員工。靠著消息面上的「優勢」,讓當時月薪五萬多 元的他,總是可以在股市上賺多賠少,賺些外快貼補家用。

二○○七年五月,他因跑業務結識了精威科技的員工,「他告訴我,精威因為接到大訂單,業績將有驚人爆發力,股價還不到二十元,很值得投資!」於是,李龍發決定把其他持股賣出,集中火力在精威這檔股票,進場成本價平均僅二十多元,才兩個月的時間,精威就漲破三十元以上。

由 於聽信精威友人的建議,三十元以後還有一大波,李龍發錯失了獲利了結的時機。接下來沒多久,精威股價莫名地急跌至十六元至十七元之間,帳面竟轉盈為虧,股 價一陷入整理就長達一年之久。○七年果然如友人所言,精威獲利創下六年來的最高紀錄,「朋友報的消息並沒錯,只是股價還沒反映而已!要有耐心。」李龍發當 時這樣告訴自己。

○八年三月爆發貝爾斯登證券倒閉事件,精威跌破十二元支撐,李龍發決定加碼攤平,幾乎動用所有的積蓄並採用融資方式買進精威,豈料,這個決定卻讓他陷入極大的危機之中。融資買進後沒多久,精威股價跌破十元面額,帳面累積虧損擴大至近三百萬元。

「當時我到各大財神廟去求神問卜,向神明請示到底要不要認賠殺出,每間廟給我的指示都很明確:停損認賠,但我就是無法下定決心!」他回憶當時的情況說。

就 這樣,一直拖到了○八年十一月,精威股價已經快跌破九元,正當徬徨無助的李龍發,報名了某家股市技術補習班。補習班老師教他停損觀念,建議他認賠殺出精 威,衝著高達七萬元的學費上,李龍發終於下定決心全數賣出,虧損高達四百萬元,後來精威跌破七元,避開一場被斷頭的命運。

上了技術分析補習班後,李龍發每天凌晨四點起床,開始複習老師給的講義,一直研讀到七點半上班前為止。「這種苦讀的日子,持續了半年以上,而且下定決心沒學通之前決不進場買股票!」他如是說。

「我 在補習班學到了從月線研判趨勢,從周線抓壓力與支撐點,以及股價處於低檔時成交量放大,可視為攻擊訊號的種種看盤技巧,從○九年開始操作漸入佳境。」「有 一套科學的操作方法,加上比較嚴謹的操作紀律,進出有據,操作不像以前那麼慌張!」○九年靠著操作台期指,以及一○年靠著操作十一號糖期貨以及鈀金期貨, 獲利達二千萬元。

贏家的「時間」和你不一樣為了探索一般投資人與投資達人兩者之間,到底在投資習慣、學習與操作上有何不同,《今周刊》特地 進行了兩組問卷調查。針對一般投資人部分,我們委由波士特線上市調網,發出二九四八份問卷;同一期間,我們也對操作部位達一千萬元以上,年平均獲利高達二 ○%的投資達人,發出三十七份問卷。

結果發現,一般投資人與投資達人在學習上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學習時間。

根據調查,高達四六.三%一般投資人,每月平均只花一至三個小時在學習理財投資上;而高達二一.四%的一般投資人,花在投資理財的學習幾乎是零。

相對地,在投資達人問卷部分,高達六八%的受訪者表示,每月至少花十五個小時,即平均每天約半小時在投資理財的學習上。

其 次,在學習投資理財上,一般投資人最重視的內容是大盤行情(一八.八%),其次則是總體經濟動向(一八%),再來則是個股研究(一七.二%)。投資達人的 順序則與一般投資人顛倒,反而是個股研究(三三.三%)是學習的重心,其次才是總經動向(一九.六%),第三則是大盤行情(一七.六%)。

南 台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朱岳中解讀,一般投資人之所以最重視大盤行情,可能是投資理財研究時間太少,往往只能根據投資氣氛(大盤指數)作為投資決策 主要依據,因此,在投資上可能處於較被動地位:等大盤好的時候再來找股票。相對地,投資達人做功課時間較長,較能深入研究個股。對個股了解較深,也可能是 投資達人持股時間,較一般人為長的原因之一,因為根據這次問卷,回答持股時間低於一個月的一般投資人比重為三三%,而投資達人的比重僅二九%。

李龍發

出生:1970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資訊公司業務主管

學 歷:龍華工專(現為龍華科技大學)機械科決不加碼攤平、亂槍打鳥、死不認錯陳唯泰克服人性 嚴守六大操作紀律大慶證券研究部主管陳唯泰多年來一直維持每日寫操盤日誌的習慣,不過,彷彿是害怕忘記般,陳唯泰把多年來奉為圭臬的操作六大紀律附在日誌 的每一頁上,時時刻刻提醒自己。

這六大紀律分別是:一、買股看大盤,賣股看個股;二、只問強與弱,不問漲與跌;三、只問對與錯,不問輸與贏;四、買主流、買最強;五、順勢操作、逆勢思考;六、不摸頭、不摸底。

「每名證券分析師都有自己一套的選股與操作方法,但致勝的關鍵並不在於用什麼方法,因為成功的方法很容易模仿,致勝關鍵在於紀律,就是你知道方法後,你能不能克服人性的種種弱點去貫徹它!」陳唯泰說道。

從 一家小投顧研究員,以三十四歲之齡出任上市證券公司研究部主管,陳唯泰靠的不只是扎實的研究功力,還有風格鮮明的操作紀律。他說:「像我們專注於波段操作 策略的人,最忌諱加碼攤平、亂槍打鳥以及死不認錯三種壞習慣。」贏家的「習慣」和你不一樣陳唯泰認為,首先,加碼攤平是適合長期抗戰的價值型投資人,對波 段操作者卻是致命傷。

「加碼,對波段操作者而言,是用在看對行情時所採取的動作!不是用在看錯行情,降低成本的方式!」他的理由是,一般人很難精準地抓到波段低點,與其不斷地向下加碼,不如在損失擴大之前,進行減碼或退出,否則在向下攤平過程中,極可能「越攤越平」。

其次,手上最適持股數為五檔,持股過多,亂槍打鳥的方式,很容易讓人覺得輸贏沒有感覺,進而減少對股票的關注程度,那麼,很多的損失就從此而來。

陳唯泰以自身的經驗指出,持股五檔恰恰好,每一檔分配的資金為二○%,剛好可以維持對每一檔持股適當的警覺性,有助於提高勝率。如果持股檔數太少,所有資金只壓注一或二檔股票,心理壓力則會太大,心理戰上會落居下風。

第 三個好習慣則是:勇於認錯。「寧願錯賣,不要錯留,是我奉行不疑的鐵律!」陳唯泰認為,股票賣了,還有機會追回,但如果留錯股票,股票持續下跌,未來不管 是要賣還是要加碼,都會陷入兩難。「所以寧願早點認錯,免得一錯再錯,將來難以自拔!」在投資習慣上,《今周刊》與波士特線上市調網合作的問卷調查顯示, 投資達人對盤面的關注程度遠高於一般人,高達三三%的投資達人表示採全程盯盤方式,而回答全程盯盤的一般投資人則僅有一.五%。

其次,投資達人針對融資的接受度也比一般投資人高,高達五六%的投資達人表示有採融資方式買股票,但一般投資人僅二八.二%採用融資買股。

陳唯泰

出生:1977年

現職:大慶證券研究部主管

經歷:電子公司研發人員

學 歷: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研究所國際地震學權威無懼不規則變化廖日昇解構財務強度 不做冤大頭著有︽股市長短線要略︾以及︽股票,這樣選就對了︾(兩書皆為聯經出版)的作者廖日昇,本身不僅擁有美國證券經紀人執照,也自己操盤做股票。他 指出,一般投資人最容易犯下的錯誤是:作短線時,只在乎技術面忽略基本面;作長線時,卻只在乎基本面而不在乎技術面,這種錯誤的操作如不修正,獲利將難以 大幅提升。

廖日昇建議,健全的投資組合應包含長、短線股票、指數型基金ETF、股票型基金以及債券型基金這四種部位,至於比重配置如何,視 個人的情況而定。長線投資的股票,如果鎖定的是成長型股,除了股東權益報酬率至少高於一五%、過去五年年均每股稅後淨利成長率高於一○%等基本面條件須符 合外,也必須用技術指標二百日移動平均線(年線)作最後篩選。如果符合種種基本面條件,但股價低於二百日均線以下,或高於二百日均線五○%以上,均不適合 進場。

贏家的「操作」和你不一樣廖日昇進一步解釋,股價低於二百日均線以下,一般技術型的投資人鮮少會進場,股價缺乏上漲動能,買進之後股 票水波不興,投資人耐心逐漸被消耗殆盡,徒費機會成本。相對的,基本面條件符合的長線標的,如果你想進場投資時,股價已高於二百日均線五○%以上,則有短 線過熱疑慮,買進不久即可能被套牢,也會降低持股信心,因此不如暫作壁上觀。

同樣地,作短線的股票,不管是以何種技術面操作,選股時也要看 一下基本面 ,尤其是財務結構強度最重要。廖日昇建議,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低於一五○%,或長期債務╱股東淨值高於五○%最好避而遠之,不要因為技術指標 強就貿然介入,以免成為特定主力或有心人士特意製造拉抬企圖出貨給散戶的冤大頭。

廖日昇是國際地震學權威,他說,年輕時因為機緣讀了技術分 析大師John Magee的著作︽Technical Analysis of Stock Market︾(︽股市趨勢技術分析︾,寰宇出版),是分析人性不規則現象的一門科學,與他專攻的地震學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對股市理論大為著迷。目前的 他旅居美國舊金山,除了是美國土木結構學會的成員外,也是美國散戶協會的成員,身兼地質學家與股票投資人兩職。

《今周刊》與波士特線上市調 網合作的問卷調查,在投資操作上所得出的結果,也與廖日昇博士的主張遙相呼應。問卷結果顯示,一般投資人主要的選股標準依序是:一、獲利成長(一三. 五%);二、財務穩定的大型企業(一三.三%);三、股利高又穩定(一二.二%)。然而,投資達人對價值被低估股(二六.五%)似乎情有獨鍾,其次才是獲 利成長股(二五%),第三個則是具題材性(一七.六%);這顯示,在選股上投資達人最介意的,還是股價買進時到底便不便宜,其他條件都是次要。這種觀念可 能是投資達人之所以成為達人的主要原因。

其次,問卷也顯示,投資達人在財報上,對獲利狀況的重視程度遠高於營收,二三.三%的投資達人把毛 利率及營業利益率擺在第一位,相對地,一般投資人則最重視企業的營收與營收成長率(一九.七%)。在總經指標上,投資達人最重視利率(二六%)與貨幣供給 額(二二%)對股市影響;一般投資人則最看重經濟成長率(二一.六%),其次才是利率(一九.一%)。

股市的贏家與輸家差別,往往就在學習、習慣與操作三方面的一線之隔,破除懷習慣,勤做功課是成為投資贏家的不二法門。

廖日昇

出生:1949年

現職:地質學家暨美國合格證券交易員經歷:工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學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Madison)工程力學碩士及岩力學博士

要當贏家

學習時間不可少

Q1.每月用在學習投資理財上的時間?

達人每天花30分鐘以上做功課Q2.找股到下單,平均需要多久時間?

大部分人找股下單,1周內搞定Q3.學習投資理財最重視什麼內容?

達人重個股,一般人隨大盤起舞關注盤面多一點 你就是贏家Q1.每天花多久時間看盤?

達人對盤勢關注大過一般人Q2.買進一檔股票後的平均持股時間?

33%的投資人持股時間低於1個月Q3.有使用融資買股票的習慣?

達人不排斥適當使用融資買股

調查說明:

此 調查針對一般投資人部分,委拖波士特線上市調網會員進行問卷調查,回收有效樣本為2,948份,調查時間為2010/12/20~2010/12/22, 在95%的信心水準下,正負誤差為1.8%。針對投資達人部分,回收有效樣本為37份,調查時間為2010/12/14~2010/12/22。

別只看營收

獲利狀況才是重點

Q1.選股的主要標準為何?

達人選股最愛價值被低估,一般人看獲利成長Q2.你最重視的與股票投資相關的上市櫃財報數字?

看財報,達人看獲利,一般人看營收Q3.你最重視與股票投資相關的總體經濟指標?

看大環境,達人看利率,一般人看GD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74

誰想得5.7億的獎金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814
 這個星期「錢」界最大的一件事沒有發生在投資市場,而是發生在彩票界。有人中了5.7億元的大獎。大概很多人已經扛不住這個消息,蠢蠢欲動了。我認識的很多人真的開始更多頻率地購買彩票。


  這個人群中包括很多聰明的科學主義者,甚至有人跟我說,他的一位同學已經找到了連續購買彩票並且保證中獎的規?律。


  中5.7億的人的出現,會增加人們買彩票中獎的概率麼從理論上說,概率沒有變化,因為不管有多少人加入買彩票的行列,一個彩票購買者買一張彩票中獎概 率仍然是1/17720000。這種概率經常被形容成一個人被雷劈××次的概率—其實這個評價是不公平的,因為增加閃電擊中人的概率倒是有章可循的。比 如,一個人看到天氣預報有雷陣雨,就到天安門廣場去放一隻金屬線的風箏,這個人被雷劈的可能性肯定就要比別人大得多。可惜不會有人花錢買我這個秘方。


  不過讓我們看看那個神秘的中獎人吧,他的投注方式雖然合理合法,但是總讓人覺得有點詭異。作為一種極小概率的博弈,如果發現詭異事件,那麼最理性的行動是,趕快放棄這種遊戲,別被別人當傻瓜涮了。


  那些聰明人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這個問題,但是他們卻加大了對彩票的投資。分析起來大概有兩個原因。


  第一,聰明人容易犯的一種自作聰明病,他們覺得自己比別人多一點的數學知識,然後把這種知識的作用誇大了,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推理狀態,忘記了他們開始 推理的目標根本就是有問題的。這些人有點像皓首窮經發明永動機的人,儘管不可能,但他們自己還是拚命地努力。第二,他們受了大家情緒的影響。在大多數人都 呈現一種狀態的時候,再聰明的人也容易跟隨大眾的那種狀態。因為即使在某些方面他們有些優秀,但是他們在情緒上和所有人幾乎沒什麼區別。


  這種現象我是看到勒龐的《烏合之眾》後加深了印象的—這兒也順便說一下《烏合之眾》這本書,我在富大人的提示下看了這本書。客觀地說這是本反動妖書。如果在文革中被人發現誰看這本書,在我想像中這個人肯定會被剃掉一半的頭髮,放到豬籠裡遊街最後被沉潭。


  總的來說,投資者在彩票狂熱時期要提防兩種騙子。


  1、他們號稱自己找到了購買彩票獲獎的方法,然後讓你購買他們的方法或者讓你把錢交給他們,他們像基金經理一樣幫你購買彩票獲利。這些人有的可能是故 意要騙人,有的可能是前邊提到的理科屌絲—他們不是故意騙人的,只是發財心切。不管怎麼樣,能獲得收益的買彩票方法是不存在的。


  2、他們會經常說彩票是個黑幕,他們知道了幕後消息。這類人的問題在於,真的存在黑幕的話,知情者不會這麼低端,還要到處找人說他如何神通,他們只要直接去買彩票就行了。

崔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836

【創業者說】五朋網絡沈浩:創業機會有很多,想得通行動快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51275.html

8月28日下午4時,百度突然宣佈將旗下」百度導航」業務完全免費。3個小時後,」高德導航」也宣佈全面免費。隨著高德導航,百度導航宣佈免費,地圖導航市場貌似又進入了慣有的移動互聯網思維模式,免費時代。地圖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和互聯網又一個重要入口,無論是谷歌地圖未來加入廣告的報導,還是導航軟件的免費,都使在線地圖的盈利模式指向了地圖廣告。

但是,地圖導航產品不像其他(移動)互聯網產品,用戶使用地圖自始至終可能都只停留在一個頁面,頁面展示位置,時間都有限,換句話說,對廣告位的要求非常苛刻。更何況,移動端如果有廣告條的話嚴重影響用戶使用地圖導航的體驗,即便有廣告條,賣得便宜不划算,賣得貴了沒人買。通過免費的模式吸引大量地圖導航用戶,再通過廣告,增值服務變現,這是否像林福楠的初衷一樣,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

以下,是一個地圖導航從業者的自白。

05,06年,看到google地圖大行齊道,沈浩(五朋網絡創始人)便感覺到這是一個機會。但他不認為創業公司能搞什麼地圖,用他的話講,做地圖不僅僅需要你過硬的線上技術。線下的測繪測量,定期不定期的線下數據更新(新店開張,舊店關門喬遷等等)都需要很重的運營模式,似乎跟面向C端的云存儲一樣 是大公司搞得起的玩意。不過,這就沒有創業機會了嗎?未必。沈浩想,創業公司本身就沒資本打造什麼平台,未來云服務會是一個大趨勢。利用云服務,云計算在上面借勢提供一些個性化,垂直,細分的服務,還是有很多,很大生存空間的。

06-07年的時候,我們發現人們對地圖和位置的使用越來越高,而地圖上放置廣告,也是未來地圖盈利的重要方式,地圖廣告需要解決的是廣告位的問題,所以一直在留意。在思考,在做功課。導航地圖類產品的廣告模式到底有沒有,在哪裡?紅牛鼓勵的激情與理想在沈浩身上體現的淋漓精緻。經過近一年的思考沉澱。

07年有了一個很棒的idea,我們利用地圖上空白的區域展示廣告。大致的模式是利用地圖上空白區域規劃出固定尺寸的標準廣告位,與位置廣告結合,進行精準的位置廣告營銷,產品基於地理圍欄技術、地理位置識別和圖像識別技術,基於位置的廣告展示基本不影響地圖原有的用戶體驗。廣告的參考性更強。這種全新的「廣告體驗」不僅對用戶更具吸引力,而且對廣告商也會更有效。

經過沉澱,摸索,09年,產品第一個版本上線了。受當時技術條件以及團隊自身技術積累的限制,我們第一個地圖廣告的版本效果不理想,flash太耗資源了,導致瀏覽器,APP很容易崩潰。不過同年我們的專利獲得了授權,「在電子地圖中加載廣告的方法」在國內和澳大利亞已經取得授權(授權號:ZL200710025799.X),(IP Australia 2008286112)同時還對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4個國家和地區提交了專利申請,目前正在受理中。地圖服務軟件1.0已經取得軟件著作權。

10-13年通過我們堅持不懈對技術的鑽研和努力,加上新技術的發展,產品功能和效率有了革命性的進步和發展,地圖廣告平台的已經上線,未來1年內完成善類似mapbox的地圖軟件(服務)的開發,完善地圖廣告發佈系統。 5年內,全國建立地圖廣告分銷網絡和渠道,形成每年過10億的地圖廣告市場,在與地圖平台和廣告渠道分成後取得25%-30%的現金收入。

沈浩經常說,創業給我最大的感觸是,」機會太多,這與我當初做js時的想法有相當大的差距,但是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想得通才能行動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89

解開百位億元富豪的金錢密碼 進擊億元俱樂部 永遠把自己想得很大

2013-12-30  TWM
 
 

 

有錢人為什麼會成為有錢人?有錢人為什麼即使面對過去幾年的爛環境,還是能夠繼續滾錢,讓財富增長?解開有錢人的金錢密碼,你也能躋身贏家圈。

撰文‧施禔盈

「聰明錢」的動向源自「聰明腦」的盤算,跟著聰明錢走,可以輕鬆找到投資機會,但一勞永逸的辦法,就是把自己的腦袋變成聰明腦。在向百位億元富豪發出問卷調查的同時,我們也走訪當中的多位,從他們累積財富的過程,我們看到了身價上億富豪的不同思惟與習慣。

以達一廣告創意總監徐一鳴為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描述因為在醫院陪伴受傷的妻子,而有長達兩個多月的時間沒看股票,結果持有的宏達電豬羊變色,當他第一時間發現股價不尋常地重挫,不是懊惱捶心肝,而是毅然決然砍掉。「股價會跌成這樣,還需要問原因嗎?一定是公司出了大問題。」想想看,換做是一般人面對大賠慘劇,作法會這麼「阿莎力」嗎?會願意認錯嗎?

東森房屋董事長王應傑於三十七歲靠著不動產賺進一生財富,但他持續關注市場動向,二○○八年危機入市入主東森房屋與國光客運,讓他身價大幅躍升。不過,王應傑即使是富豪一族,卻一點也不豪奢,甚至比一般人節儉。他太太就曾透露,王應傑身上穿的襯衫一件不到千元,同時更是遲至兩年前才換掉「骨董」手機,改用智慧型手機。

有錢人之所以成為有錢人,思惟、習慣與態度,絕對都有獨到之處。有句話說:「前人走的路是邁向成功的捷徑。」換個詞,這句話也可以是:「有錢人走的路是邁向致富的捷徑。」讓我們就此解開有錢人的財富密碼。

密碼一:他們把自己想得很大《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中說過:如果你想要徹底改變,那就不要再專注於你的問題有多大,而要開始注意你自己有多大!

「不論替哪一家公司做事,『我只有一個老闆,那就是自己』。」說這句話的人是巴克萊證券董事總經理暨科技硬體首席分析師楊應超。他說,「我不是為公司做事,而是將我的才能『外包』給雇用公司及報告的老闆。心裡面那個真正的『老闆』,永遠是我自己,而非企業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一九九九年進入外資券商,楊應超的升遷速度之快無人能及,短短五年半的時間從菜鳥分析師變成位高權重的「董事總經理」,外資圈的董事總經理年薪很可觀,八位數不意外。對於今日這樣的成績,楊應超歸功於「把自己想得很大」;正因為他把自己當老闆,所以才能不厭煩地爬完一個高峰,再一個高峰。

在股市征戰十餘年的大眾證券副總經理張智超,總計幫公司賺進十七億元的鈔票,而一三年台股行情超悶,他仍為公司賺進超過一億元。至於他個人,除為公司操盤的分紅讓他身價水漲船高外,買進自住屋、換屋、再換屋,身價更是三級跳。

六年級生的張智超分享,他是個「有一卻會做三」的人,也就是把自己想得很大,並且也有信心一定能「達標」。時間拉回○三年,他手上準備了一百多萬元的頭期款,在北市內湖買了一戶七五○萬元的房子;兩年後,這戶房子變成一千四百萬元,他則又轉戰大直,看中一戶三千萬元的房子。

「手上有個一千多萬,買三千萬元的房子沒問題;而且買了房子之後,壓力隨之而來,我會更用心在工作上拚搏。」果然好的壓力,讓他繼續幫公司賺大錢,也為自己帶來可觀的分紅。等到大直的房子漲至每坪破百萬元時,張智超再轉戰市中心的房子,儘管再度換屋,讓他背着沉重的貸款,但他的思惟依然是,「自己很大,所以面對的問題都變小了。」於是四十二歲的他,才能一步步把自己的身價推至億元俱樂部。

密碼二:他們都是紀律高手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過去還在保誠人壽時,已經是業界的保險天后,年薪達兩千萬元;如今出來創業,除了台灣業績蒸蒸日上外,這位天后也跨足中國,打算在中國保險市場再闖出一片天。

李佳蓉有個為人津津樂道的習慣,那就是二十多年如一日,天天早上七點半進公司。她笑著解釋,這樣最不糾結,不用思考今天要幾點上班,並且隨著身體的節奏做事,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定時定事』,是時間紀律的源頭。」所以就算李佳蓉出差,與夥伴約碰面談事情,一樣是從早上七點半開始排行程。

有趣的是,「七點半」像是有錢人的魔術時間,巴菲特五十年的智慧合夥人蒙格,也是個習慣從早上七點半安排行程的人,一天的序幕幾乎都是從早餐會報開始。

想想看,一般人九點上班,李佳蓉卻是固定早上七點半到公司,天天多一個半小時的工作時數,二十年下來,此差距當然越拉越遠,而這就是紀律轉化為財富的力量。

密碼三:他們視賺錢為態度 而非技巧房產獲利高手、四十五歲就達到財富自由的賴淑惠曾經說:「賺錢之於我,就像呼吸一樣輕鬆、一樣自然,只因為『態度正確』。」說起來賴淑惠是一個很有「ㄩㄢˊ」則的人,不過這個「ㄩㄢˊ」是圓融的「圓」,而不是原來的「原」。

她分享一個小故事,八○年代,她居住的高級大廈,陸續有人出售房子,而她消息靈通,也因此在那棟大廈總計交易了七戶房子,奠定了豐厚的財富基礎。可以獲得第一手消息,是因為管理員的幫忙。

原來賴淑惠向來圓融,「我把這棟大廈的管理員都當成父親,事實上,他們也真的很辛苦,所以逢年過節我都會準備禮物給每位管理員。」「其實真的無所求,但他們卻成了我的貴人。」賴淑惠感嘆地說:「大家以為向上看,才會找到貴人,其實身邊的每個人都是貴人,很難講什麼時候貴人那雙溫暖的手會伸出來,但無論如何要被貴人牽成,就是『態度』二字罷了!謙卑、禮貌、柔軟……。」

密碼四:他們專注於機會

首華投顧總經理黃慶和在投資圈的地位屬於「祖師級」,但其實年輕人現今買不起房的無奈,他也無奈過。一九八五年,十信案件爆發,他剛從預官退伍,面臨台灣有史以來最高的失業率,他也找不到工作。

就算後來找到工作,像「拚命三郎」般每天晚上忙到十一點半才回家,假日還外出擺地攤賣皮包,但想要買屋,也只能望屋興嘆。「記得當時抱著出生沒幾個月的孩子,去看一戶舊公寓,開價七百萬元,真是無力感叢生!」「那時候心裡就出現一個聲音,想要買得起房子,光是努力工作是不可能的,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當上市公司的股東。」黃慶和解釋,就算是買一張股票也好,都會有上千人,甚至上萬人來幫你工作;這,才是致富之道。而他就是專注於「股票投資」的機會,才能翻轉買不起房子的人生。

你呢?專注於機會,還是專注在問題?記得有錢腦永遠都在正向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220

一言不合就摘牌?股轉說你想得美

按理說,百里挑一的新三板創新層聚集的應該都是中小企業的佼佼者,但總是有一些不安分的企業愛搞事情。

前有逼著券商發了17封風險提示的銀都傳媒(430230.OC)、被證監會股轉輪番處罰的海益寶(831955.OC),今有一言不合就摘牌的亨達股份(831687.OC)。不過新三板也不是企業想來就來想走就走的地方,想悄消摘牌溜走先要問問監管者同不同意,手握股轉問詢函的亨達股份的摘牌之路也不是那麽輕松了。

能棲身創新層,亨達股份還是有幾把刷子的,作為青島老牌制鞋企業,亨達股份知名度頗高,公司已有30多年的歷史,既為百麗等品牌提供代工,也生產銷售自有品牌,曾一度在山東皮鞋市場中傲視群雄,是當仁不讓的老大哥。

公司在2015年1月掛牌新三板後,更是在去年6月順利進入新三板創新層,成為50家創新層魯股之一,一時風頭無兩。

也許是因為電商行業和國際品牌的沖擊,國內的老牌鞋服品牌日子都不好過,在2015年財報披露後,連服裝界的老大美特斯邦威都出現上市7年來的首次虧損,多達4.31億元。

在這一大環境下,亨達股份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了,2012年-2015年3年中,亨達股份營業收入從7.08億元下滑至4.88億元,凈利潤從1.77億元下降至0.46億元,分別下降了31%和61%。去年上半年則實現凈利潤2.13億元,同比下降23%,實現凈利潤0.21億元,同比下降28%。

 

在業績持續下滑的同時,亨達股份展開了大幅裁員。據公告披露,2014年5月,亨達股份尚有員工2282人,但到去年年初已降至1573人,這一舉動似乎也透露了企業經營狀況的不佳。

公司的異常經營狀況引起了主辦券商的註意,新時代證券開始進入現場展開核查。不過亨達股份卻沒有乖乖聽話,不僅不配合檢查,還不肯提交相關檢查資料。多番受阻後,無奈的新時代證券只得宣告核查失敗。

此外,亨達股份17日晚間一紙公告更是曝光了公司五名實控人在去年7月就因涉訴,導致合計超過2500萬股的公司股份被司法凍結,占掛牌公司總股本23.50%。亨達股份實控人股份凍結起始時間是去年年7月20日,卻在今年1月17日才發布凍結公告,整整遲到了半年。而這段時間里的公司任何公告都對對實際控制人涉訴只字不提,躲貓貓能力值max。

 

 

經營不佳、利潤下滑、涉及訴訟,股份凍結,種種問題蜂擁而至,負面纏身的亨達股份在新三板也呆不下去了,在1月9日晚間發布了一則公告,稱公司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申請公司股票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終止掛牌的議案》,並且是全票通過。在摘牌公告發布後,亨達股份的股價也是應聲下跌,截止1月12日停牌,公司股價為1.71元。

在地方的時候明明看起來是個好企業,但到了新三板這一全國性的市場,卻暴露了一堆問題。看來想在公眾平臺混沒那麽容易,是騾子是馬還是要多出來溜溜呀,銀都傳媒就是最好的前車之鑒!

 

如今鬧出事亨達股份想揮一揮衣袖輕松的逃離新三板似乎也已是癡心妄想。股轉公司第一個就不同意,在公司停牌第二天就發來問詢函,針對保護小股東權益、經營狀況、股份變動等問題發出質疑。

1月18日收盤後,亨達股份終於回複了監管部門的質疑。亨達股份在壓力下拿出了對異議股東處置方案中最關鍵的內容——回購價格、時間和具體方式。

亨達股份在股轉公司的回複中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承諾,如果公司終止掛牌之後12個月內未完成並購事宜,將以不低於2.84元/股的價格回購異議股東的股份,並承諾在受讓之後12個月內,如果公司完成並購事宜,實際控制人將受讓股份進行轉讓所獲得的溢價部分,按比例退還給回購對象。

這2.84元/股的回購價格,是在亨達股份2015年8月剛開始做市時的約三分之一,較此前定向增發每股8元的價格也下跌了65%。

雖然回複的語氣很有誠意,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仍讓高價買入的投資者不會再愛了。畢竟回望亨達股份掛牌的這兩年,它的股價大多數時間都在2.84元/股以上,如今這個回購價格可是有點不劃算。

業內人士對此分析道,所有公眾公司都需要受到約束,股東分散度高的做市企業更需要,對小股東的補償上還需要再細化措施,包括回購方案、表決要求等等。

如今這場摘牌好戲已經開鑼,面對目前的局面,接下來亨達股份將如何四兩撥千斤,順利實現自己摘牌的小心願,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11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