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高調喊退出歐盟,怎麼「脫」,有四種劇本,不管採用哪一版,如果脫歐成功,受惠、受害者都會出現。 如果英國退出歐盟,我會非常、非常、非常傷心。」英國維珍集團創辦人布蘭森(Richard Branson)如此強調。英國首相卡麥隆宣布六月二十三日將舉行脫歐公投後,不只讓一向樂觀的布蘭森憂心,近來英鎊兌美元匯率更創七年來新低。 「英國脫歐」(Brexit)要怎麼「脫」?誰將受惠或受害?也成市場最關心的問題。 若英國脫歐,至少有四種模式可選,第一種是「土耳其模式」。歐盟境內成員採共同關稅、同一商業政策,但它也和其他國家簽署關稅協定,土耳其就是一例。土耳其並非歐盟成員,兩者簽署關稅協定後,土、歐對彼此工業產品的關稅下降,對其他國家也課同一關稅。土耳其也承諾會採「非常類似歐盟」的商業政策。歐盟目前與安多拉、聖馬利諾等歐洲小國也是類似模式。 第二種是「FTA模式」。也就是脫歐後的英國,可以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雙方降低彼此關稅,但對其他國家課的關稅則不同,也不採同一商業政策。目前歐盟已簽署三十個自貿協定,包括墨西哥、韓國、越南等,它還正和美國洽談「跨大西洋貿易投資夥伴協定」(TTIP)。 第三種是「挪威模式」。挪威不是歐盟成員,但它是歐洲經濟區(EEA)成員之一,可享歐盟單一市場的好處。不過由於歐盟認為單一市場是建立在「四大自由」(人口、資金、商品流動及創業)上,這些自由也須套用到挪威身上,例如挪威也要遵守歐盟的「申根簽證」(歐盟成員國間免護照檢查及邊境管制)。同時在歐盟議會與治理機構,挪威並沒有投票權。 第四種是「瑞士模式」。瑞士既非歐盟也非「歐洲經濟區」成員,它和歐盟就人口、貿易自由等不同領域,各自簽署條約。在這種模式下,瑞士只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成員之一,它進入歐盟單一市場並沒有特權。但為降低和歐盟締約的難度,瑞士採取和歐盟類似的商業政策。瑞士企業若要享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也須在歐盟或「歐洲經濟區」內設分公司。 四種模式中,前兩者對英國代價最大。因為這不僅意味著英國要和歐盟重簽協定,過去歐盟與別國的協定也不再適用於英國。因此目前鼓吹脫歐的英國主流輿論,多主張採用代價較小的挪威模式或瑞士模式,也就是名義上脫離歐盟,但仍可享歐盟單一市場權利。 金融業將撤據點、縮編員工不過即使只是名義上脫離歐盟,英國仍要付出代價,首當其衝的是金融業。在倫敦進行的外匯交易金額占全球超過四成,其金融業一年產值一千八百億英鎊(約合新台幣八兆六千億元),占英國一年GDP約一二%,每年貢獻六百六十億英鎊稅收。目前歐盟以外的金融業者,包括摩根大通、瑞士信貸或野村證券,都是透過在英國設分公司,向英國當局申請所謂的「歐洲護照」(European Passport),才能享有歐盟單一市場的權利。 英國脫歐後,不但企業在倫敦進行交易的誘因下降,也打擊金融業留在倫敦的意願。雖然滙豐已宣布將總部留在倫敦,但英國脫歐後,將把倫敦五千名投資銀行員工中的兩成移到巴黎;高盛也會把在英國部分據點撤往歐陸;摩根大通稱它將把「就業機會移出英國」;花旗則表示至二〇三〇年,英國將減少七萬五千個工作機會。 脫歐也將打擊英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據研究機構懷特與凱斯(White&Case)調查,超過九成的德國銀行認為,脫歐後的英國對外資吸引力將下降;超過三分之二的受訪者稱,「英國脫歐」最大受惠者,將是德國的法蘭克福,其次則是愛爾蘭的都柏林。基金經理人伍德福特(Neil Woodford)預估,脫歐將使英國對歐盟的金融服務出口每年減少一百億英鎊。 雖然英國可採挪威模式,以維持其發放歐洲護照的地位,不過歐盟並不希望開此先例,因為這將掀起其他成員國的脫歐潮。同時歐盟為留住英國,近來對其大舉「讓利」,包括允許英國政府緊縮歐盟其他成員國移民的福利,這已激起其他成員的不滿。假如英國在已享「讓利」下,最後仍退出歐盟,日後歐盟也很難再有立場給英國這些好處。 蘇格蘭可能重啟獨立運動 英國脫歐也可能使蘇格蘭獨立捲土重來。蘇格蘭民族黨領導人司徒琴(Nicola Sturgeon)日前表示,蘇格蘭人希望留在歐盟,但若英國脫歐,蘇格蘭就面臨「是否要獨立」的問題。 英國脫歐將降低蘇格蘭留在大英國協的誘因,下次「蘇獨」公投結果也將更難預料。在這些因素衝擊下,英鎊兌美元及歐元匯率近來持續探底(見上圖),《華爾街日報》日前引述巴克萊分析師派柏(Hamish Pcpper)的說法,對沖英鎊貶值風險的期貨價格,與對沖英鎊升值風險的期貨價格,兩者比率創二〇〇八年以來新高,顯示投資人看空英鎊而先行避險。高盛今年二月預估若英國脫歐,英鎊匯率將跌到一.一五至一.二〇兌一美元,創三十年來最低價位。 雖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二月中最新預測,英國今年經濟成長率(二.一%)仍高於美、德、日等國,但在公投前,「脫歐」的不確定性,仍將是影響英鎊及英國股市走勢的最關鍵因素。 撰文者楊少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