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建立SOP 從台灣複製伺候竹科新貴的成功經驗 佑生讓上海產婦體驗豪華月子


2010-8-2  TWM





一輩子只「生」一次,讓上海女人這二、三年來越來越懂得善待自己,流行到「月子會所」坐月子。佑生如何搭上這波新風潮,將台灣月子中心的整套服務,引進上海發揚光大?

撰文‧林孟儀

這二、三年,具經濟基礎的白領八○後(一九八○年後出生)中國女性,流行到專業的「月子會所」坐月子,光大上海地區就出現了十多家月子會所。

商機驅使下,台灣相關業者、大醫院的婦產科醫生,紛紛投石問路,準備西進!目前上海地區就有兩家:喜洋洋和佑生,前者幕後金主為台灣婦產科醫生,後者主要股東和團隊來自竹北知名的佑康月子中心。

坐月子中心設在五星級飯店後發先至的佑生,去年九月三十五間房的徐匯店才開幕,預約就已滿到今年底;緊接著有六十六間房的普陀區店,即將在七月底開張。佑生如何掌握月子會所這門方興未艾的生意呢?

熱鬧程度可比台北忠孝東路的上海徐匯區,佑生就隱身在華美達新園酒店十三樓。電梯門一開,有駐衛警和門禁管理把關,內部裝潢時尚雅致。再來到普陀區,附屬五星級明捷萬麗酒店的高級出租公寓,佑生占了三層樓;時尚的大廳、樓中樓套房,宛如精品旅館,很難相信這裡是月子會所。

沒 錯,上海高檔的月子會所都開在飯店裡,佑生總經理曾曉萍解釋,中國這幾年為了奧運和世博,飯店如雨後春筍般興建,而月子會所需要配有衛浴的標準套房,剛好 可以去化飯店和地產開發商多餘的空間。「消費者的心理是:『我在五星級飯店坐月子!』上海人很愛面子的。」曾曉萍笑說,這樣的組合,是三方各取所需的結 果。普陀店就是新加坡開發商邀請進駐的,嬰兒室、游泳池等,完全配合佑生需求裝修。

不過,佑生二個會所每月租金各要新台幣二百萬元,並不便 宜,幸好人力成本只要八十萬元;算一算,單店成本只略低於台灣每月經營成本三百萬元。她提到,台灣人事成本高,約占二百萬元,一位台灣護士的薪水,可抵 七、八位當地護士。幸而佑生收費約三到五萬人民幣,單日收費一四五○元人民幣,比台灣貴,依然很有獲利空間。

比裝潢、比硬體,砸錢就有;比軟體,台灣人的服務標準,極具競爭優勢。

有SOP才能快速複製

「我發現拿台灣五成的實力,真的只要施力五分,這邊的媽媽就很滿意。來中國開月子中心,只會成功不會失敗!」親切爽朗的曾曉萍突然大膽表示。她曾是竹北兩大頂級月子中心惠生和佑康的創辦人之一,去年帶著佑康的團隊和經驗,到上海找商機。

上海當地的月子會所,喜歡找知名醫生站台,但實際照顧產婦的「月嫂」,往往只是幫傭打掃的「阿姨」,不具護理專業、對月子照料的知識也欠缺標準化;產婦只能碰運氣,看遇到什麼樣的月嫂。

所 以,曾曉萍將佑康在台灣服務竹科新貴的經驗複製到上海:除了六位直系親屬,其餘訪客都不能進房探視,且只能在育嬰室隔著玻璃看寶寶;育嬰室二十四小時不拉 窗簾,不怕家長隨時監看。另外,室內的感染控制採取高標準,護理人員要接觸嬰兒,必須消毒雙手。而佑康在台灣已獲得國際ISO 9001品質管理系統認證,「服務產業的SOP等於ISO,表示我們有複製的能力!」曾曉萍說。

這些服務超乎上海產婦們的預期,儘管不做廣告,醫生、律師、企業白領客層都自動口耳相傳、營造口碑。不過,入鄉得隨俗,上海人不喜歡吃麻油雞,而且產婦們連上完廁所,也會請護理人員來幫忙擦屁股!畢竟她們認為花了錢,就是來被伺候的。

竹北佑康一年營收台幣五、六千萬元,毛利三成,稅後純益一千二百萬元。在上海,佑生資本額人民幣一千萬元,雖一床難求,但前半年都得看虧。「別先看獲利,要先看媽媽的需求,只要把每位上門的媽媽月子做好,自然會有盈餘。」曾曉萍堅信。

為 了想讓更多人體驗佑生的專業服務,曾曉萍大膽採用先體驗再付費,免訂金、前金的特殊戰略,甚至還祭出入住後三天內不滿意免費無償退房口號,讓人為她捏一把 冷汗。「坐完月子,最後不付錢沒關係啊!只要媽媽們還是很讚賞我們,總比硬跟她收費,但從此不肯介紹朋友來還好吧?」她不以為意。

新穎的服務模式,讓成立一年多的佑生快速闖出一片天,目前來談加盟的案子就有十二件,最遠來自四川。但上海月子會所的倒閉率高達三成,消費者挑剔刁鑽,一個負面評價,就足以讓月子會所倒閉。

在這個如履薄冰的新興市場,已搶得先機的台商,仍得靠專業服務才能勝出!

佑生 Profile

總經理:曾曉萍(中)

中國成立時間:2009年9月店數:上海 徐匯區嘉匯店、普陀區品尊店共二家

佑生成功心法

1.大膽祭出先體驗後付費的行銷策略,吸引消費者上門2.不看商機,先看需求,把上門的產婦月子做好,盈餘和口碑隨之而來3.將服務竹科新貴的最高標準SOP,全數複製到中國,高於消費者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29

竹科黃金期 只剩5年

2010-11-22 TCW




三十年前,這裡叫作「金山面」,是個不起眼的客家農莊,舉目所見,只有黃土茶園、農夫和稻田。

當時,所有人都不看好這塊土地的未來:因為這裡,即將從種傳統稻米,改變成種「科技業的稻米」:IC(積體電路)。沒想到三十年後,這裡不僅改變了台灣,也改變了全球高科技業的發展。

黃土變黃金,種出IC稻米! 竹科產業鏈,拿下六個世界第一

現在,這裡叫作「新竹科學園區」,這片面積廣達六百五十三公頃,相當於三個松山機場大小的土地上,已經成為全球高科技製造最重要的心臟。它擠滿四百四十家公司,一百一十家上市公司,所有公司的實收資本額相加,高達新台幣一兆一千億元。

走在同一片土地上,你看到的是全球最先進的晶圓廠、工程師和川流不息的物流車隊。

今年十二月十五日,是竹科成立三十週年。這裡只占全台灣工業區面積的一%,卻替台灣創造出十三萬二千個工作機會,今年竹科的產值,根據竹科管理局的統計,將高達新台幣一兆二千億元。

如果只看經濟面,竹科的成立,把黃土變成了黃金。二○○○年時,全台灣稻作生產,使用三十四萬頃土地,產值是三百四十六億元,同一年,光旺宏一家公司,只使用七.六公頃的土地,就創造出三百二十二億元的營收。

這裡是全世界最重要的IC製造中心,IC素有「科技業的稻米」之稱,沒有IC,全球高科技產業將會癱瘓,竹科也創造出全球第二大IC設計產值。圍繞著竹科 的產業鏈,台灣還拿下六個世界第一,在IC封裝、測試、筆記型電腦、主機板、伺服器、LCD監視器生產產值,都是全球第一,讓台灣成功轉型為科技島。

「這裡是看不見的全球經濟中心,」二○○五年出刊的美國《商業週刊》(已更名《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封面故事〈WHY TAIWAN MATTERS〉如此評論。沒有竹科和台灣的高科技產業鏈,「全球經濟將無法運作。」

時間回到三十年前,新竹科學園區的計畫差點夭折。當時台灣希望產業升級,但沒人看好科技業,一位財經官員回憶,當時連經濟部都認為,台灣靠科技業升級是個 不切實際的目標。但是再仔細分析,台灣進口IC的金額,比進口石油還高,才由主管科技的國科會,代替主管工業區的工業局,推動竹科發展。

一開始沒人看好竹科,竹科成立第二年,台灣才製造出第一台PC,比蘋果推出個人電腦晚了五年。前六年,台灣能在世界上競爭的電子產品,只有計算機、電話。「那個時候,別人會做的東西,我們也會做,就是一種成就。」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說。

旺宏總經理盧志遠回憶,一九八五年聯電上市時,政府還曾要求清大的研究人員認股,「沒有人要投資,每個人都問別人要不要買,」當時連這群最了解半導體的研 究人員,都不看好聯電,「上市第一天,聯電還跌停,」他笑著說,當時沒人想投資科技業,卻沒想到,後來聯電股價漲了二、三十倍。

政府三策略,打造東亞矽谷! 土地、賦稅優惠,行政超有效率

沒有技術、資金,政府的產業政策,讓竹科從零開始,變成東亞的矽谷。當時的國科會,透過三個策略:土地、賦稅與服務,打造出台灣的科技奇蹟。

土地不用買,降低科技業投入成本。宣明智觀察,三十年前,科技業要設廠,就要花大錢買土地、蓋廠房,竹科卻規定,所有土地只租不賣,而且,只有通過審查的高科技公司,才能進入園區。連封測廠,都被認定是勞力密集產業,科技涵量不高,被拒於竹科門外。

開公司免稅,獎勵科技業者投資、進駐,竹科管理局局長顏宗明回憶,竹科剛成立的前幾年,竹科廠商只要新設公司,就能五年免稅,五年後再增資,就能再延長四年。

竹科一站式的行政服務,形成科技聚落。這裡就像一個小的「特區」,竹科管理局也有自己的學校、海關,竹科圍牆內就像是個完整的小天地,廠商不用跨出竹科,只要跟竹科管理局打交道,就能完成所有做生意需要的行政程序。

最後,則是周邊的人才養分。離竹科不到十分鐘,有清華、交大和工研院三個學術單位,加上員工分紅只需按票面價格扣稅,吸引豐沛、大量的人才。有便宜的人才、土地、稅,竹科從一塊荒地,變成高科技創業的樂園。

最高峰時,只要選對產業,連總機小姐都有機會躋身千萬富翁,高科技公司員工團購賓士也司空見慣。

但是,這個「科技新貴」搖籃的竹科,在發展二十年後,開始面臨發展的挑戰。二○○○年,當時新竹市長蔡仁堅帶隊衝進竹科,要求環保回饋金,對竹科的發展方向開了第一槍。

製造業污染,不敵環保挑戰! 高用水、用電量,都變爭議話題

為了種出供應全球高科技產品所需的「科技業稻米」,今年竹科尖峰時間的用電高達一百一十六萬千瓦,相當於核一廠發電量的九成,每日用水十三‧八萬噸,相當於半個基隆市的用量。

三十年前,所有人都騎腳踏車,沒人會抱怨塞車;三十年後,人人都開車上班,經濟起飛,社區意識、環保意識跟著抬頭,新竹人的注意力,從竹科的經濟成就,轉向竹科造成的交通和環保問題。

現在竹科躍上媒體版面的新聞,少見一夕暴富的新貴傳奇,取而代之的是工程師過勞死的社會新聞。

二○○八年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上路,二○○九年促產條例廢止,過去給竹科的政策優惠一個個消失。「胡蘿蔔都沒有了。」台灣科學工業園區同業公會秘書長張致遠指出。

今年,是竹科少了過去賴以成長的「政策胡蘿蔔」後,第一個三十歲生日。過去十年,讓竹科成功的要素,一個個消失,昨天的是,變成今天的非,竹科只重高科技製造業的發展模式,開始轉變。

過去,竹科被當成台灣產業升級的希望,是台灣發展的驕傲;現在,卻變成環保團體和地方人士質疑的對象。

三十年前,竹科地廣人稀,沒人在意晶圓廠的環保問題。現在,在竹科邊上,晶圓廠和民宅的距離,近到只有幾公尺,每當竹科跳電,晶圓廠的發電機隨即轟然啟動,居民抗議,「竹科只拉屎,不下蛋,」沒享受到好處,先受其害。

緊密相依的產業鏈,每個細節都出錯不得,張致遠回憶,有一年,聯電把運動會慶祝用的紙製綵帶換成鋁帶,沒想到鋁帶飛上高壓電塔,導致園區跳電,光這條鋁帶,就讓全園區廠商損失兩億元。

自從三年前,太陽能業者新日光租下最後一塊土地後,竹科就再也沒有土地可供出租。竹科的水、電和土地資源,都已經接近飽和。

宣明智認為,政府現在沒有清楚的產業政策,如何有效運用竹科有限的資源,提高產值,也需要更明確的規畫,有效的策略,其實一、兩個就夠。

中國砸重金,造鎮開發園區! 招商又挖角,複製五十一個竹科

「竹科黃金時間不多,只剩五年!」宣明智說。因為竹科面對的,不僅只是在台灣這個小島上的發展爭議,更大的挑戰,來自對岸對人才、廠商的龐大吸力。

現在,中國有五十一個模仿竹科模式成立的高新科技園區,正在等著和竹科比資源,比氣魄。

宣明智觀察,但中國是用造鎮的方式開發園區,手筆更大,一規畫就是一、兩千公頃,園區裡有商業區,餐廳,唯一的缺陷就是產業過於分散,沒有群聚效應。

但是,中國投資的招數更令人吃驚。張致遠形容,中國園區招商,不是被動等廠商進駐,而是主動翻開《財星》(Fortune)五百大公司名單,主動登門拜訪,缺什麼?就補什麼!不只免稅,「他們連訂單都可以給!」

過去幾年,中國不斷積極挖角台灣官員,希望複製竹科模式。據了解,竹科管理局前副局長童虎,就被挖角到上海的張江工業區,辦國際學校吸引海外人才,和竹科的策略如出一轍。竹科第一任管理局局長何宜慈,也曾擔任廈門火炬高科技園區顧問。

給人、給地、給優惠,中國正在複製竹科的發展模式。和中國相比,台灣開發新科學園區,多半用的是台糖農田,這些地是台灣最好的良田,「蓋成廠房後,一百年都無法再種作物,」張致遠說。相較中國,對台灣來說,農地是珍貴的資源。

發展遇瓶頸,未來在哪裡? 向深圳借鏡,思考就地升級計畫

三十年前,隔著台灣海峽,廣州的深圳開發特區在鄧小平一聲令下,也在同一年成立,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樣板與先鋒。

三十年後,深圳培養出中國最大出口製造商富士康集團,當富士康宣布為了因應高漲的勞力成本,轉而西進時,今年八月,深圳宣布將投資人民幣一千億元,建立新 一代移動通信實驗室、電動車儲能電站和新藥產業化,加碼行動通信、新能源和生技產業。深圳開發特區已開始一波「騰籠換鳥」的升級潮,深圳原有的勞力密集產 業,不是西進,就是必須調高工資,深圳正在努力就地升級。

現在的竹科,面臨水、電、土地資源的發展瓶頸,也沒有就地升級計畫,正是現今台灣科技產業發展的縮影。竹科三十年,在輝煌的成績單背後,台灣科技發展未來最值得關心的問題,也許正是:下一個竹科在哪裡?

延伸閱讀:

它,面積653公頃,相當於3個松山機場 它,2010年預估創造1兆2000億元產值 它,2009年創造13萬2千個工作機會 它,在IC製造領域,世界排名第一

延伸閱讀:竹科成立30年,打造台灣科技奇蹟

草創期

1980年:新竹科學園區正式開幕,第一批入園公司共7家

1981年:台灣生產出第一台PC

1989年:竹科廠商突破100家

1993年:竹科營業額突破1,000億元,IC產業首次超越電腦和周邊產業,成為園區最大產業

起飛期

1995年:台灣第一座8吋晶圓廠在竹科正式開工

2000年:新竹市政府向竹科宣戰,要求環保回饋金

2004年:竹科產值首次突破新台幣1兆元

成熟期

2008年:員工分紅費用化上路

2009年:竹科放無薪假,出現大規模勞資糾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18

竹科新貴賣魚 每月多五百萬進帳

2011-2-28  TCM




隱身在半導體產業重鎮──新竹,天虹科技沒有顯眼招牌,卻是台積電、聯電等半導體大廠的設備供應商。當業務在二樓忙著回應半導體客戶,天虹科技一樓,竟然不斷有婆婆媽媽們進出,秤斤論兩的購買真空包裝的新鮮魚貨。

每當客戶半信半疑的問:「你們賣機台也賣魚啊?」總經理黃見駱總會大笑著回答:「做半導體這麼累,摸個魚(雙關語)不行嗎?」

儘管和半導體的關聯性微乎其微,但「賣魚」確實是天虹百分百投資的事業,四位合夥創辦人是共事十餘年的好友,二○○七年,天虹成立魚貨產銷事業「媽媽 魚」,沒有廣告行銷,光靠著在竹科地區口耳相傳,現在每月營收就已超過五百萬元,去年營收更占天虹總營收一二%(天虹去年營收五億元)。

科技新貴怎會想賣魚?原來,創辦人之一王偉旭本是漁家子弟,過去常把家裡寄來的「現撈仔(新鮮海魚)」分享給好友。

但「伸手牌」(指免費)吃久了,黃見駱等人也不好意思,但市售魚貨有泡藥、添加防腐劑等問題,讓他們無法安心。

一次聚會中四人突發奇想,想把半導體的製造、品管、檢驗概念帶進漁業產銷,透過掌控捕撈到出貨等全程作業,確保魚貨品質。於是,四個科技人進軍漁業,先花一年考察漁業產銷各個環節,挑出現行「製程」缺失,思考如何改善。

不一樣的捕撈原則 到十二浬外捕並當天折返

對於產線最前端的「捕撈」作業,他們訂下限制條件:第一,除非特殊魚種,否則漁船不可在十二海里內進行捕撈;第二,漁船必須當天來回。光是這兩點要求,海上就有八成的漁船被淘汰,讓他們能選購的漁獲量大減。

「海域最大的風險就是污染,」台灣漁業經濟發展協會秘書長冉繁華觀察。一般認定,因河川帶著陸上的污染物質出海,離岸三海里內海域污染較重。因此,媽媽魚乾脆規定捕撈的漁船要離得更遠,只在十二海里外捕釣,後續再配合定期抽樣檢測,確認海域的健康。

漁船必須當天去回,是為了維持魚貨新鮮度,但這直接挑戰漁民的技術和利潤。因漁船一次出海成本動輒數萬元,傳統的做法,是捕撈到足夠魚量後才返航,若魚群不多或捕魚技術不佳,費時兩、三天是常有的事。

不一樣的加工程序 到貨後六小時內急速冷凍

更顛覆傳統作業的,是媽媽魚的加工處理程序。當魚貨下船後,媽媽魚不和盤商交易,反而在緊臨著碼頭的岸邊,租下漁會活動中心,打造一條生產線,堅持在六小 時內,完成去鱗、去鰓、去肚、急速冷凍、真空包裝,維持魚肉鮮度與衛生。 「全漁港的人都在笑,說我們神經病,新鮮的不整尾賣,切掉一半還拿去冰!」王偉旭說,魚貨是秤重計價,媽媽魚卻雇了一批人割掉魚肚(因魚肚最易滋生細 菌),看在漁民眼中,無疑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而魚市習慣把最新鮮的魚,直接交給盤商送往餐廳,因為賣價最好,往往只有賣不掉的魚,才冰起來保存,但王偉旭卻「反其道而行」,把最好的魚送進冰庫,這個做法也讓漁民不解。

不過冉繁華評論:「這才是看得最遠的做法,好的魚是一離水就要放血、去鰓、去鱗、去肚、急速冷凍……,這樣才是最安全、最保鮮的。」

為遵守「黃金六小時」製程,有次訂單暴增而人手不足,適逢金融海嘯期間,半導體業務停擺,王偉旭甚至動員一票新竹同事南下,讓二十幾個工程師、業務員捲起 袖子,拿著刀具刮鱗片、剖魚,「刮了(整整)兩天,全身痛到睡覺都不能翻身,」營運經理沈政忠笑著回憶:「但是,這一批魚頂多能賣五、六萬元,光付我們 (幾個)下去的成本都不夠。」

不一樣的清潔規格 用RO逆滲透水清洗魚體

「我們的魚直接賣人就很好賺了,你們幹嘛那麼雞婆?」王偉旭轉述漁夫父親的話,但這幾個竹科人不只訂出嚴苛製程,港邊的活動中心裡,還搬進許多半導體設備。

一般魚販多用自來水沖掉魚體表面髒污,媽媽魚卻用RO逆滲透水,接著再以清洗晶圓(半導體業所用的矽晶片)的乾燥壓縮空氣機台(CDA)噴洗魚體,連真空包裝機也用半導體封裝晶圓的機台、無塵布,確保魚面的清潔,以防細菌附著滋生。

砸下半導體等級的成本,賣的卻是百元的魚貨,「這算是半導體式的銷售態度,」天虹科技副董事長羅偉瑞強調。在半導體業,要讓顧客埋單,花俏廣告起不了作用,得靠品質贏取客戶信任。

「把客訴降到最低,就是最好的行銷,不能為了省錢,失去客戶信任,」羅偉瑞說,例如他們推出魚肉水餃後,有位客人打電話反映水餃「有魚腥味」,羅偉瑞向其 道歉後,更進一步檢討製程,不再直接將魚片打成內餡,改用一湯匙、一湯匙刮起魚肉作餡,靠近骨頭、帶有血水的魚肉,則廢棄不用。

因為對產銷程序極盡苛求,媽媽魚沒有專職業務,光靠天虹科技的業務在竹科簡報時隨口提起,就憑著口耳相傳一傳千里,兩年內營收成長了二十五倍。

「現在只是剛開始(成長),我們的目標,是可以變成漁業的台積電(意指龍頭)。」王偉旭笑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12

巧藝烹鮮 攬竹科客

2011-4-7 TNM




楊世文和周銀鼎,二個學徒時代就懷抱創業夢想的日本料理師傅。為了開店,拿出壽司絕活說服房東;為了尋找最新鮮的上等魚貨,甘願被崁仔頂魚市的魚販罵三字經。

二年過去,「御食堂」的生魚片、軟殼蟹壽司、烤牛筋、蒜頭蚋仔湯全成部落客推薦美食,也帶動附近新設餐廳,成為竹北餐廳新興點。雖因天災和輻射事件影響,業績直落二成,但二人堅持繼續用台灣魚貨,也相信穩紮穩打,就能克服眼前的關卡。

凌晨一點,基隆崁仔頂魚市的魚貨車才陸續抵達,竹北「御食堂」日本料理店老闆周銀鼎已站在常光顧的攤位前等待。「我們買的量少,店家不會幫忙留上等貨,一定要比別人早到,先看先挑。」

圓學徒夢 合夥開店

凌晨三、四點,周銀鼎回到竹北,接近中午又回到吧檯整理生魚片;另一位老闆楊世文已在後場廚房管控燒烤、炸物流程,偶爾也到前方烤檯關照。客人逐漸進門, 楊世文、周銀鼎和服務生不斷扯著喉嚨喊:「いらっしゃいませ」(歡迎光臨),不一會兒,吧檯已坐滿,包廂區也人聲鼎沸。

一位吧檯客人點了生魚片,周銀鼎先拿出火槍炙燒,熟練地擺盤裝飾,再輕巧點上薑末。他一邊送料理到客人面前,一邊介紹:「這是今天早上剛買的紅魽和旗魚,您試試看。」客人送壽司入口,也許是滿意得說不出話來,只見鼓著腮幫子猛點頭。

金融海嘯不久,周銀鼎與楊世文合夥開設御食堂。周銀鼎說:「我們從當學徒時就認識,心裡都有夢,機緣到了,就一起開店了。」

談起與料理結緣經過,楊世文表示,自己學過中餐,當兵後到日本料理亭當學徒,後來在竹市迎曦飯店日本料理部與周銀鼎共事。二人受到前輩影響,有共同的理念,「廚師在台灣社會地位不高,我們都希望改變一般人對廚師的評價。」

周銀鼎聽了有些靦腆,低聲說:「很多廚師是因不愛讀書才去學料理。像我,以前不懂事,經常打架鬧事,惹得爸爸媽媽傷心。」還好,學了手藝也學會做人處世,「想起從前的荒唐,還覺得對不起父母。」他露出斯文的笑,臉上已找不到一絲迌囝仔的痕跡。

自尋材料 省裝潢費

二人將店開在竹北,除了楊世文是在地人,也因竹北設有高鐵站,近年快速發展,帶進不少人口和商務客。於是,二人放膽在和市中心有些距離的巷子,憑著手藝和口碑賭上未來。

「就連房東都告誡我們,之前已有好幾手租屋者做不起來。」周銀鼎說,房東知道二人是第一次創業立刻勸退:「少年仔!還是別租了!」但二人不死心,做了壽司和料理再度拜訪,透過胃打動房東的心,順利租得房子,由楊世文出資六成、周銀鼎出資四成,著手整修店面。

由於資金有限,二人用時間和力氣節省裝潢金。「例如油漆,工班報價約要三十萬元,自己動手,不僅漆出想要的層次感,且全應用法國無毒塗料,只花了十多萬 元。」楊世文摸摸厚實的原木吧檯說:「店內原木設備,全是拜託木材工廠製作,光材料費就比設計師估的低了十幾、二十萬元。」

清晨拚早 魚市搶貨

硬體設備搞定,緊接的挑戰是日本料理店的靈魂─魚貨。楊世文說:「新竹南寮雖然也有魚市,但種類較適合家庭主婦購買;生魚片用的大型魚還是來自基隆,因此 我們一開始就決定到基隆買魚。」他回憶起開店前夕,二人半夜十一點多出發,卻因迷路下錯交流道,折騰半天,回到竹北已清晨六、七點,「當時只請二位助手, 差點連魚都來不及處理,就開店營業。」

楊世文透露,剛踏入崁仔頂魚市,常被剽悍的魚販罵。「不是被罵:『少年吔!不買不要摸啦!』就是:『不買,問那麼多衝啥?』」他笑說,有些魚販慣用三字經 當發語詞,但魚市場是個講義氣的所在,當對方把你當成自己人,連車廂不關都有人幫忙看顧。「不過,可做生魚片的野生魚畢竟有限,北台灣那麼多料理店在搶, 我們只能靠比別人早到取勝。」

赴日研習 增私房菜

二人的堅持,很快傳出口碑,首月生意就站穩,員工人數也從五個陸續增加為十多位,一年後更帶動該條巷子新設數家餐廳。楊世文說:「竹北離竹科不遠,科技人愛寫部落格分享,很多人因此而來。」

為研發菜色,二人也輪流赴日研習。像烤牛筋、清酒陶板海鮮,都是赴日得到的靈感,周銀鼎舉烤牛筋為例:「需先將牛筋用味噌醃過、滷過,再用碳火慢烤,是菜 單上沒有卻又受歡迎的私房菜。」菜餚價格多半在二百至三百元上下,較竹北其他日本料理店貴些,但二人都認為不少菜做工繁複講究,客人應可吃到用心和品質。

在當地上班的曾小姐也說,御食堂不只生魚片新鮮,碳烤牛小排、軟殼蟹壽司美味,「還有蒜頭蚋仔湯,熬了二個鐘頭的蒜頭全化入湯中,常喝酒應酬的男同事很愛 這道『補肝解酒』湯。」我跟著喝了一碗湯,果然濃郁鮮美;被勸進第二碗時,我雖搖手說吃不下,竟仍擋不住冒著白煙的湯汁呼喚,毫無抵抗力地清空另一碗。

顧慮輻射 改換食材

此時,吧檯上方的電視播放著日本輻射相關新聞。周銀鼎像老朋友一樣,和客人聊起海嘯對魚產的影響,「海嘯那幾天,魚獲量大減,因海洋生態被打亂了,各海域 的魚也少了。」一位客人問:「魚貨來源安全嗎?」周銀鼎回答:「我們都用台灣現撈海魚,不用日本進口魚,至於日本進口的海膽等材料也全改用其他國家的。」

周銀鼎坦承,受天災影響,生意掉將近二成。他說:「我也想買輻射檢測儀器!讓客人吃得更安心,可惜現在都買不到。」楊世文沉默了一會兒問:「可以用租的嗎?有地方租嗎?」

聽完二人對話,不禁想起先前曾問二人合夥可會爭執,楊世文笑說,自己比較務實,周銀鼎比較敢衝。「吵架難免,但相識這麼多年,就像兄弟一樣,溝通清楚就沒問題了。」

創業資料2009年4月

裝 潢:100萬元

器 具:50萬元

人 事:21萬元

租 金:1.5萬元

進 貨:30萬元

水電瓦斯:1.5萬元

總 計 204萬元

營業資料2011年3月

營 收:80萬元

人 事:30萬元

租 金:1.5萬元

進 貨:30萬元

水電瓦斯:1.5萬元

淨 利:17萬元

電話:03-558-6909

註:營收資料為記者估計。

成功關鍵

親自尋找裝潢材料,降低設計整修費用;親自到魚市挑選食材,掌握食材鮮度和品質;吧檯師傅與客人互動如朋友,用餐氣氛輕鬆自在。

壹點意見

牡丹園日本餐廳 料理長劉燿榮

◎食材講究

雖也可直接叫貨,減少舟車勞頓,但仍堅持到基隆魚市親自挑選食材,一來確保食材品質,二來也降低貨品價格。

◎裝潢用心

內部裝潢從零到有,親自參與設計、尋找材料,成功塑造自有風格,在當地餐廳中與眾不同。

◎廚房侷促

因既有空間限制,後場廚房較一般日本料理餐廳廚房狹小,操作動線較不流暢,是未來可思考改善之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22

金益鼎 ● 一年煉出二十二億元真金白銀 莊清旗工友變身「竹科煉金王」

2011-8-29  TWM




撿破爛、收舊貨,也能成為營收 二、三十億元公司大老闆!金益鼎董事長莊清旗出身農家,當過工友、工廠領班,最後卻以電子廢料白手起家,二○○六年上櫃後營收就翻了四倍,莊清旗如何從庄 腳囝仔變成竹科煉金王?

撰文‧方沛晶

車子沿著西濱快速道路奔馳,我們在尋找傳說中的竹科煉金窟「金益鼎」。金 價狂飆,令我們對這家一年可生產八百公斤黃金的上櫃公司充滿好奇。但是一路上,只見廣闊的藍天之下,聳立著一座座大型風力發電機,帶著鹹味的海風陣陣呼 嘯,怎麼看都看不到一家公司的影子,連計程車司機都狐疑,這裡真的有黃金嗎?

接近新竹香山的海邊,金益鼎終於現身。一進廠區,膚色黝黑、笑 聲爽朗的金益鼎董事長莊清旗,就握著一塊價值近五百萬元的金磚,迎上前來,大方地對本刊記者說,「來來來,你沒拿過重三公斤的金塊吧?感受一下,這可以在 新竹買一棟透天別墅咧!」

「庄腳囝仔」想出頭

帶兒子到處收舊貨 每天工作十八小時以目前金價來看,一公斤黃金賣出價約為一七八萬元,一公斤白銀價值約四.五萬元,金益鼎去年生產八百公斤黃金、近十七噸的白銀,等於 「煉」出了二十二億元的金銀財寶!

有意思的是,藏著這些真金白銀的,不是什麼金山、銀山,而是來自新竹科園學區台積電、鴻海、奇美電等大廠 的電子廢料。

如果說,竹科是台灣經濟的「心臟」,那麼包辦九成竹科廠電子廢料的金益鼎就是台灣經濟的「靜脈」。這些原本被當作垃圾的電子廢 料,經過回收、處理、提煉之後,會變成價值不菲的貴金屬,再依前月黃金均價回銷給電子廠利用。

然而,莊清旗這位坐擁幾十億元貴金屬的「現代 煉金士」,卻是出身於貧苦的花蓮農家,從撿破爛開始發跡。笑說自己出身「艱苦底」,所以身體一直很硬朗,小時候全家只靠著一塊旱地過活,所以從小就得幫忙 家裡種田,後來大哥開始做資源回收貼補家用,他也得幫忙跟著搬運重達數十公斤的廢家電和舊五金。

考上花蓮高工的莊清旗,在當時可算是高學 歷,在村裡走路有風。但是,會讀書對家庭經濟無法有立即的幫助,畢業後莊清旗為了讓家裡有穩定的收入,選擇到花蓮女中當工友。

雖然生活安穩 了,但他不甘於一輩子就在打掃校舍、修理桌椅中度過,自己偷偷地在下班後念書,考上當時還是國營企業的台肥,被分發到新竹廠當作業員。「我這個人閒不下 來,庄腳囝仔也想出頭天啊,所以有空就多賺點錢。」莊清旗一面在台肥上班,一面利用下班時間做資源回收,一到傍晚就帶著念國中的大兒子莊瑞龍到處收舊貨, 每天工作超過十八個小時。

收舊貨的過程中,他發現竹科的電子廢料價值比一般回收物還高,但是對回收廠商的要求也特別高,不僅要有合法執照, 也要交代回收後的處理方法。為了切進這塊堪稱處女地的高門檻市場,莊清旗成立觀鼎企業,經過環保評鑑後拿到廢棄物清除執照,開始專做竹科廠的生意,包括聯 電、工研院電子所的第一次報廢工程,都委由他處理。

辭台肥領班自己創業

為搶料煉金 處理費不到同業十分之一下班後做資源回收,莊清旗也沒有荒廢白天的工作,他在台肥二十年,一路升為領班。「當時月薪就已經有七萬元,換算成現在的幣值,應 該超過十萬元了吧!」他笑說。但當上主管後事情都讓下面人做完了,不忙碌就會心慌,而且他發現回收生意的利潤更豐厚,索性在一九八八年辭掉工作,專心經營 自己的事業。

「當時要把廢料給我們,電子廠還得付我們處理費。」莊清旗笑呵呵地說,這個世間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事?收垃圾不但可以向客戶收 錢,還可以拿到東西賣錢,根本是兩頭賺!

觀鼎僅是將電子廢料拆解、分類,轉賣給新加坡廠商,年營業額就能達到上億元,但莊清旗卻在公司發展 順遂時看到了未來的危機。他發現,愈來愈多人進入電子廢料市場,處理費的價錢也愈來愈低。

「要生存,就要升級!」莊清旗決定向上往「廢棄物 處理」發展,他在一九九七年正式成立金益鼎,隔年取得甲級廢棄物處理機構許可證(目前全台僅發出二十八張),並與工研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現為能源與環境 研究所)合作,以技術轉移的方式,斥資五百萬元自行研發大型提煉設備,又挖角當時在該所擔任副研究員的宋宏凱(現為金益鼎副總),開始「土法煉金」。

為 了拿到足夠的煉金原料(電子廢料),莊清旗使出「處理費十分之一」的狠招,果然拿到九成竹科廠廢料的訂單。「我們拿到的是全台第二張(甲級廢棄物處理機構 許可證),拿第一張的廠商每公斤收三六○元,我只收二十五元,比人家的十分之一還便宜,客戶當然通通跑來我們這裡。」

品管嚴吸引國際大廠

全 球客戶逾五百家 毛利率比同業高四倍金益鼎的業務量快速成長,同時間也進一步要求品管。「我們從到電子廠載送廢棄物開始,就要上環保署網站登錄,收了多少公斤、到哪一個處 理廠,處理廠收到廢料後再登錄一次,全程用GPS 監控。」金益鼎總經理、莊清旗的二兒子莊瑞元說,資源回收算是良心事業,當時一顆IC市價一百元,廢品只賣三塊錢,如果把廢品賣到市場上,轉眼間就有幾億 元的暴利,但金益鼎就是不賺這種錢。

因為品管嚴格,國際大廠也慕名而來,例如國際繪圖晶片大廠NVIDIA就把全球廢料都交由金益鼎獨家處 理,其他國際級客戶還包括全球最大記憶卡品牌SanDisk、藍牙晶片廠CSR等;甚至連全球最大的廢金屬回收商SIMS,都選擇和金益鼎策略聯盟,引進 Google、北電等國際級客戶,目前金益鼎全球客戶已超過五百家,營收也自○六年上櫃以來,從四.四億元攀升到去年近二十八億元(合併營收),毛利率更 超過一四%,比同業高出四倍。

之所以維持高毛利,是因為同業跨足下游靶材和金鹽製造,需要向外買進黃金、白銀等原料,而金益鼎堅持只做回收 提煉,料源百分百來自回收廢料,等於把進料成本壓到最低。

另一方面,金益鼎的設備成本也比同業低。輔大物理系畢業的莊瑞元,算是金益鼎的 「總工程師」,他知道能從哪些地方取得技術、人才和基礎設備,也能夠把設備組裝成最適合的機組。因此,其他業者要從德國花兩億元買設備,金益鼎的「國產拼 裝貨」卻只要一億元,「你看,我們這台拼裝車,效能不輸德國進口的!」莊清旗指著外形看起來很普通的大型輾碎機自豪地說。

隨著愈來愈多電子 廠到中國發展,金益鼎也開始在九○年代跟著客戶的腳步前進對岸,陸續在浙江、天津、連雲港合資成立廢棄物回收處理公司,即將在第四季正式投產的連雲港榮鼎 熔煉廠,將可產出二萬噸電解銅、一噸黃金、十噸白銀等貴金屬,整廠年產值預估達五十億元新台幣以上,預計後年起中國業績貢獻將會是台灣的一倍。

中 國布局「有錢大家賺」

不設熔爐煉金 委由當地廠商處理不過,相較於其他人追求上下游整合,金益鼎的中國布局卻是「有錢大家賺」。例如天津泰鼎擁有獨家回收執照,就不設熔爐、不提煉貴金屬,將 熔煉生意委由當地廠商來做;而連雲港榮鼎則需要很大的廢料量,也會委託其他回收業者供應。

「為了大家好,自己賺少一點又有什麼要緊?」懂得 留一口飯給別人吃的莊清旗說,別人到中國開合資公司都會遇到問題,但金益鼎的夥伴卻從來沒有給公司找過麻煩,「甚至很多和我們合作的,都從散赤郎(台語: 窮人)變成身價上億!」日前辦理現金增資案時,為了公司更為國際化,莊清旗一改前例,開放讓客戶和碩科技入股達三%,希望藉此引進和碩的管理制度,減低公 司的家族色彩,以當時三十四元的現增價換算成目前股價來看,等於讓和碩現賺超過四千五百萬元。

「有量更有福」是莊清旗的事業觀,也是人生理 念。「卡早(台語:以前),收舊貨是個沒有社會地位的工作,實在沒想到後來可以上櫃,還變成明星產業。」在垃圾堆裡「淘金」三十年,累積超過二十億元財富 的莊清旗,對今天的一切充滿感恩。已七十三歲的他仍堅持每天上班,因為他說企業經營無撇步,認真堅持地做、心安理得地賺,才能「真金不怕火煉」!

莊 清旗 (右)

出生:1938年

現職:金益鼎企業董事長

經歷:台肥 新竹廠總領班

學歷:花蓮高工化工科

身價(估):20億元

金益鼎企業 Profile

成立:1997年

負責人:董事長莊清旗、總經理莊瑞元

資本額:6.5億元

主要業 務:銷售銲錫用錫條66%,錫絲15%、錫球16%、其他3%年產量:金800公斤、銀16.8噸、銅3000噸,及其他鈀、鉑等貴金屬金益鼎「垃圾變黃 金」模式

5.5噸 IC 電路板

=1公斤黃金 ( 市價:178萬元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10

竹科新貴再見 餐飲新貴報到!

2011-12-26  TCW




在未來兩年景氣不明下,什麼產業 是保證長線穩定成長,而且,還正在全球股市與投資市場發光?

答案是:餐飲通路。

這是台灣產業的轉折關鍵,當高科技的筆記型電腦股如英業達跌到十元,而面板股的華映股價不到兩元時。一群新貴,正在你家巷口的餐廳崛起。他們一上市櫃,股 價就上三位數,而且明年起,將有更多新星加入行列。

浪潮,正朝我們全面席捲而來。

十一月二十八日的安心食品(摩斯漢堡台灣母公司)法說會上,在晶華飯店,只容納三百人的會場,卻硬擠進四百人,座位都排到門口,遲來的人全都在後面的牆壁 排排站,這是台灣科技業法說會,過去一年來都見不到的光景。

因為,安心在興櫃的股價十一月站上二百一十元、本益比達三十二倍,是僅次於王品的興櫃股后,在安心食品上市前,興櫃價格最高的三檔股票:王品、安心與瓦城 全是餐飲股。

在台灣投資人正為餐飲股動輒三十倍的本益比瘋狂時。鏡頭轉到位於京華城旁的赤坂拉麵八德分店。

益鼎創投協理黃瓊玉一邊靜靜吃麵,一邊把眼睛瞄向四周,他腦袋裡盤算的,不是這麵有多好吃,而是,為什麼附近商場生意很冷清,但只有 赤坂生意最好?

他開始計算,一個晚上,到底一張桌子可以接待幾次客人?他發現,一碗二百四十元的拉麵,晚餐時段一到二樓共七十個座位全滿,假日有時還要排隊。黃瓊玉隔天 向主管報告「口味不錯,可能有擴展潛力。」

大家都希望,挖掘到如同KY美食(八十五度C母公司)的金礦。去年KY美食掛牌上市創下接近四百元高價,市值飆上五百億元。搶先進入的國外私募基金 如滙豐私募以新台幣七億元入股七%,保守計算,這筆交易不到兩年,已讓滙豐獲利三.六倍。

全部人,用各種方式,無所不用其極的趕上這波淘金潮。

股市明星變了!麥當勞市值,勝過高通、亞馬遜

原因無他,因為四個大浪潮正難得在此時匯流,讓餐飲業成為鎂光燈焦點。

十二月八日,速食業龍頭麥當勞以收盤價九十六.九二美元,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還超過九百九十一億七千萬美元,遠高於通訊晶片廠商高通 (Qualcomm)以及亞馬遜(Amazon.com)。

你沒看錯,熱門手機股與電子書概念股的公司價值,還不如一個賣一美元漢堡的餐飲股。

券商找熱門餐廳,搶著輔導掛牌

在台灣,因為有中國餐飲市場的題材,讓投資人對餐飲產業更趨之若鶩。

操盤大中華基金,富蘭克林華美基金經理人游金智說,過去二十年中國餐飲市場呈現兩位數成長,達人民幣一兆七千六百億元,這是比台灣大二十三倍的市場。

本益比是投資市場對於類股未來的期望值,這讓餐飲業的本益比到三十倍以上,比目前上市電子類股本益比僅有的十三倍高上許多。

投資資歷長達十五年以上,曾任職野村證券旗下創投的中邦投資總經理陳一正指出,餐飲股已經形成一個族群,雖然難以取代科技股,但是將成為明年股市最重要的 生力軍。

就算未來中國餐飲市場表現不如預期。單靠台灣內需市場,台灣餐飲業仍會穩定成長。原因是,糧食上漲,讓消費者到餐廳用餐,比在家開伙更划算,而這趨勢看 來,未來十年都難以改變。

美國銀行經濟研究團隊和美林證券合作的「餐飲消費趨勢研究報告」指出,在糧價上揚下,美國今年在家煮飯的成本提高六‧二%,比上餐廳增加成本(二‧六%) 高了近一.四倍,這是一九九○年以來最大的差距,因為餐廳可以藉由降低人事成本抵消食物漲價,但是消費者卻比較困難。

此外,隨著生活品質提升,家庭外食的意願也在增加。根據主計處統計,台灣在過去十九年,家庭在餐廳和旅館的支出比率也由七‧六%穩定成長到九‧七%,產值 都有六%到七%的成長。

美國《富比世》雜誌最新票選二○一一年最有潛力公司,在十家中,第一名竟是一家漢堡店Smashburger,創下四年內營收增加二六七三%的數字。

在台灣,餐飲市場的熱潮,讓更多資金往餐飲業流入,有助餐飲新秀浮出檯面。

在資金搶著投入輔導下,包含鼎王麻辣鍋、吃到飽餐廳饗食天堂,傳出有意上市櫃,扁食店花蓮一品香,冷飲店CoCo都可茶飲都有券商想輔導掛牌。

老闆展店,工作機會也來了。勞委會統計,今年十月到明年一月為止,住宿及餐飲業淨增四千七百人(九成五以上集中於餐飲業),為歷年同期最高。

四大浪潮,讓我們必須重新正視餐飲類股,因為這是一個未來十年,需求穩定成長,又具有中國概念的「雙題材」族群。

創投組試吃隊,尋找投資標的

有一群人,早已嗅到這股趨勢,拋棄迷信科技業的思維,開始重新認識餐飲業。

邱德成主持的益鼎創投,掌握國內約二五%以上的創投資金。「我都跟投資老闆說,不要對電子股有過多期望,高成長時代已經過去。」他說。

邱德成的邏輯很簡單,人民幣升值,對食品餐飲股有利,因為(食品餐飲股)成本會下降,中國人所得增加,(食品餐飲股)售價可以提高,但是電子股正好相反, 成本上漲,但是價格越來越便宜。

○六年起,邱德成花快兩年跟八十五度C董事長吳政學磨。但,辛苦值得,KY美食至少為他帶來兩倍的報酬。

現在,益鼎裡有一組人,從兩年前專門走訪國內大小餐廳,從美式餐廳N.Y. Bagels cafe到義大利料理貝里尼,只要好吃,就立刻找機會跟老闆與主廚聊天。在他們的筆記本裡,記的不再是科技業慣用的字眼:客戶、出貨量或是良率。而是,坪 效、翻桌率、菜色標準化難易度等餐飲通路關鍵字。

「這是個我們很熟悉,卻陌生的產業。」邱德成說。

我們卻對它有所誤解而不自知。

餐飲業新面貌!管理難度、複雜度不輸科技業

誤解一,你以為它的管理難度低,錯!

它的庫存管理比科技業嚴格:宏達電智慧型手機一個月跌價五%,但安心食品的生菜庫存管理是以四十八小時計算,若超過,跌價損失是一○○%。

它的容錯率不比科技業低:iPhone4上市後第一個月的維修率一‧八%,大家對科技業設維修中心習以為常,但卻不接受食物出錯,鼎泰豐全手工製,每顆二 十一公克,十八折的小籠包容錯率是○%。

它的管理比你想像複雜:美食達人中國區副總經理林明哲認為,八十五度C展店的速度和商品的種類媲美便利商店,但麵包上又不能像便利商店產品貼條碼,可以追 蹤產品銷售狀況,而且產品又只有兩天的保鮮期,「等於集合了便利商店和速食店的管理難度。」

誤解二:你以為它的創新能量低?錯!

高雄餐旅大學助理教授蘇國垚說,台灣餐飲業最強的是菜色研發,就像是現在很流行的Zara與優衣庫(Uniqlo)也強調快速時尚。

因應台灣消費者口味多變,八十五度C總計一年推出一百種新品,最近還出海鹽咖啡,靈感是來自於鳳梨沾了鹽更好吃。而擁有全球研發中心後盾的麥當勞,今年在 台灣僅推出二十項新品。

生產產品的流程也要創新,八十五度C在台灣以賣蛋糕為主,轉戰中國切入現烤麵包的真空市場,打破了過去大陸麵包店架上都是冷冰冰從工廠送來的遊戲規則。八 十五度C花九個月研發出的麵包設備,只要按一個按鈕,麵糰含水量、溫度、攪拌一次搞定,讓八十五度C到哪裡賣麵包都可以輕鬆入手。

待過外商的人才,也跳來管餐廳

誤解三:你以為他們學歷背景低?錯!

「王品集團二十五位總字輩,我學歷最低。」台大中文系畢業,王品董事長戴勝益曾說。現在,王品六七%以上員工大學畢業。高階人才進入餐飲業已成趨勢,KY 美食中國副總經理林明哲,過去十二年待過寶僑(P&G)、耐吉(Nike)和強生集團 (Johnson&Johnson)等外商,最後從全家便利商店中國區總經理跳槽而來。

林明哲的同事從講英文,變成說台語的。他追求的,是打造華人第一餐飲通路品牌的大夢。

一位拜訪過兩岸餐飲業的創投預測,八十五度C掛牌後,企業規模和制度,會讓更多異質人才往餐飲業移動,「變化很快會發生。」他說。現在餐飲業擁有的籌碼也 遠比過去多,王品店經理的年薪一百萬元起跳,相當於現在最熱門的軟體專案經理。

克服標準化,就能賺全世界的錢

富蘭德林諮詢公司總經理劉芳榮指出,大陸不缺市場,缺好東西,只要抓對空缺,打造複製快速的標準化流程,收錢速度超快。

二○○七年,八十五度C前進中國,滿足了「想吃現烤麵包」需求,只花了四年,八十五度C營收挑戰百億,接近三倍的營收成長。不止兩岸,在全球口味逐漸一致 下,只要克服標準化問題,進軍全球並非妄想。八十五度C在美國單店每月營業額七十萬美元,是兩岸單店營業額的七倍,顧客一半都是美國白人,買的都是台式的 肉鬆與波蘿麵包。

台灣餐飲業,有不亞於台灣高科技業的創新力與彈性!這是《商業周刊》訪問,全球餐飲發展公司執行長岳家青、曾任亞都麗緻飯店副總裁,現為高雄餐旅大學助理 教授蘇國垚,與師大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孫瑜華的共同結論。

當然,台灣餐飲業還有缺點。行銷力較弱,建立品牌企業文化還得加強,未來到中國,管理規模又會放大,都會形成考驗。

林明哲說:「你可以隨意舉出五個全球筆電品牌,但是卻僅說得出三家全球性餐飲連鎖通路: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沒了!」這就證明要成為世界級的餐飲通路 比做科技業困難。

但挑戰也是機會。八十五度C在中國,每天一開門,接觸的是三十萬名消費者,一年賣出一億二千萬杯咖啡,都是在累積它的品牌實力時,你也會同意,台灣現在追 求的「服務」與「品牌」轉型,早已經在中國迅速成長。

麥當勞之父雷.克洛克(Ray Kroc)在掛牌時被外界形容是「一夜成功!」他則回答:「對啦!我是一夜成功,但是三十年真是超級漫長的一夜。」

當全球進入最低迷的景氣未知期,我們正見證台灣餐飲業沉潛三十年後,開始發光的一刻。這些餐飲新貴用精緻、細膩滿足消費者的嘴,客戶的滿意度就決定他們股 價本益比;這場口味革命不同以往,正拿著鍋碗瓢盆火熱進行中。

【延伸閱讀】餐飲業正熱!資金、人才都來了

1.餐飲新貴來了!端盤子薪資不輸科技業

餐飲業鼎泰豐點心學員月薪36,000元王品集團店長年薪100萬西餐廚師5年薪資漲48%

科技業電子資訊新鮮人29,000元軟體專案主管年薪84萬到130萬軟體設計工程師5年薪資漲40%

2.投資人來了!餐飲股價贏科技龍頭王品375.0鴻海78.9廣達61.9友達光電13.3註:12月20日最高價

3.工作機會來了!近5年雇用人數成長28%

4.顧客來了! 近5年產值成長14%

資料來源:勞委會、經濟部、證交所、104人力網、王品集團、鼎泰豐 整理:曾如瑩、劉于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20

深入竹科 凱文.凱利看見台灣創新力 「台灣人根本不必害怕三星!」

2012-4-23  TWM


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日前到訪台灣,第一次深入台灣科技業的大動脈──新竹科學園區,又踏進工研院,替第一線的台灣科技業把脈。他聆聽台灣人的焦慮,了 解台灣人的憂心,在離台前,他給台灣科技業什麼樣的寶貴建言?

撰文‧賴筱凡 攝影‧陳俊銘四十年前第一次踏上台灣後,幾乎每隔十年,科技趨勢大師凱文.凱利都會到訪台灣一次,懷裡搋著相機,捧著黑色小筆記本,漫遊台灣。但這次的台 灣行之於凱文.凱利,卻很不一樣:「這是第一次,我清楚地知道,台灣人在擔心什麼!」趁著演講後離開台灣前的空檔,凱文.凱利深入新竹科學園區,探訪台灣 科技研究的最前線──工研院,他一直都聽說台灣靠著科技創新壯大經濟實力,這卻是他第一次,深入探訪台灣科技業的關鍵動脈,用他的雙眼去解析台灣科技業。

然而,三天來遇到的台灣科技人,不管是政府決策者、掌理公司營運的CEO,甚至是做基礎研究的研發工程師,幾乎都提出這些問題:「我們要怎麼和三星對 抗?」、「台灣如何走出代工命運?」、「政府投資了上兆元在雙D產業(DRAM、面板),但卻變成了『慘業』,我們該怎麼辦?」就在他離台前的最後一小 時,前往機場的路上,凱文.凱利沉思了一分鐘,他緩緩地開口:「其實台灣人根本不必害怕三星!」做對產品比擔心競爭者重要看著工研院精心設計的紙喇叭,凱 文.凱利仔細聆聽介紹,三個小時後,有關紙喇叭的簡短一四○字的心得,就已經躍上凱文.凱利的臉書及Google+,「這就是台灣人技術創新的力量。」他 說。

這趟旅程裡,他看見台灣人許多的不安,不管是急欲擺脫代工命運,抑或是被強敵三星壓到喘不過氣,但這些焦慮看在凱文.凱利眼中卻是無意義的,「我明白台灣 積極想要找到附加價值更高的產品,但擔心對手並無濟於事,重要的是你如何設計出對的產品、價值更高的產品,只要消費者願意買單,市場機制就會證明一切,根 本無須擔心三星。」他聳了聳肩說。

看著新竹科學園區裡林立的半導體廠、面板廠、LED廠,「台灣人有很好的製造能力,這就是你們的優勢,你們製造速度很快,甚至可以用相對低的成本,製造出 新產品,但問題是在於,什麼才是對的產品,而不是無用的產品。」凱文.凱利的話一針見血。

「至少華碩在PadFone(手機、平板、筆電三合一的新產品)上做的事,就是某種程度的創新嘗試,那很好,你得試了才知道。」凱文.凱利說。

全球科技業正經歷一場巨變,即使國際大廠如惠普、諾基亞、英特爾,都面臨空前的挑戰。可是,樂觀的凱文.凱利不認為台灣人需要焦慮,原因很簡單,「當全世 界科技業都在找出路,台廠比其他國家相對具有優勢,你們有完整的生態系統,你們有健全的垂直整合供應鏈,所以一旦新的方向出現,台廠遷移的速度也比其他國 家快。」他說。

就像蘋果發動的iPhone、iPad行動革命,組裝工作落在台廠手中,觸控螢幕、背光模組、相機鏡頭、機殼、PCB板等,這些零組件都是台廠製造,「只 是問題出在如何創新,如何讓台廠的服務價值更高。」對照台廠從每台iPad分得的價值僅二%,韓廠卻拿走七%,凱文.凱利清楚提醒,台灣科技業的核心問題 在於提升價值。

靠政府幫 不如假裝沒政府至於政府大舉投資的雙D產業大虧損,甚至無法超越韓廠的競爭,也成了另一種焦慮。

凱文.凱利搖了搖頭,「蘋果、Google、臉書的成功,都沒有美國政府的幫忙,但我並不是說台灣政府利用政策扶植不好,而是我想告訴台灣科技廠:『為何 不假裝沒有政府,先想想該怎麼做?』」凱文.凱利坦言,對美國科技業來說,美國政府是小政府,能幫助的有限;但對台灣科技業來說,台灣政府卻是大政府,幾 乎處處都可看到政府的扶植政策。然而,凱文.凱利並未全盤推翻政府扶植的力量,只是他認為台廠在經營時,必須先假裝沒有政府的奧援,思考該如何做。

結束在竹科的半天參訪,凱文.凱利收穫豐富。他曾在到訪第一天時,對於台灣滿街跑的計程車都裝載行車記錄器,而大為驚奇,甚至在他的臉書上與海外友人分 享,認為這潛藏商機;他也曾對於台灣每一個街口就有一家便利商店,提供各類服務,而大為讚賞。

對凱文.凱利而言,這是一趟難忘的台灣行。登上飛機後,他下一站要前進中國,尋找科技巨變時代下的每個線索,預見下一個新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097

不盯盤存股達人股魚 竹科男練出選股公式 每月八萬元滾入袋

2015-02-09  TWM
 
 

 

價值投資人的大忌是心猿意馬,總是徒留抓龜走鱉的遺恨。

價值投資型達人股魚,分享多年來每年穩定獲利二○%以上的祕訣是:把情緒與主觀因素降到最低,建立適合自己的選股公式,奉行不悖後自然成為習慣。

撰文‧歐陽善玲

部落客股魚的名片上印了一行字,「不看盤是投資方法,也是一種生活態度」。這句話表達一件事,不緊盯盤勢,使生活更從容自在,他自有一套行之多年的投資習慣,且長期運作下來,成績斐然。

七年前,為了存頭期款買房,釐清日常收支狀況,股魚培養出記帳的習慣;「我有兩本帳,分別是收支帳及資產帳。收支帳部分,主要檢視生活消費,搞清楚自己花了哪些錢;資產帳部分,則是記錄有價資產增減情況,包括現金、房子、車子、投資組合,還有借貸紀錄。只要看到資產不斷增值,對我來說,就是莫大的鼓勵與成就動機。」兩本帳:每周記錄流水帳,每月檢視資產帳股魚記錄日常花費的方式,採一周一次。「消費後的發票,一定完整保存,若跟朋友聚餐分攤費用,就要先把金額記下來,舉凡食衣住行,每周記錄花不了多久時間。」他說,至於資產帳部分,則是每月檢視,等於強迫自己面對投資虧損及獲利狀態。

切實執行記帳後,股魚在很快時間內存到了頭期款,三十一歲買進自己的夢想屋,並在三十四歲那年,將房貸全部還清。短期理財目標達陣後,接著,他又給自己定下中期目標,「建立穩定流入現金的投資部位」,也就是「包租公」概念,讓投資組合每月平均能有八至十萬元進帳。

「透過長期投資高股息及債券,持續累積收益就有可能達標。但前提是必須選對標的,定期追蹤。」每年三月底企業年報公布,股魚就會針對上市櫃公司進行「海選」,將符合條件的個股納入觀察名單。

「我會鎖定五個指標,包括本業獲利占比在八成以上,自由現金流量(編按:營運現金流扣除資本支出、利息與稅金,這是企業可自由運用的現金,可用來擴張規模或發放股利)大於零,利息保障倍數大於二十倍,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大於八%,及營業利益率要大於○%。」他建立了一套公式,利用Excel軟體將符合資格的公司篩選出來後,再透過主觀判斷,剔除一些標的。

「初步入選個股約一五○檔,我會再刪掉一些看不懂的產業及公司,例如金融股、營建股;另外,同一產業若有兩家公司,我會留下營運績效較好的,這樣淘汰下來,大概就剩下七十到一百檔個股。」勤篩選:每年進行海選,每季調整觀察名單選出個股後,股魚會在五月、八月及十一月季報公布時,監控個股變化,動態調整追蹤名單。而這些具備買進資格的標的,要成為股魚的投資組合,還必須具備三條件才值得考慮。「買進要看價位,當個股本益比不到十二倍,殖利率超過六%,就『獲利能力比率』指標來看,股價夠便宜時,才會吸引我進場。」他解釋,所謂「獲利能力比率」,是以「公司每股淨值」乘上「最近年度實際ROE」,再除以「產業期待ROE」,若股價低於此數字可買進。例如,某公司每股淨值五十元,去年ROE是二○%,而產業期待ROE是一○%,依公式計算,當公司股價在一百元以下時︵五十乘以二十除以十等於一百︶代表價位合理,值得買進。至於「產業期待ROE」,股魚以經驗法則指出,半導體及熱門電子產業多在一○%,成熟型電子股約八%,傳產股則在六%。

買進價位出現後,還要檢視公司財報詳細資料,及過去幾年公司填息狀況,若無法在一年內順利填息,就算價位再低,股魚也不會買進。「平時工作忙碌,不太能有時間看盤,所以我都利用假日,檢視買進價位符合設定、『亮燈』的標的,追查下跌原因,只要確定股價是被錯殺的,就會勇敢進場。」透過這樣反覆練習,股魚每周一次檢視個股的習慣,已讓他找到安心、可長可久的投資方法。

股魚

(投資資歷15年)

現職:竹科工程師

股魚如何練絕招?

好習慣1 選股公式化

透過海選指標,建立個股觀察名單:1、本業獲利占比8成以上

2、自由現金流量大於零

3、利息保障倍數大於20倍4、ROE(股東權益報酬率)大於8%

5、營業利益率大於○%

好習慣2 每季檢視口袋名單目前符合股魚選股公式規格的公司,有精華光、中華電、天仁、中碳、中聯資、中宇、大統益、永大、新麥等70至100家公司,等待來到理想中的價位再出手。

好習慣3 股價夠低才買

當個股本益比(以過去4季EPS計算)低於12倍,殖利率超過6%,或「獲利能力比率」(公式如下)合理時,可考慮進場。

(公司每股淨值×最近年度實際ROE)/產業期待ROE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773

園區最熱話題: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竹科ONSALE真想打追蹤


2015-12-14  TCW

十一月起,我們的Line裡,不斷傳出各家將分拆整併的訊息,聽說,這群世界第一的公司,想賣的人遠比買的多!

董事會的必備話題多是「如何賣出好價錢」,當竹科正在大拍賣,台灣,將剩下什麼?

台灣,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科技供應鏈,竹科,就是這個供應鏈的火車頭。

當火車頭失去動能,直擊他們最真實的掙扎、交易、跳槽畫面。

第四季,竹科內的半導體產業求售的傅言,在市場「嘩」的一下傅開。竹科(新竹科學園區),竟然正在「拍賣中」。

它是台灣的傅奇,科技新貴這個名詞袋源於此。過去,只要努力工作十五年,不到四十崴就能賺到一輩子財富的例子太多,因此,這裡吸納全台灣最優秀的人才,每十人就有三人是博士,平均收入全台最高。

它也是全世界的傅奇,二〇〇五年,美國《商業周刊》以「Why Taiwan Matters」(台灣為什麼重要)為封面故事主題,提到徒台北內湖到竹科這七十公里內的高科技公司,足以影警全世界IT麈品出貨,這讓台灣成為隱藏版的世界經濟中心。

如果稅,這個中心是由占台灣上市木匱公司五三%市值的電子公司所組成。那麼,環繞著IC設計公司出發的半導體業,就是「世界中心的心臟」。它們是全台灣最 符合知識經濟的高含金量產業,不靠設備投資,不用中國生產人力,而是靠自己的腦袋,設計出一個個用在電腦與手機內的晶片。

現在,「心臟」竟然要開賣?

十一月六日,大半竹科人的手機陸續跳出一則Line訊息。這個訊息指出,聊發科和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晶片廠商聯詠,將去收購全球網路通訊晶片龍頭瑞昱。雖 然事後證實是謠言,但是,傳言中的主角都是世界第一的企業,他們的股價曾動輒兩、三百元,至今仍在獲利,而且全球IT產業仍在成長。這些收購訊息背後。有 什麼我們不知道的真相?

這道高科技業最重要的防線,真的會崩解?台灣該怎麼辦?我們展開追蹤調查,先讓量化數據告訴我們真相。

我們追蹤一個多月,得到的第一個結論是:沒錯,這是個集體求售的現象。

先聽中間人們的說法。

穿梭兩岸十多年,引薦過十多家IC 設計公司給中資的中介業者說,十一月起,他幾乎每天都會接到台灣晶片設計公司高層的電話,主要就問兩個問題:「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怎 聯絡趙偉國(清華紫光董事長)?」他說,一半的IC設計上市櫃公司,近兩個月部向他深詢過出售可能。

安侯建業會計事務所旗下的畢馬威財務諮詢董事總經理鄭傑文說,過去十年,他做的幾乎都是買公司的生意,「現在來找我們,要賣的占七、八成以上。」「我才剛 安排一組人(指買家與賣家)會面,還有一些類比IC設計公司賣相太差,賣的timing(時間點)已經過了,我直接回絕,」另一位擅長操作購併案的金融業 副總說。

再聽賣方怎麼說。

我們向十間目前仍是、或曾是台灣第一,甚至世界第一的IC設計公司(見下表)發言人、財務長或投資人窗口詢問,.是否曾在一到兩年內,討論過關於購併或出售的行動?十問公司中有六間大方姻一承,公司確實討論過此事。

一位在近兩年內,選擇將自己公司出售的IC設計業董事長說,他看不到未來會更好的可能,所以選在現在,把表現仍亮眼,每年每股盈餘(EPS)動輒破十元的 公司,趁好時機賣掉。另一位同樣賣掉自己公司的董事長說:「大家想法都差不多,因為這個(指整併)已經是顯學了。」另一問早年鼎盛時期,股價曾經超過五百 元的IC設計廠主管則坦言,自己當買方的談判籌碼很低,未來最大的機率就是,把自己賣掉。

有賣方,自然就有買方。

我們也找到想買的人:台灣最大NAND Flash控制晶片廠群聊董事長潘健成。他大方坦承:「買,不考慮。買,有好的、有合適的就買。有在看標的.

但買貴我不要啊,就看吧。搞不好二〇一七年更便宜。(現在)想賣的多,但是也賣得貴,現在其實才剛開始。」他說到興起:「我是講不賣公司,但如果看本益比,大陸開出五十倍(台灣現在約十二倍),另當別論啊。有本事

就來啊!誰怕誰?」

面對這場大購併潮,他說,這是大勢所趨。二個產業會有很多家公司,表示它還不成熟,成熟產業一定就是一大一中存活著,後面沒了,台積電、聯發科死不了的,少賺一點而已,剩下的要不收一收、要不併一併嘛!」至於員工則這樣想。

面對將來的動盪,IC設計廠內,三十歲左右的研發主力部隊,已蠢蠢欲動,但不是跳槽到陸資在台子公司,而是直接前進對岸。台灣前五大IC設計廠的一位中階 工程師說,台灣終究是邊陲,真正重要的資源與舞台,還是要進到總部,「展訊上海也是台灣人一掛,聯發科前主管也想把台灣組成幫派,想每一個事業部門都布滿 台灣人。」甚至有中國企業打算盤,想把台灣公司私有化下市,去中國上市。

一位會計事務所高層坦承,曾有中資叩門,想採取上述做法。中國保證三十幾倍起跳的本益比,比起台灣現在僅有約十倍到二十倍高,「兩岸套利啊,薪水變兩倍, 股東價值變三倍,十億變三十億,(台灣老闆)何樂而不為?」當台灣超過一半以上的半導體公司股價都低於淨值,十家台灣,甚至是世界第一的企業,今年只有兩 家仍有正成長,台灣半導體業最堅固的防線,確實難逃崩解重組的命運。

一旦,集體求售局面發生,半導體供應鏈的話語權,從台灣轉移到中國的速度,會比想像快。

截稿同時,台灣科技業最有競爭力的台積電,成立二十八年後,宣布將赴中國南京興建十二吋晶圓廠,一直留在台灣的全球最頂級晶圓製造技術與人才,暌違八年後,將第二次登陸。

研究半導體的澳洲作家Craig Addison在二〇〇〇年時,提出「矽屏障」概念。

他的論述邏輯是:台灣雖然只是小島,但因為擁有很多世界第一的半導體企業(編按:矽就是晶圓的主要原料),這形成了台灣的隱形屏障,讓對岸在軍事上不可輕舉妄動。

這道矽屏障到底是怎樣瓦解的?

第一個,是距離竹科車程約十五分鐘的「台元科學園區」。

這是最多中國IC設計公司來台設點處。園區進來右側第二棟大樓,台元一街六號上頭,便藏著傳說中中國展訊公司的台灣分公司!舂港商鑫澤數碼。它是讓聯發科坐立難安的對手,用三倍到五倍的薪資,狂吸台灣人才。

根據統計,中國每年進口的半導體金額甚至高於原油。這讓中國鐵了心,去年成立約新台幣六千億元基金,自行扶植供應鏈。

「聯發科的市場大部分在大陸,只要大陸的手機品牌華為、小米等等說,手機的晶片不要用聯發科,我看老蔡就要跳樓了,老共只要講一句話,馬上就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恰和創投董事長王伯元說。

據了解,原本預估明年將再創高峰的聯發科,內部已經調降目標,獲利率將成為創業以來最低。(詳見一百零六頁文)對岸,正用一個國家的力量,跟這個產業拉鋸。一是合作,一是擊垮,沒有第三條路走。

第二個場景,則發生在台積電供應鏈論壇上,顯示出大家的進退兩難。

十二月三日,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要供應商們,準備前進五奈米製程。但他沒說的困境是,摩爾定律眼看就要到盡頭,為了達到「每十八個月,同樣尺寸晶片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增加一倍」的神話,越往前跑,大家越舉步維艱。

以台積電為例,今年資本支出八十億元,是六年前的二.七倍,且為了讓下個世代的十奈米製程順利量產,更從去年起,首度啟動研發人員三班制的「夜鷹計畫」。

當步伐更沉重,後進者追上機會越大。

另一方面,手機下一個應用:物聯網,商機還太抽象模糊,讓大家找不到新戰場,「到最後領先者跟落後者就會擠成一團。」台大副校長陳良基說。

有意思的是,威脅不是今年才出現,但廠商求售的聲浪,卻在這兩個月集中傳出?

鏡頭轉入IC設計公司的董事會裡。剛經手紫光入股力成案,身兼台灣併購與私募股權協會理事長的律師黃日燦說:「每一個董事會都大談特談(購併)。」這一個多月,大家都忙著做不同的沙盤推演,因為三宗購併案,的確刺激大家。

第一,敵意購併竟會發生在我家隔壁!日月光跟矽品的購併案發生後。大家忽然驚覺,不是陸資或外商會敵意購併,同業也會。公司經營再好,只要資金籌碼不如他人,也可能一夕間失去公司。

第二,原來讓敵人入股,也是一招!封測廠力成在自己的客戶與供應商,陸續被對手買定後,索性選擇讓其入股,取得最大主導權,多換兩到三年的轉圜餘地。

第三,不要讓自己變購併孤兒!為了與對岸角逐談判,龍頭聯發科這半年來快速買了四個公司。「不要全部都買光了,就剩我孤伶伶的,」黃日燦認為,打群架,絕對比單打獨鬥,更有活路。

每一個推演,對過去不習慣靠購併成長的台灣CEO們,都是挑戰。當趙偉國來台放話,仿彿整個台灣半導體都是他的囊中物時,「買家出現了」的氣氛,就像鬆開了壓力鍋氣閥,大家一窩蜂將「把自己賣掉」,當作前途的唯一解方。

現在,整併之路開始,最大的購併潮還在後面。以台股現在的低本益比與企業帳上現金來看,好公司還沒定到非要立刻把自己賣掉的地步,但明年選後,或許便是關鍵期。

變局,已經形成,無法回頭。大家都在問:「台灣可以接手竹科的下一個產業在哪?人才,又往哪裡流?」我們離開了竹科的壓力漩渦。走進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群 暉,它不在南港、內湖的科技聚落,而是隱身在長安西路上一棟不起眼的商辦大樓。這裡是陳良基口中,台灣頂尖理工學生的就業新首選,更勝台積電跟聯發科。 (詳見一百一十

頁文)

群暉,是做很多人不熟悉的網路儲存設備,可讓我們在家中彷彿擁有私人伺服器,分享訊息與檔案。另一家一流畢業生跳槽的新選擇,是明辨(Acadine)其背後則有紫光集團的資金,做的是行動裝置與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當校園最優秀的人才察覺到產業的更迭,決定冒險找新舞台。人才能量不會消失,而是釋放到各產業,有機會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

動盪會有,但商業自會找到生路(詳見一百一十四頁文),曾經占愛爾蘭GDP約一五%的金融與營建業,在金融海嘯之間一夕瓦解,但該國仍能從歐洲乞丐翻身成為歐洲矽谷。占台灣GDP約七.五%的半導體產業開始重組,不代表台灣未來就再無希望。

值得焦慮的反而是:我們還有沒有贏的雄心壯志?

我們是否把九九%的心力,虛耗在不成長的舊戰局,但連一%的心力,都吝於對新局投資?

坐在國貿大樓十二樓的旭揚創投辦公室。當年與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等人共同創立宏碁的郃中和,跟我們分享一個將近四十年前的老故事。

那個時候,個人電腦剛自歐美起家,還沒在亞洲落地生根,給了他們時機。

在台灣幾乎沒人聽過個人電腦的時候,他和施振榮一群人,設計出微處理器,包裝出宏碁的第一台電腦「小教授」,一個在小公寓創業的七人組合,卻僅次於當時的 康柏(conpaq)之後,推出全球第二台兼容電腦。大家不知道PC,他們就設計教育套件、辦雜誌、幫人上課,去捏出市場,然後一步步找代工,將P C生態系兜起來。當時的台灣沒有市場、沒有技術,更沒有資金,「這都是從無到有啊!」他說。

台灣曾經從無到有的傳奇很多。過去,電腦廠商的產品,都是從頭到尾自己製造,但台灣發展出專業代工的模式,把一台電腦拆解成二、三十種個別的產業。於是,在電腦時代,台灣養出了華碩、威盛等股王股后,製造出無數億萬富翁。

有贏的企圖,策略才能展開。

當時的人們,都不是先追求第一,而是想清楚唯一,自己無法被取代的點是什麼,然後奮力一擊,找到破局點。

戰場,永遠是一體兩面,有贏家,就有輸家。技術發展陷入門檻,代表其他贏的方式會冒出頭。被中國資金進駐,可能失去主導權,但會更親近市場。也許,我們不能當紅海戰場的主導者,但我們將有更多餘裕去想藍海策略。

從竹科、台灣,到個人。我們越願意想像未來,越可能找到自己的破局點。

但願這場竹科大拍賣,收穫的不僅是輝煌時代的結束慼慨,而是更多開闖新局的勇氣。

場景一:十一月六日,竹科人手機上的Line「有多少IC設計高層探詢出售可能?」「一半的上市木匱公司都來問了。」一位穿梭兩岸十多年的中介業者說

場景二:新竹科園區

「有沒有門路找到中國買家?怎麼聯絡紫光趙偉國?」一位中介業者透露,每天被電訊的兩個問題場景三:台元科學園區,中國IC設計公司群聚地「以前看島內, 大家西線無戰事,突然發現 ,島內也有很多戰事需要思考。」眾達國際法律事務所主持 律師黃日燦場景四:長安西路商辦大樓,遇見新貴2.0世代「你要找到跟尖錐一樣的破局點,這個點,就是生死存亡點。」兩岸最大掃毒App廠商獵豹創辦人傳 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84

取代聯發科,新人年薪20個元的神秘小公司揭秘台大電機人告白:我們為何拋棄竹科?



2015-12-14  TCW

台灣半導體業興衰起落的風吹進校園,拋棄竹科的學子們,嗅到了科技產業變化苗頭,因為他們比你想的實際、比你認為的更有野心。

產業的變化更迭,校園人才,其實已早一步察覺。

「去年、前年,電機系學生畢業的(就職)首選已經不是台積電、聯發科,是一家做雲端儲存的公司,叫群暉。」說這話的人,是台大副校長陳良基,過去,每年從他實驗室畢業的學生,一半創業,一半則被聯發科網羅,有「聯發科保證班」之稱。

他說,以前電機系畢業最厲害的學生,通常一下就被台積電、聯發科招攬,但近兩年開始,「聯發科不在前三名了。」台灣最頂尖的理工人才,略過年薪同樣破百萬的台積電與聯發科而選擇群暉,背後代表了什麼?

我們走進位於台北市中心的群暉,它不在南港、內湖的科技眾落,而是隱身在長安西路上,一棟不起眼的商辦大樓。

走入天花板僅有約三米六挑高,四處堆放著產品的辦公室,放眼望去,多是三十歲上下、穿著休閒的年輕面孔。

這間全球有近六百位員工的公司,做的,是很多人不熟悉的網路儲存設備,透過這台設備,我們可以跟辦公室內的同事或家庭成員,透過區域網路存取、分享各類檔案,不用擔心資料外洩。

它的營收只有約一百億元,是台積電、聯發科的數十分之一,不上市也不上櫃,據前員工透露,軟硬體工程師第一年的年薪平均約一百二十萬元,「年薪基本上不會 低於二十個月。」一個碩士新鮮人進台積電或聯發科,現在年薪介於一百萬元至一百五十萬元之間,比起群暉,不具顯著優勢。

從台大電機所畢業後,進入群暉不到三年的黃國僑說,他當初想進群暉而不考慮傳統大公司的原因,不只是薪水,而是察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已經不在顛峰。

「現在台灣很多大公司,我們會覺得::前景沒那麼期待。」「像hTC(宏達電》走下坡,我原本待在裡面的同學離開,他們去的公司我以前也沒聽過,例如Acadine(明辨科技)。」

大公司≠有舞台:

更嚮往有挑戰、自己練功的成就感這個台灣大眾相當陌生,但台大畢業生早已悄悄跳槽的明辨科技,其實是由謀智(擁有全球卞占前三的瀏覽器Pirefox)前 營運長宮力成立,且清華紫光今年七月已宣布投資一億美元,專攻行動裝置與物聯網作業系統。職場新鮮人的選擇,早已走在趨勢之前。

台大電機系特聘教授闕志達說,九0年代中,大家都想進華碩,二000年左右,想進當時的股王威盛,再過幾年,則紛紛想擠進聯發科。「現在,也有很多學生畢 業先去美國念書,再想辦法進臉書或是Google。」台大電機系學生的就業選擇,其實就像是台灣科技產業變遷的先行指標。

「年輕人會看說,這個國家對科技的標竿是什麼?有標竿,大家會比較follow (跟隨),沒有標竿,大家就各自尋找活路,」陳良基觀察。

年輕人比我們想的實際。他們也看到,大公司內很難有自己的舞台。

「台大電機系早期畢業的菁英都是到台積電、聯發科去,這一批人為什麼到現在還沒辦法接手?」陳良基直言,就是人才歷練不夠,二口灣過去三十年,這一批戰將 其實打得很好,但是這一批戰將,到現在都還在戰場上,沒有(給)新一批(年輕人)受苦難、壓力,還有辦法用決策來印證他自己能力的機會。」同樣畢業自台大 電機所,剛進群暉約一年的丁祥恩觀察,朋友中,十個人裡面大約有三到四個,會捨大公司進中小型新創企業,「其實大家傾向自己去一個地方拚起來,現在年輕人 需要的成就感滿多的,要有挑戰,要離開舒適圈。」雖然公司從不強迫,但丁祥恩幾乎每天自願留到晚上八點,甚至更晚才下班,比起竹科一般的公司,每週工時至 少多出五到八小時。同時,比起大公司過於細緻的分工,許多畢業生甚至覺得工作缺乏挑戰,新公司反而適合新人「練功」。

黃國僑舉例,他在電機所專攻軟體程式為主,如果進入晶圓代工廠,面對的,可能是十年前就建置好的系統,只能微調改善。就算進入較有軟體

人才發揮空間的IC設計公司,「但他們上萬個人,我進去,怎 知道我會不會是那個做創新東西的人?」

但,進到群暉以來,他有很多機會可以跟團隊一起從無到有,打造一項完整的軟體功能或產品,甚至會直接接收到消費者的回餚。

在一個崛起中的企業,年輕人才可能被看到。陳良基這樣鼓勵學生,「人家(指上一代)不願意把棒子交給你,你就自己去搶,矽谷也沒有說「誰是誰的接班人」這 麼一回事,要自己闖出來。」從一0四資訊科技(人力銀行)十二月四日發布的統計,也能看到就業板塊的移動。調查中,會員在履歷表中勾選希望進入的產業,兩 年來,電子業整體少了四.四%。相較之下,網路業則成長了一一.九%,是電子相關產業中唯一成長的領域。

拚事業不代表犧牲生活:

竹科工時、薪水CP值不比新興產業最後,對這群Y世代的科技人來說,在工作以外擁有自己的生活,很重要。

黃國僑說得很坦白,若在竹科跟在台北的薪水差不多,實在沒有誘因去新竹工作,「台北很多講座、展覽,我在台北,下班後還有一段時間可以再做一件事情,例如跟家人、朋友吃飯,打球。

但我在新竹的朋友,大多就是上班、下班,回家上網、睡覺,他們週末就會很想回台北。」越來越少頂尖學生願意投入竹科大公司,甚至不願意繼續攻讀電機相關博 士班,對半導體業看似不利。有一線大廠,已經開始放寬新人錄用條件,從台、清、交、成,放寬到國立大學或私立大學前段班碩士,甚至有二、三線廠商已經招不 滿研發人力。

這樣的風氣,也慼染到了與竹科只有一牆之隔的交大電機系。

過去,交大電機所畢業生幾乎都會進竹科工作,但電機系教授陳科宏表示,近兩年學生畢業後,雖仍有八成會進到竹科,但大概有兩成學生,選擇創業或到雲端的公司上班。

「到竹科上班CP值太低(指換算工時與薪水),以及認為軟體等新創公司未來比較有潛力,讓部分學生做出不同選擇,」陳科宏說。

最混亂的時代,往往也最富饒機會。

拚命十五年就能賺夠退休的時代已結束,直接跳到下一個舞台闖蕩,未嘗不是新契機。別忘了,當年台灣的半導體產業,也是從各領域匯集人才而來,才闖出新局。

我們無須規畫這群人該流向哪裡,而只要確保這片土地有利於商業(見一百一十四頁文),提供穩定且一致的政策。人才,自能遍地開花。

文.吳中傑、張?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46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