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症下藥才能解決股市怪相重生問題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dgqq.html

昨天的博文《證券監管部門並非昏庸無能》本想批評一下管理層,沒想到被讀者看成了一篇表揚文。看來,我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才是。不過,作為投資者,擦亮眼睛看才是最重要的,只要能看到真相,說不說都沒關係,表達能力差一點更沒關係。況且,人微言輕,寫文章提建議就如打個水漂,我是好玩兒。

最近,有個叫紀小龍的醫生說,門診看病誤診率是50%,住院看病誤診率是30%。這種說法恐怕僅是紀醫生個人的感覺,但至少說明,醫生看病能真正對症下藥的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不然我們也不會那麼相信醫生。醫生看病為什麼不能對症下藥呢?兩個原因:「腦袋」問題或「屁股」問題。醫生這個職業事關人的健康甚至生死,不能對症下藥主要還是「腦袋」問題,比如醫術不夠,經驗不足。「屁股」問題有沒有呢?有。中國的醫院主要靠賣藥生存,醫生多開一些沒用的藥,病人多做一些沒用的檢查,就是「屁股」問題。

政府制定政策猶如醫生看病,要做到對症下藥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不能對症下藥,原因也在於「腦袋」問題或「屁股」問題。跟醫生不同的是,政府的「屁股」問題可能多一些。

舉個例子,中國近十年來房價步步高陞,政府採取了很多調控措施,但調來調去,泡沫越吹越大,為什麼?不是房地產管理部門不明白問題的根源,我絕不相信老百姓都明白的事管理層不明白,而是「房地產綁架了政府」,管理層只好一手扶著房地產,一手進行調控,結果可想而知。

近年來中國的股票市場出現一個奇怪現象:上證50的市盈率中位數不到十四倍,而創業板市盈率中位數接近六十倍,典型的藍籌股和創業板「冰火兩重天」。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否應該對這樣的情況進行處理?這是證券監管層需要回答的問題。八、九年前,中國的房地產管理部門遇到了「房地產價格快速上漲」的問題,採取了許多措施,可沒有根本解決問題,現在的證券監管層又會重蹈覆轍嗎?

對於「冰火兩重天」現象,有很多解釋,比如:中國經濟低迷,傳統行業不被看好,新興行業前途廣闊;資金緊張,撬不動盤子大的股票;藍籌股沒有賺錢效應……這都是理由,但有沒有可能是某些人為了IPO重啟有意為之呢?中國的證券市場有幾個明顯軟肋:沒有嚴格的退市制度,監管不到位,違規成本底。為什麼不先把這幾個軟肋改善了再重啟IPO?為什麼現在新股發行價格還是高?為什麼紐威股份上市第一天還能再漲43%?難道僅僅是中國的投資者不成熟?難道就沒有監管不到位被少數人投機取巧了嗎?

現在,已經有人對這次IPO重啟歌功頌德:與以往比,發行價降下來了,紐威股份上市第一天沒有像中石油那樣爆炒了。呵呵,這是要掩蓋問題,為沒有對症下藥找藉口。要知道,後面排隊的還有幾百家企業,不找到問題的根源,不去解決,結果就是:通過IPO,少數人暴富。這跟少數人公開搶奪大多數人無異,只是這種搶奪是合法的。

作為散戶,跟監管層的專家比,我是行外人士,而且,我知道的信息比監管層的專家少了許多,所以,對於他們來說,我說的可能都是廢話。寫這篇文章,我並非想班門弄斧,正如去醫院看病,在醫生面前指手畫腳肯定是不對的。我只是有感而發,正如一個病人,跟醫生切磋一下,為的是對症下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92

“瞿”姓人紮堆吉比特流通股東榜 誰來解釋股東名單怪相?

此前因與貴州茅臺(600519.SH)爭奪第一高價股而備受關註的吉比特(603444.SH),這次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驚現”9位股東均為瞿姓,一時引來市場熱議,有觀點認為網上打新存漏洞、有內幕。但目前經第一財經多方獲悉,該現象可能更多來自巧合,具體還需上市公司進一步核查後回應。

吉比特3月28日披露的2016年度報告顯示,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除持5.2566萬股的第一大流通股東華融證券,其余9位股東均為持有1000股的瞿姓人,分別為瞿鏵、瞿永平、瞿嬰、瞿衛紅、瞿蔚琴、瞿麗麗、瞿蘭初、瞿建華、瞿建安。

而吉比特是於2016年12月22日開始網上申購,2017年1月4日才正式上市交易,且首次公開發行僅采用網上按市值申購向社會公眾投資者定價發行的方式,未進行網下詢價和配售。另根據吉比特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發行結果,吉比特首次公開發行數量為1780萬股,其中網上投資者繳款認購了1774.7434萬股,剩余的5.2566萬股由保薦機構華融證券包銷。

對此,一券商投行高管表示,吉比特2016年末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除去余額包銷的華融證券,其余9位股東應該都是首次公開發行時網上申購中簽的投資者,而這為系統自動搖號中簽,沒辦法人為分配。

對於9位流通股東均為瞿姓,上述投行高管認為,這可能是按照姓氏排序出來的結果,這些人未必有親屬關系,可能更多是巧合。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教授董登新也表示,網上打新很難人為操作,這應該是偶然性事件,系統異常或者人為操作的可能性比較小,除非證實這9個人存在關聯關系。

吉比特董秘高巖對媒體表示,該公司於2017年1月4日在上交所上市,去年年末前十名流通股東均為發行搖號中簽股東,故按股東名冊排序取流通股東前10名。至於為何瞿姓排在前列,該公司表示不清楚。吉比特首次公開發行保薦機構華融證券方面也以“不清楚”回應。

由於上市公司股東數據來源於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下稱“中登公司”),對此第一財經向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相關人士詢問相關情況,其表示,不方便接受媒體采訪,這種情況應該是上市公司向中登公司方面來了解情況,並作為對外回應的窗口。

第一財經多次聯系吉比特方面,以期進一步了解詳情,但該公司方面並未給出回應。

吉比特的此現象也引發市場進一步討論網上申購是否存在漏洞。有部分投資者指出,申購新股在下單申購確定時配號就應該隨機給出,而不應是在非交易時間的很晚才把申購的配號確定,這中間是否存在一些操作空間?

在董登新看來,網上申購新股有可能是有一個先委托後審核再配號的流程,在投資者委托申購新股之後,相關部門可能需要對新股申購委托的合規性、有效性做進一步的認證和核準,以防系統出錯或者投資者自身出現錯誤,或許可能需要根據總的申購量再進行配號。

目前吉比特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九位股東同為瞿姓”一事還未明晰。但從該股二級市場行情來看,近兩個交易日連續重挫,累積跌去14.28%,從資金流向看,主力、超大單、大單資金均處於凈流出狀態。

(本報記者張婧熠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470

【眾籌成功】怪叔叔地鐵影怪相 偷窺相集有人back

1 : GS(14)@2017-08-17 08:10:54

周生的攝影集以「旅行」為主題,其實都是在香港拍攝。



在這年頭,網絡發達,只要將自己作品上載互聯網或社交平台,遠至地球另一邊都能看到,所以我們心中想做的事情,比上一代人容易實踐。周兆豐(周生)從事設計行業十多年,興趣是拍照,兩年前曾在灣仔富德樓舉行以「手」為主題的攝影展,最近在自己facebook眾籌推出奇怪攝影相集《旅行》。



約十年前,周生每天都會隨身攜帶相機,造就每日一snapshot,後來買了一部菲林機,一直沿用至今。他說:「返工放工,冇嘢做,咪影相。」所以大部份照片都在乘搭地鐵上班時拍攝。十年時間,他儲下海量照片,自覺有部份較為特別,所以萌起以眾籌方式推出攝影集的念頭,希望整理一下照片和令拍攝方向更清晰。早年旅行時周生較喜歡拍風景,不過看多了便覺沉悶,所以現在以拍人為主。他每天都會拍,街上的人以為他是自由行,朋友亦以為他不用工作。有感自己像旅客般四處拍,便將今次攝影相集名命為《旅行》,他獨愛拍攝香港,因香港匯聚了不同國家的人居住,除文化交融外,有感近十年香港不斷轉變,街上有很多中國自由行,彷彿變為中國其中一個市,一切都變得古怪,而周生說自己性格也很「騎呢」,自然拍攝出來的作品都是奇怪。以第三者身份,透過自己視點將香港真實社會面貌一一呈現,周生的照片都很隨性,主角有些在剔牙、睡覺,有些自覺「有意思」的照片,有朋友說像在偷窺,有鬼鬼祟祟的感覺。這正貫徹Snapshot原意,將事物最真實一面呈現,捕捉那一瞬,所以他很少理會構圖,「荒木經惟講過拍一些你喜歡拍的照片就可以了,構圖自然慢慢會有你自己的性格,或喜好的構圖。」他會將照片發表到facebook,很少闡述相片,反而較着重別人反應,從照片中閱讀和感受當中意思。「你影了一張相發表出來,其實是給人批判。如果我自己不停批判和欣賞自己的相,這與自我陶醉是沒有分別的。」眾籌已進行了一個多月,截止時間是8月18日,現時已籌得萬多元,已達最低目標,若籌得更多則可能會開辦攝影展。周生稱若眾籌出版攝影集成功,可讓其他人仿效這個途徑,實踐自己想做的事。



攝影集《旅行》只有少量文字闡述,希望讀者自己體會。

周生多數是上下班時拍照,很多時在地鐵中拍。

香港融合不同國家的人,令社會變得越來越奇怪,所以照片才被人說是奇怪。


不難發現照片會出現一些中國自由行,這都成為他拍攝元素。

Snapshot有點像偷拍,但就是那一瞬才是真實。

Snapshot中他偏好拍人。


拍攝當天,我們跟隨他拍照,在短短一個多小時中,有數張效果不錯。

周生喜歡拍人,但不愛被拍,常問可以幫他打個「薄格」嗎,最後他自己親自操刀。

眾籌網址:http://bit.ly/2u16Idl記者﹕陳煥欣攝影﹕徐振國2017果籽繼續認真知味。識買惜用。行以求知。好事多為。重修舊好。緊貼果籽報道,即like:http://fb.me/AS.AppleDaily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817/2012361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