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雙襪子的10倍增值之旅啟示錄:中國研發投入強度去年創新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7249.html

款普通的針織襪出口價格僅0.25美元,而增加幾項專利技術的襪子售價卻能達到10倍。嚴寒的外貿「冬天」,一些企業正在通過研發投入和專利搶佔有利地位。

這也可以從一組數據獲得佐證。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昨日發佈數據稱,2011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8687億 元,比上年增長23%;經費投入與GDP之比為1.84%,高於上年的1.76%。而我國的研發重鎮主要是江蘇、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它們的經費投入強 度均達到或超過全國水平。

研發投入帶來高利潤

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副司長賈楠介紹,R&D投入力度和強度是國際通用的反映一國科技投入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2006年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投入強度從2006年的1.39%持續提高到2011年的1.84%。

這樣逐漸走高的數據也與我國近年的專利成就相印證,2009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首次超過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底,我國已擁有國內發明專利35.1萬件,首次超過了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擁有量。

華為公司日前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的一份數據就顯示,其每年堅持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不低於當年銷售收入的10%,2011年的研發投入為237億元 人民幣;超過44%的員工專注在研發領域(62000多人)。2011年,華為的PCT申請量居於全球第三。同行業的中興通訊在這方面的成績也毫不遜色。

如果說科技公司的研發是應有之義,那麼一些輕工業產品也在增加技術含量則是可喜的變化,本報記者近日在佔據我國襪業產量65%的浙江大唐鎮採訪時注 意到,即便是普通的襪子也都在追求更多的功能,進而攫取更高的利潤。作為龍頭企業的浙江襪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均說,其生產的襪子最貴的一雙出廠價達 200元,除了原料上佳之外,其增值的部分就靠功能和技術。

大唐鎮宣傳委員宋健珍稱,有家原本做襪業的企業增加了手套業務,但並不是傳統的手套,而被稱為「i手套」——觸屏專用手套,因為伴隨蘋果手機等觸摸 式電子產品的流行,戴著普通手套無法令觸屏產品感應,尤其是冬天不便。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就研發出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部分加入傳導材料製成的觸屏感應型手 套,可讓人們在戴著手套保暖的同時順暢地操作觸屏類電子設備。

提升研發投入的效率

研發投入換來專利,繼而帶來巨額利潤。這也是西方一些成功企業的商業邏輯,不過我國目前的研發投入總額相比國外還有差距,投入的產出比以及研發效率亦有不小提升的空間。

此前,中國歐盟商會就發佈《創新迷途:中國的專利政策與實踐如何阻礙了創新的腳步》報告,稱儘管中國專利數量增長迅速,但質量並未得到相應發展,高質量專利佔比偏低。雖然其結論有所偏頗,但同樣可資提醒:投入的數量提升,也應該伴隨著投入的質量提高。

在國內,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專利數量主要還是和自己人比,只有走出國門到海外,其實力才會得到更加確鑿的檢驗。一家美國律所的合夥人湯姆·歐文 (Tom Irving)從事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服務三十年,他曾告訴本報,一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水平相當高,他們律所也幫不少中國企業代理海外申請專利,成功 率也頗高。他認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已有較大的進步,中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並不少,尤其是它們在中醫藥領域的研發,非常有助於在國際上拓展市 場。

去年,各類企業經費支出為657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它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的主體,如果說企業的研發投入主要是基於利潤,那麼國家財 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則是立足於多重效應。2011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9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佔當年國家財政支出 的比重為4.49%。其中,當然會有一部分被用於獎勵技術創新、專利申請等。這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槓桿作用,刺激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發。

上述報告曾提到,一些中國企業、官員和學者為了達到專利申請量的指標,以獲得財政支持和業績評估,提出了一些低質量的專利申請,以至於有聲音傳出, 乾脆取消這種獎勵,或許可以降低造假的可能。不過,專注於知識產權業務的美國飛瀚律所管理合夥人林藝思說,其實對科技創新的獎勵補貼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它 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創新,哪怕有些瑕疵。(記者繆琦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53

創造力=體驗深度X熱情強度 東方愚

http://www.zhanghua.cn/?p=5193

週末在家讀了一本名叫《創意腦》的小書。作者是茂木健一郎,日本著名的腦科學家。我看了他涉足的領域,想起來一句中國俗語,「上得廳堂,下得廚房」——茂木一邊是索尼電腦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員,一邊還從腦科學的角度分析宮崎駿等日本成功人士的致勝之道,甚至分析戀愛男女的心態與行為。他還曾是日本NHK電視一檔名為《專業人士的工作風格》節目的主持人。

他寫過一本《用腦,要用對方法》,很火。《創意腦》是他最新的作品。副標題是「用腦科學激發創造力」,因為我對兒童創造力培養的話題很感興趣,所以一口氣讀完了它。想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寫一篇書評,但因為思緒較亂,先敲擊鍵盤,做一下書摘,等我沉澱一下,再來和大家分享我的觀點。

1、  創造力=體驗深度X熱情強度。歲數越大經驗越豐富,體驗也越多,但熱情卻可能遞減地厲害。決定熱情的感情系統是怎樣運作的呢?用現代腦科學的解釋,感情就是「應對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的備戰策略。」對不確定的挑戰是讓大腦變靈活的重要因素。

2、  儲備知識和體驗,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很有必要。以現在知識為基礎進行創造才是正道。

3、  可以肯定的是,越是能在生活中找到感動的人,大腦的感情系統就越發達。這樣的人才肥在記憶中儲存大量有助於改變人生的信息。我兒子兩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到焰火時大哭不止,這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覺得他不單是因為害怕才哭,而同時有著感動的因素在裡面。

4、  保持童心體味每一個「第一次」。小時候我們期待挑戰一切,長大後大腦誤以為世界上已經沒有新鮮事了,從而缺乏激情,變得低沉。能覺察出各種景色不同並為之心生感動的人,才是會生活的人。

5、  體驗是創造力的源泉。對大腦而言,所有體驗都是有意義的。接觸實物會讓你產生感動。感動越多,大腦額葉的功能就越強大,也就能產生更多的創造力。

6、  不確定的環境更能激發創意。大腦皮層就像電腦,負責邏輯性強的推理工作。儘管如此,它並不能代表人的本質。大腦邊緣系統所掌握的感情,才是我們作出各種判斷的主要依據。

7、  好學生只是把信息和體驗存入顳葉,天才則能用顳葉提取顳葉中的體驗,並用於創造。

8、  沒有慾望就沒有創造力。「慾望」其實也有積極的含義。慾望的方向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方向,甚至一個國家的發展方向。慾望層級高指的是視野開闊、有前瞻性、有志氣的意思。

9、  決斷力推動創造力。幫助我們下決定的神經存在於大腦中,可以通過訓練變得發達。司機和乘客的記路能力完全不同,並不是記憶力的差別,而在於動腦程序的不同。人生之路一定要自己「駕車」。

10、 任何時候都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英國小說家霍勒斯·沃波爾(Horace Walpole)最先用過一個叫作「serendipity」的詞,譯成中文的意思是「與幸運不期而遇的能力」,這個詞目前備受腦科學研究者的關注。

11、要掌握「頭腦轉換」的開關。小孩子上一秒可能還因為挨罵而哭得傷心,下一秒就可能因為有好吃的而破涕為笑。不是小孩子沒心沒肺,他們其實也並沒有忘掉那些不愉快,而是因為他們能夠迅速將精力集中到下一個階段的活動中去。

12、鏡像神經元就像一面鏡子,能將別人的表情和動作與自己過去的體驗相對應,正因為此,我們才能體會別人的心情。

13、 抽象的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成正比。抽象思考能力強的人,學習能力越強,推知他人內心世界的能力也越強。可以說,人的讀心能力和學習能力有很深的關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966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丨黑馬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318/154749.shtml

導讀 :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以下兩篇來自黑馬營12期同學的課後筆記。

李鉺金

黑馬營12期2班副班長、北京賽諾營銷顧問公司聯合創始人 總經理

項目名稱:觀照 

融資階段:未融資

能提供資源:產品、營銷調研

進入黑馬營100天了。入營前我是純粹的“地派”,對互聯網這種“天上來客”很好奇,也看書看新聞、研讀相關資料去學習,但是總是覺得還是隔著一層,很多東西看不懂、追不上。經過前次上課聽老師們的傳授,以及與同學們的10多次的私董會、複盤會,我感覺摸到一點門道了。尤其是2月這次課,感觸頗深。

一些道理,書上看過、聽人說過,自己感覺懂了。直到聽見親歷者本人講解自己的心路歷程,結合其背景和決策過程,才知道自己理解的還很膚淺。

例如“用戶思維”四個字。

做平臺的人在想辦法做垂直,做垂直服務的人想辦法做平臺,似乎是圍城,卻有其內在的邏輯。賺錢、圈用戶是顯見的邏輯,更深層次而言,恰如羅小渠博士所總結的,考慮的因素包括:頻率、客單價、是否標準化,最基礎的因素是公司的資源優勢和戰略選擇。

問題是平臺和垂直轉換的連接點是什麽?現在想來,這個連接點就是用戶。要知道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點有哪些、除了目前的需求點,還有哪些相鄰需求點沒被滿足?

有了對用戶的深刻的了解,平臺和垂直只是手段,選擇或轉換起來就很容易了。

互聯網產品與傳統產品最大的不同正是體現在這里:與用戶產生連接。傳統產品例如礦泉水買出去了,廠商是不知道賣給誰了的,是沒有連接的,但互聯網產品不同,可以在交付使用後仍然與用戶產生連接,甚至可以在交付後持續改善產品。

這促使我思考,設計一款產品,如果只是關註於具體的功能,則還只是工具;如果開始關註人與他們產生連接,並發掘他們的相鄰需求,則可能會變得有資本價值了;如果能圈進來的用戶足夠多,並且在相鄰需求的滿足方面做得足夠好,則整個項目就變得很“性感”了。

道理總是簡單,領悟太難,要落實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就更難。豬八戒苦苦煎熬近10年,歷經多次“騰雲行動”,也正因為在“用戶思維”方面的突破,才從Vl設計交易平臺,變身初創企業綜合服務商,估值瞬間放大,乘著風口飛了起來。

課後,我和團隊認真討論了我們的用戶的畫像,明確了我們的產品是為“品牌商渠道營銷團隊”服務的。於是我們認真分析這些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點,哪個是可以作為切入點的,哪些是可以後續作為衍生服務去滿足的,這樣整個產品設計和營銷打法就非常明確了,原本模糊的商業模式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團隊也因為看到了遠景而興奮不已,充滿幹勁。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商業計劃書(BP)也有了巨大的升級。入營之初,幾乎很少人能聽得懂我在做什麽,即使聽懂了,也覺得我們這個產品只是一個生意,不是一個可資本化的項目。經過梳理之後,基本上聽眾能聽懂了,而且感覺上是順著趨勢做的,是有價值的。之前從未接觸風投的我,現在也有信心開始接觸風投了。

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初步接觸的投資機構都覺得靠譜,願意進一步接洽。

說句實話,回顧入營的這100天,團隊和家人都覺得我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我自己也常常驚訝成長怎麽會如此迅速。

希望後面的265天,能夠繼續努力,完成“豹變”之旅。

謝謝黑馬營!

王 斌

黑馬營十二期學員、天使營一期學員、星空琴行聯合創始人、大道創投合夥人

項目名稱:星空琴行

融資階段:C輪 8.6億

可提供資源:兒童客戶資源,商場資源

和黑馬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三天時間,五位老師用自己企業的成長歷程為我們分享了他們對商業模式的判斷、理解、方法論。結合這次課程模塊的學習以,說說我對商業模式的一點思考:

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並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商業的本質是解決需求、創造價值。為誰解決什麽需求,就是所謂的“賽道”。“賽道”是我們選擇要解一道什麽題,而商業模式是我們解題的方法。比如同是“出行”這道題,滴滴快的、Uber、神州、易到們分別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創始人們一定要先想清楚要解一道什麽題,再去找解題的方法。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他們看好了一種商業模式,然後用商業模式硬套行業。他們首先把解題方法當成了目標,再為解題方法去選擇“題目”。最後的結果,要麽是方法與題目不匹配,解不出題;要麽是這個題目太簡單,賽道太小太窄,做不大。

說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是前阿里同事,當見到同是阿里同事們創立的滴滴取得成功後,就想把滴滴的商業模式複制到其他行業做一個項目。他是這樣思考的:

1,滴滴做出行行業,市場很大。

2,滴滴的商業模式是搭個平臺,一邊是客戶,一邊是供應端(司機),幫兩邊鏈接。

3,基於移動互聯網,位置(LBS)在產品中很重要。

經過潛心研究,他發現這幾點快遞行業同樣具備或需要:

1. 人口多電商高度普及的中國,快遞行業是一個不亞於出行行業的大市場。

2. 搭一個平臺,一邊是要發快遞的客戶,一邊是快遞員,兩者需要鏈接。

3. 客戶要找附近的快遞員,快遞員要找附近的客戶,LBS的應用很重要。他認為,做一個快遞行業的滴滴一定靠譜。於是,註冊公司、找辦公室、搭團隊,風風火火的做了起來。三個月後產品上線,運營了3個月後,宣布公司轉型。

為什麽他的商業模式走不通呢?

1. 滴滴通過APP叫車,重構了叫車的場景,之前要在路邊攔車,現在是叫到車後再出去。提高了效率和體驗。而叫快遞這件事,不用這個APP之前,也是在家里或辦公室聯系快遞公司,APP並未給客戶提供價值。

2. 對於出行而言,不論是客戶周圍的車輛,還是車輛周圍的客戶,都是不斷變化的,兩邊都需要平臺的鏈接。而發快遞的場景在家或公司,快遞員服務的範圍也是固定的。第一次與快遞員建立聯系後,以後可以直接聯系快遞員。平臺失去鏈接的價值。

3. 對於叫車而言,客戶不關註出租車是哪家公司的,供應端的服務和計價體系是標準的。因此出租車公司做不了這件事。而發快遞,會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順豐、中通或EMS等不同公司。客戶實際上是to B的行為。而這些快遞公司,有自己的400、官網、微信和APP,客戶有多種體驗更好的途徑發件。

滴滴是為了解題而找出最好的方法。而這個朋友是拿著最流行的解題方法去找題解。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47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丨黑馬筆記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318/154749.shtml

導讀 : 黑馬營3天高強度腦力激蕩大課究竟講了什麽?以下兩篇來自黑馬營12期同學的課後筆記。

李鉺金

黑馬營12期2班副班長、北京賽諾營銷顧問公司聯合創始人 總經理

項目名稱:觀照 

融資階段:未融資

能提供資源:產品、營銷調研

進入黑馬營100天了。入營前我是純粹的“地派”,對互聯網這種“天上來客”很好奇,也看書看新聞、研讀相關資料去學習,但是總是覺得還是隔著一層,很多東西看不懂、追不上。經過前次上課聽老師們的傳授,以及與同學們的10多次的私董會、複盤會,我感覺摸到一點門道了。尤其是2月這次課,感觸頗深。

一些道理,書上看過、聽人說過,自己感覺懂了。直到聽見親歷者本人講解自己的心路歷程,結合其背景和決策過程,才知道自己理解的還很膚淺。

例如“用戶思維”四個字。

做平臺的人在想辦法做垂直,做垂直服務的人想辦法做平臺,似乎是圍城,卻有其內在的邏輯。賺錢、圈用戶是顯見的邏輯,更深層次而言,恰如羅小渠博士所總結的,考慮的因素包括:頻率、客單價、是否標準化,最基礎的因素是公司的資源優勢和戰略選擇。

問題是平臺和垂直轉換的連接點是什麽?現在想來,這個連接點就是用戶。要知道用戶是誰、他們的需求點有哪些、除了目前的需求點,還有哪些相鄰需求點沒被滿足?

有了對用戶的深刻的了解,平臺和垂直只是手段,選擇或轉換起來就很容易了。

互聯網產品與傳統產品最大的不同正是體現在這里:與用戶產生連接。傳統產品例如礦泉水買出去了,廠商是不知道賣給誰了的,是沒有連接的,但互聯網產品不同,可以在交付使用後仍然與用戶產生連接,甚至可以在交付後持續改善產品。

這促使我思考,設計一款產品,如果只是關註於具體的功能,則還只是工具;如果開始關註人與他們產生連接,並發掘他們的相鄰需求,則可能會變得有資本價值了;如果能圈進來的用戶足夠多,並且在相鄰需求的滿足方面做得足夠好,則整個項目就變得很“性感”了。

道理總是簡單,領悟太難,要落實在自己的商業模式中就更難。豬八戒苦苦煎熬近10年,歷經多次“騰雲行動”,也正因為在“用戶思維”方面的突破,才從Vl設計交易平臺,變身初創企業綜合服務商,估值瞬間放大,乘著風口飛了起來。

課後,我和團隊認真討論了我們的用戶的畫像,明確了我們的產品是為“品牌商渠道營銷團隊”服務的。於是我們認真分析這些用戶的每一個需求點,哪個是可以作為切入點的,哪些是可以後續作為衍生服務去滿足的,這樣整個產品設計和營銷打法就非常明確了,原本模糊的商業模式一下子清晰了許多。團隊也因為看到了遠景而興奮不已,充滿幹勁。

在此基礎上,我們的商業計劃書(BP)也有了巨大的升級。入營之初,幾乎很少人能聽得懂我在做什麽,即使聽懂了,也覺得我們這個產品只是一個生意,不是一個可資本化的項目。經過梳理之後,基本上聽眾能聽懂了,而且感覺上是順著趨勢做的,是有價值的。之前從未接觸風投的我,現在也有信心開始接觸風投了。

尤其令人驚喜的是,初步接觸的投資機構都覺得靠譜,願意進一步接洽。

說句實話,回顧入營的這100天,團隊和家人都覺得我有很大的變化,甚至我自己也常常驚訝成長怎麽會如此迅速。

希望後面的265天,能夠繼續努力,完成“豹變”之旅。

謝謝黑馬營!

王 斌

黑馬營十二期學員、天使營一期學員、星空琴行聯合創始人、大道創投合夥人

項目名稱:星空琴行

融資階段:C輪 8.6億

可提供資源:兒童客戶資源,商場資源

和黑馬同學們在一起學習時,總是覺得時間過得很快。三天時間,五位老師用自己企業的成長歷程為我們分享了他們對商業模式的判斷、理解、方法論。結合這次課程模塊的學習以,說說我對商業模式的一點思考:

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我們知道,商業模式並不是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手段。商業的本質是解決需求、創造價值。為誰解決什麽需求,就是所謂的“賽道”。“賽道”是我們選擇要解一道什麽題,而商業模式是我們解題的方法。比如同是“出行”這道題,滴滴快的、Uber、神州、易到們分別用了不同的解題方法,也就是不同的商業模式。因此,創始人們一定要先想清楚要解一道什麽題,再去找解題的方法。

我見過一些創業者,他們看好了一種商業模式,然後用商業模式硬套行業。他們首先把解題方法當成了目標,再為解題方法去選擇“題目”。最後的結果,要麽是方法與題目不匹配,解不出題;要麽是這個題目太簡單,賽道太小太窄,做不大。

說一個故事,一個朋友是前阿里同事,當見到同是阿里同事們創立的滴滴取得成功後,就想把滴滴的商業模式複制到其他行業做一個項目。他是這樣思考的:

1,滴滴做出行行業,市場很大。

2,滴滴的商業模式是搭個平臺,一邊是客戶,一邊是供應端(司機),幫兩邊鏈接。

3,基於移動互聯網,位置(LBS)在產品中很重要。

經過潛心研究,他發現這幾點快遞行業同樣具備或需要:

1. 人口多電商高度普及的中國,快遞行業是一個不亞於出行行業的大市場。

2. 搭一個平臺,一邊是要發快遞的客戶,一邊是快遞員,兩者需要鏈接。

3. 客戶要找附近的快遞員,快遞員要找附近的客戶,LBS的應用很重要。他認為,做一個快遞行業的滴滴一定靠譜。於是,註冊公司、找辦公室、搭團隊,風風火火的做了起來。三個月後產品上線,運營了3個月後,宣布公司轉型。

為什麽他的商業模式走不通呢?

1. 滴滴通過APP叫車,重構了叫車的場景,之前要在路邊攔車,現在是叫到車後再出去。提高了效率和體驗。而叫快遞這件事,不用這個APP之前,也是在家里或辦公室聯系快遞公司,APP並未給客戶提供價值。

2. 對於出行而言,不論是客戶周圍的車輛,還是車輛周圍的客戶,都是不斷變化的,兩邊都需要平臺的鏈接。而發快遞的場景在家或公司,快遞員服務的範圍也是固定的。第一次與快遞員建立聯系後,以後可以直接聯系快遞員。平臺失去鏈接的價值。

3. 對於叫車而言,客戶不關註出租車是哪家公司的,供應端的服務和計價體系是標準的。因此出租車公司做不了這件事。而發快遞,會根據不同需求選擇順豐、中通或EMS等不同公司。客戶實際上是to B的行為。而這些快遞公司,有自己的400、官網、微信和APP,客戶有多種體驗更好的途徑發件。

滴滴是為了解題而找出最好的方法。而這個朋友是拿著最流行的解題方法去找題解。商業模式的設計要以解決用戶需求為基礎。照貓畫虎的複制商業模式大多會失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9548

未來五年:中國研發投入強度有望甩掉法國、超發達國家平均

已經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經費投入大國的中國在“十三五”確定了更高的科技目標。

其中,不僅研發投入總額要繼續增加,研發投入強度也有望超過法國和斯洛文尼亞,接近比利時,甚至可能略高於代表發達國家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值。

國務院近日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提出了未來五年國家科技創新的指導思想、總體要求、戰略任務和改革舉措。

其中,《規劃》對中國“十三五”的科技發展提出了明確的數量化目標。《規劃》稱,國家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國家綜合創新能力世界排名進入前15位,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創新驅動發展成效顯著,與2015年相比,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5.3%提高到60%,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從15.6%提高到20%;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

近年來,我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呈不斷上升趨勢,先後超過英國、法國、德國和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科技經費投入大國。但在研發投入強度方面,中國同發達國家3%-4%的水平相比雖然還有差距,但呈逐年提高的態勢。

所謂研發投入強度是指一國統計年度內全社會實際用於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同當年GDP之間的比值。來自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R&D經費投入強度)首次超過了2%,2014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強度繼續上升至2.05%,比上年又提高0.04個百分點。

第一財經查閱OECD公開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14年,中國2.05%的研發投入強度超過了捷克和荷蘭,但低於澳大利亞、法國、斯洛文尼亞、比利時等國,其中比利時的研發投入強度剛好在2.5%左右。而美國、德國、奧地利、丹麥、芬蘭、瑞典、日本、以色列、韓國的研發投入強度都要超過2.5%。其中,韓國的研發投入強度全球最高,為4.3%左右;以色列第二,為4.1%左右;日本第三,為3.6%左右。而整個OECD的平均水平為2.4%左右。

 

數據來自OECD

如果中國能在“十三五”末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5%,將達到超過法國和OECD國家2014年的平均、接近比利時的水平。

專家認為,應該說研發經費投入總體符合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要求和階段狀況,但與發達國家比較,我國研發投入的效益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因此,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引導市場主體、科研院所、高校等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去行政化、強市場性,為更好利用市場機制配置研發資源創造條件,確保研發投入的針對性、及時性、有效性,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經濟轉型升級的支撐和引領作用。

企業、政府辦科研院所、高等學校是我國研發活動的三大執行主體。為了進一步鼓勵三大主體強化研發,《規劃》提出,建設高效協同的國家創新體系,並從培育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系統布局高水平創新基地、打造高端引領的創新增長極、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網絡、建立現代創新治理結構、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等六個方面提出了總體要求。努力促進各類創新主體協同互動、創新要素順暢流動高效配置,形成創新驅動發展的實踐載體、制度安排和環境保障。

同時,《規劃》圍繞支撐國家重大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增添發展新動能、拓展發展新空間、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領作用,重點強化六方面的任務部署。一是圍繞構築國家先發優勢,加強兼顧當前和長遠的重大戰略布局。二是圍繞增強原始創新能力,培育重要戰略創新力量。三是圍繞拓展創新發展空間,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四是圍繞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良好創新創業生態。五是圍繞破除束縛創新和成果轉化的制度障礙,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六是圍繞夯實創新的群眾和社會基礎,加強科普和創新文化建設。

另外,《規劃》從落實和完善創新政策法規、完善科技創新投入機制、加強規劃實施與管理等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強調完善支持創新的普惠性政策體系,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和技術標準戰略,建立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9221

北京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 研發投入強度全國居首

“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經濟結構向高精尖、高附加值和綠色低碳躍升”,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今天表示。

5日,北京市統計局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及監測結果。結果顯示,去年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總指數為130.7,連續五年穩步提升,年均提高6.1個點。去年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6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5個百分點以上。

今年5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提出,我國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等重大戰略部署。龐江倩在發布會上表示,加強北京全國科技創新城市建設,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為此,北京市統計局和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研究提出“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為北京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信息支撐。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理論內涵的基礎上,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認為,新時期創新驅動發展包含三個新的理念:從科技創新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轉變;強調增長動力機制轉換和增長方式轉變;註重經濟增長速度向註重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和效率提升轉變。

龐江倩指出,北京創新驅動發展監測評價指標體系以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理念為政策理論依據,結合建設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京津冀協同發展、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目標等新時期發展要求,借鑒國內外創新評價方法,將創新環境、創新驅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據了解,指標體系包括3個一級指標,10個二級指標和30個三級指標。

一級指標分別是創新要素、創新驅動和創新發展3個維度。龐江倩進一步解釋道,創新要素指資源,創新驅動指的是動力,而創新發展代表成效。

二級指標圍繞3個維度分成10個角度,分別從人才要素、資本要素和環境要素體現創新要素的情況;從科技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體現創新驅動情況;從科技進步、提質增效、結構優化、輻射引領體現創新發展成效。

指標體系中,80%以上的基礎指標可以進行國內比較,20%的指標可以進行國際比較,30%的指標是《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指標。

據監測結果評價顯示,以2010年為基期年,“十二五”時期,北京創新驅動發展作用顯著增強,創新對發展的貢獻穩步提升。

人口要素方面,經濟活動人口素質、高技術產業從業人員占比、研發人員強度均保持穩步增長。2015年,每萬從業人員中研發人員數207.2人年,年均增長2.5%。

資本要素方面,2015年,天使投資和VC/PE投資額為5254.9億元,相當於2010年的5倍。

環境要素方面,2015年北京全社會R&D經費支出1384億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6.01%,位居全國首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3.94個百分點,超過研發投入強度較高的部分發達國家。

北京市統計局中關村統計處處長張曉潔表示,中關村的企業創新有巨大的引領作用,2015年中關村2000萬家企業合計收入4萬億,占全市GDP的24.1%。

據北京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中關村示範區規模(限額)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總收入21427.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6%。中關村重點監測六大高新技術領域共實現總收入1639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1%,占中關村總收入的76.5%。其中電子與信息、新材料及應用技術、生物工程和新醫藥總收入增速保持兩位數增長。

北京市科委政策法規與體制改革處處長楊仁全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關村不僅在北京有支撐引領和示範帶頭的作用,其商業模式甚至影響全球,“未來的北京將建三大原始創新高地: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技城,目標是把北京打造成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723

藍皮書:南亞諸國中印度與中國產品貿易競爭強度最高

從某種程度上說,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強勁對手,不是美國,也不是日本,而是印度。

2月15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產業競爭力研究課題組”發布的《產業藍皮書:中國產業競爭力報告(2016)No.6》稱,從南亞諸國的產業國際競爭力來看,印度與中國的整體產品貿易競爭強度遠遠高於其他南亞國家。

藍皮書稱,印度產品整體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強,且2000年以來呈顯著增強趨勢;其它國家,如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阿富汗、尼泊爾、馬爾代夫等國產品國際競爭力相對較弱。

從南亞諸國與中國的整體貿易結合度來看,目前孟加拉國、尼泊爾、馬爾代夫與中國的整體貿易結合度指數相對較高,遠遠高於其它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整體貿易結合度指數。

課題組介紹,從與中國的整體貿易競爭強度來看,南亞諸國與中國的產品貿易競爭強度均較弱,相對來看,印度與中國的整體產品貿易競爭強度遠遠高於其它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整體產品貿易競爭強度。

從南亞諸國與中國的整體貿易互補性來看,阿富汗、尼泊爾、孟加拉國與中國的整體貿易互補程度相對較高,遠遠高於印度、巴基斯坦、馬爾代夫等其它南亞國家與中國的整體貿易互補程度。

藍皮書稱,總體來看,南亞諸國中,印中兩國產業互補性較低,且在國際市場上存在較為激烈的競爭關系;巴中兩國經貿合作水平較低,貿易競爭性相對較低,且貿易互補性有走弱趨勢;孟中兩國貿易競爭程度弱,貿易互補程度較強,產業合作前景廣闊;阿中兩國整體貿易結合程度較高,兩國在資源和能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和農業等領域相對具有較好合作前景;尼中兩國貿易依存關系較強,在農業灌溉、水利水電、公路鐵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作潛力巨大;馬中兩國具有較強的貿易依存關系,在填海造陸、汙水處理、跨海大橋建設、娛樂、傳媒、醫療設施、住宅基礎建設等領域合作潛力較大。

藍皮書認為,中國與西亞、中東地區的產業互補性需進一步加強。總體來看,西亞與中東地區19個國家產業的國際競爭力較為薄弱,但由於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較為豐富,因而石油業在國民生產總值、國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絕對優勢,石油石化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

課題組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貿易聯系普遍比較松散,產業合作項目不多,高端產業合作尤其不足,但近年來貿易聯系總體呈現增強趨勢。在19個中東歐國家中,除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外,中國與其他16個中東歐國家都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

由於地緣關系,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聯系,多數遠不及歐盟與中東歐國家聯系緊密(有部分國家本身就是歐盟成員國),多數中東歐國家與中國、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經貿關系呈“等距離”的關系。

藍皮書認為,未來,中國與中東歐國家應在工業制成品領域加強合作,比如,中國與匈牙利未來應在裝備制造、交通運輸設備、醫療設備、服裝、能源等領域開展產能合作;中國與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國家加強原料分類的制成品、機械及運輸設備、化學成品及有關產品等領域的產能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517

中國前50強種企每年研發投入超15億,強度接近國外大公司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只有種業安全才能保證糧食安全。

5月16日,在農業農村部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稱,目前,在水稻、小麥、大豆、油菜等大宗作物用種上,我國已經實現了品種全部自主選育,玉米自主品種的面積占比也由85%恢複增長到90%以上,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在蔬菜生產上,自主選育品種的市場份額達到87%以上。

當前,中國已經建成海南、甘肅、四川等三大國家級制種基地,一批區域性良繁基地鞏固發展,主要農作物種子質量合格率穩定保持在98%以上,良種覆蓋率超過97%,我國農作物供種保障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對農業增產的貢獻率達到45%。

余欣榮稱,在市場集中度方面,隨著種子企業兼並重組加快,企業數量大幅減少,前50強的市場份額占到35%以上,這比五年前提高5個百分點。中國已經有了一批銷售額超過10億、20億、30億元的骨幹企業,上市企業有60多家,總市值超千億元。在企業研發投入方面,前50強企業每年研發投入超過15億元,占銷售收入的7.5%左右,正在接近國外大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

我國家歷來高度重視種業發展。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高標準建設國家南繁育種基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要求,加快促進種業創新發展。

余欣榮表示,今年4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南繁基地時指出,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國家寶貴的農業科研平臺,一定要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隨後,中央印發《關於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強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建設南繁矽谷被列為國家重大戰略。

位於海南南部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是我國稀缺的、不可替代的國家戰略資源,每年到海南開展南繁工作的單位有近700家,科研人員有6000多人。但余欣榮也表示,隨著近年來海南旅遊島的開發、城鎮化建設等因素,與南繁基地建設爭地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造成了科研用地落實難、配套設施建設難等新的問題。

余欣榮稱,為了建設好國家南繁基地,徹底解決南繁工作“又難又煩”的問題,2012年,農業農村部與海南省政府共同謀劃推進南繁基地建設,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同意,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海南省政府聯合編制印發了《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規劃》。

在南繁科研用地方面,劃定南繁育種保護區26.9萬畝,核心區5.3萬畝,配套服務區745畝,全部上圖入庫,納入了基本農田範圍,實行用途管制、嚴格保護,實現了規劃目標,確保了南繁科研單位有地可用。為保障南繁科研新增用地的需求,規劃新建核心區2.5萬畝,分別坐落於三亞、樂東、陵水六個大的田洋。目前已經簽約土地近萬畝,完成流轉6800多畝。

在財政投入方面,中央和地方財政共安排資金5.9億元,陸續啟動農田水利、執法監管等項目建設,相繼實施制種大縣獎勵,農民定金補貼等支持政策,及時支付土地租金,開展土地整治。今年3月,國家批複南繁生物育種專區項目,計劃總投資近3億元。

在構建南繁管理體系方面,充分發揮國家南繁工作領導小組和南繁規劃落實協調組的作用,逐步形成涵蓋部、省、市縣、鄉鎮、村五級較為完備的南繁管理體系,全面覆蓋南繁各項工作。

農業農村部也專門組建督導組,今年以來,四次督導南繁規劃落實,並將其納入到國家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範圍。海南省政府印發南繁工作要點,對省直單位和南繁三市縣開展督導檢查,對工作滯後的進行約談問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22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