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巴菲特:经济已经“跌下悬崖”


From


http://www.caijing.com.cn/2009-03-10/110116558.html


呼吁国会与总统合作;标准普尔指数应声下跌

  【《财经网》综合报道】3月9日,美国著名投资人巴菲特在一个电视节目中说,经济“已经跌下悬崖”。巴菲特此言一出,标准普尔500指数应声下跌,创下自去年11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最糟糕的单周跌幅纪录。
巴菲特说,经济危机使得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习惯,比如美国人正在改变自己的购物习惯,这也是为什么售卖廉价商品的沃尔玛表现不错的原因。
他说,美国消费者正处在恐慌和迷惑之中,“恐慌是非常容易互相传染的。”
巴菲特认为,刺激经济恢复的努力,可能导致比20世纪70年代更高的通货膨胀。“我们现在做的事情带有潜在的通胀风险。”
在这番讲话播出后,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至676.53点,是自1996年9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巴菲特说,在当下,政府应该向公众传递出清晰的信息。但是现在有很多不同的
意见也很正常,因为在国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他呼吁国会与奥巴马总统合作,并且将经济危机比作一场战争,需要一位总司令。巴菲特说:“爱国者都将意识到这是一场战争。”
被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没能在经济危机中独善其身。他所领导的Berkshire
公司股票在去年已经缩水一半。
巴菲特还说,虽然每个人都不喜欢,但是对于银行金融系统的救助是必要的。而对于备受争议的银行国有化,巴菲特说,在一个机构的持股人几乎都已经失败的时候去接手,他看不出这有什么道德上的危害。
去年10月,巴菲特被福布斯杂志评为美国最富有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66

美国经济观察:巴菲特称加州率先出现复苏迹象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j/20090315/13495977749.shtml





  新浪财经《亲历变革中的美国》报道组2009年3月13日发自美国旧金山。

  美国加州又被称为“黄金(204,0.45,0.22%)之 州” 。200年多前,这里丰富的金矿资源曾掀起著名的“淘金热”。由于加州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拥有高科技企业聚集地硅谷,还是美国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地,曾 为美国最强大最富裕的州。2007年数据表明,如果加州是一个单独经济体,它将以1.8万亿美元的GDP产值高居世界第八。

  然而,2007年开始的经济危机爆发后,加州成为全美情况最糟糕的州之一。州长施瓦辛格2008年12月宣布加州进入财政紧急状态,关于加州可 能破产的消息不绝于耳。真实的情况究竟如何?美国西部时间2009年3月11日上午9点,旧金山市市长Gavin Newson在旧金山市政厅接受新浪财经“亲历变革中的美国”专题报道组独家专访时表示:巴菲特在头一天与他的电话通话中称已经看到加州复苏的初步迹象。

  现状:赤字严重、住房危机、失业率高

  Gavin Newson说,加州目前情况很差,困难重重。首先,实体经济萎缩。以他所管理的旧金山市为例,2007年商业贸易总额达67亿美元,2008年降到11亿美元,在12个月内如此巨大的下降是他一生头一次见到的情况。

  其次,政府赤字问题严重,为缩减政府开支,加州政府裁减了大量政府工作人员,并大幅缩减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预算。为了保存现金,加州已经停止公共建设工程,每月减少政府工作人员两天休假,推迟偿还政府公债。加州目前的赤字总额为420亿美元,为历史上最高的赤字额。

  另一个巨大的困境是严重的失业问题,旧金山市最新失业率为8%,加州的失业率今年1月份则高达10.1%,同时,有工作的人也非常担心失去工作。

  Gavin Newson说目前加州房地产业情况是全美最差,佛罗里达紧随其后排名倒数第二。受经济危机影响,加州民众深陷住房危机之中,大量民众失去房屋,无家可归。

  巴菲特:加州率先出现复苏迹象

  面临如此多的困难,联邦政府、州政府、市政府都在都在努力让经济重新走上正轨,Gavin Newson说表示目前他政策的重点放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上。他正通过努力发展各种建筑项目等项目带来就业机会,旧金山市将修建新的道路、桥梁、医院和 图书馆等项目其中一个项目为重建旧金山唐人街。

  同时,绿色产业是加州的优势产业之一,接下来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循环再利用等项目将成为发展的重点之一,他将努力使绿色产业运用到建筑、汽车上,创造绿色的未来。

  此外,旧金山政府有一笔特殊的“雨天基金”(Rainy day fund),即在经济好的时期积累一笔基金用于经济危机时使用,这笔基金给旧金山带来很大好处,例如当在加州政府削减很多公共学校老师岗位的时候,旧金山用这笔钱使老师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

  Gavin Newson说,过去联邦政府给地方政府划拨资金流程非常缓慢,现在市政府获得资金的速度非常快,70%的资金将在18个月内到达,如何迅速并有效的利用这些资金成为地方政府新的挑战。经济危机是由积蓄多年的问题引发,因此也不可能迅速解决。

  Gavin Newson说加州自然环境优越、经济发达并呈现明显的多样性、有3所全世界最好的学校,有大量顶尖的科学家和科研人才,曾是美国最富裕的州。他认为经济 危机最先从加州开始,也会最新从加州离开,加州会先于美国其他州率先走上经济复苏。例如房地产市场方面,加州67%的次级贷款已经被重新调整。但是,失业 率未来的趋势为先下降后上升。

  他昨天致电巴菲特时,巴菲特说他已经看出若干加州复苏的迹象。主要表现为加州房地产市场重现活跃,交易量开始上升。Gavin Newson预计美国将用1年时间走出危机,而加州可能在6个月内开始复苏。(黄静)

  附人物简介:

  年轻帅气的民主党人Gavin Newson 2003年当选旧金山市长时年仅36岁,是100年来旧金山最年轻的市长,2007年以72%的高支持率连任成功,现在是他的第二任期。Newsom将于 2010年竞选加州州长。很多人都把这位年轻的市长视作民主党的明日之星,认定他的政治前途将无可限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40

华人巴菲特唐炜臻涉违规被暂停证券交易资格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t/20090330/14386042454_2.shtml


  中新网3月30日电 据加拿大《星星生活》报道,加拿大安省证监会日前发布公告,唐炜臻金融集团因涉嫌违规被暂停证券交易资格。随着媒体的不断曝光,有“华人巴菲特”之称的唐 炜臻事件终于浮出水面。该刊记者近日通过对多名相关人员包括唐炜臻本人的采访,试图还原出一幅不算完整的唐炜臻事件拼图。究竟是吸金骗局还是操作失误?相 信法律最终会给出一个完满的解答。

   拼图1:唐炜臻自画像

  据唐炜臻所著的《我的巴菲特财富之路》一书中自我介绍,他于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时考入中南林学院,后留校任教,在校期间曾被派往武汉大学进 修。1987年前往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进修。1990年,唐炜臻进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生物系,并于1992年获得生物学硕士学位。之后,唐炜臻先后在多伦 多总医院和多伦多儿童医院从事生物医学研究工作。

  对于他的投资理财经历,在这本书的“作者小传”内有如下表述:唐炜臻,加拿大投资与理财专家,巴菲特专家,唐炜臻投资与信息公司董事长,唐炜臻 投资与生意俱乐部主席,海外华人有限合伙人公司总裁,生存与发展专栏作者。唐炜臻被北美投资界誉为“华人巴菲特”,对巴菲特投资理论有十多年的钻研和运 用。

  1993年开始涉足投资领域,钻研巴菲特投资理论,以及互惠基金、股票和期权的投资。1995年自己创业,开始为同事和朋友代理互惠基金投 资,“不赚钱不收费”。由于投资稳健,回报率高,顾客络绎不绝,创造了多伦多互惠基金散户投资的奇迹。以后,逐渐探索和研究深奥复杂的金融衍生物的投资策 略和方法,如外汇期货和市场指数期货的稳健投资策略,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

  1997年在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多伦多创立投资公司,主要业务是私募基金及对冲基金的管理,服务对象是资深的或富裕的个人投资者和企业投资人。继 续实行“不赚钱不收费”的经营原则。同时,唐炜臻对北美社会的资本市场也有较深的研究和了解,研究了一套在北美市场切实可行的投资人和有关人员的权益及分 配制度,并建立了广泛的融资渠道。

   拼图2:唐炜臻的光环

  除响亮无比的“华人巴菲特”之外,唐炜臻拥有难以计数的团体职衔和众多的社会荣誉。仅仅从首届北美华人财富论坛多伦多峰会宣传册和加拿大加中企业家协会网站介绍就可以摘录不少。

  唐炜臻的部分职衔是:唐炜臻投资与信息公司董事长;加中企业家协会理事长;世界华文大众传媒协会荣誉主席;加中生物医药科技发展协会联席理事 长;加拿大湖南同乡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创会副会长;连续三年E-trade Canada顾问;首届北美华人财富论坛多伦多峰会(2006年2月18日)主席团主席等。

  唐炜臻的部分社会荣誉有:2002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安省政府颁发的“安省义工奖”;2008年获得“加拿大安省杰出成就奖”(商业成就 奖);“2008多伦多华人社区杰出贡献奖”;2008年12月7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荣获“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最佳诚信奖。

  唐炜臻为数众多的头衔之一是加拿大加中企业家协会理事长。这家成立于1993年5月的协会,总部设于多伦多,在渥太华、蒙特利尔设有分会,中国设有代表处。协会会员来自各行各业,据称已有会员一千多名,遍布加中两国。

  据协会网站介绍,唐炜臻于2008年7月出任协会理事长。不过,坊间流传这个职衔是唐炜臻许诺巨资获得,只是数字有不同的版本。协会的一位高层人士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查询时则断然予以否定,但这位人士不否认,唐担任理事长可能会在一些协会活动中予以资金支持。

  加拿大湖南同乡会是多伦多华人社区颇具影响力与号召力的协会之一。2008年12月20日,湖南同乡会在多伦多一间餐馆举行圣诞新年餐会及第三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唐炜臻当选为新任会长。

  但唐炜臻担任该职只有短暂的两个多月。近日,来自湖南同乡会有关人士的消息称,唐炜臻在今年2月27日对其客户宣称无钱支付承诺款后不久,鉴于事态的严重性有可能影响同乡会的形象,该会内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调整领导班子,并接受唐炜臻请辞会长的要求。

   拼图3:唐炜臻的客户

  唐炜臻的客户究竟有多少?最低投资额的门槛是多少?回报许诺有多少?

  在2007年3月18日举行的“乡聚-乡音-乡情”大型庆功宴暨财富论坛联欢晚会的一份名单中,就有列出唐炜臻的部分有名有姓的白金会员50人,分别来自加拿大、美国、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马来西亚、越南等地。

  据一位唐炜臻的客户向星星生活记者透露,唐炜臻的客户约有260人,其中约60人是美国客户。据称,唐近年在美国吸收客户比较顺利。据他了解, 成员分别来自德克萨斯州、乔治亚州、纽约州等地。有关唐的客户数据与在枫下论坛上大爆内幕的一位网友“出离愤怒”提供的数据相吻合。

  根据唐炜臻投资与信息咨询公司列出的条款,公司对投资人有严格的选择,要求投资者有一定的收入和风险承受能力,一般要求15万美元,最低投资额不得低于5万加元。

  2008年11月25日,唐炜臻金融集团在公司网站发布的消息称,为提供机构与大户投资服务,公司特别设立机构与大户投资服务专门基金,从 2008年12月1日起正式对外服务。基金采取完全公开透明的操作方式,在证券委员会监管之下,同时受第三方高级会计师审计监管。这项新的基金只对具有雄 厚实力的机构和大户开放,客户最低投资额为1百万美元。

  报道指出,“每周1%的连续稳定回报”是唐炜臻吸引资金的一个最大招牌。在公司网站一则“唐炜臻金融集团客户会议在多伦多圆满结束”新闻中可以看到他自称公司有近1亿美元的基金。

  描述如下:公司董事长唐炜臻向公司投资客户通报了在华尔街陷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风暴背景下,他为什么还能不受影响,继续为投资客户带来稳定回 报的秘密,并从技术层面对他从事的以外汇交易为主的金融投资方法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介绍了他对公司近1亿美元基金进行娴熟交易的独特技巧,就投资资 金安全措施和风险回避等客户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科学解答。

   拼图4:不得不说的媒体

  网站上有这样一段介绍文字:唐炜臻荣获“2008中华十大财智人物”最佳诚信奖的理由是,一位被媒体宣称的“华人巴菲特”,成功预测美国房地产经济危机,给华人投资界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是世界金融领域具有标志性的“中国符号”,是海外华人中财智人物的典型代表。

  对于媒体圈来说,围绕唐炜臻所发生的每个故事都极具新闻看点。但“官不究、民不举”,尽管该事件在民间早已沸沸扬扬,但对于唐炜臻可能涉嫌庞氏 骗局,大多数媒体则不得不保持沉默,因为需要的是当事人提供的数据和事实。少数报纸和电台的主持人只好通过美国不久前曝光的麦道夫事件不断旁敲侧击,规劝 投资者小心谨慎。

  形势在3月17日之后有显著变化。安省证监会于当日发出临时命令,指唐炜臻本人及其所属系列公司涉嫌违反安省证券投资法。除网站之外,加拿大各 大中文媒体也迅即跟进报道,中国媒体也通过新华社驻加拿大分社的发回的报道而大量转载。值得一提的是,颇具人气的枫下论坛,也一位知情者不断抖出猛料。至 此,唐炜臻事件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开始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

  3月26日,英文媒体依据从安省证监委获得的文件报道说,“唐一直采取由投资者新筹集的资金去支付前期投资者赎回的要求。”报道认为,这是经典 的庞氏骗局的方式。庞氏骗局的命名来自于查尔斯-庞氏(Charles Ponzi),他在1920年被指控犯有欺诈罪。安省证监会称,唐炜臻金融集团和海外华人合伙人基金有限公司涉嫌6千万美元庞氏骗局。

  报道说,这是自北美股市去年6月开始下滑以来,在加拿大第一宗被指控的庞式骗局案。在同一时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已经提出了十多个诉讼案,冻结指控为庞式骗局的资金,其中包括涉嫌650亿美元欺诈的纽约金融家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 Madoff)。

  在商业新闻网络(BNN,Business New Network)的电视访谈中,记者邀请到前皇家骑警专门调查金融诈骗的警官Graig Hannaford担任嘉宾。据他介绍,加拿大皇家骑警平时调查的涉及庞氏骗局的案件,金额都是2-5百万元,像唐炜臻这样金额达6000万元的案件,对 于加拿大来说,数额十分巨大,相当惊人。

   **拼图5:客户大会

  鉴于安省证监会已经介入唐炜臻事件的调查,为保护受访者的隐私,几位唐炜臻公司的客户姓名在文中采用百家姓的“赵钱孙李”替代。

  2009年2月27日晚的客户大会对唐炜臻公司的许多人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因为在这一天,公司资金短缺的谣言成为现实,承诺2月底还钱的唐炜臻在一间酒店当众向全体与会者承认投资出现巨大亏损。

  据身在现场的赵先生介绍说,唐炜臻的太太萧红流着眼泪向在场的人士鞠躬,说公司因亏损已无钱支付,大家都是好朋友,实在是对不起。惊魂未定的众人急切询问公司的财务状况和运营状况。

  不多久,唐炜臻进来向客户宣布,公司的帐面上只有1450元。当时,现场的人们都惊呆了,实在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几个女士失声痛哭。以至于枫下论坛的网友“出离愤怒”形容说,在大家确定他并没有忘了说一个“万”。

  赵先生证实了当时的场景。这个1450元与通常认为的数千万资金相比,完完全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赵先生说,会议后传出的消息是,这只是唐炜臻在被众人胁迫之下说出的一个数字。唐说,客户们追着问话,自己只好给个数字。唐炜臻当晚承认,公司可能亏损2900万元。

  大会前数日便已成立的客户代表委员会在这个时候起到了关键作用,人们的心态由群情激昂最终逐于平缓。因为很多人相信有“华人巴菲特”之称的唐炜臻能够扭转乾坤,为他们取得连续稳定的回报。

  赵先生认为,之前便发现从唐炜臻处提不出资金,史上最大“庞氏骗局”麦道夫金融欺诈案令人警觉,但今年1月底为期5天的实时交易操盘公开演示则是导火索。他认为,那是一场失败之举,令人更加质疑。

  据了解,客户代表委员会于2月17日成立。赵先生介绍说,其前身是一两年前就有的顾问,是与老唐比较亲近的人或关系比较好的人,但有名无实。

  此后的3月4日,10日,21日,在短短的十多天内共举行了三次客户大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公布事态的最新进展,公司的资金流向和账目状况等,结果21日因公布1600万缺口的公司明细账目不清,有人主张报警。 

   **拼图6:告投资人公开信

  唐炜臻先后发出四封告全体投资人书,时间分别是3月10日,19日,21日和25日。为何发布告全体投资者书?每个公开信的背后都有内部斗争留下的烙印。

  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唐炜臻承认,第一封信主要是针对客户挤兑资金而发,因为当时公司处于紧要关头。

  唐在信中向客户请罪,但强调,他绝没有将大家的钱藏为己有,自己有能力、有信心偿还大家的全部投资及所承诺的盈利。他同时表示,三年来募集到的资金,有近3千万资金进来以后又作为本金被取走,有近800万元作为盈利支付了投资人。

  唐炜臻承认,由于没有把投资操作作为首要任务,加上账面资金又长时间没到达一定规模,长期在100万以下徘徊,大资金达到之前根本就没有99%。因此导致致命的失误。他希望在大家的支持和监督下,用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偿还债务。

  在第二封告全体投资人书中,唐炜臻表示,他绝无骗钱财之企图,并称自己已将房子抵押贷款,作为操盘的启动资金。在客户代表组的监督下,希望拿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来。他认为,只要进入了良性循环,操盘资金会非常巨大,偿还大家的钱是绝无问题的。

  客户孙先生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采访时表示,唐的客户已经损失很多,此时需要所有的客户团结起来,比如在客户代表委员会的监督下,让唐炜臻重新操盘挽救残局。他说,在收到安省证监会通告的前几天,大约投入35万元资金,其中包括唐的贷款,结果3天有9万元的收益。

  孙先生认为,由此看出还是有一点希望的,现在最关键的是解决受害人的本金,不单是给唐炜臻希望,更是给我们自己希望。

  但赵先生认为,虽然大家对金融市场的认知度不一样,抱有唐炜臻能以小博大的幻想,但一个数字后面补两个0,成功的概率过于渺茫,简直是天方夜谭。

  鉴于有部分投资人怀疑唐炜臻把部分钱藏起来的问题,他在21日的第三封告全体投资人书中说,从不为自己留后路。他透露说,2006年到2007 年上半年,一千多万资金亏损在次贷危机初期的几只股票上后,他之后就再没有碰股票。但因小心谨慎,他没有把投资交易作为首要任务,所以一直处于维持状态。

  21日公布的公司明细账目有1600万缺口。有受访者认为,目前客户代表委员会所作的工作之一就是查帐,但亏盈实际上是一笔糊涂帐。有客户之怀疑公司亏损的原因,资金是否有转移,去外地旅游是否把钱转移出去等。

  唐炜臻的告全体投资人书之四是“让全社会来作证”。他说,“马失前蹄”与“阴谋失败”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他并不怕面对司法,只是感到它会累及到 海外的华人,会阻扰他站起来时间,会影响到他归还其他投资人资金的计划。他承诺说,不出两个月,一个新的唐炜臻一定会倔强地站起来,一定会收到第一笔还 款!

  报道指出,细细读来,显然是有人准备在司法战线上与他拼杀。

   **拼图7:客户报案

  唐炜臻客户的构成较为复杂,有律师、有会计师,还有各行各业的精英。但客户中因有人获得利益、有人拿到本金,有人却分文未得,每个人的动机和心 态都尽不同。因此,让唐继续操盘还是报警的两股势力一直在角力,客户代表委员会在其间协调,前者为数者众日渐上风。不过,委员会内部也有一些分歧。

  26日,客户代表委员会发布公司清理整顿动态消息称,鉴于投资人对电脑账单中出现的“缺口”提出的质疑,现在唐炜臻已提供了支出明细。目前,全部账目已无明显缺口。正在进一步审核之中。

  但向唐炜臻发出最后通牒的部分客户,即使在最后期限3月27日前得到了确定的消息,但还是毅然决然前往多伦多警察局52分局报警。钱女士在接受星星生活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表示,他们一行5人前往报警,代表了15名唐炜臻的客户,其中包括美国的客户。

  在得知此案涉及人数260多人、涉案款6000万元时,当值警员表示,分局不能受理如此严重的诈骗案,当值警员已协助几名报案者与总部有关部门取得联系。

  在金融界工作的李先生认为,对于唐炜臻事件的界定不外乎操作违规、私自募捐、或是犯罪。如果发现被举报人与身边的人合伙欺骗后来者,一旦曾为被告,跟事件相关的人员都逃不脱干系。因为是和他人合谋诈骗新投资者,不但赔钱,还可能要进监狱。

  李先生表示,华人有羊群心理,比如投资提款,一旦一家公司发生问题,其他相类似的公司都可能恐慌。他断定,多伦多华人圈中还会有类似的现象发生。(捷克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04

盛传巴菲特对赵说了七句话 股市09年会反弹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class/20090423/11386140969.shtml


  久不现身于公众视野的赵丹阳依然短发、黑西装、白衬衣、金丝眼镜。4月17日,“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召 开,在“资本市场:走出危机的阴影” 分论坛上,他发言时,眼神一如以往的镇定和从容,“如果中国能继续保持过去二十年的开放心态,更包容接纳全世界的文化和文明的话,就有可能实现我们的‘中 国梦’。”

  被誉为中国私募教父、2008年最雷私募明星的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董事赵丹阳,具有12年的证券市场投资经验,以果断闻名于私募江湖,2008年H股投资亏损18.84%。赵在股市的声名鹊起得益于赤子之心的三个当家品牌-香港基金、工行信托和招行信托。

  赵2008年在中国私募界比较“雷人”的事件主要有二。其一是在2008年1月2日。当时,要不要卖掉股票过年还是热论话题之时,赵宣布对深圳 市赤子之心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旗下5个产品进行清盘。当时他表示“H股和A股都已越过我们所理解的范围,我们在H股10000点、A股3500点实现了我们 的收益。”

  他以这种近乎极端的方式离开A股市场,引起了市场的极大争议。有人对其大加赞赏,有人说他不肯承认错误跟随市场。不过事实证明,赵丹阳提前彻底远离A股市场的决定,是正确明智的。这一刻,他是孤独的。

  第二件雷人之事是赵丹阳在2008年6月29日,以211万美元竞拍到参加股神巴菲特慈善午餐的机会,成交价为历来最高。这则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让其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业界盛传,巴菲特对赵说了七句话:一,独立。如果你做事和别人一样而且只盲目追随别人,最后的收益和效果也 和别人一样。二,选择收益状况较好,而且把股东利益摆在第一位的企业。三,即便这个企业业绩很出色,你也该以非常合理的价格收购这个企业。四,要进行长期 投资。五,不要过度使自己的投资多元化。六,中国股市2009年会反弹。七,丹阳。赵先生,你的钱包又瘪下去了。

  赵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系统工程学士学位。1994年,他出国从事实业投资与贸易。1996年,进入证券业后长期从事资产管理。2002年,加盟国泰君安(香港)公司,并担任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香港)基金经理。

  赵的大部分时间花在调研上市公司。他说自己是用怀疑一切的眼光来研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希望将纸面的东西看透。上市公司真实的营运状况、现金 流和资本回报率是其关注的三大重点。“具有企业运作背景的人会实事求是。我比较喜欢实际的东西。我不相信任何一个纸上谈兵的故事。”

  喜欢实地躬行的赵丹阳在投资宁沪高速(5.90,-0.03,-0.51%)(600377) 前,专门制订在其各个路段实现“数车”的计划,了解其车流量的实际情况。他认为在证券市场上选择股票总面临三种情况,一是高风险、低收益,二是风险与收益 持平,三是低风险、高收益。第二种情况不宜做大的投资。而只有第三种机会才值得出手。否则还不如将现金留在手上。利用市场发生价值判断错误时出手才是最高 明的投资者。

  “股市何时能见底,只有上帝才知道”。在4月17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上,赵的态度再次暧昧不清,一如其总是剑走偏锋的投资理念,“但如果放在更长远、更宁静地心态看未来十年、二十年中国所发生的事情,可能更有助于每个人在投资上的心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51

郭台铭三问巴菲特祸起“富比”积怨?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05/20090505024128840.html


每经记者  卢肖红  发自深圳

        “世界上没有什么股神,我请小股东们相信,没有什么巴菲特加持这回事,不要听到巴菲特这个名字,就吓呆了。”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日前隔空三问巴菲特何以入股比亚迪,成了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

        这不是郭台铭第一次炮轰比亚迪了,事实上,郭台铭旗下的富士康与比亚迪堪称一对老冤家,除了牵扯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外,在许多领域,也都是竞争对手。

        对于郭台铭的炮轰,《每日经济新闻》致电比亚迪新闻发言人王建钧,他表示不便回答相关问题,一切以公告为准。

巴菲特青睐比亚迪

        对于巴菲特入股比亚迪一事,郭台铭似乎显得比其他人更难以理解。

        此 前几天,巴菲特在接受美国《财富》杂志采访时,对于投资比亚迪一事表示,“我对手机或者电池一窍不通,也不懂得汽车原理。”不过他补充称,“查理·芒 格  (被视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和索科尔都是聪明的家伙,他们理解这些。而且1995年以来比亚迪取得的成就确实了不起。”

        查理·芒格则表示,“(入股)比亚迪并不是初创阶段的风险投资,比亚迪是全世界最大的充电池公司之一。”

        据 外媒报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最初试图收购比亚迪25%的股份,不过王传福拒绝了这一收购。王传福想要的是和巴菲特合作,让比亚迪这个品牌得到加强并打 开美国市场。公开资料显示,比亚迪目前在美国的业务并不大。大约20个员工在伊利诺伊州靠近摩托罗拉公司的ElkGrove村负责销售和营销工作,另外有 20人在旧金山工作。

富士康、比亚迪积怨已久

        “比亚迪窃取了上万份鸿海机密文件,由于不需要研发,它在市场上的杀价令鸿海遭受了数百亿元的损失。”据报道,这已经是郭台铭连续两年在股东大会上炮轰对手比亚迪了。

        公开资料显示,鸿海2008年营业收入约为1.47万亿台币,较上年增长19.1%。不过,受到全球金融风暴影响,鸿海2008年第四季净利润仅为93.5亿台币,明显低于市场预估,与2007年同期相比衰退约65%。

        据悉,比亚迪生产大约80%的摩托罗拉RAZR手机、iPod和iPhone手机以及一些较便宜的电脑电池。过去5年,比亚迪的年增长率约45%,2008年营业收入达到40亿美元。

        近 年来,比亚迪开始逐渐蚕食富士康作为手机代工龙头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多个领域和富士康成为竞争对手。目前,比亚迪的业务已覆盖了手机电池、液晶屏、键盘等 除手机芯片之外几乎所有的手机零部件,并以手机电池为起点,开始了整个手机产业链的整合。同时,新能源汽车业务成了比亚迪的最大亮点。

        目前,比亚迪基本上实现了向多元化业务的战略转型,从电池一种产品成功地扩展到了手机和汽车。两家企业在多项业务上已经对上了阵。

        2006 年6月,富士康旗下的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将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告到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称比亚迪挖走原告公司数 名手机外观设计高级员工,窃取原告公司文件。以被告侵犯商业机密为由,向比亚迪索赔500万元。2008年12月2日,比亚迪公告宣布摆脱相关调查,并指 富士康涉嫌贿赂。该案缠讼三年至今没有定论,被称为“中国高科技领域知识产权第一案”。

        昨日,记者多次致电深圳富士康媒体办公室及办公室主任刘坤,电话均无人接听。

郭台铭三问巴菲特:

第一问:为何投资偷窃富士康商业机密的比亚迪?

第二问:敢不敢开比亚迪汽车上、下班?

第三问:用何种专业判断比亚迪的潜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33

巴菲特公司回应郭台铭质疑:对比亚迪无疑虑


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90505/16326184695.shtml


  新浪财经讯 北京时间5月5日早消息,据台湾媒体报道,说服巴菲特投资大陆比亚迪公司的伯克希尔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长芒格(Munger)3日说,他对比亚迪公司与公司领导人王传福都毫无疑虑。

  巴菲特:比亚迪投得太少

  一名台湾记者在伯克希尔股东会后的记者会上提问,比亚迪被控侵害他人专利,涉嫌偷窃商业机密。芒格(Munger)回答说,他对比亚迪与其董事 长兼总裁王传福毫无疑虑,也对比亚迪的企业伦理与能力感到“很满足”。芒格(Munger)说:”我认为这个人(王传福)正在这个世界上做出伟大的事情。 ”

  伯克希尔公司去年宣布入股比亚迪10%,使这家中国大陆的电池与汽车厂商成为国际焦点。这桩投资出乎市场意料,而芒格(Munger)正是促成巴菲特决定投资比亚迪的主要推手。

  台湾鸿海集团旗下富士康,正在控告比亚迪窃取多项商业机密。郭台铭接受台湾一家媒体专访时,公开质疑巴菲特的投资,”敢开比亚迪的车子上班吗”?

  查理·芒格简介

  查理•芒格是沃沦·巴菲特的黄金(200,2.47,1.26%)搭档,有“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之称,在外界的知名度、透明度一直很低,其智慧、价值和贡献也被世人严重低估。

  芒格1924年1月1日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194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学院,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并开始投资于证券以及联合朋友和客户进行商业活动,其中一些案例已被编入商学院的研究生课程。

  经历一次成功买断后,芒格渐渐意识到收购高品质企业的巨大获利空间,“一家资质良好的企业与一家苟延残喘的企业的区别在于,前者一个接一个地轻松作出决定,后者则每每遭遇痛苦抉择。”

  芒格此后开始涉足房地产投资,并在一个名为“自治社区工程”的项目中赚到人生的第一个百万美元。但有趣的是,伯克夏却不做房地产投资。从1978年起,担任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至今。 (木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56

马云开“巴菲特式”股东大会 启动反季节投资


From


http://company.nbd.com.cn/newshtml/20090508/20090508024551465.html


每经记者  庄春晖  发自上海

        每年5月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是很多投资者心中的盛会,巴菲特的“粉丝们”聚首一起,分享投资的心得,其中,“股神”巴菲特的经验常常会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昨日上午,在香港君悦大酒店也举办了一个“巴菲特式”的股东大会。主角是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01688,HK)。来自阿里巴巴的股东、员工、媒体等300人参加了这次股东大会。其中还有50名香港大学的在校学生。

港股首例

        “ 这样的开放式股东大会是港交所上市公司的第一例,之前没有其他公司做过。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股东大会,让马云、卫哲这样的公司高层直接与投资者、公众近距 离接触,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司一直坚持的‘投资于客户、让利于中小企业’这种投资理念。”阿里巴巴的股东说。

        马云本人则表示:“巴菲特在美国教大家怎么投钱,我希望阿里巴巴的股东大会能够跟大家分享怎么办企业、怎么聘请人、怎么分享人,在做企业的过程中我们是怎么应付困难的,对这些内容做交流。”

        马云在股东大会上预测,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一定会超过美国,“十年以后全世界肯定有一家电子商务公司是世界第一,是不是阿里巴巴我不知道,但这家公司一定来自于中国,这是我的结论。”

        马云还表示,明年的股东大会他会和股东们分享怎么招聘人、怎么开除人、怎么管理、怎么决策等内容。

        前 一天,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发布了2009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受益于交易市场买家及卖家数目继续增长,阿里巴巴公司两个交易市场的总付费会员 净增长数为历史最高,达4.95万名,较2008年同期增长47%。两个市场用户的首季度增幅都创了10年来的最高记录。

        “ 公司的目的是你为客户创造价值,客户给你钱。员工是让这些目的变成现实的过程,没有员工的创新和努力不可能有很好的收入。这世界可以有很多比阿里巴巴更挣 钱的公司,但是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能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不多。阿里巴巴希望做这样一家企业,我们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对无数中小企业和家庭有贡献, 加入阿里巴巴的年轻人因为这个平台得到了成长,当然股东也有挣钱。我希望十年以后阿里巴巴公司是全世界甚至全中国最赚钱的公司,但它不是目的,只是结果。 ”马云说。

启动反季节投资

        目前,很多方面似乎都表明经济已有触底回暖的迹象,对此马云的看法是,“阿里巴巴已经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现金储备最多的。去年不能乱投资,今年可以考虑了。”

        阿 里巴巴2009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09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拥有69亿元现金储备,并无负债。此外,阿里巴巴在2009年第一季度的递延收入及 客户预收账款增加1.91亿元至24亿元,同比增长28%;经常性经营自由现金流  (非GAAP)为3.43亿元,同比增长25%。

        “2008年最大的决策是顶住诱惑不投资,2009年最大的考验是怎么把这个钱替股东投资好。”阿里巴巴CEO卫哲说,接下来阿里巴巴将会更积极地考虑可以投资的项目。

        阿 里巴巴选择在经济尚未完全复苏时投资是基于信心和眼光,也基于这样的考虑,“在冬天的时候买什么都便宜,在夏天的时候买什么都贵。”现在,3000万美元 的推广,每1美元都比得上过去几年3、4美元所达不到的效果。今天所投资的技术成本要比经济过热的时候便宜很多,“冬天的投资一定会在夏天、秋天有收获。 ”

        马云昨日现场送给到会的50名香港大学学生每人100股阿里巴巴股票,他希望中国年轻人能关注中国电子商务、特别是阿里巴巴的成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815

解密巴菲特:真正的价值投资永远有效


From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0523/20090523031833746.html


每经记者  姜艳艳

爱丽丝·施罗德拥有一双美丽、智慧的淡蓝色眼睛。这是一个优秀的、能够碰触到他人内心最柔软处的女人。或者,正因为这样的特质,爱丽丝·施罗德能被全世界股民的偶像巴菲特选中担当其传记作者。

        受邀招商证券和中信出版社联合活动,5月17日开始,巴菲特传记《滚雪球》作者爱丽斯·施罗德在中国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访问。《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也对话了这位与股神巴菲特贴身接触5年,对话超过2000小时的传奇女性。  

中国股市可以“捡烟蒂”吗?

NBD:您认为巴菲特的成功能否被复制,您或者其他人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巴菲特吗?

        施 罗德:巴菲特曾说过,搞投资不能漫不经心,不能用业余时间来做,而是要用专业时间来做。以我和巴菲特接触的经历看,目前中国股市有点像上世纪50年代的美 国股市,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专注于小股票,努力把我从巴菲特身上学来的规则运用起来,当年巴菲特也是从小股票研究开始的。

        大家不必苛求自己能像巴菲特那样富有,但是可以努力把他的投资规则运用起来,让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投资者。

        NBD:您刚刚表示,目前的中国市场恰如上世纪50年代时候的美国,那是否意味着,市场中存在很多让当时巴菲特发财致富的“烟蒂”公司,中国股市目前是否处在一个“捡烟蒂”阶段?

        施 罗德:现在很多人说中国市场的股票是很贵的,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股市上涨了50%,但我认为大家可以寻找一些廉价的股票,如果大家能够找到“烟蒂”的 话,是可以买入的。无论任何时候大家都是要买股票而不是买市场,如果能够找到烟蒂——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那么就应该捡起它。

价值投资是否适合金融危机时期?

NBD:《滚雪球》一书在中国出版的时候,正是金融危机剧烈爆发的时候,当时中国国内爆发了一次有关“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谁更适合市场的争论。不 少人认为,以巴菲特先生为代表的价值投资已经失去土壤,尤其在金融危机的时刻显露弊端,而趋势投资才适合当下的市场,您怎么认为?

        施罗德:在美国,这本书出版的时间也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是2008年9月29日,这一天道琼斯创出单日股指最大下跌,而那一周也是金融危机演变最戏剧性的关键时刻。

        我 认为,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价值投资者是受影响最大的投资者,他们的损失超过了股票平均跌幅。我曾和很多这样的价值投资者进行沟通,发现他们损失惨重的原因 有几个,首先是他们自认是价值投资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就认识几个大的投资者,他们买入了AIG(美国国际集团)的股票,但是AIG实际上并不是价值 投资的股票品种,它应该是成长类股票。

        价值投资者和成长性股票是不搭界的。巴菲特曾说过,买入一只股票应该做好永远持有的准备,但实际上他是近些年才这么说的。在他年轻时候,他做股票也是比较激进的,买卖比较频繁。和其他价值投资者一样,巴菲特也没有预测到此次金融危机。

        我认为价值投资的根本点是买入低于内在价值的股票,卖出高于内在价值的股票,而不是持有股票去等待,因为早晚有一天股市会暴跌,投资者不能一直拿着股票直到金融海啸爆发。如果股票的内在价值超过价值就要果断卖出。

        另外,所有的投资经理,包括巴菲特都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过去10年中,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实在太多了,这使他们想一直持有股票。而那些手中钱不多的基金经理,会想办法把投资组合中价值高估的股票卖出,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

巴菲特还能投资多久?

NBD:巴菲特一个人成就了伯克希尔·哈撒韦,那么他本人也会成为这个公司的风险所在。我们都知道他已经是个老年人了,您认为,巴菲特还能投资多久?

        施罗德:我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能力预测未来。不过正如我在书中写到的,巴菲特的偶像是林肯的家具制造商,她活到了103岁,并且在99岁的时候还签署了一个所谓的非敬业协议。巴菲特的目标是要超过那个偶像。

        巴菲特已经78岁了,保险精算表说巴菲特还能活12年,但目前他每多活一年,保险公司也会给他更长(寿命预算)时间。

        NBD:如果巴菲特不再管理,伯克希尔·哈撒韦会怎样?我们知道巴菲特在过往的投资过程中,因为特别喜欢某家公司从而进入公司的董事会成为控股者,这些公司又会如何呢?

        施罗德:这的确很难预测。不过巴菲特喜欢经营伯克希尔·哈撒韦,因此股东很难知道他会如何安排这个公司。对于身后事,不管他选择了强的还是弱的继承者,都不会超越巴菲特的。至于他旗下的其他企业都有比较好的管理层,能够对公司进行比较好的经营。

        我认为目前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是低估的,即其中已经反映出“如果巴菲特不在了,目前公司就清算,应该是什么价格”——市场已经将巴菲特不再管理考虑在内,而不是因为巴菲特还在管理就给公司更高的溢价。

赵丹阳获得了巴菲特七句秘籍?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比较有名的事情:知名投资人赵丹阳花费巨资和巴菲特共进午餐,有市场传言称巴菲特先生给了赵先生了7句投资箴言。

        对 此,施罗德表示,她要花些心思才能猜测出巴菲特会给出什么建议。据她所知,对于这样的商业性午餐,巴菲特都会花数个小时来准备,但很明显巴菲特并没有什么 赚钱秘技没有说出来,他是非常坦诚的人。《滚雪球》一书中已经把他的投资方法全都写出来了,包括以下几点投资原则。

        ①  定下的规定不随便偏离。巴菲特给自己定的规矩一定严格遵守,比如他给自己定下的价值投资方法是不会有例外的,不会研究股票时发现这只股票本不适合价值投资,但这次搞个例外。

        ②  投入大量精力对相关企业的历史和财务状况进行研究。

        ③  在考虑投资时,如果这个想法让你很兴奋,那么这个想法很可能是错误的。

        ④  最赚钱的行业多是垄断或近乎垄断的企业,但是这样的企业往往很难持续。就比如美国的报纸一样,它们的垄断地位并不能永远持续,因此你应该知道他们的价值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下跌。

        ⑤  有两种公司需要特别注意。一种公司是创意性公司,它们比较难被效仿,盈利能力就很强。比如微软就是这样的企业,其他公司很难效仿它;巴菲特有一个GEICO保险公司,它的成本非常低,别人很难效仿;迪士尼也是如此。

        另一种是存在的时间越长,获得更高效益就越难的公司,比如餐馆行业,百货商店、好莱坞的电影等存在越长,越难有效益,消费者喜欢新的口味、新的时尚等,这样的公司应该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⑥  那些为了赚钱而需要不断追加现金的企业是最差的企业。最好的则是投资一次就可以持续盈利的公司,比如GEICO公司,一次性投入后就可以持续不断地赚钱;而百货公司则需要隔几年就重新装修一次吸引顾客,才能和新进入者竞争。

        ⑦  如果一个企业在一处犯错,在其他方面也会犯错,“一次不忠百次不用”,只有在各个方面都不犯错,才是好公司。

□素描巴菲特

        实际上巴菲特是非常强硬、专注的。

        他能记住十几年前一笔交易的细节,他注意力非常集中,做事极其专注。

        他会不露痕迹地在不同时间问你同样的问题,以观察你的答案是否前后一致,是不是个值得信任的人。

        他是个热爱学习的人,每天都要阅读5种以上的报纸。

        他另外一个投注巨大精力学习的内容,就是数千家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3

巴菲特:我要见更多“赵丹阳”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25/HTML_X160JRL0XKJD.html


巴菲特:赵是一个很棒的人,这一群人都很棒,我想我会跟更多这样的中国人见面。

赵丹阳:巴菲特已经用一生的经验来指导我了,有些事情上该怎样做决策,我已经完全清楚。

当地时间6月24日12点30分,位于纽约中城第三大道49街的Smith & Wollensky餐馆,迎来一位往年的常客:股神巴菲特。

有 幸与巴菲特同桌吃饭的,还有中国私募基金业的教父赵丹阳,以及步步高的创始人段永平。同桌的还有赵丹阳的家人,赵以及段的一些朋友,加上巴菲特,正好10 个人。其中,赵丹阳的妻子担任翻译。段永平已经是第二次与沃伦巴菲特同进午餐。他透露,这次是和赵丹阳共同举拍,拿到了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本次午餐 最终确定拍卖的价格是211万美元。

令外界出乎意料的是,正是这顿211万美元的午餐,居然就在该餐厅的一楼举行。巴菲特也并未订下任何包 间,而是选择了一个直接位于厨房前方的小型隔间,直接与其它的餐桌相连,基本上没有太大的私密性可言。该餐饭的一位中国侍应说,每年巴菲特都在同一张桌子 上吃饭,去年如此,明年也还会如此。

作为拥有400亿美元身家的全球第二首富,巴菲特在场显得十分平和。当满头银发的他入座的时候,周边的顾客纷纷上前拍照,巴菲特也未有任何不悦表情。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长谈以后,这顿昂贵的午餐终于结束。饭后,巴菲特接受本报记者独家提问时表示,“这是一个很棒的午餐”。他还称赞了赵丹阳妻子的翻译“非常有帮助”。

但是当记者询问他三个多小时谈了一些什么内容时,巴菲特开玩笑说,“天,他们可是为此付了200多万美元的。这个我可不能告诉你。”

巴 菲特对本报记者表示,“赵是一个很棒的人(HE IS TERRIFIC)。这一群人都很棒。他们是很好而且非常聪明的一些人(nice and very smart people)。我想我会跟更多这样的(中国)人见面。明年我们的年会上我还会跟他们在小型聚会碰头。也许我会在中国再继续跟他们见面。”

对于这顿211万美元的“盛宴”,赵丹阳表示花得非常值得。他透露说,他们一起和巴菲特探讨了投资、教育以及慈善事业等三个大的话题。其中交流最多的是保险公司,因为巴菲特拥有很多的保险产业。段永平说:“巴菲特也是虚心学了很多东西的。当年他对保险产业不懂,特别请了一位保险公司的CEO,花了4个小时来弄懂这个产业。”

巴菲特旗下的产业大部分是保险公司,因此有源源不断,极为充足的现金,让巴菲特可以投资其它产业和公司。赵丹阳说,他没想过在这一点去复制巴菲特的策略,因为无法复制。

“我觉得他对投资上有的一个心得,就是你不必样样去精通,样样去投资。”赵丹阳说,巴菲特的特点就是只投资他能懂明白的企业。

在这次午餐会上,巴菲特没有向赵丹阳透露他看好哪些产业。不过,对于中国和美国的前景,巴菲特非常看好,他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都会非常好,只是中国的发展速度会更快一些。

“一个真实的人肯定不会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赵如此评价巴菲特。大致上,赵丹阳和他的朋友们问了关于治理结构、对中国的未来看法,然后对周期性产业的看法。

在赵丹阳看来,巴菲特当年买入中石油,只是因为他认为中石油被低估了。“但是事实上巴菲特极少做周期性产业,因为他不知道明天油价会怎样。”巴菲特在餐桌上透露,当年他做投资的时候,19岁上大学的那年亏了很多钱,所以后来才会师从格雷厄姆。

“当面与巴菲特聊,是非常不一样的。”赵丹阳说,“在某些关键点上,外面会有很多不同的解释与说法,我不知道哪些是ORIGINAL的。但是在一些关键点他跟我确认了,就比较清楚他的真实想法了。”

在谈及这顿午饭的价值时,赵丹阳笑着表示,“巴菲特已经用一生的经验来告诉我了,有些事情上该怎样做决策,我已经完全清楚。你说这顿饭值不值?”赵还比喻说,这就像是武侠小说里,与高手过招的郭靖,每一次都会有长进。

“ 我们的人生阅历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事情没有经历过。你没有像巴菲特那里经历过几个完整的周期。这并不是聪明不聪明的问题,而是你有没有经历过,深刻不深刻 的问题。跟他聊完之后,我知道了经历了这么多周期的人,他的看法、总结与经验。我马上就知了,哪些事情我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赵丹阳说,“这是无 价之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90

巴菲特:通胀时期该如何投资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dwum.html


  张惠娜、杨娜(译)

  本文首次于1977年5月发表于《财富》杂志,在目前环境中,随着人们对未来通胀预期的升温,重读此文,重温巴菲特思想的火花,相信当代投资者仍将能从中受益。

  巴菲特认为,就经济本质而言,股票和债券事实上非常相似,股票不过是穿着股票的外衣来到华尔街化装舞会的“股本债券”。由于股票的本质与债券非常相 似,股票受通胀的影响也非常大。通胀转移富裕股东的收入来改善工人福利的潜力并不大。要想产生更多的经济福利,就需要大幅增加实际资本,并且投资在现代生 产设施中。此外,通胀影响实际资本积累,部分企业派息后业务扩张资金所剩无几,企业在派息与增发新股之间游戏,最终受伤的还是投资者。通胀对企业回报率的 影响有普遍性,但需要大量有形资产支出来维持经营的企业往往会受通胀伤害较大;需要较少有形资产支出的企业受伤害程度较小;经济商誉高的企业受到的伤害也 较小……

  股票和债券类似,在通胀的环境中表现不佳,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过去十年中(六七十年代),我们大多数时间都处在通胀环境中,对股票而言,这也是一个困难重重的时期。

  但是,人们对这段时期内股市问题原因的认识尚不够充分。通胀时期债券持有人面临的问题并不难理解。当美元价值逐月恶化,以美元计算收益和本金的证券将不会成为大赢家。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股票与债券不同。许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股票可以对冲通胀风险。产生这一认识的根源是,股票代表的不是债权,而是具有生产设施的公司的所有权。投资者认为,不管政府如何印钱,公司的生产设施将能保留其实际价值。

  但是,为何事与愿违呢?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就经济本质而言,股票和债券事实上非常相似。

  我知道,对许多投资者而言,这一观点听起来有些奇怪,他们会迅速反驳道,债券的回报是固定的,股权投资的回报率每年起伏较大。但是,如果仔细考察公司在二战后的总回报,你会发现一个惊人的现象:股权回报率事实上变化不大。

  股票的息票是固定的

  二战后第一个十年中(1946-1955),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每年回报率为12.8%。接下来的十年中,这一数字是10.1%。其后的十年中,回报 率为10.9%。但是,多年总体而言,账面价值回报率趋向于12%。在通胀年份里,没有迹象显示回报率大幅超过这一水平,在物价稳定的年份里也同样如此。 现在,我们把这些公司看作生产企业,而非上市股票。假设企业的所有者按净值购买股票。那么,他们自己的回报也将是大约12%。因为这一回报率前后一致性相 当高,我们可以合理地将它假设为“股本息票”。

  当然,在现实世界里,股票投资者不单单是买入并长期持有。相反,投资者为了在所投资公司的利润分配中分得更大一杯羹,相互之间争勇斗智。很明显,整体 而言,这种纷纷扰扰徒劳无功,对股本息票无任何影响,只不过是降低了投资者应当分得的部分,因为频繁交易产生大量的摩擦成本,如咨询费、经纪佣金。活跃期 权市场的存在导致摩擦成本进一步上升,这一赌场般的市场丝毫不能提高美国企业的生产率,但却需要数千人在此劳作。

  股票是永久性的

  另一个事实是,现实世界中股票投资者通常不是以账面价值买入股票的。有时他们能够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购买,不过大多数时候买入价高于账面价值,这种 情况发生时,12%的回报率面临的压力就更大了。随着通胀率上升,股本资本的回报并未上升。从本质上讲,买入股票得到的是具有内在固定回报率的证券,这和 买入债券是一样的。

  当然,债券和股票的形式有重大差别。首先,债券终将到期,也许投资者需要长期等待,但是最终投资者将能够重新协定合约条款。如果目前或预期通胀率使得他过去的息票不足,他可以拒绝进一步游戏,除非现在供应的息票能重新激起他的兴趣。类似情形最近几年时有发生。

  但是,股票是永久性的。股票的到期日无限远。股票投资者锁定了美国企业所能挣得的收益,不管有多少。如果美国企业的回报率注定是12%,那么投资者必 须接受这一回报率。股票投资者整体而言既不能退出,也不能重新商议契约条款。个别公司可能被出售或清算,公司可能回购股份。不过,总体而言,新股发行以及 留存收益确保公司系统中的股本资本将增加。

  所以,我们给债券形式打一分。债券息票最终将被重新商议,股本“息票”不能。当然,我们要承认,长期来看回报率为12%的息票似乎并不需要大量修改。

  穿“股本债券”外衣的股票

  我们的股票不过是穿着股票的外衣来到华尔街化装舞会的“股本债券”(equity bond)。

  普通债券和上述回报率为12%的“股本债券”之间还有另外一个重大差别。通常情况下,债券投资人以现金形式收到全部息票,可以自由地进行再投资。相比 之下,股票投资者的股本息票部分被公司留存,其再投资的回报率只能是公司的回报率。换句话说,公司每年12%的回报率部分派息,剩余部分被投资到公司中, 再产生12%的回报率。

  高通胀、高利率时代——股票风光不再、投资者纷纷退出

  回过头来看,1946-1966 年间的投资者可以认为自己着实分得了满满的三大杯羹。第一,他们受益于当时远高于利率的公司股本回报率。第二,公司将股本回报的一大部分进行再投资并获得 高回报率,通过其他途径是很难获得这么高的回报率的。第三,随着人们普遍认识到前两个优势,股票投资者还受益于股本资本的升值。这一点意味着,除了最基本 的大约12%的公司股本资本回报外,投资者还获得了红利,这部分红利来自于道指的市净率从1946年的1.33 倍涨到1966 年的2.20 倍所带来的收益。估值上升的过程中,投资者暂时获得了超过其所投资企业内在盈利能力的回报率。

  到60 年代中期,大型投资机构终于发现了这一投资的“人间天堂”。但是,就在这些金融巨头开始争相买入股票时,我们进入了通胀加速上升、利率升高的年代。估值上 升的过程开始反转,这一点也相当符合逻辑。利率上涨无情地降低了所有现有固定息票投资标的的价值。随着长期公司债券利率开始上升(最终升至10%左右), 股票的12%股本回报率和再投资特权都显得黯然失色。

  人们认为股票比债券风险大,这一点无可厚非。虽然股本息票长期来看大致固定,但每年的确有波动。投资者对未来的态度受每年波动的影响相当大,虽然这种 影响经常是错误的。股票风险大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它们的到期日无限长。由于这层额外风险,投资者自然的反应是期望股本回报稳稳高于债券回报,比如说,如果债 券的回报为10%,那么同一类型公司发行的股票12%的股本回报率就不能算作“稳稳”。随着差价缩减,股票投资者开始寻求退出。

  但是,股票投资者作为一个整体不能退出。他们所能做的是大量换手,产生大量摩擦成本,随后估值水平大幅下降,因为12%的股本息票在通胀环境中吸引力下降。过去10 年中,债券投资者经历了一系列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发现任何息票水平——不管是6%、8%或10%——都并非是注定的,债券的价格也是会崩溃的。大部分股票投资者没有认识到他们也有一个“息票”,对此,他们现在还处于认识过程中。

  企业提高赢利的五种方法在通胀环境中难以凑效

  我们是否必须认为12%的股本息票是一成不变的呢?是否有什么规律说公司的股本资本回报率在通胀率持续攀升的环境中不能向上调整呢?

  当然没有这样的规律。不过,另一方面,美国也不能随心所欲或通过制定法律来提高公司赢利。要提高股本回报,公司需要至少做到以下一点:(1)提高周转 率,即销量与企业使用总资产的比率;(2)使用更便宜的杠杆;(3)使用更多杠杆;(4)降低所得税;(5)增加经营利润率。

  除了以上这些,增加普通股回报率恐怕别无他法。这些方法在通胀时期究竟能不能提高公司的股本资本回报率呢?下面我们将仔细阐述。

  第一,提高周转率。关于此,我们需要考虑三个主要资产类别: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

  应收账款增长与销量成比例增长,不管销售额增长是靠销量增长、还是靠价格上涨驱动。这一点没有提高空间。

  至于存货,情况就没这么简单了。长期来看,单位存货的趋势追随单位销量的趋势。但是,短期内,存货周转率可能因预期成本或瓶颈等因素的影响而上下波动。

  使用“后进先出”的存货估值方法在通胀时期有利于提高报告的周转率。当销售额因通胀而上升时,使用“后进先出”存货估值方法的公司的存货水平要么维持不变,要么跟随销量增长。但无论如何,金额周转率上升。

  20 世纪70 年代早期,公司使用“后进先出”的会计方法的潮流兴起,其结果是降低了公司报告的收益和应缴税额。这一趋势目前似乎放缓。然而,许多使用“后进先出”会计方法公司的存在以及其他公司跟随潮流的可能性将导致公司报告库存周转率进一步上升。

  通胀带来周转率上涨的幅度不大

  就固定资产而言,通胀率只要上升,其首先的结果便是提高周转率。这是因为销量会立即反映新的价格水平,而固定资产账上只能缓慢反映变化,也就是说,随 着现有资产退役并且以新价格重置时,才能反映变化。很明显,公司的重置过程越缓慢,周转率上涨越多。但是,当公司的重置周期完成后,周转率将不再因此上 涨。假设通胀率稳定,销量和固定资产将开始与通胀率等速一起上涨。

  总的来说,通胀能带来周转率一定程度的上升。其中一部分上升是肯定的,因为使用“后进先出”的会计方法;如果通胀加速,另一部分上升是可能的,因为销量上升快于固定资产上升。但是,通胀带来周转率的上升是有限的,其幅度不足以导致股本资本回报率的大幅上升。

  那么,使用便宜的杠杆是否能带来股本资本回报率增加呢?不大可能。高通胀率通常导致借贷成本增加,而非减少。通胀率飚升导致资本需求飚升,由于出借人 对长期贷款合同的担忧日渐加深,贷款条件也越来越苛刻。但是,即使利率不会进一步上升,杠杆也会变得更贵,因为公司账面上债务的平均成本小于替代成本。现 有债务到期后,需要被替代。整体而言,杠杆成本未来的变化对股本回报可能产生轻微的抑制作用。

  出借人是否愿意大量放贷?

  在通胀引起融资需求方面,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利润率高的公司需要相对较少的债务资本;但是利润率低的公司对举债似乎欲壑难填。出借人现在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比以前清楚多了,因此也不大愿意出借资金给那些资本需求大、利润率低的公司让他们大幅增加杠杆。

  然而,在通胀环境中,许多公司未来似乎定会通过增加杠杆来提高股本回报率。管理层会这样做,因为他们需要大量的资本,他们希望不需削减派息或发行新股便能够获得大量资本,因为在通胀环境下发新股的吸引力并不大。因此,他们自然的反应便是不计成本地大举借债。

  但是,以目前利率增加贷款对提升股本回报率的作用与60 年代早期利率为4%的贷款所起的作用相去甚远。更糟糕的是,负债率上升还会导致信贷评级被下调,导致利率成本进一步上升。

  因此,除了前文所阐述的,上述原因也会导致杠杆成本上升。总的来说,杠杆成本上升的弊处可能抵消杠杆增加的益处。

  此外,美国公司系统的债务远高于传统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水平。许多公司有巨大的养老金义务,其数量与公司现任员工退休时的工资水平相挂钩。在1955-1965 年间低利率环境中,来自这些养老金计划的债务是可以合理预测的。如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公司最终义务有多少。

  当然,公司每年报表上都有一项关于未履行的养老金债务的精确数据。如果这一数据真实可靠,那么公司可以预先支付这一数目的金额,将其加入现有的养老金 资产,将养老金资产全部交给一家保险公司,让它来承担公司现在所有的养老金债务。唉,可惜在现实世界里恐怕根本找不到一家愿意听一听这笔交易的保险公司。

  美国几乎每家公司的会计想到发行“生活费用”债券时都会忍不住要退缩。但是,通过由私营领域负担养老金的制度,美国的公司事实上已经背负起等同于该债券的数量惊人的债务。

  股东应当带着挑剔的眼光看待杠杆的增加,不管是传统债务,还是不入账的与物价挂钩的“养老金债务”。企业在不负债的情况下获得12%的回报率要远远好于债台高筑的企业获得同样的回报率。这意味着,如今公司12%的股本回报的价值要远低于20 年前12%的回报率的价值。

  降低所得税不大可行

  降低公司所得税似乎也不大可能提高股本资本回报率。美国公司的投资者所持有的股票只能算作D 类,A、B、C 类分别被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持有,代表的是他们征收所得税的权利。虽然这些“投资者”不会占有公司资产,但是他们在公司收益中分得一大部分,包括留存收益导致股本增加所产生的收益,留存收益本该归属D 类股东。

  这些A、B、C 类股票的另一迷人特点是,只要任何一类“股东”进行单边投票,那么他们在公司收益中占有的份额将会立即大幅增加,而且不需付款,比如,对A 类股票持有人(联邦政府)而言,只要国会采取行动即可。更有趣的是,有时其中一类股票持有人会投票追溯提高其占有企业的份额,纽约的公司1975 年就很沮丧地发现了这种情况。每当A、B、C 类“股东”投票提高他们在企业中占有的份额时,剩余归属D 类股东——普通投资者——的部分就将下降。

  展望未来,长期来看,认为A、B、C 类股票控制人会投票降低他们的份额是不明智的。D 类股票持有人可能将不得不努力维持他们自己的份额。

  FTC 统计显示通胀上升经营利润率下降

  上面我们提到的五种增加股本回报率的方法中,最后一种是提高经营利润率。一些乐观的人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大幅提高股本回报。没有证据显示他们错了。但是,1 美元的销售额中只有100 美分,在我们得到剩余价值、税前利润前,这1 美元的销售额中还要扣除多项支出,主要项目包括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各种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种。在通胀时期,这些成本的相对重要性似乎很难下降。

  而且,最近统计证据也不支持上述认为通胀时期利润率扩大的说法。在1956-1965 这段通胀水平相对较低的时期,联邦贸易委员会(FTC)每季度报告的制造业公司平均每年税前销售利润率为8.6%。1966-1975 年间,平均利润率是8%。换句话说,尽管通胀率大幅上升,公司利润率还是下降了。

  如果企业能够按照重置成本定价,利润率在通胀时期将扩大。但是,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尽管大多数大型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得到人们普遍信任,但是他们未能做 到按重置成本定价。重置成本会计方法几乎总是显示过去十年中公司利润大幅下滑。如果像石油、钢铁和铝等主要行业的垄断能力名副其实,那么我们只能认为他们 的定价政策备受制约。

  上面可能提高公司普通股回报的五个因素都分析完了。在我看来,在通胀时期,这些方法的效果都不大。也许你在分析完之后更加乐观,但请记住,12%左右的回报率已经伴随我们多年了。

  未来收益三因子: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税率和通胀率

  也许你同意上述12%左右的股本回报率多多少少是固定的,尽管如此你仍希望在未来岁月中取得良好的回报。这一点也无可厚非,毕竟,很长时间以来,很多投资者的收益都不错。但是,你未来的收益将取决于三个变量: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税率和通胀率。

  我们先来简单地算一算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当股票价格一直等于账面价值时,一切都非常简单。如果股票的账面价值是100 美元,平均市场价值也是100 美元,企业12%的收益将为投资者带来12%的回报。如果派息率是50%,投资者将获得6 美元的股息、并且从企业账面价值增加中获得另外6 美元,这6 美元自然会反映在该投资者所持股份的市场价值中。

  如果该股票的价格是账面价值的150%,整个情况就变了。投资者同样将收到6 美元的现金股息,但是其回报率只有成本的4%。企业的账面价值同样也将上升6%至106 美元,该投资者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类似地也上升6%至159 美元。但是,投资者的总回报——包括股票升值和股息——只有10%,低于企业原本12%的回报率。

  当投资者以低于账面价值的价格买入股票时,这一过程正好反过来了。比如,如果股票价格是账面价值的80%,假设收益和派息率和上例相同,那么股息收益 率将为7.6%(6/80),股票升值6%,总回报为13.5%。换句话说,折价买股的回报率要高于溢价买股,这是常识。

  “二战”后,道琼斯工业指数的市场价值1974 年最低,仅为账面价值的84%,1965年最高,是账面价值的232%,大多数时间,这一比率高于100%。假设未来这一比率接近100%,这意味着股票投资者将获得企业全部12%的回报率,至少他们含通胀、含税收益率为12%。

  通胀是一种税,扣除后的收益有多少?

  通胀是一种比我们立法机构制定的任何税的破坏性都更大的税种。通胀税有吞噬资本的奇妙功能。

  如果我的通胀率假设接近正确,那么即使市场上涨,结果仍然令人失望。上月道指大约为920 点,相对于10 年前上涨了55 点。但是,经通胀调整后,道指下跌大约345 点——从865 点跌至520 点。即使是为了得到这一结果,道指成分公司中已经有大约一半的收益未派发给所有者,而是进行再投资。

  未来十年中,单单算上12%的股本息票、40%的派息率和目前110%的市净率,道指就将翻番。考虑到7%的通胀率,在1800 点出售股票的投资者在支付资本利得税后的实际状况要比现在贫穷的多。

  说到这里,我几乎可以听得见投资者对我的悲观预测的反应了。他们可能会认为,不管未来投资环境中面临什么样的困难,他们总会努力为自己交上一份优异的 投资答卷。他们成功的可能并不大,当然,投资者整体而言,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你认为你可以随心所欲买进卖出一只证券,并且收益超过通胀率,我倒愿意做你 的经纪人,但不是合伙人。

  即使所谓的免税投资者——养老金、大学捐赠基金——也逃脱不了通胀税。如果我假设的7%的通胀率是正确的,那么大学会计应当把每年收益的前7%仅仅视 作对购买力的补充。捐赠基金的回报率如果低于7%,他们实际上什么也没挣得。如果通胀率为7%、整体投资回报率为8%,那么,这些自认为免税的机构实际上 支付了87.5%的“所得税”。

  通胀影响实际资本积累,派息后业务扩张资金所剩无几

  为了理解通胀对实际资本积累的影响,需要稍微计算一下。我们暂时回到前面提到的12%的股本资本回报,这一盈利水平扣除了折旧,应该允许现有产能的重置。

  我们假设一半的盈利以股息形式派发出去,剩余6%作为未来增长的股本资本。如果通胀率低,公司增长的很大一部分是实物产出的真实增长。因为在这种情况 下,为了复制今年的实物产出,第二年投入到应收账款、库存和固定资产的资金必须增加2%,这样只剩下4%投资于实物产出的增量部分。也就是说,2%为虚幻 金额增长提供资金,反映的是通胀;剩余4%为真实增长提供资金。如果人口增长1%,那么实际产出增加4%带来人均净收入增长3%。过去我们经济体的人均净 收入增长基本上就在这个水平。

  现在我们来做另一个运算。如果通胀率是7%、派息政策和杠杆率保持不变,那么考虑通胀成分后,剩下的实际增长为零。12%的盈利中一半用于派息,剩下 的6%全部用于为维持去年的业务量而增加的资金。许多公司在正常派息后实际上没有留存盈利为业务扩张提供资金,他们开始问,我们如何才能降低分红同时又不 会惹怒股东?我给他们带来一个好消息,现在已经有这样的方案了。

  近年来,发电行业分红能力甚微,甚至没有。或者换句话说,如果投资者同意购买他们的股票,他们就有能力派息。1975 年,电力行业支付普通股股息33 亿美元,要求投资者返还34 亿美元。当然,他们略施小计,拆东墙补西墙,这样得以避免重蹈Con Ed 公司的覆辙。1974 年,Con Ed 公司非常干脆地告诉投资者无力派发股息。这家公司坦率但不明智的做法在资本市场上换来的是灾难。

  精明一点的公用事业类公司维持甚至增加季度派息水平,然后要求新老股东把钱汇过来。换句话说,公司发了新股。这种做法将巨额的资本送给税务部门和承销商。但是,似乎每个人都兴致高昂,特别是承销商。

  或许政府是解铃人

  随着企业努力应对实际资本积累问题,预计这种削减派息的方法将会被更广泛地使用。但是,控制股东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7%的通胀率和12%的回报率导致用来满足公司未来真实增长所需的现金流减少。

  因此,随着传统的私人资本积累方法在通胀面前变得岌岌可危,我们的政府将越来越多地试图影响行业的资本流入,他们也许会像英国那样失败,或者像日本那 样取得成功。美国不具备日本式的、政府、企业和劳工密切合作所需要的文化土壤和历史背景。如果幸运,我们或许能避免步英国后尘,在英国,各个集团围绕如何 分配蛋糕而非协力做大蛋糕争斗不休。

  总之,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能会听到更多关于投资不足、滞胀以及私人领域不能满足需求的故事。

  附:通胀环境中有望表现较好的公司

  既然通胀对企业盈利影响具有普遍性,那么哪些公司受伤害较小?在1983 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指出,虽然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那些自然资源、厂房、机器或其它有形资产丰富的企业最能提供通胀保护,但情况并非如此。任何需要有形资产 净支出进行运营的无杠杆企业均将受到通胀伤害。需要很少有形资产支出的企业受通胀伤害最小。重资产企业通常回报率低,其回报率通常不足以满足通胀带来的企 业现有业务运营的资金需求,没有剩余资金来支持真实增长、向股东分配股息、获得新业务。相比之下,在通胀岁月中积累的大量财富中,那些对有形资产需求较 小、拥有持久价值的无形资产的企业占比较大。在通胀时期,经济商誉(而非会计商誉)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因为真实经济商誉的名义价值通常与通胀成比例增长。

  在1981 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提到,其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的两类公司结果非常亮丽,其中一类恰好是能够很好地适应通胀环境的企业。这类企业必须有两个特 点:(1)有能力在无需担心市场份额和单位产量大幅下降的情况下轻易地提价(即使当产品需求平稳、产能未得到充分利用时也能如此),(2)有能力将企业产 出额大幅增加(更多是归因于通胀而非真实增长)与较少的额外资本投资需求协调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1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