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10月起實施區域化限購!並實行差別化信貸
9月30日據天津日報消息,天津市政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促進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並將於10月1日起實施。
根據意見規定,天津將實施區域性住房限購,強化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即在天津市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暫停在市內六區和武清區範圍內再次購買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對在市內六區和武清區範圍內購買首套住房的非本市戶籍居民家庭,申請商業貸款首付比例不低於40%。
《實施意見》還要求,金融管理部門要對商業銀行執行國家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加強監督檢查,督促商業銀行嚴格對購房人首付款核查,嚴禁各類機構違法開展首付貸、過橋貸等金融杠桿配資業務,維護住房信貸市場秩序,防範金融風險。
加強新建商品住房銷售許可管理
《實施意見》規定,對未按照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期限取得基礎部位驗收證明,以及取得基礎部位驗收證明後30日內未申請辦理銷售許可的商品住房項目,提高申請商品住房銷售許可工程形象部位標準,6層以下(含6層)建築需達到封頂,7-12層建築需達到6層以上,13層以上(含13層)建築需達到總層數的50%。
商品住房項目建築規模在3萬平方米以上的,每期申請銷售許可面積不得低於3萬平方米(尾盤除外),商品住房項目建築規模在3萬平方米以下的,須一次性辦理商品房銷售許可。預售許可的最低規模不得小於幢。項目建築規模以規劃許可證記載面積為準。
嚴格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申報制度
《實施意見》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在申請辦理新建商品房銷售許可時,應當在商品房銷售方案中申報每幢房屋單位建安造價、銷售單價上限和每套房屋銷售價格上限。房地產開發企業取得商品房銷售許可並辦理商品房預售登記後10日內,要在銷售現場顯著位置一次性公開全部房源信息及每套房屋的銷售價格上限。市國土房管局同時將每套房屋的銷售價格上限在天津市房地產綜合信息網上公布。房地產開發企業及代理中介機構不得高於公布的銷售價格上限宣傳和銷售商品住房。
加強新建商品房銷售監管
《實施意見》同時規定,房地產開發企業和銷售代理機構對未取得銷售許可的商品房項目,不得以任何方式向購房人收取或變相收取定金、預定款等性質的費用。房地產開發企業銷售商品房需簽訂預定協議的,應當通過天津市商品房銷售管理系統網簽《天津市商品房預定協議》,並在2個月內簽訂《天津市商品房買賣合同》。房地產開發企業不得以反複預定的方式囤積準售房源,每套房屋預定次數不得超過2次。商品住房嚴格實行購房實名制,認購後不得擅自更改購房者姓名。
加強房地產市場監管
此外,《實施意見》還要求各區政府要結合轄區實際,組織本區相關管理部門承擔和落實本區域房地產市場監管職責,確保本區域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對發布虛假房源消息、捂盤惜售、哄擡房價、倒賣“房號”、誘騙消費者交易等違法違規行為,市場監管、房管等行政主管部門按照各自職責依法嚴肅處理。處理期間可關閉涉事開發企業和中介機構商品房或二手房買賣合同網上打印功能,情節嚴重的,同時向社會公開曝光。
各類新聞媒體、網絡平臺要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對於各類機構及個人利用各種公共平臺散布虛假消息,制造、傳播謠言的,由公安、網絡信息管理、市場監管等部門堅決予以查處。
環保部長:推進實施長江經濟帶差別化環境準入
“從嚴從實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優化沿江產業布局,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從源頭防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在今天(9日)上午召開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說。

1月9日上午,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講話。攝影/章軻

1月9日上午,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現場。攝影/章軻
環保形勢依然緊迫而複雜
長江經濟帶是橫貫我國東中西、連接南北方的經濟走廊,覆蓋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11個省市,面積約205.3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21.4%。
據2014年的統計,長江經濟帶常住人口達5.84億,占全國的42.7%;地區生產總值(GDP)為28.46萬億元,占全國的44.7%;人均GDP為4.96萬元,比全國平均水平約高出0.3萬元。
去年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稱,目前,長江經濟帶發展面臨諸多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而排在第一位的是“生態環境狀況形勢嚴峻”。

長江經濟帶示意圖
長江經濟帶分布著40余萬家化工企業、五大鋼鐵基地、七大煉油廠,以及南京、儀征等大型石油化工基地,“重化工圍江”。每年,約300億噸廢汙水排入長江,相當於黃河的水量,環境承載力已接近上限。這還不包括占沿江全國40%人口排放的生活汙水和垃圾,導致長江水汙染情況日趨嚴重。
第一財經記者從環保部了解到,2016年,環保部組織編制《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推動、指導沿江11省(市)將長江經濟帶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全部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全面開展長江流域水質監測,“十三五”時期將實現所有跨界(省界、市界)水體開展聯合監測。
同時開展了沿江飲用水水源地環保執法專項行動,推動126個地級以上城市完成全部319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劃定。長江經濟帶沿線各省(市)加強協調聯動,形成齊抓共管工作合力,共同推動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環保部門最新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長江經濟帶水質優良(Ⅰ—Ⅲ類)斷面比例為75.2%,比2015年提高2.8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斷面下降2.9個百分點。

長江經濟帶是目前我國開發強度最大的區域之一。攝影/章軻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形勢依然緊迫而複雜,仍面臨流域系統性保護不足,生態功能退化嚴重;汙染物排放量大,飲用水安全保障任務艱巨;沿江化工行業環境風險隱患突出,守住環境安全底線壓力大;部分地區城鎮開發建設嚴重擠占江河湖庫生態空間,發展和保護矛盾凸顯等問題和挑戰,需要長期持續努力。”陳吉寧說。
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
監測數據顯示,1999-2014年,長江經濟帶工業廢氣排放量呈持續上升態勢,2014年工業廢氣排放量達到251432億立方米,其中,NOx、SO2、煙粉塵等大氣汙染物排放量分別為666、679和480萬噸,在全國相應汙染物排放中占比分別達到32%、34%和28%。長三角和成都平原地區已成為我國霾天數最高的地區之一。
長江經濟帶也是我國突發性環境事件的集中發生地區,2010-2014年,11省市突發環境事件分別占到全國的17%、63%、68%、64%和54%,其中,上海市和江蘇省占比最高(2014年兩省市占到全國的38%)。
並且,近年來較大和重大環境事件也大多發生在長江經濟帶內,2014年全國3起重大環境汙染事件中,有2起發生在湖北省;16起較大環境事件,有10起發生在長江沿岸11省市。

江西省九江市長江飲用水水源地內有多個碼頭和泊位。攝影/章軻
去年6月29日,審計署發布了883個水汙染防治項目審計結果。審計抽查了長江經濟帶沿江區域涉及的23個市縣,發現城市生活汙水有12%(年均4億噸)未經處理直排長江;沿江373個港口中,有359個(占96%)未配備船舶垃圾接收點,260個(占70%)未配備汙染應急處理設施。

江西省九江市城市管網汙水直排長江,下遊不遠處就是飲用水取水口。攝影/章軻

我國內河水運發展迅速,油類和危險化學品的運輸量逐年大幅增長。攝影/章軻
而盲目的大開發,也導致長江上遊漁業資源嚴重衰退,如金沙江幹流魚類自然資源瀕臨崩潰。長江流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介紹,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機構的長期監測數據表明,長江中的“四大家魚”魚苗發生量急劇下降,由上世紀50年代的300多億尾降為目前的不足1億尾。

中科院水生生物博物館里展示的長江魚類,其中多數已經消亡。攝影/章軻
陳吉寧表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將按照《“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和即將出臺的《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部署的各項目標任務,從嚴從實抓好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
“加快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陳吉寧說,2017年底前,沿江11個省(市)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全面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同時堅定不移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實施差別化環境準入,優化沿江產業布局,嚴格控制高耗水行業發展,從源頭防範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
陳吉寧表示,長江經濟帶沿線要全面排查工業汙染源排放情況、加大超標排放整治力度;加大飲用水水源地排查整治力度,確保城鄉居民飲水安全;配合住建部門強化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與考核,2017年底前,11個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加快實施控制汙染物排放許可管理,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建立系統化管理機制。
在強化流域生態保護,增加生態環境承載能力方面,陳吉寧表示,將統籌水域陸域,細化主體功能區生態保護要求,加強生態保護和修複,依法嚴厲打擊流域生態破壞行為;開展沿河環湖生態保護和修複,努力提升流域環境承載能力;同時深入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探索建立可持續的農村環保體系;加快完成畜禽養殖治理、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排查整治等任務;以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生活汙水垃圾治理為重點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開展農村有機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探索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機制,帶動農村汙水垃圾綜合治理。

1月9日上午,在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座談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聽取有關省市匯報。攝影/章軻
陳吉寧在座談會上也表示,將強化監督考核,落實各方責任。實施以控制單元為基礎的水環境質量管理,改革完善流域環境監管和行政執法體系,把河長制的建立和落實情況納入中央環保督察,推動各地落實屬地責任,健全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