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維基解密:洗錢模式怎樣助澳門獲得巨大經濟成功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399

12月4日的《華爾街日報》報導,中國政府開始加強監督澳門博彩業及為高端賭客提供賭資的中介,認為這是新一屆中國領導人加大反腐力度的第一個跡象。

知情人士向《華爾街日報》透露,近幾週中國內地和澳門警方拘捕了至少三大澳門博彩中介公司的員工。知情者稱,這些中介向超級賭客提供貸款,然後到中國內地收債。
 
此前外界就普遍認為這些中介與有組織的犯罪和洗錢活動有關。而維基解密披露的一份密電揭示了博彩中介與澳門經濟成功的關係。
 
這份美國駐香港領事2009年密電的部分內容如下:
 
現在一半以上的澳門GDP都來自博彩和看護業。但它的非凡成功卻基於一種即使並非鼓勵也推動了洗錢的模式。在暴利的VIP賭博市場,大部分賭客都來自中國大陸。儘管中國政府控制資本,限制中國居民每年轉移國外的資金至多5萬美元,但大陸客的賭資其實有數十億美元。
 
澳門VIP市場的成功依靠著一些賭場中介。他們為VIP客人安排簽證,提供當地貨幣的賭本和進入澳門賭場VIP賭博包間的途徑。VIP博彩收入佔澳門博彩業總收入的60%以上。
 
雖然必須註冊在案,而且名義上受到澳門政府監管,但這些促進博彩的機構據說在與有組織的大陸犯罪團夥密切合作。賭場中介直接接觸澳門賭場,以折扣價購買籌碼,能幫玩家避免身份確認
 
澳門瞭解客戶與保留記錄的要求比其他國際賭博場所寬鬆得多。在澳門,政府監管賭場中介的行動目的是限制競爭,不是打擊不法活動。對賭場和賭場中介的監督有限,力度還很薄弱。中國政府對大陸遊客定期從嚴要求給予自由行許可,這可能體現出政府擔心腐敗官員在澳門洗錢。
 
關於中國政府對澳門博彩監管的態度,路透社最近的報導援引澳門十六浦度假村酒店(Ponte 16)行政副總裁馬浩文的話說,中國政府要求加強對資金流動的監管,但
 
他們並不想把賭博業從澳門拿走,他們只是要加強控制,也提醒大家要守規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337

SAC事件反思:投資者不惜一切追求回報的巨大壓力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1236

美國司法部對SAC資本提出刑事訴訟,再度引發各界關注財富對沖基金金錢至上文化。

華爾街巨頭Steven Cohen否認了所有他存在所有過錯,Cohen本人也沒有遭到刑事罪案指控。

但是對沖基金業誇張的費率和獎金結構,以及投資者要求基金經理不惜一切打敗市場的壓力,令沖基金經理並不總是遵守正確的路線,甚至有時候越線。

WSJ認為事實上對沖基金(包括SAC資本上)本質上就是某種形式合法內幕信息:基金經理憑藉的就是對某一領域獨有的知識生存。你買入對沖基金就意味著選擇了在某一領域擁有比你知道「多得多」能力的一群人。

事實上要實現公平的交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沖基金並不像ETF每日公佈其詳細資產組合,或者共同基金那樣每季度發佈。

 Commonfund對沖基金業務主管Nicholas De Monico說:「對沖基金業比過去透明的多」

「但是獲得數據,確保這些數據正確,這些都需要繁重的工作,而做這些事情並不會吸引眼球」。
Nicholas De Monico向50餘只對沖基金投資了近22億美元資產。

而據德意志銀行一項全球調研顯示,1/3的大型投資者在投資前不需要對沖基金提供交易記錄。3/4養老基金以及近一半的保險公司和捐贈基金——僱傭外部諮詢公司展開對沖基金盡職調查,而不是他們親自來做。

大型投資者之所以十分願意睜一眼閉一眼,甚或是把兩隻眼睛都閉起來,並且花大價錢買對沖基金,是因為他們做著安全性和業績卓越的白日夢。

在債券收益率低得可憐的市場條件下,人人都想要兩位數的回報率。數萬億美元資金正滿世界追著為數不多幾個能用幾十億美元便可賺取高回報的基金經理。客戶支付的管理費用能高達資產價值的2%和利潤的20%,甚至有時高達美國政府所指控的SAC資本高達3%和50%。

大型機構投資者是這個星球上最不顧一切的業績追逐者。

多倫多諮詢公司KPA Advisory Services養老金策略專家Keith Ambachtsheer說:

「諮詢師說對沖基金能在其他所有都在做的交易中做得到8%的年化回報,理由僅僅是他們能做的更好。但這個如意算盤是不會如意的。」

德意志銀行的調查顯示,2012年10個機構投資者中只有一個在對沖基金方面實現了至少10%的回報率。但有1/3機構投資者認為其投資的對沖基金今年能實現至少10%的回報率。

衡量對沖基金業績的指數HFRI基金加權綜合指數(HFRI Fund Weighted Composite)今年上半年漲了3.55%,去年全年漲了6.36%。

WSJ我們似乎應該控訴整個生態系統,不是發起刑事指控,而是智識層面的指控。

沒錯很多對沖基金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罪」:雖然業績平平但卻收取高額費用盤剝客戶;一些基金甚至可能在違法操作。但投資者也不是完全無可指責:「成熟」的機構投資者仍堅持相信「牙仙」(Tooth Fairy )的存在,仙人可以奇蹟般地為所有人提供好於大盤的回報率。而這或許那才是最大的犯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542

麥嘉華:流動性過剩 到處都是「巨大的投機泡沫」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761

大空頭麥嘉華週五告訴CNBC,他認為現在所有資產都充斥著「巨大的投機泡沫」,無論是股市、債市、比特幣還是農地都是如此,而這一切都是「流動性過剩的症狀」。

麥嘉華稱,股市最近連攀新高,只要美聯儲的超低利率等刺激計劃繼續存在,在泡沫破滅之前還會接著上漲。

「如今的股市還會再上漲20%嗎?會的,只要央行繼續印錢,還會漲得更多。」

麥嘉華還提到,目前的Shiller P/E指標很高,預示著將來股市的回報將會很低。該指標是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希勒命名,是衡量泡沫的很好指標。

麥嘉華認為比特幣的飛速上漲就是因為流動性過剩的影響。

 「農地在過去10年漲了10倍,現在比特幣也漲起來了,天知道下一個還有什麼會漲起來。」

在最近的CNBC採訪中,麥嘉華還預計歐洲股市的表現將會超越美國和新興市場國家,中國的信貸泡沫將給世界帶來比2008年金融危機更大的危險。

PIMCO總裁比爾格羅斯週五也在twitter上表示市場上充斥著泡沫。

「我們應該把今天成為『綠色星期五』。但是,要當心2014年這些數字會變成紅色。所有的市場都是泡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90

【解讀】阿里投資海爾:劍指中國農村電商與物流,巨大的一盤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0/57032.html
  馬云做什麼從,來都是不心血來潮。已經宣佈「退休」的他這次高調為阿里和海爾的合作站台,無疑是看中了海爾已經擁有17000多家服務商網點的日日順物流體系。i黑馬覺得,電商向三四線城市滲透的速度已經加速,長期佔據電商頭把交椅的阿里一定不想錯過這股浪潮。而對海爾來說,傳統家電行業已經到了「要麼觸網要麼死亡」的關頭,轉型是唯一出路。i黑馬分享黃剛的這篇文章,對阿里、海爾,以及電商和物流的發展,解讀地非常到位,值得一讀!
 
\
  黃剛/文
 
  海爾與阿里兩大巨頭的戰略合作無疑是一石激起千層浪,雙劍合璧,直指中國電商+物流暗藏的另一個巨大的商業平台。這個平台是什麼?有多大商業價值?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海爾的發展戰略是什麼?缺什麼?擁有什麼?
 
  1、張瑞敏的互聯網化戰略
 
  海爾,作為中國民族家電品牌巨頭,63歲的張瑞敏在2013年還在大膽推動企業的改革創新,要以破壞性創新「顛覆」海爾模式,這個模式正是海爾的新供應鏈模式,張瑞敏認為互聯網經濟時代迫使海爾變革,未來的商業是與顧客零距離的時代,傳統企業要麼觸網要麼死亡,互聯網經濟時代傳統中國製造必須思考的轉型思路。張瑞敏認為:大海爾拆分成2000多個"小海爾",扁平化,適應快速響應互聯網經濟;同時推動C2B戰略,讓"用戶"全流程體驗整個供應鏈...
 
  從以上張瑞敏新的戰略來看,海爾邁向互聯網經濟的決心已定。而國內最懂互聯網經濟的巨頭是誰?當然,那是馬云!這一點是絕對的互補。
 
  2、物流,海爾擁有的絕對戰略資源
 
  2013年4月,海爾宣佈在第五個「七年計劃」的開局之年,重點推進網絡化建設,海爾剝離物流業務 打造開放式電商物流平台,張瑞敏計劃在日日順物流持續投入60億以上資本,進一步深耕家電商家的線下的物流、服務體系,打通中國網購的「每一根毛細血管」。
 
  時至今日,海爾電器旗下的日日順物流在全國擁有9個發運基地,90個物流配送中心,倉儲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以上。同時已建立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並在全國2800多個縣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和17000多家服務商網點。
 
  注意:海爾已經擁有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這是蘇寧、京東、亞馬遜都不能具備的絕佳資源(除某國有物流企業之外)。
 
  二、阿里巴巴擁有什麼?缺什麼?
 
  作為中國電商鼻祖的馬云,從交易到金融、從數據到物流、從收購新浪微博到收購高德地圖、從滲透製造業代工到O2O的戰略佈局...這一切都是在建立一個龐大的生態帝國。咱們一一解讀吧!
 
  1、交易、金融、數據。這個不用多說,阿里已經有一套成熟體系。
 
  2、收購新浪微博、收購高德地圖。收購新浪微博股份,這是從供應鏈前端需求挖掘、精準營銷的重要戰略;收購高德地圖,本地化O2O的重要戰略,同時是與物流密切相關的,因為任何物流都是在地圖上運營的,基於物流大數據的挖掘,地圖是重要的數據載體。
 
  3、滲透製造業前端。這是11月份阿里巴巴的新動作,阿里巴巴的"淘工廠"試運營,整合供應鏈前端平台,以整合各大代工廠為核心,依託電商平台快速幫助需求者找到代工廠,Zara、LV等20多萬代工廠已入住…這是阿里推C2B的重要策略,同時隱藏著重大供應鏈金融市場和打造敏捷製造的供應鏈平台。
 
  這與海爾的C2B模式完全融合,海爾的多個品類就相當於一個大包的融合。
 
  4、物流。2013年,馬云算是影響中國物流發展的風雲人物,5月28日宣佈投資菜鳥網絡,整合「三通一達」+順豐,同時加上自己投資的百世匯通,真正把中國快遞進行了一次整合。但今天的菜鳥落地的僅僅是地產和政府資源,真正要實現全網、全平台運作,還需要很長一段路,但時機是不等人了。看看京東的物流發力、順豐的全網佈局,這一切已經給馬云敲響了警鐘。
 
  14億人口的中國,一線城市的4億網名已經互聯網化,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競爭不是在一線城市,而是在二三線、三四線、農村市場,這是目前的絕對商機。10億人口的市場潛力是任何一個電商都不會放過的機會,但要抓住這個商業機會,物流成為馬云的一大心病。
 
  海爾日日順的這個物流體系,剛好彌補了馬云的欠缺,這正是馬云急需的資源。
 
  三、2014年中國電商、中國物流行業環境及格局
 
  1、政策環境:
 
  從今年1月溫家寶點名邀請馬云參加國務院會議,到11月李克強總理邀請馬云參加國務院經濟座談會議,兩屆總理的重點接待。完全可以看出,馬云是一直把脈這國家政策動向的商業大佬,政策背後的商業機會,對於他來說是瞭如指掌。
 
  從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家庭農場政策,到十八屆三中全會農村改革政策,預示著農村電商的春天來臨,從土地改革到城鎮化,這都當然預示著中國農產品電商迎來重要商機,當然也是中國物流發展的重要商機。
 
  我在12月4日的《2014年中國生鮮電商即將引來新爆點》文章也做了全新的解析。
 
  2、王衛的佈局:
 
  王衛的暗藏的重大黑馬電商順豐優選今年已經發力,2013年經過了7次重要擴張。在12月1日宣佈上線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擴張,常溫品類擴展至全國,凡是順豐速運可到達的地方都將成為順豐優選的服務範圍,如此順豐優選也正式成為全國性食品電商。這裡暗藏著王衛要依託順豐快速物流服務滲透全國的大戰略。
 
  3、柳傳志的佈局:
 
  柳傳志的互聯網農業已經全面鋪開,計劃要用互聯網思維改造農業,未來賣農產品像雷軍(微博)賣手機一樣,抓住三中全會后土地政策扭轉將產生新型農業。從獼猴桃、藍莓種植到全日通快遞持續併購,以及增益供應鏈的全網鋪開,再到互聯網營銷。無疑看出農業戰略已經是柳傳志的重點,遠遠高於傳統聯想PC的商業價值。
 
  4、劉強東的佈局:
 
  京東的物流可以說是中國電商自建物流的標竿,一線城市最高效的電商自建物流服務,目前找不出第二家,這一點是馬云、張近東都無法趕超的。但京東在三四線城市、農村城市的物流覆蓋也是個大問題,所以,未來的電商誰是贏家,關鍵看物流。京東的農村電商計劃推進進度還有一定的時間,目前農產品「ABC」模式也會面臨冷鏈物流的挑戰。
 
  未來的家電,誰能最先滲透農村,誰將具備重要的先機。
 
  當然,別忘記了京東的O2O的戰略,如果各地有具備類似與太原唐久這樣的便利店,特別是農村便利連鎖,這將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商機。
 
  5、張近東的佈局:
 
  O2O一直是蘇寧今年的重要戰略,蘇寧具備線下絕對的優勢,今年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對外宣佈:2020年蘇寧實體店舖將由現在1700家增加到3000家,新增1300家不同於此前的實體店,蘇寧要打造移動互聯體驗式購物,把實體店互聯網化。不可否認蘇寧具備O2O的絕對優勢,同時蘇寧計劃在2015年將實現60個物流基地和12個自動化倉庫的全國布,快遞隊伍近8000人。
 
  蘇寧有著絕對的線下優勢,但從格局上看,蘇寧的優勢頂多能滲透到縣級城市,要想海爾那樣擁有7600多家縣級專賣店,約26000個鄉鎮專賣店,19萬個村級聯絡站,這是暫時無法達到的。
 
  四、綜合分析阿里巴巴投資海爾的商業價值
 
  阿里巴巴投資海爾商業內涵,目標劍指農村電商、農村物流大平台的商業價值,原因:
 
  1、因為此時的菜鳥一時半會無法"上天",還在糾纏在物流地產和資本的遊戲,無法支撐馬云的夢想,但時機不等人。
 
  2、海爾日日順的這張物流網,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資源,是京東、蘇寧所缺少的重要的農村電商平台支撐資源,誰先下手,誰將獲得先機。
 
  3、農村電商是一個超級大市場,14億人口,4億已經成為網購人群,最大的10億人群在農村,這10億中至少具備7億人口的市場開發價值。同時農村互聯網化在城鎮化發展的推動下,商機已經非常明顯,誰能解決物流+本地化服務,誰就獲得這個市場,未來農村電商O2O的購物體驗將成為主流的發展趨勢。
 
  4、對於海爾日日順價值,海爾日日順的物流業務其實是出於不飽和狀態,借阿里合作推動農村電商市場,是將日日順建成中國最大的農村物流平台的夢想得以實現,也就是將目前尚未成型的平台快速推向成型並具有絕對的行業領先價值。
 
  5、對於海爾從傳統製造向互聯網製造企業轉型起到了重要的推力,C2B的家電購物+快速的物流,將徹底贏掉其他的家電品牌。同時大家應該看到,這兩年是中國家電更新換代的重要年頭,張瑞敏將借助馬云的合成,徹底顛覆傳統家電的供應鏈模式。
 
  幾句話一定要記住:
 
  1、未來的電商,得物流得天下。
 
  2、農村電商是個大市場,7億人口的消費潛力完全有可能再造一個阿里巴巴。
 
  3、阿里與海爾聯姻,這將對京東、蘇寧帶來重要壓力,但對加速中國物流整合發展絕對有利。

   (作者係中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高端聯盟理事、漢森世紀供應鏈管理諮詢總經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356

能否從籌碼到股權----新牛市可能成就的巨大意義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lun7.html

題記:本文根據筆者在中美股市多年的實踐經驗,嘗試解釋中國資本市場的各種現象成因,並為未來釐清思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第一部分  熊市源頭 (立春 原創)

過去十年中國的經濟特徵就是四個字:國進民退,各種資源向國企央企傾斜,最顯著的表現就在資本市場,所有好的資源都向他們開放,再巨大的航母級融資都吃得下來;可最終,這個結果使得實體經濟如泥牛入海,以至於到了不轉型就是死路的嚴重地步;這些國企背景的上市公司,一切不公的做法和設置都是打著捍衛國家利益的旗號,從股權結構上不合理的絕對佔比,到各種花樣百出的違規造假,央企國企不斷成為各種腐敗和重大犯罪的溫床,尤其是那些被稱作藍籌股的大型企業,其隱蔽程度更深,危害更大,同時,由於這些企業的主事者都是行政指派,部級司級等行政職務很高,讓監管無從談起,這些年積累下來,已經形成了強大的既得利益群體,而且這一趨勢越來越大,基礎越來越強,所以改革的最大阻力就是攻克既得利益堡壘。

 

三中全會各項決議洋洋萬言,數百條,其實中心思想就是建立市場化機制,遏制國有企業,扶植民營企業,政企分離,建立廉潔透明的政治管理體制,放鬆對民間經濟活動的控制,這個結果來之不易,非常不易!其成敗現在還不能預計,因為執行力和落實程度還有待觀察。

 

在這些重要決議出籠之前,習李上位不久,新經濟政策就打起了前戰,先是中銀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繼而啟動經濟自由貿易區,為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匯率自由浮動,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對外開放等做準備,這些做法為資本自由流入流出中國打下基礎,為今後資本市場充裕的資金流創造條件;更長遠的是為中國進一步開放和推進產權流動做好鋪墊。內務方面,城鎮化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最終目的是推動內需消費持續穩定增長,配套的是改革戶籍制度,明確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這對啟動最持久拉動經濟的國內消費增長具有長遠的意義。

 

從新政的認識,作為和佈局來看,對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非常積極的,只是積累了十年的弊端與堡壘,非一日之功可以消除,並且所有的一切,腐臭與曙光,都在一個時空點同列,情形複雜,鬥爭激烈,但卻力量懸殊;而在虛擬經濟的資本市場,這兩個陣營的表現則截然相反。

 

今年23歲的中國股市,在有一定的規模之後,實際只經歷過兩輪牛市,第一段是1995年到2000年,從550點到2100點,近4倍漲幅,期間是江朱時代,股市上漲的內涵是國有企業以解困的理由嘗試股份制,從無到有,是稀缺的新事物,吸引社會資金參與「股份制」而上漲,摸了摸資本主義的手,可這個股份制是打引號的,因為股權既無法流動,也不能體現經營思想,更沒有投資回報,它只是一種不對等的融資工具,它不叫股票,它叫籌碼,股市根本上也是這麼操作和演繹的,期間中國執政大綱是總體上堅持公有制和計劃經濟的方向,市場經濟僅僅是輔助。

 

第二段是2005年到2007年,從1000點到6000點,6倍漲幅,期間是胡溫時代,股市上漲的內涵是國有資產大面積證券化的溢價(包括股權分置補償)以及全球資產價格暴漲的背景跟隨,形式上是握緊了資本主義的手,謂之全面實現了資產證券化,但實際上,國有股超額佔比,股權焊死不可流動,經營管理人員官員化,行政指派化,並獨立於監管之外,各級審批等非市場化因素氾濫,所有的有利因素都向國企央企傾斜,更促進其壟斷牟利,卻又吝於社會回報,逐漸造成腐敗叢生,效率越發低下;期間整體經濟邁的還是公有制半計劃經濟的步子,審批製為主,市場化功能為輔;也是在這段時間裡,主事者認為中國完成了國家核心資產的證券化進程,有了「定海神針」作用的「藍籌股」群體,未來市場將會一片坦途,穩中見漲。

 

可結果是:在資產大面積證券化後,那些核心企業迅速失去長期資產增值的潛力,讓代表這批偽藍籌股的上證指數如泥牛入海,除了跌就是跌,支撐資本市場活力的完全靠民營經濟為代表的中小板和創業板,長期熊市的根源不是金融危機,不是貨幣政策,不是經濟增速下滑,更不是新股不斷發行;

 

中國長期熊市的根源正是所謂的大盤藍籌股、國企股和官辦企業股群體,雖佔據資本市場核心資產地位,卻根本不具備市場化基因,因而無法建立長期資產回報模型,證券機構無法為其建立較為可信的長期估值體系,長期持有也就無從談起,它們表面上實現了股份制,但是沒有股權運作機制,如果運作股權,就會被認作造成國有資產流失,這一根本性因素,如不能改變,會永久性的困擾市場發展;

 

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在監管機制不完善,不作為的情況下,由貪婪的本性推動,與資本市場運作體系共同作案,犯下極度超募資金,發行股本巨大,完全透支未來的大罪,與中國股市發展第一階段的股票籌碼化不同,這種透支,糟糕到連賭場籌碼的意義和作用都被侵蝕掉,令市場連脈衝性的活力都快消失殆盡。

 

同一屋簷下,中小創業板也一樣三高發行,因為體量很小,只要企業素質好,行業發展快,很快就能抵消發行體制在其初上市時製造的弊端,可是超大盤的所謂藍籌股,以國有資產必須佔據超強勢比例為緣由,股權結構嚴重失衡不說,發行時又嚴重浮誇,最終導致股本巨大,加上超溢價發行,造成分紅比例遠遠不及銀行儲蓄,投資價值大打折扣。

 

後續的發展表明,這些企業還是不斷滋養腐敗的溫床,幾年來,高鐵系、電力系、中移動系、中石油系、南航系、中海系、遠洋航運系、鋼鐵系、金融保險銀行系的貪腐案件,層出不窮,涉案者居官層次高,案值大,群體性作案,抓了一批又長一批,影響面巨大,僅中石油貪腐就牽涉23家上市公司,金融銀行業就更是綿綿不絕,至今外逃貪官的涉案前幾名的記錄都是這些行業創下的;這些貪腐高官,不論所處行業和企業是興還是衰,他們都在孜孜不倦的謀取個人利益,最近被查出的ST遠洋負責人,在企業連續巨虧時,仍然享受近500萬的年薪。

 

2012年的世界五百強,中國總排名第二,上榜企業有中石油,中石化,中移動,中海油,中電信,國家電網,六大銀行,中航,中鐵,中交建等等,幾乎全部是央企和官企,他們壟斷了幾乎所有命脈性行業,獲得壟斷性收益,這些收益,部分以稅款形式上繳國家,多數留在企業內部,直接貢獻社會的很少,這一點從他們中間已上市的企業股權結構中就看得非常清楚,如中石油,集團公司股份佔比86%,就算高分紅,也是他們自己最受益,而真的遇到各種問題的時侯,他們是不會自己承擔自救的,他們的方式是哭窮撒潑,埋怨問題是政府政策使然,讓政府給他輸血喂奶,因此中國石油和中石化兩大央企,多年來多次獲得國家補助,2008年金融危機時就曾獲得國家巨額補貼;2012年,這兩大企業繼續拿到了總計122億元的政府補助,中國石油佔比較高,獲補達到94億元;

 

金融危機以來,國際原油價格總體上處於下跌走勢,國內成品油反倒一漲再漲,中石油的業績卻表現平平,多年下來,這位「亞洲最賺錢」企業給國家繳的那點稅,以補助形式返回給它自己多少?每年利潤以分紅形式留給他自己的多少?貢獻給全社會的又有多少?同樣的一個中石油,在美國上市後則是規規矩矩,成熟的資產評估和資本市場體系從根上就斷了這類企業作惡的可能,反而盡享其央企只賺不賠,賠也有人買單的特大好處,在美國融資額29億美元的中石油僅2012年一年的分紅就達到93億美元;以中石油為樣本,細究所有上市的央企、國企和官企,基本特徵都是差不多的,這樣的企業,對自身行業體系是個金主,對整體社會,就是個寄生屬性,把它們叫做藍籌股,基本等同於欺騙!

 

另一個「藍籌」群體銀行股,佔比A股市值兩成多,看上去全中國經濟發展主要是銀行在扛著似的,而美國的富國、花旗、美國銀行、摩根大通等久富盛名的大銀行市值加起來還不及頂峰時的蘋果電腦一家企業,這是因為美國銀行業分散度比較高,大小銀行上千家,相比之下中國銀行集中度超高,這種集中度來自計劃經濟體制,有所謂的價值投資者還把這一點看作是中國銀行業的價值中樞,卻不想這種集中度並未帶來高度市場化和高效率,中國特色的銀行根本不認為自己是整體經濟社會的配角,完全是主角了,他們上市也不是來貢獻他們的能量的,而是來資本市場求資金安全保障的,有點波動就來再融資,一伸手就可以抵掉十幾個創業板的市值,毫無辯駁的搶佔融資資源,而錢到了銀行手裡無非就是去填那些永遠也填不滿的各種呆壞賬,或者為各種未來可能的呆壞賬做提前的撥備;銀行股的投資數據都好得很,市盈率低的都讓人哭,但是銀行股的投資價值依然被漠視,因為它沒有真正的市場化生存能力;銀行經營出任何問題都不必太擔心,既有資本市場撐著,又有政府托著,證監會都管不了它,實際上是一個根本沒有實現過市場化生存的非經營性組織,叫企業都牽強;最後,利率市場化又勢在必行,這對本來就沒什麼市場生存經驗的銀行基本上是釜底抽薪,銀行整體都被主流媒體稱作藍籌股,但可笑的是幾年前才實現股份制上市,同時被外資持有大量超廉價股份的銀行股,近幾年持續遭遇外資減持,2013年,高盛清空了所持有的工商銀行股份,西班牙對外銀行對中信銀行進行了減持,而且,資料顯示,外資銀行幾乎是集體一致的減持中資銀行股,不斷的減,減到出現「罕見的投資價值」後,仍然在減,目前的中國五大行中,僅交通銀行的戰略投資者匯豐銀行沒有進行拋售。

 

企業來資本市場上市,要麼來發展,要麼來做現金奶牛,沒有第三條路,中國的藍籌股,發展空間被巨大的市值透支,又拒絕做現金奶牛,其實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偽藍籌股。

 

真正的藍籌股在經濟社會中的意義,遠不是企業盈利和分紅能力這些指標就可以涵蓋的,首先在股權結構上,像A股這些偽藍籌就出了根本性的問題,可以說對社會而言他們不是輸出造血性的而是吸血性的,大量融資,小量分紅,分紅的大頭又是自己的;真正的藍籌股最重要的特徵有三:首先是市場主導型的,是市場長期競爭篩選後的產物;第二,有極強的資產配置能力,行業整合與領導能力,對經濟週期有很強的敏感性,能長期為社會帶來勞動生產效率的提升,跨行業綜合性企業,可以牽一髮而動全局;第三,維持較高的長期投資回報率,社會股東覆蓋面廣,機構投資者成為主要股東,單一股東持股總量有限,財富輸出完全是對全社會甚至全世界。

 

 

具備上述特徵後,藍籌股最大的能力,就是它具有超越經濟週期的敏感度,在泡沫飛漲和經濟低迷時均可提前預知,藍籌股的各項主流投資數據遵守長期歷史經驗曲線,資本市場根據一系列的復和因素測算,基本可以為之確立較為成熟的估值體系,並對其未來發展和與實體經濟的互動性給出相對科學的預期,以此成為股市價值衡量和核心,從而讓資本市場成為實體經濟真正的晴雨表。

 

藍籌股波音公司,其每一款新機型的推出,安全性,經濟性和運力能力都不斷提升,大大提升社會運轉的效率,創新帶動多個相關配套產業跟隨升級;迪斯尼是文化旅遊產業的巨頭,數年來精耕細作,極大增強了文化生活的豐富性,創造多個風靡全球的文化產品和文化符號,大大提升製造業的產品容量,創造無數就業機會;這些真正的藍籌股全部來自市場化充分競爭,具有極高的勞動生產率,具有極高的行業整合能力,全部都是靠不斷的外延式或整合式收購成長為國際巨型企業,多數代表性公司橫跨數個產業;同時,這些企業的股權持有相對分散,波音公司的主要機構投資者持股43.09%,主要共同基金持股佔比16.48%,再除去幾個持股超過5%以上的較大股東,剩下股份仍然由各色機構和基金佔有,投資者幾乎來自全世界各地,它的財富輸出也是世界性的;迪斯尼也一樣,主要機構投資者佔比35.73%。共同基金佔比9.93%,同樣也是呈股東高度分散性的狀態,以這個方向去考察美國藍籌企業的股權結構,會發現分散化,股東多樣化,全球化是其公共特性,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公司治理問題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說,美國早已是很成熟的社會主義,因為國家的造富機器是全民所有的,全民所有就是社會所有,只是獲得這個權利,需要有付出,也要承擔風險,沒有誰可以毫無付出的擁有財富;相比之下,國有是個很空泛的概念,因為財富的創造者----公司或企業,它的運營與管理,都是要具體到人的,這些人和其相關的利益圈,打著國有的旗號合法執行權力和聚集利益,實際上卻只為一小部分人牟利,因為沒有把創造的財富傳導去全社會的制度設計,如果國庫富有算是制度上的保障,那中國國民的福利情況就不應該是現在這個樣子;而且這些企業的運營並不受全社會監督,甚至不受一般的司法監督,這是它們的股權所屬性質和佔比就決定了的;所以,中國的國有性質實質上是為誰服務在資本市場上看應該是一目瞭然的,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在這個群體裡面出了那麼多貪腐人員,越殺越多,是因為上一代高層領導的不作為還是因為新上位的領導很有作為呢?所謂改革之最艱難處,到底是指什麼,至此我想人們應該可以理解了。

 

從上述提及的多種角度來看,中國的大盤「藍籌股」,脫胎於國有企業的計劃性改制,有股份制形式,無股份制內核,股份制的價值核心來自於通過股權掌控所表達的經營理念,通過股權投入所承擔的風險與利益獲取的對等制衡,以及股權流動帶來的整合效率的提升等,可是當股權成為國有之後,人們很難看清企業經營理念的獨特性和一貫性,掌控企業發展大權的人基本上都是行政任命的,持續性不高,業績考核也不是以企業是否長期增長盈利為標準,企業的經營風險與利益獲取完全不對等,例如前證監會主席郭樹清是學馬列的,逐步從行政任職到金融管理,進入銀行業四年即出任建行董事長,建行股份制上市後,多年來一直在為是否賤賣建行資產而多次辯駁,且不論賤賣說是否成立,外資尤其是美銀在這筆交易中獲利太過高昂是不爭的事實,這絕對是專業性不夠才會造成的結果。至於國有企業的股權流動,可能性為零,這不是經濟層面能決定的事了,是政治層面的事情了,政治要不要改革,還不清楚麼?

 

此外,行政壟斷是可以獲得超額利潤的,這種非市場化因素的壟斷必然會扼殺創新,阻斷競爭,是保護其不正當的壟斷地位的必須;股權結構上又保障了超級利潤大部分內部消化,造成全社會財產分配不公,灰色收入、變相公款消費和平均工資收益與各項福利待遇遠遠超過國民平均水平,這是大白天下的秘密;對整體社會貢獻的不是正能量,甚至就是一個負面力量,如果不是因為特許經營和壟斷,他們所從事的多項業務,早就會被活力四射的民營經濟分割殆盡了。

 

數據更能說明問題

 

在中國資本市場裡,以銀行石化保險電力為代表的大盤股市值超過7萬億,時下A股總市值大約是24萬億,2600家上市公司裡,這不到30家的大盤偽藍籌股佔了三分之一的市值,2012年,中國稅收總收入超過10萬億,其中上市公司貢獻了2.22萬億,以四大行兩桶油為代表的大盤偽藍籌繳稅約1.2萬億,剩下的上市公司總納稅約1萬億左右,利潤方面,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類股更是奇葩,52家金融企業淨利潤總和1.09萬億元,超過2469家上市公司淨利潤總額的50%,也就是說,全部上市公司利潤總和也就是2.2萬億;

 

就上市公司的數據而言,表面上看,中國經濟的利潤來源主要是國有大型企業,中國經濟的稅收貢獻主體也是國有大型企業。中國人錢不多,建立資本市場給企業融資,總體上是難度很大的,從建市初期直到現在,國有企業都儘可能多的佔據了上市資源,那麼也應該代表著,中國經濟的構成主體,獲取利潤主體,稅收貢獻主體,都應該是國有企業,可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再看看另一組數據

 

曾任國務院研究室工交貿易司副司長,現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的陳永傑先生,2012年在南京舉行的《第三屆新江南新經濟新文化華佗論箭》論壇上拿出翔實權威的數據,較好的說明了中國目前的經營主體成分的現狀。

 

截至2011年底,中國民營企業已經佔全國企業法人的90%以上,全國企業法人中,國有企業佔2.4%,私營企業佔7.2%,民營企業佔90%,也就是非國有企業數量佔比是97.2%;

就業方面,中國民營經濟佔全國非農就業的85%以上,在城鎮就業當中民營企業實際上已經佔了70%多,加上農村的的非農就業實際上已經超過了85%。

民間資本方面,民營資本已經佔全國資本的60%以上,整個中國運行的資本來源60%以上來自民營經濟;民營資本佔全國投資的60%以上,2011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是30萬億元,其中國有控股是10萬億,佔比35.6%,其餘都屬於民間投資,佔60%以上。

稅收方面,民營經濟已經佔全國稅收的60%以上,從2012年開始中國的稅收做了一個分類統計,即把國有及國有控股的稅收單獨拿出來,結果國有和國有控股的稅收在1-4月的統計中佔比31.6%,餘下的60%以上都是民營經濟提供的稅收,這是第一次由國家稅務局公佈的數字;

 

據統計,目前民營經濟佔全國GDP的66.6%,非公有制經濟佔全國經濟總量的60%,加上上述的幾組重要數據,結論是中國經濟已經完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過度和改造。

 

數據羅列至此可以清楚,為什麼中國A股,尤其是主板市場不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現實反映,而中小板,創業板卻多少反映了實體經濟的增長情況,資本市場的資源優勢,大幅度的給予國企央企,中小板和創業板一直是輿論監督甚至是潑髒水的中心,可不論是市值增長還是分紅,最終都強於主板。

 

中國資本市場不僅沒有真實的反映中國經濟核心結構的深刻變化,實際上還扭曲了真實的經濟結構狀況,國有企業整體上以較小份額的利潤貢獻,較小份額的稅收貢獻,佔據較大份額的上市融資資源,但同時又效率低下,銀行們貌似極其賺錢,是利稅上繳大戶,但是銀行不具備獨立抗衡風險的能力和對沖機制,一旦出現危機,買單的還是國家,銀行在上市前多次用國家的錢平抑呆壞賬,解決所謂歷史遺留問題,但上市後並未孕育出更加高超的能力,反而頻繁的向市場要錢,增強保證金撥備,為未來的壞賬可能防備再防備;

與此同時銀行又違背基本經濟規律,全行業獲得超級利潤,經濟學經典理論認為,在存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各生產部門利潤率的不同會引起資本在部門間的流動,使得利潤率平均化,最終實現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銀行的超級利潤,絕好的反映了競爭缺失,行政性行業壟斷的嚴重性,作為產業運營潤滑劑和助推器的金融業,遠遠拋開它所服務的對象於不顧,一馬當先沖在全社會的盈利最高端上,讓所有的投資資本望而卻步,這可以為外資不斷減持中國的銀行股做一個解釋吧。

 

以國企央企為主體的中國主板市場,和在其中那些體量巨大的偽藍籌股,成為中國股市熊冠全球的真正源頭根本上,問題還是出在股權所屬性質上,表面上權屬清晰,實際責、權、利混淆不清,股權運營多數情況下,是為了謀私利或謀一方私利,企業發展被放置一旁,股權籌碼化,長期必然不斷貶值。

如果這個態勢長期不改變,中國的經濟增長一定會為此大受拖累。

 

 

第二部分   反映實體經濟的群落(為什麼是中小創)

 

過去三十多年,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不是虛的,實實在在,多項數據可作證,甚至污染和霧霾也是證據,在資本市場裡,我們也可以找到那些代表中國經濟強勁發展的公司,只是這個群體不是集中在A股的主板市場裡,主板的代表性企業有兩種,一類是混不下去來解困的國企,另一類是靠壟斷獲得特種經營的大企業,前者的下場是ST,然後搞所謂「賣殼式重組」,給市場炒作的動力,後者叫藍籌,壟斷性經營,很賺錢,但是投資者分享不到,他們來資本市場是不輸出利益的,從頭到尾只考慮兩個字:融資。因此一直在扭曲資本市場意志的中國主板市場無法真實反映實體經濟的發展與面貌。

 

代表了中國經濟發展並忠實反映的公司分佈在兩大陣營裡,其一是在境外上市的企業,其二是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的企業,主板市場裡不多,主要是以云南白藥和茅台為代表的老字號傳統企業(雖然也是國營,但是基因不一樣)能長期跑贏市場,加上醫藥保健和長期大眾消費品,剩下的就很少有靚麗表現了,而且,主板裡這些表現好的企業並不佔較大的指數權重,他們的好,在指數上表現不出來,而境外上市股和中小創業板股,不僅能忠實反映經濟,也能與投資者分享收益,這種分享,主要是以市值增長的形式來體現的,他們的長期收益表現完全和中國GDP增長呈正相關。

 

目前,在美國上市的中資企業,不包括國有的比如中海油中石化之類,主要是互聯網為代表的民營科技股,截至今天的總市值大概有近1萬億人民幣,這其中還不包括兩個最傑出的企業騰訊和阿里巴巴,騰訊目前的市值達到8000億,阿里巴巴美國給的估值是6000億,加上百度的3700億,三個互聯網企業的總市值近1.8萬億,最近有人估算過,1個騰訊=1個中國銀行=2.4個招行=3.9個茅台=5.5個萬科,騰訊,阿里和百度在2000年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微企業,甚至不夠在中國的上市資格,是境外資本市場的體制給了他們發展壯大的機會,他們如此巨大的增長和美國同行一起創造了公司發展史上增長的奇蹟,完美代表了中國經濟過去飛速增長的現實,也是先進國家和地區給落後的中國一份最大最實在的禮物,同時這些高增長的企業也異常豐厚的回報了投資人。

 

中國經濟發展的另一個族群代表是中小板企業,可以說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族群,代表著「中國製造」,是多個行業隱性龍頭的集群,多年來此起彼伏的不斷走出牛股,是市場活躍的中樞,相對真實的代表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先進製造業的代表,其指數表現基本上和經濟實體同步,增長幅度也大致和中國GDP增長率相符合,雖然目前也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但總體上,這個族群應變能力相對要好,中國資本市場在中小板的制度設計上沒有進步,但這一群體的素質要好過主板市場,這不是由行業和公司規模決定的,這是公司體制和股權所屬製決定的,企業權屬比較清楚,管理層主要精力是放在企業長期發展上的,更重要的是這一群體基本上都是經歷過較充分的市場競爭而成為各行業的龍頭企業,出身草根,質地上更接近現代企業,儘管也存在制度上的缺陷,比如大小非大小限,可以借殼重組,股權持有集中度過高等等。

 

中國經濟的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也就是「中國創造」,則主要集中在創業板與境外上市企業裡,創業板對中國A股有著特別的意義,是多年來中國學習先進企業運營文化和創新科技後的一個實踐場地;在國際上真正的創業板實際上是為那些有發展潛力的三無企業們所準備的,尤其在其創始國美國,創業板是為無資金,無市場,無業績,但是有技術,有創意,有人才隊伍的企業而創建,到後來因為各種創投資金的複雜介入,更重要的是美國本土活躍的創業文化,才使得創業板不斷的精彩紛呈,才使得多個車庫小作坊,大學宿舍小公司成為影響世界的企業巨頭,今天美國的創業板即接受虧損的初創企業,也接受開始盈利並進入高增長的相對成熟企業,成為世界上交易最活躍,影響力最大的交易所;

 

中國的創業板,是為那些新產業,新科技,新商業運作模式的企業所建,他們都是私營企業,且較為苛刻的是這些企業想上市必須進入盈利期,並且營收規模也有要求,對於這種階段的企業來說,這個門檻不可謂不高,風險也非常大,這個群體的市場化程度高,競爭激烈,淘汰率也高,創業板在中國是千呼萬喚始出來,不知道是不是和它純粹私營企業的背景相關聯;相對主板和中小板,創業板的制度建設更接近成熟,要求和監督更為苛刻,屬於誰都能夠挑刺開罵的對象,只要有事實依據,一家小報就可以實施監督了;創業板上市至今,恐怕是在媒體上接受罵名最多的群體,甚至是咬牙切齒,潑髒水式的污衊,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稱創業板為中國股市近年來最惡劣樣板,財經名嘴葉檀更是連篇累牘,以好公司鳳毛麟角,未成長已衰老,根本不是稀缺資源,中國真正的創業板都在美國等等話語來定義創業板;

 

儘管如此,創業板仍然是不可遏止的頑強發展了,並且高增長是有數據支持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股權所屬清晰,責、權、利清晰,私營企業的創業板,和主板一樣有一股獨大的問題,但最終會走出兩種截然相反的走勢,區別其實就在股權所屬性質的問題上,創業板的一股獨大問題一直被財經界和股評界所詬病,對其創富多少個億萬富翁和家族耿耿於懷,憤憤不平,下面引述劉紀鵬寫的分析創業板罪惡的分析,看看偏見和利益站位如何扭曲觀點。

 

「創業板問題的實質則是其在股權結構上出現的夫妻、父子、兄弟這種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股獨大」。對212家企業調查看,其中200家企業都是家族企業,其發行上市前平均第一大家族股東平均持股比例高達54%,持股超過70%的有51家,50%-70%的有64家,30%-50%有61家,30%以下的僅有23家,這才是創業板效率低下和暴富的根源所在。

首先,一股獨大造成了極不合理的財富分配體制。創業板一股獨大使得IPO高溢價獲得的財富實際上被家族掠奪。212家創業板企業造就了676個億萬富翁與100個十億以上的富翁家族,完全沒有實現創業板點燃企業家創業激情的預期目標,而僅僅是財富在特定群體中的重新分配。

其次,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造成治理結構不合理,其限售股解禁對二級市場造成巨大壓力。國有企業與創業板家族企業的一股獨大不同,國有企業治理結構較為完善,其股權轉讓行為被嚴格的限制,而且它的財富創造溢價部分屬於是國家或者至少不屬於高管或某個私人業主,雖然很多已經全流通,但在各級國資委包括中投公司的控制下,不管是央企、國企股,還是大盤的金融股都沒有減持流通的現象;而家族企業由於公司治理結構、股權結構、信息披露都是由家族控制,而且解禁後的流通不受約束,他們可以利用高拋低吸等手段多頻次的、在短時間內獲取暴利。與此同時,有些家族企業高管為在解禁後售出股票甚至不惜辭職,因為他們已經看到這些靠壟斷上市的家族企業控制人,在解禁後巧取豪奪社會財富的實質。

而對於中小投資者,他們長期以來一直秉持一種觀念:打新股是鐵打的江山,帶來的是穩賺的利潤,但是今天創業板新股大面積破發的背後的重要原因就是投資人認識到了一旦買入創業板股票就必須盡快拋出,很多最初打新股的人還有抱著僥倖心理,選擇繼續持有,但是看到創業板家族企業背後一股獨大的實質,就失去了信心。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創業板現在面臨的「三高」、「超募」、「造富」等公平與效率缺失的局面,從表面上看是因為「偽市場化」的發行定價機制,實際上是公眾對家族企業「一股獨大」的股權結構的擔憂,這也加劇了從家族股東、家族企業高管到中小投資者對未來限售股解禁後紛紛套現的不良預期。

 

創業板的三高、超募、造富是事實,但這個現象的權威解釋並不是劉文所能壟斷的,創業板的發行更接近市場化,標的好,資金認投率高,同時可發行標的少,股本小,造成三高和超募,現在三年過去,創業板指數創歷史新高,其平均市盈率並未創歷史新高,甚至低於最初的發行市盈率,其中那些主要的高增長企業實實在在的拿出了業績和產品;

 

至於造富,創業的宗旨正是造富而不是造窮,沒聽說過創業板管理層貪腐自己財產的,在資本市場減持也是合理合法的,而那些劉文口中「公司治理」很好的國企,培養了多少腐敗分子?

 

最後,同樣是一股獨大,劉文眼中的國企就是治理結構合理較為完善,股權轉讓行為被嚴格限制,創富創造溢價屬於國家,股權在各級機構的監管下,沒有減持現象,此之謂好!而家族企業由於公司治理結構、股權結構、信息披露都是由家族控制,而且解禁後的流通不受約束,他們可以利用高拋低吸等手段多頻次的、在短時間內獲取暴利,此之謂惡。

 

這段話,把一個偽專家或者是御用專家的畫皮剝的乾乾淨淨,股權的價值和溢價很大一部分就是來自流通權,不能減持和流通受監管是對股權價值的利益侵害,如果這是優勢,那去搞優先股和債券好了,來上市做什麼?再有,國企一股獨大和公司治理結構好有什麼正相關?二者的因果關係從何而來?

 

在創業板,經歷了兩三年之後,投資者明白了,企業的競爭手段,經營思想,創新理念等等,完全是是可以和那個一股獨大的企業主相對應,相聯繫的,他們大多開放,積極溝通,樂意曝光,讓市場理解並認同他的經營理念,瞭解和熟悉他的行業與企業,並且做出成績,投資者自然就逐漸擁戴過來,研究過創業板的投資者應該清楚,就企業信息的豐富程度這一點,創業板非常突出,可以看到遠多於信披之外的各種企業經營活動的消息,不僅是行業和具體企業的資訊,最重要的是幾乎都可以具體到企業家本人,投資者可以在多種媒體和電視節目上看到企業家表達他的經營思想,很多情況下,投資者把企業家吃透了,基本上把一個企業也就理解透徹了,創業板的一股獨大,更重要的是保證了經營思想的貫徹和執行,這點是異常重要的,沃爾瑪家族持股比率不低,至今都有45%,絲毫沒有影響它成為零售業巨頭,國有企業的一股獨大,除了利益分享時肥水不留外人田之外,如何來體現他們的經營理念和執行力?如何讓一個抽象的企業和一個企業家掛鉤,並且這個企業家同時具有完全的執行力?

 

至於劉文最後把創業板企業家誣陷成資本市場高拋低吸的炒家,完全就失去了學術人員的基本素養,同時他也太低估了市場監管的力量。

 

迄今為止,創業板在中國屬於最接近成熟資本市場的制度,不許借殼,有退市制度方案,雖還未實施,但衰敗的企業肯定不可再生,僅此一點,創業板就先進了太多;由於新建,規模也小,創業板無可爭議的成為中國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試驗田,未來要實現註冊制新股IPO,和當下已經非常活躍的兼併重組等股權交易等重頭大戲,創業板幾乎已經成為了在中國最接近成熟資本市場體制的場所,這種接近的根本實質,就是一句話:最大限度的尊重資本意志,對資本市場而言,建市和監管的思想,只有圍繞這個核心,才能達到多方共贏的局面,過去一味以融資圈錢為核心是錯的,現在強調以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也是錯的,如果中小投資者的利益違拗了資本意志,保護的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昌久股份事件,本質上就是違背資本意志的事情,那麼爛得殼子裡去裝什麼稀土資產,讓本該腐爛的東西滿血復活,讓賭徒一次又一次放大自己的僥倖心理,培養出這樣一批投資者,終究是失敗的。資本市場的功能在於融資、資源配置,股權交易,產業發展趨勢引導,最終實現全社會資產持續增值,這是資本意志的全部表達,建市原則就要按這個方向來樹立,A股市場目前只有融資功能,其他功能弱小到看不見,相比之下,創業板總體設計上更接近這種功能的多元化,並且,隨著退市制度的實施,隨著註冊制IPO的運行,上述各大功能將進一步在創業板得到加強。

 

就目前而言,今年創業板估值得到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所謂的外延式收購,這是真正的符合資本意志的併購重組,而併購重組超越IPO是資本市場的未來發展方向,並非創業板開閘IPO就此禁絕了併購重組,註冊制IPO最終會讓上市成本和併購成本有一個市場化的比價效應,已上市企業也會不斷的被併購吃掉,依據是這樣做是不是能達到利益最大化,效率最優化,在美國股市併購重組的數量遠遠超過IPO數量,併購重組在數量上超越IPO才是正常資本市場的,才能體現資源配置和股權交易,這是一個有活力的資本市場最重要標誌,顯然,創業板正走在這個方向的道路上。

 

儘管開辦之初對創業板出了種種限制,比如公募基金參與程度受限制,一般投資人參與創業板需簽署風險認識書,並且創業板至今都沒有放開再融資,可不成想,這種苛刻反而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為創業板的健康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之成為中國最有活力的資本市場,創業板的牛市絕非偶然,也絕不是存量資金的無奈之舉,而是它確實具備了相當的投資價值,創業板的走牛具備以下幾大元素

 

1. 核心產業是新興產業,代表中國經濟轉型,上升的必要發展方向

2.更接近現代企業制度,股權所屬清晰,責、權、利明確

3.管理層高知化,年輕化,國際化特徵明顯

4.經營思想和理念的透明度高,企業執行力強

5.制度優勢明顯,最接近成熟資本市場體系

6.IPO開閘,並將逐步完善註冊制,為創業板輸入新鮮血液

7.以併購重組為代表的股權交易和流動不斷增加

 

沒有任何一個牛市,可以在沒有新股發行的態勢下造就,健康市場,必有退市,必有不斷的兼併重組,優勝劣汰,只要尊重資本意志,必見資金流入的的滾滾紅塵!

 

最後,與主板中小板所不同的是,創業板是真正的具有重大風險,未來應該是可以做到吃人不吐骨頭的那種慘烈,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這是成熟的代價,主板可以死了都不賣,創業板要發展的好,必有很高的淘汰率,資產變零的可能性更高。

 

根本上,創業板成熟的標誌就是股權價值最大程度的市場化,並帶來很好的流動性,這個流動性表現在股權的轉讓,重組和兼併上,這種流動性和市場化程度,是股權所屬性質帶來的,沒有非市場化原則來干預,來限制,來管理股權的流動,股份即股權,而不是籌碼,如此發展下去,遍地籌碼失去股權意義的主板必然被邊緣化!

 

第三部分  新牛市路徑 (立春原創

 

中國長期違背資本意志的股市建設,把A股主板市場徹底變成了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不僅是普通散戶股民,就是機構等專業投資者,整個思維邏輯也發生了扭曲,從莊家說到主力說,從賭場論到博弈論,從MACD到布林線,從政策市到沒完沒了的解讀政策,分析政策,意會政策,到現在主板對政策也不那麼積極的反映了,最後的結局,就是股權徹底淪為籌碼,並逐漸沉沒,到寂靜無聲。

 

一個正常的資本市場裡,人們每天接觸到的首先應該是龐大的各類行業信息,政經新聞,新興產業走向,科技前沿,期貨國債,大宗商品,股權流動和兼併重組的消息,之後資本市場對其作出積極反映,如此互動反饋,提供無數套利機會,不論漲跌,資本市場都和實體經濟息息相關,完全貫通,這個體系的複雜互動和敏感程度,代表著經濟結構的優秀和卓越活力,可是中國的資本市場,這些資訊和股市關聯互動性不大,國際大宗商品怎樣,國際資本市場如何紅火,國內行業信息怎樣,產業發展如何等等,股市基本沒什麼有連續性的互動,要麼不動,要麼脈衝一下完事,沒有敏感性,也沒有持續性,只有中短期的炒作意義,整個投資界,已經逐漸簡化到資金供應論和籌碼供應論統領一切核心資訊的地步,別和我說別的,股市要漲,資金進來,發新股,供應量增大,大小非大小限沒完沒了,那就跌。

 

這種思維的慣性,已經中毒至深,但他們有錯嗎?人都是環境的產物,這種認識是現實給的,我曾和第一財經的主持人說,籌碼供應論來解讀市場是錯的,至少用在創業板上是錯的,他反對,有些激動的反駁我,我說,中外股市,有一點肯定是一樣的,那就是大牛股永遠股價漲不停,股票拆送不停,股票供應越漲越多,如果你只盯著簡單的供求關係,不去關注讓股權價值不斷增值的因素,那這個市場,最後必定沉淪,理論上,資本市場的規模和股票供應量總是不斷增長的,在美國股市永遠輪不上投資人對市場規模和股票供應量產生關注,所有的關注焦點就是增長、效率、創新和未來發展,這才是資本市場的正道,是什麼讓中國投資人和股評界都簡化墜落到以供求關係為綱的馬路菜場水準的?我想根本上,還是中國的建市思想出了大問題。

 

成熟的資本市場,以退市,兼併重組,淘汰或過剩行業股權價值不斷被邊緣化等市場化方式很生態的就解決了股票供應和資本需求之間的矛盾,使之自然的形成一個生態平衡體系,和任何生物一樣,生老病死是一個相對平衡的常態,新陳代謝則推動生態體系不斷隨時間躍升。

 

股票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所屬權,私有的股票權屬,帶來它的責、權、利劃分清晰,帶來它的市場化基因,帶來它的股權流動活力,它可生可死,可飛揚壯大,也可衰落萎縮,可劃轉並歸,亦可分拆獨立,由此帶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活力四射,這是資本市場健康與否的根本標誌,這才是股票;股票權屬國有,它的責、權、利就複雜得很了,限制就多得很了,非市場化因素就大的很了,最直觀的表現就是多數股權基本不可流動,它只生不死,實在托不下去死了還可以賣殼復活,這種中國「創造」讓殭屍飛奔,看上去是資產不死,獲得保值,但失去了資產優化配置功能,長期荼毒經濟,所以表面繁榮之後,必是一地雞毛,最後全部墮落成賭場籌碼,今天的中國主板市場,就是在這個過程中。

 

中國資本市場的怪象之一是,一方面都說一股獨大不好,一方面又懼怕減持,而國有股基本是不減持的,好像很安全,但市場表現糟糕,完全喪失活力;我一直說對於股權私營所屬的中小板,創業板,不要擔心他們的大小非,大小限,只要專注他們的企業經營就好了,長期以來媒體造勢的宣傳讓人們以為上市公司的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炒個高價減持套現,這種低水平的認識一直在各大媒體上氾濫,可是創業板在經歷了減持潮之後卻一漲再漲,到底是為什麼?投資機構需要好的投資標的,股權過於集中對上市公司並不好,減持有利於機構投資者和全社會分享企業發展的成果,推動企業更加社會化,而且未來股權分散化是必然的趨勢;

 

在成熟市場,內部股東減持是非常平常的事情,FACEBOOK上市以來,不管股價在什麼位置,減持都在持續進行中,谷歌也一樣,前幾年著名的第一太陽,從上市到兩年後大漲十多倍,減持就沒斷過,張朝陽15元就開始減持它的搜狐,還以為賣了個高價,結果幾年後看,那是山底,連山腰都不到;華誼兄弟上市後,持股的明星兄弟姐妹包括馬云都跑了,現在看那完全是豬頭行為了,多堅持幾個月那是要拍幾輩子戲也賺不回來的利潤啊?上述種種,這些內部人員,甚至包括企業直接的操盤運營管理者,他們自己就是企業的一部分乃至核心,都不能預判和左右自己企業未來股權的價格,在投資上,在企業股權定價能力的預判上,他們的專業性不及投資機構和部分個人投資者,所以,運營歸運營,投資歸投資,一樣隔行如隔山。

 

所以減持絕不是壞事,壞事是股權責屬不清和股權市場化能力喪失,行文至此,已洋洋萬言,就是為了把這句話掰扯清楚,中國股市的核心問題就是股權籌碼化,把一個活得市場給設計死了,所以,未來還會不會有牛市,不是脈衝的,單純資金推動的,而是真正資產增值的那種長期大牛市,核心看點就是這個問題會不會被重視,被根本性改造。

 

從股權責屬,市場化能力,股權流動性這些角度來衡量一下中國的資本市場,可以清楚的看出,投資市場的活力排名應該是:創業板、中小板、主板。創業板的牛市絕不是偶然,絕不是存量資金無奈的選擇,IPO開閘後,創業板會隨著新鮮血液引來更多的參與資金,同時創業板會隨著改革深入加強股權交易頻度和流動率,不斷的兼併重組,收購潮此起彼伏,同時不斷淘汰經營能力低下,業務萎縮的公司,此舉將會持續優化創業板整體的投資價值,最終造出幾個騰訊、百度那樣規模的大市值企業出來,創業板的牛市可持續,是未來新牛市貫穿始終的核心板塊;儘管伴隨著比主板更大的風險,但是只要中國經濟總量不斷增長,長期走牛是必然的,它有制度保障。

 

中小板依然有制度缺陷,而且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受困過剩產能和出口增長遇阻,但優勢在體量不大,市場化能力強,轉型和產業升級相對容易,會逐漸找到突圍的方向,創業板的示範效應會不斷影響到中小板企業,不管是制度建設還是企業發展方向,他們畢竟是中國經濟活躍的核心力量,而且僅就週期性而言,很多行業已經開始產生向上拐點,隨著未來會不斷釋放出的改革紅利,對中小板而言,傳導和發生效應的速度要大過主板,因此,迎來一波牛市,中小板指數創歷史新高是完全可期的,它只需要漲40%就可以達此目標。

 

問題最大的就是主板,目前主板指數僅在歷史高點6124剛剛三分之一的位置,但市值卻和6124的水平相當,如果要去摸這個歷史高點,指數需要上漲近3倍,這對目前主板的體量而言,難度異常的大。雖然主板的平均市盈率很低,看上去貌似很有投資價值,但是主板的市值卻不低,並不比最高點6124低很多。

 

以李大霄為代表的一批人,一直在鼓吹牛市,主要是鼓吹所謂大盤藍籌的投資價值,我不知道這些人究竟是學術性的大腦石化症,還是有利益推動使然,投資這個東西,不能想當然,說某某是藍籌股,它就是藍籌股了?說它具有罕見的投資價值,就一定具備了?實際上,資本是最聰明和迅捷的,當今世界,資訊如此發達,不存在罕見的價值窪地,有的話,資本一定會翻牆越獄,見縫插針都要進來,絕不會長時間被漠視,反之,如果長時間被漠視,高層和什麼專業人士勸導,推薦,引導,都不起作用,那問題就一定不在資本方。

事實上中國資本市場乃至中國經濟最難解的問題就是這些大盤藍籌為代表的國營企業所帶來的,問一問當今中國的利益集團堡壘到底在哪裡?改革攻堅戰最難啃的骨頭到底是誰?是民營、私營企業嗎?腐敗,效率低下,無限度大額度融資,一毛不拔的鐵公雞,利益小群體瓜分,這些問題的高發區在哪裡?還有銀行,那些說中國銀行是極罕見價值投資的人們,請你們想一想,銀行是高風險行業,高風險行業集中度如此之高的本身就是違背價值投資原則的,中國如此大的經濟體,銀行就那麼十幾家,市場化程度不高,商業銀行更是稚嫩,壟斷經營不可持續,銀行業現狀已經完全不適應現實的經濟發展,如果銀行做的好,在如此壟斷的背景下,哪裡會有互聯網金融的生存空間,未來銀行業的出路就是在被逐漸肢解和蠶食的過程中,選擇被動挨打還是積極參與,變被動為主動,因為這是效率最大化和風險最低化的必然選擇,未來蓬勃而起的各路民營資本會在市場化的原則下建立更多高效靈活的金融機構,建立中國真正的商業金融體系。

 

因此,主板的未來來自執政高層對其核心問題的認識,來自改正錯誤後的價值重估和政策紅利,來自市場化準則逐漸消除壟斷的進程中,來自民營經濟不斷滲透過去禁入的領域,並由此產生的鯰魚效應;綜上,主板市場的走牛將更多的是來自各種形式作用下的撥亂反正。

 

習李新政以後,尤其是十八大三中全會後之後,資本市場的這一點曙光還是被看到了的,本文開篇就說了對新政最深刻的認識,建立市場化機制這個中心點,就是擊中了最要害的部位,對資本市場最是適用,但是難度巨大;現在已近年關,各投資機構都開始對2014年的資本市場有所預測,這個預測年年做,但總是差得很遠,今年難度就更大,可以確定創業板牛市,可以確定中小板開始逐步進入牛市,不好確定主板走勢,只能說,不會再創新低了,主板能否走牛,走多牛要看如何貫徹實施三中全會的精神,改革的難度太大,利益集團的破冰之旅才剛開始,2013年IPO為零的情況下,再融資金額卻創了新高,其中僅京東方一家就開口要460億元的融資,這個上市以來連年巨額虧損,又多次獲得地方政府支持而扭虧保持上市資格,上市至今總融資額近900億,分紅不超過3900萬,市值卻僅有200多億的超級吸血鬼企業,就是A股主板市場不成活的最好樣板,按照市場化原則,這樣的企業,早就被淘汰了,永遠跟著別人的技術跑,自己無創新能力,所處行業科技進展和淘汰率奇高,卻一而再,再而三的獲得高額的融資資格,如果沒有某種利益聯結,憑純粹的市場化原則,這種事情不會發生,改革要去破壞這種利益聯結,要去挖一幫既得利益者的金庫,某種程度上來講,簡直就是革自己的命,現在讓我對這一點投信任票,還早了些。

 

A股主板只要融資,不求發展的結果,已經形成了負反饋效應,長此以往,資金只會逃離,不會再進入了,越來越多的股票走勢出現了可怕的走橫現象,波動區間越來越窄,交易金額越來越小,人氣不斷低落;2008年以來,全球都經歷經濟危機,發源地美國從09年起至今已走了5年牛市,並創歷史新高;危機災難重地的歐洲也早已進入牛市,甚至連日本股市也開始走牛;貨幣政策全球受美國QE政策影響,大體上都是寬鬆性的;中國的連續資金投放總量更是驚人,金磚四國中也只有中國主板市場始終走熊,而經濟增速中國卻始終保持了全球第一;

 

資本市場的長期萎靡,必將對實體經濟造成巨大的負面衝擊,並形成惡性循環,國民資產沒有抵禦通脹的工具和場所,必然造禍它方,中國房地產如此畸形發展,和資本市場的長期衰落相關;資本市場每一次的膨脹與收縮,不僅孕育新產業,淘汰老產業,收縮過剩產能,為經濟發展不斷找到躍升的方向,同時給社會各項資金保值增值,這在現代經濟社會的意義,非常的巨大,中國正逐漸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的壓力與日俱增,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問題更加突出,如果不能盡快解決好資本市場的問題,讓資本市場成為解決社會矛盾的有力工具,積累到一定程度,甚至會危及政權。

 

由此我們現在看到的改革,比如引進優先股制度,比如國企改革,都主要是針對主板市場的,針對的群體正是央企國企,目前還比較淺層,未來國有股股權能不能流動起來,交易起來,市場起來,才是這場改革的一個深度看點,也是決定主板市場能夠逐漸走出熊市的關鍵,當然,要徹底治癒中國資本市場的病患,還是要在建市原則和思想上挖掘深透一點,資本市場是現代經濟社會中極其重要的樞紐,任何簡單粗暴的對待都將後患無窮。

 

最後,對於習李的十八大三中全會改革所有信息的總結,我想可以濃縮成一句話:以政治集權推進經濟自由,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但是中國非常特殊,有它這麼做的深厚基礎,我不知道頂層設計者最終希望達成怎樣的願望,但我知道一旦最終實現了經濟自由,也就是企業股權明確化,全民擁有程度高,股權流轉自由,升值貶值看市場,徹底改變過去企業股權籌碼化,是各種利益暗戰的砝碼,是腐敗運作的臨時棋子,是權力尋租的代碼等惡疾,那麼政治開明的基礎也就建立了,到那時,極權政治也就不再有存在的基礎了,如是,則此二人在中國歷史留名冊上將份量超常。

 

而中國股市,也就有了長期走牛的基礎,這個新牛市的內涵是真正賦予資本市場資產配置,優勝劣汰的能力,是催生長期牛市的根本性轉變,在這個過程中,中國股票徹底完成從籌碼到股權的歷史性轉變。(立春原創)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87

風投人稱Snapchat潛力巨大:或複制騰訊模式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6/57677.html

Snapchat CEO 艾文・斯皮格爾在“閱後即焚”消息服務Snapchat去年年底拒絕了Facebook高達30億美元的收購要約後,此消息引發了極大的市場轟動,原因很簡單,Snapchat是一家非常年輕的公司,目前還沒有實現任何營收。不過網景創始人、知名風險投資人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認為,Snapchat完全有機會讓業務變得更大,讓公司的估值變得更高。安德森日前接受了《華爾街日報》的采訪。當問及Snapchat未來將會如何發展時,安德森對此回答說:“Snapchat有一家在中國的效仿對象--騰訊。這家公司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騰訊的市值能夠達到1000億美元,原因是這家公司針對著智能手機推出了即時消息服務,並圍繞著該服務又推出了一系列的服務,如電子郵件、遊戲、視頻聊天、社交網絡等。然後,騰訊通過推出的附加服務向用戶收費。騰訊已成為有史以來最成功的科技公司之一,而且在香港證券交易所的市值已經達到了1000億美元。Snapchat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艾文・斯皮格爾(Evan Spiegel)可能會采用類似的計劃。或許斯皮格爾的計劃就是把騰訊的業務模式轉移到美國,因為在美國市場事實上還沒有企業這樣做。”很明顯,如果Snapchat效仿騰訊的業務模式在美國市場推出服務,這家公司的前景將非常廣闊。換句話說,如果再有消息稱Snapchat的估值獲得了大幅的提升,千萬別認為人們已經瘋狂,這中間肯定存有泡沫,因為世界上已有許多企業圍繞著消息服務建立起了龐大的業務。斯皮格爾在上月證實,Snapchat在C輪融資中獲得來自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的5000萬美元投資。Coatue Management沒有透露此次投資中對Snapchat的估值,但有最近流出的文件表明,Snapchat的估值接近20億美元。關於此次融資,Snapchat只聲明資金將用於“擴大業務”,對其他方面未予置評。這一輪融資使得Snapchat的融資總額達到1.23億美元。此前曾有傳言稱,Snapchat將以20億美元的估值融資5450萬美元。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騰訊科技 | 編輯:zhouxiaohong | 責編:周曉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7418

“末日博士”麥嘉華:中國的信貸泡沫“超級巨大” GDP實際增長僅4%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80951

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麥嘉華(Marc Faber)表示,“中國經濟增長的真實水平其實僅有公布數據的一半”。然而他認為這並不是投資者應該擔心的,投資者甚至應該感到慶幸。 周四,麥嘉華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我認為,中國經濟的實際增速僅僅有4%。官方公布的報告只是想讓數據看上去好看一些。” 然而,麥嘉華還說,即使只有4%,也不一定要對之嗤之以鼻。“我認為在全球經濟整體接近停滯的時候,4%的增速已經相當不錯了。這就像一個對沖基金經理告訴我他投資的回報率是4%,我說這也不是特別好嘛,然後他說的確不是非常好,但是相比於零利率,這已經是很不可思議的回報率了。” 麥嘉華還指出,如果中國信貸風險有所減弱,即使經濟增長水平放慢,也會越來越健康。“我並不是說4%跟8%一樣好,但是,GDP增長4%的同時沒有信貸泡沫,肯定要比增長8%而催生出大規模的信貸泡沫要好很多,後者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談到信貸泡沫,麥嘉華還表示,“我認為我們需要意識到過度的信貸增長最終會引爆危機,這種事情總是這樣發生的。這個問題放在中國的案例中,可以說有的不僅僅是信貸泡沫,而且是超級巨型信貸泡沫。” 麥嘉華提醒投資者,“我希望大家考慮一些問題:為什麽一切都很好但是中國股市卻表現糟糕?為什麽一切都很好而鐵礦石價格、銅價都一路下挫?” 談及最近中國首例企業債違約事件(“超日債違約”)時,麥嘉華也不是很樂觀,他不贊成市場中一些說這並不會導致大規模危機的看法,他說“政府總是會表現出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的樣子。過去沒有過違約,並不意味著未來不會發生。日本的情況就是這樣,上世紀80年代末之前,都一直抱著這樣的想法,但最終還是失控了。” 然而,麥嘉華表示,也不用過分擔憂中國經濟會崩潰,因為美聯儲總會通過大量印錢來提供一定的支撐。“全球經濟表現越糟糕,地緣政治風險也就越高,美聯儲就會印更多的錢來支撐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89

李彥宏:BAT不會做,但潛力巨大的行業有哪些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7106
一年一度的百度聯盟峰會上,百度董事局主席李彥宏都會暢談一番自己對互聯網未來趨勢的思考。去年,他演講的主題是互聯網正在加速衝擊傳統產業,在5月29日上午舉辦的2014百度聯盟峰會上,李彥宏稱,本以為是未來三到五年發生的事情,沒想到講了不到一年,就被很多人接受。李彥宏還明確告訴大家,BAT不會做,但未來幾年潛力巨大的兩個方向:1、互聯網思維改造企業軟件大有可為,幫餐館、歌廳、航空公司提升效率;2、智能手環、眼鏡暫無大用,智能硬件要不改變用戶習慣而能獲取對用戶有用的數據,如牙刷能檢測唾液。但難點不在硬件,而在找準何為真正有價值的數據。


李彥宏還現場舉了個企鵝的例子。「不是騰訊的企鵝,是真的企鵝。」他說,在百度百科的「企鵝」詞條下面,不僅有文字,圖片,還有北京動物園企鵝館的實時視頻。「這就是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的進步。」李彥宏說,這種方式對於互聯網從業者來說輕而易舉,幫助更多的客戶,更多的人產生對動物的興趣。

今年,李彥宏對互聯網未來3~5年的思考又有哪些?他正式開講之前,又調皮了一下,稱「我其實天天都在思考百度要做什麼,但不會告訴大家,要想做的不一定願意告訴大家。我願意告訴你們的又是我不願意做的,但是又代表未來趨勢的。我不想做的A(阿里巴巴)和T(騰訊)也不願意做。」李彥宏想來想去有兩個方面:一個是企業級軟件的大市場,一個是相比大數據的更有效的新數據。

儘管他說這些機會BAT都不會去做,卻仍然被業界人士看出,這兩個領域明顯是百度未來要發力的領域。

重點一:企業級軟件

他認為,企業級軟件並不是新東西,在美國是非常大的事情。在美國企業級軟件市場已經誕生了很多知名大公司,比如IBM、甲骨文、微軟,但中國還沒有出現大的企業級軟件企業,這主要由兩方面原因造成,一是過去中國勞動力成本很低,使用企業級軟件的效應並沒有起來;二是很多企業老闆並不用電腦,不會用PC提升效率。

李彥宏說,目前制約中國企業級軟件發展的這兩個因素正在發生改變,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非常快,每個老闆都拿著智能手機,可以隨時隨地的上網,自然會想到用企業級軟件提升公司效率。

「大家都知道百度收購91無線,我在和91打交道過程中很吃驚,91高管的每個高管的郵箱後綴並不一致。」李彥宏說,後來才知道,91無線開發了自己的IM,這種IM不僅可以交流,還可以進行任務分發、考核。

李彥宏認為,企業級軟件僅僅接管過去的工作還不夠,新的企業級軟件應該能解決更多問題,不僅是企業內部流程的問題,而且是由內部到外部的問題,這些都是過去企業級軟件無法解決的問題。

李彥宏還舉例說明這方面的潛力,他稱,青島航空已經把整個賣票這部分包給去哪兒在做。

「很多地方都有這個問題。機票,酒店,餐館,歌廳,出口投資消費,目前的運營效果是非常非常低。用軟件去提升效率是未來五年,極大的機會。」李彥宏說。

重點二:基於大數據的新數據

說到未來互聯網第二個方向時,李彥宏又賣了個關子:跟大數據有關,但又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大數據。

他說,有人告訴他,過去兩年生產的數據占人類史上數據的90%,大家都認為現在數據爆炸,要解決數據太多的問題。「傳統企業在大數據時代到來,都覺得大數據很值錢,但是,我們每天看到的很多數據基本都是沒價值的數據。」

他說,在百度這樣的技術擅長的公司,都知道技術是可以去做一些事情,但是,要的數據沒用。想要的數據沒有收集上來,已經收集上來的是沒有價值的。

「最近智能軟件,智能眼鏡等智能硬件產生的數據沒法收集。這個數據拿過來我們用不了。手環能幫助治病嗎?我問過醫生,其實是不能的。」李彥宏說,未來真正的大數據積累應該是可以提前預測人的疾病情況,就像中醫中說的未病:因為疾病不是一天出現的,而是天長日久累計出來的,各種數據一定發生變化。

因此,他在現有言必稱大數據的情況下,提出了第二個方向:新數據,基於大數據產生的新型的持續的有效的數據。

他又舉例,比如端上來一盤菜,是否能測出地溝油。「這種慢數據的收集方法,不是平時不戴什麼東西,你讓我戴個東西;而是我平時就在做什麼事情就能測出來。比如癌症,提前五年就能檢測出來。」李彥宏說。

這種新數據如何實現?他又說,也許真的是一個懂互聯網的中醫,可以拿出什麼指標就能知道,這是互聯網領域做不了的;但同時一定要有互聯網思維。可以不知道這個技術是怎麼實現的,但要知道這個技術是可以實現的。即需要不同領域的人能夠實現交叉、激勵,才能真正做到收集的數據有效。

李彥宏總結,現在的公司在大數據仍然沒有優勢,因為現在大部分是宏觀上預測,預測端午節小長假哪裡人多、哪裡交通擁堵。

「當我們有了新的數據的時候,再結合上最近幾年研發的人工智能,未來若干年都不會是個最新的前景。」李彥宏說。

眾所周知,就在十幾天前,百度官方正式確認 「谷歌大腦之父」吳恩達(AndrewNg)加盟百度,成為首席科學家,全面負責百度研究院。

小白瞭解到,吳恩達的使命就是打造百度的「百度大腦」,讓百度從為用戶提供搜索結果的搜索引擎,轉變為向用戶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百度通過融合深度學習算法、數據建模、大規模GPU並行化平台等技術,構造起深度神經網絡,將在政府、NGO、製造、金融、零售、教育等領域開展項目合作。

在此之前,百度已連續三個季度投入10多億元,佈局人才培養、大數據、人工產品等方面。

早在4月24日,李彥宏在百度技術開放日上也介紹,百度內部一直在做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研製的「百度大腦」,運用很多計算機、很多書,讓它深度學習,去模擬人腦,現在已相當於兩到三歲兒童的智力水平。

百度目前在大數據方面的就有百度大腦、數據工廠、開放云等三個層級,分別具備深度學習,超大規模機器學習、大規模GPU並行化平台;新一代數據倉庫管理與查詢技術、大數據挖掘機;低能耗數據中心、超大規模分佈式架構、新一代智能自動化運維、超強云安全等功能。

你有沒有想起在電影《美國隊長2》裡,當隊長找到已經廢棄的訓練基地,這裡仍然保持著世界上最聰明的科學家的大腦(身體已死,大腦仍存在於電腦中),他們置身其中,仿若走進他的大腦,很酷吧?

來源:中國企業家 微信ID:iceo-com-c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868

彩盒包裝行業展望:人力壁壘顯著,客戶粘性巨大 格隆匯 liyinglin

http://www.guuzhang.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75&extra=page%3D1

一、彩盒包裝行業:受益高端商品放量,市場方興未艾
(一)彩盒包裝定義
「彩盒」(FOLDING CARTON包裝是指由卡紙和細瓦楞紙板這兩種材料製成的摺疊紙盒和彩色細瓦楞箱。它具有質量輕盈、便於攜帶、原料來源廣泛、環保、印刷精美等諸多特點。目前在國際上,特別是發達國家,對「彩盒」包裝的定義十分明確,包括食品、飲料、酒類、茶品、卷煙、醫藥、保健品、化妝品、小家電、服裝、玩具、體育用品、電子等行業和產品的包裝配套均屬於彩盒包裝的範疇。​


(二)包裝印刷市場概況
在現代包裝四大材料(紙、塑料、玻璃和金屬)中,紙包裝具有價格便宜、便於加工,原料來源廣泛、質輕、不易碎,易於降解等諸多特點,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近幾年來,我國的紙包裝行業取得了較快發展,作為獨立工業門類,包裝工業已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基礎性戰略性支柱產業。2012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以1.3萬億元人民幣雄踞全球第二,佔全國GDP2.67%,其中紙包裝產業佔比超過40%,是國內包裝業的第一大子行業。2012年中國印刷業實現總產值9510.13億元,全行業資產總額為10461.29億元,利潤總額為724.98億元,對外加工貿易額為772.04億元。
根據SmithersPira市場研究所的調查顯示,紙和紙板包裝以2010億美元的需求量總額在全球包裝工業中佔比最高,預計到2016年這一數據將增至2500億美元。其中,化妝品、保健品、煙草商品等價格昂貴的高檔商品,越來越要求採用新穎的彩盒包裝創意設計,以便使其商品在銷售中通過包裝突顯差異化。而隨著市場對精美彩色包裝需求的增加,彩色包裝紙盒行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從企業對不同紙盒類別的需求來看,選擇煙盒及煙標的佔18%;酒盒及食品盒佔46%;藥盒及保健品盒佔48%;化妝品盒佔25%;小家電及電子產品盒佔 30%,而業內人士表示,化妝品、卷煙及醫藥行業對彩色包裝紙盒的需求將增長更快。美國瓦楞包裝盒行業市場研究公司Freedonia公佈的最新研究分析也指出,市場對高端印刷包裝盒需求的增加是美國瓦楞紙盒包裝產業保持高增速的主要原因,包裝盒的精美結構設計和印刷將大大吸引客戶眼光。​
面對彩盒包裝行業不斷增加的客戶需求,我國高端彩盒包裝行業並沒有得到與之相匹配的充分發展。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於設計多樣化的彩盒包裝需要僱傭大量勞動力,不斷升級的先進機械也需要大量經驗豐富的操作員進行運作,這都對企業在員工管理方面的實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無形中形成了高端彩盒包裝產業的軟實力門檻。否則企業的高利潤率則會被內部管理費率沖抵,失去市場競爭優勢。因而掌握先進生產、品牌管理,特別是具有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企業可以憑藉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形成自身比較優勢;而一些同時具有規模效益和垂直化生產線的廠商更可以利用其集團採購模式,有效的控制上游採購成本,形成行業內具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佔據高檔彩盒包裝的市場利潤空間。​

(三)彩盒包裝龍頭企業
1. 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HK 3366
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與2005112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其前身為華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高質素之包裝及印刷業務。自2007年起,華僑城(亞洲)先後通過投資成都華僑城、西安華僑城、華僑城(上海)置地、天津天瀟和北京來廣營項目實現業務結構的調整,並致力於發展成為優秀的商業綜合區開發與運營商,同時大力推進紙包裝印刷業務的穩健發展。2013年上半年,華僑城集團的紙包裝業務實現經營收入約人民幣3.52億元。​
華僑城旗下的「華力」系企業,主要為客戶設計、製造高品質的瓦楞紙板、紙箱彩盒等及提供一體化包裝方案。其中,深圳華僑城華力貿易有限公司成立於1985年,是華僑城(亞洲)控股有限公司全資控股的大型包裝印刷企業,專業生產和銷售各類中高檔瓦楞紙板、紙箱、彩盒、紙貨架、緩衝材料等紙製品。近年來,深圳華力連續獲得多項殊榮。先後被中國包裝協會授予「全國優秀包裝企業」、「全國先進包裝企業」、「中國包裝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是深圳市包裝協會副會長單位,在中國包裝行業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公司客戶包括佳能、施樂、康佳、富士康、聯想、索尼、IBM等國內外知名企業。​


2. 鴻興印刷集團(HK 0450
鴻興印刷集團具有50多年歷史,於1992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鴻興印刷集團以香港為總部,並在中國設有五間生產工廠,僱用員工一萬七千多名,生產能力為業內之先。鴻興印刷(中國)有限公司和大興紙品有限公司屬香港鴻興印刷集團全資附屬子公司,專業從事包裝中高檔紙箱生產(包括雙面瓦楞紙板和單面瓦楞紙板)、兒童玩具圖書製造,年用紙量達20萬噸以上,客戶遍佈中國、美國、歐洲、加拿大、日本乃至世界各地。​
鴻興印刷(中國)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包裝印刷企業之一。公司廠房面積20多萬平方米,員工15000多人,擁有20台海德堡、羅蘭、三菱等世界最先進的六、七色印刷機,CTP數碼製版系統、2.8米寬幅瓦楞紙板生產線、20台高精度水墨多色印箱生產線等數百台生產設備,從設計到生產均以電腦化管理,確保產品精度及生產效率。​
3. 裕同集團
裕同集團創立於1996年,總投資金額達8000萬美元,並一直致力服務世界知名的高端客戶,提供專業的全領域印刷包裝解決方案,服務包括平面設計,工程服務,全套的印刷包裝產品生產、成品包裝、全球物流配送至品牌管理等的包裝一體化方案。以強大的生產能力及精細化生產管理,為客戶提供彩盒、說明書、禮盒、煙酒包裝、紙箱、不干膠貼紙、緩衝材等的印刷包裝產品。​
裕同集團現擁有一萬多名員工,在深圳、珠海、蘇州、煙台、三河等重點工業城市設有完善的生產基地。在香港、台灣、上海亦設立了服務及支援中心。集團在2010年於越南設廠,在美國及英國增設服務中心。根據公司網站披露的數據,裕同集團2012年的營業額已達近20億人民幣,並保持每年30%左右的持續增長。​
為了能夠為客戶提供更高的競爭力,裕同集團重視原材料的成本,採用集團採購模式,達至最高的規模效益。裕同集團投資了瓦楞紙板生產線,未來會進入造紙行業,從而更有效地控制上游供應成本。於此同時,集團擁有國內領先的DHIT數碼隱藏防偽印刷、全息定位燙印、3D立體印刷、模內標籤、光刻技術、冷燙技術、大印象油墨技術等。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識到彩盒包裝作為一種設計新穎、需求放量的紙包裝產品,行業的市場空間正在不斷拓寬,重要性也日益提高。接下來,我們將對彩盒包裝的上游原料、工藝流程和下遊客戶逐一進行研究,以期向投資者全方位展示彩盒包裝的產業鏈現狀。​

二、彩盒包裝原料:多為大宗商品,未見明顯壁壘
(一)彩盒常用面紙​
彩盒包裝的面紙通常採用灰底白板紙和白卡紙兩大類。具體材質有灰銅、白銅、單銅、華麗卡、黃金卡、白金卡、銀卡和鐳射卡等。其中白銅和單銅屬於「白卡紙」紙類,正反兩面均為白色。「灰底白板」又稱「灰銅紙」紙類,其正面白色可用印刷,反麵灰色不可印刷。​
1.1 灰底白板紙​
灰底白板紙的正面為塗布白布,較光滑,反面為原紙灰色,較粗糙,一般只用於單面印刷。紙板伸縮性較小,有韌性,摺疊時不易斷裂,相對其它塗布紙,價格也較為便宜。其主要用於裱瓦楞紙彩盒、彩箱、白盒、隔板等產品的包裝印刷。因材質和塗布面厚薄不同,灰底白板被分為ABC多個級別,只有A級適合做彩色印刷,BC級紙可生產白盒、襯紙等低檔產品。我國目前灰底白板生產龍頭廠家為東莞市玖龍紙業集團(HK 2689),其他只要廠商包括東莞建暉紙業、珠海華豐紙業和富陽紙等。​

1.2 白卡紙   ​
白卡紙是一種較為厚實堅挺純優質木漿製成的白色卡紙,經壓光或壓紋處理,主要用於印刷精美的彩盒(不裱瓦楞)、名片、證書、請柬、封皮、月份檯曆以及郵政明信片等,可用作雙面印刷。目前國內市場上進口白卡紙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屬於高價值紙張,且進口稅絕對金額較高。但隨著寧波中華紙業等公司的崛起,國產白卡紙具有擠佔這部分市場的潛力。​
(二)瓦楞紙​
瓦楞原紙作為彩盒包裝的另一重要原材料,一般由磨木漿、半化學漿、廢紙漿、混合漿漿料等製造。彩盒包裝使用的瓦楞紙分為瓦楞紙板(由箱板紙和通過瓦楞輥加工成波形的瓦楞紙粘合而成對的板狀物)、單瓦楞紙板(由兩層箱板紙和一層瓦楞紙加工而成的瓦楞紙板)、雙瓦楞紙板(由兩層箱板紙、兩層瓦楞紙和一層夾芯加工而成的瓦楞紙板),多用於外箱(CARTON)材質。瓦楞紙箱主要由紙板組合而成,紙板由一層層瓦楞紙通過坑紙機膠合而成,從外層到內層分別為表紙、坑紙、裡紙,兩層坑紙之間為芯紙。​
隨著目前消費者對產品包裝精美程度的看重,食品、玩具、保健品、個人電子等消費品的包裝盒和禮品盒開始大量使用EFG級高檔瓦楞紙板做包裝材料。卓創資訊的報價顯示,瓦楞紙A級普遍價格在2550/噸左右,而像玖龍紙業出產的高強瓦楞系列價格均在3000/噸浮動。面對高端客戶對包裝品質不斷升級的要求,轉而採購高檔白卡和瓦楞紙成為了廠家必須做出的選擇。部分廠家為了能夠為給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成本優勢,重視原材料成本,採用集團採購模式,以求達至最高的規模效益。而具有垂直產品全域方案的生產商,採取諸如瓦楞紙板生產線投資、進入造紙行業等等措施,更有效地控制了上游供應成本,凸顯自身優勢,在市場的大浪淘沙中搶得先機。​


(三)油墨​
一般來講,膠印油墨顏色分為黃(Yellow)、紅(Magenta)、藍(Cyan)、黑(Black)。常用專色包括大紅、金紅、玫瑰紅、射光藍、深藍、翠綠、紫黑、銀墨、青金、赤金、沖淡墨、螢光墨等。表面處理油分主要為兩大類:紫外線光固化塗料的UV面油(主要成份為感光樹脂、光引發劑、活性單體和助劑)和類似水性上光油的UV底油(主要成分為合成樹脂和水)。而混合油墨在性能方面綜合了UV油墨和傳統油墨的優勢---光固化和氧化聚合乾燥,提高了油墨表面與UV光油的協同效應。​
由於油墨使用過程中會存在揮發性有毒化合物和重金屬污染,生產廠家也面臨著員工健康問題和環保當局監控等諸多方面的壓力。

(四)膠​
彩盒包裝的生產過程中較為常用的膠為白乳膠(主要成份為聚醋酸乙烯)和黃膠(即澱粉膠,主要成份為玉米粉)。其中,白乳膠的粘合性能明顯好於黃膠,但價格也明顯偏高,兩者價格相差5倍以上。​
整體而言,彩盒包裝根植於傳統包裝印刷行業,但由於圖文生動、印刷精美的包裝是品牌形象在消費者面前的直接展示,因此彩盒包裝行業正逐漸受到各類製造業廠商特別是國際知名企業的關注。就其原料構成來講,彩盒包裝特別是高檔彩盒包裝對於原紙的質量規格雖有著較高要求,但面紙、主板瓦楞紙以及乳膠等材料國內外來源廣泛,高質量環保型油墨產品也在不斷推陳出新,行業上游已較為成熟,原料來源廣泛,不存在明顯的行業壁壘。​
三、彩盒包裝工藝:技術日趨成熟,人力壁壘顯著​
(一)彩盒包裝生產流程​
隨著近年來機械化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的逐步滲透,彩盒包裝工藝流程已經較為成熟和完善,整個行業也正在向高自動化、低廢品率、流程一體化、環保化方向不斷改進。從上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紙盒的設計製作便已經普遍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CAD)和計算機輔助製作(CAM),生產流程主要包括印前設計—製作印刷版—印刷—上光—覆膜—燙金—模切—摺疊—糊盒幾大部分,具體流程如下圖所示。​
1. 紙盒設計與印前處理系統​
此階段主要由設計師及印刷廠協調完成。由客戶與廣告公司或印刷廠內部設計人員設計包裝印刷文件,在計算機相應系統裡選擇包裝材料、瓦楞紙型、外觀尺寸和款式。用包裝盒專用製版系統設計和處理紙盒的盒片結構、排料方案、印刷裝潢圖案,繪製背襯加工輪廓方案、盒片排料模切圖等。目前,國內外已經有多種「包裝紙盒CAD/CAM系統」和桌面出版系統,如北大方正Founder Pack系統等。​
2. 印刷​
由設計人員設計完成的文件稿傳至印刷廠出菲林版後,印刷廠根據其大小,紙張的厚薄,印刷的顏色確定印刷。近幾年,隨著市場對高檔包裝需求量的增加,紙箱包裝企業紛紛引入高檔次、多色印刷機,如海德堡(Heidelberger16色組速霸印刷機等,力求在印刷質量及精美度方面取得令用戶更加滿意的效果,以期維持和發掘客戶。就目前的印刷方式而言,膠印和凹印產品層次再現性好,套色精確,能較理想地複製原稿層次,特別用於圖案中有產品實物照片的彩盒印刷,是高檔彩盒的首選印刷方式。而加工方式主要有直接印刷、預印、先印刷再對裱等。​
3. 印刷品外觀處理​
此步驟主要為對包裝表面進行的美化處理,有UV上光、覆膜、燙金、過油磨光等工序。精美的外觀印刷質量,不僅可以提升印刷品表面的保護性,增加美感,更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高檔印刷包裝產品越發需要廠家具有多元化的紙面處理技術,包括UV、啞油,局部印油,絲印閃粉,光啞膠,燙印、植絨和全息定位燙等。其中,局部UV上光已成為包裝印刷企業的新寵;全息燙印由於標識容易識別,且較難仿製,在高檔紙盒包裝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
表面處理步驟一般包括:自動送紙、第一次除粉(電熱)、第二次除粉(清水)、上底油、烘乾(紅外線加熱)、上面油、烘乾(紫外線)、送進收紙部,表面處理完成。​
4. 印後模切加工​
經過模切工序,彩盒的基本樣式已經形成,之後再針對包裝盒的特殊構造,進行去屑,即除去料件多餘部分(如留出安裝提拉鏈的位置等)等微處理。​
其中,模切工藝可以分為圓壓圓模切、圓壓平模切和平壓平模切。平壓平模切方式可以用於各種不同需求的場合,既能採用全自動高速連續模切,又能手動續紙半自動模切。廣泛用於各個行業,在國內包裝加工市場佔據主要地位。而圓壓圓模切在煙包等高端領域的應用已經初具規模。隨著技術的不斷更新,磁性模切、數字模切等新的模切工藝也慢慢地成熟起來。如ABGraphicInternational公司的SabreExtreme激光模切系統就是數字模切工藝的代表,該系統是專為滿足捲筒紙數字印刷的模切技術。其在模切時,不需要模切版,模切數據存儲在印前系統,自動控制激光的走向和能量強度,速度快且材料浪費少。​
5. 粘合&裝配​
此步驟將彩盒按照樣板或設計樣式,把需要固定連接的部位用膠水粘合起來,並進行最後裝配整合。具體操作可分為四步:(1).貼盒前,半成品先通過全面檢查,挑出外觀破損、褶皺、色差、模切顛倒的不良產品;(2).上膠;(3).成型;(4) 壓板。通過以上流程,一個彩盒製作完成。​
由於現代包裝技術的精美化發展,彩盒不僅僅承擔了保護內部產品的功能,更是品牌宣傳與公司文化的二次體現。不同彩盒產品的包裝外形設計差異較大,加之高端客戶對產品包裝細節設計的逐漸重視,使得彩盒生產裝配車間需要僱傭大量的勞動力進行最後加工裝配。此外,廠區車間現場的整潔衛生狀況也是產品高質量、生產高效率的有效保證。特別是針對食品品牌的包裝生產,還必須具備達到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標準要求的無塵潔淨車間。 而據相關從業人員透露,彩盒包裝質量問題,有約20%來自印刷;30%來自模切,如爆角、爆線不好,壓痕不一致等;5%來自燙金;而高達45%來自糊盒質量問題,由於糊盒是最後一道工序,倘若不受重視,便容易出現漏膠、內粘、喇叭口、產品自身的劃傷等一系列問題,也是彩盒包裝質量問題的最大來源。因此,良好的人力管理制度,可以通過其嚴格的現場管理,以標準化的作業保證穩定的產品品質,使得各個裝配車間達至優良甚至星級標準,從而獲得高端國際買家的青睞。​
(二)彩盒包裝機械設備​
彩盒包裝機械設備通常包括印前製版設備、印刷設備和印後加工設備,以及能夠將所有印刷生產流程整合起來的軟件系列等。​
1. 印前系統
印前設備主要包括數碼打樣機、CTP製版系統、曬版機、烤版機、沖版機等。其中計算機直接製版(CTP)的發展和成熟,使得包裝印刷製版的速度、質量得到有效提升,更好地滿足了高端彩盒需求客戶高質量、短週期的嚴苛要求。​
印前包裝設計系統在目前生產廠家中已經得到了普遍使用。如由海德堡公司開發的印通包裝設計系統已經涵蓋了從結構設計、樣品製作、頁面排版、切模參數化到為進一步加工生成預置數據的整個流程,可以進行複雜包裝設計。同時,印通包裝設計系統還可與海德堡其他工序設備達到端到端的作業流程集成,實現自動化操作。而來自CAD System(計算機記輔助設計系統)的數據還可以用來生成印後階段的預置,節省作業準備的時間與材料。加上目前先進的色彩管理系統,高配備的彩盒印刷廠家可以達到數字化的印前管理,確保產品的高品質印刷效果。​
2. 印刷機械​
印刷機械主要包括燙金機、印刷機、膠印機、彩印機、商業輪轉機等。​
如何加快生產速度,實現高質、高效的多元化生產以及標籤印刷、產品信息單頁等個性化彩盒包裝活件的特殊定製是各大生產廠家正在努力解決的問題。通過先進的印刷設備和系統,可以優化色彩管理和印刷準備的時間,設定自動化生產,重印質量標準和靈活的活件管理流程,從而達到高精、低廢生產。而面對著原料和人力成本不斷上升的雙重壓力,諸如海德堡的印通系列產品還可以進行可靠的印前、印後成本計算(包括預設成本和實際成本),設計規避試產成本的電子軟打樣系統來確保廠家從高質量和高可靠性的生產中獲益。​
3. 印後生產裝配​
印後生產裝配包括模切機,糊盒機,膠裝機等一系列印後加工設備。​
目前,高效、綠色化、數字化、自動化印後設備綜合解決方案正逐步推廣。在2013年廣東東莞「中國國際彩盒展」上,長榮股份(300195.SZ)便展示了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型印後綜合解決方案。全套設備由五款現代化設備組成,可以實現精美酒盒、高檔化妝品盒等產品的印後自動化、數字化加工生產與檢測。產品從具有橫縱兩向燙印功能的MK1060ST平壓平自動模燙機開始進行高質量的燙金加工工藝,經由MK1060ERs平壓平自動高速全清廢模切機進行全清廢模切,避免了人工清廢降低生產效能的劣勢,再通過高速自動糊盒機以每分鐘400米的高速生產,最後由長榮股份全新升級的MK420Qmini單張紙檢品機進行精準檢測並剔廢。全程高度機械化、數字化運作,大大提升了生產加工效率。​
儘管大機械生產已經逐步進入紙包裝產業,但機器化生產也存在難以避免的弊端,如自動摺疊糊盒機的摺痕明顯導致廢品率較高、摺疊紙盒在高速包裝機上自動結束翻開、成型、裝填、封口等技術尚待完臻等。而高端彩盒包裝客戶複雜的設計要求和消費者對產品外在包裝精緻化的重視,使得彩盒包裝業在粘合、裝配等環節仍需要大量人力參與才能切實保證高端客戶對產品個性化和時間敏感性的需求。機械化生產同時,隨著機械設備的不斷更新換代和IT系統的逐步升級,具有先進技能、經驗豐富的高級技師成為了越發稀缺的專有人才,從另一層面加重了彩盒包裝廠家對人才的需求。​
因此,彩盒包裝不同於普通紙包裝行業的獨有特徵給自動化生產的全方位普及造成了盲區,企業的人力資源和員工管理經驗成為了彩盒包裝業無形的軟實力。​
四、彩盒包裝下遊客戶:高端客戶為主,細節保證訂單
彩盒包裝的高端定製化特徵決定了其下遊客戶主要由化妝品、消費電子、醫藥等行業的消費品龍頭所構成。​
(一)化妝品行業​
彩盒包裝為化妝品廠商追求高質化、差異化的企業形象提供了外在展示,目前常見的化妝品彩盒包裝主要有以下四種:​
1. 紋理材質​
通過在一整張紙上壓印紋花而得到紋理材質材料。目前,富有紋理的材質在化妝品包裝設計中已經非常流行。很多化妝品生產商和包裝設計商在不斷尋求具有不同類型質感的材質,如具有碎石粒紋粗糙效果的紙板和絨面感覺等。​
2. 透視包裝​
透過外包裝就能看到內裝物的透視包裝,日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眾多品牌的營銷者正選擇通過結合性包裝來達到紙板盒塑料的精巧結合。​
3. 形狀迥異​
越來越多的公司要求脫穎而出的包裝盒形狀,以求突破消費者傳統觀念,提高產品辨識度。這個領域中相對較新的變化是運用注塑成型塑料端蓋。寶潔的玉蘭油Regenerist品牌運用了該項技術,最終完工的紙盒看起來更像一個圓柱體而不是一個立方體。​
4. 閃爍炫目​
化妝品包裝已經出現使用閃爍炫目的材料所制作的包裝產品,以達到吸引眼球的銷售目的。特殊效果的油墨、塗料和金屬材質在逐步加入到這一潮流中,力求通過這一創新使自己的產品與眾不同。​
(二)消費電子行業​
隨著蘋果、三星等高端智能機的大眾化普及和電子產品逐步提升的更新換代速度,高端消費電子產品的選擇範圍正不斷加大,使用週期也正在逐漸縮短,這便產生了對彩盒包裝需求的快速增長,也使得彩盒生產廠家往往面臨著短時間交貨的壓力。同時,不同的手機邊緣設計以及手機充電器等配備零件在大小、厚薄、外形等設計的細微差別,使得彩盒廠商需要在細節再加工方面進行大量人力投入,加之市場上隨時有可能出現的消費者大量追捧,所產生的短時間補貨需求給廠家在穩定大型客戶方面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三)醫藥保健品行業​
目前,藥品和保健品的包裝除一部分用玻璃瓶包裝外,大部分採用彩盒包裝,多數是高檔盒。由於藥品包裝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如保護藥品在貯藏使用過程中不受外部環境的影響、自身在貯藏使用過程中性質穩定、包裝藥品時不能污染藥品生產環境等,因此對包裝的要求也格外得高。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健康關注度的增強,製藥行業和保健品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帶有保護功能的、方便開啟、外觀精美的彩盒包裝也將有望獲得更廣泛的市場。​
由此可見,彩盒包裝行業的主要客戶是國內外化妝品、消費電子和醫藥等行業的消費品龍頭,他們一方面訂單量較大,另一方面對彩盒供應商的交貨速度、配套服務和品質細節等方面都有較高要求,特別是像蘋果、三星這樣的國際消費電子龍頭。這些對於彩盒包裝這種勞動力依賴程度高的行業來講,都是現實的難題。因此,能夠高效管理好眾多人力資源從而獲得更多高端客戶的長期青睞才是彩盒包裝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五、彩盒包裝行業壁壘:人力壁壘凸顯,客戶粘性巨大​
(一)勞動力依賴程度高
與其他紙包裝行業不同,彩盒包裝行業擁有客戶的個性化要求較高、單一訂單的數量規模不大、大規模機械化生產的難度大、高端客戶對產品包裝細節設計重視等特點,因此在模切、粘合、包裝等工序中往往需要依賴人工操作,是更加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根據我們的測算,同等規模的彩盒包裝企業和瓦楞紙箱企業(如A股上市公司合興包裝和美盈森)所需要的員工人數比例在2:13:1之間,彩盒包裝企業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可見一斑。​
雖然彩盒包裝行業的自動化程度有逐步提升的趨勢,但由於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較高,機器化生產也存在難以避免的弊端,如自動摺疊糊盒機的廢品率較高、摺疊紙盒在高速包裝機上自動結束翻開、成型、裝填、封口等技術尚待完臻等。這些不單單要求彩盒包裝的設計合理,還要保證有滿足的模切精度和摺疊糊盒精度,熟練的人工就成了彌補以上不足的最好方法。設計多樣化的高檔彩盒包裝需要僱傭大量勞動力,不斷升級的先進機械也需要大量經驗豐富的操作員進行運作,這都對企業在員工管理方面的實力提出了巨大挑戰,無形中形成了高端彩盒包裝產業的軟實力門檻。因此,掌握先進生產、品牌管理,特別是具有豐富人力資源管理經驗的彩盒包裝企業能夠憑藉其強大的生產能力形成自身的比較優勢。​
(二)中高端包裝人才缺口​
近年來,我國包裝印刷產業突飛猛進地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激增。但縱觀包裝印刷業的發展,迄今為止最大的瓶頸還是人才,尤其是各類高級專業人才——包裝工程師、高級管理人員、熟悉包裝印刷業的技術和質量管理者等。​
據瞭解,對印刷機長、油墨工程師、調墨師等技術人才,企業往往是「有多少,要多少」,而且薪資待遇非常好。即便如此,企業仍然招不到合適的人才。另外,有些新興的包裝印刷業是從小作坊的生產方式中脫胎出來的,因此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或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很少。即使行業內一些知名大企業,其人才結構與專業結構也不合理,工程師、高級工的比例很低,尚不足4%。高級工程師、高級技師更是鳳毛麟角。此外,專業數字印刷公司、網絡出版公司、電腦寫真和噴繪公司不斷湧現,印刷業已由傳統產業逐漸向高科技方向發展,需要大量掌握現代IT技術的專業人才。​
(三)高端客戶存在訂單粘性​
由於彩盒包裝的主要客戶是消費品龍頭,對於包裝細節的要求近乎苛刻,並且對交貨時間、配套服務也有著很高的標準,普通的彩盒供應商難以滿足他們的需求。而高端客戶本身盈利能力較強,相對於包裝價格,其更注重彩盒供貨商的細節品質、配套服務以及長期合作的可持續性,而頻繁更換供貨商也會損害到這些客戶的自身利益。因此,除非彩盒供應商發生嚴重的質量問題或交貨延誤,高端客戶通常不會因為價格問題而更換供應商,也就是說,彩盒包裝市場的高端客戶具有很強的客戶粘性。​
於此同時,目前彩盒包裝行業對人力依賴程度很高,如果企業難以高效地組織員工生產就很難達到高端客戶對包裝品種的要求。由此可見,彩盒包裝企業能否長期維持好與大客戶的關係、保持穩定的盈利能力歸根究底還是要具備良好的員工管理水平。​

六、風險提示​
1. 彩盒包裝行業對勞動力的依賴程度較高,人工成本的上漲在所難免,但人力管理能力的欠缺則可能對公司整體經營情況產生重大影響;
2. 彩盒包裝企業的訂單情況受下遊客戶特別是大客戶的產品出貨量影響很大,一旦其下游出貨速度低於預期將影響到彩盒包裝企業盈利的穩定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07

“兩桶油”看好頁巖氣 稱成本下降空間巨大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657

SR-image

中石化和中石油的高管看好中國的頁巖氣潛力,稱該行業的開發成本迅速下降的同時國內天然氣價格不斷上漲,但出於技術和成本問題,短期內出現頁巖氣熱潮的可能性不高。

中石化2014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中石化董事長傅成玉表示,頁巖氣在中國處在革命的前夜,總儲量不比美國少,開發難度則比美國大,表現在埋藏深、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不完備,故總體投資會遠高於美國。

“但從這幾年的發展速度和實際投資看,成本還有巨大的下降空間。”傅成玉表示,前幾年,中石化著力在認識問題和技術儲備上,初期成本較高,鉆一口井需要8200萬元,再往前曾經要花一個億。但今年,公司在部分地區已實現了6000萬一口井,降幅顯著。未來三五年,隨著鉆井實踐的進一步深入,單井成本有可能降到5000萬。

路透社援引分析人士稱,中國的頁巖氣平均開采成本依然比美國高一倍,但相較幾年前的1億元的成本已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目前國家仍在上調氣價。一邊是價格上調,一邊是成本下降,意味同樣地質條件下的投入力度將大大增加。

“過幾年,頁巖氣對投資的拉動和吸引力會越來越大,屆時會出現大投入、大產出的高潮。”傅成玉說。

在他看來,今年上半年中石化頁巖氣開發已超計劃實現,今年全年也會超計劃。考慮到目前開發的只有一小部分,未來開發工作會進入一個更快、更大規模的階段,第二階段的開發在未來兩年開始。

剛剛公布的半年報顯示,中石化在涪陵的頁巖氣產能建設高效推進,6月底日產氣量已達320萬立方米

中石化旗下重慶涪陵頁巖氣項目是中國最大的頁巖氣項目。

傅成玉表示,對於重慶涪陵頁巖氣項目,中石化預計於2015年將建成50億立方米產能規模,至2017年擴大至100億立方米

中石油副董事長兼總裁汪東進也對中國頁巖氣開發持樂觀態度,他在中石油上半年業績會上表示,今年全年中石油將投資70億元人民幣用於頁巖氣開發。

他稱,今明兩年,中石油擬在長寧、威遠、昭通新鉆井154口,利用老井4口,預計今年可以實現產量1億方以上,到2015年力爭達到年產26億方,超過公司原定15億方的目標。

據他介紹,目前中石油的頁巖氣單井成本約5500萬元,實現規模化生產後,擬將成本控制在5000萬元以內,鉆井速度亦將從初期的80多天控制在45天左右。

他同時稱,過去一年多時間里,公司將主要精力集中在西南油氣田龍王廟氣田等常規油氣田項目的開發上。其中,龍王廟氣藏的產能開發計劃今年3月份獲得批複,目標是年產110億方,總井數77口。

汪東進指出,8月底第一期40億方的產能建設將投產,到2015年底,二期60億方產能也將建成投產。這是國內近年來單個油氣藏量最大的產能建設,隨著勘探力度的加大,預計還有很大的資源潛力。

但據路透社報道,傅成玉和汪東進均排除了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出現頁巖氣熱潮的可能性,稱只有當成本大幅下降,天然氣價格進一步上漲,才能切實加大對頁巖氣的投資。

這兩家公司對頁巖氣煥發出新的熱情之際,今年上半年,中國天然氣需求增長近9%。中石油表示,這與成品油需求增長不足4%形成反差。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這里化工市場的低迷和成品油的日益過剩,拖累了上述兩家公司上半年的煉油業務。總體而言,今年上半年它們的利潤增長符合分析師的預期。

這不僅反映出經濟增長放緩——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7.5%——還反映出經濟結構的改變。服務業現占中國經濟的一半左右,建築、鋼鐵和煤炭等高耗能產業則增長乏力,導致柴油等運輸用燃料需求減少。

今年頭7個月中,中國有3個月成為成品油凈出口國,逆轉了為滿足高速增長的經濟而多年持續進口的局面。今年上半年,中國全國柴油需求萎縮了0.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6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