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400億美元的京東有沒有泡沫? 尹生

來源: http://xueqiu.com/8138652508/31079772

摘要:當京東一個季度的交易額就超過100億美元時,評估它的標準,也可能要從完全以增長為中心,轉向兼顧增長與效率,據此,其目前的估值已經出現泡沫。至於微信和手機QQ一級入口的價值,則還沒有完全體現在它二季度財報上,故評價其效果至少要等到第三季度甚至更晚。

自從5月份上市以來,京東的股價已經上漲40%,市值一舉站上了400億美元。這與其IPO前普遍不被看好形成了強烈反差。但如果你當初沒有買它的股票,現在也就沒有必要了:不確定性已經驟然增加。

一直以來,尹生是京東的堅定看多者,在上市之前,我就認為其合理估值應該在300億美元以上。盡管按照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144億美元),以及給予其未來三年40%的複合營收增長率,相對於亞馬遜過去幾年的平均估值水平,其估值應該達到433億美元,而目前的股價正好反映這一估值,但我認為應該對一些不確定因素給予折扣,比如80%,則其目前對應的合理水平應該在350億美元左右。

這些因素包括:阿里巴巴的IPO可能會使一部分資金受到擠壓,京東自身的運營水平似乎仍處於脆弱的穩定狀態,以及類似百度這樣更具有確定性、但估值水平相對較低的大盤股的競爭——如果將兩家公司的收入換算成具有可比性的數字,你會發現百度的估值要便宜得多,因而也更安全。

兩天前剛剛發布的第二季度財報呈現出了一些令人不安的因素,更加強了我們的這種不確定性:首先是增長,該公司去年的營收增長為67.6%,而今年第一至第三季度(預測)的營收增長分別為65.7%,64%和57%,而如果扣除騰訊電商帶來的營收,則其第二和第三季度的增長可能只有56%和49%,而且第三季度可能會出現環比下降。

(註:文章發表後收到了京東官方的信息,確認京東第二季度財報中,營收部分仍然沒有將騰訊電商部分納入其中,但總交易額中計入了,這也部分反映在其交易額增幅要大幅超過營收增幅,而騰訊電商的費用部分則納入了財報,因此京東營收的增長仍然呈現的是自然增長狀態,但其對我的估值數字的影響估計不會超過5%,因為我的估值是出了考慮營收,更多的是將運營效率納入考慮。)

但更重要的指標是運營效率。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之前就曾認為,在交易額超過1000億元之前,評價京東的主要指標是交易額的增長,但在達到1000億元的交易額規模之後,則主要看其運營效率,道理很簡單,類似京東、亞馬遜這樣的自營電商,毛利率本來就低,而規模又大,庫存動輒數十億元,任何一個環節的任何波動,都可能使公司出現巨額虧損,迅速消耗掉所有的現金。

體現這種擔憂的,主要是其費用率的改善似乎停滯了:去年全年其費用率為10.7%,今年前兩個季度分別為10.8%(扣除了一筆36.7億元的股權激勵支出的影響後)和13.91%(即便扣除由於與騰訊的合作帶來的因素,該季度的費用率也可能只是與第一季度相當),而去年同期費用率分別為10.8%和10.22%。存貨周轉天數也反映了同樣的情況:為34.3天,而去年同期為34天。對京東目前的階段而言,沒有明顯改善,就是危險的信號。

但好的一方面是:京東的毛利率穩步上升——2011~2013年其毛利率分別為5.5%,8.4%和9.9%,而過去的兩個季度,其毛利率分別上升到10%和10.84%,這部分反映了其產品和商業模式的調整成效,第二季度來自傳統的3C和家電以外的產品的交易額的比重,從去年的34.6%提高到了44.8%,這使得來自自營電商以外的產品和服務收入占比首次提高到了5%以上,而去年該數字不到3%,非3C和家電產品以及自營以外的收入,毛利率要高得多。

對於目前業界普遍看空的其與騰訊的合作,尹生的看法是:一則京東6月份才正式開通微信一級入口,8月份獲得手機QQ一級入口,因此還沒有完全體現在二季度財報上,故評價其效果至少要等到第三季度甚至更晚;

再則騰訊對京東的最大幫助,應該是在三四線及以下城市的滲透上,但這又取決於京東的線下支撐能力和業務是否到達這些地方,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其仍在推進支撐能力的下沈,目前已經延伸到1780個縣區。隨著京東業務的下沈,其效果料將顯現出來。第三,騰訊自身在移動購物習上的培育上也處於起步階段。

此外,拍拍網也有機會完善其戰略結構,並可能帶來業務上的新動力,不過其到底是競爭工具的價值多一些(與阿里巴巴競爭),還是業務本身的價值多一些,還有待觀察。另外,如果阿里巴巴IPO後股價漲幅過大,則它也可能面臨重估。因此,尹生會根據上述多重不確定性的變化,隨時調整估值。

最後,尹生拿出去年12月份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文章《可能使千億京東歸於平庸的7大新挑戰》的觀點作為對京東的未來感興趣的朋友的一點參考:

從一次盈利到控制盈虧平衡線的能力;能否在業務下沈的同時,保持既有或形成新的整體優勢;是否從多業務的物理擴張進化到全面的用戶運營和產業運營能力;能否建立起面向全球市場的開放接口的供應鏈能力;規模優勢不必然轉變為成本優勢;平臺化和多品類擴張過程中,能否繼續保持成本優勢和產品質量控制。

現在我還加上一點:如果京東接下來與騰訊的戰略合作進展非常順利,尤其在移動端,京東是否會在移動端自廢武功,成為一家喪失戰略獨立性的公司?

若想閱讀更多尹生的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價值研究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和百度百家專欄。若需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自價值線。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91

360股價因何徘徊不前? 尹生

來源: http://xueqiu.com/8138652508/31078457

$奇虎360(QIHU)$ 摘要:曾經的中概股明星360,過去一年股價徘徊不前,可能的原因是:目前的股價已經包含了較高的增長預期,移動端安全的地位可能面臨挑戰,搜索引擎商業化進展比預期的慢,遊戲業務比例的上升,可能導致估值指標的改變。

今年3月份,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的股價曾經經歷了一波劇烈的回調,但很快其中較為優秀的公司都迅速反彈甚至創出新高,但過去兩年的明星股奇虎360卻不在這些股票之列。

2012年~2013年,該公司的股價上漲超過400%,憑借這一表現,該公司一度成為中國僅次於騰訊和百度的市值第三大上市互聯網公司——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在去年9月份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文章《奇虎360憑什麽值100億美元》中對此有分析。

但過去一年里,該公司的股價始終在100~150億美元的區間徘徊,而在3月份的這次調整中,該公司的股價一度下跌接近40%,盡管最近有所反彈,但相對於3月份的高點仍然有近20%的距離。

而自3月以來,百度、京東、唯品會、獵豹移動這些公司的股價都上漲了50%甚至更多,網易也漲了30%,其中新近上市的京東市值已經是三個360,唯品會和網易市值也已超過100億美元,和360相當,後來者獵豹移動的市值也已經接近40億美元,而該公司是360直接的競爭對手。

那麽,是什麽原因導致360的股價徘徊不前?是它的財報不夠漂亮嗎?

今天奇虎360發布了它的2014年第二季度財報,報告顯示營收增長110%至3.179億美元,凈利潤增長18%至3910萬美元。按靜止的標準看,這仍然屬於一份不錯的財報,不過任何財報只有在比較中才有價值。

如果拿過去四個季度看,這個季度的營收增長速度是最低的:過去四個季度奇虎360的營收增長分別為124%,115%,141%和110%,四個季度整體增長120%。過去三個完整的財政年度,奇虎360的增速分別為191%,96%和104%。營收增速似乎在經過2012年的短暫調整後,有重新加速的趨勢。

但增長似乎是以犧牲短期利潤為代價的:過去三年奇虎360的利潤增長速度分別為83%,200%和30%,而過去的這個季度則下降到了18%。不過,按照尹生一貫的觀點,對類似這樣處於市場和自身轉型期的公司而言,凈利潤是一個非常容易導致偏差的指標。

相反,尹生在多家公司的估值中都使用了一種新的方法:一家互聯網公司的價值取決於其在未來行業中的定位能力。正是按照這種方法,我過去幾年來一直是京東的堅定看多者,並且在上市前就認為京東的估值將超過300億美元,而在今年三、四月份,當業界仍然對百度普遍看空的時候,我成為百度股價的堅定看多者。(這方面的內容請閱讀我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或百度百家專欄)

那麽,將這種方法用在奇虎360身上,能否解釋其最近一年股價的徘徊?總體來看,奇虎360未來面臨如下不確定因素,這些因素對其未來的行業地位息息相關:

一是奇虎360在其根據地業務安全領域的地位可能面臨挑戰。360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與其在PC安全領域實施的以免費換取用戶的策略有直接關系,正是以此為基地,它發展了瀏覽器等一系列客戶端軟件,從而與主要的巨頭實現差異化競爭。關於這一點請參閱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文章《奇虎360為什麽屢剿不滅》。

然而,移動市場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變化:首先,那些在PC安全上吃過虧的巨頭,比如騰訊和百度,明顯加大了在移動安全上的投入,而當時奇虎360正是利用了它們的忽視。

其次,在PC時代,安全軟件是為數不多的在用戶的屏幕上以獨立客戶端方式存在的軟件之一(騰訊的QQ是另一個主要的類似軟件),一旦安裝,就會在後臺自動運行,加上PC上安全事件頻發,就使其獲得了高留存率和使用率,即便那些掌握著渠道的互聯網公司推出自己的產品,一般的用戶也很難有動力去卸載360並重新安裝一個。

但在移動端則不然,用戶的使用習慣正是基於APP的下載與安裝培養起來的,這讓它們在卸載一個軟件並安裝另一個軟件時變得熟練很多,這給了那些覬覦這個市場的巨頭以機會。

第三,移動端的安全需求相對於PC端仍然有很大的不同,在很多用戶看來,讓手機運轉更快的垃圾清理或加速功能,又或者幫助刪除隱私數據的功能,可能就比PC時代的殺毒更為迫切重要,而在這方面獵豹移動、騰訊和百度,都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到未來的移動端安全之爭中。

獵豹移動是今年剛剛上市的一家公司,它曾是PC安全時代的主要公司之一,但被奇虎360用免費的模式反超。但現在它憑借一款裝機量超過兩億、月活躍用戶過億的手機清理軟件,可能對360的安全地位形成挑戰,就像當初它被360挑戰一樣。

盡管360在其財報中披露,其移動安全產品的智能手機用戶總數已經達到6.41億,幾乎比去年的3.38億翻了一倍,在用戶關於移動安全是什麽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看法之前,市場的變數就始終存在。

唯一我能看到的積極因素,可能是奇虎360正在尋求的向行業安全市場的擴展。我從一些市場人士處獲知,360正在努力利用中國政府對安全的關註,將自己的安全業務延伸到政府和行業市場。幾個月前,360挖到了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陳熙同,委任其為360副總裁,主管市場和公關工作,這與前面提到的小道消息吻合。

不過,在這個市場,360可能需要面臨另外一批擁有深厚背景的公司的競爭,而且那是一個360沒有做過的市場。

而在360寄予厚望、也是曾經被資本市場賦予較高預期的搜索引擎領域,奇虎360似乎仍然沒有找到將已經獲得的搜索請求份額轉化為收入份額的方法,反而可能面臨更多壓力。

盡管360自己曾引用一家小型調研公司的數據證明其在去年底的搜索份額已經超過20%,但這一數字也充滿爭議,幾個月前網上曾傳另外一家調研公司的研究員公開質疑,稱360的搜索份額實際上只有14%多一點——不過很快這家調研公司就公開表示,並沒有這回事。

但關於360的搜索收入份額,艾瑞有一份公開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360在中國搜索引擎市場的收入份額僅為2.5%,而同期百度為81.7%,谷歌12%,搜狗3.7%。一年前奇虎360開始搜索引擎商業化的當季,百度、谷歌、搜狗和360的份額分別為80.6%,14.4%,3.1%,0.3%。這期間最大的變化是搜搜與搜狗合並,2013年第一季度時搜搜占1.6%。

之前市場曾經預期奇虎360能從百度搶奪部分份額,但現在看來百度的收入份額在這期間非但沒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360可能更多的是受益於搜搜的調整和谷歌出讓的部分份額。但最近一年多,有關谷歌可能重返中國的傳言一直未斷,而去年初360曾公開過與谷歌的合作(不過未知後來的情況)。

而得到了騰訊的入股和支持後,搜狗也可能成為奇虎360的一個重要對手,特別是最近搜狗和騰訊微信聯手推出了微信搜索,這成為其一項差異化的功能。

考慮到這些因素,最終360搜索可能面臨的情況是:一個追隨者面臨數個“追隨者的追隨者”的追趕,從而使它的搜索商業化面臨價格戰和市場份額的雙重擠壓,這最終會影響360在搜索上的投入信心,而與之形成對照的是,這個行業的領導者百度卻在持續加大在PC端和移動端搜索的投資。

可能對當前股價形成制約的第三個因素,是360收入結構的變化:它正在從一家在線廣告公司迅速變成遊戲公司。

在過去的第二季度,360來自增值服務(主要是遊戲)的收入,已經占到全部收入的46%,過去四個季度為42%,往前順推的一年這個數字為37%,2011年這個數字才26%。這表明遊戲已經成為360營收最重要的增長引擎:過去四個季度,其來自在線廣告的收入僅增長了103%,而來自遊戲等的收入則增長了150%。

雖然憑借渠道優勢,360在遊戲領域仍然保持高速增長,但隨著基數的增加,它面臨的來自整體市場的壓力也會增加,在傳統的客戶端和網頁遊戲領域,騰訊和網易一直是強大的主導性對手,而且這兩個市場都遭受著市場增長放緩的壓力,尤其是網頁遊戲,過去一年一些主要靠網頁遊戲的公司的業績都出現停滯甚至倒退。

未來遊戲業主要的增長動力會轉向移動,而在這個領域,也是巨頭林立。更重要的是,如果前面提到的第一點即360的安全大本營遭遇挑戰,也會影響其移動遊戲營收能力。

按照目前的速度,可能再過一兩個季度,360的遊戲等增值收入就將占到全部收入的50%以上,那時資本市場會面臨一個選擇:是繼續將其視為一家和騰訊、百度這樣擁有高粘度用戶的互聯網公司,還是作為一家像網易這樣的遊戲公司對待?

選擇不同,將面臨不同的估值水平,而這種選擇如果與對360在未來的安全、搜索引擎等市場的行業地位的擔憂伴隨,就可能使投資人放棄過去面向未來的估值,而轉向更加強調盈利能力的指標,比如更關心市盈率指標。

網易目前的股價相對於2013財年的凈利潤和增長率指標的PEG為0.7,而360為1.136,如果投資人轉向網易的指標,則360目前的估值可能不到80億美元,也許正是這個數字拖累了360更上一個新臺階的步伐。

第四種拖累股價的可能,是盡管其業績增長仍然較高,但按照目前公允的估值水平,其股價已經暗含了這一高增長水平。

目前對360而言,最接近的兩個估值參照是騰訊和百度。假定未來幾年騰訊、百度和360的營收複合增長分別為40%,50%和70%,按照過去四個季度的營收和目前的股價計算,騰訊和百度的PSG分別為0.343,0.234,考慮到360作為追隨者的盈利能力的差別,給予360公司70%的折扣,對應的360的估值應為166億美元和114億美元,中間位置大約為140億美元,而目前的市值為128億美元。

我在去年9月的《360憑什麽值100億美元》中,曾經按照分業務法給奇虎360估值102~117億美元。不過,任何關於其未來預期的改變,比如增長速度、行業地位等,也都可能迅速影響對其的估值,因此我會對其變化隨時保持關註,並及時更新評估。

若想閱讀更多互聯網價值評估方面的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和百度百家專欄。若需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自價值線。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792

尹生重訪談:王興的持久戰,誰先上市誰認輸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8/148923.html

i黑馬:1月18日下午消息,美團網CEO王興對媒體表示,美團日前已經完成7億美元融資,美團估值達到70億美元。但關於投資方和具體的融資細節,王興暫時未透露,並表示會後續宣布。2015年註定會是O2O的紅海,滴滴、快的、點評、美團,每家傳說的新一輪融資額都在5億美元以上,背後還有覬覦O2O的有錢巨頭的任性,王興的持久戰無疑會進入最艱難階段。但他已亮明態度:如果明年(2015年)有誰先上市了,就基本意味著它放棄了,投降了。

關於美團新一輪融資的消息已經通過非正式的方式流傳了很久,流傳了多個版本,今天終於和一份靚麗的2014年業績一道,水落石出:2014年美團的交易額為460億元(合74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80%;在新一輪融資中,美團估值70億美元,融資額達到7億美元。

這一估值水平和去年10月尹生給美團的估值水平相同,當時我曾對美團估值70億美元,當時假定的是美團2014年的交易額為400億元(合65億美元)。同時,我還假定美團的未來價值走向有兩種主要極端模式:

成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平臺級巨頭,或像大眾點評、糯米一樣成為更大的巨頭的一部分(考慮到美團80%的交易額來自移動端,移動端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6000萬,戰略價值巨大,因此會享受一定溢價);以及雖然保持了獨立性甚至成功IPO、但和Groupon一樣盈利狀況長期沒有改善。

當時,尹生(微信公號jia-zhi-xian)認為美團最終能成長為獨立平臺級公司(用其自己的定位就是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或者像大眾點評與糯米一樣成為巨頭的一部分的概率是60%,而成為Groupon第二的概率接近40%;在前一種情況下,其估值可望接近100億美元,而在後一種情況下,可能剛剛超過20億美元。

互聯網公司的估值就是這樣,因為巨大的不確定性,價值變化曲線隨時會突然改變方向。因此,就像在之前的幾次采訪中所持的觀點一樣,王興認識到這是一場持久戰,短期盈利與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要具備隨時盈利的能力,以及駕馭速度的能力。對於一家私人公司而言,這或許是最大的特權,不像上市公司那樣必須每個季度面對投資者的拷問。

不過2015年註定會是互聯網生活服務領域的慘烈之年,從滴滴、快的、易車,到點評,每家傳說的新一輪融資額都在5億美元以上,加上背後還有覬覦O2O的有錢巨頭的任性,王興的持久戰無疑會進入最艱難的一段。

但他已經給2015年確定了一個可能令眾多對手望塵莫及的交易額目標——1000億元,並向對手亮明態度:“如果明年(2015年)有誰先上市了,就基本意味著它放棄了,投降了。”
 

\本訪談涉及到了如下問題,但又不僅止於這些問題:

美團員工一年內擴張一倍以上,達到上萬人,這些人用在哪了?

一年內擴張數百個城市,如何不陷入混亂?如何控制擴張成本?

團購的高成本結構難題如何破解?

交易與信息,輕資產與重資產模式,孰優孰劣?

定位於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美團的拼圖還差什麽?

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說起來和做起來區別是什麽?

和BAT比拼,美團的長短處各在何處?

美團會步大眾點評後塵,嫁入豪門家嗎?美團和阿里巴巴的關系如何處?

美團如何看待潛在的顛覆者?

美團如何看待虧損、盈利和IPO?

……

如果你有足夠的勇氣面對如此鴻篇巨制,那麽就請進入正題吧!

尹生:最近突然之間這個行業變得特別白熱化,這是突發的偶然現象,還是說一直會貫穿明年(2015)整個一年呢?

王興:會不會貫穿明年不好講,但我覺得會出現這種情況,肯定還是對手的狀態有改變,因為它們可能非常著急,於是各種方法都用。

尹生:也許是因為你們發展太快,於是就難免有人猜測:擴張這麽快,管理會不會有問題,管理團隊會不會出現矛盾,通常一家創業公司做到這麽大時,都會出現這些問題。

上次交流的時候才幾千人,現在已經一萬多人,一年時間等於增加一倍以上。這麽多人主要是用在哪里了?

王興:有兩部分,一部分是我們團購原來的業務,新覆蓋這麽多城市。另外一個是我們的外賣也擴展非常快,外賣現在已經成為市場上第一名,而且可能比第二名超過百分之四五十了。我們現在一天的訂單差不多是150萬單左右。

尹生:現在有多少人在做外賣?

王興:外賣一千多人,不到兩千人。

尹生:我們會發現那些大的有流量的公司都在瞄準外賣這塊,他們的邏輯是外賣是相對比較輕資產的一個業務,可以發揮他們的流量優勢。那你們跟他們有什麽不一樣的做法嗎?

王興:我覺得外賣這個新興的市場,大家其實還沒有看得很明白,你說輕嗎,肯定也不輕,他最後在網上下訂單,還得把飯做出來,還得把飯送到用戶手里,這個過程其實需要很多人的,只是這些人到底是你公司的人,還是眾包的人,還是跟其他相關配合的人。

尹生:你們現在有自己配送嗎?

王興:我們在有些地方試點,這個事請我們還在學習過程中。

尹生:現在外賣這塊你們怎麽創造營收呢,是收傭金還是收其他什麽費用呢?

王興:外賣這個業務我們做了一年,現在還沒有產生像樣的收入。

尹生:還是以免費的方式在做。

王興:對,因為這就跟打車早期一樣,我們先把這個交易的雙方,把商戶、餐館跟叫外賣的人連接起來。

尹生:你們的外賣業務現在做到了日訂單150萬單,它現在的規模大概相當於我們傳統業務的多大比重?

王興:那還是小,團購還是更大。團購的單數比它更大一點,然後團購的均價更高一些,團購的90塊錢,這個就20塊錢。

尹生:這個好像對人員的要求,員工人數可能要求沒有團購那麽多是吧?

王興:對,我們現在外賣一千多人,原來團購的隊伍有五六千人。

尹生:在團購市場,過去一年你覺得和去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麽?

王興:其實我始終不是從團購這個角度來想這個事情,我們之前也聊過幾次。我們從一開始,雖然是從團購入手,而且是從北京一個城市團購入手,但是我們一開始就是整個服務業的互聯網平臺,在過去幾年也是,不斷往這個方向慢慢前進。

今年下來我就更加清楚,我認為互聯網對服務業的改造速度和翻天覆地的程度,會遠超過互聯網對商品零售的改造。

像現在淘寶、天貓、京東對社會有很大影響,但其實它對商品的改造主要在最後零售的層面上,商品的產業鏈,或者供應鏈說了很多的C2B,但其實都是很小的,沒有真正產生影響,只有少數例子。

這還是搞了十幾年了,電商在中國15年,從1999年當當開始。但服務業才搞了五年,到現在趨勢看著已經很明顯,互聯網對服務業的改造速度,這個翻天覆地的程度會遠超過互聯網對商品零售的改造。

原因一,是因為現在大家上網多了,是移動互聯網,而不是基於PC的,大家隨時隨地上網。另一方面,服務業本身它跟商品流通是不太一樣的,它沒有庫存。它雖然也煩瑣,但鏈條環節相對短。

比如E代駕就很明顯,它們做了三年,已經很徹底的改造了代駕這個行業。像外賣也是,我們做完之後一部分是原有的餐館提供,一部分甚至也不需要店面了,它有中央廚房就好了。

尹生:現在只需在CBD等上班族密集的地方有一些中央廚房,就可以做生意了,而且這種模式可以複制,但目前好像還沒有做得好的這方面的專門創業公司。

王興:對,所以我覺得這是我一年下來最大的感觸。我們始終都相信美團面對的市場,就是服務業的互聯網平臺,這是個幾萬億的市場,如果不是十幾萬億,幾十萬億的市場,至少是幾萬億的市場,我們這些人才做到了幾百億,這個只是一個很小的比率,它這個比率在急劇提升。

我們做的各個領域都是如此,包括電影也是,電影現在到旺季的時候,每三張票有一張是我們賣掉的。酒店業務我們進展也非常快,外賣的單數比團購漲得快得多。

原來美團團購已經是很快的速度了,但是外賣遠比我們過去做團購的速度都快,外賣一年相當於原團購的3.5年。

尹生:你剛才講到你們對供給這端的改造,現在已經有具體的行動嗎?

王興:我覺得這方面會有很多事情會有發展。但是坦白講我們現在沒法公開的太多,因為這個市場還在比較早期,我們也不想我們好不容易搞明白一些東西,然後就過早的全都一五一十的講了。

尹生: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其他公司在打C2B的概念。

王興:但是C2B很多時候需要你手里真的有C,有最大量的C,這才有可能,不然光有概念是搞不成的。就算有最大量的C,像原來淘寶有很多C,它C2B也沒搞成,因為這個鏈條還有很多環節沒法搞。就是C足夠大,鏈條環節又比較少的地方比較容易搞起來。

尹生:是不是因為傳統的商品領域,會受到不同批量成本的限制,而相對來說服務這塊,它的有效規模相對要小得多,或者說規模經濟效應要小很多。

王興:還跟占比有關,淘寶現在大得不得了,一年一萬多億,但整個加上其他電商,電商占傳統零售的總額才接近10%左右,還是小。當你的比重不足夠大的時候,除非你聚焦到某個地方,不然你就不可能對整個鏈條有足夠大的影響。
 

\尹生:接下來我們談談輕和重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交易模式和信息服務模式,你看較重的Groupon現在的市值好像已經被較輕的Yelp超過了。

王興:他們兩個都很低,我覺得它們都是沒做對事情。我們現在的估值比它們兩家都高。

尹生:是的,不久前我曾經給你們估值70億美元,差不多快是Groupon的兩倍。

王興:現在Yelp是38億,GrubHub是29億,Groupon是54億,略多一點。但你看看Priceline,它都有近600億。

尹生:你剛才講到它們做錯了一些什麽?

王興:它們沒有從交易入手。你需要明白,在O2O時代,用戶是為了獲取信息呢,還是獲取信息只是為了完成交易,而得到整個服務體驗才是最終目的,我覺得顯然是後一種情況。所以在O2O里面,最後你不能發生交易的,對B、對C都是意義很小的。

尹生:就是用戶的價值它除了找信息以外,還得找真正的實惠。

王興:實惠是一方面,但是最後發生交易是一定的。就是你獲取這種關於本地的消費信息,或者你獲取媒體信息,看完,看信息本身就是結果,就是目的,就是他的消費信息。

但是O2O它不是為了消費信息的,它是為了實際的線下體驗,所以你必須能把這兩個聯系起來,如果你只停留在信息層面的話,就不OK了。

尹生:我記得上次我們好像也聊過這個問題,就是說你們其實這幾年在這個行業做了很大的貢獻,第一培養了用戶習慣,培養了商家的習慣,培養了他們使用互聯網的能力。

但在這些能力和習慣培養起來以後,有沒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比如那些有流量的互聯網公司,他們可以采取相對比較輕的一種方式切入這一塊,比如采取商家相對自助的方式切入這個市場,你怎麽去看這種可能性?

王興:我覺得我們始終也是沒有完全放棄這個考慮的,但是我們看到以往別的領域的嘗試,似乎要從非交易的用戶的流量轉成交易流量,好像還都比較低。

比如微信過去一年並沒有在這個領域形成很多影響,前段時間馬雲也說,微信本來是一手好牌,還打爛了。說得有點刻薄,但確實好像微信後來在這方面進展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麽好。

所以我覺得,並不是所有流量都適合轉化成交易。用戶打開美團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他要出去消費,他要花錢。最近我們從各個第三方數據註意到,從用戶有消費傾向的流量上看,我們在手機上應該是僅次於淘寶的。

我們手機APP的DAU(日活躍用戶量)可能比淘寶和支付寶小一點,我們比天貓大,我們比京東大,我們比當當、亞馬遜大,我們比點評、糯米大,比攜程、去哪兒都大,比蘑菇街和美麗說都大。

尹生:你提到美團要做平臺,我不知道你認為像你們這樣成為一個平臺的話,需要哪些構成部分呢?除了你現有的團購這塊,包括用戶交易這塊的能力,還有地圖這塊等,不知道你怎麽看?

王興:地圖是一個有益的補充,但它不是最核心的。我打個比方,我覺得地圖和一個電話功能一樣,現在手機多數不是用來打電話的,電話只是成為手機的功能之一。

我覺得地圖也會類似這個樣子,你要去哪里,通過別的地方進行決策,不管是跟朋友交談什麽,你明確要去這里,就像你拿個電話號碼一樣,你要有撥號功能一樣,你要去這個地方使用它的地圖功能,手機一定會有地圖的,而且每個手機都會預裝地圖的。

地圖可能現在有兩到三家廠商份額有高有低,但是產品不會做出本質化差異來,所以它會成為一個基礎功能。

尹生:現在問題就是這些地圖公司已經歸屬幾大巨頭的勢力範圍。你要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這塊會不會成為妨礙你的因素。當然可能別人會猜測你跟阿里之間的關系,因為阿里畢竟有高德。

接下來,你認為美團要在這個行業繼續維持這種獨立性,需要面對哪些挑戰,或者說你這種意願有多強?

王興:這個我覺得我們從一開始就非常明確,到現在我們也沒有任何變化,我覺得事事不能強求。

首先看它是不是能夠成為一個獨立的市場,我覺得要尊重自然規律,這個事情它應該是一個獨立的事情就應該是獨立的事情,不要幹逆天的事,要獨立它的規模要足夠大,規模不夠大的話很難獨立。

第二,規模足夠大的情況下,各個基本要素得具備,然後才是創始人、管理層的意願問題。我始終不認為人定勝天這種事,你還得順勢而為。

我認為美團一開始是這樣,它面對的足夠大的市場,幾萬億的市場。我們選這個地方進入就是因為之前沒有任何的公司具備完整的能力。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團隊,我在組建時就和這個團隊明確地說過,我們是要保持獨立的。

尹生:阿里現在應該還是小股東吧?

王興:10%出頭。它也不是最大的機構投資人,最大的機構投資人是紅杉,它A輪就投我們,後來每輪都跟。

尹生:最近關於你們融資的事傳言很多,有沒有可以披露的?

王興:我們沒有正式披露任何消息,我認為這是對手的公關手段,它知道我們在融資,知道我們快要完成了,然後它搶先發一個消息,多數是準確的,少數不準確,然後特意強化少數不準確的。

尹生:現在資本市場對Groupon和Yelp這兩種模式似乎有一些糾結,有時看好前者,有時看好後者,這種搖擺的態度會影響到你嗎?

王興:(不會,但)在過去幾年(我們的對手)搖擺了很多次。

尹生:這是不是會成為一個很大的問題。

王興:對,要不我說Groupon它出了什麽問題,它的市值一度非常高,但是它過去一年里面跌了一半,從100跌到50多。

尹生:但我一直有一個看法,就是像點評擁有的信息服務的模式似乎有它的優勢,它可以通過相對較輕的信息服務到三四線及以下的城市去培養用戶習慣,就像是空軍,而交易服務則可以稍後再去,這樣可以降低擴張的成本,而你們是交易到哪里,服務就到哪里,這種模式如果要快速擴張,似乎面臨著較高的擴張成本。你怎麽看?

王興:我們信息比它全,我們的用戶量比它大,我們在手機上的用戶規模已經是它的兩倍。

尹生:美團現在的用戶量有多少?

王興:手機APP上每天活躍用戶一千多萬,加上手機的瀏覽器和PC的瀏覽器每天活躍用戶總共接近兩千萬。

尹生:他們一部分是交易的,一部分實際上是查信息的,或者說,他們全部交易的。

王興:至少是有交易傾向的。剛才我們說過,一個是看你訪問量的大小,二是訪問量到交易量的轉換率,現在是我們的訪問量比較大,然後因為我們用戶的交易傾向更強,所以我們訪問量到交易的轉換率更高。

尹生:那你們現在還有另外一個關系,包括Groupon我看了也是,它其實很大一塊成本是人的成本在這塊支撐的,尤其你去各個城市去擴張的時候。因為中國現在人力成本上升也很快的。

王興:會繼續上升的。

尹生:有沒有找到一些辦法去降低新城市擴張的成本?

王興:對,我們事實上通過管理加上系統,我們的人均產值始終是保持在較高水平的,這個也是我們重要的競爭優勢。因為這里要麽是幾種不同模式競爭,要麽是單個模式之下運營效率之爭。

在相同模式下,我們已經反複證明了我們的運營效率比對手高。這時候人力成本越上升,其實我們的優勢越放大。另一種是不同模式之爭,這里我們也積極的自己革自己的命。

舉個例子,在沒有電影選座之前,我們需要和影院就各種方案談判,但做了之後,我們可以跟單個影院一簽簽一年,甚至不必單個影院簽,我們可以和整個連鎖影院簽,節省談判的成本,用戶也不需要去排隊。

我們沒有等著讓別人來顛覆我們,而是自己革自己的命。

尹生:你剛才說還有其他幾點。

王興:我剛才講的人力成本方面,一個是同一個模式下,二是不同模式下,我們積極開拓更新的,更輕的,更節省人力的模式。包括酒店也是,酒店在旅遊景點它特別分散,所以我們一部分用地面隊伍,一部分用電話。當你模式很清晰的時候,平臺足夠強大,知道你不是騙子的時候,你就可能不需要見面,只需打電話,有個標準的合同條款就可以做。

尹生:我不知道美團有沒有通過技術的方式讓商戶有一些自助的服務在里面,這樣可以降低地推的成本?

王興:自助我們也在做。

尹生:現在這塊具體是怎麽做的?

王興:我們有一個商戶後臺,商戶可以登陸我們的頁面,提交各種方案,需要的各種方案,就是說不需要見面我們也可以簽合同了。這里面比重在上升,但還不是占主導性的,或者離成為主導性還有蠻大距離。

當這個行業總體從互聯網帶來的生意只有1%、2%的時候,你指望商戶花多少精力在上面呢?他可能只花1%的精力在上面,不像淘寶的賣家是100%在淘寶上,他就整天圍著淘寶的業務流程去組建他的團隊,去進行激勵。

對於一個餐館來講,它重點還是招到大廚,采購,前廳的經理,像服務員把菜品做好。這些已經夠他忙了,你讓他整天在電腦上折騰這些東西,他不是絕對不能做,但這不是最優的產出。

尹生:所以你覺得還是商戶這塊信息化程度不夠高,或者說來自互聯網的交易額不夠高。

王興:對,本身就是網上的交易額還不算高,當它占到30%-40%的時候,他就開始重視了。

尹生:你現在有多少商戶在用自助系統?

王興:大概在10%這個量級。

尹生:這塊可能是一個慢慢的自行成長的過程。

王興:對。

尹生:一些公司想抄你們後路,可能也是希望通過自助的方式進入,通過很輕的模式去做這塊。

王興:我們認為很有希望在那個轉折到來之前,通過前期的努力我們的流量已經比它們更大。

尹生:美團有多少個城市是今年(2014年)新進的?

王興:現在覆蓋的城市全部加在一起達到1000個。

尹生:去年好像才一二百個,一下增加了好幾倍。

王興:是這樣的,我們2010年開始大概是十幾個,2011年大概是開了一百個,2012年我們沒有開,2012年我們目標是上岸,這一年我們將目標定在如何在一百個城市的規模下實現盈利。

2013年我們試著新開了一批。今年(2014年)年初我們總結的時候,發現2013年開的這批,它跟2010年、2011年開的那批很不一樣,它成長速度比原來快很多,實現盈虧平衡需要的時間比2010年、2011年短很多。

所以我們2014年做了這個決定,看見市場更成熟了,我們更加積極的開拓。

尹生:這些城市主要是不是在三四線城市?

王興:三四線,甚至五線,因為我們基本上把中國主要的地級市,加上一部分發達區域的縣級都覆蓋了。中國行政區劃一共33個一級的城市,大概二百九十幾個地級市,三千個縣級市。

尹生:明年(2015年)要按這個節奏,是不是很多的縣鎮都可以覆蓋到了?

王興:明年在縣這一層上繼續擴展就不是最重點的事情了,因為我們今年(2014年)達到1000個城市,也許我們會在一千上下的城市規模上(穩定一段時間)。

尹生:明年(2015年)會做什麽呢?明年重點會放在什麽方面?

王興:一方面我們今年新開的區域,有的地方還新開不久,根基還比較淺,這需要進一步生根。另一方面我們今年幾個業務,就像電影、酒店、外賣,都還在早期高速增長期。

而且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是,我們始終不認為我們是要做每一個細分的第一,我們的目標是要做總體的第一,這個是從2010年開始就非常清晰的,我們認為美團要做吃喝玩樂的互聯網平臺,更大一點是服務業的互聯網平臺。

所以我們不光只做一個事情,如果我們單做電影,我認為我們贏不了。我們單做酒店,就算短期做到酒店第一,你也贏不了。所以這幾個合在一起,才讓我們有一個戰略性的優勢。

尹生:就是說你們靠的還是服務,不會重點做實體產品?

王興:那個占比不到1%。

我們有點像萬達的Mall,它是一個網上的城市綜合體,這里面有一部分是購物的,而且越來越多是體驗式的,吃飯、唱K,打電子遊戲,看電影這種類型的,它需要組合在一起的。

我們已經解決了幾乎所有人的各種情況下的需求,以電影為例,以前美團團購在電影里面做到了最大,但團購主要滿足的是用戶打折的需求,不解決他去排隊和座位的問題,貓眼把這個解決掉了。

同時,我們的價格是靈活的,當這個電影不熱門,上座率不高的時段就會有折扣,如果是最熱門的好萊塢大片,就沒有任何折扣。

尹生:現在有多少家電影院跟你們合作?

王興:超過三千家了。

尹生: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貓眼電影可能會扮演空軍的角色,就像信息服務之於大眾點評,在你們的其他交易服務沒有進入一個城市之前,由它去打前站,培養用戶習慣,因為電影院的數量要遠遠少於餐館等服務商家,而且很多還是連鎖,這將降低地域覆蓋的成本。

王興:是空軍的一部分。

尹生:幾乎可以肯定,未來幾年圍繞O2O展開的爭奪會非常慘烈。提高傭金率很難,而人力成本又在上升,你們會怎麽盈利呢?

王興: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確實不容易,所以我認為馬雲十年前說的話今天對我們這個行業也非常適用,就是“今天很殘酷,明天可能會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多數人會死在明天晚上”。

尹生:團購行業似乎已經很集中了,前三家已經超過50%。

王興:我們一家60%左右,前三家超過90%。

尹生:你覺得這種格局會一直維持下去,還是說接下來會有很多變化?

王興:這個問題我始終看法沒有變,還會傾向於721格局,就是第一名我們去年(2013年)是50%,現在(2014年)到60%左右,我覺得會逐步往70%去靠。然後第二名在20%上下,其他各家10%。但更重要的是整個盤子在不斷的變大。

尹生:但也許一些新的應用起來以後,它們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其他的細分法去切入這個大市場,比如說類似打車這樣的應用。

王興:我覺得不是不可能,互聯網本身就是沒有嚴格的邊界的事情。看起來大家幹的事情都不一樣,但本質上都是滿足用戶的各種需求,占用用戶的時間,所以會出現各種交叉,都是正常的。

具體涉及到O2O,LBS,我們從團購入手,有人從地圖入手,有人從評價入手,現在有人從打車、專車出行入手都有可能。這里關鍵是你看到的未來是怎樣的,你需要走什麽道路,你是不是足夠專註,足夠快。

尹生:你覺得相比這些潛在的競爭者,你們有什麽優勢?

王興:第一是專註,就是說我們整個公司上上下下都圍繞做一個服務業的互聯網平臺,BAT都不是為了這個目標幹的,他們可能認為O2O很重要,他們派一個部門來幹這個事。

因為我們專註,所以我們整個事情圍繞這個幹,線上線下,前臺後臺。當你有清晰的目標,正確的道路,或者至少能在大的正確道路上快速試錯,同時你有足夠的資源和好的團隊去執行。

尹生:過去兩年美團的增長非常快,明年(2015年)會繼續維持這種增長勢頭嗎?

王興:不會放緩的,肯定還是每年100%以上。我們今年(2014年)全年的交易額460億左右,明年增長100%多,就能達到一千億以上的交易額。

尹生:剛才你說過明年城市數可能不會有太多的增加了,那就意味著要從每一個城市拿到更多的交易額?

王興:對,今年(2014年)我們說開了1000個,但很多是剛剛開的,還在今年(2014年)沒有太大貢獻的。

尹生:每個城市的基本開支是相對固定,特別是占成本大頭的人員,這是不是可以說,隨著每個城市交易額的上升,明年你們的財務狀況會有所改善?

王興:現在人力成本也只占我們開支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營銷的成本,或者是接入B端的成本,由於新開的城市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開拓,該投的地方我們還是會堅決投入的。

尹生:現在人均成本占到整個收入(指傭金率與交易額的乘積)多大的比重?

王興:大概三四十左右。

尹生:要提高傭金率是不是也很難?

王興:對,所以重點是提高人均產出,也就是每個人創造的交易額。明年毛利率(傭金率)依然不是我們第一優先考慮的目標,我們沒有在明年上市的壓力。可能有的公司上市的壓力會大很多,我們沒有這方面的壓力。

尹生:所以2015年你們的重點會轉向生產效率的提高?

王興:進一步擴大規模,擴大領先優勢。

尹生:用戶規模是另一個關鍵問題,點評有微信,糯米有百度,美團打算怎樣打贏用戶爭奪戰?

王興:我們現在的用戶規模已經比大眾點評大,它們兩個和背後的支持者的關系還不太一樣,糯米的帳號就是百度帳號,點評願意放棄自己的用戶轉到微信的體系嗎?

尹生:估計不會。

王興:這就是問題所在,要不離遠點,要不完全繳槍。如果(點評)不願意放棄(主導權)的話,微信對其的價值會比較有限。

尹生:這兩年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幾乎所有的互聯網細分市場都是難得的紅利,但2015年估計這種紅利會逐步減少,如何彌補紅利減少的空隙?

王興:還是回到核心,到底用戶需求的是什麽東西,在想各種辦法之前還是要抓住核心,給用戶提供他想要的東西,這是我們的重中之重。在這個前提得到保障的情況下有幾個事情可以幹。

我們原來有比較完善的在線營銷的體系,包括在移動上面的,就跟各家的應用商店去合作。我們今年嘗試過做一些品牌廣告,我們明年還會繼續嘗試。我們還跟廠商直接合作,我們從今年(2014年)開始已經跟中華酷聯、小米等這八個大的品牌合作。

尹生:回到一個敏感問題,現在點評站隊了,糯米站隊了,你們會站隊去嗎?還是說已經在阿里的隊里了?

王興:就看你怎麽看這個情況,我們從來就非常明確,我們很感謝阿里支持我們,從B輪開始就是我們的投資人。但是我們是非常獨立運作的,而且我們也不打算所謂的站隊,因為我們認為我們可以自成一隊。

尹生:確實,如果能成為一個獨立的平臺,估值會大不一樣。你覺得未來除了BAT這些巨頭以外,你若想成為新的平臺,還需要面臨哪些挑戰?

王興:坦白講我們並不是從公司對比的角度來想,我們還是願意從自身看問題:我們到底服務於哪些客戶,他們有多大需求。我們始終瞄準這些大問題,才能創造大價值,我們的目標是解決幾億人的吃喝玩樂需求。

我們非常關註這些行業的總體互聯網化率有多高,而且我認為互聯網對服務業的改造速度和程度會超過互聯網對商品零售的改造,所以我們是奔著這個目標去的,而不是想著怎麽跟BAT對飈。

尹生:這里讓我想到視頻行業,你會發現盡管視頻行業已經有一些比較大的公司,但到現在為止沒有哪一家形成明顯的用戶忠誠感,這就導致這些公司都沒法去改善它的財務狀況。團購的情況會不會和視頻一樣,發展速度很快,規模也很大,但就是賺不到錢。

王興:現在還沒有完全塵埃落定,但已經比(視頻)任何方面都更清晰。視頻行業產業鏈條短,比拼的焦點是買帶寬,買內容,基本如此。

尹生:團購和視頻行業似乎有某些相似之處,比如都難賺錢,都難形成用戶依賴,你眼中它們有什麽不同的嗎?

王興:問題是你是不是兩端是高度分散的。視頻用戶端很多,但你做正版內容的時候,其實上遊相對集中的,你就會被卡住。

我們這個領域是兩端都高度分散的,我們現在有一億多接近兩億的用戶,商戶接近一百萬的商戶,還有很大空間,這就是不一樣的。

尹生:你這一到兩億用戶是指年活躍用戶,還是說按月的活躍用戶?

王興:按年的,我們的應用累計下載兩億多次,我們月活躍用戶,光手機APP是七千多萬,加上手機上的瀏覽器和PC上的瀏覽器,大概1.4億,月獨立用戶1.4億,他們是獨立的訪問過我們的用戶,要不通過手機應用,要不通過手機瀏覽器,要不通過PC瀏覽器。

尹生:這只是訪問的用戶,那你們一個月的活躍交易用戶大概是多少呢?

王興:兩三千萬。

尹生:阿里現在好像差不多是年活躍用戶是三億。

王興:我們年活躍交易用戶大概七八千萬吧。京東去年(2013)說它過去12個月好像是四千多萬,恐怕今年(2014)它會再翻一倍,這就是說它過去12個月有購買行為的用戶我們都差不多,或者我們比它更多。

尹生:你們在上市方面有什麽計劃嗎?

王興:其實我們從來都沒有對外發布過上市的計劃,我覺得首先上市我認為是公司發展過程中水到渠成的事情。

從美團的發展來講,我們認為過去四年多的發展,充分證明市場的潛力,也證明我們團隊的能力,現在我們在一個高速增長的階段,明年(2015)乃至後年,上市不會是我們最主要的目標。

尹生:去年還只是幾千人的公司,一年中翻了一倍以上,成為萬人規模的公司,管理這樣兩家不同規模級別的公司,有何不同,或者說玩法有哪些不一樣的?

王興:有一點是一樣的,就是都要不停的學習。之前五千人我們也沒管過,再往前兩三千人,再往前一千多人,幾百人,所以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但另一方面也不用把它看得太可怕,因為國內有很多十幾萬人的公司,人家不也管得挺好的。我很早有想過這個問題,在我管幾百人,不到一兩千人我就想過,管理公司的人能多到什麽地步?

你看世界的頂峰,我們知道最大的是沃爾瑪,應該是全球最大的事業雇主,大概兩百多萬人。DHL大概五六十萬人,再下一檔20萬人的話,IBM,華為,十萬人的話微軟,亞馬遜,再小一檔大概兩三萬人,早兩年前BAT兩三萬人,現在百度已經四萬人了。

所以這些問題有很多已經是別人解決過的問題,它不是最難的問題。

尹生:記得上次我們聊的時候,2013年是年度的盈虧平衡,稍稍有盈利。

王興:今年(2014年)是虧錢的。

尹生:虧在哪?

王興:因為我們進入了幾個新的領域,特別是更積極的獲取用戶。

尹生:我知道一個是酒店,一個是外賣。

王興:酒店不能算完全新進去的,外賣是今年新做的。但是我們在一年的時間里就超越對手幾年的積累。

尹生:除此之外呢?

王興:還有一些小的嘗試。

尹生:比如呢?

王興:可以細分品類,例如KTV,我們都在進入,貓眼早期我們也是先嘗試,比較成型後我們再迅速鋪。

尹生:我記得你們有個T型戰略,是不是也是為了不給對手通過某個細分市場進入,來顛覆你的機會?另外一方面,細分業務對增加你用戶黏性,拓展用戶面是不是也有幫助?

王興:這個T型縱深最後的目的還是為了做強平行的,綜合的規模。

尹生:預計虧損在什麽規模?

王興:這個我的財務助理會比較知道。

尹生:這次融資是因為缺錢還是?

王興:這麽說吧,因為我們是很好的商業模式,我們現在的現金是超過我們歷次融資額的總合,因為我們的交易額不斷做大,我們的模式是先收錢,後付錢。

尹生:你們現在的平均帳期是多久?

王興:十幾天,這是很短的,跟京東比短得多。

尹生:就是說很多人算你們的資金鏈時,這塊是沒有算的。

王興:這是美團這個行業跟滴滴那個行業很大的區別,就是我們都投入很大,但是我們這個是有現金交易,而且是有很多帳期的,不像打車那個行業,其實它的虧損真的是燒了錢。

尹生:按照今年(2014年)下半年這種勢頭,是不是預示著2015年競爭會更加殘酷?

王興:明年我們也不打算盈利,我覺得明年我們還會繼續投入。

尹生:除非這個行業主要的公司中有公司上市了,可能會稍好一點。

王興:如果明年有誰先上市了,就基本意味著它放棄了,投降了。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978

新浪微博似乎出现了复苏迹象,真的吗? 尹生

http://xueqiu.com/8138652508/45565983

摘要:新浪微博的用户活跃程度似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还不能确定。如果在接下来的一到两个季度,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数(特别是日活跃用户)增长能够保持 目前的势头甚至持续加速,并成为趋势性事件,那时其估值也就可以相应地转向单用户价值指标,从而迅速进入60~90亿美元的区间。

不久前,我在福布斯的前同事在新浪微博的福布斯官方账号上发布了一条含有90后明星鹿晗的名字和图片的消息,结果让人吃惊,这条消息迅速获得了5万多次转发,8000多条评论,有两万多人点赞。

对 于一本专注于严肃商业的杂志而言,这简直创造了一个奇迹。但却也在意料之中:虽然新浪微博的影响力过去几年似乎一直在下降,但在某些独特的话题上的影响力 上仍然不容小觑。这种现象在Twitter那里也存在,在超级碗这样的事件上,Twitter的影响力甚至超过Facebook。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独特的优势,能否成为新浪微博全面复兴的基石?

对于那些在新浪微博去年4月IPO时就买入其股票的人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新浪微博目前的股价不到上市当日收盘价的80%,今年初时甚至一度跌到只有那时的约60%。现在新浪微博的市值约为32亿美元,甚至只相当于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它时的估值水平。

在 新浪微博上市之前,尹生曾经认为其当时的合理估值接近50亿美元(参见2014年2月的尹生福布斯中文网专栏文章《新浪微博仍是价值近50亿美元的大生 意》),而在2013年阿里巴巴入股新浪微博时,我在另一篇专栏中预测到2016年早些时候,其价值可能上升到60~90亿美元。

到2014年9月时,新浪微博的市值的确一度非常接近50亿美元,但随后落入深渊。说实话,我曾预期新浪微博的年营收可能要到2015年才能做到3亿美元,并以此作为估值的基础,但实际上2014年就达到了这一水平,这是为什么?

关键不在营收,而在新浪微博是否具备持续获得营收(以及更长远来看盈利)增长的能力,而这又首先取决于其能否巩固和提升其独特用户价值,或者说行业地位,这在我的文章《获阿里背书,新浪微博三年后估值或达60~90亿美元》中是这样描述的:

对新浪微博而言,其未来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清晰而有力的定位,成为Twitter和Facebook这样的领导应用,一种是从一个主流的应用走向没落和维持,通过各种可能的商业化战略来引导其发展,就像人人网。

考虑到之前已经有传言,阿里巴巴可能会继续增持新浪微博的股份到控股地位,这可能会加剧其前途的不确定性。因此,可以假定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各占35%和65%,前者对应的市销率可能高达35倍(当时Facebook和Twitter的中间值),而后者则只有5倍左右。

为此,我在新浪微博IPO时的另一篇文章《新浪微博:短期有看头,长期看四种关系》中,提到了IPO后新浪微博必须面对的四种关系:与阿里巴巴的关系,与新浪网的关系,与投资人的关系,与用户的关系(我当时没有提与政府的关系)。

每一种正向价值关系的建立,实际上都是围绕新浪微博独特的定位和价值的,就像Twitter的价值恰恰就在于它的独特定位,在于其对于追求全球性的信息透明的用户而言,是不可替代的,它的价值是其影响力,就像是纸媒时代的《纽约时报》。

很不幸,新浪微博在上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恰恰是在验证我在前述文章中提到的担忧:“我认为除非新浪微博迅速采取一些必要措施,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落入人人网一侧的概率会急剧上升。”

每 一种关系都似乎迅速朝着价值成长的反面滑去:糟糕的产品用户体验,政策监管导致的活跃性下降等,使其成为领导性应用的可能性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而同 时,营收增长也出现了急剧下滑——2014年第一季度以来其每个季度的营收增长依次分别为161%,105%,58%,47%,43%,34%(预计)。

过去四个季度,新浪微博的营收为3.63亿美元,同比增长65%,相对目前的市值,大约只有8.8倍的市销率。相比而言,目前Twitter按过去四个季度的营收计算的市销率为14.5倍,而腾讯和Facebook也与这个水平相当或高于这个水平。

唯一的亮点,是新浪微博第一季度的月活跃用户和日活跃用户增长都创下了过去四个季度的最快,分别为增长了38%和34%,达到1.98亿和0.89亿,相比而言,Twitter的月活跃用户也只有2.88亿,而新浪微博的市值只有Twitter市值的一成多。

与 此同时,新浪微博的运营亏损也明显收窄,过去四个季度运营总亏损为1750万美元,而之前的四个季度为亏损4960万美元,且似乎呈现出逐季改善的趋势。 相比而言,Twitter在过去四个季度中,有三个季度出现了运营亏损扩大,四个季度累计运营亏损达6.07亿美元,且没有明显改善的趋势,这令其股价在 过去一个月中下跌了近30%。

尽管新浪微博在营收上出现了让人不安的趋势,不但总体营收增长节节下滑,而且其两大业务之一的增值服务在过去这个季度几乎停止了增长,仅增长了9%,但营收仍然不是影响新浪微博目前估值水平的决定因素。

考虑到阿里巴巴在其中持有30%的股份,按照目前的市销率,它每在新浪微博投入1美元的钱做广告,将从资本市场获得2.64美元的回报,只要它有足够的动力进行市值管理,理论上并不难让新浪微博交出一份乐观的财报。

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将是前一组指标,即用户活跃度的提升,以及其整体战略朝着主流应用的有效程度,其目前的市值水平,大约只相当于35%(乐观)和65%(消极),而在第一个季度时,大约只相当于20%(乐观)和80%(消极)。

新 浪微博的用户活跃程度似乎出现了复苏的迹象,但还不能确定。如果在接下来的一到两个季度,新浪微博的活跃用户数(特别是日活跃用户)增长能够保持目前的势 头甚至持续加速,并成为趋势性事件,那么其估值也就可以相应地转向单用户价值指标,那时,新浪微博的估值将迅速进入60~90亿美元的区间。

若 想阅读更多互联网价值研究与评估方面的文章,请订阅尹生的微信公号价值线(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网专栏。若需转载,请署名 并注明出自价值线。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仅做一般性探讨,不作为投资决策之依据,股市有风险,请慎重决策。尹生不持有新浪微博或上述其他公司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755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