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開口推銷震動棒?矽谷的正確姿勢是這樣的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07/153657.shtml

導讀 : 創業,就是不斷地把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要有科學精神,也得有創造精神,還得有海盜精神。

506797105970058824

最近有一個新聞應該刷爆了朋友圈,“ SpaceX獵鷹9號火箭完美著陸,火箭回收時代正式開啟”。

SpaceX的投資人之一就是矽谷風投教父Tim Draper。這位創投界的顛覆者投資了SpaceX,Tesla, Theranos,Thumbtack等目前炙手可熱的公司,同時早年也投資過Baidu,Hotmail,Skype等耳熟能詳的公司。

Tim 在矽谷創辦了一家創業魔法學院Draper University。要進入這個學校,需要說服錄取委員會,自己能夠改變世界。今年年初的時候,我順利地被Draper大學錄取,和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青年創業者一起經歷了一段奇妙的Draper之旅。

從Draper大學一離開我就和合夥人一起開始創業。創辦的廳客獲得非常快速的發展,在創業的這個過程中,有很多體悟很多感觸都來自矽谷Draper的經歷,通過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這些經歷,矽谷對我的創業,到底帶來了什麽。也希望這些對創業的感悟,能夠點亮更多和我之前有同樣困境的創業者。

看起來奇葩的想法,才更有潛力

SpaceX的創始人Elon Musk就是Draper大學的Speaker之一。Elon Musk在矽谷Draper大學的課堂上提到他做SpaceX這個公司的時候說,“這個想法就算在思想開放、創新大膽的矽谷,周邊也有99%的人都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的,但是會有1%的人願意認同這個奇葩的想法,甚至願意放棄大公司的高薪酬和他一起幹。而這1%,可能就是世界上最聰明的1%”。

其實這個故事對我的創業影響非常大,我也經常把這個故事和更多的人去分享,因為這個故事鼓勵我們堅持自己的想法,就算與眾不同,也要堅持做自己。

我們最早融資的時候,也遇到了類似的情況。我的創業項目叫做“廳客”,“廳客”其實是“客廳”這個詞語反過來,因為我看到很多lifestyle business和一些有意思的創業,都是從家里的客廳里面開始的。他們在客廳里面做星盤占蔔,做服裝設計,做私家美廚,甚至有人直接把房間改造成了密室逃脫。於是做廳客的想法橫空出世,用一個app連接這些有意思的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有了這個想法,我們做了一個demo,滿懷信心地開始約見投資人。但是見投資人的過程就像是過山車,在見了30多個投資人之後,都不太順利。但是我們堅信這個方向,直到我們的天使投資人像天使一樣出現了,聊了10分鐘,他淡定地說“好”。我和我的合夥人當時都有點不太敢相信,就這樣了?後來我問我們的天使投資人,為什麽投我們,他說“看起來奇葩的想法,才更有潛力”。於是我更加堅信,創業初期,要堅持找到認可自己的1%。

248099166881759990

勇敢地面對不確定性

在矽谷Draper大學的每一天,我們的schedule(計劃)都是不固定的。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麽。有一個故事流傳甚廣,Draper大學校長Tim 當時招聘一位投資經理,一位美女踩著高跟鞋,穿著正裝來到了辦公室,Tim 直接扔出一句話,“走,和我去爬山”。於是在爬山的途中他了解了這位候選人的應變能力和性格特征。

我們的課程有很多矽谷知名科學家、企業家過來分享他們的知識和經驗,本來以為下午是一場知識盛宴,會有人直接告訴我們,“走,讓我們下午去舊金山,你們的任務是在24小時內找到一份工作”。

還有我永遠無法忘記的經歷。一個漆黑的夜晚,Tim 把我們全部帶到了一座荒山,他給我們每個隊一個指南針,需要找到固定的坐標,每個坐標會有下一個坐標的提示,然後憑借腳步的長度丈量,從漆黑的荒山中走出來。那是最煎熬的夜晚,伸手不見五指,我們團隊五個人用衣服把團員互相綁在一起以防失散,然後憑借夜光指南針尋找坐標。更困難的是,我們需要用自己的腳步丈量需要走多少米。

比如我們最開始產品的定位是服務好lifestyle business 的個人創業者,於是在一開始我們的目標受眾是自由職業者,那時我們還在內測,發現後臺申請邀請碼的人很多並不是freelancer,比如外企的職業經理人其實是一個瑜伽高手,於是她在廳客上出售瑜伽服務;也有電視編導,是占星達人,在廳客上慢慢地成為了全職占蔔師。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廳客來提供自己真正熱愛和喜歡的東西,這些模式的改變都是團隊在混沌中慢慢摸索出來的。

我們團隊在這一年里,每每遇到那種混沌的狀態,那種對不確定和不知方向的恐懼,我都會想起矽谷那晚的經歷和手中的指南針。初創公司的處境其實和漆黑的荒山特別像,隱約有方向,但是不確定性和不精準性會讓很多人恐懼。而真正的創業者,敢於直面這種恐懼,相信自己腳步的丈量,從而走出迷霧。

395920995178387097

直面競爭,重建規則

我們在矽谷Draper大學玩過一個遊戲。兩隊PK,足球比賽,按照足球比賽規則進行。突然地,Tim 大聲吼起來,“現在大家可以用手觸碰足球”!這一下,比賽變得有意思起來,開始有人用手抱住足球分奔,直接投入了對方球門得分。沒過多久,Tim大笑,說到,“現在可以用你們身體的任何部位觸碰球”。這下場上熱鬧了,有人直接把球壓出在地上爬起來,然後有人撲上去,慘烈地廝殺起來……

開始創業後,我才明白,真正的創業,遠比一個沒有規則的足球賽,要慘烈得許多。看看歷史上的團購戰、電商戰、O2O戰,都是血雨腥風。

包括我們現在做個性化服務的交易市場,有不計其數的模仿者也進入了市場。一定程度上,這也是一件好事情,因為代表了大家對這個領域的認可。回想當時遊戲結束後,Tim問我們學到了什麽?有人說,規則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也有人說,要快速應對規則的變化。而現在,我才更加深刻地明白,他設計這個遊戲,是想讓我們明白,競爭是企業發展永遠躲不開的刀槍,而且這種競爭很多時候甚至會是無序的。不要局限於固有的規則,規則是可以靈活變化的。甚至,規則是可以由卓越的團隊,自己來引領和設計的!

224524665427846523

人,是可以被激發和改變的

最後,回歸到人。Draper大學歸根結底,其實是對人的改變和塑造。每一個從這里離開的校友,都發現自己做了無數件曾經不敢想的事情。

我們不敢想自己可以帶著錫箔紙在零度的荒郊野嶺過夜,不敢想可以設計紙片螺旋結構的降落傘讓雞蛋從20樓扔下去不會碎,不敢想自己能夠在24小時內能夠設計一款新產品,不敢想靦腆的人敢於開口銷售女性震動棒,不敢想一個怕水不會遊泳的人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跳進水池還擺出各種造型,不敢想可以自己造船過河,不敢想自己可以輕而易舉擊碎堅硬的木板……

創業,就是不斷地把不可能的事情變得可能,要有科學精神,也得有創造精神,還得有海盜精神。我非常熱愛自己現在做的事情:讓每一個有才能的人都能夠做自己熱愛的事,同時獲得認可。

離開矽谷Draper大學創業這一年,我們完成了很多不可能。從零組建團隊聚集到國內外優秀的人才,從一個demo發展成為完整的交易市場app,從一個想法到幾十萬的用戶,在資本寒冬期依然順利融資。

創業就是這樣一個奇妙的旅途,你永遠可以做到那些曾經你認為毫無可能的事情。

關於作者: 

馬靜,廳客app創始人。連續創業者。作為創始成員參與創建估值20億美金的人工智能公司曠視科技(Face++)。從矽谷Draper大學畢業之後,創辦了廳客app,已獲得真格基金、心元資本、阿里巴巴創始人數千萬元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0711

這六個招聘姿勢能幫你贏得今年的人才戰爭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128/154025.shtml

導讀 : 2016年,大廠和創業公司的人才爭奪戰不會因資本寒冬而停止。春節後3-4月的招聘旺季,可能再次出現一輪高級技術和產品崗位的薪酬大戰。

一、CEO親自上陣是提高招聘性價比的最佳方式

不僅僅是創業公司,這一點對於任何規模的公司都適用。

創始團隊和早期核心員工的招募要靠自己去“殺熟”,這是創業者都認同的。但在招聘親力親為這件事上能做多好,堅持多久,考驗的是管理者的人才觀念。

對於早期創業團隊,CEO和高管不僅應該親自招募高級管理崗位,對於核心業務崗位,要投入同等甚至更多精力。CEO要重點考察的,是這些人與公司價值觀和發展目標的匹配程度,以及崗位的穩定性。“就差一個程序員就能開工了”其實並不是個笑話,而千辛萬苦招來的大牛工程師沒幾天就走了,則會讓團隊顯得像個笑話。

根據Boss直聘的數據,其每日在線的6.58萬招聘者中,有61%是CEO/聯合創始人,其中不乏上市公司CEO。通過對他們2015年全年的招聘行為觀察,我們發現,除了管理崗,CEO最願意親自招聘的前三大核心業務崗位,是數據分析師、JAVA工程師和Android工程師。

在同等條件下,由CEO或創始人親自上陣溝通的職位,平均耗費的招聘時間比由HR或部門經理等中層來招聘,要縮短37.9%。同一職位的重複招聘頻率也會出現11.5%到25%的下降。

除了管理和思考,大公司CEO應該分給招人至少三分之一的精力。所謂“得一將乃有一城,“知人善任”能夠為大型組織帶來的益處,看看馬化騰和張小龍便懂了。(真得感謝他倆不然直聘君還不一定有工作呢)

另一個有趣的數據觀察是,在500或1000人以上規模的中大型公司中,高層親自招聘,繼而帶動實際用人最多的中層也身體力行來做招聘,能夠將整體平均招聘時間縮短21.4%——在大型公司中,這往往意味著高達數十萬的招聘成本。

將招聘KPI分攤到管理團隊身上,將尋找牛人植入到公司基因,是提升招聘性價比,促使整個團隊時刻反思公司價值觀和人才調性的重要方法。

二、品牌運營和新媒體崗位遠比你想象得重要

互聯網公司中,什麽崗位最難招?各位的第一反應,可能都是技術崗。Boss直聘的數據顯示,每個創業公司都缺一個CTO,真不是鬧著玩。

1

然而重要性和難招程度被許多人低估的,是內容和品牌市場類崗位。

在一個信息過載,內容紅利1.0到了平臺期,正在向2.0攀爬的階段,優秀的新媒體、市場和品牌運營人才重要且稀有。對於內容和運營驅動的產品,這些就是關乎身家性命的“核心崗位”;而對於技術驅動的產品,講好故事,尋找“品牌靈魂”,對於產品推廣和招兵買馬的意義都遠比想象得重要。

舉個例子,靠技術驅動的Airbnb,從一開始便在拼命講故事,從“Forget hotels”到“Travel like a human”再到“Belong anywhere”,一步步提升用戶的代入感,深挖人性。如今,Airbnb建立了一個龐大的Super-branding部門,挖來前可口可樂整合營銷和設計高級副總裁Jonathan Mildenhall擔任CMO,立誌打造可口可樂和勞力士級別的品牌價值。

一切,都是為了讓更多人喜歡你的故事,還願意跟你一起講。

所以,聘請一位經驗豐富的內容和品牌負責人,也需要付出不低的薪水。

2

三、競爭力最強的是兔子型公司

贏得人才爭奪的公司就會贏得戰爭,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Boss直聘根據2015年全年職位發布情況,對互聯網公司的人才競爭做了可視化,采用了關系網絡分析中常用的特征中心向量法。

競爭關系圖中,企業的圓圈越大,說明其職位申請次數越多,連線代表兩個企業間的人才競爭關系,線條越粗說明同時申請兩家企業職位的求職者越多。

3

BAT中,阿里巴巴的人才吸引力最高,百度的人才吸引力相對最低。美團和滴滴出行等獨角獸企業積極加入戰鬥。

4

5

在大熱的互聯網金融和O2O企業中,我們看到了e袋洗和回家吃飯這樣的創業公司也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那麽它們的共性在哪里?什麽樣的公司人才競爭力最強,最可能在猴年突出重圍?

大概是“兔子型”的公司,RABBIT(R - Real、A - Actual、B - Business、B - Building、I - Interesting、T - Tech)

有真實且可操作性強的用戶需求和商業模式,有持續的內部建設和危機意識,有趣,有原創性,有牛逼技術。

成為一只兔子,沒準能幫你在猴年成為獨角獸,也可以幫你避免從獨角獸 (unicorn) 淪為獨角屍 (unicorpse)。

四、搶占市場時千萬別忽略銷售團隊的感受

2015年招聘需求最為旺盛的10個細分領域,都是站在風口上,準備迎來大發展和大競爭的。排在前三位的移動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和O2O,同時也是公司數量最多的。

6

我們發現,2015年重複發布次數最高,且要求完全相同的50個職位中,有60%為市場銷售類,每個職位平均重複發布10.2次。而這些頻繁發布同一職位的公司,多為依賴大量銷售拓寬市場的互聯網金融及O2O企業。

除了業務的迅速擴張,人才流失率高是重複招聘的另一個原因。Boss直聘觀察到,互聯網公司的幾大類崗位中,最忠誠的是“產品汪”,平均在職時間為19.4個月;最短的是市場銷售,勉強有16個月。

7

對於互聯網金融和O2O企業,銷售和地推是需求量最大,壓力也最大的團隊。一些創業團隊容易犯的錯誤,一是以“狼性擴張”為借口,調低員工感受的優先級;二是管理和激勵制度跟不上團隊發展速度,我們收集到不少“公司跑得一快就亂了”的員工評價。

在前線開拓疆土的員工缺乏認同感和安全感,除了KPI一無所有,就會萌生去意,帶來人力和業務成本的雙重損失。阿里和美團能有今天,好的激勵制度功不可沒。

五、創業公司更要做好薪酬管理,避免拍腦袋

縮減人力成本,成為許多創業公司應對2015年資本寒冬時最為簡單粗暴的策略(當然BAT也幹了類似的事)。

Boss直聘的數據觀察顯示,2015年下半年,薪酬預算下降最快的20個公司,81%是未獲得融資或資金較為緊張的B輪之前企業。相比上半年,它們的職位數平均下降幅度為61%,薪酬預算平均下降幅度為78%,個別企業達到90%。

而對於相對成熟且有較強造血能力的企業,資本寒冬反而給了它們爭搶人才的機會。2015年下半年薪酬預算大幅提高的前20個公司中,既有楚楚街、典典養車、找鋼網、人人車這樣下半年獲得大筆融資的C輪後企業,也不乏美團、去哪網這樣的成熟公司。

對於創業公司,人力既是最大的財富,又是重大的成本。除了薪酬“斷崖下降”型,我們還看到不少“大起大落”型公司:對於同等要求的崗位,資金充裕和手頭緊張的時候,薪酬差距接近50%。

缺乏薪酬管理意識,認為單靠高薪就能和大公司搶人才的做法,是創業公司需要避免的。這不僅影響公司的成本控制,也會影響團隊的穩定性。

六、別太執著於高薪,求職者更看重的其實是氣氛和發展空間

在Boss直聘上萬個公司亮點標簽中,放出的職位被查看次數最多的前100個公司有五個共同的標簽:公司氛圍好、帶薪年假、領導nice,地鐵周邊和扁平管理。

8

而獲得高關註度的創業公司,使用頻率最高的五個標簽分別為:股票期權、優質產品項目、發展空間廣、牛人多、股東實力強大。

100人以下的早期創業公司放出的職位中,有7.6%承諾了股票期權——並沒有想象中那麽瘋狂對不對。

單靠薪酬福利來吸引人才的日子已經過去了。良好的公司氣氛和發展空間,是“千禧一代”求職者最看重的。絕大多數創業公司,其實無論是薪酬福利還是管理都拼不過大公司,有的只是一腔熱血。此時,項目質量和優質投資人的背書會成為加分項。

然後就又回到了第二個話題:你的概念新,技術先進,市場是大藍海,但你需要講好這些故事,不同崗位的人才,想聽到的點也不同。

如何設計講給人才的故事呢:把候選人當用戶。

幾句後話

六大觀察到這里就講完了。創業公司招人難這件事,大家都懂。我們看到,69%的三個月都無法招到的職位,來自A輪及之前的公司。

但再難,事情也得做。2016年,大廠和創業公司的人才爭奪戰不會因資本寒冬而停止。春節後3-4月的招聘旺季,可能再次出現一輪高級技術和產品崗位的薪酬大戰。

今年,新的合並案例也會繼續出現。創業公司可以從合並帶來的人才流動中獲得一定收益。但是招人還是要靠自己苦練內功,因為BAT今年會繼續大舉收購並優化人才結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032

這才是房產交易+互聯網的正確姿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222/154353.shtml

導讀 : 無論看起來是多麽完美的商業閉環,真正精力都應該聚焦在用戶身上。

長期以來,伴隨著房地產行業的黃金時代。互聯網僅僅通過作為房地產企業和中介公司吸引客戶的廣告營銷工具。就賺的體滿缽滿。巔峰時期,搜房的市值曾超過80億美金。

然而,隨著房地產行業從黃金時代褪色,市場從過去一房難求,回歸正常。房子不再那麽容易賣時,開發商面臨巨大的去庫存壓力,漸漸不願意為虛無縹緲的品牌廣告付費。中介公司也不堪忍受在平臺網站發布房源信息的高昂成本,組成中介聯盟聯合起來抵制平臺網站。變革開始發生了。

房產交易+互聯網蘊含著巨大的價值

作為總價值12萬億的產業,房產互聯網蘊含的機會遠不止付費廣告那麽簡單。而隨著行業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化。市場的成交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存量房比重逐漸增大(一線城市存量房交易規模已經超過增量房交易規模),房產交易的供應方構成發生變化,分散的賣房業主逐漸成為供應的主流。

這個趨勢意味著,連接供應商與消費者(尤其是賣房業主與購房客戶)間的渠道變得從來沒有如此重要,一個連接供需雙方的巨型交易平臺出現的可能性變大。而由於房產天然的高客單價,應該是普通消費者所能消費的最大宗商品。動輒一筆交易成百上千萬交易金額,中間產生的交易傭金、後續延伸的金融服務、裝修服務有著巨大商業想象空間。誰能成為這個交易平臺,誰就能主導這個12萬億產業。

群雄逐鹿的戰場

顯然不止一個人看到了這個新趨勢。在14年後,尤其在2015年,伴隨互聯網+概念的東風,房產交易行業突然湧現大批互聯網玩家,房產行業內部也在紛紛轉型。從租房切入二手房交易的愛屋吉屋、以金融為切入點的土豪創業公司平安好房。以新房渠道帶客,切入房產交易的房多多、好屋中國。向線下劇烈轉型的線上巨頭搜房,從線下向線上轉型的線下巨頭鏈家、中原、我愛我家。這些房產新勢力及轉型的傳統玩家,紛紛在虛晃一槍後,將打造一個O2O平臺提供房產交易及延伸服務上作為商業價值落地方案。

房產交易+互聯網的本質

然而,無論看起來是多麽完美的商業閉環,真正精力都應該聚焦在用戶身上,因為戰略不管規劃得如何宏大,最終都要落地,就需要打開市場,而打開市場最重要的是打動用戶的心。

在房產交易領域,一個房產交易平臺能否打動用戶,需要回答兩個問題:

1)能否提供豐富的房源信息供客戶選擇;

2)能否保證客戶交易體驗的高承諾、高效率以及高品質;

1與2實際分別代表了房產交易最核心的線上的房源信息與線下的用戶體驗;

互聯網中介與傳統中介的優劣勢

很多互聯網中介在第1點和第2點都面臨一個最大的挑戰,在於:無論線上房源信息的開拓與維護,還是提升線下服務質量、保障用戶體驗,都依賴專業的經紀人。有經紀人就涉及到對經紀人的選、育、用、留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體系和制度支撐。

銷售管理向來是一個很慢的過程,從底層熟練業務員的培養到中層高層管理團隊的磨合與錘煉是需要一個長期過程。而房產銷售行業由於開單率非常低,經紀人的培養周期更加漫長。這一切對於習慣於輕的互聯網團隊並非擅長的事情。

為了急於求成,互聯網中介選擇高薪挖人、以低傭金鼓勵客戶跳單。到了資本寒潮之際,資金鏈收緊,面臨著巨大成本壓力。

與此同時,傳統中介向線上轉型也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比如互聯網的開放、透明精神與傳統經紀人習慣於利用信息不對稱獲利的習慣相悖。如何運用制度改變傳統經紀人的作業習慣。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智慧。

除外,互聯網中介向線下的擴張,也可能是一種通過金錢換時間的拖延策略,賭註壓在消費者的購房習慣會逐漸向線上轉型,經紀人的職能逐漸被互聯網剝離取代,最終退化成在線客服。真的當在線賣房買房成為一種新常態,互聯網企業將一統房產交易市場江湖。

畢竟,一切皆有可能不是麽?3年前又有誰會想到出門打車會要先掏出手機呢?

過去的一年是房產交易+互聯網領域混戰的一年。有大開大閡的合縱連橫,也有老謀深算的運籌帷幄,有遲暮英雄的複出,也有少壯新秀的異軍突起,有人馬蹄輕急,有人黯然離去。一切紛擾混亂,或許在2016會看到塵埃落定的曙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6228

面對iPhone 5SE,國產小屏機將以何種姿勢出現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325/154863.shtml

導讀 : 究竟是回歸4寸,還是繼續深耕大屏市場。

喬布斯曾經說過,3.5寸屏幕的手機是人手所能掌控的最佳尺寸。然而庫克在推出iPhone5之後,這一尺寸又變成了4寸。2013年,雷軍發布小米2S,這一尺寸隨之漲為4.3寸。小米4發布時,雷軍又改口稱4.7寸最符合人手手感。而在劉作虎來看,人手所能掌控的最佳尺寸應該是5.5寸。

好吧,其實這些大佬說的話都不靠譜。

究竟哪個尺寸才能讓人手感到最舒適?在這里我們不做探討,畢竟對於1.9米的漢子和1.6米妹子來說,單一尺寸是無法概括到底合手還是不合手。你也很難想象4.3寸的Moto刀鋒握在手中還不如4.7寸的MotoX舒適,而這便是產品本身工業設計以及系統優化對操作體驗的影響。 不過,手機屏幕越做越大,這是真實的用戶需求嗎?

有關小屏幕的手機其實早有諸多討論。筆者早在2015年年初就曾提出過,蘋果可能會重新重視4寸市場,當時提出這一觀點主要基於兩點理由。

一是iPhone4和iPhone5時代,蘋果自己培養了一大批小屏用戶,這部分用戶適中堅守在小屏幕陣營,這部分用戶也存在更新換代的需求,未來肯定要有小屏幕高配置的手機來滿足這部分群體。

從市場調研公司Mixpanel的最新數據來看,4英寸屏幕的 iPhone 5、iPhone 5s以及iPhone 5c目前還有32.22%的用戶,而 iPhone 6的用戶比例為 35.23%,兩者用戶數基本相當,也就是說,依然有相當比例的用戶對於4英寸iPhone 有需求,無論是因為價格因素還是屏幕尺寸因素,總之,4英寸iPhone依然有相當大的市場。

二是,手機屏幕越做越大,這並不是真實的用戶需求。從單手操控的習慣性偏好來看,有大量用戶偏愛小屏,所以在大屏當道的今天,小屏依舊具有現實意義。

在國內仍有一大批用戶仍在堅守著4.5寸以下屏幕的手機,筆者在小米及魅族論壇註意到兩個投票,堅持使用小米2S和魅族MX2的用戶最大的理由竟然是屏幕大小合適,比重分別達到63.7%和56.9%。

此外,對於中老年市場來說,4.5寸甚至是4.0寸以下的小屏手機實際上更受歡迎。根據某市場調查數據,國內61.9%的40歲以上消費者更熱衷4寸以下的小屏手機,喜歡4.7寸以上屏幕的中老年消費者只有18.8%。

早在12月4日,臺灣《電子時報》就曾報道稱,來自供應鏈方面表示,蘋果公司將於2015年下半年開始推出新款4.0寸屏幕的iPhone。

雖然2015年下半年的說法並不準確,但直至今日,蘋果公司終於推出了4.0寸屏幕的iPhone 5SE。

蘋果的小屏戰略某種程度上來看,可能會對國產手機的屏幕尺寸有一定的影響。

實際上,在大屏手機流行的同時,小屏手機市場的需求逐漸被各大手機廠商遺忘。在手機市場走向差異化競爭的今天,3.5—4.5寸市場出奇地被市場遺忘,尤其是安卓陣營遺忘。小米、魅族、中華酷聯等國產品牌在近兩年來均未推出任何一款4.5寸以下屏幕的手機。國產4.5寸以下安卓手機正在形成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缺。

在大屏當道的今天,小屏依舊具有現實意義。在蘋果註意到這個市場之時,國產手機廠商肯定也會註意到 3.5—4.5寸屏幕的小屏幕市場。

事實上,360手機總裁祝芳浩告訴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經表示,現階段很多廠家都把手機屏幕越做越大,認為大屏就一定比小屏幕好,但是在打電話單手持握體驗方面,大屏手機並不適合。因此,配置強悍且手感舒適的小屏手機即將回歸。

其實,市場中早有這種苗頭。索尼會給每一個旗艦配備一個Compact版本,一般是4.6寸,這個版本只是降低了屏幕的參數和電池大小,其他的配置沒有任何降低。而據市場傳聞,魅族也在為自己的4.7寸小屏手機進行籌備。實際上,魅族Pro5就曾準備推出4.7寸mini版本,但由於當時該項目的主要TP供應商和鑫光電廠房受損,產能爬坡至量產標準需要2個月左右,於是該項目慘遭拋棄。

而根據市場傳聞,三星就在準備Galaxy S7 mini,魅族也連連高調宣稱自己能把小屏機做得更完美。今天也有錘粉網友就此詢問了羅永浩,打探錘子是否也會出4寸的“小錘子”,而且最好是白色的“小白錘”。雖然羅永浩明確指出:“很遺憾,應該不會(有小錘子)了,因為所有調研機構的數據都顯示小屏的實際需求比例很小。”

不過這一次,老羅並沒有把話說死,隨後又自嘲地說了一句:“考慮到我是著名的打臉狂魔,誰知道呢?”

其實按照錘子科技的體量來看,推出小屏手機可能並不現實,但是對於其他廠商而言,可能會有一定的可能性。

該以何種姿勢來到小屏市場,將是一個很大的疑問。

在iPhone這次回歸小屏之時,國產手機中又將掀起一陣回歸小屏的浪潮。但是這種回歸一定不是直接學習蘋果直接回歸到4寸,或許4.6寸、4.7寸可能會是國產手機相對較為穩健的選擇。

當然,這種回歸可能也會存在兩大問題。

一是供應鏈和面板價格的問題。小屏幕會帶來供應鏈的壓力和更高的成本。

從2014年中旬開始,主流的屏幕尺寸就開始朝5.2英寸以上發展,整個產業鏈,特別是液晶面板供應商夏普、JDI、三星、LG等都提供了相關的產品,此時廠商采用公版5.5寸、5.0寸規格的產品無疑是最節省成本的做法。也正是如此,當時雷軍曾在微博上透露,紅米3采用了5寸屏,產能和價格都會比4.7寸更優。

二是產品線協調的問題。小屏幕手機若要回歸,由於液晶面板和相關零部件都需要重新定制,其價格一定會更高,小屏手機反而會成為中高端產品,這對於大量手機廠商現有產品線而言,都會產生一定的挑戰。

總體而言,國產手機在iPhone5SE的帶動下,一定會重新發現小屏市場的價值。但是這種回歸,也一定不會頓時回到解放前——直接回到4寸屏。國產手機回歸小屏一定是逐步的、嘗試性的展開。市場中一定要有一兩個敢於吃螃蟹的廠商站出來,才會帶來大規模的市場跟風。

魅族Pr6 mini據說已在研發之中,吃螃蟹的廠商已經出來了,其他廠商還會跟進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0437

拆穿微博網紅的八個基本姿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space/2016/0406/155053.shtml

導讀 : 網紅從內容或者藝術才華到形象或者說品牌的超速進化背後是一種極富表演力和感染力的吸引力經濟的全面崛起,必將開啟一扇個人表演主導、精準粉絲被無限吸引的一場“磁場經濟”。

曾幾何時,社交網絡成為某些人發泄情緒、炫耀富足的空間,盡失生氣,微博亦如此……

然而打開紅人淘,靚照成對,表情飛濺,一派熱鬧非凡、你打我鬧,下面是數百上千艾特、轉發、評論、贊,網紅和粉絲在生活日常和衣著品牌之間自由穿梭,不亦樂乎。

網紅從內容或者藝術才華到形象或者說品牌的超速進化背後是一種極富表演力和感染力的吸引力經濟的全面崛起,必將開啟一扇個人表演主導、精準粉絲被無限吸引的一場“磁場經濟”。

4018476710

我把網紅經濟定義為一場“磁場經濟”,超越移動互聯時代的場景經濟,遠遠甩掉PC時代的平臺經濟,碾碎傳統時代的使役經濟。我認為未來的經濟必將是吸引力主導下的“磁場經濟”,類同於吸引力法則,吸引力經濟必將成為未來商業主導,而網紅經濟則是吸引力經濟第一站。

微博成為天然生產網紅的最大平臺有著它制造網紅的天然屬性,信息社交、雙向關註、明星主導、無限開放……衛濤帶你揭開微博網紅隱形產業鏈下的以小搏大的表演和運作技巧。

曬生活

日常生活化的信息交流、互動、展示成為微博網紅的第一秘訣,真實、親切、接地氣的生活化表達和展示瞬間拉近同粉絲之間的距離,讓互聯網社交變成網紅和粉絲之間的一種生活方式,一切從生活開始,就像社會回歸村落,遠離商業,情感才會浮出水面,從生活始,打情感牌,一步步切入到同粉絲的歡樂交融中,建立關系模式開啟。

送福利

自互聯網走進人們生活,盼望天掉餡餅成為許多網友的新病態,久而久之還養成了一種不免費就拍屁股走人的病,但是隨著互聯網生態再構,傳統產業變革瓦解,付費就將如傳統產業一般必將重回正途,那麽免費無疑正是此刻引爆社交的又一尖兵利器,微博轉發抽獎、節日紅包等福利誘惑必然成為經營粉絲的又一大招。

分享攻略

作為時尚、美食、旅遊、化妝等細分領域的微博達人或者網紅,高頻、又有奉獻精神的心得、攻略分享成為吸引定向粉絲的制勝秘訣,垂直內容切入王洪產業鏈的同時,用戶紛至沓來。要成為網紅,先成為這一領域的垂直自媒體,媒體轉化電商水到渠成。心得攻略無價同時又免費可得,粉絲何樂而不為呢。

發表熱點

借大熱點或者行業熱點順勢而為,借助已經引爆的話題在自身社交圈再次發酵,與粉絲之間產業互動和觀點碰撞,有助於提升自身品牌影響力,從整個熱點和自身方面同時擴大影響範圍,又有助於增加和粉絲之間的觀點交流,一箭而雙雕。

寫段子

網紅對當下社會現象和行業現象的段子創造成為互聯網文化的另一道風景,留幾手簡單粗暴的語言、犀利不留情面的表達,恰好切中當下人的心底痛點,自成一體,持續火爆。熱點事件引發的段子體的風行點燃了眾多網友的萬千激情,模仿造句,也成為網紅的一種借機造勢的利器。 

上萌圖、搞笑視頻

萌圖和搞笑視頻成為許多網紅的看家本能,僅僅依靠可愛、搞笑、萌寵的一張圖片、一個視頻即引千萬關註、互聯網時代下的商業化的夾縫中,有這樣一種讓人放松、娛樂的片段就是搞笑的一張圖、一個短視頻、甚至一句讓人哭笑不得的話成為點燃社交網絡的導火線,恰恰成為網紅的拿手好戲,無疑,移動互聯網切碎下的互聯網,網紅的突破口有了無限的可能,門檻也拉低了許多檔次。

@動作

@艾特是微博的一張嘴,是你主動要告訴微博好友的一個小動作,@必然成為網紅的必備技巧。但是@並不可隨意使用,一般適用於熟悉人之間的告知動作,結果要喚起被@人的轉發、評論和進一步的互動、深交。微博社交空間中。@才能真正體現博友之間的關系,評論抑或點贊都將更遜一籌。@動作是微博泛社交環境下,熟悉人之間的必備動作,小動作,大作用,可以視為網紅品牌運作的協同工具。

興趣話題

使用微博的話題來建立關於這個話題的主頁也是網紅尤其是細分領域網紅擴大影響力的重要入口、持續建立這個領域的某一個興趣話題,此領域的相關用戶便蜂擁而來,隨著參與話題的用戶越來越多,用戶自發引爆話題傳播,進一步增大和網紅的互動範圍,擴大網紅可傳播的範圍,推動話題的擴散和網紅品牌的提升。

網紅的所有大動作和小技巧最後都回歸到一點,就是表演展示自己以吸引粉絲達到自己品牌提升的目的,進而進行個人品牌的變現和產業鏈的拓展,網紅的煉成並不難,學習、堅持,堅持,學習……papi醬的變現模式目前也只有廣告招標,不需要做papi醬,你只需要做你自己。

如何讓自己成為網紅,萬眾矚目,從零開始打造吸引力!

作者微信公眾號:倪衛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69

吳聲:創意是這個時代唯一正確的姿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top/2016/0505/155611.shtml

吳聲:創意是這個時代唯一正確的姿勢
吳聲 吳聲

吳聲:創意是這個時代唯一正確的姿勢

有一種能力很重要,那就是從我們的獨特性中形成亞文化。

黑馬說:

創意、技能變現、內容,在互聯網新概念層出不窮的今天,這三個詞卻又幹又重。吳聲老師教給我們理解互聯網的法門就是忘記互聯網:一切回到從人出發,從心出發,一切概念都可以被重新定義。

文|吳聲

基於內容的IP化商業,所謂的天生帶感,就是新自媒體的經營形態,我們定義為商業出口,全渠道、全媒介,擺脫渠道形態。未來自媒體的超級IP商業形態,我把它定義為內容+社群+商業。所以去哪里呢?是以用戶經營為核心,基於人格化的價格觀表達,生活方式的倡導,與用戶希望形成精神體驗層面的連接與變現。

我們經常說未來已經到來,只是尚未被均勻分配,也只是尚未流行。那麽我們該如何思考新流量紅利的可能性? 

424060882459855680

 憑什麽寶馬的H5能夠刷屏?

我們的內容創業者該怎樣去收割紅利?我今天組織了三句話:

第一句話,創意是這個時代唯一正確的姿勢。什麽叫姿勢正確?微博剛剛興起的時候,我們發現很多人不會說人話,會說人話的就能收割微博的紅利。

微信剛剛崛起的時候,我們很多人也沒有形成微信文案這種文本的能力,我們不知道它是基於文字、圖片、音頻混排的謀篇布局能力,這也讓很多人錯失了微信上半場的紅利。

我去年初建議一位老師說,你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秒拍美拍等這種有非常強能力的流量品牌。這是一個加速叠代的時代,現在才進場就晚了。而怎樣形成這樣一種能力?怎樣形成這樣一種正確的姿勢?只有一個關鍵詞,叫做創意。

剛才我和丁豐兄在臺下交流的時候,就感覺到,創意本身勝過了我們的平臺價值。今天互聯網連接的基礎設施豐富、完備和成熟,我們用生活的一種新姿勢,善用流量的平臺,就可以打破隔絕生態。最近兩天,很多人被寶馬M2的一個H5刷屏了,普遍認為它超越了去年吳亦凡入伍的H5。

其實它的制作方式更簡單,成本更低,但是當我們去理解寶馬這樣一句廣告語可以在我們的微信圈橫行直撞的時候,我們知道並不是朋友圈本身,也不是我們說所謂的體驗本身,而更多的是基於這種創意的正確姿勢,形成了引爆的能力。

我們再去看今天的科比退役。很多人發現科比被玩壞了,為什麽?因為廉價沒有創意的情懷反而造成了一種粉碎科比次元壁的現實。

創意告訴我們,IP的核心在於持續穩定的內容產出,有賴於形成創意可預期、可期待的,能夠被訂閱的機制。我為什麽要打開你的訂閱號,我為什麽要打開你的頭條號?是基於內容創意能力穩定的期待,它要可訂閱。

“技能變現”才是王道

第二句話,“技能變現”者。比如說papi醬的吐槽表演微表情,就是典型的“技能變現”。特定領域的技能本身,能夠形成更加有效的連接,在這個連接中要思考的在於我們自身的一種“技能變現”如何成為獨特性、差異化、識別性。只有形成我們自己的特點,才能機會形成我們自媒體可連接、可社群運營的結果。

在這一點上,我們甚至可以去想,所有能夠被定義為成功背後的偶然,如果要總結一種必然,其實都符合上面說的定律。我們可以去看“二更食堂”,去看各種優質的頭條號。頭條號“矽谷密探”意味著什麽?它的創始人很好地找到了缺口,就是信息的不對稱,我們需要創新制高地的即時信息。矽谷密探就類似於我們需要羅輯思維,它是應運而生所形成的一種新模式和內容需要。在這一點上,我們都有機會成為特定領域的技能變現者。這不是講工匠精神的一種大詞,而在於所謂的手藝人精神,說白了就是我們要形成自身稟賦獨特性的形成。

怎麽靠IP做電商

第三句話,電商就是內容。當你在選擇你所出售的商品,當你在選擇你變現模式,當你在選擇廣告投放的時候,我們要記住四個詞:鏈路更短,路徑更快,效率更高,連接更準。

什麽叫路徑更短?能夠直接賣的就不要有那麽長的前戲了,但是第一姿勢要正確,第二你具備這種可連接性,可協作度,你有獨特的價值能夠形成一種交換、售賣,能夠形成一種服務的可持續。如果我是一個動漫的達人,那麽我完全可以選擇一個旅行社去合作開發一個IP旅行的線路,在草長鶯飛的四月,是不是可以去東京領略一部新番的發布?

你會發現在整個過程中,所謂的人格化,所謂溫度感的本身就是商品。你所選擇的某一樣茶具就已經隱含了你的品位,隱含了你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方式,不要再說這是我們的周邊。它不是衍生品,它不是周邊,它本身就是我們IP內容經營的需要,它本身就是我們內容首要的定義能力。

為什麽一個在動漫開發最成熟的日本,很多日本的年輕人要到香港去買變形金剛的手辦呢?因為香港是全世界做的最好的。有人說這就是粉絲經濟,那有什麽不對呢?我們生活的意義是什麽?今天所有人都在講消費升級,什麽是消費升級?消費升級到底是意味著老齡化中國社會更加有能力的一種財務自由呢?還是意味著中產階級的人口紅利,還是意味著移動互連時代新的消費模式新崛起呢?重要的是為優質的內容付費,為特定的情感付費,為有價值的連接付費,正在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常態。所以價值敏感性才會超越價格的敏感性。

如果電商是IP經營,那麽流量何來?頭條號是紅利,淘寶有沒有機會呢?淘寶作為超級用戶入口還有極強的紅利,你現在不進入嗎?那京東眾籌呢?難道我們參加京東眾籌就是為了募集資金嗎?不是的。它包含了神秘人的評測,包含了天使用戶的獲取,包含了一種品牌的塑造,乃至於可行化產品MVP的一種叠代。

你會發現這個加速度的時代,無數的新流量的平臺,新的業務形態正以我們不可思議的方式崛起,我們今天在座的是新榜的內容榜樣,但是未嘗不是新平臺誕生的榜樣。

任何時候我們要形成基於包含了今日頭條、喜馬拉雅、優酷愛奇藝樂視在內的一種新平臺流量紅利的快速擁抱。你現在進入二更的平臺,二更就是一個全新的孵化器,你要去形成這樣一種紅利能力的轉化。

還有一種能力很重要,那就是從我們的獨特性中形成亞文化。比如烘焙,美食,單身,職場,三國殺,買買買,導購,遊戲,在我們所理解的各種特定的圈層區隔里,我們必須要定義到屬於我們自己的亞文化的群體。只有讓我們自己的一種切片、切口和切點更小,小到塵埃里,如張愛玲說,“低到塵埃里,開出花來”,這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鮮花綻放和盛開不敗。我們必須把這樣一種用戶經營本身,轉化為我們商業模式的核心,成為我們超級IP塑造的一種能力。

我們自身的商業模式的核心是用戶經營,是基於亞文化群體所形成的自帶流量的能力。內容創業毫無疑問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但我們不要被這些概念所一葉障目,我們要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自己,定義自己的稟賦。

為什麽創意是這個時代唯一正確的姿勢,為什麽我們要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技能變現者,這才是IP的核心,為什麽“電商就是內容”應該成為我們定義商業模式最重要的前提。三個為什麽送給新榜的各位用戶,謝謝。

48465042371219522_副本

創意 IP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4951

漲姿勢了,華人科學家造出了透明木頭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5094.html

木漿能造紙,精巧的技藝甚至能讓紙張薄如蟬翼,但是,最近的一項研究找到了直接讓木頭變透明的方法,而且,領導該研究團隊的,是美國馬里蘭大學的一名華人科學家。

在5月4日出版的《先進材料》期刊上發表的一篇題為《高各向異性,高透明度木質複合材料(Highly Anisotropic, Highly Transparent Wood Composites)》的論文指出,通過一系列簡單的方法就能夠把木頭中的色素分離出來,經過處理的木板,透光率竟然高達90%。

“我們還在繼續優化透明木頭的制造工藝,離生活應該不會太遠。現在在想辦法把木頭做大。”該研究團隊的帶頭人,來自美國馬里蘭大學能源研究中心的終身教授胡良兵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右邊是一塊經過透明處理的木頭

把木頭變透明總共分幾步

這項研究的重要意義在於,處理後變得透明的木材本質上仍然是木頭,但是絕緣度和硬度遠超過玻璃,相比塑料又更容易降解,還具有一些常用透明材料不具備的獨特光學特性。

上述論文的核心,介紹了把木頭變成窗玻璃般透明的幾個步驟。

首先,研究人員把一段木頭放進處於沸騰狀態的含有水、氫氧化鈉和其他化學物質的化學劑中浸泡兩個小時,這個過程可以將木質素從木頭的細胞壁中溶出。木質素是非常複雜的天然聚合物,在木質組織中起抗壓作用,通過形成交織網來硬化細胞壁。

而且,木質素的另一個重要的化學性質就是顯色反應,通過內含的特殊基團使木材產生顏色。換句話說,該物質一旦脫離木材,木材立刻轉而變白。

隨後,研究人員把已褪成白色的木材浸入環氧樹脂中,這個步驟既強化了木材的硬度,又立刻令木材變得透明。其中的原理跟木材本身的物質結構有關,也與環氧樹脂的特性有關。因為,即便顏色褪去,木材的內部結構仍保持不變,最主要的是,通過浸泡,木材里用於輸送養分的細小導管可以把環氧樹脂充分吸收進去,便能使光線從其中通過,利用環氧樹脂接近光學玻璃的折射率造成透明的效果。

比起玻璃,這種透明木材在受到一般程度的擠壓時不會碎裂。但是,這種新材料離實際運用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目前,研究人員最多只能處理1厘米厚的小木塊。

期待該技術用於中國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從材料行業業內人士處了解到,一個新材料從研發初期到最終投入商用,一般要經過可行性調查、設計與研發、工藝驗證、生產驗證、產品投放這幾個階段。而且每個階段中都會有技術評審,以確認技術路線是否可行。兩個階段中間還會有管理評審,決定是否要返回上一階段或進入下一階段,或者直接取消項目。材料研發要求一次到位,符合所有性能指標,一個環節不行,將會全盤皆輸。

胡良兵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透明木頭這項技術,“建築、汽車、日用品都有可能(運用)”。

此前,胡良兵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透明木頭是一種新的材料,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因此其應用前景比較看好。”而且,由於工藝沒有用到昂貴的試劑和儀器,這項研究的成本並不高,隨著技術的成熟,未來還會進一步降低。

論文第一作者,來自中國南京大學的訪問學者祝名偉舉例稱,透明木頭可以做桌子和書架等家具,也可以開發成透光、結實又防水的建築材料,還可以成為藝術家的創作原料。

對於是否考慮將這項技術與中國的科研團隊或者中國企業合作研究和開發,最終在中國實踐這項技術,胡良兵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這是肯定的,我們期待和中國的合作。”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胡良兵教授目前帶領著一個名為“The Bing”的科研團隊,專註於以納米材料為基礎的能源器件和柔性電子器件的技術和基礎科學。目前的項目包括高性能、低成本的可擴展能源器件(包括柔性和可穿戴存儲設備),納米功能紙等。據媒體報道,2011年,胡良兵曾參與透明電池項目,成功開發出外形如“透明紗窗”的透明鋰離子電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130

資本寒冬下,教你“開源節流”的正確姿勢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2/158100.shtml

資本寒冬下,教你“開源節流”的正確姿勢
土匪投資日記 土匪投資日記

資本寒冬下,教你“開源節流”的正確姿勢

開源節流並不過時,相反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意義和不同的做法。

本文授權轉載自土匪投資日記微信公眾賬號(ID:tufeitouziriji),作者土匪楊軒。

曾幾何時,忽然間創業或者具體說就是互聯網創業變成大手大腳花錢,不記成本燒錢砸用戶了...資本寒冬一來,哀聲一片。

其實傳統的中國生意人喜歡說“開源節流”,這是對生意、對現金流把控的一種態度和理解。其實創業公司也一樣,基於其不可預期性,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倒閉,而其中錢被花光是散夥最大的原因。

開源節流並不過時,相反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意義和不同的做法。

精益創業

埃里克·萊斯在《精益創業》中提到三個詞:最小可用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客戶反饋和快速叠代,我個人非常認同,特別針對早期創業公司來說,“小步快跑”要遠比“用力大步”來得快速和有效,創業早期不管是產品投放,還是業務開展,土匪都建議大家小規模試錯,然後結合反饋來更新產品和業務流,等待運作成熟後,才正式投放市場,即使擁有比較強的核心競爭力亦或是資源,依舊不建議初期高舉高打,不管是本著對市場的敬畏和消費者的尊重,還是對成本的預控,創業初期我們都應該要求自己“精益創業”。

省之有道

省錢其實不代表沒實力, 也不代表不大方,這個是前提。

早期創業的融資不易,啟動資金一般是合夥人幾個湊的錢,亦或是種子基金,對創業者來說都是非常珍貴,因為這樣代表著出資人對項目和團隊的信任,所以有些省錢的地方還是要知道的。

軟硬件采購多找折扣

雖然要省錢,但是在采購辦公用品的時候還是必須保證一定的品質,不管是辦公用品、數碼產品還是虛擬用品(企業郵箱、服務器、協作軟件),不管是攸關員工長期辦公體驗還是影響公司的產品關鍵功能開發設計的,如果貪圖一時免費廉價,影響到公司整體發展進程肯定是得不償失了。當然在這里提醒創業者在采購的時候,也不要多花冤枉錢,現在不少電商都有企業團購通道,網上折扣信息查詢也非常方便,花點時間,做點功課。

營銷不盲目

營銷費用是早期創業一筆占比不小的費用,不管是To C的產品推廣,活動運營,還是To B的地面推廣和培訓,都需要不少的預算。在大面積計劃落地前,土匪有幾點建議給打創業者:1. 產品推廣前可以通過A/B test或者小規模邀請制的用戶體驗會來獲取用戶真實體驗,進行功能反饋和BUG測試2. 地推和培訓這種依靠外包團隊的工作,設計一套相對完整的標準化流程和針對外包人員的考核機制是很重要的,保證效率的提升,人力成本的降低。3. 在整個推廣過程中,一定要有合夥人或者核心團隊成員參與,保證隨時評估實際效果,如果不好,隨時停止。營銷費用對於早期公司來說不可避免,但是土匪還是希望創業者們將錢使在刀刃上,避免費用超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這樣程度的損失對於早期創業公司來說,可能是致命的。如果是產品型公司可以使用一些病毒營銷的策略,如果是業務型公司無比嚴格核算用戶使用成本,保證營銷不盲目。

資源置換,以物易物

互相倒流在同類型不同模式之間的互聯網早期項目中還是比較常見的,在雙方都有一定數量的種子用戶的情況下,互相推廣,不僅保證增長用戶的精準度,且成本較低,對於雙方來說,都是比較有利的,但是需要註意的是,一定要對合作方有基本的評估感和調查,否則可能存在用戶流失的風險。

科學規劃

早期公司用錢地方不少,特別是技術、核心團隊薪資、房租更是避免不了,但是對於資金儲備非常有限創業公司來說,如何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來用錢非常關鍵

技術外包

除去以產品為驅動的創業項目外,土匪非常建議創業公司在早期采取技術外包或者使用更“輕”的方式來滿足用戶的需求和體驗。首先,創業初期不需要組建太過龐大的技術團隊,采取技術外包+2-3人團隊負責運維的模式,對公司業務的發展並不會有本質的影響,其次選擇一家經驗豐富的外包團隊,要比組建一支需要磨合的技術團隊在早期來的更加有效,成本更低,現在不少公司不開發app,而使用微信服務號,將產品功能整合進去,也是很值得鼓勵的,更輕的產品體驗,更快的開發進度,早期創業,攻城拔寨,分秒必爭。

因需選地

房租對創業公司的確是個每月無法避免的硬開銷,對於早期創業來說應該選擇適合自己的辦公場所,”閉門造車“型團隊可以選擇滿足安全和交通便利的郊區公寓房,“業務拓展型”團隊可以選擇孵化器工位或者聯合辦公的獨立辦公室,其實不少創始人也想做一些面子工程,心想著不能讓自己的團隊或者應聘者感覺公司過於艱苦,這個可以理解,土匪提出的兩個方案,前者可以通過用心的布置和裝修,以及較好的硬件設施來保證員工的辦公體驗,而後者本來就擁有比較齊全的設施和良好的環境,且不用一下子承擔高額的裝修費用,對於10人左右的團隊,孵化器或者聯合辦公空間還是可以嘗試的。

誠意薪資,輔以期權股票

人員支出應該是早期創業支出最大的一塊,這里想提的是,關於團隊人員支出,可以采取多樣的薪資體系,保證控制成本,且不影響員工的積極性,針對技術類人員,可以參考市場公允的薪資,業務人員,可以采取底薪+績效獎勵的彈性薪酬制度,核心團隊對早期公司來說還是比較寶貴的,盡量保證優秀的員工少流動,薪資之外,發放股票或者建立期權池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盡早盈利

在市面上的確有一部分創業者的對行業的理解或者其經驗背景收到投資人的追捧,公司賬上現金充裕,也沒有盈利的壓力。但是土匪告誡,這畢竟是少數玩家,絕大多數創業者要抱著“融不到下一輪錢”的覺悟來運營公司,盡早地摸索出盈利模式,可能也是一條出路,當然很多人會說,早期創業摸索盈利是不是會讓公司發展降速,回答是肯定的,但創始本身就是商業,商業的本質就是盈利,如果單一抱著做大做強的心,而不考慮公司的資金現狀和融資前景,不也是對項目不負責的表現麽。

小結

創業是打仗,軍餉要管好

融資是向創業公司提供資本的杠桿,但杠桿畢竟是有限的,合理規劃錢的使用和方法對每個創業者來說都是一門重要的課,並不苛求在短時間內就擁有正向的現金流,但是何時花錢,何時賺錢,何時融資,風險評價,每位創始人心中都要給公司的財務狀況予以明確的規劃。

投資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144

漲姿勢!讓里約奧運泳池變“碧池”的居然是它

據外媒14日報道,里約奧運跳水池變綠多日,謎底終於解開了。巴西工作人員表示, 在清洗水池時用了過氧化氫(即雙氧水),但錯誤與氯混合使用,兩種化學物質產生作用讓水中氯氣被中和,浮藻得以滋生,才會令池水變綠。

此前里約奧運會官員堅持綠水無害,但為求方便此後參與花樣遊泳的選手及裁判,所以決定在巴西時間13日為比賽池放水,然後再重新註入多達100萬加侖清水。

不過,在花樣遊泳比賽池隔壁的跳水池,則會繼續在余下的比賽中繼續使用無毒“綠水”,且只會更換濾水器,並等待池水變得清澈。

然而,有美國媒體采訪化學家指出,這種解釋不可盡信, 過氧化氫及氯氣有可能是池水不幹凈的成因,但除非兩種化學物合成氫氯酸,水是不會這樣變綠。過氧化氫不穩定及分解快,所以只是有產生化學反應的可能性而已。

那麽,究竟有哪些原因可能導致泳池的水變綠呢?

原因一:氯氣和過氧化氫產生化學反應

首先,我們來看一個化學方程式:H2O2 +Cl2 ==2HCL + O2 。

氯氣作為常用的池水消毒劑,能夠起到殺菌作用,還能徹底的氧化有機物,使水體呈現出令人心曠神怡的蔚藍色。過氧化氫( H2O2 )和氯氣( Cl2 )反應,產生氧氣( O2 ),其中產生的氧氣使得池中的水體富營養化,從而使得浮藻滋生。該反應也是巴西工作人員認為的泳池變綠的原因。

原因二:滅藻劑不足

常用的滅藻劑以硫酸銅為主,不僅因為它的價格低廉、持續時間較長,還能通過擾亂藻類的光合反應, 有效的抑制各種單細胞藻類的生長。

另外,硫酸銅還能像臭氧消毒劑一樣,增加池水的蔚藍度。一旦池水中的滅藻劑不足,就給了藻類大量繁殖以絕佳的機會。

從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參加奧運至今,只有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和2016年的里約奧運會采用了露天跳水的比賽方式, 因為里約奧運會采用了露天跳水的比賽方式,這就給了泳池直接接觸室外天氣變化的條件,池內的化學反應也更加難以捉摸。如果池水處理系統中的滅藻劑不足,藻類就更肆無忌憚的生長,出現了綠色池水。

原因三: 氰尿酸在搞怪

此外,據國家遊泳池水質標準起草人之一、水立方水質運行管理人陳雷介紹,室外遊泳跳水池常使用一種叫“三氯異氰尿酸”的消毒劑,這種消毒劑消毒時生成一種物質叫做氰尿酸,能防止氯被陽光中的紫外線分解,但是這種物質會鎖定水中的自由氯,當水中這種物質含量偏高時,會嚴重影響氯的殺藻及消毒效果。如果真的是池水氰尿酸值偏高,應該換一部分水,並使用不含氰尿酸的氯制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250

美業SaaS該用什麽姿勢突圍,洪荒之力在哪?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5/158154.shtml

美業SaaS該用什麽姿勢突圍,洪荒之力在哪?
孫鄰家 孫鄰家

美業SaaS該用什麽姿勢突圍,洪荒之力在哪?

在美業saas的核心壁壘是服務壁壘而不是技術壁壘。

文 | 易美佳人創始人孫鄰家

SaaS領域創業雖火,但是與美國相比,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SaaS創業目前存在很多誤區。2008年之前,IDC將SaaS服務分為兩類,一類是應用服務提供,也就是現在流行的托管應用管理,另一類是按需定制軟件,現在對SaaS“軟件即服務”的定義便是出自於此。可以說2008年是SaaS服務的一個轉折點,再聯想到雲計算時代的SaaS服務,似乎可以被切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以郵箱為代表的ASP服務。

第二個階段:以CRM為代表的托管服務。

第三個階段:IaaS框架下的智能化服務。

我將結合我在SaaS+(我把目前圍繞saas進行垂直化和增值服務的模式稱為saas+)方向的創業經歷分享我對saas這件事情的看法。

SaaS一直以來做的是2B的產品,但實際上這個產品也要符合C端需求,而且現在80%中國的SaaS創業公司都被免費服務帶到溝里去了,這是一種極其不健康的商業模式,做企業級的創業,要先賺到企業的錢才能賺個人的錢。SaaS應當怎麽做呢?不是幫2B做內部管理,而是幫2B用戶做2C的事情,幫助他們維系自己的流量和客戶。

SaaS服務的分化:平臺還是垂直?根據目前國內美業發展情況,美甲幫采用社區培訓+供應鏈方式獲得了市場的認可,在美容行業還處在上門服務和為B端用戶提供互聯網工具的轉型期,但傳統美發CRM服務商博卡等早期CRM企業已經獲得資本認可率先切入saas方向,同時易美佳人這樣的圍繞垂直領域的單店而提供預約、營銷、運營、支付等增值服務的新型創業小公司也在市場紮穩腳跟。一般來說,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可以產生十多家市值超過百億美金的企業,在這一利誘下,有些SaaS服務商試圖采用平臺策略成為企業級的BAT,也有一些公司專註於垂直市場。

SaaS服務平臺和垂直路線的分化其實是一場市場選擇的結果。對很多中小企業來講,對SaaS的需求並不止於單純的軟件服務,還要有資源和商業模式的捆綁,這也正是亞馬遜能夠在IaaS的基礎上推出SaaS服務進一步捆綁客戶資源的原因所在。當然類似於Saleforce的商業模式,形成標準化個統一的平臺,進而為競爭對手造成商業壁壘也未必不可行。縱觀國內的SaaS市場,已經呈現出三種思路。

其一,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BAT早期對雲計算的布局集中在IaaS,多有效仿亞馬遜的意思,如今又紛紛切入SaaS市場。最典型的就是阿里釘釘,從IM入手聯合ISV,進而在自己的IM平臺上集成覆蓋所有企業需求的SaaS軟件。

其二,專註於垂直領域的創業團隊。國內有著規模足夠龐大的中小企業,這個蛋糕似乎可以養活很多SaaS供應商,一些創業者恰是出於這種心態。企業級市場著實有一些門檻存在,一些創業者抓住了SaaS服務的機遇,深耕於某一領域,憑借早期優勢制造了一些門檻,在盈利問題上希望能夠複制從小微企業到中小企業再到大型企業的路線。

其三,看好SaaS服務的互聯網巨頭。在雲計算萬億市場的刺激下,早期的互聯網巨頭們也加入了戰局,甚至希望在SaaS雲計算領域迎來“第二春”,最為典型的就是網易和金山,比如說網易自去年陸續發布了七魚(雲客服)、網易有數(敏捷數據分析平臺)、易盾(反垃圾雲服務)、雲捕(App質量跟蹤平臺)等SaaS產品,金山推出了SaaS雲存儲服務。這類企業相比於創業者在技術、資金、客戶資源等方面有著不小的優勢。

市場規模潛力和人口紅利消失是saas存在的基因

從整個SaaS領域來看,美國的滲透率高於中國,且市場預計,到2017年美國SaaS市場的產值能到1734億美元,而中國的預測僅為4億美元。中國的人口紅利消失,尤其是現在的非制造企業,有70%的成本都花在人力上,如何提高生產效率?SaaS是傳統軟件管理方式的升級,他的架構和設計,讓使用者在資源投入以及資金投入上減少花費。

圖片3

美業對saas的需要會顛覆整個saas領域,尤其美容方向。

原因有:

一、美容是一個極度“強關系”的行業,在國內幾乎沒有現成的模式可以參考,美容師和顧客之間關系親密,接觸頻繁,估計能與之媲美的就只有老師和學生了,這種情況容易出現獨角獸公司。盡管說這種高度分散的市場有利於出現獨角獸saas公司,但是在前期也會面臨模式創新的挑戰。SaaS本質還是一個軟件行業,其實軟件從本質上來說不是代碼堆積,而是一整套工作方式的輸出。不管是SAP,還是Oracle、Salesforce等,它輸出的絕不僅僅是成千上萬的代碼,而是一個行業的最佳實踐經驗。美容領域更是經驗的行家,美容從業者每年願意花費超過營收30%的在培訓、經驗學習、顧問費用等方面。在美容行業根據我的經驗SaaS靠免費,單點突破,積累用戶,然後再通過用戶變現,我覺得這是典型的偽需求。對於國內美容市場情況以單店居多,連鎖店需求差異化大,產品sku分散,信息化程度低,付費意願差,產品供應體系單一等特點,提供:在線預約、業績管理、營銷管理、移動支付等功能將有機會突破市場。

二、市場規模巨大,市場研究公司 Frost & Sullivan 的報告顯示:全球約有420萬家美業服務企業,2015年面向美業服務領域的企業管理軟件市場規模是95億美元,到2018年該市場規模將增長到153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CAGR)為17%“根據StrategyAnalytics的最新研究報告《2016年-2022年全球大型企業移動SaaS預測》以及《2016年-2022年全球中小企業移動SaaS預測》的預測,全球移動SaaS(軟件即服務)市場規模將從2016年的209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379億美元,預測期內複合年增長率達到12.7%。2015年國內美容市場規模是4800億,300萬家美容院。而國內美業服務企業不足百家;中國2015年企業級SaaS市場規模達199.3億元人民幣,增長率雖略有下滑,但仍將達到69.7%。預計2016年市場規模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在美容4800億市場中,互聯網滲透率占3%-5%,按照3%計算將達到1440億,如果saas使用率占到10%這個數字也將達到144億,即便按照0.3%的saas使用率,規模也將達到43.2億元;也就是說國內美容saas市場規模將占總saas規模的21.68%-72.25%。要知道美容行業的互聯網程度比其他行業低很多,單就實現數字化這一項基礎服務也可以做到上百億市場規模。

圖片4

三、美容這個行業因為是以服務為基礎的,而搞定服務標準、技師是非常繁瑣的工作,需要不斷的摸索和積累,單純的靠燒錢和補貼,玩B端免費是很難的,所以必然就需要接地氣的團隊來完成,而具備跨界能力的雙棲戰隊將有先發優勢;傳統美業軟件企業都將在這波美業saas的更新換代中淘汰,原因很簡單基因問題。新的基因和新的模式將會重新塑造這個行業的互聯網內容,以saas為技術框架,去做運營內容會更適合這個特殊的行業;我們也看到BAT都在這個方向布局,但是沒有直接參與,新美大在投資、騰訊在投資、58自己玩,沒玩好,投資的企業比自己發展的好,所以短期還不會有巨頭沖擊,強勢的發展將會促進新生。

SaaS+ Supply chain+ Service的3S模式將會改變美業(創新)

上次我和投資人在聊的時候,我們都一致認為這個市場太有機會了,但是挑戰也很大,當時我說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辦法定性美容這個方向的新模式,只能saas+,最近根據我的研究我認為3S模式是最適合互聯網美容的模式概況:saas+ supply chain+ service我認為為美業做提高效率的事情沒有前途,目前多數的美容方向的saas企業都還是按照傳統的saas服務經驗為美容院提供效率解決工具,美容院是個體集中化非常高的行業,他們對效率這件事情不敏感,手工可以解決的問題,老板一個人就可以解決,但是他們對增加銷售的服務付費意願強烈,所以我認為從服務切入而不是工具切入會更有機會。

我們可以發現在互聯網等行業,企業協同OA,財務管理都有很好的接受度;在工業和農業產業方向,B2B信息和交易也可以有規模效應,例如找鋼網等找字系列以及一畝田等;在標準化的服裝、紡織、零售采購、銷售方向也有了不錯的發展,但是在服務領域還沒有出現這樣的公司,只有在招聘領域出現代表服務的SaaS,也是因為客戶群受教育程度高,工具普及率高;我相信即將在美容這樣的消費升級領域,讓非標準化的服務煥發出活力。

在美業Saas是形,數據是本,供應鏈是骨架,服務是魂

這幾年新興起的有影響力的眾多美業企業技術服務公司中,如果從產品角度看,我覺得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把傳統廠商沒有做好的事情,利用新技術、新用戶體驗把產品做好,以滿足客戶需求並取得成功的,如CRM;另一類就是隨著企業經營環境、業務模式的變化帶來的新需求,如數據分析、數據驅動型應用。

圖片5

第一類產品自不必多說。這里我花點篇幅分析一下第二類產品,因為這涉及到對趨勢的判斷。

過去幾十年來,企業軟件基本上都是在強調“管理”。大家耳熟能詳的,不管是企業資源管理、辦公自動化、分銷管理,還是簡單的進銷存軟件,都是圍繞著流程管理展開的。而在這些流程性業務系統中流轉的,都是“單據(Document)“。大到“Orderto Cash“, 小到一個“公文會簽“流程,都是圍繞著若幹個Documents進行的。即使這幾年提出來的C2B,C2M等等,大家的關註點還是在單據的流轉。說“單據”好像有點low,可是本質上不就是把原來紙質的單據電子化了,然後通過計算機系統(加上後來的網絡),在不同崗位間傳遞。這好像看著有點眼熟,是不是很象上世紀80到90年代的一個高頻詞:電算化?

誠然,現在還有不少美容院可能連這一點“電算化”都沒有做到,但這也恰恰是互聯網技術首先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的。互聯網的強大“連接”能力,極盡方便又近乎免費。各種廣義的“通信工具”,讓企業可以無需自建系統,就完成單據的流轉。這也是為什麽今天的微信和釘釘會對一些簡單的傳統企業軟件帶來最直接的沖擊的原因。

而除了OA等系統之外,現代的美容院還需要會員管理、營銷管理、物流管理和商品管理。和銷售訂單管理、采購訂單管理以及發票管理等不同的是,會員、商品、物流、營銷等的管理必然是基於數據的管理。很難想象,一次營銷活動是基於某個單據或指令的。而物流也應該是基於全網、全渠道的實時庫存和動態銷售情況,來達成全公司整體利益的優化,而不是物流部門自身費用的局部優化。商品的企劃、試銷、項目變更、鋪貨和補貨,在全渠道經營業務場景下,無一不需要全網的數據支撐,而且數據反饋一定要及時。所以,在這樣的經營模式中,部門和部門之間,公司和公司之間,都已經不再是簡單地基於流程、單據或指令的協作,而必然是基於數據的協作。

一、數據在哪里?

企業在經營活動中自然產生很多數據,包括ERP、WMS、CRM等業務系統中流轉的單據,當然線上業務產生的數據更多(瀏覽、點擊、收藏夾、購物車、評論等)。還有一類數據不是在自己的經營活動中產生的,而是從外部數據平臺“買” 來的,如第三方數據平臺以及外來的流量。 這幾年,出現很多很好的產品,可以幫助企業去抓取數據,特別是線上數據的采集的技術門檻大大降低。線下數據的抓取也有很多新技術在持續推動,包括WiFi,iBeacon,RFID,視頻識別等等。

可惜的是,這些數據要麽是在各個孤立的業務系統中,在完成流程處理的使命之後就在數據庫里睡大覺(特別是ERP);要麽就是用了之後就沒有留存下來,如“買”來的流量。成為“一次性數據”。

二、數據怎麽看?

企業應用離不開圖表。經常有客戶提出要我們定制幾個報表或圖表。我都會先追問一下,這個圖表用以解決什麽問題?絕大部分情況下,圖表是用來幫助決策的,圖表的終極目標是直接形成決策建議甚至業務指令。所以,數據不是用來看的,而是要“用“的。有興趣的,不妨去看看Tableau的股價走勢,我的看法是,數據光看不用,沒用。基於這樣的情形易美佳人在產品設計的時候就充分考慮數據的應用場景,給出數據的同時也給出專家配套的解決方案指導實際經營,這種方式讓這家初期產品都沒有上線的創業一個月內就獲得百家付費用戶。

三、數據怎麽用?

數據本身沒有價值,只有用到了才體現其價值,而且,一定是“數到用時方恨少”。數據的應用價值,是通過數據的流通和應用輸出能力來體現的,即數據應用(DataApp)。

比較常見的數據應用場景之一是廣告營銷。現在有了數據中心以後,可以讓精準的營銷能力延伸到每個觸點。比如,讓每個導購員通過數據中心獲取會員的完整知識圖譜,將該會員分散在各個系統中的事件、行為序列等雜亂的信息整理出來,以便於瀏覽和使用的方式推送給導購員。導購員就從“單兵”變成了擁有全方位戰場情報支持的“特種兵”。 而更深層次的數據應用場景,是通過數據中心和流程中心的耦合形成的閉環應用。並且,根據數據中心獨立於流程中心的特點,這類數據應用可以通過數據的全流通,實現跨流程節點的實時聯動和全局優化。

所以在我看來在美業大數據不是設計出來的,是靠銷售堆積起來的,阿里之所以可以很準確的判斷用戶的購買需要,就是因為他們掌握足夠豐富的多維度用戶消費信息,這些信息是多年通過平臺消費積累起來的而不是設計和買來的,即便有了海量數據,對數據的分析準確性和計算能力也是考驗很多公司的大問題,何況本身還需要相對應的消費環境去支持,所以我們看到在生活消費領域做大數據服務的基本是電商公司,很難有獨立公司。

在美業Saas是形,數據是本,供應鏈是骨架,服務是魂

在美業供應鏈是資本既愛又恨的方向,依據電商的邏輯,規模化效應明顯,邊際成本降低,收益可觀;然而對於美業很多品類,一個產品就需要幾十個甚至上百個sku,這對供應鏈的管理造成了巨大的麻煩,那麽機會在哪呢?我認為在於個性化產品提供和產品打包配送方面有機會,這些市場需求本身就存在,只需要進行整合。

在美業Saas是形,數據是本,供應鏈是骨架,服務是魂

美業SaaS業務對客戶的商業價值

實現數字化:美業用戶可以通過最少的代價啟用新型SaaS產品的實驗,來提高效率、減少人員。

減少供應商依賴:目前美業都是廠家和代理商進行產品供應,終端沒有議價能力,但對於經營者來說,他們希望通過SaaS模式來小規模采購並減少對某家供應商的依賴。

減少管理成本:SaaS的基礎功能就可以滿足美容院連鎖管理和運營數據管理的需要,費用很低。

降低對咨詢公司的需求成本:美業每年將30%的費用用在店務管理和培訓上,saas帶來的營銷和客戶管理功能將讓他們更自主的選擇需要的方法和價格。

更少的操作煩惱:傳統的美業CRM需要美容院大量的輸入和操作,而新型的3S模式saas將會結合在線預約和支付自動進行分析和管理,不需要大量的操作,在移動端就可以解決經營問題。

用戶使用最新版本軟件:對於大型連鎖店而言,由於沒有漫長的軟件升級,運用SaaS模式的公司享受著最新功能帶來的好處,而不用因為使用過期版本的套裝軟件而產生的複雜更新和相應成本。客戶因為他們總可以享受到最新版本的軟件而感到滿足。他們隨時可以接觸到最新版本,並且不用考慮複雜的更新過程及巨大的花費,這樣就避免了他們對最新軟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心理。

SaaS使閑置軟件達到最小:美業規模型客戶擁有CRM工具的占有率挺高,但是使用率很低,所以客戶通過SaaS可以最及時地購買軟件,因而在客戶對軟件有需要之前,他們不必做出大量的前期投入。

在美業saas的核心壁壘是服務壁壘而不是技術壁壘。

在美業垂直方向的個性化服務將成為saas的未來,越是用戶分散,連鎖規模低的行業對saas+個性服務需求越旺盛,美業無論從任何維度判斷都符合這個要求。既然是服務是核心,那麽服務就需要貫穿,所以b2b2c的模式將會是主流,saas發展到今天已經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資本創業定律,只能做一種客戶的情況,美業盡管是服務型行業,但也繞不開是時尚型產業的事實,所以幫助B端對c端用戶的管理也將是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更何況數據獲取的最好方式就是交易本身。在銷售上saas將幫助美業提升,原因:

SaaS消除了運營壁壘:由於可以實時查看和管理經營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人員和業績管理,從而消除了運營壁壘。

SaaS的付費周期較短:由於消除了運營壁壘,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解決方案,SaaS付費周期被大大縮短。

SaaS公司有更高的勝率:與傳統美業CRM管理工具對比SaaS讓數據運動了起來,所以SaaS公司在競爭激烈的交易中取勝的概率大於套裝軟件公司。

SaaS提供更多的升級收入:SaaS使用的是“落地開花”策略,相對於套裝軟件,SaaS業務可以更容易通過增加額外的需求、項目開發、營銷策略、公司部門,以及添加新模塊來進行擴展。

SaaS公司因能激活沈睡顧客能夠獲得更多銷售機會:因為SaaS可以進行用戶分類管理並實時提醒,可以降低顧客沈睡的概率,從而獲得更多的銷售。

移動互聯網第三方數據挖掘和分析機構艾媒咨詢(iiMediaResearch)發布了《2016年中國B2B行業投資報告:機遇與趨勢》。艾媒分析師預計B2B市場規模在未來數年內仍將維持平穩增長,並將在2018年超過20萬億;另外,B2C市場規模增速在2014年達峰值後,市場逐步進入成熟期,艾媒分析師預計到2018年增速將下降至11.2%,但同期B2B的增速仍能維持在20%左右的較高水平。

2015年是中國B2B蓬勃發展的一年。2015年B2B電子商務的交易額達到12.31萬億元,同比增速為33.7%,預計到2018年交易額將超過20萬億元,並維持20%左右的平穩增速。與2014年相比,2015年B2B投資案例數量增長約300%,獲投金額總數增長約7倍。2016年更是進入爆發期,僅一季度就有38家B2B項目獲融資,融資金額總計超40億元。B2B差異化競爭日趨激烈,一超多強格局逐步形成,中小平臺或被吞並或將更深耕垂直業務,繼續深挖細分行業需求。

與B2C類企業比較重視用戶體驗和互聯網思維不同,不少B2B類企業思想和經營模式陳舊,互聯網化進程遲緩,部分甚至連電子化都沒有完成。在美業這個現象就更加突出,所以我認為美業saas也將在以下三個方向獲得發展:

交易平臺型領域

幫助上下遊直接對接生意,涉及產業鏈條很長,牽涉到整個行業從生產到銷售整個供應鏈環節的去中間化及重新分工;其價值在於幫助上下遊解決交易效率和交易成本問題。

生態服務型領域

提供企業運營某一環節的SAAS工具,幫助上遊企業提升信息化水平和運營效率,從而更好的服務下遊客戶。其能夠為供應鏈服務、金融服務等創造機會,也可能向B2BC方向發展,實現商業模式的升級。

解決方案型領域

相對於C端客戶,B端客戶常常需要定制化的解決方案,產品化服務是B端采購的重要特征;由於其面向特定的B端客戶,將會帶來更低的產品成本和高轉化率的客戶。

美業SaaS的影響力是否有些誇大?或者可否添加一些數據來佐證,比如美業SaaS在整個SaaS領域的占比。

覺得並沒有突出美業SaaS的特點,說的是SaaS領域通用的特點。

這部分開始,都是在講SaaS通用的優勢,希望能跟美業結合更加緊密一些。如果只是在講SaaS的特點的話,就有些淺顯了。

另外,文中的配圖也跟美業SaaS不直接相關,如果能換乘美業SaaS的統計圖、表效果會更好。

SaaS 美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5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